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丘陵山地小型窄幅分段式大豆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罗宏博 王建吉 +2 位作者 连潇 耿宝龙 李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293,共11页
针对丘陵山地大豆收获小型宜机机具缺乏、损失率和破损率高等问题,设计一种丘陵山地小型窄幅分段式大豆收获机,该装置主要由拨禾轮、往复式割刀、输送链板等部件组成,主要围绕丘陵山地地貌特征、大豆植物生理学特性、收获及作业过程装... 针对丘陵山地大豆收获小型宜机机具缺乏、损失率和破损率高等问题,设计一种丘陵山地小型窄幅分段式大豆收获机,该装置主要由拨禾轮、往复式割刀、输送链板等部件组成,主要围绕丘陵山地地貌特征、大豆植物生理学特性、收获及作业过程装备的动力学行为,优化拨禾轮的转速、安装高度、割刀往复速度、割刀和输送链板结构等参数。基于响应面单因素试验研究各因素对损失率、破损率影响的显著性大小顺序为:拨禾轮转速>割刀切割速度>拨禾轮高度。通过参数优化分析,确定大豆收获的最优作业参数组合为:拨禾轮转速51 r·min^(-1)、拨禾轮高度78 cm、割刀切割速度1.5 m·s^(-1),预测损失率为1.57%,破损率为1.4%。在最优工况下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机损失率由最高2.21%降为1.60%,破损率由最高2.03%降为1.35%,各指标实测值与模型优化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3%,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收获机 丘陵山地 窄幅低损分段式 设计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力探测--以寻乌县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肖思成 陈美球 +1 位作者 程旭东 赖昭豪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16,共12页
为刻画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布差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科学管控“非粮化”,本研究以江西省寻乌县为例,采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检测、交互作用检测等方法揭示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 为刻画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布差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科学管控“非粮化”,本研究以江西省寻乌县为例,采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检测、交互作用检测等方法揭示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20年寻乌县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水平为19.42%,以耕地转为林地和园地为主。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与耕地本底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区位、政策环境4个维度的因子均显著相关,而地形、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耕地连片度是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的主导驱动因子。不同农业产业类型“非粮化”的关键驱动因子不同,多数因子对耕地发展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的驱动方向相反,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因子交互作用均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研究表明,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明显,需要管控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总量并客观分类处置,本研究为“非粮化”分类监测和客观处置提供了参考,为低山丘陵区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和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 低山丘陵区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低山丘陵区坡面暴雨产流产沙过程及水保效益 被引量:2
3
作者 白文强 周凤艳 +1 位作者 李刚 陶佳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1,68,共8页
基于辽西低山丘陵区二道岭小流域坡面径流和泥沙现场观测,研究暴雨条件下(7·28暴雨)6种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在暴雨过程中,与裸地相比,耕作措施中的顺垄耕作缩短了初始产流时间,工程措施... 基于辽西低山丘陵区二道岭小流域坡面径流和泥沙现场观测,研究暴雨条件下(7·28暴雨)6种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在暴雨过程中,与裸地相比,耕作措施中的顺垄耕作缩短了初始产流时间,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延长了初始产流时间。不同措施的产流产沙过程和雨强变化趋势相似,横垄耕作的径流和含沙量与雨强存在延后现象。在暴雨条件下,以裸地作为对照,林草措施具有良好的减流减沙效果,而农业措施的顺垄耕作则增大了产流产沙作用,加剧了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辽西低山丘陵区 水土保持措施 径流泥沙 水土保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燕山山前低山丘陵区矿山迹地宜耕适宜性评价研究
4
作者 姚玉镯 高艳军 +4 位作者 马猛 李商 陈康怡 栗业 孙晓轩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7-104,共8页
本文针对燕山山前低山丘陵区矿山迹地的宜耕适宜性进行了科学评价。通过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矿山迹地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了宜耕适宜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并构建了一套评价框架。评价方法依托现有的理论与进展,在详细的数据搜集与分析... 本文针对燕山山前低山丘陵区矿山迹地的宜耕适宜性进行了科学评价。通过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矿山迹地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了宜耕适宜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并构建了一套评价框架。评价方法依托现有的理论与进展,在详细的数据搜集与分析基础上,综合采用了多因素评价技术进行宜耕地的识别和分类。对矿山迹地的评价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通过案例研究与实地验证反映了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本文研究不仅为复垦矿山迹地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也为同类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恢复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山前低山丘陵区 矿山迹地 宜耕适宜性评价 多因素评价技术 土地利用规划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山丘陵盆地区农用地整理潜力分级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婉晶 陈艳华 +2 位作者 黄锦东 邓敏生 伍宏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6-140,共5页
为探讨低山丘陵盆地区农用地整理潜力分级模式,在MAPGIS软件的技术支持下,综合处理研究区土地利用基础数据,针对低山丘陵盆地区土地资源现状特点,综合考虑自然、区位、经济、社会等因素,通过分析地形坡度、耕地等级和耕地区位条件,在常... 为探讨低山丘陵盆地区农用地整理潜力分级模式,在MAPGIS软件的技术支持下,综合处理研究区土地利用基础数据,针对低山丘陵盆地区土地资源现状特点,综合考虑自然、区位、经济、社会等因素,通过分析地形坡度、耕地等级和耕地区位条件,在常用潜力分级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增加耕地面积、增加耕地系数和耕地区位指数的三指标综合分析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福建省明溪县农用地整理潜力测算研究,研究结果更加贴近实际,Ⅰ、Ⅱ、Ⅲ级潜力镇可分别增加耕地面积329.41,144.03,77.21hm2,以期为地方农用地整理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整理 低山丘陵盆地区 潜力分级 MAPGIS 明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北部丘陵温热区ET_0估算方法比较及修正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昊 郝春雷 +6 位作者 董喆 郑伟 张丽妍 边丽梅 孟繁盛 慈艳华 霍剑锋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84,89,共5页
参考作物需水量(ET_0)是计算作物需水量、指导农田灌溉和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根据赤峰气象站34a长系列资料(包括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利用FAO56-PM公式对3种ET_0估算方法(Hargreaves公式、Mc Cloud公... 参考作物需水量(ET_0)是计算作物需水量、指导农田灌溉和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根据赤峰气象站34a长系列资料(包括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利用FAO56-PM公式对3种ET_0估算方法(Hargreaves公式、Mc Cloud公式、Irmark-Allen公式)进行比较分析,主要依据平均偏差、平均相对偏差、相关系数3种指标分别对日、旬、月序列的吻合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argreaves公式和Irmark-Allen公式与FAO56-PM吻合较好,其次为Mc Cloud公式,从而说明Hargreaves公式和Irmark-Allen公式在该区运用的可行性,通过回归分析对二者进行修正,得出Harg公式与FAO56-PM计算结果更为接近,即Harg公式更适合燕山北部丘陵温热区ET_0的计算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需水量 预测 评价 修正 燕山北部丘陵温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绵阳官司河流域低山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吴雪仙 慕长龙 +3 位作者 张发会 陈俊华 朱志芳 郑绍伟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6期28-33,共6页
本文用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度指数(Pielou指数)、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Menhinick指数)对绵阳官司河流域5种不同的人工林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植被恢复,各林分类型生物多样性都有所提高,... 本文用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度指数(Pielou指数)、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Menhinick指数)对绵阳官司河流域5种不同的人工林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植被恢复,各林分类型生物多样性都有所提高,同时水土保持效益也明显提高,土壤侵蚀量减少了42%;在5种植被类型中,乔木层中以针阔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灌木层以松柏混交林和麻栎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草本层以松柏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5种植被类型中,灌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以针阔混交林最大为1 849.37 kg.hm-2,马尾松纯林最小为747.37 kg.hm-2,其大小顺序为:针阔混交林>柏木纯林>栎类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草本层植物地上部分部总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松柏混交林>柏木纯林>栎类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植被类型 防护林 低山丘陵区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度及坡向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特征研究——以淮河北部支流低山丘陵区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楠楠 梁亚红 +1 位作者 张久铭 马丽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755-3759,共5页
借助RS和GIS技术获取研究区土壤侵蚀的相关影响因子,运用RUSLE土壤侵蚀模型,计算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侵蚀强度分级,并探讨不同坡度和坡向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173.755 t/(km2·a),年侵... 借助RS和GIS技术获取研究区土壤侵蚀的相关影响因子,运用RUSLE土壤侵蚀模型,计算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侵蚀强度分级,并探讨不同坡度和坡向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173.755 t/(km2·a),年侵蚀总量约9.56×107t;约96%的区域为微度侵蚀;轻度以上侵蚀主要发生在西部和北部的低山丘陵区,侵蚀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3.32%,但泥沙流失量的比重为72.024%,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区域;随着坡度的增加,侵蚀面积呈先减小后增大而后又减小的趋势,8°~15°坡度带是土壤侵蚀状况的转折点;不同坡向条件下,土壤侵蚀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半阳坡、阳坡、阴坡和平地,半阳坡侵蚀面积约占总侵蚀面积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坡度 坡向 低山丘陵区 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复垦与新建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福海 周启刚 +1 位作者 陈丹 焦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4-149,共6页
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形态是一定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农村居民居住活动在其分布地区的反映。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万朝乡为研究区,采用Voronoi图、聚集度、紧凑度、分维数及距离分析等方法,从居民点区域空间分布及内部结构形态两... 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形态是一定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农村居民居住活动在其分布地区的反映。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万朝乡为研究区,采用Voronoi图、聚集度、紧凑度、分维数及距离分析等方法,从居民点区域空间分布及内部结构形态两个尺度对研究区的农村居民点复垦与新建对其空间分布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4年,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分散趋势,在内部格局上呈现出离散的趋势,在内部结构上变得更加破碎,在空间分布形态上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上述这些现象的出现与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复垦与新建有直接关系;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复垦和新建对农村居民点在空间分布格局、内部结构和空间形态特征的变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新建农村居民点是引起农村居民点区域空间聚集程度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农村居民点复垦是造成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紧凑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因而事前做好相关规划,特别是农村居民点复垦及新建的合理选址是避免上述问题出现的根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复垦和新建 空间分布形态 低山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山丘陵区农业景观格局对害虫-捕食性天敌食物网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边振兴 张宇飞 +2 位作者 果晓玉 林琳 于淼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8,共10页
农业集约化导致景观破碎化、均质化程度加深。景观斑块的组成及合理布局带来的农业景观高异质性是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该文选择具有典型低山丘陵地貌的辽宁省建平县为研究区,在食物网水平上探究区域农业景观格局对生物多样性的... 农业集约化导致景观破碎化、均质化程度加深。景观斑块的组成及合理布局带来的农业景观高异质性是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该文选择具有典型低山丘陵地貌的辽宁省建平县为研究区,在食物网水平上探究区域农业景观格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20个样区,在明晰区域景观特征、分析害虫-捕食性天敌食物网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和最优模型筛选确定景观指数与食物网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互作丰度(IR)与景观面积(TA)、蔓延度指数(CONTAG)呈正比,而与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呈反比。即景观优势斑块类型连接性越好,害虫-捕食性天敌食物网关系多样性也越高,结构就越复杂。(2)连接密度(LD)与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成正比,而与香农均匀度指数呈反比。即景观破碎化程度越低、景观多样性越高,单个物种对应的食物网连接数也越多。(3)连接性(Co)与最大斑块指数(LPI)呈反比,而与斑块结合指数(COHESION)呈正比。即不同斑块类型越聚集,连通性越高,食物网中天敌与害虫相互作用就越频繁。(4)普遍性(G)与斑块数量(NP)、香农均匀度指数呈反比,而与蔓延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呈正比。即斑块类型越丰富,数量较少时,天敌群落结构越复杂,多样化生境增加了食物网中捕食性天敌的猎物范围。(5)易损性(V)与香农均匀度指数呈正比。即农业景观中各类型斑块越均匀分布,天敌捕食行为发生几率也越高,平均每种猎物对应的天敌物种数也越多,导致害虫多样性降低。总体而言,农业景观异质性越高,该区域内害虫-捕食性天敌定性食物网结构越稳定。研究结果为今后从景观角度合理构建农业景观格局,提高生物控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景观格局 低山丘陵区 食物网 捕食性天敌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低山丘陵区典型性森林土壤健康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淑芬 于法展 李保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4-269,共6页
以苏北低山丘陵区6种典型性森林植被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在系统调查和分析土壤形态、物理、化学、酶活性特征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运用土壤学知识和专家经验,构建了适合苏北山丘区森林土壤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应... 以苏北低山丘陵区6种典型性森林植被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在系统调查和分析土壤形态、物理、化学、酶活性特征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运用土壤学知识和专家经验,构建了适合苏北山丘区森林土壤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不同类型的评分函数方程,对各评价指标数值进行隶属度处理,并基于SPSS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和相关分析,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加权综合法,建立森林土壤健康指数,对该地区不同林分下土壤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低山丘陵区 林分类型 土壤功能 森林土壤健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低山丘陵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法展 齐芳燕 +1 位作者 单勇兵 李淑芬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5-119,共5页
为了探明苏北低山丘陵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状况以及空间变化规律,对该地区森林土壤养分特征以及空间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在演替方向上表现出较强的规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 为了探明苏北低山丘陵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状况以及空间变化规律,对该地区森林土壤养分特征以及空间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在演替方向上表现出较强的规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随着植被从低级向高级演进逐渐积累,同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化趋势是与植物群落的演替进程相适应的,随着大量凋落物在表层聚集,土壤有机质积累,全氮、碱解氮、有效钾也有所提高,土壤肥力呈明显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森林次生演替 苏北低山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低山丘陵区混播冬性牧草-水稻短期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寿荣 毛凯 +2 位作者 乌韦.西蒙 蒲朝龙 王国权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17-20,共4页
1991~1994年在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四川芦山县)进行的混播冬性牧草-水稻短期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混播冬性禾草和豆草与水稻轮作,即意大利黑麦草+紫云英→水稻、意大利黑麦草+南苜蓿→水稻和意大利黑麦草+白三叶草→水稻3个轮作... 1991~1994年在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四川芦山县)进行的混播冬性牧草-水稻短期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混播冬性禾草和豆草与水稻轮作,即意大利黑麦草+紫云英→水稻、意大利黑麦草+南苜蓿→水稻和意大利黑麦草+白三叶草→水稻3个轮作系统在水稻产量高于对照的情况下获得高饲料价值,较充分地利用了禾草和豆草的共生互补作用,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提高了农田生态位的利用效率,从而获得了较高的总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性牧草 水稻 短期轮作 低山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东低山丘陵区黑松林适宜造林密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小倩 杨吉华 魏晓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9-383,共5页
为选出鲁东低山丘陵区黑松林适宜的造林密度,以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杜家岛小流域栽植的9年生4种造林密度的黑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代表不同密度黑松林生态效益的枯落物蓄积量、林下灌草生物... 为选出鲁东低山丘陵区黑松林适宜的造林密度,以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杜家岛小流域栽植的9年生4种造林密度的黑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代表不同密度黑松林生态效益的枯落物蓄积量、林下灌草生物量、土壤物理性状、土壤水文效应、土壤侵蚀量、土壤养分状况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黑松林的生态效益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除枯落物层蓄积量随造林密度的减小而减少,林下灌草植被生物量随造林密度的减小而增加之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为密度2 000株/hm^2较好,1 660株/hm^2的次之,2 500株/hm^2和1 110株/hm^2的较差。综合生态效益从大到小依次为2 000株/hm^2>1 660株/hm^2>2 500株/hm^2>1 110株/hm^2。因此在鲁东低山丘陵营造黑松林时,造林密度1 660~2 000株/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东低山丘陵 黑松林 适宜密度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农林复合经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孟繁志 李长军 +2 位作者 赵冰 王玉红 李洪波 《辽宁林业科技》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为探索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低山、缓丘良种地貌类型农林复合经营的优化模式及经营管理技术,进行了树木与草本、果树与农作物复合经营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山区林草复合经营可明显提高土壤耕作层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在缓丘区枣农复合经营为... 为探索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低山、缓丘良种地貌类型农林复合经营的优化模式及经营管理技术,进行了树木与草本、果树与农作物复合经营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山区林草复合经营可明显提高土壤耕作层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在缓丘区枣农复合经营为理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经营 辽宁西部 低山缓丘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芭蕉冲金矿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文继祖 张尚峰 +2 位作者 刘浩 朱曙光 聂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9-628,共10页
湘中芭蕉冲金矿区为低山丘陵地球化学景观区,位于羌塘-扬子-华南板块东北缘,区内已查明4个工业矿体,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以该矿为基础进行湖南省中低山丘陵景观区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研究,以供同行参考。在该区完成土壤地球化学测量30... 湘中芭蕉冲金矿区为低山丘陵地球化学景观区,位于羌塘-扬子-华南板块东北缘,区内已查明4个工业矿体,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以该矿为基础进行湖南省中低山丘陵景观区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研究,以供同行参考。在该区完成土壤地球化学测量30 km,采集土壤样品1435件,样品采集深度在30~40 cm,部分采集深度为40~50 cm,成分均为土壤B层。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Au、Ag、Pb、Zn、As、Sb、Hg七种元素进行R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地球化学参数统计,确定Au、Ag为主成矿元素,Pb、As为找矿指示元素,运用衬值异常推断了隐伏构造位置,圈定单元素异常39处,综合异常区6处。通过地质工程查证,证明了衬值异常推测的含金构造的存在,发现芭蕉冲F_(2)含金构造和工业矿体,实现该区域的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衬值 芭蕉冲金矿 低山丘陵区 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低山丘陵区针叶林与阔叶林枯落物持水性对比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吕刚 王磊 +2 位作者 李叶鑫 傅昕阳 王凯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59,共9页
为对比分析辽西低山丘陵区针叶林与阔叶林枯落物的持水性差异,为辽西森林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选取3个针叶林(红松林、油松林、兴安落叶松林)和3个阔叶林(榆树林、山杨林、紫椴林)下的枯落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现场采样... 为对比分析辽西低山丘陵区针叶林与阔叶林枯落物的持水性差异,为辽西森林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选取3个针叶林(红松林、油松林、兴安落叶松林)和3个阔叶林(榆树林、山杨林、紫椴林)下的枯落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现场采样与室内浸水相结合的方法对枯落物的持水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针叶林平均蓄积量大于阔叶林,其中针叶林蓄积量在14.65~17.75 t/hm^2,阔叶林在8.44~16.92 t/hm^2;针叶林枯落物平均厚度(2.79 cm)大于阔叶林(2.44 cm);针叶林最大持水率在148.88%~173.19%,阔叶林在145.42%~156.91%;针叶林有效拦蓄水量为19.47~25.59 t/hm^2,阔叶林有效拦蓄水量为10.56~22.04 t/hm^2,表现为针叶林下枯落物的拦蓄能力更强;针叶林半分解层拦蓄水量显著大于未分解层,阔叶林未分解层拦蓄水量大于半分解层;阔叶林未分解层吸水速率大于针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水性 针叶林 阔叶林 低山丘陵区 辽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爱民 郭宏 +2 位作者 赵娱 张冬梅 许中旗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0年第3期243-248,共6页
为了解河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采用2009年、2013年、2016年3期航空图像,对内丘县侯家庄乡的魔石沟、邢教沟、托磨沟和大西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为天然次生植被和经济林,... 为了解河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采用2009年、2013年、2016年3期航空图像,对内丘县侯家庄乡的魔石沟、邢教沟、托磨沟和大西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为天然次生植被和经济林,在2009-2016年期间,天然次生植被占主导地位的空间格局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天然次生植被、农田和水域的面积呈逐渐减小趋势,山地经济林、滩道经济林呈增加的趋势,建筑用地面积没有明显变化;2009-2016年,天然次生林面积减少340.51 hm^2,主要转化为山地经济林,2009-2013年,农田面积减少133.19 hm^2,主要转出为滩道经济林。经济林的快速发展是当地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丘陵区 土地利用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山丘陵地区林草结合立体开发模式调查浅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阜憬 董卫民 +2 位作者 王增法 赵常宝 李仕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8-70,共3页
低山丘陵地带在黑龙江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山坡上的天然植被资源早经开发利用,并已趋殆尽。碾子山区自1990年开始,对低山丘陵进行二次深度开发,采取在“山顶人工造林、山腰开辟林间草场、山脚和山川种粮”的多层次立体构造,... 低山丘陵地带在黑龙江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山坡上的天然植被资源早经开发利用,并已趋殆尽。碾子山区自1990年开始,对低山丘陵进行二次深度开发,采取在“山顶人工造林、山腰开辟林间草场、山脚和山川种粮”的多层次立体构造,使高树与矮草紧密结合、山上与山下协调发展。经过3~5年的造林育草,使牧草产量提高5~7倍,近期可获得草牧业收益,远期有林果业收益,不仅发挥出长短期相结合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显露出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气候、美化环境的生态效应,为北方低山丘陵的合理有效地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提供较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丘陵 林草结合 开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檀在低山丘陵黄红壤侵蚀区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金昌 王秀滨 邢示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16-18,共3页
青檀树是集经济林、水保林、薪炭林于一体的树种,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在黄红壤侵蚀区生长良好。其根系发达固土效果显著;树皮是生产宣纸的重要原料,经济价值高;枝干是制作家具、柄把及工艺品的优质原料,枝桠作薪柴。经栽培实践... 青檀树是集经济林、水保林、薪炭林于一体的树种,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在黄红壤侵蚀区生长良好。其根系发达固土效果显著;树皮是生产宣纸的重要原料,经济价值高;枝干是制作家具、柄把及工艺品的优质原料,枝桠作薪柴。经栽培实践证明,青檀在南方低山、丘陵区开发性治理水土流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檀树 低山丘陵区 开发利用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