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能N^(+)注入诱变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机制分析
1
作者 王婷 唐朝 +3 位作者 李琦 王雪瑞 林子越 蔡长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5,共8页
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筛选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基因组测序、耐药表型和生物被膜分析,探索低能N^(+)注入驱动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诺氟沙星耐药性的机制。结果表明,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获得81株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筛选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基因组测序、耐药表型和生物被膜分析,探索低能N^(+)注入驱动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诺氟沙星耐药性的机制。结果表明,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获得81株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44株耐药菌16S rRNA或耐药基因出现片段缺失、插入、点突变和拷贝数变化;且基因变化高的耐药菌的药物外排蛋白、生物被膜的生物量和密度显著增加,对诺氟沙星的耐药性提高了8~16倍,并对5~8种抗菌药物产生了多重耐药。说明低能N^(+)注入可能通过介导金黄色葡萄球菌16S rRNA或相关耐药基因变异,调控细菌药物外排蛋白表达量增加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增强,进而介导菌株产生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N^(+)注入 金黄色葡萄球菌 诺氟沙星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盐石油降解菌的鉴定及低能N^+注入诱变 被引量:6
2
作者 付瑞敏 李彬 +5 位作者 薛婷婷 邢文会 郭彦钊 张红 常慧萍 陈五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6,共6页
通过分离、初筛和复筛从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高效耐盐的石油降解菌株YJ-8,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石油烃的降解率为64%。耐盐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可在NaCl... 通过分离、初筛和复筛从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高效耐盐的石油降解菌株YJ-8,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石油烃的降解率为64%。耐盐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可在NaCl浓度为50 g/L的培养基中生长。为进一步增强该菌株耐受高浓度NaCl和降解石油烃的能力,采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其进行诱变,最终获得1株遗传性能稳定的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原油发酵液中可将表面张力降至27.5 mN/m,石油烃的降解效率为74%,可耐受80 g/L浓度的NaCl。作为一株耐盐的石油烃高效降解菌,该菌在石油污染的盐渍化土壤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性 石油烃降解菌 低能N+注入 盐碱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N^+辐照提高小麦反转录转座子Wis2-1A的转录并影响其邻近基因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押辉远 谷运红 +1 位作者 王卫东 秦广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5-599,共5页
为研究小麦反转录转座子Wis2-1A在低能离子束辐照小麦生物效应中的作用,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测定不同注量下Wis2-1A的转录水平及在基因组中的拷贝,并用转座子显示技术研究了Wis2-1A在注量为5×1017N+/cm2的低能离子束处理后的转录... 为研究小麦反转录转座子Wis2-1A在低能离子束辐照小麦生物效应中的作用,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测定不同注量下Wis2-1A的转录水平及在基因组中的拷贝,并用转座子显示技术研究了Wis2-1A在注量为5×1017N+/cm2的低能离子束处理后的转录对其邻近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注量的N+辐照都能提高Wis2-1A的转录水平,但在基因组水平上的拷贝没有大的提高,且在较高注量下,由于Wis2-1A的高水平转录导致其邻近的某些基因沉默,这说明Wis2-1A在低能离子注入生物效应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录转座子 Wis2—1A 低能离子束辐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N^+注入诱变选育弱后酸化保加利亚乳杆菌 被引量:2
4
作者 那治国 唐敬思 +2 位作者 王红梅 钱镭 轩诗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为获得弱后酸化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采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保加利亚乳杆菌DL1进行诱变,经中间培养后用青霉素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注入能量为25 keV、注入剂量为1.5×1015 ions/cm2的条件下进行诱变,并用2.0 ... 为获得弱后酸化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采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保加利亚乳杆菌DL1进行诱变,经中间培养后用青霉素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注入能量为25 keV、注入剂量为1.5×1015 ions/cm2的条件下进行诱变,并用2.0 mg/mL青霉素处理2 h后,通过筛选最终得到一株后酸化较弱的突变菌株DL1-3。与出发菌株DL1相比,突变菌株DL1-3在25℃条件下贮藏后,后酸化程度降低18.8%,且在42℃条件下发酵脱脂乳的产酸能力差异较小,并可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酸化 保加利亚乳杆菌 低能N+注入 诱变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N^(+)注入诱导大肠杆菌对喹诺酮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婷 张敏 +3 位作者 李天宇 钱卫东 唐朝 蔡长龙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66,共6页
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性逐年上升给人畜健康带来威胁.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大肠杆菌,通过测定诱变菌株耐药谱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合16S rRNA序列差异分析,研究低能N^(+)注入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结果筛选出5株对喹诺酮类耐药... 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性逐年上升给人畜健康带来威胁.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大肠杆菌,通过测定诱变菌株耐药谱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合16S rRNA序列差异分析,研究低能N^(+)注入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结果筛选出5株对喹诺酮类耐药的菌株,其对诺氟沙星的MIC增加了16~32倍,16S rRNA的突变率达到0.8%~3.6%.研究表明低能N^(+)注入可能通过引发16S rRNA基因突变,从而改变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能,这为探索大肠杆菌的耐药发生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N^(+)注入 大肠杆菌 喹诺酮类抗生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诱变法选育新硫肽类抗生素166A高产菌株
6
作者 戴剑漉 李艳青 +3 位作者 李欣 蒋忠科 赫卫清 孙承航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5-1003,共9页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产量,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sp.TMD166-MU1为出发菌株,采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研究不同离子注入参数对菌株存活率、正负突变率的影响,通过突变株抑菌活性变势参数分析,初步探讨N+离子注入对166A生产菌所产生的诱变效...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产量,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sp.TMD166-MU1为出发菌株,采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研究不同离子注入参数对菌株存活率、正负突变率的影响,通过突变株抑菌活性变势参数分析,初步探讨N+离子注入对166A生产菌所产生的诱变效果,并结合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及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获得高产菌株。方法利用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对出发菌株TMD166-MU1的孢子进行辐照诱变,以卡那霉素耐受性为选择压力,不同诱变条件处理的菌悬液涂布在含有卡那霉素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后获得单菌落,并以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方法进行高产菌株初筛,之后对高产菌株进行摇瓶复筛,利用高效液相法检测突变株摇瓶发酵的化学效价。结果通过研究30和60 keV能量下不同注入剂量与小单孢菌正突变率的生物学效应关系,确定了在注入能量为30 keV、注入剂量4×10^(13)ions/cm^(2)、卡那霉素抗性筛选浓度为6 mg/L条件下,可获得最高达36.33%的正突变率。复筛效价是出发菌株1.5倍以上的有4株,其中突变株IK-3的166A产量是菌株TMD166-MU1的1.8倍。结论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方式,再结合抗生素抗性筛选及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的集成方法能简单、高效地获得166A高产突变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硫肽类抗生素166A 低能离子注入 诱变 抗生素抗性筛选 高通量筛选 高产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红 吴丽芳 余增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9-206,共8页
为研究影响低能离子束介导水稻遗传转化效率的各种因素 ,以粳稻 0 2 42 8、花培 94 鉴 0 9、籼稻明恢 63这 3个水稻品种为实验材料 ,分析了离子的种类、能量、剂量、剂量率等参数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建立了有利于遗传转化的组织培养条件... 为研究影响低能离子束介导水稻遗传转化效率的各种因素 ,以粳稻 0 2 42 8、花培 94 鉴 0 9、籼稻明恢 63这 3个水稻品种为实验材料 ,分析了离子的种类、能量、剂量、剂量率等参数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建立了有利于遗传转化的组织培养条件和筛选程序。分子生物学检测证明 ,外源GUS报告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3个水稻品种获得抗性愈伤组织的转化率分别为 1 1 %、1 1 4%和 7 1 % ,获得再生试管苗的转化率分别为 1 5 2 %、1 87%和 1 1 3 %。为应用离子束介导法进行其它对农杆菌不敏感的禾谷类作物转基因提供了方法学的参照 ,并为深入研究离子束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机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水稻 遗传转化 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蛹虫草选育高效富硒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陶 李文 +2 位作者 陈宏伟 李同祥 赵天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36-140,共5页
为了更好地开发蛹虫草资源,对蛹虫草菌株富集微量元素硒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最佳参数的低能离子束注入蛹虫草,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注入前后菌丝体中硒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蛹虫草发酵富硒的最优培养条件为蛋白胨质量浓... 为了更好地开发蛹虫草资源,对蛹虫草菌株富集微量元素硒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最佳参数的低能离子束注入蛹虫草,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注入前后菌丝体中硒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蛹虫草发酵富硒的最优培养条件为蛋白胨质量浓度3 g/100 mL、葡萄糖质量浓度3 g/100 mL、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8?g/mL、pH值为7,此时,富硒率为21.58%。离子束最佳注入参数为:注入离子为N+,注入能量10 keV,注入剂量1.82×1015 ions/cm2,选育出富集微量元素硒较高的10株菌株,最高富硒率为30.97%,比出发菌株提高了近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低能离子束 富集 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青霉拮抗菌的选育及抑菌机制初探 被引量:8
9
作者 付瑞敏 邢文会 +2 位作者 张红 张丽琴 陈五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4-158,共5页
为选育有效抑制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拮抗菌,并初步探讨其抑菌机制。从苹果表面分离到拮抗扩展青霉的菌株BA-16,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进行鉴定,并采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其进行诱变选育。采用双... 为选育有效抑制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拮抗菌,并初步探讨其抑菌机制。从苹果表面分离到拮抗扩展青霉的菌株BA-16,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进行鉴定,并采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其进行诱变选育。采用双酶反应体系检测野生株和突变株对扩展青霉分泌磷脂酶的抑制效果以检测突变效果并探究其抑菌机制。经鉴定,BA-16-8该菌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低能N+注入技术诱变选育出的突变株BA-16-8抑菌性能显著提高且遗传性能稳定。磷脂酶活性结果显示,相对于野生株,突变株代谢产物可显著抑制病原菌所分泌的磷脂酶A的活性,且其抑制效果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强,故推测拮抗菌可能通过该机制起到抑制扩展青霉的作用。本研究对于苹果采后青霉病的生物防治具有良好应用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青霉 解淀粉芽胞杆菌 低能N+注入 磷脂酶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C离子注入对白芝麻生物学效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斓 贾瀚超 +2 位作者 方湉 苏颖 周云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97,共3页
经低能C离子注入处理的白芝麻(SesamumindicumL.)种子,在田间进行了栽培实验,结果发现:种子注入不同注量的C离子,对其生长发育期的生物学效应有不同的影响,C离子注量为1×1011,1×1012,1×1015,5×1015,1×1016,5&#... 经低能C离子注入处理的白芝麻(SesamumindicumL.)种子,在田间进行了栽培实验,结果发现:种子注入不同注量的C离子,对其生长发育期的生物学效应有不同的影响,C离子注量为1×1011,1×1012,1×1015,5×1015,1×1016,5×1016cm-2的6个注量组的白芝麻植株的株高、叶数、茎粗及叶片面积均优于对照组,而且比对照组早进入花期,早结实,单株产量也有一定提高,特别是5×1015cm-2注量组为最优;但经较高的C离子注量(1×1017cm-2)处理后,对白芝麻种子的萌发率和生长势则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应用离子注入技术对芝麻品种的改良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C离子 离子注入 白芝麻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对聚苯胺薄膜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建邦 王辉 +1 位作者 刘效增 吴洪才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7-199,共3页
利用低能量的N+ 对电化学合成的聚苯胺薄膜进行了离子注入改性 ,实验结果表明 :聚苯胺薄膜经N+ 注入后薄膜电导率随注入能量和剂量的增加而提高 ,电导率最大提高了 9个数量级 ,即由本征态的电导率 (>1× 1 0 -12 S/cm)提高到 1 ... 利用低能量的N+ 对电化学合成的聚苯胺薄膜进行了离子注入改性 ,实验结果表明 :聚苯胺薄膜经N+ 注入后薄膜电导率随注入能量和剂量的增加而提高 ,电导率最大提高了 9个数量级 ,即由本征态的电导率 (>1× 1 0 -12 S/cm)提高到 1 76× 1 0 -3 S/cm(注入剂量 :3× 1 0 17ions/cm2 ,注入能量 :35keV) ;同时离子注入后聚苯胺薄膜在可见光范围的吸收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注入 光电导聚合物 聚苯胺薄膜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半导体Gd_xSi_(1-x)的XPS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志凯 周剑平 +4 位作者 柴春林 杨少延 宋书林 李艳丽 陈诺夫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4-156,共3页
采用离子束技术 ,在n型硅基片上注入稀土元素钆 ,制备了磁性 /非磁性p n结。本文中使用的XPS对制备的样品进行测试 ,利用Origin 7 0提供的PFM工具进行研究 ,O1s束缚能介于金属氧化物和SiO2 中O1s的束缚能之间 ,Si2p的XPS谱分裂为两个峰 ... 采用离子束技术 ,在n型硅基片上注入稀土元素钆 ,制备了磁性 /非磁性p n结。本文中使用的XPS对制备的样品进行测试 ,利用Origin 7 0提供的PFM工具进行研究 ,O1s束缚能介于金属氧化物和SiO2 中O1s的束缚能之间 ,Si2p的XPS谱分裂为两个峰 ,其中一个是单质Si的 ,另一个介于单质Si和硅化物之间 ,Gd4d的束缚能介于金属钆和氧化钆中的Gd4d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半导体 GdxSi1-x XPS 离子束技术 非磁性p-n结 束缚能 无定形结构 x射线 光电子频谱 离子注入 硅化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范建新 邓仁菊 李金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455-9457,9598,共4页
综述了物理、化学和空间诱变的原理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果树诱变的手段、诱变剂的选择、分离筛选和鉴定技术已经成熟并被广泛应用,果树诱变育种体系日趋完善,并获得很多优良性状或品种。采用γ射线辐射、... 综述了物理、化学和空间诱变的原理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果树诱变的手段、诱变剂的选择、分离筛选和鉴定技术已经成熟并被广泛应用,果树诱变育种体系日趋完善,并获得很多优良性状或品种。采用γ射线辐射、低能离子注入、激光诱变、空间诱变及复合诱变对相应品种(系)进行系统的诱变研究必将会在果树育种研究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诱变 低能离子注入 激光诱变 化学诱变 空间诱变 复合诱变 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介导外源基因转导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剑 虞龙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3期1-3,共3页
低能离子对细胞表面的刻蚀和溅射作用为外源 DNA的进入提供了通道,同时离子注入又对宿主细胞的DNA产生一定的损伤,这就有可能通过选择不同的离子、离子能量和剂量实现外源DNA在受体细胞中的转导。初步论述了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转导的基... 低能离子对细胞表面的刻蚀和溅射作用为外源 DNA的进入提供了通道,同时离子注入又对宿主细胞的DNA产生一定的损伤,这就有可能通过选择不同的离子、离子能量和剂量实现外源DNA在受体细胞中的转导。初步论述了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转导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植物、微生物转基因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离子注入 介导 基因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注入甘草的刺激效应和诱变效应的RAPD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祥胜 押辉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3-86,共4页
利用生物材料专用的低能离子束注入机,分别以低能(30 keV)Ar+0(对照),600×(2.6×1013),900×(2.6×1013)和1 200×(2.6×1013)ions/cm2的剂量注入甘草种子,M1代材料中,900×(2.6×1013)ions/cm2剂量... 利用生物材料专用的低能离子束注入机,分别以低能(30 keV)Ar+0(对照),600×(2.6×1013),900×(2.6×1013)和1 200×(2.6×1013)ions/cm2的剂量注入甘草种子,M1代材料中,900×(2.6×1013)ions/cm2剂量处理对甘草具有明显刺激生长效应,而其他剂量没有这种刺激生长作用。分别把对照和900×(2.6×1013)ions/cm2剂量处理的植株进行了RAPD多态性比较。从200个引物中筛选出24个引物进行扩增,经分析可以认为,离子束注入甘草种子在基因结构上没有太多的变化,甘草的这种刺激生长效应是低能离子束物理刺激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离子柬注入 RAPD分析 氩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雷明凯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5-272,共8页
将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引入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一方面利用低能离子注入的低能优势,另一方面利用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的全方位优势,开发出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技术。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包括等离子体基低能氮、碳离子注入和等... 将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引入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一方面利用低能离子注入的低能优势,另一方面利用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的全方位优势,开发出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技术。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包括等离子体基低能氮、碳离子注入和等离子体源低能离子增强沉积两类工艺。低能离子的注入能量(0.4~3 keV)达到常规等离子体热化学扩散处理的电压范围,而工艺温度(200~500℃)则降至常规离子注入的上限温度范围。通过大量的工艺实验研究,实现了工艺过程的优化和控制,完成了对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改性铁基材料的金属学问题及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的系统研究。证明了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技术满足铁基材料的表面改性要求。同时具有产业化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等离子体基 离子注入 低能 表面改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V^(+)注入花生种子引起生物体的微结构变化及其机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陆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88-790,共3页
以植物干种子花生为生物体材料 ,注入 2 0 0keV的低能V+离子 .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PAT)测定了经离子注入和未经离子注入的 2类花生生物样品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PAL) .实验结果表明 ,在花生种子生物体内存在着大量微小的孔洞 ,孔洞的直... 以植物干种子花生为生物体材料 ,注入 2 0 0keV的低能V+离子 .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PAT)测定了经离子注入和未经离子注入的 2类花生生物样品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PAL) .实验结果表明 ,在花生种子生物体内存在着大量微小的孔洞 ,孔洞的直径为 0 .7nm .经低能离子注入以后 ,这些孔洞的大小会有所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注入 生物效应 正电子湮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宫颈癌细胞的红外光谱分析
18
作者 杨战国 齐健 +2 位作者 张广水 苏明杰 张凤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09-2412,共4页
利用离子注入机所产生的低能N+模仿宇宙中低能离子作用于人宫颈癌细胞(HeLa cell),探索其对人类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因实验中的低能离子产生和加速要在真空中进行,细胞在离子注入同时将受到真空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利用石蜡油保护细... 利用离子注入机所产生的低能N+模仿宇宙中低能离子作用于人宫颈癌细胞(HeLa cell),探索其对人类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因实验中的低能离子产生和加速要在真空中进行,细胞在离子注入同时将受到真空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利用石蜡油保护细胞以防止注入时的水份蒸发。注入处理完毕后收集细胞,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真空和低能N+束注入后细胞中大分子的相对含量、构型及其构象变化等方面的信息。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后的样品在3 300 cm-1附近吸收谱带存在明显差异。对照样品的特征峰位为3 300 cm-1,而其他样品中除了注入5×1014N+.cm-2外,红外吸收峰均向长波数方向移动,真空2×1015N+.cm-2样品的频移尤为明显至3 420 cm-1处。(2)与对照样品相比较,各处理样品的1 378cm-1处吸收峰峰位均向长波数方向频移。(3)处理样品相对于对照样品而言,2 360 cm-1处吸收峰均向长波数方向移动。该结果说明低能离子注入处理可以引起细胞中核酸、蛋白的含量和构象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注入 宫颈癌细胞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的应用
19
作者 关安民 罗潮渭 +3 位作者 李钧 石华君 林成鲁 夏冠群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6-88,共3页
集成电路的发展要求制备出超浅结或超薄有源层,以满足器件高密度和高速度的要求,低能离子注入是形成浅结的最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低能离子注入硅和GaAs衬底中形成0.1μm以下的硅超浅结和GaAs超薄有源层,以及它们在一-... 集成电路的发展要求制备出超浅结或超薄有源层,以满足器件高密度和高速度的要求,低能离子注入是形成浅结的最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低能离子注入硅和GaAs衬底中形成0.1μm以下的硅超浅结和GaAs超薄有源层,以及它们在一-些器件上应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注入 超浅结 超薄有源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铁离子注入烟草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全蛋白分析
20
作者 焦浈 秦广雍 霍裕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3-25,共3页
低能铁离子注入烟草叶片后 ,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表达量和谱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叶片中诱导出一条活性很强的Rf'1 同工酶谱带 ,缺失Rf5~Rf73条酶带。全蛋白的变化主要发生在蛋白表达量的差异上 ,与POD同工酶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低能铁离子注入烟草叶片后 ,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表达量和谱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叶片中诱导出一条活性很强的Rf'1 同工酶谱带 ,缺失Rf5~Rf73条酶带。全蛋白的变化主要发生在蛋白表达量的差异上 ,与POD同工酶的变化具有相关性。POD同工酶谱的变化反映了注入造成的损伤在修复过程中细胞的生理生化变化 ,为进一步揭示低能离子注入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铁离子注入 烟草 过氧化物酶(POD) 同工酶 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