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utational mission analysis and conceptual system design for super low altitude satellite 被引量:1
1
作者 Ming Xu Jinlong Wang Nan Zho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1期43-58,共16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system engineering and design methodology for super low altitude satel ites in the view of the com-putational mission analysis. Due to the slight advance of imaging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focus... This paper deals with system engineering and design methodology for super low altitude satel ites in the view of the com-putational mission analysis. Due to the slight advance of imaging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focus of camera and the image element of 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 it is an innovative and economical way to improve the camera’s resolution to enforce the satel ite to fly on the lower altitude orbit. DFH-3, the mature satel ite bus de-veloped by Chinese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is employed to define the mass and power budgets for the computational mis-sion analysis and the detailed engineering design for super low altitude satel ites. An effective iterative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ergodic representation of feasible mass and power bud-gets at the flight altitude under constraints. Besides, boundaries of mass or power exist for every altitude, where the upper boundary is derived from the maximum power, while the minimum thrust force holds the lower boundary before the power reaching the initial value. What’s more, an analytical algorithm is employed to numerical y investigate the coverage percentage over the altitude, so that the nominal altitude could be selected from al the feasi-ble altitudes based on both the mass and power budgets and the repetitive ground traces. The local time at the descending node is chosen for the nominal sun-synchronous orbit based on the average evaluation function. After determining the key orbital ele-ments based on the computational mission analysis, the detailed engineering design on the configuration and other subsystems, like power, telemetry tele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TT&amp;C), and attitude determin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ADCS), i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benchmark bus, besides, some improvements to the bus are also implemented to accommodate the flight at a super low altitude. Two operation strategies, drag-free closed-loop mode and on/off open-loop mode, are presented to maintain the satel-lite’s altitude. Final y, a flight planning schedule for the satel ite is demonstrated from its launch into the initial altitude at the very beginning to its decay to death in the 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low altitude computational mission analysis drag free control mass and power budg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ay-optimal multi-satellite collaborative computation offloading supported by OISL in LEO satellite network
2
作者 ZHANG Tingting GUO Zijian +4 位作者 LI Bin FENG Yuan FU Qi HU Mingyu QU Yunb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805-814,共10页
By deploying the ubiquitous and reliable coverage of low Earth orbit(LEO)satellite networks using optical inter satel-lite link(OISL),computation offloading services can be provided for any users without proximal serv... By deploying the ubiquitous and reliable coverage of low Earth orbit(LEO)satellite networks using optical inter satel-lite link(OISL),computation offloading services can be provided for any users without proximal servers,while the resource limita-tion of both computation and storage on satellites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maximum task completion time.In this paper,we study a delay-optimal multi-satellite collaborative computation offloading scheme that allows satellites to actively migrate tasks among themselves by employing the high-speed OISLs,such that tasks with long queuing delay will be serve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by utilizing idle computation resources in the neighborhood.To satisfy the delay requirement of delay-sensi-tive task,we first propose a deadline-aware task scheduling scheme in which a priority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sort the order of tasks being served based on its deadline,and then a delay-optimal collaborative offloading scheme is derived such that the tasks which cannot be completed locally can be migrated to other idle satellites.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multi-satellite collaborative computation offloading strategy in reducing task complement time and improv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the LEO satellite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Earth orbit(LEO)satellite network computation offloading task mig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access task scheduling of LEO constellation based on space-based distributed computing
3
作者 LIU Wei JIN Yifeng +2 位作者 ZHANG Lei GAO Zihe TAO Y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842-854,共13页
A dynamic multi-beam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for large low Earth orbit(LEO)constellation based on on-board distributed computing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The allocation is a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cess u... A dynamic multi-beam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for large low Earth orbit(LEO)constellation based on on-board distributed computing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The allocation is a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cess under a series of complex constraints,which is important for enhancing the matching between resources and requirements.A complex algorithm is not available because that the LEO on-board resources is limi-ted.The proposed genetic algorithm(GA)based on two-dimen-sional individual model and uncorrelated single paternal inheri-tance method is designed to support distributed computation to enhance the feasibility of on-board application.A distributed system composed of eight embedded devices is built to verify the algorithm.A typical scenario is built in the system to evalu-ate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process,algorithm mathematical model,trigger strategy,and distributed computation architec-ture.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 results,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provide an allocation result for more than 1500 tasks in 14 s and the success rate is more than 91%in a typical scene.The response time is decreased by 40%com-pared with the conditional 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m resource allocati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low Earth obbit(LEO)constellation spacecraft access task schedu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综合交通清洁低碳发展对策及减排效果评估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乔冰 林晶晶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8,共8页
综合交通清洁低碳发展对于防控与缓解危害人类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大气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依据主管部门公开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城市等5种运输方式的统计数据、可持续发展报告、污染防治规划,分别设定了铁水联运、中欧班列... 综合交通清洁低碳发展对于防控与缓解危害人类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大气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依据主管部门公开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城市等5种运输方式的统计数据、可持续发展报告、污染防治规划,分别设定了铁水联运、中欧班列、高铁客运、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车用燃料质量提升、港口效率提升、海运能效提升、船舶燃油质量提升、固液散货码头污染治理减排、民航节能减排能力提升、电动公交、轨道交通等12种关于清洁低碳发展的对策情景,提出了基于燃料法-运输能耗-排放因子-替代运输量的空气污染物及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模式和基于类比及统计分析等方法的12种对策情景减排量估算方法,根据估算的2013年以来的燃油及空气污染物和CO_(2)的减排量,对综合交通清洁低碳发展的成效进行了回顾,针对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综合交通清洁低碳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清洁低碳发展 减排量 空气污染物 温室气体 减排对策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秩与全变分联合正则化的低剂量CT图像重建
5
作者 刘宇 张鹏程 +5 位作者 张丽媛 刘祎 桂志国 张雪怡 朱陈一菲 汤豪威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8-987,共10页
针对全变分(TV)最小化方法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图像重建中易导致的图像过平滑和块状效应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低秩与TV联合正则化的LDCT图像重建方法,以提升LDCT重建图像的视觉质量。首先,建立一个基于低秩与TV联合正则化的图... 针对全变分(TV)最小化方法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图像重建中易导致的图像过平滑和块状效应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低秩与TV联合正则化的LDCT图像重建方法,以提升LDCT重建图像的视觉质量。首先,建立一个基于低秩与TV联合正则化的图像重建模型,从而从理论上获得更精确和自然的重建结果;其次,通过引入具有非局部自相似特性的低秩先验克服仅使用TV最小化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最后,采用Chambolle-Pock(CP)算法优化求解上述模型,以提高模型的求解效率,并保证模型能有效求解。在3种不同LDCT扫描条件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Mayo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PWLS-LDMM(Penalized Weighted Least-Squares based on Low-Dimensional Manifold)方法、NOWNUNM(NOnlocal Weighted NUclear Norm Minimization)方法和CP方法相比,在25%剂量下,所提方法的视觉信息保真度(VIF)分别提升了28.39%、8.30%和2.93%;在15%剂量下,所提方法的VIF分别提升了29.96%、13.83%和4.53%;在10%剂量下,所提方法的VIF分别提升了30.22%、17.10%和7.66%。可见,所提方法在消除噪声和条纹伪影的同时能保留更多的细节纹理信息,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噪声伪影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Chambolle-Pock算法 低秩 全变分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流速小型潮流能水轮机导流罩性能分析
6
作者 谭俊哲 郎咸鹏 +2 位作者 袁鹏 司先才 杜修茂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95,共9页
针对海洋仪器自供电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带有紧凑型导流罩的小型潮流能水轮机。该水轮机旨在低流速下提高潮流能利用效率,具备制造方便、施工简单以及便携性良好等特点。为了深入研究导流罩的水动力性能,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 针对海洋仪器自供电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带有紧凑型导流罩的小型潮流能水轮机。该水轮机旨在低流速下提高潮流能利用效率,具备制造方便、施工简单以及便携性良好等特点。为了深入研究导流罩的水动力性能,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通过与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和数值仿真方法的可靠性。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分析不同型式的导流罩,对导流罩的聚流效果进行仿真分析,选取了摆线型尾缘式导流罩作为优化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加装导流罩可以使内部流场的流速提升约1.9倍,水轮机的最大获能系数提升约33%,水轮机叶尖与导流罩喉部之间的间隙为0.05D时获能系数达到最高。对导流罩尾缘形状参数进行研究发现,合适的尾缘高度以及尾缘倾角可以进一步增强导流罩对水轮机的获能效果。因此,本研究对小型潮流能水轮机的导流罩设计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水轮机 紧凑型导流罩 计算流体动力学 低流速 水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残差与全局注意力结合的低剂量CT去噪
7
作者 孙亚楠 陈平 潘晋孝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299,共8页
针对目前低剂量CT(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图像去噪方法由于缺乏对空间特征和去噪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重建图像的纹理细节丢失和过于平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多尺度密集残差和全局注意力的图像去噪网络。通过引入多... 针对目前低剂量CT(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图像去噪方法由于缺乏对空间特征和去噪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重建图像的纹理细节丢失和过于平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多尺度密集残差和全局注意力的图像去噪网络。通过引入多尺度密集残差块来提取图像的多尺度特征信息,并通过全局注意力机制(global attention mechanism,GAM)来关注模型不同通道间的跨维信息,同时加入跳跃连接进一步扩大全局交互特征的范围,最后使用多尺度特征损失函数增强图像纹理细节,避免图像过于平滑的问题。经过实验验证,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在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度(SSIM)这两项指标上分别达到了35.1838 dB、0.9605,在去除噪声的同时很好地保留了图像细节信息,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图像去噪 多尺度密集残差 全局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ghtDiffu-DCE:基于光照强度扩散的低光照图像增强
8
作者 闫光辉 吴佰靖 马龙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4-1129,共16页
针对低光照图像中不同光源的光照强度分布不均,在图像增强时造成轮廓特征丢失及效果不自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照强度扩散的低光照图像增强方法(Light Diffusion based Zero-DCE Image Enhancement Algorithm,LightDiffu-DCE)。为增... 针对低光照图像中不同光源的光照强度分布不均,在图像增强时造成轮廓特征丢失及效果不自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照强度扩散的低光照图像增强方法(Light Diffusion based Zero-DCE Image Enhancement Algorithm,LightDiffu-DCE)。为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提出了基于光源光照强度建模的扩散模型,以生成不同光照强度的训练数据集。设计了边缘特征融合的深度曲线估计网络,能够提取更丰富的低光照图像的多尺度轮廓和细节特征,提升对光照强度估计的准确性。为恢复出光照更加自然的图像,融合大气光估计来计算不同图像区域的光照强度,实现了对光增强曲线和光增强系数的动态微调。在无参考数据集ExDark和有参考数据集LOL上,使用6种评价指标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方法,LightDiffu-DCE在ExDark上的无参考评价指标NIQE,PIQE和RISQ上分别提升了约8.35%,6.20%和21.83%,在LOL数据集上的有参考评价指标PSNR,SSIM和RMSE提升了约12.12%,4.76%和49.89%。该方法可以有效增强低光照图像,且恢复出的低光照图像轮廓更加清晰,色彩鲜明且效果更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扩散模型 低光照增强 边缘特征 深度曲线估计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的计算量优化方法研究
9
作者 徐奇伟 龙学汉 +3 位作者 苗轶如 王益明 涂郁潇颖 汤梦阳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0,共12页
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可同时兼顾开关损耗与稳态性能,但是其矢量确定方法与占空比计算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较大的计算量。因此,本文面向电压源型PMSM驱动系统,提出一种可降低计算量的双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在电机稳态运行时,将... 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可同时兼顾开关损耗与稳态性能,但是其矢量确定方法与占空比计算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较大的计算量。因此,本文面向电压源型PMSM驱动系统,提出一种可降低计算量的双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在电机稳态运行时,将第一最优矢量备选范围缩小至上一控制周期所采用的第一有效矢量及其相邻的两个矢量,再依次代入代价函数确定第一有效矢量,从而将比较次数从六次减小至三次。然后将剩余两个矢量与零矢量作为第二备选矢量,分别以q轴电流无差拍为条件计算占空比,再依次代入代价函数,确定使代价函数最小的矢量组合与占空比。最后,分别搭建仿真模型与实验平台,对所提方法的稳定性、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预测控制在平均计算时间仅为15.3μs的前提下,可取得6.57%的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以及±0.4 N·m的转矩脉动,与其他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相比,具有最优的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低计算量 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选择 占空比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w-complexity PTS scheme based on phase factor sequences optimization 被引量:2
10
作者 JI Ce ZHANG Chao ZHU Wenj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4期707-713,共7页
In this paper, a new partial transmit sequence(PTS)scheme with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proposed for the problems of high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n the conventional PTS metho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In this paper, a new partial transmit sequence(PTS)scheme with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proposed for the problems of high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n the conventional PTS metho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of candidate sequences in the PTS method under the interleaved partition method, it has been discovered that some candidate sequences generated by phase factor sequences have the same peak average power ratio(PAPR). Hence, phase factor sequences can be optimized to reduce their searching times. Then, the computational process of generating candidate sequences can be simplified by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of data and minimizing the calculations of complex multiplication.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PTS scheme, the proposed approach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has no loss of PAPR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al transmit sequence (PTS) peak average powerratio (PAPR) phase factor sequences optimizati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低光照环境的车辆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孔烜 彭佳强 +3 位作者 张杰 戴剑军 潘思宇 吴政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5,共9页
在智慧交通系统和城市安全领域中,准确获取车辆信息至关重要.通过视频或图像等视觉识别手段可以直接获取车辆相关信息.然而,在低光照环境下,图像亮度和对比度降低、噪声增加、图像细节特征易丢失,这些问题导致车辆目标检测算法的精度大... 在智慧交通系统和城市安全领域中,准确获取车辆信息至关重要.通过视频或图像等视觉识别手段可以直接获取车辆相关信息.然而,在低光照环境下,图像亮度和对比度降低、噪声增加、图像细节特征易丢失,这些问题导致车辆目标检测算法的精度大大降低.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光照图像增强算法和改进目标检测算法的车辆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图像增强算法ZeroDCE对低光照图像进行增强,以提升图像亮度;然后,利用改进的AFF-YOLO目标检测网络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车辆检测;最后,将本文方法在车辆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并分析不同低光照等级对于车辆检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车辆目标检测的精度,与低光照图像相比,增强后图像的目标检测精度mAP@0.5提升了4.9%,达到94.7%;而且光照强度越低,增强后图像的目标检测精度提升越显著.研究成果可为低照度环境下的车辆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检测 计算机视觉 低光照环境 图像增强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CFD与LSTM技术对低空风切变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泽新 吴硕岩 +5 位作者 叶芳 陈丽晶 李毅 孙辰博 徐峰 刘磊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562,共17页
为提升低空风切变预报精度,本文综合运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fifth-generation reanalysis data,ERA5]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 为提升低空风切变预报精度,本文综合运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fifth-generation reanalysis data,ERA5]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的FNL全球再分析资料(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以及兰州中川机场的实况观测资料,采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WRF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长短期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方法,对2021年4月15-16日兰州中川机场的两次风切变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在小于1 km的网格中使用大涡模拟,WRF模式在单个站点风速模拟任务中表现更好,但在近地面水平风场风速模拟效果上,不如WRF模式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模型方案;(2)对于飞机降落过程中遭遇的两次低空风切变的模拟,WRF-LES和WRF-CFD两种模式都可以模拟出第一次低空风切变,而第二次受传入模式的WRF风速数据值较小的影响,两种模式风速差都没有达到阈值,需要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验证;(3)低风速条件(6 m·s^(-1))下,基于LSTM的单变量风速预测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基本维持在0.59 m·s^(-1),能较好地把握不同地形与环流背景条件下风速变化的非线性关系,虽然受到WRF误差和观测要素不全的限制,多变量风速预测能在保证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6.60%的情况下,以更高的计算效率和泛化能力实现风速预测。本文不仅验证了WRF-CFD和WRF-LES耦合方案在风场和低空风切变预报中的差异,还探讨了基于LSTM的风速预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期望为提高风场模拟精度,缩短精细风场模拟时间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风切变 计算流体力学模型(CFD) WRF模式 大涡模拟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7
13
作者 苏美文 杨文爽 +8 位作者 李博文 任飞宇 易美妮 杨诚 蔡旺 买买提依明·祖农 张罡 詹荣富 秦颖博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59,共28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和大模型、大数据功能的跃升,及其与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下面刊发的8篇文章,从“大数据功能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创新”,到“大数据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从“供应链数字... 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和大模型、大数据功能的跃升,及其与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下面刊发的8篇文章,从“大数据功能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创新”,到“大数据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增效”,到“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我国6G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到“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从“大模型落地背景下的低空经济”,到“基于大模型的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深刻揭示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前景,勾勒出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模型落地 大数据 脑机接口 低空经济 6G工业互联网 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6G的低时延高可靠边缘计算架构
14
作者 丁昱华 陈力 卫国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3,共8页
移动边缘计算(MEC)是6G移动通信网络中连通通信与服务、实现万物智联的支撑技术。针对MEC系统的计算时延优化,提出横向多主机架构;为优化MEC系统的传输时延及解决多主机并行计算的掉队者问题,提出多连接主从多主机架构。以上均设计了完... 移动边缘计算(MEC)是6G移动通信网络中连通通信与服务、实现万物智联的支撑技术。针对MEC系统的计算时延优化,提出横向多主机架构;为优化MEC系统的传输时延及解决多主机并行计算的掉队者问题,提出多连接主从多主机架构。以上均设计了完整的信令流。针对MEC系统的性能评估,搭建了基于开源库的多主机MEC仿真平台。实验表明,提出的横向多主机MEC架构可有效提高计算时延性能;提出的多连接主从多主机MEC架构有效缓解掉队者问题,提高传输时延性能;搭建的MEC仿真平台能够有效评估多主机架构的关键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边缘计算 低时延架构 信令设计 计算卸载 掉队者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编码器双解码器GAN的低剂量CT降噪模型
15
作者 上官宏 任慧莹 +3 位作者 张雄 韩兴隆 桂志国 王燕玲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4-632,共9页
近年来,生成对抗网络(GAN)用于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成像(LDCT)图像降噪已经表现出显著的性能优势,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GAN的生成器对LDCT图像中噪声和伪影分布的感知能力不足,导致网络的降噪性能受限。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双编码器... 近年来,生成对抗网络(GAN)用于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成像(LDCT)图像降噪已经表现出显著的性能优势,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GAN的生成器对LDCT图像中噪声和伪影分布的感知能力不足,导致网络的降噪性能受限。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双编码器双解码器生成对抗网络(DualED-GAN)的低剂量CT降噪模型。首先,提出由一对编解码器构成伪影像素级特征提取通道,用于估计LDCT中的伪影噪声;其次,提出由另外一对编解码器构成伪影掩码信息提取通道,用于估计伪影的强度和位置信息;最后,采用伪影图像质量标签图辅助估计伪影的掩码信息,可以为伪影像素级特征提取通道提供补充特征,进而提高GAN降噪网络对伪影噪声分布强度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在mayo测试集上与次优模型DESD-GAN(Dual-Encoder-Single-Decoder base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相比,所提模型的平均峰值信噪比(PSNR)提高了0.3387 dB,平均结构相似性度(SSIM)提高了0.0028。可见,所提模型在伪影抑制、结构保留与模型鲁棒性方面均有更好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成像 生成对抗网络 编码器 解码器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碘对比剂下CT肺动脉造影联合碘图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刘晓彤 田春燕 +2 位作者 王静 许小毛 谷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5-530,共6页
目的探讨低碘对比剂减影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碘图诊断急性肺栓塞(APE)的准确性,特别是对肺亚段栓子的检测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1日—2024年9月1日北京医院疑似APE且在1周内同时行肺通气/灌注SPECT/CT和低碘对比剂减影... 目的探讨低碘对比剂减影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碘图诊断急性肺栓塞(APE)的准确性,特别是对肺亚段栓子的检测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1日—2024年9月1日北京医院疑似APE且在1周内同时行肺通气/灌注SPECT/CT和低碘对比剂减影CTPA的48例患者。以肺通气/灌注SPECT/CT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评价低碘对比剂减影CTPA联合碘图诊断APE的能力,并分析确定减影CTPA误诊及漏诊的潜在原因。结果减影CTPA联合碘图在肺段及以下水平的诊断准确度高,敏感度为0.917,特异度为0.991,其中在肺段水平,诊断率为100%,在肺亚段水平,诊断率为66.7%。在临床不同危险程度的APE患者中,减影CTPA联合碘图均具有极高的诊断率(83.3%~100%);分析发现85.7%(6/7)的误诊和33.3%(2/6)的漏诊可以被解释。结论低碘对比剂减影CTPA联合碘图诊断APE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正常识别减影CTPA碘图中的典型缺陷,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CT肺动脉血管成像 减影CT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低碘对比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像素各向异性扩散的低剂量CT重建方法
17
作者 唐诗洲 苏若兰 +3 位作者 李淑婷 赖珍珍 黄进红 牛善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69,共8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亚像素各项异性扩散的低剂量CT重建方法。方法通过线性插值技术计算亚像素单元强度值及其二阶差分后,将计算得到的新的梯度信息引入到各项异性扩散过程中,并结合惩罚加权最小二乘模型对低剂量CT投影数据进行滤波,最后...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亚像素各项异性扩散的低剂量CT重建方法。方法通过线性插值技术计算亚像素单元强度值及其二阶差分后,将计算得到的新的梯度信息引入到各项异性扩散过程中,并结合惩罚加权最小二乘模型对低剂量CT投影数据进行滤波,最后使用滤波反投影算法将恢复后的投影数据重建出CT图像。结果在Shepp-Logan体模实验中,与FBP、PWLS-Gibbs和PWLS-TV方法相比,新方法滤波后重建的CT图像在结构相似指数上分别提升了28.13%、5.49%和0.91%,在特征相似指数上分别提升了21.08%、1.78%和1.36%,并且在均方根误差上分别降低了69.59%、18.96%和3.90%。在XCAT体模实验中,与FBP、PWLS-Gibbs和PWLS-TV方法相比,新方法在结构相似指数上分别提高了14.24%、1.43%及7.89%,在特征相似指数上分别提高了9.61%、1.78%及5.66%,同时在均方根误差上分别降低了26.88%、9.41%及18.39%。在临床数据实验中,与FBP、PWLS-Gibbs和PWLS-TV方法重建的CT图像相比,新方法在结构相似指数上分别提升了19.24%、15.63%和3.68%,在特征相似指数上分别提升了4.30%、2.92%和0.43%,同时在均方根误差上分别降低了44.60%、36.84%和15.22%,并且在峰值信噪比上提升至28.39。结论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可以有效去除低剂量CT图像的噪声和伪影,并可以保持结构细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各向异性扩散 亚像素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边缘计算系统任务卸载的URLLC安全设计
18
作者 钟冬梅 崔苗 张广驰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0-256,共7页
旨在解决无人机移动边缘计算(MEC)系统中任务卸载的物理层安全问题。在该系统中,多个地面用户将计算任务卸载给一架配备MEC服务器的无人机,一个地面窃听者尝试窃取用户向无人机卸载的任务信息。为保证任务卸载的可靠性和低时延,卸载通... 旨在解决无人机移动边缘计算(MEC)系统中任务卸载的物理层安全问题。在该系统中,多个地面用户将计算任务卸载给一架配备MEC服务器的无人机,一个地面窃听者尝试窃取用户向无人机卸载的任务信息。为保证任务卸载的可靠性和低时延,卸载通信使用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技术。通过联合优化无人机的部署位置、用户的卸载链路带宽、用户本地计算和无人机计算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频率来最大化用户的最小安全计算量。为了解决该问题,首先采用块坐标下降法将问题分解为仅优化无人机的位置和计算时延,以及仅优化无人机和用户的CPU频率和用户卸载带宽两个子问题;然后利用对数函数近似的方法对卸载带宽的速率表达式进行化简,利用连续凸逼近法将非凸的子问题变成可解的凸优化问题;最后交替求解这两个子问题直至目标函数值收敛。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基准方案相比,所提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计算量。这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必要性,为实现安全通信和计算平衡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移动边缘计算 超可靠低时延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空间卷积信息增强的低质车牌信息超分辨率重建
19
作者 张睿 惠永科 +1 位作者 张延军 潘理虎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1-307,共7页
现有交通监控终端采集到的车辆影像通常存在远景低分辨率现象,并伴随有强噪、模糊、过曝、欠曝等一些不确定性像素影响因素,导致车牌信息智能识别的精度难以保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多维空间卷积信息增强的低质车牌信息超分辨率重建... 现有交通监控终端采集到的车辆影像通常存在远景低分辨率现象,并伴随有强噪、模糊、过曝、欠曝等一些不确定性像素影响因素,导致车牌信息智能识别的精度难以保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多维空间卷积信息增强的低质车牌信息超分辨率重建(LL-SR)网络。首先,利用卷积挖掘空间与通道特征点的相关性,聚合浅层特征;其次,从不同感受野和不同维度挖掘特征图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恢复车牌信息的高频细节;最后,对得到的不同尺度特征进行跨通道像素级融合和矫正,以减少无用特征在上下文的传播,实现低质车牌信息的超分辨率重建。在太原车牌(LT)和美国车牌(LU)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网络的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SSIM)分别为26.6824 dB和0.8203及22.3567 dB和0.7813,相较于NGramSwin(N-Gram in Swin transformers)和CARN(CAscading Residual Network)分别提升了0.2109 dB和1.7361 dB、0.0057和0.0330及0.4728 dB和1.4192 dB、0.0196和0.0399;且重建后的车牌信息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质车牌信息 高质量重建 卷积计算 交通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灵活-低碳-智能化生产新技术
20
作者 赵云鹏 石孝刚 +2 位作者 蓝兴英 高金森 徐春明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141,共8页
流化催化裂化(FCC)一直是我国重质油轻质化的关键工艺之一,在成品油需求逐渐达峰的背景下,FCC成为炼油厂实现“减油增化”的重要工艺。在如今原料供给逐渐重质化和产物需求逐渐轻质化的要求下,FCC工艺的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原料高效深度... 流化催化裂化(FCC)一直是我国重质油轻质化的关键工艺之一,在成品油需求逐渐达峰的背景下,FCC成为炼油厂实现“减油增化”的重要工艺。在如今原料供给逐渐重质化和产物需求逐渐轻质化的要求下,FCC工艺的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原料高效深度转化、绿色低碳及智能化长周期运行。围绕这些挑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通过技术理论创新、工艺路线重构和人工智能(AI)+计算流体力学(CFD)智能保障持续优化升级FCC工艺。总结了乳化进料和汽提强化技术、FCC结焦跑剂智能预测预警技术和再生烟气CO 2原位富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FCC工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催化裂化 高效深度转化 绿色低碳 人工智能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