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90MPa级Ti+Nb超低碳高强度BH钢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光明 康永林 +3 位作者 陈继平 冯月雪 周建 滕华湘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共5页
对Ti+Nb+B复合处理超低碳高强度BH钢的热轧、冷轧和连续退火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试制的超低碳高强度BH钢退火板的屈强比为0.536,烘烤硬化值为44MPa,具有较为优良的成形性能和烘烤硬化性能,抗拉强度为394MPa,达到了390MPa级超低碳高强度B... 对Ti+Nb+B复合处理超低碳高强度BH钢的热轧、冷轧和连续退火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试制的超低碳高强度BH钢退火板的屈强比为0.536,烘烤硬化值为44MPa,具有较为优良的成形性能和烘烤硬化性能,抗拉强度为394MPa,达到了390MPa级超低碳高强度BH钢板的强度要求。物理化学相分析表明:添加在超低碳高强度BH钢中的B除了析出了2mg/kg的BN,大部分的B在钢中以间隙固溶的形式存在,对超低碳高强度BH钢基体起到了固溶强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 高强度BH钢 Ti+nb+B 第二相析出 固溶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铌微合金低碳钢的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 被引量:13
2
作者 衣海龙 杜林秀 +1 位作者 王国栋 刘相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43-746,共4页
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含铌微合金低碳钢在不同变形条件下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了静态和动态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变形参数对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高温变形促进了珠光体相变,在950... 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含铌微合金低碳钢在不同变形条件下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了静态和动态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变形参数对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高温变形促进了珠光体相变,在950℃以上,变形温度的升高导致铁素体转变区减少;从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看,950℃变形促进了贝氏体相变;在相同变形温度下,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先共析铁素体的量增多,贝氏体量减少;在900℃以下变形促进了高温等轴铁素体的形成,抑制了贝氏体的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微合金低碳钢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热膨胀法 贝氏体 先共析铁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含量对腐蚀条件下低碳高合金钢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杜晓东 丁厚福 +2 位作者 吴凯 王凯 郭亮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5-540,共6页
在冲击、腐蚀磨损条件下,对不同碳含量的新型衬板用低碳高合金钢的磨损行为进行比较,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合金组织、其亚表层金相组织及冲击腐蚀磨损表面形貌,对合金组织和在腐蚀环境下的冲击磨损机制... 在冲击、腐蚀磨损条件下,对不同碳含量的新型衬板用低碳高合金钢的磨损行为进行比较,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合金组织、其亚表层金相组织及冲击腐蚀磨损表面形貌,对合金组织和在腐蚀环境下的冲击磨损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与含碳量为0.16%、0.25%的低碳高合金钢相比,碳含量为0.21%的低碳高合金钢在腐蚀环境下具有最佳的抗冲击磨损性能,其磨损机制以疲劳剥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量 冲击磨损 低碳高合金钢 衬板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含铌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及显微组织 被引量:5
4
作者 宗云 赵莉萍 +2 位作者 麻永林 王宝峰 宋海彬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1-34,38,共5页
利用Gleeble-1500D型热/力模拟试验机,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不同铌含量低碳含铌微合金钢在不同冷速下的相变点,研究了奥氏体连续冷却时的相变行为及铌含量和冷却速率对该钢相变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铌含量和冷速的提高,γ→α... 利用Gleeble-1500D型热/力模拟试验机,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不同铌含量低碳含铌微合金钢在不同冷速下的相变点,研究了奥氏体连续冷却时的相变行为及铌含量和冷却速率对该钢相变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铌含量和冷速的提高,γ→α相变温度降低,相变组织变得复杂,显微硬度升高;铌含量较低(小于0.024%,质量分数)的钢在冷速较低(3℃·s^(-1))时,显微组织为较粗大的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冷速提高后主要是由尖角形、多边形铁素体和贝氏体组成的混合组织;铌含量较高(0.06%)的钢在高冷速(50℃·s^(-1))下出现了针状铁素体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织 低碳含铌微合金钢 冷却速率 铌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690CFD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的焊接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董现春 张熹 +2 位作者 张立英 陈延清 许良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8-71,共4页
用药芯焊丝和实心焊丝对Q690CFD低碳贝氏体高强钢进行了CO_2气体保护焊焊接,采用斜Y裂纹敏感性试验、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对该钢进行了冷裂敏感性评价,通过冲击试验探讨了从800℃冷却到500℃(t_(8/5))时焊接粗晶区的韧性;通过光学... 用药芯焊丝和实心焊丝对Q690CFD低碳贝氏体高强钢进行了CO_2气体保护焊焊接,采用斜Y裂纹敏感性试验、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对该钢进行了冷裂敏感性评价,通过冲击试验探讨了从800℃冷却到500℃(t_(8/5))时焊接粗晶区的韧性;通过光学显微镜、拉伸试验机、硬度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评价了该钢的焊接工艺性。结果表明:该钢板在14℃、不预热条件下焊接将有一定的淬硬倾向;t_(8/5)大于40 s后,粗晶区韧性显著降低;用药芯焊丝当预热温度为80℃(厚25 mm)和100℃(厚30 mm)时或者采用实心焊丝不预热时均可避免裂纹出现,焊接粗晶区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少量贝氏体,焊接接头性能良好,焊后550℃×2 h消除应力热处理对热影响区和母材的拉伸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690CFD钢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板 焊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含量对衬板用低碳高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国栋 刘长华 +1 位作者 杜晓东 丁厚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4,共4页
用光学金相显微镜、衍射仪及显微硬度计,研究了锰含量对衬板用低碳高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锰含量由2.0%增加到3.0%时,合金的退火态组织由上贝氏体+屈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淬火回火后均为单相板条马氏体组织。随锰含量的增加... 用光学金相显微镜、衍射仪及显微硬度计,研究了锰含量对衬板用低碳高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锰含量由2.0%增加到3.0%时,合金的退火态组织由上贝氏体+屈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淬火回火后均为单相板条马氏体组织。随锰含量的增加,硬度稍有增大,冲击韧度下降,均匀耐腐蚀性有所降低。含锰量为2%的低碳高合金钢达到了矿山用衬板的使用要求,从成本考虑,是更经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含量 低碳高合金钢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高铌微合金钢的析出行为 被引量:7
7
作者 文建华 孙新军 +2 位作者 刘清友 阴树标 项金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3-25,共3页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不同轧后保温时间和变形温度对低碳高铌微合金钢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后适宜的保温可使Nb(C,N)在奥氏体中大量应变诱导析出,相应地降低了固溶铌含量,使固溶铌降低γ→α相变温度的作用大大削...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不同轧后保温时间和变形温度对低碳高铌微合金钢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后适宜的保温可使Nb(C,N)在奥氏体中大量应变诱导析出,相应地降低了固溶铌含量,使固溶铌降低γ→α相变温度的作用大大削弱;而适当降低变形温度可使Nb(C,N)在铁素体中大量析出,在条件适宜时还可发生相间析出,从而使析出相发挥重要的析出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高铌微合金钢 析出行为 nb(C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含量对低碳高合金钢组织及耐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邢文静 丁厚福 +1 位作者 杜晓东 郭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5-37,共3页
在低碳高合金钢中,把碳含量限定在0%~0.3%,随着碳含量的变化,低碳高合金钢的组织、终态性能都发生了改变。碳含量对低碳高合金钢的影响有两种情况:含量较低时不改变单相板条马氏体的组织,但影响其性能.随着碳含量的增加,终... 在低碳高合金钢中,把碳含量限定在0%~0.3%,随着碳含量的变化,低碳高合金钢的组织、终态性能都发生了改变。碳含量对低碳高合金钢的影响有两种情况:含量较低时不改变单相板条马氏体的组织,但影响其性能.随着碳含量的增加,终态硬度明显升高,耐腐蚀性下降;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改变组织构成,出现复相组织。由于严重的晶间腐蚀,耐腐蚀性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高合金钢 碳含量 组织性能 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低合金钢低温贝氏体组织及其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静 王天生 张冰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27-430,470,共5页
设计了一种新的低温等温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高碳低合金钢。对该钢低温等温淬火组织和干滑动摩擦磨损耐磨性及磨损机理进行研究,并与淬火+低温回火处理试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1 000℃奥氏体化后在220℃盐浴中进行等温120 h的等温淬火... 设计了一种新的低温等温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高碳低合金钢。对该钢低温等温淬火组织和干滑动摩擦磨损耐磨性及磨损机理进行研究,并与淬火+低温回火处理试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1 000℃奥氏体化后在220℃盐浴中进行等温120 h的等温淬火处理,得到了由平均厚度约为120 nm的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薄膜状的残留奥氏体组成的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干滑动摩擦磨损相对耐磨性比回火马氏体组织提高19%,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低合金钢 等温淬火 无碳化物贝氏体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再结晶区控轧控冷工艺对低碳高铌钢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荣 张志波 +2 位作者 阴树标 刘清友 王华昆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2,97,共5页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低碳高铌钢在不同控轧控冷参数下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变形量的增加,准多边形铁素体的含量增加,粒状贝氏体的含量减少,贝氏体的形貌逐渐由板条状变为粒状;当冷速低于5℃.s-1时,形成由...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低碳高铌钢在不同控轧控冷参数下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变形量的增加,准多边形铁素体的含量增加,粒状贝氏体的含量减少,贝氏体的形貌逐渐由板条状变为粒状;当冷速低于5℃.s-1时,形成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的组织,当冷速高于5℃.s-1时,组织中的贝氏体含量随之增加,晶粒明显更加细小均匀;试样的显微硬度随着冷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高铌钢 未再结晶区 先共析铁素体 贝氏体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锰(铌)钢控轧控冷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龙 唐正友 +2 位作者 丁桦 杜林秀 温景林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通过TMCP研究了低碳锰钢和添加微量Nb的低碳锰铌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了Nb对实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Nb的添加能够细化铁素体晶粒,促进铁素体转变,对贝氏体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对低碳锰钢来说,铌的加入减少了... 通过TMCP研究了低碳锰钢和添加微量Nb的低碳锰铌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了Nb对实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Nb的添加能够细化铁素体晶粒,促进铁素体转变,对贝氏体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对低碳锰钢来说,铌的加入减少了贝氏体的体积分数,贝氏体强化效果减弱,钢的屈强比升高.通过增加冷速和降低卷取温度,可以使低碳锰铌钢获得一定量的贝氏体,综合性能较佳.低碳锰铌钢的主要强化机制有细晶强化、贝氏体相变强化和析出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锰钢 铌含量 卷取温度 贝氏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分对中碳低合金钢等温淬火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毕金凤 李祖来 +3 位作者 山泉 蒋业华 韦贺 焦岩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88,共6页
以中碳低合金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Si、Mn含量对中碳低合金钢等温淬火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合彩色金相技术和力学性能测试,探索贝氏体、马氏体含量与性能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通过改变C、Si、Mn的成分,可获得不同贝氏体和马氏体含... 以中碳低合金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Si、Mn含量对中碳低合金钢等温淬火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合彩色金相技术和力学性能测试,探索贝氏体、马氏体含量与性能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通过改变C、Si、Mn的成分,可获得不同贝氏体和马氏体含量的等温淬火组织。随着C含量的增加,下贝氏体和马氏体含量分别呈降低和增加趋势,而硬度和冲击韧性分别呈增加和降低趋势;随着Si含量的增加,下贝氏体呈降低趋势,马氏体呈波浪式变化,而硬度和冲击韧性均有增加的趋势;随着Mn含量的增加,下贝氏体呈降低趋势,马氏体含量基本无明显变化,而硬度和冲击韧性分别呈增加和降低的趋势。中碳低合金钢中的贝氏体、马氏体含量与性能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下贝氏体体含量的降低和马氏体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但会引起冲击韧性的下降。当C含量为0.5%、Si含量为2.0%、Mn含量为3.0%,即下贝氏体含量为30%左右时,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低合金钢 碳含量 硅含量 锰含量 贝/马复相组织 彩色金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高强钢氧化铁皮的形貌和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清 徐光 周明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1-325,共5页
将一种低碳高强钢试样在热轧带钢厂的工业加热炉中随炉加热,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与能谱仪(EDS)观察并分析所研究钢种氧化铁皮的组成结构及形貌,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氧化铁皮的熔化过程。结果表明,氧化铁皮最内层为共晶... 将一种低碳高强钢试样在热轧带钢厂的工业加热炉中随炉加热,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与能谱仪(EDS)观察并分析所研究钢种氧化铁皮的组成结构及形貌,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氧化铁皮的熔化过程。结果表明,氧化铁皮最内层为共晶化合物Fe_2SiO_4/FeO,FeO在Fe_2SiO_4/FeO区域有两种分布形态,一种是以相互平行的片层状分布,另一种是以点状或颗粒状弥散分布于Fe_2SiO_4中;靠近铁基体处的弥散颗粒中除了包含Fe_2SiO_4成分外,还有磷酸盐化合物;添加P元素可以降低Fe_2SiO_4/FeO的熔化温度,当实验钢中w(P)=0.06%时,Fe_2SiO_4的实际熔点为1101.3℃,明显低于其理论熔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皮 低碳高强钢 Fe2SiO4 FEO 形貌 熔化过程 熔点 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铌低碳贝氏体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行为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跃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110,共5页
采用金相法测定了在不同温度(950~1 270℃)下固溶不同时间(30~150min)后高铌低碳贝氏体钢的奥氏体晶粒尺寸,研究了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行为;计算了试验钢中铌的固溶含量,建立了奥氏体晶粒长大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1 220... 采用金相法测定了在不同温度(950~1 270℃)下固溶不同时间(30~150min)后高铌低碳贝氏体钢的奥氏体晶粒尺寸,研究了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行为;计算了试验钢中铌的固溶含量,建立了奥氏体晶粒长大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1 220~1 270℃温度区间内试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加值最大,其次为1 100~1 150℃区间的;由于1 000℃时试验钢中合金渗碳体的快速溶解,使得950~1 000℃区间内的晶粒尺寸增加值大于1 000~1 050℃区间的;计算得到1 150℃时的固溶铌质量分数达到0.088%,此时绝大部分NbC已经溶解,导致1 100~1 150℃温度区间内奥氏体晶粒的快速长大;在950~1 270℃范围内,试验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激活能为154.4kJ·mol^(-1),由晶粒长大模型计算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尺寸与实测值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铌低碳贝氏体钢 奥氏体晶粒尺寸 nbC 固溶 晶粒长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工艺对低碳锰钼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曹立 齐广霞 +1 位作者 姚卫薰 曹荫之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22,共5页
研究了低碳锰钼铌钢终轧温度及轧后冷却速度对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了获得 50 0 MPa以上的屈服强度及较理想的综合性能 ,终轧温度以在 82 0~ 90 0℃之间为宜。轧后喷水冷却 ,有利于提高强度。通过用金相法和热磁法相配合... 研究了低碳锰钼铌钢终轧温度及轧后冷却速度对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了获得 50 0 MPa以上的屈服强度及较理想的综合性能 ,终轧温度以在 82 0~ 90 0℃之间为宜。轧后喷水冷却 ,有利于提高强度。通过用金相法和热磁法相配合测定出了钢的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间接地对此钢在各种条件下显微组织的形成规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锰钼铌钢 终轧温度 针状铁素体 M-A岛 粒状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冷高硅中碳低合金钢的组织与性能
16
作者 苗隽 王立军 刘春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7,共5页
研究了高硅中碳低合金钢空冷态和空冷+回火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钢在860℃保温0.5 h奥氏体化后空冷处理,随后分别在250℃和400℃保温1 h回火.结果表明:试验钢空冷后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硬度约为41 HRC;而... 研究了高硅中碳低合金钢空冷态和空冷+回火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钢在860℃保温0.5 h奥氏体化后空冷处理,随后分别在250℃和400℃保温1 h回火.结果表明:试验钢空冷后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硬度约为41 HRC;而250℃回火后组织变化不大,硬度明显升高,约为49 HRC,韧性明显增加,由44 J/cm2增加到66 J/cm2,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明显下降.回火温度进一步增加对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中碳低合金钢 空冷 贝氏体/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贝氏体钢的焊缝结晶裂纹敏感性研究
17
作者 高大路 王玉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86-290,共5页
采用横向变拘束热裂纹试验方法(VarestraintTest)对低磷贝氏体钢的焊缝结晶裂纹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并与42CrMo、30CrMnSiA钢作了对比.结合三种材料的结晶裂纹断口形貌讨论了化学成分和高温塑性对结晶... 采用横向变拘束热裂纹试验方法(VarestraintTest)对低磷贝氏体钢的焊缝结晶裂纹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并与42CrMo、30CrMnSiA钢作了对比.结合三种材料的结晶裂纹断口形貌讨论了化学成分和高温塑性对结晶裂纹敏感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碳贝氏体钢的结晶裂纹敏感性较小.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低碳贝氏体钢焊缝中晶间低熔点偏析物较少,金属的高温塑性较好,因而具有较高的抗焊缝结晶裂纹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结晶裂纹 高温塑性 焊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的析出行为及强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唐兴昌 王向飞 张志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92-96,共5页
制备了低碳贝氏体高强钢,观察了其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行为,并对该钢的综合强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钢屈服强度达610 MPa、抗拉强度达720 MPa、伸长率为20%,低温韧性良好。此次制备的钢析出粒子有Nb(C,N)、Ti(C,N)、Ti C... 制备了低碳贝氏体高强钢,观察了其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行为,并对该钢的综合强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钢屈服强度达610 MPa、抗拉强度达720 MPa、伸长率为20%,低温韧性良好。此次制备的钢析出粒子有Nb(C,N)、Ti(C,N)、Ti C、Nb C等,析出粒子尺寸均较小,以粒径在50 nm以下的析出粒子最多。细晶强化对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的屈服强度贡献值占比为36%;析出强化对屈服强度的贡献值占比为25%;相变强化对屈服强度的贡献值占比约为15%;固溶强化及其他强化方式对屈服强度的贡献值约占比为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 高强钢 析出行为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Si2Mn1.5CrB等温淬火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石雪雁 陈雪娇 +1 位作者 逯迪 刘耀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研究了新型的高碳合金75Si2Mn1.5CrB在250℃等温淬火工艺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75Si2Mn1.5CrB铸钢经920℃奥氏体化后进行250℃保温不同时间的淬火处理后,组织均为带有奥氏体薄膜的贝氏体铁素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75Si2Mn1.5Cr... 研究了新型的高碳合金75Si2Mn1.5CrB在250℃等温淬火工艺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75Si2Mn1.5CrB铸钢经920℃奥氏体化后进行250℃保温不同时间的淬火处理后,组织均为带有奥氏体薄膜的贝氏体铁素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75Si2Mn1.5CrB经250℃保温1 h处理,其硬度和耐磨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高碳合金钢 低温贝氏体 等温淬火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特种设备用高强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头氢脆断裂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明鲲 王新辉 +1 位作者 张云动 梁治国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22,共8页
目的提高800 MPa级特种设备用低碳贝氏体高强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头的抗氢脆性能。方法采用预充氢后慢应变速率拉伸试样的方法,定量评估焊态、焊后直接高温回火和焊后调质3种状态下800 MPa级低碳贝氏体高强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头的氢... 目的提高800 MPa级特种设备用低碳贝氏体高强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头的抗氢脆性能。方法采用预充氢后慢应变速率拉伸试样的方法,定量评估焊态、焊后直接高温回火和焊后调质3种状态下800 MPa级低碳贝氏体高强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头的氢脆敏感性,结合扫描电镜下的初始微观组织和断裂特征,讨论抗氢脆性能的改善机理。结果焊后调质处理有效消除了焊接热循环形成的马氏体组织,使接头各区域的微观组织趋于一致,接头的抗氢脆性能较焊态和直接焊后高温回火态的显著提高,断裂特征也从沿晶和穿晶的混合断裂转变为穿晶解理断裂。结论焊后调质处理可以有效提高800 MPa级低碳贝氏体高强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头的抗氢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电弧复合焊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 焊后热处理 氢脆 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