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桥梁钢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磊 高彩茹 +3 位作者 王彦锋 杜林秀 赵德文 刘相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对我国桥梁钢的发展现状以及日本和美国桥梁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国内外桥梁钢存在的差距,最后指出我国桥梁钢的发展方向是低碳贝氏体钢和耐候钢。
关键词 桥梁钢 低碳贝氏体钢 耐候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贝氏体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47
2
作者 陈忠伟 张玉柱 杨林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4-86,96,共4页
综述了低碳贝氏体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低碳贝氏体钢性能优良且成本低廉。并结合低碳贝氏体钢的市场需求和邯钢品种钢的研发方向,展望了低碳贝氏体钢的发展前景,提出低碳贝氏体钢产品品种的开发及其控轧控冷工艺的研制是其研究方向。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贝氏体组织 控轧控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 MPa超级钢的强化方式与显微组织 被引量:11
3
作者 杜林秀 孙建伦 +3 位作者 杨海峰 张万山 刘相华 王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0-33,共4页
以两种不同成分的低碳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工业轧制及不同工艺的实验室热轧使材料获得不同的显微组织,对其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晶粒为3μm左右的铁素体基体上引入5%~10%的贝氏体,对屈服强度影响不大,但可以... 以两种不同成分的低碳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工业轧制及不同工艺的实验室热轧使材料获得不同的显微组织,对其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晶粒为3μm左右的铁素体基体上引入5%~10%的贝氏体,对屈服强度影响不大,但可以使抗拉强度提高20MPa;添加0.02%的铌,并通过合适的轧制工艺,可以改善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的效果,使屈服强度达到520MPa以上,抗拉强度达到620MPa以上。500MPa超细晶钢的强化方式应以细晶强化为主,配合相变强化和沉淀强化,显微组织应为在超细(3~5μm)的铁素体基体上分布适量的贝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晶粒细化 铁素体 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热输入对800MPa超级钢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赵洪运 刘甲坤 +2 位作者 骆宗安 胡海峰 王国栋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113,共4页
对800 MPa超级钢不同焊接热输入作用下HAZ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00 MPa超级钢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HAZ晶粒明显长大,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大,晶粒长大的趋势越显著;HAZ包含有超低碳贝氏体和细小铁素体等组织,过热区组织在焊接热... 对800 MPa超级钢不同焊接热输入作用下HAZ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00 MPa超级钢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HAZ晶粒明显长大,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大,晶粒长大的趋势越显著;HAZ包含有超低碳贝氏体和细小铁素体等组织,过热区组织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变化明显,是断裂裂纹的发源地;不同焊接热输入下,整个HAZ的硬度与母材相比有所降低,且在靠近母材和靠近熔合线附近存在两个明显的软化区域;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大,焊接接头屈服强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钢 低碳贝氏体 软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后冷却制度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屈强比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克鲁 鲁世强 +2 位作者 李鑫 郑海忠 董显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5-17,共3页
在热模拟及轧制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和多功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轧后冷却制度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屈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研究钢种在1~25℃/s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均可得到贝氏体组织,其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为557~651℃。轧后以不... 在热模拟及轧制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和多功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轧后冷却制度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屈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研究钢种在1~25℃/s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均可得到贝氏体组织,其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为557~651℃。轧后以不同冷却制度冷却至室温的试样微观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准多边形铁素体等的混合组织,冷却制度不同,各种组织所占的比例有很大不同。冷却制度对屈强比也有明显影响;轧后直接空冷至室温的试样的屈强比为0.68,但强度较低;油淬试样的屈强比约0.77,且强度较高;水冷至531℃而后空冷的试样的屈服强度较高,但抗拉强度相对较低,屈强比高达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制度 低碳贝氏体钢 组织 屈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合金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中不同强化方式的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克鲁 鲁世强 +2 位作者 李鑫 郑海忠 董显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7-29,49,共4页
为了掌握微合金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中不同强化方式的贡献大小,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该钢热轧和回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位错密度及第二相粒子的形貌及尺寸,对其屈服强度进行了定量计算,并采用多功... 为了掌握微合金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中不同强化方式的贡献大小,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该钢热轧和回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位错密度及第二相粒子的形貌及尺寸,对其屈服强度进行了定量计算,并采用多功能材料试验机对该钢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钢的位错密度约为2.65×10^(14) m^(-2),位错强化是该钢主要的强化方式,对屈服强度的贡献值约327 MPa,占其屈服强度的41.3%;该钢中存在大量细小弥散的球状或近球状的(Ti,Nb)(C,N)第二相粒子,其尺寸多在10 nm以下,析出强化对屈服强度的贡献值约为172 MPa,占屈服强度的21.7%;固溶强化和间隙原子强化的贡献值分别约为129 MPa和94 MPa,分别占屈服强度的16.3%和11.9%;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 低碳贝氏体钢 位错强化 析出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铌微合金低碳钢的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 被引量:13
7
作者 衣海龙 杜林秀 +1 位作者 王国栋 刘相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43-746,共4页
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含铌微合金低碳钢在不同变形条件下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了静态和动态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变形参数对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高温变形促进了珠光体相变,在950... 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含铌微合金低碳钢在不同变形条件下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了静态和动态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变形参数对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高温变形促进了珠光体相变,在950℃以上,变形温度的升高导致铁素体转变区减少;从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看,950℃变形促进了贝氏体相变;在相同变形温度下,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先共析铁素体的量增多,贝氏体量减少;在900℃以下变形促进了高温等轴铁素体的形成,抑制了贝氏体的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微合金低碳钢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热膨胀法 贝氏体 先共析铁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耐海水腐蚀型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思勋 崔文芳 +1 位作者 董杰 刘春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0-253,共4页
为了开发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耐海水腐蚀性的海洋工程用钢,考察了含磷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海水腐蚀性.超低碳贝氏体钢中磷的质量分数提高至0.09%时能够产生较强的固溶强化作用,而对室温至-40℃范围内的低温冲击韧性影... 为了开发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耐海水腐蚀性的海洋工程用钢,考察了含磷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海水腐蚀性.超低碳贝氏体钢中磷的质量分数提高至0.09%时能够产生较强的固溶强化作用,而对室温至-40℃范围内的低温冲击韧性影响不大,这归因于钢中C,B原子在原始奥氏体晶界通过竞争机制抑制了P的偏聚,减弱了P产生的冷脆性.与无磷和低磷含量超低碳贝氏体钢相比,高磷含量超低碳贝氏体钢在3.5%NaCl溶液中全浸腐蚀速率明显降低.Cu,P的复合作用促进了致密的内锈层的形成,有效阻止了Cl-的进一步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钢 超低碳贝氏体钢 强度 韧性 耐海水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690CFD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的焊接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董现春 张熹 +2 位作者 张立英 陈延清 许良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8-71,共4页
用药芯焊丝和实心焊丝对Q690CFD低碳贝氏体高强钢进行了CO_2气体保护焊焊接,采用斜Y裂纹敏感性试验、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对该钢进行了冷裂敏感性评价,通过冲击试验探讨了从800℃冷却到500℃(t_(8/5))时焊接粗晶区的韧性;通过光学... 用药芯焊丝和实心焊丝对Q690CFD低碳贝氏体高强钢进行了CO_2气体保护焊焊接,采用斜Y裂纹敏感性试验、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对该钢进行了冷裂敏感性评价,通过冲击试验探讨了从800℃冷却到500℃(t_(8/5))时焊接粗晶区的韧性;通过光学显微镜、拉伸试验机、硬度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评价了该钢的焊接工艺性。结果表明:该钢板在14℃、不预热条件下焊接将有一定的淬硬倾向;t_(8/5)大于40 s后,粗晶区韧性显著降低;用药芯焊丝当预热温度为80℃(厚25 mm)和100℃(厚30 mm)时或者采用实心焊丝不预热时均可避免裂纹出现,焊接粗晶区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少量贝氏体,焊接接头性能良好,焊后550℃×2 h消除应力热处理对热影响区和母材的拉伸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690CFD钢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板 焊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铌低碳钢的连续冷却转变 被引量:10
10
作者 衣海龙 杜林秀 +1 位作者 王国栋 刘相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用G leeb 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含铌低碳钢和普通低碳钢经不同变形条件下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得到了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比较了它们的组织演变规律,测定了含铌低碳钢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变形量下硬度... 用G leeb 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含铌低碳钢和普通低碳钢经不同变形条件下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得到了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比较了它们的组织演变规律,测定了含铌低碳钢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变形量下硬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铌的加入使铁素体转变开始温度降低,使贝氏体转变温度降低,铌对贝氏体的转变产生了抑制作用.同时铌的加入扩大了产生贝氏体的冷速范围,含铌低碳钢中贝氏体的量显著增多.含铌钢在950℃变形时贝氏体板条长度和宽度比850℃变形时大。对含铌低碳钢,在冷却速度低于1℃/s时,由于生成大量的铁素体,导致了硬度降低;而冷却速度大于1℃/s时,基体中出现了贝氏体使硬度突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铌低碳钢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热膨胀法 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热输入对ULCB钢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继红 陈阳阳 +2 位作者 邢奎 刘明志 张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63,共4页
采用自动埋弧焊机对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钢)进行直缝双面焊双面成型焊接试验,分析了焊接热输入对其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显微组织主要是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这两种相组成和相比例,极大地影响了接头的强韧性。随... 采用自动埋弧焊机对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钢)进行直缝双面焊双面成型焊接试验,分析了焊接热输入对其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显微组织主要是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这两种相组成和相比例,极大地影响了接头的强韧性。随着焊接热输入增大,焊缝区针状铁素体含量先减少后增加,粒状贝氏体含量先增大后减少,热影响区晶粒变得粗大,ULCB钢接头强韧性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在较小的焊接线能量(24.81 k J/cm)下,焊接接头具有优良的强韧性,抗拉强度达到803.63 MPa,为母材抗拉强度的94.3%,焊缝和热影响区冲击韧性分别为193、232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钢) 焊接热输入 埋弧焊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炉卷轧机开发700MPa级高强韧性钢板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庆波 王斌 +1 位作者 孙莹 赵贤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1-703,共3页
700MPa级高强韧性钢板具有强度高、低温韧性好以及焊接性能优良的特点.然而,传统的铁素体/珠光体钢的屈服强度一般低于500MPa,不能满足强度要求.本研究采用现代炉卷轧机并结合控轧控冷工艺在安阳钢铁公司研制开发出700MPa级高强韧性钢板... 700MPa级高强韧性钢板具有强度高、低温韧性好以及焊接性能优良的特点.然而,传统的铁素体/珠光体钢的屈服强度一般低于500MPa,不能满足强度要求.本研究采用现代炉卷轧机并结合控轧控冷工艺在安阳钢铁公司研制开发出700MPa级高强韧性钢板,其屈服强度大于560MPa、抗拉强度大于670MPa、延伸率大于16%、-40℃冲击功大于47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卷轧机 低碳贝氏体钢 强韧性 热轧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Cr1MoV/304不锈钢焊接接头高温时效碳迁移现象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德元 娄建新 +3 位作者 孔令伟 段思华 崔一哲 张楠楠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3,共6页
针对高温环境下异种钢焊接接头在服役过程中出现碳迁移,进而导致脱碳层在服役中失效的问题,采用电弧堆焊方法研究了12Cr1Mo V低合金耐热钢和304不锈钢焊接接头在不同时效时间下的碳迁移问题.研究表明,经高温时效后,焊态区域的组织并未... 针对高温环境下异种钢焊接接头在服役过程中出现碳迁移,进而导致脱碳层在服役中失效的问题,采用电弧堆焊方法研究了12Cr1Mo V低合金耐热钢和304不锈钢焊接接头在不同时效时间下的碳迁移问题.研究表明,经高温时效后,焊态区域的组织并未受到影响;在过热粗晶区形成的碳过饱和的上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则发生退化,转变成回火索氏体组织.形成的脱碳层组织以铁素体为主,里面夹杂少量的颗粒状渗碳体,特别是在增碳层出现大量的碳化物,形成类似于马氏体的复杂的不规则组织.经菲克定律推导出的扩散方程计算后,证明碳扩散的理论曲线与实际曲线较为接近,可用于研究碳扩散的迁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迁移 异质接头 时效处理 奥氏体 低合金钢 铁素体 贝氏体 回火索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贝氏体钢埋弧焊焊缝金属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继红 陈阳阳 +1 位作者 任晓龙 张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6,110,共5页
针对超低碳贝氏体钢HQ785DB的焊接特点,在低碳钢焊丝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埋弧焊用焊丝,将该焊丝匹配氟碱型SJ101焊剂对该钢进行焊接,研究了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冲击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焊缝金属组织以针状铁素体和板条贝氏体... 针对超低碳贝氏体钢HQ785DB的焊接特点,在低碳钢焊丝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埋弧焊用焊丝,将该焊丝匹配氟碱型SJ101焊剂对该钢进行焊接,研究了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冲击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焊缝金属组织以针状铁素体和板条贝氏体为主,另有少量弥散分布的粒状贝氏体;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为806.25 MPa,伸长率为16.78%,20℃时的冲击吸收功为183.25J;冲击断口上存在大量韧窝,以微孔聚集型的韧性断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贝氏体钢 埋弧焊 焊缝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稀土含量的GDL-1钢中贝氏体相变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益龙 谭起兵 +1 位作者 李光新 汪航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34,共4页
在不同稀土含量的GDL-1钢中,采用不同温度下中断空冷淬火的方法研究稀土对低碳合金贝氏体钢中贝氏体相变的影响。稀土含量增加,Bs点由380℃降为350℃,残留奥氏体量的增多,贝氏体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减小,显微硬度值略微升高。稀土对贝氏体... 在不同稀土含量的GDL-1钢中,采用不同温度下中断空冷淬火的方法研究稀土对低碳合金贝氏体钢中贝氏体相变的影响。稀土含量增加,Bs点由380℃降为350℃,残留奥氏体量的增多,贝氏体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减小,显微硬度值略微升高。稀土对贝氏体激发形核和台阶生长之间的竞争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增加稀土的量,贝氏体亚结构的细化程度更加明显,细小的亚片条、亚单元之间被稳定的残留奥氏体薄膜所分割,最终形成贝氏体多层次精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低碳合金钢 中断淬火 贝氏体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贝氏体微观组织形态对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华晨 徐颖 程先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通过热处理改变低碳贝氏体钢中的奥氏体及其转变物(下称M/A)分布形态,调整钢响应载荷时的微观应力集中位置,并用弹塑性力学理论揭示了贝氏体钢较高的抗冲蚀磨损性能的力学机理.对比研究了相同化学成分贝氏体、珠光体和马氏体的冲蚀磨损... 通过热处理改变低碳贝氏体钢中的奥氏体及其转变物(下称M/A)分布形态,调整钢响应载荷时的微观应力集中位置,并用弹塑性力学理论揭示了贝氏体钢较高的抗冲蚀磨损性能的力学机理.对比研究了相同化学成分贝氏体、珠光体和马氏体的冲蚀磨损性能,发现珠光体和马氏体因强度、韧塑性无法达到最佳匹配,其抗冲蚀磨损性能均不如贝氏体.在贝氏体钢中,粒状M/A贝氏体的应力集中位置使得冲蚀裂纹显著地向试样心部扩展,降低了抗冲蚀磨损能力.薄膜状M/A贝氏体的应力集中位置不利于表面裂纹向试样心部生长,实现了较高的抗冲蚀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 等温淬火 冲蚀磨损 应力集中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低合金钢低温贝氏体组织及其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静 王天生 张冰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27-430,470,共5页
设计了一种新的低温等温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高碳低合金钢。对该钢低温等温淬火组织和干滑动摩擦磨损耐磨性及磨损机理进行研究,并与淬火+低温回火处理试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1 000℃奥氏体化后在220℃盐浴中进行等温120 h的等温淬火... 设计了一种新的低温等温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高碳低合金钢。对该钢低温等温淬火组织和干滑动摩擦磨损耐磨性及磨损机理进行研究,并与淬火+低温回火处理试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1 000℃奥氏体化后在220℃盐浴中进行等温120 h的等温淬火处理,得到了由平均厚度约为120 nm的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薄膜状的残留奥氏体组成的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干滑动摩擦磨损相对耐磨性比回火马氏体组织提高19%,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低合金钢 等温淬火 无碳化物贝氏体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超低)碳贝氏体钢DB590R的研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舒朝晖 陈文梅 杨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1-53,共3页
研制了 6 0 0MPa级低 (超低 )碳贝氏体钢DB5 90R。试验分别在实验室和热连轧生产线上进行 ,通过控轧控冷两阶段轧制。分析了试验钢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系列冲击韧性。实验结果表明 ,试验钢的化学成分设计合理 ,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 研制了 6 0 0MPa级低 (超低 )碳贝氏体钢DB5 90R。试验分别在实验室和热连轧生产线上进行 ,通过控轧控冷两阶段轧制。分析了试验钢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系列冲击韧性。实验结果表明 ,试验钢的化学成分设计合理 ,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该钢在强度方面具有较大的富余量 ,屈服强度的平均值为 5 6 1MPa ,抗拉强度的平均值高达 6 45MPa ;其韧性指标也大大地超过了设计目标 ,- 40℃的纵向冲击韧性值在 15 0J以上 ,韧脆转变温度在 -80℃以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贝氏体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冲击韧性 低碳钢 超低碳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低碳贝氏体钢的力学与腐蚀疲劳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易敏 王国栋 +2 位作者 陈涛 王立峰 佟倩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3-107,共5页
为研究低碳贝氏体钢在热处理后的力学、腐蚀疲劳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贝氏体钢力学性能,并在自来水和盐水腐蚀介质中研究了其腐蚀疲劳性能.结果表明:与轧材比较,A、B、C钢轧材经正火回火热... 为研究低碳贝氏体钢在热处理后的力学、腐蚀疲劳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贝氏体钢力学性能,并在自来水和盐水腐蚀介质中研究了其腐蚀疲劳性能.结果表明:与轧材比较,A、B、C钢轧材经正火回火热处理后,表现出更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和抗腐蚀疲劳性能;而含Si高的A钢具有更优异的韧塑性及抗腐蚀疲劳性能.含Si的贝氏体钢中的贝氏体铁素体(BF)板条间残余奥氏体(Ar)膜对氢致裂纹的扩展速率有突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热处理组织 力学性能 腐蚀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制度对低碳锰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龙 唐正友 +3 位作者 丁桦 杜林秀 宋红梅 郑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3-376,380,共5页
为了获得细晶铁素体/贝氏体的复相组织,通过控轧控冷工艺研究了低碳锰钢在奥氏体区变形时变形量、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增加变形量(对应道次间隔时间缩短)可以细化铁素体晶粒,但当终轧温... 为了获得细晶铁素体/贝氏体的复相组织,通过控轧控冷工艺研究了低碳锰钢在奥氏体区变形时变形量、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增加变形量(对应道次间隔时间缩短)可以细化铁素体晶粒,但当终轧温度降低到800℃时,变形量的增加以及开冷温度的降低不利于贝氏体组织的获得.通过调整变形量、终轧温度、可开冷温度并适当降低卷取温度,可使实验钢获得晶粒尺寸约为5μm的铁素体和10%~20%的贝氏体组织,低碳锰钢强塑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锰钢 变形量 终轧温度 贝氏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