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4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on Cold Tolerance and Its Relate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in Rice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被引量:3
1
作者 Hou Li-gang Chen Wen-fu +4 位作者 Zhao Guo-chen Ma Wei Qi Chun-yan Liu Liang Sun Hong-jiao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2年第4期1-10,共10页
The study was designated to explore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cold tolerance enhanced by phosphate in rice.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on co... The study was designated to explore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cold tolerance enhanced by phosphate in rice.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on cold tolerance and its relate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in rice seedings (chilling-sensitive cv. Changbai 9 and chilling-tolerant cv. Jijing 81)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ld tolerance was conducted.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temperature treatment, the relative chlorophyll content, photosynthesis rate, Fv/Fm and qP decreased and index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 increased in rice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The effect of chilling-sensitive cultivars was more than that of chilling-tolerant cultivars, more phosphorus fertilizer properly improved seedling quality of rice, slowed relative chlorophyll content dropping degree of rice seeding, increased photosynthesis rate, Fv/Fm, qP and index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enhanced the ability to chilling-tolerant cultivars under low temperature. The effect on chilling-tolerant cultiva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n chilling sensitive cultivars by applying more phosphorus fertilizer. Phosphate regulated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y and membrane fluidity to reduce injury by low temperature, and increasd the cold tolerance capacity of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temperature stress phosphate fertilizer rice cold toleranc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苗前封闭除草剂对镉低积累水稻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彭亚军 柏振东 +8 位作者 谢智彪 马国兰 毛毕刚 王天抗 李巳夫 罗丁峰 刘都才 李祖任 柏连阳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322,338,共8页
为筛选镉低积累水稻田安全型封闭除草剂,保障镉低积累水稻生产安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异噁草松、氟酮·呋喃酮、苄嘧·丙草胺、苄·丁·乙草胺等4种除草剂对镉低积累水稻的安全性,并测定了光合作用... 为筛选镉低积累水稻田安全型封闭除草剂,保障镉低积累水稻生产安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异噁草松、氟酮·呋喃酮、苄嘧·丙草胺、苄·丁·乙草胺等4种除草剂对镉低积累水稻的安全性,并测定了光合作用光系统Ⅱ抑制剂异噁草松对镉低积累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噁草松会使水稻叶片白化、植株轻微矮化,氟酮·呋喃酮会使水稻植株明显矮化,但后期均能恢复正常,苄嘧·丙草胺处理后水稻无明显药害症状,苄·丁·乙草胺会使水稻缺苗;水稻品种‘44-5’的耐药性最差,苄·丁·乙草胺对作物药害最重;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与水稻品种自身的叶绿素含量正相关。本文可为镉低积累水稻田杂草管理提供科学用药清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低积累水稻 除草剂 安全性 药害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前期低温弱光复合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雅杰 郭靖豪 +7 位作者 丛舒敏 蔡沁 徐益 孙亮 郭保卫 邢志鹏 杨文飞 张洪程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417,共13页
以软米粳稻南粳9108和常规粳稻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通过人工气候室设置梯度温度模拟水稻灌浆前期(齐穗至穗后20d)温度动态递减变化,设置灌浆前期动态低温和低温弱光处理,并以室外温光作为对照(CK),研究灌浆前期低温弱光对水稻产量及其构... 以软米粳稻南粳9108和常规粳稻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通过人工气候室设置梯度温度模拟水稻灌浆前期(齐穗至穗后20d)温度动态递减变化,设置灌浆前期动态低温和低温弱光处理,并以室外温光作为对照(CK),研究灌浆前期低温弱光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生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灌浆前期低温和低温弱光处理均降低水稻产量,低温弱光处理减产显著。灌浆前期低温弱光处理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低温处理降低结实率,而千粒重有所增加。与CK相比,灌浆前期低温和低温弱光处理均降低水稻成熟期干物质重和穗部干重,叶和茎鞘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倒一叶、倒二叶和倒三叶SPAD值均呈上升趋势,表现为低温弱光>低温>CK;剑叶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呈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和H_(2)O_(2)含量较高。就稻米品质而言,与CK相比,灌浆前期低温处理下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变优,而低温弱光处理下稻米加工品质变劣。与CK相比,灌浆前期低温处理下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下降,蛋白质含量降低,食味值降低;而低温弱光处理下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食味值降低。因此,灌浆前期低温和低温弱光均降低稻米食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前期 低温弱光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的绿色低碳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强盛 张慧 +4 位作者 沈叶 曹红灵 丁万里 徐娅 刘为浒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99,共4页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具有储量丰富、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的特点,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是现代农业生产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也是亟待攻克的关键技术课题,将秸秆转化为肥料加以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本文详细阐述了秸秆肥料化...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具有储量丰富、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的特点,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是现代农业生产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也是亟待攻克的关键技术课题,将秸秆转化为肥料加以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本文详细阐述了秸秆肥料化利用的3种主要方式——直接还田、堆肥还田和炭化还田,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大田试验结果发现,秸秆直接还田、堆肥还田和炭化还田均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以及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此外,堆肥还田和炭化还田在防治病虫害、减少杂草滋生方面效果显著,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农业低碳转型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水稻 肥料化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铅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及其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5
作者 陈婷 龙胜楼 +4 位作者 孙媛媛 钟霖 商成梅 唐明 秦樊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8-1189,共12页
为筛选出适用镉(Cd)、铅(Pb)中轻度污染农田栽植的水稻高产低积累品种并评价稻米摄入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以研究区域主栽的20个品种水稻(R01~R20)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品种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差异。结果表明:20... 为筛选出适用镉(Cd)、铅(Pb)中轻度污染农田栽植的水稻高产低积累品种并评价稻米摄入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以研究区域主栽的20个品种水稻(R01~R20)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品种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差异。结果表明:20个品种水稻地上各部位Cd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茎叶>稻米>稻壳,Pb含量大小依次为茎叶>稻壳>稻米。其中,13个品种稻米Cd含量、19个品种稻米Pb含量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值(0.2 mg·kg^(-1))。各品种间的Cd、Pb转移系数(TF)和富集系数(BCF)差异显著,Cd在水稻地上各部位之间的转移系数大小为TF_(茎叶-稻米)>TF_(茎叶-稻壳),而Pb则相反。Cd的TF_(茎叶-稻米)最大值是最小值的5.34倍,而Pb是21.77倍;Cd的TF_(茎叶-稻壳)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27倍,而Pb是9.67倍。Cd的富集系数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9.0倍,而Pb是119倍。此外,与Pb相比,水稻表现出优异的Cd转移和积累能力。稻米Cd、Pb含量和水稻产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百香优005(R02)为高产低Cd低Pb积累品种。单因子污染指数(Pi)和总目标危险系数(TTHQ)分析显示,研究区稻米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和食用当地稻米产生的健康风险都源于Cd,且百香优005最符合品种筛选和培育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筛选 重金属 低积累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低积累水稻品种德粳5号选育及西南低纬平丘区粳稻育种思考
6
作者 李昭祥 秦俭 +3 位作者 杨莉 罗婧 蒋开锋 唐彬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1,119,共4页
本文介绍了德粳5号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讨论了西南低纬平丘区粳稻育种路线。德粳5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适宜西南低纬平丘区种植的中熟常规粳稻新品种,具有耐高温、优质、籽粒镉低积累... 本文介绍了德粳5号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讨论了西南低纬平丘区粳稻育种路线。德粳5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适宜西南低纬平丘区种植的中熟常规粳稻新品种,具有耐高温、优质、籽粒镉低积累等特性。该品种于202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优质 耐高温 镉低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稻+”模式研究与应用 推动低纬高原地区粮经作物协同发展
7
作者 李小林 屈云慧 +4 位作者 董维 邓伟 奎丽梅 涂建 沈锡琼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120,124,共5页
本文分析了云南“稻+”粮经协同模式的发展形势、存在问题,并从专用品种选育、协同模式研究以及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强化“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有效化解以云南为代表的低纬高原地区面临的粮经作物... 本文分析了云南“稻+”粮经协同模式的发展形势、存在问题,并从专用品种选育、协同模式研究以及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强化“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有效化解以云南为代表的低纬高原地区面临的粮经作物争地矛盾突出、粮食生产承受压力巨大以及综合收益偏低等诸多难题意义重大。通过推进“稻+”模式,能够推动粮经作物协同发展,进而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升耕地质量发挥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模式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协同发展 低纬高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高剪切挤压重组制备工程糙米工艺优化及其品质特性分析
8
作者 高扬 李家磊 +8 位作者 严松 管立军 王崑仑 李波 周野 姚鑫淼 陈凯新 任传英 卢淑雯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共10页
以工程糙米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运用单因素结合正交实验对低温高剪切挤压工程糙米的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螺杆转速为200 r/min,模头温度为70℃,物料水质量分数为32%,在此条件下综合评分为0.92。成分分析表明,低温高剪切挤压... 以工程糙米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运用单因素结合正交实验对低温高剪切挤压工程糙米的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螺杆转速为200 r/min,模头温度为70℃,物料水质量分数为32%,在此条件下综合评分为0.92。成分分析表明,低温高剪切挤压工程糙米与天然糙米相比,总淀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变化,均高于高温挤压工程糙米;糙米在挤压前的总酚含量为389.35 mg/kg,低温高剪切挤压工程糙米总酚含量为119.67 mg/kg,高温挤压工程糙米总酚含量为44.50 mg/kg,说明挤压过程降低糙米的总酚含量,而低温高剪切挤压处理后糙米的总酚含量的下降幅度低于高温挤压;经过挤压处理后,γ-氨基丁酸的含量升高,低温高剪切挤压工程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为45.93 mg/kg,高温挤压工程糙米的γ-氨基丁酸含量为41.79 mg/kg,表明低温高剪切挤压可以提高糙米的γ-氨基丁酸含量。低温高剪切挤压工程糙米的质构特性得到改善,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较天然糙米大幅下降,黏附性增加,口感更黏,使其适口性增强;低温高剪切挤压工程糙米与高温挤压工程糙米相比,颜色较浅且均匀,样品光泽度较高,颜色更接近天然糙米;最后通过DSC、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低温高剪切挤压工程糙米比高温挤压工程糙米保留了更多未被破坏的淀粉颗粒,结构更为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高剪切挤压 工程糙米 工艺优化 营养特性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耐低磷水稻品种的内源激素水平差异及其与产量和磷利用率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月梅 彭诗燕 +3 位作者 孙志伟 王志琴 朱宽宇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44,共14页
【目的】探明不同耐低磷水稻品种内源激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磷吸收利用的关系。【方法】以2个强耐低磷品种(耐低磷指数>0.9)和2个弱耐低磷水稻品种(耐低磷指数<0.5)为材料,采用水培种植,设置低磷(磷浓度为标准营养液中磷浓度... 【目的】探明不同耐低磷水稻品种内源激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磷吸收利用的关系。【方法】以2个强耐低磷品种(耐低磷指数>0.9)和2个弱耐低磷水稻品种(耐低磷指数<0.5)为材料,采用水培种植,设置低磷(磷浓度为标准营养液中磷浓度的1/20,0.401 mg/L)和正常磷(8.02 mg/L)两个处理。【结果】与正常磷相比,低磷显著降低了两类品种的产量和磷的吸收量,但提高了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磷产谷利用率。在低磷处理下,与弱耐低磷品种相比,强耐低磷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磷吸收量、磷利用效率、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根系氧化力,根和叶中具有较高的生长素、玉米素及其核苷、脱落酸、茉莉酸类(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油菜素甾醇(24-表油菜素内酯和28-高油菜素内酯)含量,根中具有较高的独脚金内酯含量。这些激素水平与产量、磷吸收利用率、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根系氧化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根和叶中乙烯释放速率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含量表现为强耐低磷品种显著低于弱耐低磷品种,并与产量和磷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随机森林分析表明,在各类激素中茉莉酸类和油菜素甾醇对产量和磷利用率的贡献最大。【结论】在低磷胁迫下,强耐低磷品种内源激素之间的平衡,特别是较高的茉莉酸类和油菜素甾醇含量,有利于优化根系形态,维持较高的根系活性,促进磷的吸收和利用,获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低磷 产量 磷吸收利用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对弱光胁迫的响应及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银 张运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5,共16页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光照对其产量和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气候恶化,阴雨寡照天气频发,随之带来的弱光胁迫已成为影响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水稻安全稳定、可持续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满足...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光照对其产量和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气候恶化,阴雨寡照天气频发,随之带来的弱光胁迫已成为影响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水稻安全稳定、可持续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近些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综述了弱光胁迫对水稻根茎叶和花器官的形态特征、光合特性、花粉受精、同化物转运和淀粉合成酶的生理特征,氮代谢、激素调节、光受体调节、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的生化特征,以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重点关注水稻对弱光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并展望未来水稻耐荫性研究的方向和热点,指出未来要更加深入研究水稻在遗传水平上对弱光胁迫的适应机制以及相关耐荫基因的挖掘。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水稻耐荫分子响应机制,为选育耐荫品种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弱光胁迫 产量和品质 形态特征 生理生化特征 耐荫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镉水稻基因功能与新品种培育研究进展
11
作者 裴惠民 巫明明 +6 位作者 翟荣荣 叶靖 金月 朱仪 侯建军 朱国富 叶胜海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12-2020,共9页
镉在人体长期积累可导致严重疾病。稻米是人体摄入镉的主要来源之一。在镉污染土壤中,培育低镉水稻品种是生产低镉稻米最经济且有效的途径。目前,关于水稻镉积累的基因资源挖掘与功能研究已广泛开展,低镉水稻品种筛选也取得初步进展。... 镉在人体长期积累可导致严重疾病。稻米是人体摄入镉的主要来源之一。在镉污染土壤中,培育低镉水稻品种是生产低镉稻米最经济且有效的途径。目前,关于水稻镉积累的基因资源挖掘与功能研究已广泛开展,低镉水稻品种筛选也取得初步进展。本文综述了低镉水稻基因和种质资源挖掘及低镉水稻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当前低镉水稻新品种培育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旨在为低镉水稻的分子育种和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鉴定 低镉水稻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1TDS靶向筛选技术的重离子束诱变定向改良杂交水稻卓两优1126性状的研究
12
作者 韶也 胡远艺 +16 位作者 彭彦 毛毕刚 刘慧敏 唐婵娟 雷斌 唐丽 余丽霞 李文建 罗武中 罗治斌 袁远涛 李曜魁 张丹 周利斌 柏连阳 唐文帮 赵炳然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4-634,共11页
【目的】以两系杂交水稻卓两优1126为“底盘品种”,快速创制具有镉低积累、香味、耐储藏、耐淹、低升糖指数等性状的改良品种。【方法】12C6+碳离子束诱变卓两优1126亲本卓234S和湘农恢1126,利用M1TDS技术从诱变M1群体中鉴定OsNRAMP5、O... 【目的】以两系杂交水稻卓两优1126为“底盘品种”,快速创制具有镉低积累、香味、耐储藏、耐淹、低升糖指数等性状的改良品种。【方法】12C6+碳离子束诱变卓两优1126亲本卓234S和湘农恢1126,利用M1TDS技术从诱变M1群体中鉴定OsNRAMP5、OsBADH2、OsLOX3、OsPAO5、OsSSIIIa和OsBEIIb基因嵌合突变株,通过KASP分型从诱变M2群体中鉴定分离目标基因纯合(杂合)突变株,利用OsNRAMP5突变亲本配制OsNRAMP5突变组合。【结果】从重离子束诱变M1群体中鉴定到13株为5个目标基因突变的嵌合突变株,其中7个M2株系中鉴定到目标基因的纯合或杂合突变;OsNRAMP5纯合突变株镉含量较原始亲本显著降低,OsBADH2纯合突变株香味特征化合物2-乙酰基吡咯啉(2-AP)含量较原始亲本显著上升;OsNRAMP5基因突变亲本配制的组合,在镉污染土(土壤有效镉含量0.677 mg/kg,pH 5.6)盆栽种植,其籽粒镉含量为0.05 mg/kg,而原始组合为0.91 mg/kg。【结论】利用“重离子束诱变+M1TDS技术”实现了卓两优1126镉低积累等性状的快速改良,为生物传统诱变育种进化到定向诱变育种提拱了成功案例和共性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离子束诱变育种 镉低积累 香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前期低温寡照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技术
13
作者 唐新鑫 张舟娜 +5 位作者 肖德顺 陈丽萍 王丹英 朱亦君 张晓果 徐春梅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57,64,共8页
早稻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稳定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使得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给早稻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早稻的生长周期中,前期低温寡照常导致种子萌发受阻、幼... 早稻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稳定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使得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给早稻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早稻的生长周期中,前期低温寡照常导致种子萌发受阻、幼苗生长迟缓、分蘖数量减少以及成穗率下降,严重制约早稻的产量。本文综述了前期低温寡照对早稻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和相关抗逆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了耐前期低温寡照的早稻品种评价指标,总结了提高早稻耐低温寡照的栽培调控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低温寡照 生理特征 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条件下减穴稳苗配置对水稻茎鞘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刘钰婷 周星 +14 位作者 何辰延 李秋萍 艾小凤 袁玉洁 刘睿 杨景文 刘婷婷 王丽 程红 黄蓉 李奥运 胡文 胡忠 任万军 邓飞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5-678,共14页
【目的】明确弱光胁迫下田间配置对茎鞘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的影响,为弱光稻区健康群体塑造技术的改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宜香优2115为材料,于2021-2022年在四川省汉源县和温江区设置不同光照(自然光照和遮光50%)和田间配置... 【目的】明确弱光胁迫下田间配置对茎鞘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的影响,为弱光稻区健康群体塑造技术的改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宜香优2115为材料,于2021-2022年在四川省汉源县和温江区设置不同光照(自然光照和遮光50%)和田间配置(常规密植和减穴稳苗)试验,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田间配置对水稻节间和叶鞘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的影响。【结果】1)除2022年温江生态点外,弱光胁迫导致成熟期水稻各节间和叶鞘干物量均不同程度降低,节间和叶鞘总干物量分别显著降低22.68%~30.12%和6.45%~15.64%,但显著增加了节间和叶鞘总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2)与常规密植相比,减穴稳苗可有效增加不同光照条件下各时期节间(除2022年弱光胁迫下温江生态点外)与叶鞘总干物量,促进弱光胁迫下节间和叶鞘干物质的转运再利用,使温江和汉源生态点成熟期单穗重分别增加1.51%~6.03%和5.70%~10.37%。3)不同光照条件下,产量品质与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相关性差异明显。弱光胁迫下,节间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与产量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弱光胁迫下,水稻通过增强茎鞘,特别是节间干物质的转运再利用以维持穗部的物质供给,减穴稳苗则在提升抽穗前节间和叶鞘干物质积累的基础上,促进其抽穗后的转运以降低弱光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弱光胁迫 田间配置 茎鞘 物质积累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镉水稻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15
作者 蒋涵 王雪儿 +6 位作者 邱林 丁文兵 贺华良 高俏 高宏帅 李有志 薛进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6-754,共9页
为探究低镉水稻品种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低镉水稻安全性,于2022-2023连续两年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通过扫网法和盆拍法调查了低镉稻田和常规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动态规律,并分析节肢动物群落丰富度、群落优势度指数和香农指... 为探究低镉水稻品种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低镉水稻安全性,于2022-2023连续两年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通过扫网法和盆拍法调查了低镉稻田和常规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动态规律,并分析节肢动物群落丰富度、群落优势度指数和香农指数等群落特征参数。通过调查,共获得节肢动物个体7032头,分属10目46科65种,大多数为植食性害虫与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少。结果表明,低镉稻田的节肢动物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集中度及其时间动态与常规稻田基本一致,采集的节肢动物优势科与优势种也基本相同,说明低镉水稻品种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基本无负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镉水稻 节肢动物 群落多样性 时间动态 扫网法 盆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品种芽期耐冷性评价及耐冷种质筛选
16
作者 侯天钰 杜孝敬 +6 位作者 赵志强 热依木·艾尼瓦尔 伊达耶图拉·阿不拉 布哈丽且木·阿不力孜 袁杰 张燕红 王奉斌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2-822,共11页
为筛选粳稻芽期耐冷性鉴定指标和挖掘粳稻耐冷种质资源,本研究对98份粳稻种质资源在人工气候箱进行芽期耐冷性鉴定及评价,并以形态学指标的相对值为耐寒性鉴定指标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指数和芽长的相对值可作... 为筛选粳稻芽期耐冷性鉴定指标和挖掘粳稻耐冷种质资源,本研究对98份粳稻种质资源在人工气候箱进行芽期耐冷性鉴定及评价,并以形态学指标的相对值为耐寒性鉴定指标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指数和芽长的相对值可作为芽期耐低温性粳稻品种的鉴定指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不同粳稻品种综合评价D值范围为0.290~0.798;聚类分析将98份粳稻品种划分为4个耐冷性类群,第Ⅰ类为耐寒型(16个品种),第Ⅱ类为敏感型(35个品种),第Ⅲ类和第Ⅳ类为中间型,共47个品种;各相对指标值与D值间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评价前10名并且为类群Ⅰ的品种共3个,分别为X13(新稻42号)、X47(TY 2)和X50(新策粳1号)。本试验筛选到的耐冷种质可以作为水稻耐冷育种和耐冷机制的研究材料,为探明水稻种质资源耐冷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品种 低温胁迫 芽期耐寒性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镉水稻品种的选育及稻米降镉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军蕊 陈铭学 陈红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4,116,共6页
近年来,针对水稻Cd污染防控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重金属Cd污染稻田的修复以及筛选Cd低吸收水稻新品种这两个大的方向。本文在明确土壤Cd污染的现状与危害,以及Cd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功能影响的基础上,综述了Cd低积累水稻... 近年来,针对水稻Cd污染防控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重金属Cd污染稻田的修复以及筛选Cd低吸收水稻新品种这两个大的方向。本文在明确土壤Cd污染的现状与危害,以及Cd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功能影响的基础上,综述了Cd低积累水稻品种选育、相关基因挖掘以及稻米降Cd加工技术研究进展,目前已审定的Cd低积累水稻品种已在湖南地区实现早、中、晚熟期配套,列举了水稻Cd低积累相关分子标记专利,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加深对水稻降Cd措施的认识,为后续水稻降Cd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镉 育种 降镉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耐低氮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18
作者 周慧颖 胡佳晓 +5 位作者 余丽琴 刘进 勒思 孟冰欣 涂夯 黎毛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1-301,共11页
【目的】氮素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的重要营养元素,提高品种的耐低氮能力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绿色高效发展,鉴定和筛选耐低氮水稻种质是培育耐低氮水稻品种的关键途径。【方法】以来自南方稻区的3000份水稻种质为试验材料,... 【目的】氮素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的重要营养元素,提高品种的耐低氮能力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绿色高效发展,鉴定和筛选耐低氮水稻种质是培育耐低氮水稻品种的关键途径。【方法】以来自南方稻区的3000份水稻种质为试验材料,2017—2018年以成熟期单株生物产量与稻谷产量为评价指标,进行耐低氮水稻种质初步鉴定,结合田间表现,初步筛选出624份较耐低氮的种质。2019年,测定初筛种质的穗部和产量相关性状,对其进行耐低氮精准鉴定,进一步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耐低氮的优异水稻种质153份。在此基础上,2020年以江西省水稻区试对照品种天优华占为对照,调查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着粒密度和理论产量,在低氮胁迫环境下对153份耐低氮水稻种质进行鉴定评价。【结果】不同施氮处理间的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和理论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和着粒密度差异不显著;不同氮素处理下,理论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等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千粒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低氮胁迫环境对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影响较大,因此以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和理论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153份优异种质的耐低氮性进行综合鉴定评价,2种分析方法鉴定评价种质的耐低氮特性重合率达86%。【结论】采用2种分析方法共筛选出30份强耐低氮种质,其综合评价结果可能更为可靠。筛选的强耐低氮种质将在水稻耐低氮性分子遗传机制研究以及耐低氮、绿色高效新品种培育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低氮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隶属函数法 鉴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聚乙烯微塑料对土壤养分、水稻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付强 孟禹彤 +1 位作者 侯仁杰 李天霄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8-648,共11页
近年来,农田微塑料污染严重,对土壤健康及农作物安全产生了极大风险。为探究微塑料对土植系统的影响程度,采用水稻栽培试验,设置不同质量分数(0、0.5%、1.5%)和不同粒径(150、500μm)的低密度聚乙烯微塑料(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 近年来,农田微塑料污染严重,对土壤健康及农作物安全产生了极大风险。为探究微塑料对土植系统的影响程度,采用水稻栽培试验,设置不同质量分数(0、0.5%、1.5%)和不同粒径(150、500μm)的低密度聚乙烯微塑料(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处理,探究LDPE对土壤养分含量、水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胁迫情况。结果表明:微塑料增加水稻生长前中期(返青期、分蘖期和拔节期)表层(0~10 cm)和中层(10~20 cm)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6.06%~43.24%,降低后期(抽穗期和黄熟期)TOC含量6.10%~20.53%,深层土壤(20~30 cm)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同时,可显著降低不同土层土壤全氮(TN)含量5.23%~53.73%和全磷(TP)含量2.01%~24.66%。微塑料促进水稻前期株高3.42%~18.32%,抑制中后期水稻株高1.90%~13.96%,减少水稻产量7.80%~24.83%。微塑料显著降低水稻净光合速率(Pn)6.36%~40.46%、气孔导度(Gs)3.40%~67.36%和胞间CO_(2)浓度(Ci)3.66%~21.86%,并显著增加蒸腾速率(Tr)10.79%~82.37%和饱和水汽压差(VPD)14.16%~109.60%,叶片蒸腾速率受到叶片VPD和Gs的协同影响,Gs减少使得水蒸汽难以从叶肉细胞扩散到气孔表面,而VPD增加极大地迫使水蒸汽从叶片表面扩散到周围环境,VPD的促进效果远大于Gs的抑制效果,最终出现Gs与Tr趋势相反的情况。此外,微塑料降低叶绿素a含量0.27%~3.48%,叶绿素b含量0.36%~3.92%,总叶绿素含量0.59%~3.47%。研究结果可为微塑料对土壤健康及水稻生长胁迫效应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微塑料 水稻 土壤养分 光合特性 叶绿素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调包装对‘甬优’稻谷储藏品质及香气物质的品质影响
20
作者 王馨怡 刘悦 +5 位作者 沈存宽 徐文华 金怡君 张慧恩 杜童申 杨华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06-316,共11页
本研究以‘甬优15’‘甬优1540’‘甬优538’‘甬优7860’品种稻谷为实验对象,系统比较充氮低氧、真空与常规包装在18个月储藏期内对稻谷储藏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氮低氧包装在关键指标控制中表现最优,能减缓稻谷电导率和... 本研究以‘甬优15’‘甬优1540’‘甬优538’‘甬优7860’品种稻谷为实验对象,系统比较充氮低氧、真空与常规包装在18个月储藏期内对稻谷储藏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氮低氧包装在关键指标控制中表现最优,能减缓稻谷电导率和脂肪酸值的上升,以及水分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延缓稻谷膜脂过氧化。香气物质方面,充氮低氧和真空包装能有效抑制醛酮类和酸类物质的累积。储藏期后除醛类和酸类物质外,其他挥发性组分含量均下降,揭示长期储藏会导致稻谷中风味物质流失的规律。综上,充氮低氧和真空储藏条件优于常规储藏,本研究可为‘甬优’稻谷最佳储藏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气调包装 充氮低氧 储藏品质 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