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地热开发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探讨
1
作者 朱雄 张尊民 +2 位作者 宋昊 黄文博 蒋方明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1-379,共9页
系统综述了广东省地热资源概况与开发利用情况.根据广东省地热特点,详述新型超长重力热管地热发电技术原理,并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发电体系,对梅州丰顺与惠州黄沙洞地热井开展发电潜力测算与经济性评估,分析地... 系统综述了广东省地热资源概况与开发利用情况.根据广东省地热特点,详述新型超长重力热管地热发电技术原理,并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发电体系,对梅州丰顺与惠州黄沙洞地热井开展发电潜力测算与经济性评估,分析地热出水温度对系统热效率、自耗电率和单位电能产出的影响.结果显示,两口地热井都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梅州丰顺地热井资本金投资收益率可达6.5%(上网电价0.689元(/kW·h));惠州黄沙洞地热井如实现6.5%的资本金投资收益率,则需对应上网电价为0.746元(/kW·h).针对广东省地热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勘察、利用、技术、管理和产业5个维度提出建议,为推动广东省地热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中低温地热发电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发电装机 地热能产业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低温地热资源的模块化热伏发电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龙西亭 李书恒 +8 位作者 谢和平 孙立成 皋天一 夏恩通 李彪 王俊 李存宝 莫政宇 杜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5-223,共9页
地热能具有绿色清洁、稳定可靠的优势,具备大比例接替传统化石能源的潜力。我国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但地热发电利用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热伏发电技术在中低温地热开发与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潜能和价值,但其规模化应用仍极... 地热能具有绿色清洁、稳定可靠的优势,具备大比例接替传统化石能源的潜力。我国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但地热发电利用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热伏发电技术在中低温地热开发与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潜能和价值,但其规模化应用仍极具挑战。采用模块化设计提升热伏发电机装机容量是切实可行的。本文提出了一种镜像布置的模块化热伏发电机设计方案,可依据不同的热源形式,灵活调整发电单元数量;换热器采用紧凑式设计,有助于提升系统的体积功率密度。团队据此设计研制了热伏发电样机,并在深圳大学中低温地热热伏发电系统测试平台上对其性能进行了综合测试。结果表明,在冷却水流量3.3 m^(3)/h、温度20℃和加热功率9 kW运行条件下,热伏发电机最大输出功率达到了136.5 W,体积功率密度可达26.9 kW/m^(3),系统发电效率能够达到理论最大热电转换效率的82.5%。鉴于目前热电模块的热电优值(ZT)仅约为0.5,若ZT值达到1~2,在同等条件下,热伏发电机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69~2.63 kW,体积功率密度可达338.3~518.8 kW/m^(3),最大热电转换效率为10.5%,可达理论最大转换效率的92.8%。此时,本文提出的热伏发电机模块化设计方案将更具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伏发电机 模块化 中低温 地热资源 体积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喷射升压有机朗肯循环特性
3
作者 熊远帆 孙斌 +1 位作者 李华山 龚宇烈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2-541,共10页
针对小型有机朗肯循环工质泵效率低、耗功大等问题,将气液喷射器取代工质泵作为升压设备,基于喷射器一维模型,构建了气液喷射升压有机朗肯循环(IORC)的热力模型。以140?℃的中低温热源为驱动力,R245fa为工质,研究了喷射器引射系数、喷... 针对小型有机朗肯循环工质泵效率低、耗功大等问题,将气液喷射器取代工质泵作为升压设备,基于喷射器一维模型,构建了气液喷射升压有机朗肯循环(IORC)的热力模型。以140?℃的中低温热源为驱动力,R245fa为工质,研究了喷射器引射系数、喷射器面积比以及冷凝器出口过冷度3个参数对IORC性能的影响,并将IORC与基本有机朗肯循环(BORC)的热力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佳引射系数和过冷度,使IORC的净输出功达到最大值。引射系数和面积比的增加均会使喷射器升压比降低,而过冷度的增加会使升压比增加。3个参数的增加均会使喷射器?效率和换热器经济性降低。IORC的换热器经济性比BORC更好,当工质泵效率低于52%时,IORC净输出功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热源 发电 有机朗肯循环 气液喷射器 循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洪江—钱山断裂带中低温高氟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机制
4
作者 张寿川 刘凯 +3 位作者 王路瑶 朱伟 邓岳飞 余成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8-581,共14页
江西洪江—钱山断裂沿线中低温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但地热水中氟离子浓度较高,长期使用影响人体健康,探究高氟地热水循环演化机制对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前人针对本区域地热水的研究仅局限于单一地热田水文地球化学... 江西洪江—钱山断裂沿线中低温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但地热水中氟离子浓度较高,长期使用影响人体健康,探究高氟地热水循环演化机制对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前人针对本区域地热水的研究仅局限于单一地热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未系统分析区域尺度高氟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为揭示研究区高氟地热水成因机制,本文在洪江—钱山断裂共采集20组水样,基于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结合地热水分布规律及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图解法和离子比例关系法探究深大断裂沿线中低温高氟地热水循环演化机制和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地下水和地热水中阳离子以钙离子和钠离子为主,阴离子以重碳酸盐为主,水体呈碱性,高氟水主要存在于HCO_(3)-Na型地热水中,氟浓度超过国家标准2~12倍,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氟含量均未超标。地热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为797~2186m,循环深度为893~1893m,基于石英温标估算热储温度为79.4~113.1℃。高氟地热水化学特征受多种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叠加影响,富氟矿物风化、溶解是高氟地热水中氟的主要来源,碱性地热水环境和阳离子交换作用也间接影响氟富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地热水 水文地球化学 同位素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老子山地热田成因模式 被引量:30
5
作者 杨峰田 庞忠和 +3 位作者 王彩会 段忠丰 罗璐 李义曼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8-475,共8页
老子山地热田是苏北盆地的典型地热田之一,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地热田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大地热流测试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大地热流背景值为63.9mW/m2,地热... 老子山地热田是苏北盆地的典型地热田之一,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地热田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大地热流测试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大地热流背景值为63.9mW/m2,地热水与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在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经分析,该地热系统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其补给区位于距地热田南部约60km处的盱眙—张八岭一带的丘陵地区,热储温度为73~120℃,循环深度为2 350~4 200m,循环周期约为7 800a,热水在区内NNE—SSW向与NW—SE向断裂的交汇处上涌,形成地热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老子山 地热田 成因模式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关中盆地东大地热田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修成 马致远 +3 位作者 张雪莲 郭森 孟阳 党书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82-2091,共10页
东大地热田是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阐述其成因模式对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热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用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结合区域内地质构造条件,对地热田成因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热田属于中低温对... 东大地热田是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阐述其成因模式对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热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用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结合区域内地质构造条件,对地热田成因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热田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补给来源于西南部秦岭山区大气降水,深层热水的补给高程下限为1320 m。地下热水经深循环在较大的大地热流背景值下被围岩加热,深层热储最高温度为110℃,热水最大循环深度为3120 m,循环周期约为14461 a。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处于多条不同方向活动断裂的交汇地带,为热水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热水在上涌的过程中会混有更多的当地冷水,由于上覆较厚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盖层,区域内形成地热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大 地热田 同位素 水化学 成因机制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地热发电循环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继芬 王景甫 +2 位作者 马重芳 王伟 张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90-196,共7页
采用工程计算软件EES编制了计算程序,对循环主要状态点的热力参数和热力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确定了最佳蒸发温度,分析了地热流体干度、地热流体初温、冷凝温度和工质对最佳蒸发温度和系统净输出电功的影响。在同种工质的情况下,地热流... 采用工程计算软件EES编制了计算程序,对循环主要状态点的热力参数和热力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确定了最佳蒸发温度,分析了地热流体干度、地热流体初温、冷凝温度和工质对最佳蒸发温度和系统净输出电功的影响。在同种工质的情况下,地热流体干度、温度升高,最佳蒸发温度和系统净输出电功随之升高;冷凝温度升高,最佳蒸发温度升高,但系统净输出电功降低。对于不同工质,地热流体温度为80~120℃时,R601和R134a最佳蒸发温度和系统净输出电功基本相同;地热流体温度大于120℃时,R134a不存在最佳蒸发温度,系统净输出电功R134a高于R6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地热发电 有机朗肯循环 循环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发电技术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综述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健 武江元 +2 位作者 杨震 段远源 俞自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为促进中国地热发电的大规模发展,收集、整理了我国的地热资源数据,总结了我国地热资源的特点和地热发电的相关政策及发展现状,综述了水蒸气朗肯循环、闪蒸循环、有机朗肯循环、卡林那循环和全流发电系统五种典型的地热发电技术,探究并... 为促进中国地热发电的大规模发展,收集、整理了我国的地热资源数据,总结了我国地热资源的特点和地热发电的相关政策及发展现状,综述了水蒸气朗肯循环、闪蒸循环、有机朗肯循环、卡林那循环和全流发电系统五种典型的地热发电技术,探究并总结了影响地热发电利用的关键因素。我国的地热资源是以150℃以下的中低温地热为主,有机朗肯循环和卡林那循环在地热发电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地热的温度越高、流量越大、干度越高、水质条件越好,当地的环境气温越低、成井率越高,地热发电的开发潜力越大;丰沛的水资源及高的上网电价和投资补贴也有利于地热发电行业的发展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发电 中低温地热 发电技术 有机朗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遵化汤泉地热田成因模式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攻科 王卫星 +3 位作者 杨峰田 李宏 沈键 董路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0-228,共9页
河北遵化汤泉地热资源丰富,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地热田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地温测量和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热田属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地热田在其以北的... 河北遵化汤泉地热资源丰富,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地热田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地温测量和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热田属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地热田在其以北的山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下限约为935 m。地热流体在深循环过程中于正常的大地热流背景下被围岩逐渐加热,热储温度约为130℃,循环深度约为4 800 m。在汤泉福泉宫至疗养院一带,构造切割花岗岩体,使得深部地热流体沿破碎带上涌,混合并加热赋存于蓄水构造中的片麻岩裂隙水,形成汤泉地区的地热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泉 地热田 成因模式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地热井钻井完井工艺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培义 马鹏鹏 +1 位作者 张贤印 杨卫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2,共6页
为了提高中低温地热井工程质量,保障单井产能,优化了地热井钻井完井工艺技术,形成了适用于砂岩热储的二开井身结构和适用于基岩热储的三开井身结构;采用悬挂器连接、连接重叠段固井水泥密封的方式,防止泵室段底部水层窜通;优化了适用于... 为了提高中低温地热井工程质量,保障单井产能,优化了地热井钻井完井工艺技术,形成了适用于砂岩热储的二开井身结构和适用于基岩热储的三开井身结构;采用悬挂器连接、连接重叠段固井水泥密封的方式,防止泵室段底部水层窜通;优化了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储层完井的花管、绕丝筛管和割缝衬管的设计参数;针对热储层极易漏失的特点,发展了钻井液正循环钻进、清水正循环钻进、清水充空气正循环钻进和气举反循环钻进等4种钻进工艺;根据生产需求,明确了地热井测井参数要求、固井技术要点及组合洗井工艺。该技术在清丰XBXZ-1井现场应用后,下入多级泵试水24h,流量120m3/h,水温68℃,静液面15.50m,动液面48.00m。中低温地热井钻井完井工艺成功解决了地热钻井完井过程中存在的钻井液漏失严重、水位衰减快、沉砂严重和开采水层与表层水之间的互窜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 地热井 钻井 完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尔山温泉热结构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湘君 金旭 孙春晖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9-264,共6页
首先通过对阿尔山温泉区的热源研究 ,确定阿尔山温泉为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继而在对温泉区进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勘探的基础上 ,研究阿尔山地热区的热储温度、温泉水循环深度、水热资源规模及温泉在阿尔山地堑中的空间展布 ,最... 首先通过对阿尔山温泉区的热源研究 ,确定阿尔山温泉为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继而在对温泉区进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勘探的基础上 ,研究阿尔山地热区的热储温度、温泉水循环深度、水热资源规模及温泉在阿尔山地堑中的空间展布 ,最后根据各种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数据建立了阿尔山温泉概念性地热系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山 大地热流 中低温地热系统 地热模型 内蒙古 热源 热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伏材料中低温地热发电原理与技术构想 被引量:14
12
作者 谢和平 昂然 +5 位作者 李碧雄 邓建辉 莫思特 陈志禹 唐明静 尹聪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共12页
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中低温地热发电的现状和技术瓶颈,提出了热伏材料概念,以大尺寸单晶热伏材料及其相应的热伏器件等为关键技术切入点,系统提出了高效、稳定的中低温地热热伏发电以及基于冷、热、电联供一体化的工程实施和精准对接的... 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中低温地热发电的现状和技术瓶颈,提出了热伏材料概念,以大尺寸单晶热伏材料及其相应的热伏器件等为关键技术切入点,系统提出了高效、稳定的中低温地热热伏发电以及基于冷、热、电联供一体化的工程实施和精准对接的技术原理和构想。该技术构想突破了传统中低温地热发电通过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局限性,利用大尺寸单晶热伏材料将热能直接高效转化为电能,这一创新技术研发对保持中国在地热发电领域尤其是中低温区领域的国际核心竞争力、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实现地热能高效利用和规模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同时,该战略性技术构想有望引领全球地热发电新的技术革命,以奠定中国在中低温地热发电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而实现地热资源的清洁绿色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地热发电 热伏材料 大尺寸单晶 温差发电 工程化对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汤山温泉区地热水成因模式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邹鹏飞 邱杨 王彩会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5-162,共8页
汤山温泉是中国四大著名温泉疗养胜地之一,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温泉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意义。基于硅-焓图解法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热储温度为90℃,岩溶热水与岩溶冷水、孔隙... 汤山温泉是中国四大著名温泉疗养胜地之一,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温泉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意义。基于硅-焓图解法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热储温度为90℃,岩溶热水与岩溶冷水、孔隙潜水和地表水之间在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地热井深度越大,冷水混入相对较少,地热水温度相对较高。经分析,该地热系统成因上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其补给区主要来自汤山山体(宁镇山区)及句容盆地东侧茅山山脉,循环深度为2.6-2.9 km,地热水通过汤山-东昌街断裂在浅部与区内NW向断裂、NE向断裂交汇形成温泉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山温泉区 岩溶热水 热储温度 成因模式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张地区中低温地热资源利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林柱 钟仁 +1 位作者 张玉宝 菅德荣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06-114,共9页
西张地区为北亚热带沿海湿润气候区域,季风盛行,夏季需要制冷,冬季需要供暖。因此,对于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通过地温测量的调查方法,观测和研究地球内部各种热源形成的地热场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推... 西张地区为北亚热带沿海湿润气候区域,季风盛行,夏季需要制冷,冬季需要供暖。因此,对于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通过地温测量的调查方法,观测和研究地球内部各种热源形成的地热场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推断西张家地区地质构造,确定地热钻井位置,再通过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深方法,推断深部地层结构、热储埋深及断裂位置,确定地热钻井位置,最后进行地热钻井验证和单井地热资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地热资源具有很大的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地热 西张地区 浅层地热能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仙人桥温泉断裂岩溶复合型地热成因模式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鹏 单玄龙 +2 位作者 郝国丽 赵容生 周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6-1246,共11页
长白山仙人桥温泉是我国著名的矿泉水疗养旅游胜地,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温泉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采用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属中低温对... 长白山仙人桥温泉是我国著名的矿泉水疗养旅游胜地,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温泉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采用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属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地热成因模式为断裂岩溶复合型。热储层主要为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灰岩本身的孔渗条件较差,但后期发育的构造裂缝和溶蚀裂缝却极大地改善了热储层的储集性能;盖层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安山岩和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封闭性较好。长白山一带的大气降水沿侧向断裂和溶蚀裂缝渗入热储层中成为地下水;然后经正常大地热流加热成为地热水,热储温度为89~118℃,循环深度为2 853~3 820m;最终地热水在区内NE向与NW向断裂交汇处富集并沿导水断裂上涌形成温泉。因此,该区断裂交汇和岩溶发育的部位是地热勘探的有利部位。该结论为该区类似地热资源的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仙人桥温泉 断裂 岩溶 成因模式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中氢同位素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旭东 许建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84,共10页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在阐明地区构造活动性、地热资源形成与分布、水-岩相互作用以及有用元素富集成矿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水作为地热系统的载体,研究其同位素变化机制是分析此系统中水-岩相互作用和地热水来源的必要前提。...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在阐明地区构造活动性、地热资源形成与分布、水-岩相互作用以及有用元素富集成矿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水作为地热系统的载体,研究其同位素变化机制是分析此系统中水-岩相互作用和地热水来源的必要前提。文中统计了中国大陆前人发表的167个温泉水与同一地区冷水的氢同位素(δD值)资料,并讨论了这些温泉水与区域活动构造的空间分布关系。结果表明,温泉水δD值均低于同一地区冷水,且91.11%的温泉发育于活动构造周边。文中还对造成温泉水δD值低于冷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水由地表向地下渗透的过程中,水分子H-D同位素产生分馏作用(深循环作用),且分馏速率与温度相关,温度越高H-D分馏作用越明显;其次,对于围岩中含高岭土矿物的地区,水与高岭土的H-D同位素也可能发生交换反应,从而降低温泉水中D同位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氢同位素 地热水 δ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典型成因——南京汤山地热系统的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栾光忠 邱汉学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1期156-160,共5页
根据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理论和汤山温泉、汤山热水井的地质、地热背景,南京汤山地热系统为一典型的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该系统以汤山背斜控热构造提供的大地热流为热源;以受迫对流为机制。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断裂和溶穴入渗... 根据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理论和汤山温泉、汤山热水井的地质、地热背景,南京汤山地热系统为一典型的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该系统以汤山背斜控热构造提供的大地热流为热源;以受迫对流为机制。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断裂和溶穴入渗并受迫进行深循环。在此过程中,吸取围岩热量形成地热水。在地形高差影响和相应的水力压差作用下形成环流。在巨厚页岩地层的阻隔下,地热水沿断裂带和特定层位出露形成温泉,或赋存于地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热流 地热系统 中低温对流型 地热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都发电厂预处理系统改造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学兵 毛进 +1 位作者 张江涛 袁国全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4,共3页
上都电厂原预处理系统出水水质始终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导致盘式过滤器和超滤膜堵塞严重。结合系统进水水质低温低浊的特点,提出并实施了预处理系统的改造方案:(1)在机械加速澄清池内加装斜管;(2)增设助凝剂加药点;(3)在机械加速澄清池后... 上都电厂原预处理系统出水水质始终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导致盘式过滤器和超滤膜堵塞严重。结合系统进水水质低温低浊的特点,提出并实施了预处理系统的改造方案:(1)在机械加速澄清池内加装斜管;(2)增设助凝剂加药点;(3)在机械加速澄清池后增设多介质过滤器。改造后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加速澄清池和多介质过滤器出水水质优良,实现了电厂以地表水作为锅炉补给水水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 水处理 预处理 机械加速澄清池 多介质过滤器 地表水 低温 低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低温热源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建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4-128,共5页
针对低温热源蕴藏量大且可再生的特点,在分析国内外低温热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煤矿低温热源利用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根据煤矿各种低温热源的特点,在阐述热泵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矿井回风源热泵技术、电厂冷却水热能回收技术、矿... 针对低温热源蕴藏量大且可再生的特点,在分析国内外低温热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煤矿低温热源利用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根据煤矿各种低温热源的特点,在阐述热泵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矿井回风源热泵技术、电厂冷却水热能回收技术、矿井水热能提取技术。结合煤矿低温热源多种形式并存的特点,提出了煤矿低温热源综合利用技术。冀中能源集团所属矿井的低温热源利用效果表明,煤矿低温热源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源 矿井水 地热 地源热泵 电厂冷却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中低温余热蒸汽发电系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俐俊 张晓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82-1088,共7页
建立了150~350℃中低温余热蒸汽低沸点有机工质联合循环(S-ORC)发电系统数学模型.比较了相同热源条件下,水蒸气朗肯循环(SRC)、有机朗肯循环(ORC)及S-ORC三种发电系统的热效率、效率、运行压力、发电量.结果表明:150~210℃热... 建立了150~350℃中低温余热蒸汽低沸点有机工质联合循环(S-ORC)发电系统数学模型.比较了相同热源条件下,水蒸气朗肯循环(SRC)、有机朗肯循环(ORC)及S-ORC三种发电系统的热效率、效率、运行压力、发电量.结果表明:150~210℃热源条件下,ORC有着最高的热效率、效率和发电量;210~350℃热源条件下,S-ORC的各项性能有优势,其热效率和效率均高于SRC和ORC发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余热蒸汽 朗肯循环 发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