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固相法制备CdS_(1-x)Se_x颜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玉凤 彭绍琴 +2 位作者 徐鹏 王勇 林宝启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C dS1-xSe x所需要的Se粉量比间接沉淀煅烧法和水热法所需的Se粉量少,且发现在室温研磨生成C dS1-xSe x的过程中,过量的N a2S。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对其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性的探讨。经X射线衍射证实有C d10S5.71Se4.29产生,Ls601-激光粒... C dS1-xSe x所需要的Se粉量比间接沉淀煅烧法和水热法所需的Se粉量少,且发现在室温研磨生成C dS1-xSe x的过程中,过量的N a2S。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对其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性的探讨。经X射线衍射证实有C d10S5.71Se4.29产生,Ls601-激光粒度仪测得其粒子的平均尺寸为120nm。该工艺简单,为C dS1-xSe x的合成提供了一种价廉而简易的全新方法,也为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固熔体在材料化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法 颜料 制备 合成 煅烧 Na2S 固熔体 过量 发现 CD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级钛酸钡的晶相与形貌调控及其立方-四方晶相转变 被引量:3
2
作者 丁厚远 商少明 +3 位作者 顾丹 秦高敏 刘浩 赵贝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211-12216,共6页
以α钛酸和八水合氢氧化钡为原料,采用低温固相法制备出均一性良好的亚微米级四方相钛酸钡,研究了焙烧工艺(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升温速率和焙烧方式)对钛酸钡微观形貌结构、晶相含量、晶粒大小和晶相转变温度的影响。通过SEM、XRD和Ra... 以α钛酸和八水合氢氧化钡为原料,采用低温固相法制备出均一性良好的亚微米级四方相钛酸钡,研究了焙烧工艺(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升温速率和焙烧方式)对钛酸钡微观形貌结构、晶相含量、晶粒大小和晶相转变温度的影响。通过SEM、XRD和Raman等手段对钛酸钡样品进行了表征,其结果表明四方相钛酸钡晶粒大小为亚微米级,在300℃由亚稳态立方相钛酸钡晶相转变而来,600℃时钛酸钡晶粒以立方体形貌为主,700℃时钛酸钡粉体中以四方相钛酸钡为主。无论是晶相转变温度还是焙烧温度均较传统温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 低温固相法 焙烧工艺 晶相转变 功能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表面热化学反应法陶瓷涂层研究现状及工艺名称商榷 被引量:29
3
作者 马壮 魏宝佳 李智超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0-993,共4页
介绍了近几年新出现的热化学反应法陶瓷涂层技术,并将国内热化学反应法研究现状作了综述。依据该陶瓷涂层技术的反应实质,本文认为应称为"低温固相反应法陶瓷涂层技术"。
关键词 陶瓷涂层技术 热化学反应法 低温固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烟酸钡的合成、结构表征和热化学性质 被引量:4
4
作者 邸友莹 孔玉霞 +4 位作者 张双 杨伟伟 武恩申 史全 谭志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84-1890,共7页
选择烟酸和氢氧化钡作为反应物,利用室温固相合成方法,借助于球磨技术,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水合烟酸钡.利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确定了它的组成和结构为Ba(Nic)2·3H2O(s).利用精密自动绝热热量计... 选择烟酸和氢氧化钡作为反应物,利用室温固相合成方法,借助于球磨技术,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水合烟酸钡.利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确定了它的组成和结构为Ba(Nic)2·3H2O(s).利用精密自动绝热热量计直接测定了此化合物在78-400K温区的摩尔热容.在热容曲线上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吸热峰,通过对热容曲线的解析,得到了相变过程的峰温、相变焓和相变熵分别为(327.097±1.082)K、(16.793±0.084)kJ·mol-1和(51.340±0.164)J·K-1·mol-1.将该温区的摩尔热容实验值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摩尔热容(Cp,m)对温度(T)的多项式方程,并且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它的舒平热容值和各种热力学函数值.另外,依据Hess定律,通过设计合理的热化学循环,选择体积为100mL、浓度为0.5mol·L-1的盐酸作为量热溶剂,利用等温环境溶解-反应热量计分别测量固相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解焓,利用溶解焓确定固相反应的反应焓为△rHm0=-(84.12±0.38)kJ·mol-1.最后,利用固相反应的反应焓和其它反应物和产物已知的热力学数据计算出水合烟酸钡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fHm0[Ba(Nic)2·3H2O(s)]=-(2115.13±1.90)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酸钡 室温固相合成 绝热量热法 低温热容 等温环境溶解-反应热量计 标准摩尔生成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固相反应合成碳酸锶纳米粉体 被引量:18
5
作者 毛样武 金卓仁 《无机盐工业》 CAS 2002年第5期13-14,共2页
固相化学反应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应用低温固相化学反应原理 ,以氯化锶和碳酸铵为原料 ,经固相反应合成碳酸锶纳米粉体 ,研究了研磨时间、温度、沉淀剂及表面活性剂对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用XRD与TEM进行... 固相化学反应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应用低温固相化学反应原理 ,以氯化锶和碳酸铵为原料 ,经固相反应合成碳酸锶纳米粉体 ,研究了研磨时间、温度、沉淀剂及表面活性剂对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用XRD与TEM进行表征 ,证明固相反应进行得很完全 ,产品为纯碳酸锶 ,其粒度为 5 0~ 8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固相反应 合成 碳酸锶 纳米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固相反应合成锡酸锌 被引量:4
6
作者 董维广 贾林艳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9-21,共3页
以氯化锡、硝酸锌、氢氧化钠为原料,用低温固相反应法合成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锡酸锌晶体。用红外光谱表征产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固相反应完全,合成的前躯体经600℃煅烧2 h后可以得到单相的锡酸锌粉体。该方法不仅降低了锡酸锌物相形... 以氯化锡、硝酸锌、氢氧化钠为原料,用低温固相反应法合成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锡酸锌晶体。用红外光谱表征产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固相反应完全,合成的前躯体经600℃煅烧2 h后可以得到单相的锡酸锌粉体。该方法不仅降低了锡酸锌物相形成的温度,也符合材料合成化学绿色化的要求,而且有效避免了液相法团聚、操作过程烦琐的缺点。具有设备简单、计量比易于控制、所需反应温度低的优点。为此类材料的合成提出了一种廉价、简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固相反应 锡酸锌 氯化锡 硝酸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包覆方法对锰酸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付春明 于晓微 +2 位作者 张晓波 夏继平 张春丽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71,共3页
采用低温固相法和喷雾干燥法在尖晶石锰酸锂的表面包覆一层二氧化锆,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粒度分布分析对样品进行了表征。XRD表征结果表明,包覆后的样品仍为尖晶石结构,没有出现杂质相。粒度分布测试结果表明,低温固相法包覆后样品... 采用低温固相法和喷雾干燥法在尖晶石锰酸锂的表面包覆一层二氧化锆,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粒度分布分析对样品进行了表征。XRD表征结果表明,包覆后的样品仍为尖晶石结构,没有出现杂质相。粒度分布测试结果表明,低温固相法包覆后样品颗粒粒径减小,喷雾干燥法包覆后样品颗粒粒径增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二氧化锆包覆层能有效提高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喷雾干燥法的包覆效果要优于低温固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酸锂 包覆 低温固相法 喷雾干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泥中二氧化锰富集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振伟 姜润田 +1 位作者 宋敏 白玉兴 《无机盐工业》 CAS 2004年第4期47-48,55,共3页
锰泥为两步氧化法生产高锰酸钾后的残渣,其中含有质量分数约20%的二氧化锰。以低热固相反应法为主,使锰泥中的二氧化锰得到富集,纯度达到82%以上,回收率接近100%。与其它锰泥处理方法相比,本方法的特点是工艺得到了大大的简化,为锰泥的... 锰泥为两步氧化法生产高锰酸钾后的残渣,其中含有质量分数约20%的二氧化锰。以低热固相反应法为主,使锰泥中的二氧化锰得到富集,纯度达到82%以上,回收率接近100%。与其它锰泥处理方法相比,本方法的特点是工艺得到了大大的简化,为锰泥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泥 二氧化锰 富集 低热固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级四方相钛酸钡低温固相法制备及晶型控制 被引量:4
9
作者 丁厚远 商少明 +3 位作者 秦高敏 赵贝贝 刘浩 顾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83-1488,共6页
以八水合氢氧化钡和α-钛酸为原料,在相对低的焙烧温度下,制备出近似球形、亚微米级的钛酸钡。通过XRD、SEM、Raman和FTIR等手段对钛酸钡样品进行表征,样品具有高结晶度,颗粒均一性良好。晶型转变的初步探究表明,立方相为主的钛酸钡可以... 以八水合氢氧化钡和α-钛酸为原料,在相对低的焙烧温度下,制备出近似球形、亚微米级的钛酸钡。通过XRD、SEM、Raman和FTIR等手段对钛酸钡样品进行表征,样品具有高结晶度,颗粒均一性良好。晶型转变的初步探究表明,立方相为主的钛酸钡可以在400℃发生晶相转变,成为以四方相为主的钛酸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相钛酸钡 低温固相法 相变 亚微米级 晶相可控 无机功能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_(2)(Si,Sn)合金大尺寸试样低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及其热电性能
10
作者 余冠廷 忻佳展 +2 位作者 李艾燃 朱铁军 赵新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3-540,共8页
Mg_(2)(Si,Sn)合金是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中温区热电材料,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Mg_(2)(Si,Sn)材料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于如何实现对Mg元素的精准控制,采用低温固相反应法可能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通过低温固相反应... Mg_(2)(Si,Sn)合金是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中温区热电材料,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Mg_(2)(Si,Sn)材料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于如何实现对Mg元素的精准控制,采用低温固相反应法可能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通过低温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高质量Mg_(2)(Si,Sn)合金试样,并将此方法应用至百克级Mg_(2)Si_(0.35)Sn_(0.635)Sb_(0.015)大尺寸试样的制备中,研究了大尺寸试样不同区域的热电性能及其均匀性。实验结果表明低温固相反应法能有效抑制Mg元素的挥发,实现对其较为精准的成分控制;制得的大尺寸试样的致密度沿压力方向存在规律性分布,越靠近试样中心材料致密度越高,相应地其组分含量和热电性能也随之变化。在640 K时,Mg_(2)Si_(0.35)Sn_(0.635)Sb_(0.015)大尺寸试样在所研究的不同区域最高zT值约为0.75,平均zT值达到0.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Mg_(2)(Si Sn)合金 低温固相合成 规模化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