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of Target Genes in Viable Bacteria and Extracellular DNA Using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ssay
1
作者 YANG Qianqian ZHANG Xuzhi +5 位作者 JIANG Xiaoyu LI Yang ZHAO Jun HAO Zhihui WANG Pingping QU Keming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50,共10页
When th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assay is used for detecting target genes,DNA extraction is unnecessary in many cases.Simple pretreatment(e.g.heating)is enough to obtain rather sensitive responses.... When th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assay is used for detecting target genes,DNA extraction is unnecessary in many cases.Simple pretreatment(e.g.heating)is enough to obtain rather sensitive responses.Even test samples without any pretreatment can be used as template.This feature suggests that LAMP is superior to PCR in developing point-of-care test strategies.In this study,using Stx1 gene from E.coli as model,we verified that viable cells,dead cells and extracellular DNA could function as template in the LAMP assay.In the incubation at 63℃,viable bacteria in the LAMP reaction mixture lysed completely within 2 min,providing DNA template for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The Stx1 gene in diluted culture medium,spiked tap water,spiked seawater and real seawater all could be detected,with or without the step of DNA extraction.We found that the complex substances in real sample(e.g.natural seawater)exhibited considerable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LAMP assay.These outcomes are meaningful for building a point-of-care strategy by employing the LAMP assay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bio-resource surveys,food safety,etc.in particular those based on environmental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DNA extraction-free Direct gene detection Viable cell Extracellular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of a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ethod for Rice Bacterial Leaf Brown Spot Disease
2
作者 Zhang Jun-hua Wang Liang +8 位作者 Zhang Yao Ni Zhe Xu Xiao-feng Yang Ming-xiu Peng Li-li Yang Xin Wang Yi-han Jiang Xiao-jiao Haseeb Younis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3年第1期13-19,共7页
Rice bacterial leaf brown spot disease caused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Pss)is a major disease on rice.In recent years,Pss has emerged worldwide,seriously affecting rice production.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s... Rice bacterial leaf brown spot disease caused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Pss)is a major disease on rice.In recent years,Pss has emerged worldwide,seriously affecting rice production.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rapid detection method of Pss for the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this disease.In order to robust and accurately diagnose the rice bacterial leaf brown spot disease in the field and laboratory,an assay system for the Pss wa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and the specific sequence of hrcN was used as the target,based 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The best detection system was MgSO 48 mmol·L^(-1),Bst DNA polymerase 8 U,dNTP 1.4 mmol·L^(-1),the ratio of internal and outer primers was 2:1,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63℃,the reaction time was 45 min,and the lowest sensitivity was 104 CFU·mL^(-1).This results provided an accurate and robust method for laboratory and field diagnosis of bacterial leaf brown spot disease of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 rapid detec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植物病毒可视化实验教学项目探索与实践
3
作者 杨旸 李明骏 +4 位作者 吴根土 窦彦霞 余钱 孙现超 青玲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32-35,共4页
该文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和荧光标记技术开发2项植物病毒可视化实验教学项目,为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具体操作办法。学生采集的疑似烟草花叶病毒病的样品后提取核酸并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处理样品核酸,通过反应液... 该文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和荧光标记技术开发2项植物病毒可视化实验教学项目,为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具体操作办法。学生采集的疑似烟草花叶病毒病的样品后提取核酸并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处理样品核酸,通过反应液的颜色变化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烟草花叶病毒;学生在健康本氏烟上接种TMV-GFP并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了解病毒的移动情况。2项植物病毒可视化实验项目的实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不仅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 实验教学 荧光标记技术 等温扩增技术 可视化实验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动物细小病毒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志刚 郭晓芹 +3 位作者 赵传芳 吕文雪 于小亚 吕爽 《特产研究》 2025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细小病毒能够引起多种动物发生烈性的传染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因其成本低廉、灵敏度和特异性良好,在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病... 细小病毒能够引起多种动物发生烈性的传染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因其成本低廉、灵敏度和特异性良好,在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病原检测和疾病监测等方面广受青睐。本文介绍了LAMP技术及其在动物细小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可为该技术在细小病毒检测中的充分运用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细小病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扩增技术在呼吸道病毒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森 李桂梅 滕新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可在恒定温度条件下扩增核酸的技术,由于其具有仪器依赖性小、核酸扩增效率高、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十分适合在野外环境下或者疫病现场进行快速检测。本文介绍了等温扩增技术中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 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可在恒定温度条件下扩增核酸的技术,由于其具有仪器依赖性小、核酸扩增效率高、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十分适合在野外环境下或者疫病现场进行快速检测。本文介绍了等温扩增技术中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combinase-aid amplifification,RAA)、依赖核酸序列的等温扩增(nucleic-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依赖解旋酶的等温扩增(helicase-dependent amplification,HDA)、交叉引物等温扩增(crossing-priming amplification,CPA)的原理、特点以及在呼吸道病毒检测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扩增技术 检测 呼吸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检测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车佳璐 刘子臣 +2 位作者 李琨 张晨 车南颖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评估自动化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检测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准确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8年至2022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连续纳入134例患者,包括结核病确诊患者101例,非结核患者33例。以临... 目的:评估自动化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检测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准确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8年至2022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连续纳入134例患者,包括结核病确诊患者101例,非结核患者33例。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分析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应用于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应用于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为87.1%(88/101,95%CI:79.2%~92.3%),特异性为100.0%(33/33,95%CI:89.6%~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88/88,95%CI:95.8%~100.0%),阴性预测值为71.7%(33/46,95%CI:57.5%~82.7%),准确率为90.3%(121/134,95%CI:84.1%~94.2%)。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技术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4。对肺结核的检出率为86.4%(38/44,95%CI:73.3%~93.6%),肺外结核的检出率为87.7%(50/57,95%CI:76.8%~93.9%),与qPCR对应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EasyNAT检测集核酸提取、扩增和分析于一体,与传统qPCR法相比,手工操作时间缩短了2 h,总检测时间缩短了3 h。结论: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可以快速、便捷、准确地检测出石蜡包埋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DNA,对于病理学诊断结核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诊断 石蜡包埋组织 分子病理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肖航 王小燕 +3 位作者 邓兆佳 廖文静 谢文菁 彭汉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共17页
病毒是引发人类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虽然被广泛应用于病毒分子诊断,但其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限制了其在现场诊断中的应用.为了满足现场快速诊断的需求,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无需热循环,可... 病毒是引发人类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虽然被广泛应用于病毒分子诊断,但其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限制了其在现场诊断中的应用.为了满足现场快速诊断的需求,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无需热循环,可以在恒定温度下实现核酸扩增,可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本文综合评述了等温扩增技术在病毒检测领域的最新进展,从病毒样本采集、核酸提取、等温扩增检测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探讨了酶辅助等温扩增技术、无酶等温扩增技术以及与多体系串联的级联扩增技术的原理、关键参数及其病毒检测应用,并对比了市场上相关试剂盒的特点.此外,讨论了当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体检测应用中面临的一些难题,如提取效率、稳定性和成本等,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改善现场诊断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扩增技术 CRISPR检测 核酸扩增 环境病毒 病毒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文娜 秦怡 彭伟盼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3,共6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单链非编码小RNA,在机体中通过诱导mRNA降解或调节蛋白质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mi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和疾病筛查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实现miRNA...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单链非编码小RNA,在机体中通过诱导mRNA降解或调节蛋白质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mi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和疾病筛查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实现miRNA早期精准检测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传统检测方法与新型miRNA生物传感器两方面,总结了miRNA检测方法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检测 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纳米技术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亚型禽流感病毒RT-RPA-LFD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婷婷 李孟 +9 位作者 谢芝勋 李丹 谢丽基 罗思思 张民秀 王盛 谢志勤 范晴 阮志华 粟永春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61-66,共6页
以H1亚型AIV的HA基因为研究对象,采用重组聚合酶核酸等温扩增技术(RPA),通过RT-PCR方法优选出1套引物,进而优化体系的反应温度、最佳探针及引物浓度,使用优化后的最佳反应体系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并探索该方法能达到的最短反应时间... 以H1亚型AIV的HA基因为研究对象,采用重组聚合酶核酸等温扩增技术(RPA),通过RT-PCR方法优选出1套引物,进而优化体系的反应温度、最佳探针及引物浓度,使用优化后的最佳反应体系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并探索该方法能达到的最短反应时间,利用侧向流动免疫(LFD)试纸条观测反应后的结果,最终建立检测H1亚型AIV的RT-RPA-LFD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RT-RPA-LFD快速检测方法在探针工作浓度为0.14 mmol/L,37℃条件下反应20 min,可最低检测到1.5×10^(2)copies/反应的H1亚型AIV RNA,其他常见家禽病原体未见阳性反应。该方法与RT-PCR及鸡胚分离鉴定测序结果完全一致,可满足H1亚型AIV临床快速鉴别诊断的需求,为基层兽医现场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亚型AIV 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RT-RPA-L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夹DNA动态自组装树枝状聚合物放大策略的荧光传感体系测定水中Pb^(2+)的含量
10
作者 陈贺 郑洋 +1 位作者 蒋旭燕 吴继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基于GR-5脱氧核酶(GR-5 DNAzyme)对Pb^(2+)的特异性识别和发夹DNA动态自组装树枝状聚合物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了一种新型无酶、高灵敏检测Pb^(2+)的荧光传感体系。分别于95℃恒温孵育合成序列扩展GR-5 DNAzyme复合物(GR-5E-S,由GR-5 DNAz... 基于GR-5脱氧核酶(GR-5 DNAzyme)对Pb^(2+)的特异性识别和发夹DNA动态自组装树枝状聚合物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了一种新型无酶、高灵敏检测Pb^(2+)的荧光传感体系。分别于95℃恒温孵育合成序列扩展GR-5 DNAzyme复合物(GR-5E-S,由GR-5 DNAzyme酶链GR-5E和底物链GR-5S合成)以及Y型骨架(由骨架链Y1、Y2、Y3合成),于25℃恒温孵育合成发夹三聚体(由Y型骨架和发夹链H1、H2、H3合成,其中发夹链H1上修饰有荧光团和猝灭团)。将水样4μL添加到96μL含400 nmol·L^(-1)GR-5E-S,400 nmol·L^(-1)发夹三聚体的反应溶液中,于25℃孵育40 min。当水样中存在Pb^(2+)时,GR-5E-S识别Pb^(2+),底物链被切割,酶链和底物链分开并释放出目标链T,目标链T与发夹链H1杂交触发动态自组装过程,生成树枝状聚合物,于520 nm处测量荧光强度。结果显示:建立的荧光传感体系可在40 min内完成检测;Pb^(2+)的浓度在0.1~10.0 nmol·L^(-1)内与对应的传感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19 pmol·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0%~108%,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不大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5脱氧核酶 催化发夹自组装等温扩增技术 Pb^(2+) 荧光传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1
作者 景志刚 董浩 +2 位作者 狄栋栋 田莉莉 范伟兴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3,共7页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反应快速等特点。利用RPA技术可以对核酸拷贝数进行绝对定量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个靶标核酸序列,结合侧流层析...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反应快速等特点。利用RPA技术可以对核酸拷贝数进行绝对定量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个靶标核酸序列,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或荧光信号监测装置等简易实验设备即可直接观察检测结果。就RPA技术的原理、发展、技术特点及其近年来在体外诊断、病原检测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核酸恒温扩增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2
作者 林文慧 邹秉杰 +1 位作者 宋沁馨 周国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9-910,共12页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因其扩增速度快、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仪器要求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核酸诊断领域。为充分利用LAMP技术优势、提高诊断检测的效率与可靠性、扩展其应用范围,同时节约...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因其扩增速度快、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仪器要求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核酸诊断领域。为充分利用LAMP技术优势、提高诊断检测的效率与可靠性、扩展其应用范围,同时节约试剂成本,近年来多重LAMP技术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常规的LAMP扩增产物检测方法多数以聚合反应的双链DNA产物或其副产物为基础,只能判断有无扩增反应发生,而难以识别多重扩增产物的靶标来源及其特异性。为实现多重扩增产物的高特异检测,各国学者通过对该技术巧妙的改进或与其他技术相偶联,发展了一系列多重LAMP扩增检测技术。然而上述狭义的多重LAMP技术依然存在因引物间相互干扰、扩增效率存在差异而引发歧视性扩增的局限,限制了多重扩增的重数。近年研究活跃的微型扩增技术以其实现多个平行、互不干扰的小体积单重扩增的技术优势打破了这一局限,由此产生了新型的广义多重LAMP扩增技术。这些技术还具有试剂消耗少、自动化程度较高、交叉污染风险更小以及更适合对较多靶标进行现场快速检测等优势。本文分别从狭义多重LAMP的方法原理及其扩增反应体系优化、广义多重LAMP的方法原理以及多重LAMP技术在诊断检测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近年来多重LAMP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环介导等温扩增 特异扩增产物检测 微型扩增技术 微流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高瑶 孟星宇 +2 位作者 罗玉子 胡永浩 仇华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3-109,共7页
等温扩增技术(IAT)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与PCR相比,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单便捷和成本低等优点。目前,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检测方面得以应用,论文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依赖解旋酶的等温扩增(HDA)、依赖核酸... 等温扩增技术(IAT)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与PCR相比,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单便捷和成本低等优点。目前,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检测方面得以应用,论文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依赖解旋酶的等温扩增(HDA)、依赖核酸序列的等温扩增(NASBA)、链置换等温扩增(SDA)、交叉引物扩增(CPA)5种扩增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分别予以介绍,为该技术在病原检测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扩增技术 原理 病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羊口疮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学勇 简莹娜 +3 位作者 李志 郭志宏 严永盛 朵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为建立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核酸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ORFV B2L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温度与时间初步建立了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的ORFV检测方法。优化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7℃反应40 min检... 为建立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核酸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ORFV B2L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温度与时间初步建立了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的ORFV检测方法。优化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7℃反应40 min检测效果最佳。采用该方法对ORFV、山羊痘病毒、O型和A型口蹄疫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等临床常见症状相似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除对ORFV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外,对羊的其他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特异性较强。将质粒标准品10倍倍比稀释(1×10^(9)拷贝/μL~1×10^(0)拷贝/μL)后为模板,利用本研究建立的RA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ORFV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1×10^(4)拷贝/μL,敏感性较高。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95份临床样品(15份组织样品和80份血液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RAA方法能够对临床样品快速检测,组织样品和血液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5/15)和6.25%(5/80),该检测结果与普通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均为100%,表明本实验建立的RAA方法能够满足临床样品的检测需求。本研究建立的ORFV RAA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反应快速等特点,为ORFV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病毒 B2L基因 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LAMP技术鉴定含89K毒力岛2型猪链球菌菌株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水荣 王志刚 +4 位作者 余昭 张政 梅玲玲 杨婷婷 卢亦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9-662,667,共5页
目的应用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技术鉴别含89K毒力岛2型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erotype2,S.suis2)菌株。方法根据S.suis2中国分离株(05ZYH33)89K毒力岛中基因序列设计4条引物(2条内引物、2条外引物);应用... 目的应用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技术鉴别含89K毒力岛2型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erotype2,S.suis2)菌株。方法根据S.suis2中国分离株(05ZYH33)89K毒力岛中基因序列设计4条引物(2条内引物、2条外引物);应用LAMP,对21株S.suis2、18株其它链球菌、9株葡萄球菌、5株其它菌株及49份未知样本进行检测,并对LAMP的最低检测限进行测试,结果通过肉眼目测或电泳检测,并将结果与PCR/定量PCR结果比较。结果该方法仅对含89K毒力岛的中国S.suis2特有株检测为阳性,而其它菌株经LAMP检测均为阴性,试验表明本方法特异性好,其最低检测限为24CFU/反应,无需特殊设备,结果通过肉眼即可判断,从菌株核酸的提取至检测完成仅需2h左右。应用本方法对49份不同来源样本进行实际考核,其中32份不明发热病人呼吸道咽拭子应急样本及15份正常猪扁桃体咽拭子样本经检测89K毒力岛基因均为阴性,2份疑似SS2病人血液应急样本中一份检测到该毒力岛基因,该结果与普通PCR/定量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S.suis289K毒力岛的LAMP方法 ,该方法特异性好,操作简便,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操作简单方便,极适合在我国广大基层实验室(包括基层医院/动物检疫等部门)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9K毒力岛基因 猪链球菌2型 改良LAMP技术 鉴定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动物源食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付刚 张尧轩 +2 位作者 谷蒙林 王德国 张国治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28,共7页
综述了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NASBA)、链替代扩增(SDA)、滚环扩增(RCA)、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HDA)、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梯型熔解温度等温扩增(LMTIA)几种主要核酸等温扩增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基本原理、特点... 综述了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NASBA)、链替代扩增(SDA)、滚环扩增(RCA)、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HDA)、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梯型熔解温度等温扩增(LMTIA)几种主要核酸等温扩增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基本原理、特点和在动物源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几种主要核酸等温扩增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 检测 动物源食品 梯型熔解温度等温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大豆GTS40-3-2成分现场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永 兰青阔 +4 位作者 朱珠 赵新 陈锐 郭永泽 程奕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0-573,共4页
转基因大豆GTS40-3-2转化体是种植面积最广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根据GTS40-3-2转化体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应用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其进行快速扩增及可视化判断;同时建立转基因成分人工污染的食品模型,比较了LAMP法与定性PCR方法检... 转基因大豆GTS40-3-2转化体是种植面积最广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根据GTS40-3-2转化体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应用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其进行快速扩增及可视化判断;同时建立转基因成分人工污染的食品模型,比较了LAMP法与定性PCR方法检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仅对GTS40-3-2转化体产生特异性扩增,灵敏度高达0.001%。所建立的GTS40-3-2转化体特异性现场可视化筛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性,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转基因大豆GTS40-3-2成分污染的现场可视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GTS40-3-2 转化体特异性 环状等温扩增技术 现场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在日本血吸虫病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旭日 冯惊涛 +1 位作者 邢微微 喻鑫玲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2-55,共4页
日本血吸虫病的筛查和诊断在血吸虫病的防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而核酸诊断是其潜在的优良检测方法。拟建立一套完整的"可视化日本血吸虫核酸恒温扩增检测试剂",用于基层血防单位对日本血吸虫病的筛查和诊断等工作。用腹壁拔毛... 日本血吸虫病的筛查和诊断在血吸虫病的防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而核酸诊断是其潜在的优良检测方法。拟建立一套完整的"可视化日本血吸虫核酸恒温扩增检测试剂",用于基层血防单位对日本血吸虫病的筛查和诊断等工作。用腹壁拔毛贴片法给新西兰大白兔感染日本血吸虫,用多种核酸提取方法抽提其血清或血浆中的基因组DNA,并用"可视化日本血吸虫核酸恒温扩增检测试剂"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研究所设计的检测方法可以方便地检测到1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新西兰大白兔,说明可视化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在日本血吸虫病的筛查和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核酸提取 核酸恒温扩增技术 新西兰大白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扩增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掺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晓帅 胡和智 +2 位作者 闫婷婷 李慧 李姗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8-305,共8页
核酸扩增技术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传染病检测、生物勘测、食品安全检测、临床诊断和公共卫生监测等研究领域。其中,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动物源性食品掺假的... 核酸扩增技术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传染病检测、生物勘测、食品安全检测、临床诊断和公共卫生监测等研究领域。其中,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动物源性食品掺假的现象屡禁不止。在过去的科学研究中,动物源性食品掺假的核酸扩增技术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进展。该文就核酸扩增技术中的凝胶电泳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数字液滴PCR、环介导等温扩增、交叉引物扩增、滚环扩增、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等技术的原理及在动物源性食品掺假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讨论了各类核酸扩增技术的关键优势和局限性,简要介绍了现有的挑战和进一步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动物源性食品掺假核酸扩增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扩增技术 动物源性食品 掺假鉴别 聚合酶链式反应 恒温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现场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珠 兰青阔 +3 位作者 赵新 陈锐 郭永泽 王永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5-98,共4页
根据牛、羊线粒体中物种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应用可视化环状等温扩增技术(visual loop-mediate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vLAMP)对牛、羊源性成分进行快速扩增及可视化判断,同时建立牛、羊源成分人工污染的饲料模型,考察vLAMP检测方法... 根据牛、羊线粒体中物种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应用可视化环状等温扩增技术(visual loop-mediate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vLAMP)对牛、羊源性成分进行快速扩增及可视化判断,同时建立牛、羊源成分人工污染的饲料模型,考察vLAMP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结果表明,牛源性引物和羊源性引物仅分别对牛、羊源性成分产生特异性扩增,灵敏度高达0.001%。本试验所建立的牛、羊源性成分现场可视化筛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污染和食品掺伪的现场可视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羊源性成分 环状等温扩增技术 现场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