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微流控芯片技术检测4种鱼类病毒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任向阳 丁宁 +7 位作者 苗子毅 黄献培 潘一峰 柏建山 黎浩权 袁建文 陈进会 张险朋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12,共7页
【目的】建立适合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锦鲤疱疹病毒(KHV)、神经坏死病毒(NNV)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联合检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微流控芯片检测体系,为4种鱼类病毒等温快速联检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病毒SVCV、... 【目的】建立适合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锦鲤疱疹病毒(KHV)、神经坏死病毒(NNV)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联合检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微流控芯片检测体系,为4种鱼类病毒等温快速联检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病毒SVCV、KHV、NNV和VHSV各自保守基因设计LAMP引物,预包埋LAMP引物至微流控芯片,注入等温扩增反应试剂,通过电浸润法将反应试剂驱动至各反应位点,复溶预包埋的LAMP引物,在各反应位点进行等温扩增反应。分析该检测体系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验证,并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结果】本研究建立的LAMP微流控芯片检测体系对SVCV、KHV、NNV和VHSV阳性样品均出现特异性扩增反应,且不同病毒间未出现交叉反应;对鱼类易感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大口黑鲈虹彩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草鱼呼肠孤病毒、本尼登虫(Benedenia girellae)和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等8种常见病原体阳性样品均无特异性扩增反应。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对SVCV、VHSV的检测限均为10 fg/μL,对KHV、NNV的检测限均为1 fg/μL。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4种病毒的变异系数均<5%。该检测体系与实时荧光PCR方法相比,对20份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均保持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AMP微流控芯片检测体系于63℃等温扩增30 min即可完成对SVCV、KHV、NNV和VHSV的同时检测,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为鱼类SVCV、KHV、NNV和VHSV等温快速联检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微流控芯片技术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锦鲤疱疹病毒 神经坏死病毒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2
作者 林文慧 邹秉杰 +1 位作者 宋沁馨 周国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9-910,共12页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因其扩增速度快、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仪器要求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核酸诊断领域。为充分利用LAMP技术优势、提高诊断检测的效率与可靠性、扩展其应用范围,同时节约...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因其扩增速度快、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仪器要求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核酸诊断领域。为充分利用LAMP技术优势、提高诊断检测的效率与可靠性、扩展其应用范围,同时节约试剂成本,近年来多重LAMP技术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常规的LAMP扩增产物检测方法多数以聚合反应的双链DNA产物或其副产物为基础,只能判断有无扩增反应发生,而难以识别多重扩增产物的靶标来源及其特异性。为实现多重扩增产物的高特异检测,各国学者通过对该技术巧妙的改进或与其他技术相偶联,发展了一系列多重LAMP扩增检测技术。然而上述狭义的多重LAMP技术依然存在因引物间相互干扰、扩增效率存在差异而引发歧视性扩增的局限,限制了多重扩增的重数。近年研究活跃的微型扩增技术以其实现多个平行、互不干扰的小体积单重扩增的技术优势打破了这一局限,由此产生了新型的广义多重LAMP扩增技术。这些技术还具有试剂消耗少、自动化程度较高、交叉污染风险更小以及更适合对较多靶标进行现场快速检测等优势。本文分别从狭义多重LAMP的方法原理及其扩增反应体系优化、广义多重LAMP的方法原理以及多重LAMP技术在诊断检测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近年来多重LAMP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环介导等温扩增 特异扩增产物检测 微型扩增技术 微流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别牛5种重要病毒的LAMP-基因芯片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7
3
作者 高峰 华利忠 +5 位作者 于伯华 王建峰 张丹 张琳 唐泰山 张常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2,共6页
为建立牛的主要疫病的快速、准确及高通量鉴别诊断技术,以赤羽病病毒(AKV)、牛白血病病毒(BLV)、蓝舌病病毒(BT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5种牛传染病病原为研究对象,将LAMP技术与微流控芯片技术有机结合,建立... 为建立牛的主要疫病的快速、准确及高通量鉴别诊断技术,以赤羽病病毒(AKV)、牛白血病病毒(BLV)、蓝舌病病毒(BT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5种牛传染病病原为研究对象,将LAMP技术与微流控芯片技术有机结合,建立了相应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并优化了该基因芯片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建立的基因芯片可同时检测上述5种病原,特异性好,60 min反应时间即可给出检测结果。其中AKV和PPRV的敏感性为10~3 copies/μL,BLV的敏感性为10~5 copies/μL,BTV和BVDV的敏感性为10~2 copies/μL,与LAMP检测的敏感性一致。成功建立了基于LAMP技术的5重RT-LAMP基因芯片,可同时快速准确检测上述5种病毒,为口岸检疫探索出一种能快速、高通量检测动物疫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高通量 微流控芯片 牛的病毒鉴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LAMP芯片构建及在MRSA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管潇 张梦军 +5 位作者 韩清娟 冯志强 曹文轩 刘明 郭嘉伟 张惠静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4,共5页
构建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集细菌在线裂解、核酸提取、目标基因扩增和产物检测一体化的用于病原菌快速检测的集成式微流控芯片。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 构建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集细菌在线裂解、核酸提取、目标基因扩增和产物检测一体化的用于病原菌快速检测的集成式微流控芯片。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MRSA)为模式菌,以mec A为靶基因,在优化条件下用芯片实现对病原菌的在线检测,完成对101~106cfu MRSA的在线裂解、LAMP扩增和产物测定,采用荧光原位检测可得101~105cfu的检测范围和101cfu的检出限。该微流控LAMP芯片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在1 h内实现对MRSA mec A基因的快速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下一步临床生物样本病原菌快速检测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构建奠定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环介导等温扩增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C A基因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学实验教学的前沿拓展——等温扩增技术和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引入与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雪莹 李梦欣 +2 位作者 卢大儒 乔守怡 皮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8-251,共4页
现代遗传学学科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本科生遗传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如何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案例引入传统的实验教学课程正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等温扩增技术是经典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拓展和延伸,具有极强的... 现代遗传学学科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本科生遗传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如何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案例引入传统的实验教学课程正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等温扩增技术是经典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拓展和延伸,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基于等温扩增的微流控芯片核酸检测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转基因鉴定、病原体鉴定等核酸检测工作中。将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的微流控芯片核酸检测技术快速鉴定转基因材料实验作为遗传学实验教学新案例,能够在拓展学生前沿视野的同时,大大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实验实施以来,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后期进一步实践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实验 环介导等温扩增 微流控芯片 转基因材料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等温扩增的病原微生物微流控检测技术 被引量:12
6
作者 何祥鹏 邹秉杰 +4 位作者 齐谢敏 陈杉 陆妍 黄青 周国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1-624,共14页
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对疫情的预防控制至关重要。基于PCR的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方法克服了传统病原微生物培养方法耗时长、免疫学检测存在窗口期等问题,已成为目前最主要的病原微生物筛查方法。然而,对精确控温热循环仪的依赖却严重限... 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对疫情的预防控制至关重要。基于PCR的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方法克服了传统病原微生物培养方法耗时长、免疫学检测存在窗口期等问题,已成为目前最主要的病原微生物筛查方法。然而,对精确控温热循环仪的依赖却严重限制了其在资源匮乏地区的应用。虽然基于核酸等温扩增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可摆脱对高精度温控设备的依赖,但仍需要进行样本核酸分离提取、扩增与检测等步骤。近年来,微流控技术与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多种病原微生物等温扩增微流控检测技术。该技术通过设计芯片结构、优化进样模式及检测方式,实现了病原微生物核酸提取、扩增与检测一体化,并具备多重检测、定量检测等功能,具有对仪器依赖度小、对操作人员要求不高、样本量需求小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适合于在多种环境下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本文从核酸等温扩增原理、进样方式、检测方式等方面对核酸等温扩增病原微生物微流控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病原微生物的快速筛查提供更多的方案思路,提升公共卫生领域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检测 等温扩增 微流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米饭中的蜡样芽孢杆菌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珍 贺磊 +4 位作者 肖英平 卢先东 刘艳红 陆雯 王首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为建立米饭中的蜡样芽孢杆菌微流控芯片恒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利用蜡样芽孢杆菌公开的hbl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加入荧光染料SYTO-9,采用微流控芯片通过环介导恒温扩增进行实时荧光读数,并通过24株菌株验证其特异性;分别用阳性质粒和阳性... 为建立米饭中的蜡样芽孢杆菌微流控芯片恒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利用蜡样芽孢杆菌公开的hbl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加入荧光染料SYTO-9,采用微流控芯片通过环介导恒温扩增进行实时荧光读数,并通过24株菌株验证其特异性;分别用阳性质粒和阳性菌株测试其灵敏度、检出限和重复性。结果表明:2株蜡样芽孢杆菌呈阳性,22株非蜡样芽孢杆菌呈阴性;微流控芯片恒温扩增技术检测蜡样芽孢杆菌菌液的灵敏度为170 CFU/mL,检测时间在35 min内;使用合成的蜡样芽孢杆菌阳性质粒样品,其灵敏度为10μL-1,检测时间在15 min内,比传统分离鉴定方法的灵敏度高10倍;人工污染米饭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限为570 CFU/g,并可在45 min内完成结果判定;蜡样芽孢杆菌阳性质粒检测重复性好,其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为2.02%。综上所述,微流控芯片恒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米饭类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环介导恒温扩增 蜡样芽孢杆菌 米饭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检测3种致病菌 被引量:6
8
作者 姚延禄 曹宁 周新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5-261,共7页
采用微流控技术可以将食源性致病菌样品的制备、分离、检测等基本单元集成到仅有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与分子检测技术相结合,能够满足对食源性致病菌快速现场检测的需要。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采用微流控技术可以将食源性致病菌样品的制备、分离、检测等基本单元集成到仅有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与分子检测技术相结合,能够满足对食源性致病菌快速现场检测的需要。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设计制作出一种用于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通过离心式微流控核酸等温扩增装置实现微流控芯片上的流体控制、等温扩增及可视化检测,可1次进行5种样品的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结果显示,基于LAMP的离心式微流控方法用于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能够在60 min内完成芯片的可视化检测,并且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检测限为10^(3)copies/μL。将微流控技术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核酸提取、等温扩增及检测,具有集成化、易于携带和快速分析等优势,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具有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食源性致病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氏菌耐药基因的核酸恒温扩增快速检测
9
作者 赵雪 梁祖源 +4 位作者 张琛 王倬 毛瑞 刘雪莲 杜昱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8-556,共9页
为了解猪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耐药状况,建立一种可以快速准确灵敏的确定沙门氏菌耐药表型的检测方法,以满足生产中的实时检测监控及用药指导的需求。所开发的检测方法基于竞争性互补介导核酸恒温扩增(competitive annealing mediated iso... 为了解猪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耐药状况,建立一种可以快速准确灵敏的确定沙门氏菌耐药表型的检测方法,以满足生产中的实时检测监控及用药指导的需求。所开发的检测方法基于竞争性互补介导核酸恒温扩增(competitive annealing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CAMP)与微流控芯片于一体的检测技术,分别以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_(TEM-1),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B,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这些基因的保守区域片段为靶序列,应用CAMP引物设计推荐规则,设计特异性CAMP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沙门氏菌耐药基因的方法,并且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等方面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所开发的CAMP检测体系可有效检出沙门氏菌,并检测养殖场所实地采集的沙门氏菌不同菌株中bla_(TEM-1)、tetB、aadA1共3种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并且应用本试验建立的CAMP检测方法,沙门氏菌invA基因检测灵敏度最低限为10拷贝,bla_(TEM-1)基因检测灵敏度最低限为10^(2)拷贝,aadA1基因检测灵敏度最低限为10^(2)拷贝,tetB基因检测灵敏度最低限为10^(3)拷贝。本研究所开发的CAMP检测体系,可快速有效地检测沙门氏菌耐药基因,检测体系可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设备进行结果判读,也可以使用实验室水浴等温控设备进行基于颜色变化的裸眼结果判读,并可结合微流控芯片进一步提高反应体系密封性,显著减少了试剂用量,降低了对检测设备的需求,从而节约检测成本,将为养殖现场对沙门氏菌耐药状况的实时监测及用药参考提供便捷有力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耐药基因 等温扩增 微流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富集微流控技术的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快速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璎 周春红 +3 位作者 杨晓楠 黄佳 邓展瑞 马婷婷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3-59,90,共8页
为实现食源性致病菌多场景即时检验,替换常规检验及快检技术中耗时的增菌培养过程,以缩短检验时间和降低实验环境及设备要求。研究以蜡样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层膜富集样品中菌体,磁珠提取纯化微量DNA的方式,取代增菌培养过程,同... 为实现食源性致病菌多场景即时检验,替换常规检验及快检技术中耗时的增菌培养过程,以缩短检验时间和降低实验环境及设备要求。研究以蜡样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层膜富集样品中菌体,磁珠提取纯化微量DNA的方式,取代增菌培养过程,同时将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与微流控芯片相结合,有效避免扩增中气溶胶污染问题。实验结果显示:使用双富集微流控技术检测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可将现行国标的检验时间由5~7 d缩短至1 h内,方法特异性良好,检出限为10 CFU/g(mL)等同于现行国标,Ct值变异系数<5%,显示重复性好。研究建立的双富集微流控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方法可实现食源性致病菌即时快速检验,为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和舆情风险防控快速反应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快检 蜡样芽孢杆菌 膜富集 磁珠纯化DNA 环介导等温扩增 微流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