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bration-induced bias error reduction using loop gain compensation for high-precision fiber optic gyroscopes
1
作者 CHEN Heyu QIN Xuexin +2 位作者 XIE Huan KONG Linghai ZHENG Yu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1期224-232,共9页
Vibration-induced bias deviation,which is generated by intensity fluctuations and additional phase differences,is one of the vital errors for fiber optic gyroscopes(FOGs)operating in vibration environment and has seve... Vibration-induced bias deviation,which is generated by intensity fluctuations and additional phase differences,is one of the vital errors for fiber optic gyroscopes(FOGs)operating in vibration environment and has severely restricted the applications of high-precision FOGs.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suppressing vibration-induced errors mostly concentrate on reinforcing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and optical path as well as the compensation under some specific operation parameters,which have very limited effects for high-precision FOGs maintaining performances under vibration.In this work,a technique of suppressing the vibration-induced bias deviation through removing the part related to the varying gain from the rotation-rate output is put forward.Particularly,the loop gain is extracted out by adding a gain-monitoring wave.By demodulating the loop gain and the rotation rate simultaneously under distinct frequencies and investigating their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the vibrationinduced bias error is compensated without limiting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or environments,like the applied modulation depth.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achieved the reduction of bias error from about 0.149°/h to0.014°/h during the random vibration with frequencies from20 Hz to 2000 Hz.This technique provides a feasible route for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s of high-precision FOGs heading towards high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induced error fiber optic gyroscope(FOG) loop g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three-loop missile autopilot gain under crossover frequency constraint 被引量:1
2
作者 M.A.ABD-ELATIF Long-jun QIAN Yu-ming B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32-38,共7页
The open-loop crossover frequency is pointed a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practical autopilot design. Since different gain designs may achieve the same open-loop crossover frequency, it should be neither considered a... The open-loop crossover frequency is pointed a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practical autopilot design. Since different gain designs may achieve the same open-loop crossover frequency, it should be neither considered as a performance objective of the optimal autopilot design-schemes nor neglected. Besides, the main assignment of the autopilot is to drive the missile to track the acceleration commands, so the autopilot gain design should be evaluated direct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ant tracking performance. For this purpose, an optimal design methodology of the three-loop missile autopilot is introduced based on constraint optimization technique, where the tracking performance is established analytically as the design objective and the open-loop crossover frequency is formed as inequality constraint function, both are manipulated in terms of stabl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autopilot closed-loop.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implement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a numeric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hich automatically adjusts the design parameters. Finally,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compared with that in some re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自动驾驶仪 频率约束 优化技术 三回路 增益 设计方法 跟踪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二极管放大电路的SPICE仿真与实验研究
3
作者 丛梦龙 周昆鹏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9-24,共6页
为整体提升光电二极管放大电路性能,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软件仿真和实验测试对设计方案加以优化。首先从系统传递函数角度出发,揭示引发电路振荡的原因,即开环增益和反馈因子之间特定幅度和相位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TINA SPICE交流... 为整体提升光电二极管放大电路性能,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软件仿真和实验测试对设计方案加以优化。首先从系统传递函数角度出发,揭示引发电路振荡的原因,即开环增益和反馈因子之间特定幅度和相位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TINA SPICE交流和瞬态仿真功能,以图解方式直观阐明振荡条件,并给出用于相位补偿的反馈电容取值不同时所测得的环路增益波特图,以及系统频率响应、阶跃响应和脉冲响应。对比上述仿真结果,讨论反馈电容对系统稳定性和带宽的影响,并进一步考虑稳定性和带宽,计算出补偿电容的理想取值。针对因电容过小而在应用中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出以T型阻容网络等效小电容的策略,并通过仿真加以验证。最后,对系统相位裕度和带宽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补偿电容为5 pF时,相位裕度约为68.4°,过冲优于8%,未见振铃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二极管 开环增益 TINA SPICE 反馈因子 环路增益 相位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零件轮廓精度的五轴机床位置环增益智能匹配方法
4
作者 吕盾 赵宇飞 +3 位作者 刘硕 索奇 刘辉 张会杰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21,共8页
五轴机床加工复杂曲面零件时,由于加工路径曲率大、进给加速度大等原因,零件轮廓精度难以控制。本文基于五轴机床轮廓误差与各轴位置环增益的显函数关系,提出五轴机床联动轨迹精度的智能控制流程。通过“自我感知”各轴指令位置与跟随... 五轴机床加工复杂曲面零件时,由于加工路径曲率大、进给加速度大等原因,零件轮廓精度难以控制。本文基于五轴机床轮廓误差与各轴位置环增益的显函数关系,提出五轴机床联动轨迹精度的智能控制流程。通过“自我感知”各轴指令位置与跟随误差、“自我分析”联动轨迹轮廓误差超差位置、“自我决策”最优轮廓误差及对应位置环增益,为不同零件配置专属增益,从而保证复杂曲面零件加工精度。KMC400U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各轴位置环增益为(70,70,80,70,75),为S形试件直纹面A配置专属增益(70,68,80,59,70)后,最大轮廓误差降低了43.75%;为叶轮小叶片吸力曲面配置专属增益(40,70,48,40,75)后,最大轮廓误差降低了28.57%。S试件直纹面A和叶轮小叶片吸力曲面的专属增益的计算时间分别为38.4 s和5.7 s,可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机床 复杂曲面零件 轮廓误差 位置环增益 增益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光纤激光系统的高增益高稳定性光纤放大器研究
5
作者 黎志刚 谢卓鑫 +4 位作者 李晓晖 张良 陈峰 杨万里 杨小亮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7,共6页
针对高功率光纤激光系统对增益与稳定性的双重需求,设计了一种高增益高稳定性光纤放大器。该放大器采用单纤双程双级放大技术的光路设计,结合全保偏光纤结构,提升增益介质利用率,同时开发了基于自动功率控制与闭环反馈的电路系统,通过... 针对高功率光纤激光系统对增益与稳定性的双重需求,设计了一种高增益高稳定性光纤放大器。该放大器采用单纤双程双级放大技术的光路设计,结合全保偏光纤结构,提升增益介质利用率,同时开发了基于自动功率控制与闭环反馈的电路系统,通过峰值采样电路和精密泵浦驱动电路实现动态调节。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最大增益达28.25dB,闭环控制使输出能量波动从2.21%降至0.42%,稳定性提升了81%;减少泵浦激光器用量,在260mA泵浦电流时实现70.2nJ脉冲能量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系统 高增益 能量稳定性 光纤放大器 闭环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ASMO与双锁相环的PMSM无传感控制
6
作者 黄友锐 刘中全 韩涛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5-865,共11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无传感器控制中转子速度和位置的估计精度不高、系统抖振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滤波-双锁相环(prefilter-dualphaselockedloop,P-DPLL)的新型自适应滑模观测器(adaptiveslid...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无传感器控制中转子速度和位置的估计精度不高、系统抖振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滤波-双锁相环(prefilter-dualphaselockedloop,P-DPLL)的新型自适应滑模观测器(adaptiveslidingmode observer, ASMO)方法。首先,选择具有非线性性质的连续sigmod函数作为切换函数;然后,构造Lyapunov函数,并得到一个详尽的稳定性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适应算法和滑模电流观测器对反电动势误差进行估计;最后,设计P-DPLL用于提取PMSM正、负2个方向上加减速工况下准确转子位置的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DPLL的ASMO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PMSM无传感器控制中转子的速度和位置的估计精度,减少系统抖振。在电机受到扰动后,平均恢复时间减少0.02 s,平均位置误差减少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增益 滑模观测器 双锁相环 无传感控制 永磁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单元混合倍压直流变换器及其损耗分析
7
作者 程若发 康智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针对传统多单元有源开关网络变换器输入电流纹波大和输入输出不共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增益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多单元混合升压网络,在传统变换器的基础上加入零纹波结构,进行了输入输出共地结构改造,实现了更高的电压增益和更低... 针对传统多单元有源开关网络变换器输入电流纹波大和输入输出不共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增益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多单元混合升压网络,在传统变换器的基础上加入零纹波结构,进行了输入输出共地结构改造,实现了更高的电压增益和更低的输入电流纹波;同时,还对电感磁芯损耗和开关管开关损耗进行建模。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参数条件下,相比于传统多单元变换器,所提变换器大幅提升了电压增益、小幅降低了归一化功率管电压应力,且损耗模型具有良好的精确性。该变换器适用于高电压等级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损耗分析 开关电感 开关电容 高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姿态数据挖掘的泊船遭遇角控制方法
8
作者 李宗锋 郑永果 齐林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2-166,共5页
在环境风、浪的作用下,船舶在泊船过程中的运动姿态会发生显著变化,导致遭遇角出现偏差,从而无法按预期调整航向,进而降低泊船过程的安全性。因此,提出基于运动姿态数据挖掘的泊船遭遇角控制方法。利用FP-growth算法挖掘出运动姿态与遭... 在环境风、浪的作用下,船舶在泊船过程中的运动姿态会发生显著变化,导致遭遇角出现偏差,从而无法按预期调整航向,进而降低泊船过程的安全性。因此,提出基于运动姿态数据挖掘的泊船遭遇角控制方法。利用FP-growth算法挖掘出运动姿态与遭遇角控制间的关联关系。通过RBF神经网络构建泊船系统函数,由此使用Nomoto传递函数描述船舶航向响应特性,并将其输入至三阶闭环增益成形算法中,通过增益成形实时调整船舶运动状态,抑制外部环境干扰造成的遭遇角偏差,实现泊船遭遇角的精准控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各个时刻遭遇角控制结果与实际期望控制值高度吻合,可以稳定船舶的运动姿态,保证泊船过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姿态数据挖掘 泊船遭遇角 FP-GROWTH算法 RBF神经网络 闭环增益成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碳源碳汇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贺祥 杨层 +2 位作者 安小敏 李敏 江波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7-309,共13页
[目的]探究区县碳排放速率与碳汇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县域制定增汇减碳具体措施与政策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采用化石燃料CO_(2)排放量与土地利用数据等核算碳源碳汇量,运用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等,分析了2005—2... [目的]探究区县碳排放速率与碳汇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县域制定增汇减碳具体措施与政策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采用化石燃料CO_(2)排放量与土地利用数据等核算碳源碳汇量,运用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等,分析了2005—2020年贵州省县域碳源碳汇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结果](1)贵州省各区县化石燃料碳排放呈快速增长,空间分异显著;各区县耕地碳排放量呈降低变化,碳汇量呈增长趋势,空间分异较低、分布格局稳定。(2)各区县碳生态承载力呈降低趋势、空间分异显著,赤水市碳生态承载力最高(均值23.29),贵阳市碳生态承载力最低(均值0.65)。(3)各区县碳盈亏补偿率整体低(均值0.58)且呈降低趋势,全省整体呈净碳源,但净碳汇县由27个逐渐减少为9个;(4)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公共预算支出、教育投入支出、年末常住人口、当期不变价GDP和建设用地面积等因子对碳盈亏影响最显著;双因子交互作用呈非线性增强,对碳盈亏影响显著高于单因子影响之和,其中人口规模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等因子间交互作用对碳盈亏影响最为显著。[结论]贵州省各县域生态环境碳汇能力持续提升,但碳汇量增长速度低于碳源量,净碳汇区域呈减少趋势,因而贵州省亟待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平衡,采取措施提高碳排放能源利用效率和碳生产力,提升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汇 时空演变 碳盈亏 地理探测器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C闭环控制的谐振压力传感器自激系统设计与优化
10
作者 黄晶 向路 +1 位作者 陈孟 余华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0-596,共7页
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具有精度高、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但其稳定性及快速响应外部压力变化的能力仍面临挑战。针对静电激励/压阻检测式谐振压力传感器,基于自动增益控制(AGC)技术建立了非线性闭环自激系统模型,得到了环路的开环传递函数,系... 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具有精度高、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但其稳定性及快速响应外部压力变化的能力仍面临挑战。针对静电激励/压阻检测式谐振压力传感器,基于自动增益控制(AGC)技术建立了非线性闭环自激系统模型,得到了环路的开环传递函数,系统主极点由谐振器参数决定,次极点由AGC环路低通滤波器参数决定。为了平衡AGC环路低通滤波器、环路稳定性和系统起振速度对次极点不同的要求,提出了多路径前馈补偿技术,使系统稳定时间缩短至150 ms,且系统起振时的激励波形和移相器的输出波形无过冲出现,显著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优于0.03%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式压力传感器 自动增益控制 线性模型 多路径前馈补偿 闭环驱动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融合”的高损设备分析治理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琨 张志强 +1 位作者 孔海洋 刘鲁楠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2期67-72,共6页
当前中低压配网高损设备存在治理周期偏长、高度依赖人工、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文章融合网上电网系统电力大数据,深化应用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从线损工单闭环管理、高损原因智能诊断、降损方案模拟仿真3个方面构建分析模型,开展... 当前中低压配网高损设备存在治理周期偏长、高度依赖人工、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文章融合网上电网系统电力大数据,深化应用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从线损工单闭环管理、高损原因智能诊断、降损方案模拟仿真3个方面构建分析模型,开展线损工单统计分析、高损原因诊断评价、降损方案定量评估,实现高损设备治理时限压缩42%,基层线损管控人员工作量减少56%,中低压配网线损率下降至2.5%,探索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高损设备分析治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线损 电力大数据 闭环管理 智能诊断 模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劣海况下闭环增益成形算法在渔船航迹保持控制的应用
12
作者 隋江华 郭特尔 宋纯羽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2-277,共6页
[目的]为解决渔船在恶劣海况下的航迹保持问题,提出一种分离式航迹保持控制器。[方法]采用非线性反馈法对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进行改进,并引入反正切函数以有效解决系统控制能量过大的问题。同时,通过积分分离式设计,以解决常规PID控制器... [目的]为解决渔船在恶劣海况下的航迹保持问题,提出一种分离式航迹保持控制器。[方法]采用非线性反馈法对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进行改进,并引入反正切函数以有效解决系统控制能量过大的问题。同时,通过积分分离式设计,以解决常规PID控制器中积分项对系统暂态性能的影响。[结果]SDB8102型32.98m玻璃钢拖网渔船在蒲氏7级风下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航迹保持算法的稳态误差小于3m,验证了其实用性与稳定性。[结论]该研究成果可为渔船航迹保持控制以及渔船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船 运动控制 航迹保持 反馈控制 非线性反馈 闭环增益成形算法 恶劣海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el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for underwater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 links: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
13
作者 Intesar Ramley Hamdah MAlzayed +2 位作者 Yas Al-Hadeethi Abeer ZBarasheed Mingguang C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8期386-411,共26页
The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 Link(UCL)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Underwater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UWOC)systems,requiring optimised design to mitigate the high power attenuation inherent in seawater.To ensure t... The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 Link(UCL)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Underwater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UWOC)systems,requiring optimised design to mitigate the high power attenuation inherent in seawater.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an optimal UCL design,it is essential to account for the three primary scattering regimes:forward scattering(FSC),backward scattering(BSC),and isotropic scattering(ISC)in seawater channels.This study introduces a new photon-tracking model based on a discrete equation,facilitat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to evaluate how different scattering regimes influence received photon distribution.Three distinct Scattering Regime Contribution Weight(SRCW)probability sets were employed,each representing different UCL operational configurations dominated by specific scattering regimes.The proposed modeling approach enables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received optical pulses,channel loss,and time spread-ultimately defining the optimal UCL design parameters.The key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clude:(1)Enhancing the FSC regime dominance leads to a quasi-light waveguide effect over link spans and small Fields of View(FOV)<25°,significantly improving channel performance in Harbor seawater compared to Coastal seawater.(2)A well-designed UCL with a small FOV(<25°)can minimise channel loss and time spread,ensuring high capacity and efficient performance in both Coastal and Harbor seawaters.(3)When BSC and ISC contributions exceed FSC dominance,the received optical pulse undergoes significant temporal broadening,particularly for larger FOV angles(>25°)and extended link spans.(4)The developed novel MCS-based discrete equation provides a simple yet robust model for simulating photon propagation in both homogeneous and inhomogeneous underwater channels.These insights contribute to developing more efficient and reliable UCL designs with military standards by enhancing UWOC system performance over a longer linkspan for a given limited optical power across various underwater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nel gain/loss Channel impulse response(CIR) Central limit theorem(CLT) Channel time spread Field of view(FOV) 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 Underwater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UW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ss-averse测度的低碳闭环供应链最优减排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史成东 郭福利 +2 位作者 闫秀霞 马冠英 李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6-262,共7页
以低碳产品销售为不确定市场环境为背景,以Stackelberg博弈理论为方法,以loss-averse为工具,构建了双第三方回收低碳风险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模型,研究了制造商低碳减排能力、碳排放征税政策、销售商风险厌恶程度和废旧低碳产品回收市场竞... 以低碳产品销售为不确定市场环境为背景,以Stackelberg博弈理论为方法,以loss-averse为工具,构建了双第三方回收低碳风险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模型,研究了制造商低碳减排能力、碳排放征税政策、销售商风险厌恶程度和废旧低碳产品回收市场竞争特性等因素的影响作用机理;揭示非合作博弈和协调运作下,订单数量、交易价格、低碳废旧产品回收价格等重要变量和节点企业收益、期望效用及整个链条收益的变化规律及隐含的经济意义与管理理念。设计正向渠道收益共享、逆向渠道风险共担契约,克服风险规避效应和双重边际效应的不利影响,实现低碳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协调;通过数值仿真研究和灵敏度分析,验证了低碳风险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开展低碳减排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能力 碳税 风险规避 古诺竞争 契约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sted-loop Mechanism Based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Topology and Optimal Design 被引量:7
15
作者 LIU Xinghua ZHAO Chengyong PENG Maolan GUO Chunyi ZHANG Baoshu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I0009-I0009,共1页
普通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converter,MMC)拓扑中,因子模块数量较多,系统需采集和处理的信息量大,导致控制系统硬件构成复杂。提出一种基于循环嵌套机理的MMC拓扑,其电平输出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通过上下两组子模块的... 普通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converter,MMC)拓扑中,因子模块数量较多,系统需采集和处理的信息量大,导致控制系统硬件构成复杂。提出一种基于循环嵌套机理的MMC拓扑,其电平输出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通过上下两组子模块的协调投切,相对于普通MMC拓扑,新型拓扑输出相同电平数所需的子模块及控制设备数量大幅减少。阐述该新型拓扑的构成方式及基本参数选取原则;针对循环嵌套结构,设计相应的模块协调控制策略;分别以模块用量最小化和换流器运行损耗最小化为目标,优化设计拓扑构成方案。在RTDS中搭建换流器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新型拓扑具备更强的电平输出能力,并达到大幅减少子模块数量、简化控制系统硬件构成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平变换器 拓扑结构 模块化 优化设计 循环机制 嵌套 电子模块 硬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ptive adjustment of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gain matrix in harsh noise environment 被引量:3
16
作者 Bingqiang Li Hui Lin Hualing X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1期128-134,共7页
For the robustness problem of open-loop P-type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easurement noise which is inevitable in actual systems, an adaptive adjustment algorithm of iterative learning nonlinea... For the robustness problem of open-loop P-type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easurement noise which is inevitable in actual systems, an adaptive adjustment algorithm of iterative learning nonlinear gain matrix based on error amplitude is proposed and two nonlinear gain functions are given. Then with the help of Bellman-Gronwall lemma, the robustness proof is derived. At last, an example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re exists measurement noise, the proposed learning law adjusts the learning gain matrix on line based on error amplitude, thus can make a compromise between learning convergence rate and convergence accuracy to some extent: the fast convergence rate is achieved with high gain in initial learning stage, the strong robustness and high convergence accuracy are achieved at the same time with small gain in the end learning stage, thus better learning results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open-loop P-type learninglaw nonlinear gain measurement noise robust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GaN/GaN量子阱悬空微盘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刚毅 宁波 +8 位作者 仇国庆 郭春祥 杨颖 李欣 李炳辉 施政 戴俊 秦飞飞 王永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7-214,共8页
设计并制备了三种不同结构的电泵浦InGaN/GaN量子阱微盘发光器件,对其光增益和光损耗进行了分析和优化。以p型层的结构为分类标准,器件Ⅰ为圆柱形;器件Ⅱ为器件Ⅰ的悬空结构;器件Ⅲ是悬空的圆环形结构。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三种器件结构... 设计并制备了三种不同结构的电泵浦InGaN/GaN量子阱微盘发光器件,对其光增益和光损耗进行了分析和优化。以p型层的结构为分类标准,器件Ⅰ为圆柱形;器件Ⅱ为器件Ⅰ的悬空结构;器件Ⅲ是悬空的圆环形结构。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三种器件结构中,器件Ⅱ的结果最好。电极布局为内p外n型的圆柱形器件表面电流分布能够保证发光区和微腔高增益区重合,悬空结构能够降低微盘在垂直方向上的光损耗,有利于更好的光学增益。考虑到共振模式,器件Ⅱ在注入电流大于0.7 mA时,器件Ⅱ实现了峰值波长为408.2 nm、半峰宽为2.62 nm的振荡模式输出。这种电泵浦InGaN/GaN量子阱悬浮微盘二极管器件的设计思路对电泵浦微盘或微环激光器的研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微腔 损耗和增益竞争 InGaN/GaN量子阱 片上光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联合收获机清选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娄秀华 李茂峰 +2 位作者 杜岳峰 毛恩荣 付磊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共8页
玉米联合收获机清选系统工况复杂,存在收获质量差、效率不高等问题。基于此,设计一套清选损失率控制为主同时兼顾含杂率的自动控制系统。首先分析以风机转速、振动筛转速和喂入量为影响因素,损失率、含杂率为评价指标的正交试验数据,获... 玉米联合收获机清选系统工况复杂,存在收获质量差、效率不高等问题。基于此,设计一套清选损失率控制为主同时兼顾含杂率的自动控制系统。首先分析以风机转速、振动筛转速和喂入量为影响因素,损失率、含杂率为评价指标的正交试验数据,获取影响损失率和含杂率的主次因素,提出清选系统自动控制策略;其次,为开展控制策略和算法的研究,建立清选系统中的风机转速、振动筛转速调节装置以及收获机纵向运动的数学模型,设计离散化PID控制算法。最后,基于MATLAB/dSPACE软硬件环境,搭建清选控制系统的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并进行控制器在环测试。试验证明:本文设定的双目标联合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能够有效降低清选损失率、含杂率,其中清选损失率降到2.7%左右,含杂率为2.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联合收获机 清选系统 智能控制 损失率 含杂率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电压波动下变模态宽增益谐振变换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兴田 李紫岩 +1 位作者 周广睿 王玉彬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141,共12页
针对传统LLC谐振变换器在宽输入下开关损耗过大、增益范围较窄、难以保持输出稳定的问题,研究一种变模态宽增益谐振变换器。该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能够依据输入电压的大小,在全桥和半桥两种模态之间自由切换,有效拓宽电压增益范围。通过... 针对传统LLC谐振变换器在宽输入下开关损耗过大、增益范围较窄、难以保持输出稳定的问题,研究一种变模态宽增益谐振变换器。该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能够依据输入电压的大小,在全桥和半桥两种模态之间自由切换,有效拓宽电压增益范围。通过对变换器谐振腔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拓宽增益,减小能量循环、降低开关管损耗,同时能够在电流传输中引入三次谐波,降低损耗。利用基波近似法对电压增益进行推导,绘制增益曲线图,分析谐振参数对电压增益的影响,根据需求设计合适的参数,并运用变频控制,通过调节输入电压,使得变换器运行在不同模态,实现电压平稳输出。搭建一台55~220 V输入、30 V输出的300 W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变换器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切换 三次谐波 宽增益 宽输入 基波近似法 开关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频复合励磁磁心损耗量化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晶慧 卢志诚 陈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91-4102,I0029,共13页
针对高低频复合励磁磁元件磁心损耗难以精确测量和建模的问题,在详细分析现有磁心损耗测量方法和磁心损耗模型局限性的基础上,根据直流功率法测量原理搭建高低频复合励磁磁心损耗测量系统,利用损耗能精确测量的空心电感验证其测量精度... 针对高低频复合励磁磁元件磁心损耗难以精确测量和建模的问题,在详细分析现有磁心损耗测量方法和磁心损耗模型局限性的基础上,根据直流功率法测量原理搭建高低频复合励磁磁心损耗测量系统,利用损耗能精确测量的空心电感验证其测量精度。最后,基于直流偏置下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波励磁的磁心损耗模型,提出高低频复合励磁磁性元件的磁心损耗预测模型,并实验验证预测模型最大相对误差为-8.83%,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心损耗 高低频复合励磁 直流功率法 磁滞回线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