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5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valuation Approach for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Anti-radiation Weapon
1
作者 刘义 孙旭 +1 位作者 陈军 安新源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112-118,共7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ti-radiation weapons,th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anti-radiation weapons has been turned from the simple accuracy index to the integrated countermeasure capability.The research priority i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ti-radiation weapons,th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anti-radiation weapons has been turned from the simple accuracy index to the integrated countermeasure capability.The research priority is how to access the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anti-radiation weapons in a complex countermeasure environment.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ange test of anti-radiation weapons,a combat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non-linear index aggregation is proposed for anti-radiation weapons.And the corresponding index system model,index aggregation methods,index marking method and index weight determination are given.Finally,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efficienc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ysis on system assessment and feasibility anti-radiation weapon combat effectiveness index aggregation MOD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Equivalence Between Double Differential- mode Current Injection and Radiation Test Method 被引量:1
2
作者 PAN Xiaodong WEI Guanghui +2 位作者 FAN Lisi LU Xinfu YANG Zhe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31-2037,共7页
There are the application scope limits for single differential-mode current injection test method, so in order to carry out injection susceptibility test for two-pieces equipment interconnected with both ends of a cab... There are the application scope limits for single differential-mode current injection test method, so in order to carry out injection susceptibility test for two-pieces equipment interconnected with both ends of a cable simultaneously, a double differential-mode current in- jection test method (DDMCI) is proposed. The method adopted the equivalence source wave theorem and Baum-Liu-Tesche(BLT) equation as its theory foundation. The equivalent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injection voltage and radiation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is derived, and the phase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injection voltage sources is confirm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mplitude and phase of the equivalent injection voltage sour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 parameter of directional coupling device, the transmission line length, and the source vector in BLT equation, bu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two equipment pieces. Therefore, by choosing the right amplitude and phase of the double injection voltage sources, the DDMCI test is equivalent to the radiation test for two interconnected equipment of a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方法 差模电流 辐射测试 电流注入 等价 BLT方程 相位关系 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福岛事故救援人员及公众受照剂量和健康影响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雪 薛向明 +3 位作者 古晓娜 武晓燕 杨凯 战景明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8-436,共9页
本文以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UNSCEAR)2021年报告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其他重要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对救援人员和公众的照射剂量及健康影响。结果表明,日本福岛事故后核电站工人及承包商的最高个人年有效剂量均出现... 本文以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UNSCEAR)2021年报告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其他重要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对救援人员和公众的照射剂量及健康影响。结果表明,日本福岛事故后核电站工人及承包商的最高个人年有效剂量均出现在核事故发生的第一年,分别为678.8 mSv及238.4 mSv, 2012年4月后承包商剂量均高于核电站工人,除第一年外,承包商剂量均控制在规定的50 mSv/a的剂量限值之内;2011年3—12月间有1 757名工人甲状腺待积吸收剂量超过100 mGy,估计有13名工人甲状腺待积吸收剂量超过2 Gy。事故发生后第一年未撤离地区公众有效剂量为0.079~5.3 mSv、甲状腺吸收剂量0.46~21 mGy,两者均随着年龄段降低而依次增高,公众前10年内有效剂量约为第一年剂量的2~3倍,终身剂量则高出约4倍。在从事福岛事故应急工作的人员中没有观察到可归因于辐射照射的明确健康效应或死亡,尚无证据表明福岛居民的不良健康效应可直接归因于福岛事故的辐射照射。应重视完善应急辐射监测体系、储备应急监测人员,重视核电站当地居民健康基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 健康影响 救援人员 受照剂量 公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条件下诱偏源工作效能仿真分析方法
4
作者 邹雄 耿方志 +4 位作者 董文锋 冷毅 罗威 黎静 钱欢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7,共6页
为解决山地条件下的地面诱偏源部署问题,利用诱偏源和反辐射武器工作原理建立诱偏源工作效能仿真模型。根据反辐射武器与诱偏源的位置关系,比较信号俯仰角与该方向上山体坡度大小,进而判断反辐射武器和诱偏源是否满足通视条件;同时,考... 为解决山地条件下的地面诱偏源部署问题,利用诱偏源和反辐射武器工作原理建立诱偏源工作效能仿真模型。根据反辐射武器与诱偏源的位置关系,比较信号俯仰角与该方向上山体坡度大小,进而判断反辐射武器和诱偏源是否满足通视条件;同时,考虑强信号暴露和诱偏源时序变化等仿真条件,实现了对山地条件下反辐射攻击的模拟,并利用主源和诱偏源的毁伤概率,以及反辐射武器落点分布图评价诱偏源的诱偏效能。以山体坡度45°为例,仿真分析了反辐射武器从不同方向进攻时,各辐射源的毁伤概率,结果表明:当山体坡度较大时,诱偏源需前置部署。该仿真分析方法能较好地评价诱偏源的布阵方式、布阵距离以及山体坡度对其工作效能的影响,对于诱偏源在不同应用场景下进行合理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偏源 山地条件 反辐射攻击 工作效能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低开销抗三节点翻转的锁存器设计
5
作者 徐辉 唐琳 +2 位作者 马瑞君 梁华国 黄正峰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1-822,共12页
在先进纳米级半导体工艺下,晶体管特征尺寸的持续缩小以及集成度的提高导致辐射诱发的三节点翻转愈发显著。为降低辐射粒子对电路可靠性的影响,基于双模冗余技术,采用瞬态脉冲的翻转极性原理和输入分离反相器相结合的互锁设计方式,提出... 在先进纳米级半导体工艺下,晶体管特征尺寸的持续缩小以及集成度的提高导致辐射诱发的三节点翻转愈发显著。为降低辐射粒子对电路可靠性的影响,基于双模冗余技术,采用瞬态脉冲的翻转极性原理和输入分离反相器相结合的互锁设计方式,提出了一种新型低开销抗三节点翻转的NLC-TNUTL锁存器。通过HSPICE仿真和PVT波动分析证明,与具有同等容错能力的最新加固锁存器相比,所提出的锁存器具有较低的功耗、延迟和更小的面积开销;同时,该锁存器对阈值电压、电源电压和温度变化的敏感度适中,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存器 电荷共享效应 辐射粒子 三节点翻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林荫环境下紫外辐射的人体健康曝露时长测算
6
作者 孙睿霖 王成 +2 位作者 韩文静 边琦 张淑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9,共9页
【目的】量化人体在林荫环境中通过日光紫外辐射安全合成维生素D(避免红斑效应危害)的最佳曝露时长,解析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健康导向的城市户外空间设计及居民户外活动时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11种典型城市乔木,实测四... 【目的】量化人体在林荫环境中通过日光紫外辐射安全合成维生素D(避免红斑效应危害)的最佳曝露时长,解析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健康导向的城市户外空间设计及居民户外活动时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11种典型城市乔木,实测四季、5个时段(08:00、10:00、12:00、14:00和16:00)的林荫下紫外辐射强度,并基于我国居民皮肤最小红斑剂量和维生素D最低合成剂量(10μg),计算人体曝露时长,对林荫紫外辐射与各林分结构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关键影响因子,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林荫健康曝露时间估算模型。【结果】(1)林荫环境可使曝露时长增至林外的2~13倍,夏季延时效果最为明显,达林外的8倍以上;(2)林分郁闭度和叶面积指数是生长季影响林内红斑紫外辐射量,进而决定紫外线曝露时长的主要林分结构指标,郁闭度为0.4时,林内健康曝露时长约为林外的1.8倍,此后郁闭度每提高0.2,可延长约50%时间;(3)利用实测数据,建立了以日光紫外线指数和林分郁闭度估算林荫健康曝露时长模型(R^(2)=0.47)。【结论】林荫环境能够营造相对温和的紫外辐射环境,满足国人适度曝露于紫外线辐射的健康需求。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林荫环境,可实现对日光紫外辐射健康效益与风险的协同调控,显著延长居民户外活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光环境 紫外辐射 红斑效应 维生素D缺乏 人体健康 郁闭度 城市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无砟轨道遮盖效应的简支箱梁温度场研究
7
作者 闫斌 田江浩 +1 位作者 付贺鑫 程瑞琦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5,共6页
研究目的:混凝土桥梁在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过程中,受环境温度及太阳辐射作用,其内部温度场呈非线性分布。为研究考虑无砟轨道遮盖效应的简支箱梁温度场分布特征,建立考虑日期、时间和外界温度的热力学仿真模型,利用试验数据验证计算结... 研究目的:混凝土桥梁在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过程中,受环境温度及太阳辐射作用,其内部温度场呈非线性分布。为研究考虑无砟轨道遮盖效应的简支箱梁温度场分布特征,建立考虑日期、时间和外界温度的热力学仿真模型,利用试验数据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分析日照作用下不同时间箱梁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探讨无砟轨道遮盖效应对简支箱梁温度场的影响范围及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在日照作用下,箱梁桥上的日温差变化幅度与距离表面的远近密切相关,越靠近表面,其变化幅度越大;(2)考虑无砟轨道时,无砟轨道下部梁体的温度普遍降低,梁体同一位置温度降低的最大幅度可以达到20.19%;(3)随着与无砟轨道距离的增加,遮盖效应对箱梁温度的影响逐渐减弱;(4)在箱梁顶板横向距离中心线4.86m以内,无砟轨道的遮盖效应影响较大,竖向受影响均较大;腹板上距离顶板表面2.12m以内,无砟轨道的遮盖效应影响较大;底板受无砟轨道遮盖效应的影响较小;(5)无砟轨道遮盖效应对梁体日温度变化幅度的影响规律与温度变化分布规律相似,竖向范围内顶板受影响最大,横向范围内主要影响无砟轨道正下方梁体;(6)本研究结果可为无砟轨道设计中优化梁体温度效应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支梁 日照作用 热力学分析 无砟轨道 遮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老中资企业动态能力对其多元辐射效应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韩越 方俊智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7,共8页
海外中资企业是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老挝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中老铁路对沿线产业发展的辐射效应日益显著,在老中资企业的辐射效应由经济领域拓展至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中资企业的资源构建、整合、利... 海外中资企业是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老挝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中老铁路对沿线产业发展的辐射效应日益显著,在老中资企业的辐射效应由经济领域拓展至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中资企业的资源构建、整合、利用及创新动态能力对多元辐射效应的发挥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老中资企业的资源构建、利用和创新能力通过促进当地就业、加速技术转移及提升当地供应链效率,在辐射当地经济和社会方面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资源整合能力对在老中资企业多元辐射效应的作用尚未显现。为增强辐射效应,在老中资企业应着重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并强化风险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中资企业 资源构建 资源利用 创新能力 辐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辐射场热效应评价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大龙 周玥 +1 位作者 文莉娟 孙恬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289,共6页
为有效评估城市辐射场的环境热效应、完善城市热环境营造技术体系,开展了城市辐射场热效应评价研究。阐述了由下垫面和建筑表面组成的城市辐射场的形成方式,分析了辐射场的热作用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下垫面和建筑表面的辐射场热效应评... 为有效评估城市辐射场的环境热效应、完善城市热环境营造技术体系,开展了城市辐射场热效应评价研究。阐述了由下垫面和建筑表面组成的城市辐射场的形成方式,分析了辐射场的热作用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下垫面和建筑表面的辐射场热效应评价方法。以西安夏季为例,开展了基于评价指标的辐射场热作用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改善后的场地辐射热指数明显下降,沥青下垫面辐射热指数下降14.8%,空气温度下降3.0%;铺面砖下垫面辐射热指数下降24.3%,空气温度下降2.4%。城市辐射场热效应评价指标可有效表征城市辐射热作用,对研究城市热辐射作用、指导城市热环境设计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城市辐射场 热效应评价 下垫面 建筑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内甲烷蒸气云爆炸特性及杀伤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琳琳 徐永行 +1 位作者 朱黄浩 王振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24,共12页
为探究隧道内甲烷蒸气云爆炸波的传播规律与特性,采用Ls-dyna软件中的时空守恒元和求解元(CE/SE)法建立隧道内甲烷空气预混爆炸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数值仿真展示了9.5%浓度燃爆波传播至不同位置的典型波形,分... 为探究隧道内甲烷蒸气云爆炸波的传播规律与特性,采用Ls-dyna软件中的时空守恒元和求解元(CE/SE)法建立隧道内甲烷空气预混爆炸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数值仿真展示了9.5%浓度燃爆波传播至不同位置的典型波形,分析了超压和温度的传播演化规律,探讨了不同浓度甲烷蒸气云爆炸条件下超压和热辐射对隧道内的杀伤效应。研究表明:燃爆压力波在隧道轴向可分为自由扩展、反射耗散、壁面加速和马赫传播4个阶段,压力变化呈现碰壁跃升、反射衰减和稳定传播3种特征;在隧道径向表现为沿壁面做周期性反射传播,强度随甲烷的消耗逐渐递减。温度场的演化规律在隧道轴向表现为由爆炸中心向隧道出入口对称传播,温度峰值沿程衰减迅速;径向则表现为向隧道底部辐射,随着时间推移,截面温度逐渐趋于一致并缓慢降低。综合燃爆超压和热辐射的杀伤效应,5.0%浓度的甲烷燃爆致死范围为距爆源13.51 m,严重损害范围为13.51~23.51 m,中度损害范围为23.51~160 m;6.5%浓度的甲烷燃爆致死范围为距爆源16.46 m,严重损害范围为16.46~45.36 m,中度损害为范围45.36~160 m;9.5%浓度的甲烷燃爆致死范围为距爆源20.58 m,严重损害范围为20.58~16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甲烷爆炸 超压分布 温度演化 热辐射 杀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参考人伤口摄入典型锕系元素的内照射有效剂量系数计算
11
作者 雷洁瑛 徐明 +4 位作者 李玉祥 李世龙 张政 赵渊中 张洋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5-361,共7页
为了评估成年参考人由伤口摄入锕系元素的内照射剂量,本文将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156号报告中的伤口模型、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137、141号等出版物中的元素周身模型以及ICRP 100号出版物中的消化道模型相结合,按照IC... 为了评估成年参考人由伤口摄入锕系元素的内照射剂量,本文将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156号报告中的伤口模型、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137、141号等出版物中的元素周身模型以及ICRP 100号出版物中的消化道模型相结合,按照ICRP 103号出版物的理论方法,确定了由伤口摄入典型锕系元素对应于不同摄入物质类别的有效剂量系数,包括^(228)Th、^(230)Th、^(232)Th、^(234)U、^(235)U、^(238)U、^(237)Np、^(238)Pu、^(239)Pu、^(240)Pu、^(241)Pu、^(241)Am、^(242)Cm、^(244)Cm和^(252)Cf。结果表明,基于新生物动力学模型、吸收分数和剂量学模型的共同影响,新剂量系数比旧剂量系数小约23%~73%,可为国内准确评估伤口摄入锕系元素的内照射损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 内照射 锕系元素 有效剂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养殖场舍电磁环境研究进展
12
作者 熊竹青 陈怡然 +6 位作者 刘莹 孙雷 刘玉龙 闫银发 田野 冯泽猛 印遇龙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7,共10页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畜禽养殖智能化进程加快。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畜禽养殖设备相继应用,出现了行为监测、体重估测、环境监测等多种智能养殖相关设备。养殖场舍内各种无线传感设备以电磁波形式传输数据,导致场舍电磁环境愈发...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畜禽养殖智能化进程加快。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畜禽养殖设备相继应用,出现了行为监测、体重估测、环境监测等多种智能养殖相关设备。养殖场舍内各种无线传感设备以电磁波形式传输数据,导致场舍电磁环境愈发复杂。智能养殖过程中产生电磁辐射引起电磁生物效应影响畜禽健康的问题已经引起关注。该文综述了中国畜禽养殖场舍电磁环境变化,以及国内外电磁生物效应的研究现状,从体外培养细胞或组织、试验动物两方面,低频、中频、高频3个频段,阐述了电磁辐射对动物生殖与发育、认知与记忆、免疫、细胞DNA损伤与修复、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等方面的影响;梳理了研究电磁生物效应的实验装置、电磁暴露容许阈值,推测出智能养殖阶段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对畜禽产生潜在影响。为应对畜禽智能养殖过程中电磁环境的日趋复杂而暴露出的潜在的电磁污染问题,我国应及时跟进研究确定畜禽养殖场舍电磁环境评估标准与安全限值,重视并加强合理化防治手段,增进畜禽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养殖 电磁场 电磁辐射 生物电磁效应 生物电磁暴露试验 畜禽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薄板的振动响应及辐射特性与尺寸效应研究
13
作者 司志强 张磊磊 +3 位作者 贾尚帅 胡晓军 高攀 宋雷鸣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9,共8页
随着高铁技术的持续发展,降低车厢内部的噪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由于结构的隔声性能与尺寸效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导致无法获得准确的隔声量。本研究推导出了薄板的尺寸基于等比例变化的振动响应幅值关系,并对该关系进行了... 随着高铁技术的持续发展,降低车厢内部的噪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由于结构的隔声性能与尺寸效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导致无法获得准确的隔声量。本研究推导出了薄板的尺寸基于等比例变化的振动响应幅值关系,并对该关系进行了模态分析;选择具有材料一致而尺寸不一样的矩形铝板作为研究对象,并借助软件仿真运算了在简谐激励力作用下的稳态响应,进而建立了不同薄板的振动响应关系。当板结构受到强迫振动时,它会向两侧释放能量,推导出了声辐射效率与板形状特性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降噪 振动响应 尺寸效应 辐射特性 固有频率 辐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沟槽SiC MOSFET单粒子栅穿机理研究
14
作者 王立昊 董涛 +5 位作者 方星宇 戚晓伟 王亮 陈淼 张兴 赵元富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7-965,共9页
新型航天器对千伏级抗辐照SiC器件有迫切需求,为了给SiC MOSFET抗单粒子栅穿加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对1 200 V非对称沟槽SiC MOSFET开展了单粒子栅穿效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200 V、300 V的漏极偏置电压下进行辐照,辐照期间和辐照后器... 新型航天器对千伏级抗辐照SiC器件有迫切需求,为了给SiC MOSFET抗单粒子栅穿加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对1 200 V非对称沟槽SiC MOSFET开展了单粒子栅穿效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200 V、300 V的漏极偏置电压下进行辐照,辐照期间和辐照后器件均出现了泄漏电流退化。TCAD仿真显示,沟道下方栅极沟槽拐角处的瞬时电场超过了临界击穿电场值。然而被P-well包围的栅极沟槽拐角,由于重掺杂P型区对空穴的快速抽取作用,该处的瞬时电场未达到临界击穿电场值。FIB-SEM结果证实了沟道区下方栅极沟槽拐角处的氧化层被击穿,产生漏极至栅极的泄漏电流路径。沟槽栅SiC MOSFET的抗单粒子栅穿加固设计,应重点关注栅极沟槽拐角和沟槽底部处,利用P型区包围沟槽拐角可以缓解单粒子导致的电场集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MOSFET 单粒子效应 单粒子栅穿 辐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方式对微波辐射玄武岩损伤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
15
作者 施伟 陈登红 +2 位作者 方曙 汪朝家 侯猛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37,共11页
针对传统硬岩破碎效率低及微波辅助破岩中冷却路径影响机制不明的问题,以玄武岩为对象,系统探究了微波辐射后不同冷却方式对岩石损伤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自然冷却、实时高温及水流冲击循环冷却路径下岩石的波速、抗拉强度、分形维数和... 针对传统硬岩破碎效率低及微波辅助破岩中冷却路径影响机制不明的问题,以玄武岩为对象,系统探究了微波辐射后不同冷却方式对岩石损伤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自然冷却、实时高温及水流冲击循环冷却路径下岩石的波速、抗拉强度、分形维数和应变场特征,发现水流冲击循环冷却通过快速降温显著加剧试件内外热应力差异,从而最大化提升损伤效果。试验表明:短时辐射结合间歇水流冲击的冷却策略可高效驱动多尺度裂纹扩展,其中辐射45 s后水流冲击30 s的循环路径效果最优,导致波速降幅达19%、抗拉强度降低近50%,分形维数显著提升;微观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热应力梯度主导的裂纹扩展机制。研究证实,在相同能耗下,温度差越大损伤效果越好,短时辐射结合间歇水流冲击的循环冷却策略可显著提升微波辅助破岩效率。可为后续试验和工程实际中微波辅助破岩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玄武岩 冷却路径 分形维数 损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基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机制与实现路径
16
作者 王丽君 刘强 徐生霞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50,共11页
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链关键领域被赋予了“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使命,是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基于政府—企业—市场间资源与信息交互视角,以2015—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引入PSM-DI... 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链关键领域被赋予了“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使命,是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基于政府—企业—市场间资源与信息交互视角,以2015—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引入PSM-DID模型,探讨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政策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进程中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这项政策有效推动了制造企业沿“微笑曲线”向两端高附加值环节攀升,主要通过资金支持、人才培育、数字技术赋能机制发挥作用,资源倾斜效应和信号传递效应明显。异质性检验表明,该政策对成长期制造企业及国有企业价值链升级的推动效应更强,且企业所在地区创新环境、营商环境越好,政策效果越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周边区域制造企业存在虹吸效应,当超过一定距离后,其辐射带动效应逐渐显现,对与自身发展水平相近的制造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效应尤为明显;此外,与智能制造试点、碳交易试点城市政策协同实施能够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政策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精特新企业 价值链升级 制造业 作用机制 辐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辐射对两色金鸡菊种子的诱变效应
17
作者 乔震蒲 张悦 +3 位作者 孟亚杰 史宝胜 周晓慧 孙浩男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41-1849,共9页
为了解^(60)Co-γ射线辐射两色金鸡菊种子产生的辐射效应,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窄瓣和雪菊种子,分析出苗、生长及花部活性成分的变化,并计算种子的半致死剂量(LD_(50))。结果表明,窄瓣和雪菊对辐射的敏感性存在... 为了解^(60)Co-γ射线辐射两色金鸡菊种子产生的辐射效应,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窄瓣和雪菊种子,分析出苗、生长及花部活性成分的变化,并计算种子的半致死剂量(LD_(50))。结果表明,窄瓣和雪菊对辐射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窄瓣的成苗率和幼苗生长指标随辐射剂量增加而显著下降,半致死剂量为37.67 Gy;雪菊的成苗率随辐射剂量增加而显著下降,幼苗生长指标在40~80 Gy低剂量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在120~240 Gy范围随辐射剂量增加而显著下降,半致死剂量为159.34 Gy。窄瓣和雪菊的花径随辐射剂量增加出现下降趋势。窄瓣诱变群体中有20株植株出现矮化现象,4株出现叶型及花型变化;雪菊诱变群体中有46株植株出现矮化现象,27株出现红褐色直径增大、花瓣数量增多、雄蕊瓣化及花色变红的现象。花径和红褐色直径与花部活性成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获得ZF3和XF2为窄瓣和雪菊花色、花型变化及花部活性成分含量综合提高的植株类型。本研究结果为两色金鸡菊诱变育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辐射 两色金鸡菊 种子 诱变效应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外环境对集装箱储能锂电池热特性影响的热仿真
18
作者 苑文燕 马广兴 +3 位作者 常琛 赵勇 霍思源 何怡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00-1712,共13页
为探究集装箱外环境温度变化和辐射对储能锂电池的综合热效应,选取位于严寒地区包头的某储能电站的45英尺高柜集装箱为原型进行渗入热量分析,并分析冬夏季集装箱外界对锂电池不同放电倍率运行和非运行状态下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为探究集装箱外环境温度变化和辐射对储能锂电池的综合热效应,选取位于严寒地区包头的某储能电站的45英尺高柜集装箱为原型进行渗入热量分析,并分析冬夏季集装箱外界对锂电池不同放电倍率运行和非运行状态下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锂电池运行状态下,随着电池放电倍率的增加,锂电池的最高温度逐渐趋于一致,冬季条件下,温升影响程度最大可达20.93%,夏季最大可达8.20%;在全天非运行状态下,冬夏季环境影响时间与锂电池温度变化呈线性关系,冬季影响24 h后,降低锂电池初始温度的43.6%;夏季影响24 h后,升高锂电池初始温度的11.4%。研究结果有助于预估储能锂电池在无热管理下的温度变化情况,为电池热管理技术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集装箱 锂离子电池 热特性 环境温度 辐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结构遮挡和地影效应的环形桁架天线轨道热分析
19
作者 朱浩 刘正山 黄志勇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1-518,共8页
环形桁架天线作为一种典型可展开卫星天线结构,由于具有大口径、质量轻、收纳率较高、刚度较好及总质量不随展开口径的增大而成倍地增加等优点,其在高功率星载天线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空间热冷环境的交替以及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对于... 环形桁架天线作为一种典型可展开卫星天线结构,由于具有大口径、质量轻、收纳率较高、刚度较好及总质量不随展开口径的增大而成倍地增加等优点,其在高功率星载天线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空间热冷环境的交替以及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对于具有大尺寸、高柔性特定的环形桁架天线结构,极易引起严重的热致振动问题,甚至可能导致航天器的失效。对于该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针对某型大口径环形桁架天线展开后的轨道热辐射模型,通过该模型能计算天线内部结构件之间的遮挡系数,特别是天线反射面对桁架单元的遮挡,由此获得了考虑天线内部结构遮挡效应和地影效应综合作用下天线各桁架单元接受的有效太阳入射热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环形桁架天线热传导分析模型,将由轨道热辐射模型计算得到的天线接受的有效太阳入射热流代入该热传导模型,获取了环形桁架天线在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天线内部结构部件间的相互遮挡,天线桁架结构各部分温差较大,最大值达到近270℃,再加上轨道阴影效应,在进出地影区等时刻,天线会发生瞬时温度快速变化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剧烈的温度变化和温度分布不均匀性可能会引发环形桁架天线的大变形和热致振动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桁架天线 轨道热辐射模型 结构遮挡 地影效应 遮挡系数 有效热流密度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针刺石英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体积辐射-烧蚀热响应模型及分析
20
作者 闫晓杰 洪长青 金翔宇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72,I0001,共11页
在行星进入和地球返回探测任务中,高焓高速气体导致飞行器表面承受显著的热辐射效应。辐射效应传输机制与能量热传导模式不同,体积辐射效应的影响依赖于热防护材料的辐射特性。本文在传统烧蚀模型中引入体积辐射传输方程,建立轻质针刺... 在行星进入和地球返回探测任务中,高焓高速气体导致飞行器表面承受显著的热辐射效应。辐射效应传输机制与能量热传导模式不同,体积辐射效应的影响依赖于热防护材料的辐射特性。本文在传统烧蚀模型中引入体积辐射传输方程,建立轻质针刺石英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体积辐射-烧蚀热响应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体积辐射-烧蚀模型比传统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高辐射加热会加速复合材料内部的酚醛树脂热解,同时产生更高的内部热解气体压力,而高对流加热则会提高复合材料表面的烧蚀后退速率。本文工作可为轻质针刺石英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在深空探测飞行器热防护系统中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材料 石英纤维/酚醛树脂 烧蚀试验 体积辐射效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