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P、K营养元素不同配比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水娥 张方秋 +1 位作者 陈祖旭 孟宪法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8,共6页
采用N、P、K 3营养元素 5个水平配比试验 ,分析不同配比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马占相思苗木对各营养元素的实际需求水平。结果表明 ,P素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影响最大 ,其次为K素 ,而N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水平... 采用N、P、K 3营养元素 5个水平配比试验 ,分析不同配比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马占相思苗木对各营养元素的实际需求水平。结果表明 ,P素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影响最大 ,其次为K素 ,而N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水平的N、P、K配比对试验苗有不同的影响 ,其中 ,N∶P∶K最佳配比为 :190∶2 5∶16 0 (mg·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P K 营养元素 配比 马占相思 苗斯生长 苗期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5)N肥料标记法研究潮土中玉米氮肥的利用率与去向 被引量:23
2
作者 山楠 杜连凤 +3 位作者 毕晓庆 安志装 赵丽平 赵同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0-936,共7页
【目的】特定作物体系中氮肥的去向很难做到定量化。本文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解析潮土上玉米作物氮素肥料利用、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5)N标记和盆栽培养技术,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人工控温温室... 【目的】特定作物体系中氮肥的去向很难做到定量化。本文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解析潮土上玉米作物氮素肥料利用、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5)N标记和盆栽培养技术,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人工控温温室条件下进行模拟研究,设置10个施氮水平(0、22、44、66、88、111、133、177、222、266mg/kg N),分析植株氮素利用和土壤氮素供应特征,研究潮土种植夏玉米条件下氮素肥料的运移规律及不同氮肥剂量对夏玉米的作用效应。【结果】所有施氮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玉米生物量和植株吸氮量。氮肥利用效率虽然随施氮量增加有升有降,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夏玉米对^(15)N标记氮肥的回收率为9.01%67.57%,土体中^(15)N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为21.40%40.54%和11.04%50.45%,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N1 N3(22、44、66 mg/kg)施肥水平处理相比,N4(88 mg/kg)处理条件下^(15)N肥料在土壤中残留率分别减少19.14、12.38、13.13个百分点;15N肥料的损失率分别降低39.41、7.88、13.88个百分点。氮肥施用量超过88 mg/kg时,各个处理条件下玉米植株生物量和氮肥回收率出现降低趋势,分别降低5.88%8.0%和9.06%27.81%;^(15)N肥料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减少3.36%17.30%和1.65%13.57%。【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玉米的合理施氮量为88 mg/kg时,氮素的利用率最高为67.57%,残留率和损失率最低,分别为21.40%和11.04%,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15)n 氮肥利用率 盆栽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对作物吸收土壤氮的影响——兼论作物氮肥利用率 被引量:33
3
作者 宇万太 周桦 +1 位作者 马强 沈善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96,共7页
在15N标记肥料微区试验中采取了抑制土壤中氮生物固持作用的措施——用长期不施肥试验地、小麦拔节前施15N标记KNO3,成功显示了影响施氮作物吸收土壤氮的另一个过程:肥料氮对土壤氮库的稀释作用(或作物吸收养分过程中肥料氮和土壤氮的... 在15N标记肥料微区试验中采取了抑制土壤中氮生物固持作用的措施——用长期不施肥试验地、小麦拔节前施15N标记KNO3,成功显示了影响施氮作物吸收土壤氮的另一个过程:肥料氮对土壤氮库的稀释作用(或作物吸收养分过程中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库替换作用)的存在;试验中施氮作物较不施氮作物少吸收土壤氮,呈现负的ANI(加入氮交互作用)。生物固持作用和肥料氮对土壤氮库的稀释作用是两个作用相反且交织在一起的过程,其相互抵消、平衡后的最终结果可以是正ANI,也可以是负ANI,决定于两者影响力的强弱。由于受上述过程的影响,用田间试验估测作物氮肥利用率,无论15N标记法或传统的差值法,均不可能获得可信的结果。作为替代方法,比值法可避免上述过程的影响,经本试验检验,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标记肥料试验 加入氮交互作用(AnI) 氮肥利用率 比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桂北地区油菜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宗急 钟丽 +3 位作者 刘助生 张松桂 廖云云 杨行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组合对广西桂北地区油菜产量的影响,为确定油菜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效益施肥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不同施肥水平N(0、89.8、150、179.36、269.4、359.2kg/ha)、P2O5(0、60.0、107.4、120.0、240.0kg/ha)、K2...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组合对广西桂北地区油菜产量的影响,为确定油菜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效益施肥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不同施肥水平N(0、89.8、150、179.36、269.4、359.2kg/ha)、P2O5(0、60.0、107.4、120.0、240.0kg/ha)、K2O(0、60.0、107.4、120.0、240.0kg/ha)组合,共13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根据试验测产数据建立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以寻求油菜的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施肥量进行寻优。【结果】处理13(N3P3K4)的油菜籽产量最高,为1911.2kg/ha,比CK处理(N0P0K0)增产760.1%;处理2(N3P3K3)产投比最高,为9.03,增加收益3744元/ha。【结论】通过拟合的肥料效应方程,得出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239.6kg/ha、P2O5120.3kg/ha、K2O188.9kg/ha,最佳效益施肥量为N208.9kg/ha、P2O598.1kg/ha、K2O173.0kg/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肥效试验 氮磷钾 施肥模型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收稻草全量还田减施化肥对双季晚稻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5
作者 曾研华 吴建富 +4 位作者 曾勇军 范呈根 谭雪明 潘晓华 石庆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4-462,共9页
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连续稻草还田减施化肥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可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稻高产、养分高效管理提供参考。本试验基于江西温... 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连续稻草还田减施化肥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可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稻高产、养分高效管理提供参考。本试验基于江西温圳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双季稻稻草还田定位试验,以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为试材,设稻草还田减施化肥(SI+NPK)、稻草烧灰还田减施化肥(SB+NPK)和单施化肥(NPK)等处理,以稻草不还田不施化肥(CK)为对照,施肥处理中氮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双季晚稻产量、氮磷钾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施用条件下,连续6年早稻稻草还田处理有利于协调双季晚稻穗粒结构,协同维持晚稻产量稳定,保持与其余施肥处理产量基本持平。与NPK相比,SI+NPK处理植株各器官中N、P、K含量及总吸收量在生育前期均较低,生育后期较高,且P、K养分吸收量差异显著;SI+NPK可显著提高水稻N、P、K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而SB+NPK只比NPK显著提高了K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此外,SI+NPK也比SB+NPK提高了氮、磷、钾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及偏生产力。总之,早稻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可稳定晚稻产量水平及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实现南方稻区土壤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试验 等量养分投入 稻草还田减施化肥 产量 养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旱区农田水肥效应分析 被引量:41
6
作者 高亚军 李生秀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7期74-79,共6页
结合多年的田间试验研究 ,对前人诸多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 :农田水肥效应大小与试验方法有关 ,田间试验与模拟试验得到的结论相反。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中“水”的概念各不相同 ,从旱棚试验或盆栽试验的结果推断水肥效... 结合多年的田间试验研究 ,对前人诸多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 :农田水肥效应大小与试验方法有关 ,田间试验与模拟试验得到的结论相反。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中“水”的概念各不相同 ,从旱棚试验或盆栽试验的结果推断水肥效应与实际情况相距较大。多数情况下 ,养分亏缺仍是北方旱区作物增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灌水的效果取决于土壤底墒、生育期降水、土壤肥力及灌水时期等各种因素。在现有的水资源条件下 ,提高养分供应水平是北方旱区大部分农田作物增产的主要途径。加强夏闲期降水的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水肥效应 田间试验 模拟试验 水肥管理 养分缺乏 灌溉 施肥 北方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农田水氮效应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亚军 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8,共5页
通过在永寿和杨凌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农田的水氮效应。结果表明,模拟试验得到的水肥效应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田间试验研究表明,肥料的增产作用大于灌水;在现有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氮肥供应水平是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农... 通过在永寿和杨凌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农田的水氮效应。结果表明,模拟试验得到的水肥效应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田间试验研究表明,肥料的增产作用大于灌水;在现有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氮肥供应水平是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农田作物增产的主要途径。加强夏闲期降水的蓄积、提高土壤底墒是冬麦区作物高产的重要条件;作物生育期间的灌水关键期与土壤底墒、作物生育期降水量和降水的时间分布等因素有关。在现有的水肥条件下,冬小麦和夏玉米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氮效应 黄土高原 田间试验 模拟试验 水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秋玉米氮磷钾肥效试验及配方施肥技术参数探讨 被引量:23
8
作者 周晓舟 梁萍 唐创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7529-7530,共2页
为了提出南方赤红壤秋植玉米在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施肥量建议,在采用"3414"部分实施方案的氮磷钾肥效试验中设无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和全肥区5个处理。全肥区产量(6 653.10 kg/hm2)与无磷区产量(6 042.00 kg/hm2)差异... 为了提出南方赤红壤秋植玉米在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施肥量建议,在采用"3414"部分实施方案的氮磷钾肥效试验中设无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和全肥区5个处理。全肥区产量(6 653.10 kg/hm2)与无磷区产量(6 042.00 kg/hm2)差异不显著;两者与无钾区产量(5 472.60 kg/hm2)差异显著;无肥区产量(2 034.75 kg/hm2)与无氮区(1 458.45 kg/hm2)的差异也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氮、磷、钾的相对产量分别为21.92%9、0.81%和82.28%。试验土壤的氮、磷、钾供应量分别为37.50、51.90和117.15 kg/hm2。秋玉米对尿素、钙镁磷肥、氯化钾的利用率分别为38.70%、4.87%和9.36%。施肥应以土壤肥力状况为基础,以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需肥特性为中心,通过土壤测试、配方设计和肥料合理施用,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玉米 氮磷钾 肥效试验 配方施肥 技术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牛角瓜营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袁晓慧 刘惠民 +2 位作者 王连春 刘鹏 叶维雁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9,共6页
为给牛角瓜经营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牛角瓜为试验材料,在云南省元江县的干热河谷地区,就氮、磷、钾肥的不同用量水平对牛角瓜株高、地径、叶片数和冠幅生长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情况开展了"3414"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 为给牛角瓜经营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牛角瓜为试验材料,在云南省元江县的干热河谷地区,就氮、磷、钾肥的不同用量水平对牛角瓜株高、地径、叶片数和冠幅生长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情况开展了"3414"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其株高的影响极显著;对其东西冠幅的影响,由不显著变为显著,最后变为极显著;对南北冠幅的影响,由极显著变为显著;对地径、萌蘖和叶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对花序数的影响,由不显著变为显著,最后变为不显著。氮、磷、钾肥对牛角瓜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目前的土壤肥力条件下,配施尿素65.22 g/株、过磷酸钙37.50 g/株、硫酸钾24.00 g/株所得牛角瓜的产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角瓜 施肥 氮、磷、钾肥 “3414”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一粉煤灰基植生固沙材料的正交优化和氮、磷、钾初期释放速率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曲烈 乐俐 +1 位作者 杨久俊 赵素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8-152,共5页
以本实验室设计的配方来制备水泥-粉煤灰基固沙材料,以3~4个月释放期的美国Osmocote 14-14-14为控释肥肥源,以PAM、自制SAP1和SAP2为吸水保水剂,采用沙柱法对植生固沙材料的吸水剂种类、吸水剂用量、肥料用量和水灰比材料参数进行正交... 以本实验室设计的配方来制备水泥-粉煤灰基固沙材料,以3~4个月释放期的美国Osmocote 14-14-14为控释肥肥源,以PAM、自制SAP1和SAP2为吸水保水剂,采用沙柱法对植生固沙材料的吸水剂种类、吸水剂用量、肥料用量和水灰比材料参数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研究材料参数与NPK释放速率和材料抗压、抗折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N释放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肥料用量和吸水剂种类,影响抗折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灰比和吸水剂种类,优化配方是1.5%PAM,0.8gOsmocote/100g沙和水灰比为1.2。在水泥-粉煤灰基固沙材料中NPK的28d初期释放量大小顺序为K>N>P,其原因是水泥基材料富钾和固磷特性使得增K减P,水泥基材料毛细孔多孔特征使得N将以气态氨和液态銨释放。N的初期释放率受N的水溶肿胀和控释肥薄膜孔缝扩大速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固沙材料 控释肥 吸水剂 正交试验 n初期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木质素缓释肥料氮磷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启红 伍钧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1-143,共3页
通过对亚铵法制浆废液氨解产物为原料研制的复混肥进行盆栽试验,探索其对肥料中氮、磷利用率的影响,为亚铵法制浆废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理想途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以亚铵法制浆废液氨解产物为原料研制的复混肥,具有缓释作用,能够抑... 通过对亚铵法制浆废液氨解产物为原料研制的复混肥进行盆栽试验,探索其对肥料中氮、磷利用率的影响,为亚铵法制浆废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理想途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以亚铵法制浆废液氨解产物为原料研制的复混肥,具有缓释作用,能够抑制肥料中氮的释放速度,提高氮的利用率;并能增强磷在土壤中的溶解,促进磷的活化,提高磷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科学 复混肥 试验 木素质 氮磷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氮、磷和有机肥对不同种植体系土壤有效硫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危锋 郝明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3-617,共5页
以22年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用氮、磷和有机肥(NPM)对不同种植体系土壤有效硫在剖面上分布与累积状况。结果表明,在60—80 cm土层各处理出现第一个累积峰,累积峰值为粮饲轮作31.3,玉米连作29.2,小麦连作27.9,粮豆轮作25.6,苜蓿连... 以22年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用氮、磷和有机肥(NPM)对不同种植体系土壤有效硫在剖面上分布与累积状况。结果表明,在60—80 cm土层各处理出现第一个累积峰,累积峰值为粮饲轮作31.3,玉米连作29.2,小麦连作27.9,粮豆轮作25.6,苜蓿连作24.0 mg/kg;在140—180 cm土层各处理又出现有效硫的第二个累积峰,累积峰值为粮饲轮作44.7,粮豆轮作43.1,小麦连作41.0,玉米连作39.7,苜蓿连作36.5 mg/kg。第二累积峰值均大于第一累积峰值。0—200 cm土层有效硫总累积量粮饲轮作高达746.3 kg/hm^2,其次为玉米连作640.6,粮豆轮作为638.3,小麦连作为622.4,苜蓿连作最小为557.3 kg/hm^2。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是有效硫在土壤中累积的主要因素,有效硫在土壤剖面上有向深层迁移的趋势。不同作物对硫的吸收利用差异和不同种植方式对有效硫的累积与分布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氮、磷和有机肥 种植体系 有效硫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配方施肥对板蓝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宏霞 蔡子平 +2 位作者 王国祥 杜弢 晋玲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8年第4期5-9,共5页
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N、P、K不同施肥量及不同配比方式对甘肃干旱半干旱区药用植物板蓝根产量的影响,以确定该地区菘蓝氮磷钾肥的最优用量及配比关系,为专用肥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板蓝根产量的影响显著,处理N2P2K... 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N、P、K不同施肥量及不同配比方式对甘肃干旱半干旱区药用植物板蓝根产量的影响,以确定该地区菘蓝氮磷钾肥的最优用量及配比关系,为专用肥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板蓝根产量的影响显著,处理N2P2K1的产量最高,为19 654.08 kg/hm^2,比不施肥产量增加了59.68%;在施肥范围内,每公顷施1 kg磷、钾肥分别可增加板蓝根产量5.14 kg、46.54 kg;板蓝根产量与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方程为y=12 138.812 3-24.815 9x1+41.738 3x2+175.821 2x3+0.013 3x1~2-0.228x2~2-1.187 7x3~2+0.331 3 x1x2-0.324 1x1x3-0.526 3x2x3(R^2=0.671 4,F=0.908 3,sig.=0.587 2),其推荐施肥量为N、P2O5、K2O分别82.78 kg/hm^2、106.51 kg/hm^2、39.13 kg/hm^2,板蓝根产量达到16 774.11 kg/hm^2。本研究结果为板蓝根氮、磷、钾合理配方施肥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施肥 氮磷钾肥 “3414”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丘市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焕丽 郭赵娟 吴焕章 《长江蔬菜》 2013年第2期76-78,共3页
马铃薯施用氮、磷、钾肥"3414"肥效试验表明,在商丘市睢阳区当地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均影响马铃薯产量。通过回归分析,推荐春播马铃薯667 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纯氮11.54 kg,纯磷2.26 kg,纯钾9.75 kg,667 m2产量达2 701.47 ... 马铃薯施用氮、磷、钾肥"3414"肥效试验表明,在商丘市睢阳区当地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均影响马铃薯产量。通过回归分析,推荐春播马铃薯667 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纯氮11.54 kg,纯磷2.26 kg,纯钾9.75 kg,667 m2产量达2 701.47 kg,最佳经济利润为3 109.46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氮肥 磷肥 钾肥 肥效试验 商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氮肥施用量显著提升夏季绿茶品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美雅 汤丹丹 +4 位作者 矫子昕 石元值 马立锋 张群峰 阮建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07-1419,共13页
【目的】我国30%的茶园氮肥施用过量。氮肥过量施用不仅造成能源浪费和茶园土壤质量恶化(如酸化、板结等),还使茶叶特别是绿茶增产提质边际效应逐渐下降。夏季绿茶品质(尤其是香气)往往低于春茶,但其产量却远大于春茶,因此,研究施氮对... 【目的】我国30%的茶园氮肥施用过量。氮肥过量施用不仅造成能源浪费和茶园土壤质量恶化(如酸化、板结等),还使茶叶特别是绿茶增产提质边际效应逐渐下降。夏季绿茶品质(尤其是香气)往往低于春茶,但其产量却远大于春茶,因此,研究施氮对夏季绿茶的品质影响,为夏季绿茶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茶园氮肥长期定位试验位于浙江杭州,始于2005年。氮肥施用水平分别为0、119、285、474、569和712 kg/hm^(2)。采集连续施用12年氮肥的茶树夏季新梢一芽二叶制成绿茶样。采用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茚三酮/福林酚-比色法、CN分析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绿茶感官品质、氨基酸和茶多酚总量、氮含量、氨基酸组分以及香气组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绿茶香气影响较大。在施N 0~474 kg/hm^(2)范围内,绿茶氨基酸总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升高,在施N 474 kg/hm^(2)时达到最高。施氮量提高到569和712 kg/hm^(2)后,绿茶氨基酸总量降低,茶多酚总量升高,对应的酚氨比升高,而绿茶样品氮含量反而低于N 474 kg/hm^(2)处理。在鉴定到的16种氨基酸组分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在施氮量285和474 kg/hm^(2)时达到最高,包括决定成品茶鲜爽味的茶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而当施氮量超过474 kg/hm^(2)时,这些氨基酸的含量开始下降。醇类、酮类、烯类、醛类、酯类以及其他香气化合物受氮素供应水平影响存在差异,主导绿茶呈香的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在施N 0~285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升高而增加,其中以占醇类物质总量比重最高的β-芳樟醇和橙花叔醇变化最为明显。酮类香气化合物在不同氮素供应水平下变化趋势与醇类一致,但受氮素供应水平影响小于醇类。烯类香气物质对氮素供应水平的响应与醇类和酮类则完全相反,总量随着施氮量增加逐渐降低,而醛酯类等其他香气化合物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无规律性变化。【结论】茶园施氮量在285~474 kg/hm^(2)时,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决定成品茶滋味的茶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组分和主导绿茶呈香的β-芳樟醇和橙花叔醇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长期氮肥定位施肥 氮肥施用水平 氨基酸组分 香气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控释掺混尿素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高永祥 李若尘 +4 位作者 张民 周洪印 郑文魁 陈德清 刘之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07-1519,共13页
探讨秸秆还田配施控释掺混尿素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其科学合理配伍提供依据。2014—2018年开展了控释掺混尿素(硫加树脂包膜尿素︰树脂包膜尿素︰普通尿素为3.5︰3.5︰3)应用于夏玉米(Zea mays L.,郑单958)的田间长期定位试... 探讨秸秆还田配施控释掺混尿素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其科学合理配伍提供依据。2014—2018年开展了控释掺混尿素(硫加树脂包膜尿素︰树脂包膜尿素︰普通尿素为3.5︰3.5︰3)应用于夏玉米(Zea mays L.,郑单958)的田间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6个处理:1)不施氮且秸秆不还田处理(CK1);2)不施氮但秸秆还田处理(CK2);3)普通尿素但秸秆不还田处理(BBF1);4)普通尿素且秸秆还田处理(BBF2);5)控释掺混尿素但秸秆不还田处理(CRF1);6)控释掺混尿素且秸秆还田处理(CRF2)。成熟期测定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测定值(SPAD),调查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同时取0~20 cm土壤样品测定相关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1)BBF2相比BBF1处理,5年平均玉米产量和氮素累积利用率显著提高5.9%和13.3%;CRF2、CRF1相比BBF2处理玉米5年平均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2.0%和4.2%,氮素累积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57.3%和42.4%;2)较2013年基础土壤,2018年玉米收获季CRF2、BBF2、CRF1和BBF1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33.5%、25.9%、19.5%和11.4%,全氮含量分别提高26.6%、18.6%、9.9%和7.0%;3)秸秆还田的CRF2、BBF2较同类肥料秸秆不还田的CRF1、BBF1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1.8%、13.0%,全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5.2%、10.9%;4)较BBF1处理,CRF1处理的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显著提高52.0%、18.6%、19.5%和24.7%;秸秆长期还田进一步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CRF2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66.3%、25.2%、47.5%和30.4%。本试验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控释掺混尿素可协同增效,显著提高土壤肥力、玉米产量、氮素累积利用率和净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氮素累积利用率 一次性施肥 小麦玉米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超级稻产量的肥料效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汪本福 黄金鹏 +3 位作者 罗昆 金国胜 陈斌 王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5990-5995,共6页
为了研究氮、磷、钾平衡施肥对超级稻产量的肥料效应,通过"3414"最优回归设计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氮、磷、钾单因素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均可以提高水稻产... 为了研究氮、磷、钾平衡施肥对超级稻产量的肥料效应,通过"3414"最优回归设计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氮、磷、钾单因素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均可以提高水稻产量,3种肥料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显著高于任何2种肥料配施。氮、磷,钾3种肥料的农学利用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氮、磷,钾两两互作对水稻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对产量的影响为氮磷>氮钾>磷钾;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确定试验区超级稻氮(N)、磷(P2O5)、钾(K2O)最佳施用量为158.55、62.25、58.35 kg/hm2,可获得最佳经济产量9 451.0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氮、磷、钾配施 “3414”肥效试验 互作效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对藜麦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惠薇 王斌 +4 位作者 李丽君 刘平 赵圆峰 马琦琦 霍晓兰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734-738,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不同钾肥用量对藜麦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在氮、磷肥用量相同时,钾肥(K_2O)用量分别为0、21、42、63、84 kg/hm~2时,藜麦株高、茎粗、生物量以及氮、磷、钾累积吸收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明显增加藜麦... 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不同钾肥用量对藜麦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在氮、磷肥用量相同时,钾肥(K_2O)用量分别为0、21、42、63、84 kg/hm~2时,藜麦株高、茎粗、生物量以及氮、磷、钾累积吸收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明显增加藜麦株高、茎粗。在藜麦整个生长期内,钾肥用量在0~63 kg/hm~2时,藜麦生物量和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均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钾肥用量>63 kg/hm~2时,生物量和氮、磷、钾累积吸收量下降;当钾肥用量为63 kg/hm~2时,生物量和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均达最大,氮、磷、钾累积吸收量最大值分别为28.0、2.3、47.2 g/株。本试验条件下,藜麦生长适宜的钾肥(K_2O)用量为63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钾肥 盆栽试验 生物量 氮磷钾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对藜麦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惠薇 李丽君 +3 位作者 王斌 霍晓兰 赵圆峰 刘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4期444-448,共5页
为探究不同磷肥用量对藜麦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氮、钾肥用量相同,磷肥(P2O5)用量分别为0、25.5、51.0、76.5、102.0 kg/hm^(2)时,藜麦株高、茎粗、生物量以及氮、磷、钾累积吸收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藜麦生长期间... 为探究不同磷肥用量对藜麦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氮、钾肥用量相同,磷肥(P2O5)用量分别为0、25.5、51.0、76.5、102.0 kg/hm^(2)时,藜麦株高、茎粗、生物量以及氮、磷、钾累积吸收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藜麦生长期间,藜麦株高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茎粗、生物量和氮、磷、钾累积吸收量(除60 d外)在磷肥用量为0~76.5 kg/hm^(2)时,均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磷肥用量为76.5 kg/hm^(2)时,茎粗、生物量和氮、磷、钾累积吸收量(除60 d外)达最大,氮、磷、钾累积吸收量最大值分别为8.6、1.2、22.3 g/株;磷肥用量>76.5 kg/hm^(2)时,茎粗、生物量和氮、磷、钾累积吸收量(除60 d外)下降。在试验条件下,藜麦生长适宜的磷肥(P2O5)用量为76.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磷肥 盆栽试验 生物量 氮磷钾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增效田间试验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谢文法 叶惠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6868-6868,6875,共2页
[目的]为了明确氮肥使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为化肥减量增效工程的实施提供实例参考和积累技术资料。[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氮减25%、空白、推荐施肥、不施氮肥、习惯施肥)5个处理,调查比较基本苗数、最高苗数及各产量性状... [目的]为了明确氮肥使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为化肥减量增效工程的实施提供实例参考和积累技术资料。[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氮减25%、空白、推荐施肥、不施氮肥、习惯施肥)5个处理,调查比较基本苗数、最高苗数及各产量性状。[结果]施氮量与分蘖率、有效穗数正相关,但与成穗率、产量负相关,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实测和理论产量均表现为减少25%施氮量处理产量最高,推荐施肥处理产量次之。两个试验户实测产量均以氮减25%处理最高,折合亩产量分别达到546.27 g和697.31 kg/667m2。[结论]不同田块采用不同的施肥量能大大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并能有效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减量增效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