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诱发等离子体中强磁场产生与演化机制
1
作者 周爱华 吴静进 吴馨芳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3-539,共7页
为充分研究激光诱发等离子体强磁场的时间演化机制,对激光诱发等离子体中强磁场产生机制展开研究。通过激光等离子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二者互相作用时,产生的多光非线性Compton散射和强磁场的入射和散射光耦合频率,得到激光诱发等离子体... 为充分研究激光诱发等离子体强磁场的时间演化机制,对激光诱发等离子体中强磁场产生机制展开研究。通过激光等离子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二者互相作用时,产生的多光非线性Compton散射和强磁场的入射和散射光耦合频率,得到激光诱发等离子体中强磁场的诱发机制。在诱发机制下,计算强磁场温度梯度与密度梯度在强磁场空间内分布时的磁场强度,从而得到两者在强磁场空间内分布的具体时间演化机制。具体应用实验表明:在二种机制下,通过计算离子体电流密度分量变化和电子密度分布状态,且在电流波动条件下熵值结果为0.28,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验证了两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强磁场 产生机制 相互作用 激光电场 耦合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磁场对摩擦副材料摩擦磨损及抗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祎伟 段海涛 +4 位作者 李健 马利欣 李文轩 尤锦鸿 贾丹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74,共19页
随着测控设备和机械装备所处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摩擦副材料在磁场环境下工作服役,外加磁场对摩擦副材料摩擦磨损及腐蚀性能的影响对指导涉磁场机械装备的安全、可靠、长寿命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外加磁场对金属... 随着测控设备和机械装备所处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摩擦副材料在磁场环境下工作服役,外加磁场对摩擦副材料摩擦磨损及腐蚀性能的影响对指导涉磁场机械装备的安全、可靠、长寿命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外加磁场对金属和聚合物两种常用摩擦副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的作用机理,梳理并分析了磁场强度、磁场方向和频率等磁场参数对金属和聚合物摩擦副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形式及程度,归纳了腐蚀过程中外加磁场对摩擦副材料的腐蚀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的本质原因,对比分析了磁场强度、磁场方向等对摩擦副材料的腐蚀速度、极化曲线、腐蚀产物形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概述了磁场条件下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外加磁场条件下,尤其对涉水环境中摩擦副材料磨损和腐蚀交互作用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环境 摩擦磨损性能 腐蚀性能 磨损和腐蚀交互作用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永磁磁轨关系的磁悬浮列车-轨道梁耦合振动研究
3
作者 施明敏 苏彬彬 +3 位作者 曾金成 高伍 邝宏林 邓永芳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3-213,共11页
为评估悬挂式永磁磁浮列车与柔性轨道梁耦合系统的振动情况,采用Simpack和Ansys构建考虑轨道不平顺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建立特殊的多点悬浮磁轨关系,通过IFCTNXY函数在Simpack中表征,并设计试验验证模型有效性。... 为评估悬挂式永磁磁浮列车与柔性轨道梁耦合系统的振动情况,采用Simpack和Ansys构建考虑轨道不平顺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建立特殊的多点悬浮磁轨关系,通过IFCTNXY函数在Simpack中表征,并设计试验验证模型有效性。计算模型在不同速度和车重下的动力响应,并通过全瞬态分析法探讨速度50 km/h运行工况下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在速度10~80 km/h运行工况下,车体、悬浮架、轨道梁振动加速度的均方根均呈现随速度增加而振动的趋势,但在速度50 km/h后趋于稳定;在速度50 km/h运行工况下,车辆-轨道梁耦合系统的主要垂向振动频率为5.05、6.74 Hz,轨道梁的一阶垂向弯曲是引起车体垂向振动的主要原因,磁轨距及车载永磁体的纵向长度是影响悬浮架、轨道梁振动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式永磁悬浮列车 车辆-轨道梁耦合作用 动力仿真 现场测试 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引导多任务学习的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预测
4
作者 张志远 胡冀苏 +3 位作者 张跃跃 钱旭升 周志勇 戴亚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6-1224,共9页
基于前列腺癌原发灶的术前磁共振影像定量特征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是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现有预测方法对肿瘤原发灶内部的异质性信息提取不足,导致提取的图像定量特征与PLNM关联性较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以肿瘤... 基于前列腺癌原发灶的术前磁共振影像定量特征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是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现有预测方法对肿瘤原发灶内部的异质性信息提取不足,导致提取的图像定量特征与PLNM关联性较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以肿瘤分割任务为辅助任务的注意力引导多任务学习网络用于PLNM预测.首先,在肿瘤分割网络中,提出多分支各向异性大核注意力模块,通过不同分支和各向异性大卷积核的融合扩大的感受野以有效捕获肿瘤的局部和全局信息.其次,在PLNM预测网络中,设计多尺度特征交互融合注意力模块,对多尺度特征进行层次化融合筛选.在320例数据集的实验中,所提方法的精度召回曲线下面积值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85.44±2.04)%和(91.86±2.18)%,优于经典的单任务分类方法和多任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 多任务学习 多分支各向异性大核注意力模块 多尺度特征交互融合注意力模块 多参数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悬挂磁轨制动器温升特性
5
作者 王立宁 高立群 +4 位作者 韩晓辉 王立超 丁福焰 王可 孙新海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5,共7页
根据高悬挂磁轨制动的工作原理,推导出紧急制动过程中高悬挂磁轨制动器的热源计算理论式。参考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力试验数据,结合引用的传热理论式,建立磁轨制动器温升有限元模型。模型可同时模拟线圈电流热与极靴摩擦热,并采用... 根据高悬挂磁轨制动的工作原理,推导出紧急制动过程中高悬挂磁轨制动器的热源计算理论式。参考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力试验数据,结合引用的传热理论式,建立磁轨制动器温升有限元模型。模型可同时模拟线圈电流热与极靴摩擦热,并采用流固耦合方式模拟与空气的传热过程。分别计算列车在1次和连续2次紧急制动过程中的磁轨制动器的温度场,获得了极靴与线圈的温升特性。结果表明:热—流固耦合模型可准确模拟制动器各部分的温度分布;列车连续2次紧急制动过程中,极靴温度变化趋势相同,而线圈温度变化趋势不同;在传热过程中,极靴温升对线圈温升的影响很小,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悬挂 磁轨制动 紧急制动 流固耦合 温度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节点电压-支路电流的风电并网系统场内/场网振荡模式辨识
6
作者 胡宸凤 郭春义 +1 位作者 张加卿 孟凡彬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5-75,共11页
风电并网系统存在场内/场网振荡模式,不同模式的激发条件、抑制方式不同,且场内振荡难以在广域系统中被监测,影响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有必要对风电场内机组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振荡模式的振荡特征,进而有效辨识场内/... 风电并网系统存在场内/场网振荡模式,不同模式的激发条件、抑制方式不同,且场内振荡难以在广域系统中被监测,影响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有必要对风电场内机组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振荡模式的振荡特征,进而有效辨识场内/场网振荡模式,为风电并网系统的振荡抑制提供参考依据。文中基于风电场多机并网系统,采用频域阻抗模型对直驱风电并网系统场内/场网振荡模式进行了机理分析,发现常用的节点电压分析法在场内振荡模式的辨识上存在失效情况。然后,根据场内/场网振荡模式分析的结果,以振荡溯源定位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综合节点电压-支路电流振荡特征的场内/场网振荡模式辨识法,该方法可以对场内/场网振荡及存在场内/场网振荡风险的模式进行辨识。最后,基于辨识结果对相应振荡模式进行时域仿真,验证了上述辨识方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驱风机 振荡模式 节点电压 支路电流 频域阻抗模型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型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基础设施服役状态检测与评估体系探讨
7
作者 从建力 蔡德钩 +2 位作者 杨飞 杨田 钱坤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96,共22页
面向600 km/h速度级EMS型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安全长效服役急需的关键检测与评估技术,调研磁悬浮交通系统动力响应、磁轨关系与轨道不平顺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估方法,借鉴高速铁路技术经验,初步探索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基础设施服役状态的检... 面向600 km/h速度级EMS型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安全长效服役急需的关键检测与评估技术,调研磁悬浮交通系统动力响应、磁轨关系与轨道不平顺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估方法,借鉴高速铁路技术经验,初步探索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基础设施服役状态的检测及评估体系。首先,结合有限元模型模态分析和试验测试,提出车体-悬浮架-电磁铁振动噪声响应的检测方法,采用车辆运行平稳性及乘坐舒适性指标评估磁悬浮车辆振动噪声响应,分析控制器状态量对磁悬浮车辆振动噪声的影响规律,研究高速磁悬浮车辆振动噪声响应的管理限值。其次,提出电磁铁温度、位姿及空间走行轨迹检测方法,建立磁悬浮横向接触风险系数、垂向减载率的快速评估及精细化评估方法,通过安全系数确定电磁铁温升和位姿管理限值。然后,提出测量稳定性好、环境适应性强的弦测方法,跟踪测量轨道梁、高速磁悬浮道岔的振动和动静态变形,探讨高速磁悬浮轨道梁、道岔和基础沉降检测与评估方法。最后,基于高速磁悬浮车辆-控制器-磁轨关系-轨道梁耦合模型,提出可补偿轨道不平顺、电磁铁温度及位姿等干扰因素的控制方法,结合试验测试研究轨道不平顺对行车品质各指标的影响规律,制定轨道不平顺管理标准,其成果对保障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行车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 基础设施状态检测 轨道不平顺 磁轨关系 磁悬浮列车行车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diamond magnetism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electrodeposited diamond composites 被引量:1
8
作者 Lu Huiyang Li Yundong Huang Zhiwei Go Huiyan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8,共6页
Electroformed diamond tools have been used for many years in grinding and cutting fields while electrodeposited diamond composite coating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due to their desirable hardness,wear and corrosion re... Electroformed diamond tools have been used for many years in grinding and cutting fields while electrodeposited diamond composite coating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due to their desirable hardness,wea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detrimental impact of diamond magnetism on the composites microstructure and gives explanations.Microstruc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omposites that,respectively,contained no-further-treated diamond,magnetism-strengthening treated diamond and magnetism weakening treated diamond were carefully observed.It is shown that diamond magnetization treatment drastically harms the composite microstructure(e.g.,roughening the coating surface,coarsening the matrix grain,and more seriously,reducing the mechanical retention of diamond grains in the matrix) while demagnetization treatment does the opposite.All the observed facts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between magnetic fields produced by magnetic diamond grains and electric current(moving cations) during the electrodeposi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磁性 微观结构 电镀金刚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netospheric Physics in China:2020-2021
9
作者 CAO Jinbin YANG Junying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8-652,共25页
In the past two years,many progresses were made in magnetospheric physics by the data of OMNI,SuperMAG networks,Double Star Program,Cluster,THEMIS,RBSP,DMSP,DEMETER,NOAA,Van Allen Probes,GOES,Geotail,Swarm,MMS,BeiDa,F... In the past two years,many progresses were made in magnetospheric physics by the data of OMNI,SuperMAG networks,Double Star Program,Cluster,THEMIS,RBSP,DMSP,DEMETER,NOAA,Van Allen Probes,GOES,Geotail,Swarm,MMS,BeiDa,Fengyun,ARTEMIS,MESSENGER,Juno,Chinese Mars ROVER,MAVEN,Tianwen-1,Venus Express,Lunar Prospector e.g.,or by computer simulations.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se works based on 356 papers published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1.The subjects covered various sub-branches of Magnetospheric Physics,including solar wind-magnetosphere-ionosphere interaction,inner magnetosphere,outer magnetosphere,magnetic reconnection,planetary magnet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wind-magnetosphere-ionosphere interaction Inner magnetosphere Outer magnetosphere magnetic reconnection Planetary magnetosphe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netospheric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 and Dynamics as Seen From Cluster and Double Star Measurements
10
作者 Y V Bogdanova C J Owen +2 位作者 M W Dunlop M G G T Taylor A N Fazakerley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7-603,共27页
In this review,we discuss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magnetospheric LowLatitude Boundary Layer(LLBL)based on recent results from multi-satellite missions Cluster and Double Star.This boundary layer,adjacent to ... In this review,we discuss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magnetospheric LowLatitude Boundary Layer(LLBL)based on recent results from multi-satellite missions Cluster and Double Star.This boundary layer,adjacent to the magnetopause on the magnetospheric side,usually consists of a mixture of plasma of magnetospheric and magnetosheath origins,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fer of mass and energy from the solar wind into the magnetosphere and subsequent magnetospheric dynamics.During southward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IMF)conditions,this boundary layer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formed as a result of the reconnection process between the IMF and magnetospheric magnetic field lines at the dayside magnetopause,and the structure and plasma properties inside the LLBL can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the time history since the reconnection process.During northward IMF conditions,the LLBL is usually thicker,and has more complex structure and topology.Recent observations confirm that the LLBL observed at the dayside can be formed by single lobe reconnection,dual lobe reconnection,or by sequential dual lobe reconnection,as well as partially by localized cross-field diffusion.The LLBL magnetic topology and plasma signatures inside the different sub-layers formed by these process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The role of the Kelvin-Helmholtz instability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LLBL at the flank magnetopause is also discussed.Overall,we conclude that the LLBL observed at the flanks can be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processes,(dual)lobe reconnection and plasma mixing due to non-linear Kelvin-Helmholtz w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结构 磁层顶 双星 群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等离子体特性 测量 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交互式多模型的永磁同步电机无感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爱娟 孙治鑫 李少龙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3-190,共8页
目的改善包装印刷机器的控制性能,减少包装印刷机器所用传感器数量和电机控制系统成本,减小包装印刷机械装置故障率和电机体积,针对传统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中模型可能不匹配实际工况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多模型无感控制策略。方法基于... 目的改善包装印刷机器的控制性能,减少包装印刷机器所用传感器数量和电机控制系统成本,减小包装印刷机械装置故障率和电机体积,针对传统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中模型可能不匹配实际工况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多模型无感控制策略。方法基于传统扩展卡尔曼滤波,引入多模型,在输入环节依靠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实现多个模型间的交互,并借助隐马尔可夫模型,设计多模型的状态序列和观测序列,将观测得到的矩阵对多模型交互环节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进行迭代更新,提高模型面对环境扰动时的匹配程度。结果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使转速的估计精度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面对环境扰动时,其抗扰动能力显著提高。结论与传统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相比,改进算法提高了系统控制精度,提高了动态性能和鲁棒性,改进后算法更适合应用于包装印刷机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交互式多模型 隐马尔可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zier曲线的功率车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12
作者 徐方超 刘威 +3 位作者 孙凤 郭辉 李强 王硕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2-798,共7页
针对功率车在使用过程中骑行体验感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功率车训练系统。该系统的下位机由功率车、霍尔传感器、单片机和伺服电机等模块组成,功率车的阻力通过设计的新型磁阻装置进行无级连续调节。基于贝塞尔曲线... 针对功率车在使用过程中骑行体验感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功率车训练系统。该系统的下位机由功率车、霍尔传感器、单片机和伺服电机等模块组成,功率车的阻力通过设计的新型磁阻装置进行无级连续调节。基于贝塞尔曲线对上位机的骑行路径进行优化,结合实时插值、等距插值和非等距插值算法,提升了场景跟踪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贝塞尔曲线的实时插值算法生成的路径能够满足体感一致性,确保人机交互过程中场景的流畅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车 贝塞尔曲线 磁阻装置 无极连续调节 人机交互 路径优化 插值算法 体感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交互学习的多源心脏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乔鑫 赵毅忠 +1 位作者 张飞燕 陆雪松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2,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和搭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网络,实现多模态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图像分割,并提升Dice系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2019年多序列CMR分割挑战赛的公开数据集,它包含了45例患者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alanc... 目的通过研究和搭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网络,实现多模态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图像分割,并提升Dice系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2019年多序列CMR分割挑战赛的公开数据集,它包含了45例患者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alanced-steady state free precession,bSSFP)模态,晚期钆增强(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模态与T2WI模态的CMR图像数据。本文构建了一种新的双流U型网络框架,实现bSSFP与LGE两种模态以及bSSFP与T2WI两种模态的CMR图像分割。在编码阶段,未配准各模态图像被交替地送入各自分支进行特征学习,所获取的特征图接着都流入共享层,实现多模态信息的交互补充,最终共享特征分开流出到各自分支进行解码输出。通过在45例患者的CMR图像数据集上进行五折交叉验证实验,分别对bSSFP与LGE模态、bSSFP与T2WI模态进行了分割,以Dice系数对提出的模型进行性能评估,Wilcoxon符号秩检验被用来检验模型差异性。结果在bSSFP与LGE模态的分割实验中,本文方法在bSSFP模态的平均Dice系数相较于传统UNet模型和最新的Swin-Unet模型都有显著提升(P<0.001);在LGE模态的平均Dice系数较传统UNet模型(P<0.001)、Swin-Unet模型(P=0.001)、双流UNet(P=0.021)均有显著提升。在bSSFP与T2WI模态的分割实验中,本文方法在bSSFP模态的平均Dice系数较UNet模型、Swin-Unet模型与双流UNet均有显著提升(P<0.001);在T2WI模态的平均Dice系数较UNet模型有显著提升(P<0.001),较Swin-Unet模型有提升(P=0.025)。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双流U型网络框架为CMR图像多模态分割提供有效方法,且该网络提高了CMR图像bSSFP模态与LGE模态及bSSFP模态与T2WI模态的Dice系数,很好地解决了多模态CMR图像个体解剖学差异大和图像间存在灰度不一致问题,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病 心血管疾病 多源心脏图像分割 深度神经网络 模态交互学习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石英颗粒中孔隙水微观动力学性质研究
14
作者 聂飞 马田田 田慧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624-8630,共7页
土水作用使土体中孔隙水具有与自由水完全不同的物理状态,从而影响了土体的物理特性。作为地球表面含量最多的矿物之一,石英广泛存在于各种岩土体中,石英颗粒与水的相互作用极大的影响各种岩土体的工程特性。为了研究石英颗粒与水的相... 土水作用使土体中孔隙水具有与自由水完全不同的物理状态,从而影响了土体的物理特性。作为地球表面含量最多的矿物之一,石英广泛存在于各种岩土体中,石英颗粒与水的相互作用极大的影响各种岩土体的工程特性。为了研究石英颗粒与水的相互作用,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探测了非饱和压实石英颗粒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纵向弛豫时间T_(1)分布曲线和常温下T_(1)-横向弛豫时间T_(2)相关谱图。通过分析孔隙水T_(1)/T_(2)分布曲线,发现峰点处T_(1)/T_(2)约为6.31。基于BPP(Bloembergen-Purcell-Pound)模型,计算得到非饱和石英土样中孔隙水分子的转动特征时间远大于自由水的转动特征时间,说明压实石英颗粒中的孔隙水活动度受到较大的抑制。利用Korb模型,计算得到了吸附水在石英颗粒表面的特征停留时间和亲和性。结果表明:水分子在离开石英颗粒表面时在颗粒表面移动了4.2×10^(9)步,说明石英颗粒对水分子具有较大的亲水性或束缚性。基于Arrhenius定理分析T_(1)分布曲线随温度的变化得到石英颗粒中表面吸附水的吸附活化能为26.8 kJ/mol,远大于黏土颗粒表面吸附水的吸附活化能。这表明石英颗粒表面对水分子的束缚作用大于黏土颗粒表面。经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石英颗粒表面的硅醇基与表面吸附水形成大量的氢键使得石英颗粒对表面吸附水具有较大的束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石英 土水作用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热变形Nd_(2)Fe_(14)B/PrCo_(5)复合磁体的磁性能与微观结构
15
作者 薄宇 左建华 +1 位作者 王浩 鲁伟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5,共5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设备通过热压和热变形制备Nd_(2)Fe_(14)B/PrCo_(5)复合磁体,研究了其磁性能、微观结构及晶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热压与热变形磁体中均存在Nd_(2)Fe_(14)B和PrCo_(5)。变形量对热变形磁体各向异性与磁性能影响显著,...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设备通过热压和热变形制备Nd_(2)Fe_(14)B/PrCo_(5)复合磁体,研究了其磁性能、微观结构及晶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热压与热变形磁体中均存在Nd_(2)Fe_(14)B和PrCo_(5)。变形量对热变形磁体各向异性与磁性能影响显著,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磁体各向异性增强,晶粒沿垂直压力方向拉伸为板条状,内禀矫顽力与最大磁能积单调降低;同时,磁体的晶间交换耦合作用逐渐减弱,长程静磁相互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_(2)Fe_(14)B/PrCo_(5) 复合磁体 热压-热变形 磁性能 微观结构 晶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XX离子1s^(2)2s^(2)2p^(3)基组态能级结构和磁偶极跃迁参数的理论计算
16
作者 李东垣 欧阳品均 +4 位作者 索明月 王浩 王艺璇 周书山 胡木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3-698,共6页
原子光谱数据在天体物理探测、等离子体诊断等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准确可靠的原子光谱数据有助于深刻理解天体物理源的本质和等离子体的特性。以多电子的FeXX离子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组态相互作用Dirac-Fock方法完成了FeXX离子1s^(2... 原子光谱数据在天体物理探测、等离子体诊断等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准确可靠的原子光谱数据有助于深刻理解天体物理源的本质和等离子体的特性。以多电子的FeXX离子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组态相互作用Dirac-Fock方法完成了FeXX离子1s^(2)2s^(2)2p^(3)基组态能级结构和组态内磁偶极跃迁参数的理论计算。以全相对论理论框架下的GRASP2K程序为计算基础,细致地考虑了多电子体系的相对论效应和电子关联效应,构建了规模适当、包含关键电子关联效应的相对论原子态波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微扰法处理Breit相互作用和量子电动力学效应,完成了FeXX离子1s^(2)2s^(2)2p^(3)基组态能级结构和磁偶极跃迁速率、谱线波长和加权振子强度等物理量的高精度理论计算。与现有的实验结果相比,计算得到的FeXX离子1s^(2)2s^(2)2p^(3)基组态各原子态激发能的相对误差范围为0.175%~0.457%,基组态内磁偶极跃迁速率的相对误差范围为0.441%~4.725%,二者都具有较好的精度。FeXX离子1s^(2)2s^(2)2p^(3)基组态内磁偶极跃迁谱线波长和加权振子强度的实验数据还存在大量空白,计算得到的谱线波长与已有的其他理论结果非常接近,二者之间最大差值仅为6.138 88?,希望该计算结果能够为光谱实验测量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通过该研究可以确定,全相对论多组态相互作用Dirac-Fock方法充分考虑了电子关联效应和相对论效应,适用于多电子体系结构、性质和跃迁行为的理论研究,该方法获得的高精度理论计算结果既可以满足储存环制备高离化原子的实验数据需求,也可以为光谱测量、天体物理、等离子体诊断、受控聚变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态相互作用 能级 磁偶极跃迁 跃迁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菌联作对盐碱土性质及甜瓜光合指标的影响
17
作者 张雅婷 楼雪怡 +10 位作者 吴嘉睿 刘宏缘 叶玢妤 肖佳敏 李佳萌 缪怡宁 陈馨妍 刘怡琳 谭驭宇 王志超 刘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2-362,371,共12页
[目的]为改良腐殖酸—磁性生物炭(HA—MBC),并探究改良后的HA—MBC与丛枝菌根真菌(AMF)联合作用对盐碱土性质与甜瓜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响应面优化法,分析磁性生物炭与腐殖酸配比(1∶4,1∶6,1∶8)、FeCl_(3)、FeSO_(4)试剂浓度(0.02,... [目的]为改良腐殖酸—磁性生物炭(HA—MBC),并探究改良后的HA—MBC与丛枝菌根真菌(AMF)联合作用对盐碱土性质与甜瓜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响应面优化法,分析磁性生物炭与腐殖酸配比(1∶4,1∶6,1∶8)、FeCl_(3)、FeSO_(4)试剂浓度(0.02,0.04,0.06 g/mL)及交联时长(48,72,96 h)对HA—MBC的影响,获取适合与AMF联施的最优改良方案。并通过盆栽试验,探究单菌、单炭和炭菌联作(AMF+10%B、AMF+20%B)对盐土、碱土理化性质,酶活性和甜瓜生长、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15,75 mmol/L盐碱胁迫时,20 g/kg AMF与20%HA—MBC共同施用缓解效果最优,二者“协同增效”。一方面,HA—MBC负载的铁氧化合物及HA通过增加表面官能团及孔隙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而AMF能通过形成共生菌根,二次富集有机质、营养元素,并提升土壤酶活性,进而增加甜瓜株高根长,促进F v/F m的回升与F 0、qN的降低;另一方面,HA—MBC的施用能够使盐土、碱土中AMF侵染率分别提高19.46%,22.72%,进一步提高AMF作用效果。同时,Fe^(2+)、Mg^(2+)、N等营养元素在炭菌间能形成转化循环,提高养分利用率。150 mmol/L盐碱胁迫时,施加低剂量HA—MBC仍起改良土壤、缓解胁迫的作用,而高剂量炭施加则对指标的改善起抑制作用。可能是过施HA—MBC时,表面官能团过度聚集有毒物质、盐离子并竞争营养元素,使AMF侵染率降低,削弱共生菌根现象,进而降低甜瓜光合指标。[结论]在添加0.04 mmol/L FeCl_(3)、FeSO_(4)试剂,生物炭与腐殖酸配比6∶1,交联时间72 h下制备的HA—MBC适合与AMF共同施用。二者联作在低、中浓度盐碱胁迫水平下可改善盐碱土理化性质和养分结构,促进甜瓜光合作用,而高浓度胁迫下过施HA—MBC抑制土壤指标和甜瓜光合指标的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菌联作 腐殖酸—磁性生物炭 改性生物炭 丛枝菌根真菌 盐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载离子液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环境中汞离子的去除
18
作者 邹文清 何松珉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5,共5页
采用浸渍法将咪唑基离子液体固载于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制备得到固载离子液体复合材料Fe_(3)O_(4)@SiO_(2)@IL。采用Fe_(3)O_(4)@SiO_(2)@IL去除水环境中的Hg^(2+),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及Hg^(2+)初始浓度对Hg^(2+)去除率的... 采用浸渍法将咪唑基离子液体固载于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制备得到固载离子液体复合材料Fe_(3)O_(4)@SiO_(2)@IL。采用Fe_(3)O_(4)@SiO_(2)@IL去除水环境中的Hg^(2+),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及Hg^(2+)初始浓度对Hg^(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_(3)O_(4)@SiO_(2)@IL适用pH值范围宽,pH=7.2~9.5时,Hg^(2+)去除率达99.1%以上。Fe_(3)O_(4)@SiO_(2)@IL对Hg^(2+)的吸附速度快,只需9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对于25 mL浓度2μg/mL的Hg^(2+)溶液,加入20 mg吸附剂即可基本去除其中Hg^(2+),Fe_(3)O_(4)@SiO_(2)@IL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剂对Hg^(2+)的饱和吸附量为548.3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载离子液体 磁性纳米颗粒 咪唑 汞离子 吸附 静电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材料中的晶粒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汝伟 李卫 +1 位作者 俞晓军 李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磁性材料中的晶粒相互作用对材料的宏观磁性有决定性影响。相互作用可分为晶粒之间的长程静磁相互作用和近邻晶粒之间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晶粒相互作用强弱取决于材料的微结构(晶粒形状、尺寸、取向及界面耦合程度)。可以从理论模型... 磁性材料中的晶粒相互作用对材料的宏观磁性有决定性影响。相互作用可分为晶粒之间的长程静磁相互作用和近邻晶粒之间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晶粒相互作用强弱取决于材料的微结构(晶粒形状、尺寸、取向及界面耦合程度)。可以从理论模型计算和实验曲线分析两种方法研究、比较两种晶粒相互作用。最后介绍了纳米软磁材料和纳米双相永磁材料中的交换相互作用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材料 晶粒 静磁相互作用 交换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阶反转曲线(FORC)图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34
20
作者 秦华峰 刘青松 潘永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3-751,共9页
自然样品中的磁性矿物携带着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然而在一般情况下,自然样品的磁性是其含有的诸多磁性矿物的综合反映.为了分离这些磁信息,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新的岩石磁学方法:一阶反转曲线(FORC)图.该方法不但可以确定磁性矿物矫顽力的... 自然样品中的磁性矿物携带着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然而在一般情况下,自然样品的磁性是其含有的诸多磁性矿物的综合反映.为了分离这些磁信息,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新的岩石磁学方法:一阶反转曲线(FORC)图.该方法不但可以确定磁性矿物矫顽力的分布以及磁性矿物颗粒之间磁相互作用的强弱,而且还可以帮助区分磁性矿物的种类和磁畴状态.本文首先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其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应用FORC图确定含铝的钛磁铁矿玄武岩样品中磁性矿物在加热过程发生转变的研究实例.在两个温度下的FORC图密度分布差的结果表明,这种新方法可以灵敏地检测样品中微弱的磁性矿物改变,因此在岩石磁学、环境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C图 磁相互作用 矫顽力分布 PREISAC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