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南黄土区典型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
作者 王月玲 许浩 +4 位作者 安钰 韩新生 万海霞 董立国 米克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41-48,68,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宁南黄土区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分布规律。[方法]选择宁南黄土区彭阳中庄小流域6种典型人工林(山杏林、山桃林、柠条林、沙棘林、山杏×柠条林、山杏×沙棘林)为... [目的]探究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宁南黄土区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分布规律。[方法]选择宁南黄土区彭阳中庄小流域6种典型人工林(山杏林、山桃林、柠条林、沙棘林、山杏×柠条林、山杏×沙棘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并分析其化学计量比。[结果]土壤养分含量受林分类型和土层的影响,不同林分土壤养分差异明显,且具有“表聚性”,SOC和TN随土层加深呈递减趋势,TP和TK随土层变化较弱。6种林分中柠条林的养分含量最高。土壤SOC含量处于“缺乏”或“稍缺乏”水平,土壤TP含量处于“稍贫乏”水平,表明SOC、P是限制性元素。土壤C∶N、N∶P、N∶K在各林分之间差异不明显,山杏×柠条林的C∶P明显高于其他林分。不同林分土壤养分含量与生态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规律不一致,土壤C∶P、C∶K受土壤SOC影响较大,C∶N、N∶P、N∶K受TN影响最大,P∶K受TP影响最大。[结论]研究结果为该区域人工林植被恢复和健康可持续经营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变化特征 宁南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区不同人工植被类型深层土壤水分亏缺评价
2
作者 王月玲 许浩 +4 位作者 安钰 万海霞 董立国 韩新生 袁心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3,共9页
【目的】开展评估不同人工植被类型深层土壤水分亏缺程度,能为区域科学合理实施植被恢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夏彭阳中庄小流域5种不同植被类型(山桃林、沙棘林、柠条林、苜蓿地,农田为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水分相对亏缺... 【目的】开展评估不同人工植被类型深层土壤水分亏缺程度,能为区域科学合理实施植被恢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夏彭阳中庄小流域5种不同植被类型(山桃林、沙棘林、柠条林、苜蓿地,农田为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CSWDI)和干燥化指数(SDI)定量评价模型,对不同植被类型下0~1 000 cm土壤水分亏缺及干燥化程度进行定量化分析与评价。【结果】不同植被类型深层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差异明显,0~1 000 cm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呈现出农地(16.29%)>山桃林(13.06%)>沙棘林(12.22%)>柠条林(9.12%)>苜蓿地(8.08%)。在垂直剖面上,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增加总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加再逐渐稳定的趋势。在0~1 000 cm农地基本没有水分亏缺和干层发生,山桃林、柠条林、沙棘林和苜蓿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亏缺现象,平均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分别为0、0.22、0.62、0.35、0.79,平均土壤干燥化指数分别为185.5%、67.45%、51.55%、87.35%、36.10%,5种植被类型中苜蓿地土壤水分亏缺最严重,其次为柠条林、沙棘林、山桃林、农地。山桃林、柠条林、沙棘林、苜蓿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干层分布,分别呈现中度、轻度和严重干燥化,干层厚度(DSLT)分别为890、860、800、920 cm,DSL-SWC分别为12.42%、8.14%、11.56%、7.76%。【结论】宁南黄土区不同人工植被类型对深层土壤水分亏缺具有明显影响,导致不同程度土壤干层发生,其中苜蓿地土壤水分亏缺最严重,应采取相应措施恢复土壤水分,促进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水分 水分亏缺 宁南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特征及腐殖质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秋莲 程曼 +1 位作者 安韶山 薛志婧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7-251,257,共6页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大小、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土壤团聚体中腐殖质的分布加以研究。结果表明,干筛法测定得到的R0.25在53.2%~71.3%之间,MWD在1.98~2.59之间,GMD在0.96~1.14之间,分...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大小、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土壤团聚体中腐殖质的分布加以研究。结果表明,干筛法测定得到的R0.25在53.2%~71.3%之间,MWD在1.98~2.59之间,GMD在0.96~1.14之间,分形维数在2.70~2.83之间;湿筛法测定的R0.25、MWD、GMD均为天然草地最大,25年柠条、15年柠条次之,坡耕地最小。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的腐殖质碳含量在0.53~2.67g/kg之间变化,1~0.25mm大小的团聚体腐殖质碳含量相对高于其他粒级团聚体。逐步回归表明,影响团聚体大小分布和水稳性的因素是1~0.25mm大小的团聚体中腐殖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团聚体稳定性 腐殖质 宁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丘陵区典型水保工程措施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蔡进军 李生宝 +1 位作者 蒋齐 张源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6,共5页
土壤入渗性能是降水向土壤水转化的关键环节。利用双环法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实施的88542水平沟整地、鱼鳞坑整地和机修水平梯田3种典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后土壤的入渗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水保工程措施后,土壤的入渗性能得到... 土壤入渗性能是降水向土壤水转化的关键环节。利用双环法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实施的88542水平沟整地、鱼鳞坑整地和机修水平梯田3种典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后土壤的入渗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水保工程措施后,土壤的入渗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对土壤入渗性能改善程度表现为88542水平沟>鱼鳞坑>水平梯田,三者的入渗模型以Philip入渗公式精度最高,Horton入渗经验公式精度相对较低。土壤入渗性质的变化主要由于在实施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后土壤容重和孔隙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引起的。三种工程措施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改善程度和土壤入渗性能各项指标的变化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黄土丘陵区 水保工程措施 入渗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友胜 杨志 +5 位作者 刘冰 马文涛 任正龑 辛艳 赵阳 解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41,共8页
为深入了解宁夏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和降雨侵蚀力的特点和规律,基于宁夏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王洼小流域35 a间1207次降雨的过程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次降雨侵蚀力、24个半月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特征及3种日侵蚀力模型在该区域... 为深入了解宁夏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和降雨侵蚀力的特点和规律,基于宁夏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王洼小流域35 a间1207次降雨的过程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次降雨侵蚀力、24个半月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特征及3种日侵蚀力模型在该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王洼小流域降雨整体以小雨强降雨事件为主,<10 mm的次降雨事件占70.51%,≥50 mm的次降雨事件仅占1.49%;2)年侵蚀力主要是由大降雨事件贡献,次降雨量≥25 mm的侵蚀力占总侵蚀力值的67.00%;3)侵蚀力具有明显的年内集中分配特征,第12~16个半月侵蚀力占年侵蚀力值的83.51%,第15个半月侵蚀力年内最高,占年侵蚀力的31.68%,是潜在水土流失较大的时段。该阶段的地表扰动活动宜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4)在开展侵蚀力计算时,优先推荐在降雨过程资料基础上的EI_(30)计算;在缺少降雨过程资料时,冷暖季模型在年侵蚀力和半月侵蚀力预测的效果更佳。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侵蚀力 黄土丘陵沟壑区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月玲 王思成 +5 位作者 蔡进军 许浩 董立国 潘占兵 马璠 李生宝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43,49,共5页
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为充分利用宝贵的天然降水,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针对项目示范区的几种坡地雨水就地拦蓄工程技术,主要从坡地雨水资源化工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土壤水分年际变化、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动态... 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为充分利用宝贵的天然降水,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针对项目示范区的几种坡地雨水就地拦蓄工程技术,主要从坡地雨水资源化工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土壤水分年际变化、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动态)方面,对坡地雨水资源化工程技术所产生的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地在经过雨水资源化工程技术措施治理后,水分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集雨整地技术,在促进林地农业土壤水分的快速恢复上效果极为显著,且对促进流域内的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改变山区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土壤水分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农、草、畜结构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季波 李生宝 +5 位作者 蔡进军 许浩 董立国 张源润 王月玲 李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87-1391,共5页
根据农业种植业和草畜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农业种植、牧草生产及畜禽养殖取得最佳配合,总体获得最大效益为目标,对宁南半干旱区彭阳县中庄试验示范区农、草、畜结构进行优化,经优化,单位面积耕地粮食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荞麦(... 根据农业种植业和草畜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农业种植、牧草生产及畜禽养殖取得最佳配合,总体获得最大效益为目标,对宁南半干旱区彭阳县中庄试验示范区农、草、畜结构进行优化,经优化,单位面积耕地粮食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荞麦(Fagopyrun esculentum)及糜子(Panicum miliaceum)的种植比例分别为28%、3%和70%;经济类作物玉米(Zea mays)、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三角豆(Cicerarietinum)的种植比例分别为79%、16%、4%和2%。单位面积耕地牛、羊、猪的饲养量分别为3.7头、4.3只和1.7头;单位面积种植耕地的农业种植、饲草种植及畜禽养殖纯收益达到16 116.84元/hm2,比优化前提高了54.41%。优化结果对同类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结构调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丘陵区集雨补灌节水农业效益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永辉 赵世伟 +3 位作者 黄占斌 宋松柏 刘娜娜 曹丽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43-48,共6页
针对黄土丘陵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实地试验监测相结合,初步建立了反映宁南山区小流域集雨补灌旱作农业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及雨水利用效率提高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黄土丘陵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实地试验监测相结合,初步建立了反映宁南山区小流域集雨补灌旱作农业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及雨水利用效率提高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集雨补灌工程建设与集雨补灌技术示范,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雨水利用效益及综合效益分别提高了27.9%、27.4%、66.7%、54.7%、41%,尤其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雨水利用效益,达到的中级及良好水平,体现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实现了效益评价的客观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补灌 效益评价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 宁南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人地关系演变与土地利用决策研究--以宁夏固原市上黄试区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樊雷 郝仕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2-127,共6页
以宁夏固原市上黄试区为例,基于土地的属性特征,构建了土地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指数,探讨了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2年,上黄试区土地自然属性相对较低而社会属性相对较高,土地利用行为特点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广度开发求... 以宁夏固原市上黄试区为例,基于土地的属性特征,构建了土地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指数,探讨了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2年,上黄试区土地自然属性相对较低而社会属性相对较高,土地利用行为特点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广度开发求得生存与发展,土地利用效益差,人地关系紧张;1982—2000年,在科技因素的引导下,土地的自然属性增强,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土地利用效益明显提升,人地关系缓和;2000—2010年,在政策因素的影响下,土地自然属性继续提升,土地利用效益进一步提高,人地关系和谐。整个研究期内,在科技和政策因素的驱动下,人地关系不断协调发展,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决策 土地属性 人地关系 黄土丘陵区 上黄试区 固原市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陕宁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与农林牧业持续发展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汉雄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7-304,共8页
晋陕宁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利用土地是其主要原因,生态修复与环境重建是该区生态与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应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简称SD)和“反馈控制(Feedback control)理论建立了该区... 晋陕宁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利用土地是其主要原因,生态修复与环境重建是该区生态与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应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简称SD)和“反馈控制(Feedback control)理论建立了该区生态修复和环境重建的SD模型,它分为人口、农业、林业、牧业、农村经济、土壤侵蚀和生态环境6个模块,仿真时间1990~2080年,步长1a。经检验该SD模型的有效性为93.5%,可用于未来仿真预测。根据该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农牧业发展现状,选择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3种典型模式——同步发展模式(A模式)、逐步调整模式(B模式)和现状发展模式(C模式)进行仿真研究,预测3种模式2000~2080年的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的发展动态以及农林牧业和生态环境演化趋势。仿真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与农、林、牧业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坡耕地和草场退化是制约农林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加速治理侵蚀,可促进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和农林牧业持续发展。同步发展模式(A模式)是该区生态修复和环境重建的3个仿真模式中的最优策略,它可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和生态一经济趋向良性循环,并提出该区生态修复与环境重建的对策措施。该SD模型结构合理,运行功能良好,能较真实的模拟具有多变量、非线性变量的复杂生态系统的动态行为,为生态修复研究提供一种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陕宁黄土丘陵区 生态修复 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 仿真研究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丘陵区荒坡地土壤水分分布与运行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穆兴民 陈国良 +1 位作者 郭宝安 赵克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72-79,共8页
用土钻法连续5年对荒坡地不同坡向、坡位的土壤水分进行了定位测定,表明不同坡向土壤水分差异显著,南坡和北坡相比,0~2m土层北坡含水量高,但1~2m土层南坡比北坡土壤含水量高。荒坡地耗水深度南坡2.3m,北坡1.3m。坡地蒸散平均305~335... 用土钻法连续5年对荒坡地不同坡向、坡位的土壤水分进行了定位测定,表明不同坡向土壤水分差异显著,南坡和北坡相比,0~2m土层北坡含水量高,但1~2m土层南坡比北坡土壤含水量高。荒坡地耗水深度南坡2.3m,北坡1.3m。坡地蒸散平均305~335mm,其中90%来自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黄土丘陵区 土壤水分分布 运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功能区规划与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世伟 李壁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0-173,179,共5页
以土地生态景观格局优化为基础,以功能定位与建设为目标,进行了上黄示范区生态经济功能区规划与建设,提出了生态保护功能区、旱作农业功能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功能区的景观生态特征、主体功能、主体模式和指标要求。通过5a的生态经济功能... 以土地生态景观格局优化为基础,以功能定位与建设为目标,进行了上黄示范区生态经济功能区规划与建设,提出了生态保护功能区、旱作农业功能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功能区的景观生态特征、主体功能、主体模式和指标要求。通过5a的生态经济功能区建设,上黄示范区2010年人均收入达到4470元,人均产粮480kg;植被覆盖率达到70.3%,土壤侵蚀模数小于500t/(km2.a),初步实现了生态保护区"保土、理水、储碳和植物资源保育利用",旱作农业区"土壤培肥、粮食增产、土地生产力提高",高效生态农业区"光热水资源优化组合、低碳高效、社会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功能目标。建立的功能区模式和相应的建设技术体系,将为宁南及黄土丘陵区乡村一级为基本单元的生态经济功能区规划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生态经济功能区 黄土丘陵区 宁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应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共5页
以宁夏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侵蚀退化区生态系统内部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及合理配置与系统优化研究为核心,探讨了研究地区生态恢复与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研究将系统土地资源总体划分为4个一级类、10个二级类和10个三级类。根据土... 以宁夏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侵蚀退化区生态系统内部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及合理配置与系统优化研究为核心,探讨了研究地区生态恢复与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研究将系统土地资源总体划分为4个一级类、10个二级类和10个三级类。根据土地对作物生长限制生态因子的多少和程度,综合评价土地的适宜性,并将其划分为8个顺序等级。遵循人-地制约关系的基本原则,应用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建模,并在生产中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同时就该地区生态恢复与生态农业体系构建,区域化生态环境治理及农业产业化过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黄土丘陵区 生态农业 土地资源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丘陵区造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积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7-43,共7页
在自然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建造人工林生态系统工程,本身就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建造人工林生态系统工程与天然林比较起来时间周期是一分短暂的。为了短期内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就必须充分吸取和借鉴自然... 在自然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建造人工林生态系统工程,本身就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建造人工林生态系统工程与天然林比较起来时间周期是一分短暂的。为了短期内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就必须充分吸取和借鉴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共能性共生”机制,减少抗生、竞争等不利因素,使人工林生态系统在最短期间达到稳定与高效能。因此,它的结构与功能是这个人工生态系统成败的关键。由于我们人类过高的估价了自己的力量,不按生态系统规律办事,结果有大量的先例以失败而告终。例如黄土丘陵区大面积的杨树上山造林生长不良形成“小老树”,刺槐在高海拔区造林由于冻稍生长不良倒致死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黄土丘陵区 造林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发展窑窖集水农业的依据分析与效益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学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45-49,共5页
分析了宁南山区的水资源特征、降水分布特征、于旱对粮食生产影响等,认为开展窑窖集水农业是必然的。同时分析了宁南山区现有集水窖的类型,集水面积动态,估算出该地区在平水年情况下可集蓄的雨水资源是相当丰富的。目前的窑窖仅满足... 分析了宁南山区的水资源特征、降水分布特征、于旱对粮食生产影响等,认为开展窑窖集水农业是必然的。同时分析了宁南山区现有集水窖的类型,集水面积动态,估算出该地区在平水年情况下可集蓄的雨水资源是相当丰富的。目前的窑窖仅满足了其30%的可集蓄雨水量。讨论了窖水补充灌溉的效益,认为该地区开展窑窑集水农业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窑窖集水农业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基质对羊肚菌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沈彤 杜军 +3 位作者 李鸣雷 赵世伟 马俊 秦文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7-192,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羊肚菌子实体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为宁南山区羊肚菌实用栽培技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生土和表土为对照组,以生土+羊粪(比例3∶1)、生土+香菇菌糠(比例3∶1)为试验组栽培羊肚菌,对其子实体产量、农...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羊肚菌子实体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为宁南山区羊肚菌实用栽培技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生土和表土为对照组,以生土+羊粪(比例3∶1)、生土+香菇菌糠(比例3∶1)为试验组栽培羊肚菌,对其子实体产量、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香菇菌糠处理组出菇密度最大且产量最高(2500 kg/hm^(2)),同时在菌柄直径、菌柄长度、菌盖直径和单菇重量上均有显著优势。香菇菌糠处理组子实体水分(18.56 g/100 g)和粗纤维含量(35.65 g/100 g)最高,粗多糖、粗脂肪含量较低,必需氨基酸含量(3.46%)和呈味氨基酸含量(2.76%)最高。[结论]在栽培基质中添加香菇菌糠栽培羊肚菌有利于提高羊肚菌子实体的产量和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羊肚菌 栽培基质 产量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结构的退化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思成 王月玲 +4 位作者 蔡进军 董立国 潘占兵 马璠 李生宝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79-82,89,共5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结构退化的机理,以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彭阳中庄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区,选取16个不同的立地类型,包括不同坡度、不同坡位、不同措施、不同年限等,采用实地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壤... 为了进一步研究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结构退化的机理,以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彭阳中庄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区,选取16个不同的立地类型,包括不同坡度、不同坡位、不同措施、不同年限等,采用实地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土壤持水量及孔隙度等方面对土壤的退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的土壤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为该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土壤结构退化 土壤容重 土壤团聚体 土壤持水量 土壤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区典型林地土壤抗冲性及相关物理性质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月玲 许浩 +4 位作者 马璠 万海霞 董立国 韩新生 蔡进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3,共7页
研究宁南黄土区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及抗冲性能,旨在从土壤抗冲性角度为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功能评价和树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4种林型(山杏纯林、山桃纯林、山杏×沙棘混... 研究宁南黄土区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及抗冲性能,旨在从土壤抗冲性角度为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功能评价和树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4种林型(山杏纯林、山桃纯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山杏×柠条混交林)的水文物理指标和土壤抗冲系数。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型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持水性能与抗冲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在0—30 cm土层,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呈现递增的趋势,大小排序为山杏林×沙棘林>山杏林>山桃林>山杏×柠条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其中山杏×柠条混交林的含量最高;最大持水量为山杏×沙棘林>山杏林>山桃林>山杏×柠条林,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大小均为山杏×柠条林>山杏林>山桃林>山杏×沙棘林;4种林型的土壤抗冲系数为山杏×柠条林>山杏×沙棘林>山杏林>山桃林。土壤容重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抗冲系数均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土壤总孔隙度与土壤田间持水量、抗冲系数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以土壤总孔隙度与土壤田间持水量、抗冲系数的相关性最好。通过上述分析,总体表现出山杏×柠条混交林优于其他3种林型,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黄土区 人工林 土壤水文物理性质 土壤抗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退化天然草地改良效果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库 谢应忠 马红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9-141,共3页
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分析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不同改良措施下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88542"整地+播种综合评判值最高,达到5.9188,改良效果最好,施肥和封育的综合评判值其次,带状翻耕+播种的综合评判值最低,仅为2.7750... 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分析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不同改良措施下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88542"整地+播种综合评判值最高,达到5.9188,改良效果最好,施肥和封育的综合评判值其次,带状翻耕+播种的综合评判值最低,仅为2.7750,远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南部 综合评判 天然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丘陵区农牧结构调整与模式的研究--以宁夏固原河川乡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之明 程积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9-233,共5页
针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农牧业存在的人口多、耕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和种植结构单一、农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认为积极推动农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草畜产业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缓解农业用水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大量的资料研究... 针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农牧业存在的人口多、耕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和种植结构单一、农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认为积极推动农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草畜产业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缓解农业用水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大量的资料研究并结合河川乡实际,提出了适宜河川乡的牧+林+农结合型发展模式以及相关的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结构调整 农牧模式 黄土丘陵区 宁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