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什M_(S)7.1地震前天山地区主要断层闭锁与变形特征及未来强震危险区域
1
作者 赵静 苑争一 +5 位作者 岳冲 杨文 武艳强 任金卫 江在森 牛安福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44-2562,共19页
利用能够反映地壳运动与变形特征的GPS速度场研究相关断层的深浅部滑动速率与闭锁状态,对于分析强震前区域构造活动及其运动学特征,以及识别未来强震危险区域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天山地区1991—2020年GPS速度场,通过构建天山地区主... 利用能够反映地壳运动与变形特征的GPS速度场研究相关断层的深浅部滑动速率与闭锁状态,对于分析强震前区域构造活动及其运动学特征,以及识别未来强震危险区域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天山地区1991—2020年GPS速度场,通过构建天山地区主要块体和断层三维模型,采用T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计算了主要断层的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并结合解算的天山地区应变率场结果和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综合分析了天山地区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区域.结果表明:①迈丹断裂(发震断裂)、喀什河断裂和博格达断裂闭锁很强,大部分段落为完全闭锁;那拉提断裂和兴地断裂西段闭锁很强,东段闭锁稍弱;乌孙山脊断裂和秋里塔格断裂整体闭锁较强;博阿断裂西端闭锁较强、中段闭锁很弱、东段闭锁很强;柯坪断裂局部闭锁很强.②强闭锁的迈丹断裂和博格达断裂滑动亏损速率最大,分别为6.4~10.8 mm·a^(-1)和5.2~11.4 mm·a^(-1).其他断裂滑动亏损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喀什河断裂7.1~8.4 mm·a^(-1)、那拉提断裂4.6~6.5 mm·a^(-1)、兴地断裂4.1~6.2 mm·a^(-1)、博阿断裂西段4.4~4.9 mm·a^(-1)、乌孙山脊断裂1.4~2.6 mm·a^(-1)、秋里塔格断裂1.7~2.1 mm·a^(-1)和柯坪断裂0.6~1.6 mm·a^(-1).③天山地区的变形主要分布在南天山西段,呈现西强东弱的特点,结合强闭锁断层空间位置和乌什地震同震库仑应力增强区域,分析认为仍需重点关注南天山西段挤压和剪切变形高值区边缘与大型闭锁断层交界部位发生逆冲型和走滑型强震的危险性,尤其是乌什地震造成了明显应力加载的迈丹断裂中西段和那拉提断裂西段局部段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M_(S)7.1地震 天山地区 GPS速度场 断层闭锁程度 GPS应变率 强震危险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爆破作用下锁固型岩质边坡的累积损伤效应及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刘康琦 刘红岩 +2 位作者 霍泽楠 薛雷 张光雄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162,共13页
岩石中存在许多微裂纹和微孔洞,这些微裂纹和微孔洞在动荷载作用下会萌生、扩展和聚并,导致岩石失稳和破坏。在进行爆破开挖时,预留岩体会受到循环爆破产生的动荷载影响,产生累积损伤,从而导致岩体强度降低,甚至破坏。为了模拟这一物理... 岩石中存在许多微裂纹和微孔洞,这些微裂纹和微孔洞在动荷载作用下会萌生、扩展和聚并,导致岩石失稳和破坏。在进行爆破开挖时,预留岩体会受到循环爆破产生的动荷载影响,产生累积损伤,从而导致岩体强度降低,甚至破坏。为了模拟这一物理过程,将现有的能够较好地描述岩石动态损伤的岩石动态损伤本构模型通过二次开发嵌入到FLAC中,用于分析锁固型岩质边坡在循环爆破作用下的损伤效应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考虑岩质边坡累积损伤效应后,随着循环爆破次数的增加,边坡稳定性逐渐降低。对于锁固型岩质边坡,锁固段的破坏首先发生在两端,然后向中间扩散,岩体在其中呈现递进破坏模式。由于考虑了岩质边坡的累积损伤,每次爆破后边坡的安全系数都会减小。当不考虑累积损伤时,边坡的安全系数基本不变。另外,锁固段在软弱夹层中的位置影响边坡的破坏模式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类似工程活动时,应考虑岩体的累积损伤效应,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爆破 累积损伤 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二次开发 锁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激励、市场分割与企业创新 被引量:1
3
作者 于良春 宫园园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89,共14页
基于异质性企业模型,构建市场分割下封闭经济体内线上线下销售模型,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以及2015—2022年Wind数据库上市公司线上销售数据,探讨线上市场销售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市场分割程度变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其... 基于异质性企业模型,构建市场分割下封闭经济体内线上线下销售模型,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以及2015—2022年Wind数据库上市公司线上销售数据,探讨线上市场销售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市场分割程度变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市场分割由于同时存在“本地市场锁定效应”和“市场萎缩效应”,对企业创新投入程度呈现倒U型影响;线上市场销售的“市场扩张效应”激励企业提高创新投入;随着市场分割程度的不断提高,两类市场的重叠性增强,“市场替代效应”逐渐凸显,弱化了线上销售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行业要素密集度和企业规模等特征会对线上销售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产生异质性影响。因此,应减少各种形式的市场分割,进一步推动市场整合,从而更好发挥线上销售激励企业创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激励 市场分割 创新投入 市场锁定效应 市场萎缩效应 市场替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达拉宫地震危险性分析
4
作者 崔玥 杨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5-104,共10页
布达拉宫是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所在地区活动断层发育、大地震频发。开展可靠的地震危险性评估,可为该研究区内以布达拉宫为首的藏式古建筑抗震保护提供依据。该文对比传统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不足,采用基于多锁固段破裂理论的... 布达拉宫是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所在地区活动断层发育、大地震频发。开展可靠的地震危险性评估,可为该研究区内以布达拉宫为首的藏式古建筑抗震保护提供依据。该文对比传统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不足,采用基于多锁固段破裂理论的地震物理预测方法,提出了地震危险性评估的系统流程。并根据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考虑场地自身条件,进行了布达拉宫所在区域的地震危险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位于林芝地震区,未来100年内该研究区的地震危险性主要为林芝地震区的下一次M_(S)8.5主震或M_(S)7.8标志性地震;发震断层位于亚东-谷露断层中段附近的纳木错东南岸断裂,震中位置为30.3°N,90.1°E附近;布达拉宫建筑群坐落在基岩,不考虑山体场地放大作用,结构接地端地震作用与基岩相当。研究结论为开展布达拉宫建筑群结构抗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达拉宫 锁固段 衰减关系 标志性地震 场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固型斜坡失稳机理及其物理预测模型 被引量:15
5
作者 薛雷 秦四清 +3 位作者 泮晓华 陈竑然 杨百存 张珂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9-192,共14页
稳定性受潜在滑面上锁固段所控制的一类斜坡,称之为锁固型斜坡,其失稳机理较为直观明确,我们认为突破斜坡失稳预测这一世界性科学难题应从该类斜坡入手。本文总结了当前有关锁固型斜坡的分类研究,认为可将其分成两大体系;指出锁固型斜... 稳定性受潜在滑面上锁固段所控制的一类斜坡,称之为锁固型斜坡,其失稳机理较为直观明确,我们认为突破斜坡失稳预测这一世界性科学难题应从该类斜坡入手。本文总结了当前有关锁固型斜坡的分类研究,认为可将其分成两大体系;指出锁固型斜坡演化3阶段与锁固段变形破坏过程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其演化过程之所以出现加速蠕滑阶段,是因为锁固段损伤累积至体积膨胀点后所致;发现锁固段峰值强度点和残余强度点可视为锁固型斜坡演化进程中的两个特征灾变点,其分别对应着突发型和渐变型滑坡的发生;基于锁固段损伤本构模型和重正化群理论,导出了体积膨胀点、峰值强度点与残余强度点三者之间的量化力学联系,构建了锁固型斜坡失稳的物理预测模型;据此模型对盐池河山崩、新滩滑坡和Libby坝左坝肩楔形岩质滑坡的回溯性预测效果良好,并可合理解释其失稳机理;阐述了该模型的使用原则和配套技术方法,以便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固型斜坡 锁固段 突发型滑坡 渐变型滑坡 加速蠕变 失稳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诱发大型滑坡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36
6
作者 许强 李为乐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8-826,共9页
2008年5.12汶川地震由于其超常的地震动力,触发了数百处大型滑坡灾害。本文以遥感解译所获取的汶川地震区112处面积大于50000m2大型滑坡的基本信息为基础,结合代表性大型滑坡实例的现场调绘,对汶川地震诱发大型滑坡的发育分布规律进行... 2008年5.12汶川地震由于其超常的地震动力,触发了数百处大型滑坡灾害。本文以遥感解译所获取的汶川地震区112处面积大于50000m2大型滑坡的基本信息为基础,结合代表性大型滑坡实例的现场调绘,对汶川地震诱发大型滑坡的发育分布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大型滑坡分布除表现出与汶川地震诱发区域性地质灾害类似的分布规律之外,因主要源于发震断层瞬间大幅度错动的直接地震动力引发的大型滑坡,其发育分布及滑动、运动方式还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具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效应:(1)距离效应:约80%的大型滑坡集中分布于发震断裂地表破裂带两侧5km的范围内,距离越远,滑坡分布数量越少;(2)锁固段效应:汶川地震诱发的大型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发震断裂的交叉、错列、转换部位及NE段末端等5个集中区段。其中,红白-茶坪段是大型滑坡最为集中发育段,不仅滑坡数量多,而且规模大,汶川地震诱发的最大两处滑坡均分布于此段。其次为断裂NE段末端的南坝-东河口段,该段大型滑坡密集发育,东河口滑坡和窝前滑坡等大型滑坡均出露于此段;(3)上下盘效应:绝大多数(>70%)大型滑坡都位于活动断裂的上盘,存在明显的"上下盘效应;"(4)方向效应:在与发震断裂带近于垂直的沟谷斜坡中,在地震波传播的背坡面一侧的滑坡发育密度明显大于迎坡面一侧,存在"背坡面效应"。同时,大型滑坡的滑动及运动方向还与各区段断层的错动方向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断层活动以右旋走滑为主的青川境内,有相当数量的滑坡表现出向NE方向滑动和运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大型滑坡 分布规律 方向效应 锁固段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形分区确定某反倾岩质岸坡变形体锁固段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章琼 晏鄂川 +1 位作者 谢良甫 杨建国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4-400,共7页
对处于蠕滑阶段的边坡而言,准确确定蠕滑段和锁固段是进行稳定性评价及演化趋势预测的基础和前提。以我国西南山区某水库型岸坡变形体为例,在综合分析岸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联合运用野外现场地质调查、地表位移监测、钻孔、... 对处于蠕滑阶段的边坡而言,准确确定蠕滑段和锁固段是进行稳定性评价及演化趋势预测的基础和前提。以我国西南山区某水库型岸坡变形体为例,在综合分析岸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联合运用野外现场地质调查、地表位移监测、钻孔、平硐、深部位移监测、物探等多种勘察手段,查明了岸坡的结构特征,并分别对岸坡进行地表和深部变形分区。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稳定性现状,划分出岸坡蠕滑段与锁固段。结果表明:(1)岸坡在河谷下切过程中发生了弯曲倾倒变形,弯曲折断面深度为20~80m;(2)岸坡前部为蠕滑段,中部为锁固段,后部为拉裂段,具备滑移一拉裂一剪断“三段式”发育特征。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该岸坡变形体的稳定性评价,且对于同类型处于蠕滑阶段边坡的勘察手段及综合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边坡 蠕滑 变形分区 锁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顺层岩质斜坡动力失稳机制及启动速度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罗刚 胡卸文 顾成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3-490,共8页
岩质斜坡地震稳定性评价和地震滑坡启动速度计算是边坡地震失稳防治中的难点。结合5.12四川汶川地震诱发的大型高速滑坡,重点以唐家山高速滑坡为例,提出强震作用下中陡倾顺层岩质斜坡动力失稳机制为拉裂-楔劈-滑移-剪断,并着重阐述了拉... 岩质斜坡地震稳定性评价和地震滑坡启动速度计算是边坡地震失稳防治中的难点。结合5.12四川汶川地震诱发的大型高速滑坡,重点以唐家山高速滑坡为例,提出强震作用下中陡倾顺层岩质斜坡动力失稳机制为拉裂-楔劈-滑移-剪断,并着重阐述了拉裂面形成机制、"楔劈"岩块的杠杆作用和碎屑岩块的滚动摩擦效应。对应于该失稳模式,采用弹性力学理论,推导出地震作用下顺层岩体斜坡锁固段的破坏判据和突发剪断时锁固段岩体的形变能公式。考虑锁固段岩体形变能释放的优势方向,运用能量转化原理,给出了更为合理和精确的顺层岩质滑坡突发启动速度公式,进而确定滑坡启程速度。其研究结果为滑坡灾害范围和冲击损害程度提供有效定量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山 动力失稳机制 顺层岩质斜坡 临滑形变能 启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卸式筒形防喷器的研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永宁 孟庆荣 +2 位作者 李俊 刘增凯 丛恩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5-128,共4页
为满足修井和带压作业用防喷器需密封多种规格钻具,频繁更换胶芯以及过油管和油管接箍的要求,研制快卸式筒形防喷器。该防喷器采用锁块式连接,内外复合胶芯结构。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胶芯的密封性能以及胶芯接触压力与液控压力和... 为满足修井和带压作业用防喷器需密封多种规格钻具,频繁更换胶芯以及过油管和油管接箍的要求,研制快卸式筒形防喷器。该防喷器采用锁块式连接,内外复合胶芯结构。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胶芯的密封性能以及胶芯接触压力与液控压力和胶芯厚度的关系。试验测试和现场应用表明,该防喷器具有体积小、开关迅速、液压流量小、更换胶芯方便快捷、密封范围大、密封安全可靠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形防喷器 锁块 复合胶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可重构扫描网络的锁定隔离安全结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军 王亭亭 任福继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6-362,共7页
为使可重构扫描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恶意仪器对传输数据的窜改和嗅探3种安全攻击的影响,提出了锁定隔离安全结构.该结构首先把彼此不具有安全威胁的仪器分成一组,通过控制隔离信号实现组与组之间的单独访问,以防止恶意仪器对传输... 为使可重构扫描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恶意仪器对传输数据的窜改和嗅探3种安全攻击的影响,提出了锁定隔离安全结构.该结构首先把彼此不具有安全威胁的仪器分成一组,通过控制隔离信号实现组与组之间的单独访问,以防止恶意仪器对传输数据的窜改和嗅探.然后通过使用锁段插入位保护关键的仪器,只有扫描网络中处于特定位置的多个键值被设置成特定值(0,1序列)时锁段插入位才能打开,能加大未经授权访问的难度.此外,为解决仪器分组多导致硬件开销大和布线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仪器分组算法,根据仪器间的安全关系构建无向图,然后对无向图求极大独立集,能有效地减少仪器分组数.在ITC 02基准电路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国际上同类方法相比,所提的安全结构打开锁段插入位所需要的时间增大了7倍,在面积、功耗和布线上的平均减少百分比分别为3.81%,9.02%和4.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扫描网络 安全攻击 隔离信号 锁段插入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口式锁固型滑坡演化失稳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汉东 郭志飞 陈家兴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69,共7页
锁固型滑坡演化失稳机理对滑坡预警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理模型试验是研究滑坡变形演化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自制的束口式锁固型滑坡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微型土压力传感器、高清相机等对滑坡形态、应力、位移等... 锁固型滑坡演化失稳机理对滑坡预警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理模型试验是研究滑坡变形演化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自制的束口式锁固型滑坡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微型土压力传感器、高清相机等对滑坡形态、应力、位移等进行高精度监测,开展了束口式锁固型滑坡的演化失稳机理试验研究。利用竖向位移云图、坡面形态变化、土压力、深部位移,监测束口式锁固型滑坡应力响应特征及变形特征,分析了束口式锁固型滑坡演化失稳过程,进一步揭示了束口式锁固型滑坡失稳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锁固段有着明显的锁固效应,束口锁固段对滑坡的稳定性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束口式锁固型滑坡的失稳过程可分为初始变形阶段、匀速变形阶段和加速变形阶段;根据束口式锁固型滑坡失稳过程,其演化机理可概括为:后缘推移—束口锁固效应—中部挤压堆积—锁固段压剪断裂—滑坡整体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固型滑坡 束口锁固段 物理模型试验 失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的强震震间晚期综合判定 被引量:15
12
作者 邵志刚 武艳强 +25 位作者 季灵运 刁法启 石富强 李玉江 龙锋 张辉 朱良玉 陈长云 王武星 魏文薪 王芃 刘晓霞 刘琦 潘正洋 尹晓菲 刘月 冯蔚 邹镇宇 曹建玲 徐晶 韩立波 程佳 鲁人齐 徐岳仁 李西 孙鑫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43-4658,共16页
由于中国大陆强震主要分布在活动地块边界带上,所以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成为我国大陆型强震研究的重要目标,各强震孕育阶段的判定是大陆型强震原地复发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主要内容,而目标断层是否处于震间晚期也是强震时间预测的重要... 由于中国大陆强震主要分布在活动地块边界带上,所以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成为我国大陆型强震研究的重要目标,各强震孕育阶段的判定是大陆型强震原地复发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主要内容,而目标断层是否处于震间晚期也是强震时间预测的重要研究基础.虽然地震短临预测仍存在诸多科学难题,但最近20年来全球若干强震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放宽预测时间尺度的要求,有些方法也可用于强震震间晚期的判定.本文以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的391条断层段为研究目标,利用地震地质的强震破裂空段、大地测量的断层运动闭锁段、地震活动的中小地震稀疏段、数值模拟的库仑应力增强显著段等方法,综合判定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可能处于震间晚期的主要断层段.本文结果仅是初步结果,该结果的可靠程度有赖于监测条件,其科学性有赖于大陆型强震孕育发生动力学过程的认识水平,虽然本文尝试给出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的震间晚期判定结果,但其结果可靠程度、精细程度等均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间.最后,从断层孕震阶段判定需求的角度,本文尝试给出大陆型震源物理模型的具体基础模型,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期望更多地震学家关注大陆型强震的物理机制及其预测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边界带 强震震间晚期 强震破裂空段 断层运动闭锁 中小地震活动 库仑应力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序列性质与断层分维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孔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3-29,共7页
本文引入地震断层的自扩展破裂模式,用以解释地震序列的特征并计算地震断层的分维数。由自扩展破裂模式,本文导出地震断层的分维数为D=ln(1+Abln q/1+q)/ln q/1+q,其中q为余震区长度与主震的破裂尺度之比,A=2.1。在q≥1时,D=Ab,这与Aki... 本文引入地震断层的自扩展破裂模式,用以解释地震序列的特征并计算地震断层的分维数。由自扩展破裂模式,本文导出地震断层的分维数为D=ln(1+Abln q/1+q)/ln q/1+q,其中q为余震区长度与主震的破裂尺度之比,A=2.1。在q≥1时,D=Ab,这与Aki的公式b=D/2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序列性质 断层 分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双色亚图像自适应识别跟踪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智勇 傅志中 李在铭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340,共8页
该文研究了红外辐射与双色辐射比,论述了红外双色亚成像的优点。对空域模糊,低信噪比的红外双色亚图像,提出了适应性强的子块灰度迭代分割二值化算法,并研究了空域模糊分割与特征参数识别。还研究了末制导初始阶段亚图像多帧积累探测和... 该文研究了红外辐射与双色辐射比,论述了红外双色亚成像的优点。对空域模糊,低信噪比的红外双色亚图像,提出了适应性强的子块灰度迭代分割二值化算法,并研究了空域模糊分割与特征参数识别。还研究了末制导初始阶段亚图像多帧积累探测和初始牵引,实现低虚、漏警率目标检测。最后研究了目标牵引到视场中心后,逐帧识别与自适应运动补偿锁定跟踪。实验表明,红外双色亚成像识别跟踪适用于静止、慢速和快速红外目标的末制导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双色亚图像 图像识别 自适应识别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序列的一个自相似扩展模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武孔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本文引入地震序列的一种自扩展模式,其地震序列的发生由地震断层的不同尺度的闭锁段相继破裂而发生,同时给出了以力学参数和几何参数定标的断层的自相似破裂机制,用以解决地震断层的分形特征及破裂的慢化过程。
关键词 地震序列 自相似 破裂 扩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闭锁与变形特征 被引量:16
16
作者 赵静 任金卫 +5 位作者 江在森 刘晓霞 牛安福 闫伟 岳冲 苑争一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6-225,共10页
为研究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断层闭锁程度与变形状态,并分析该区域地震危险性,利用1999—2007、2009—2011、2011—2013和2013—2015年共4期GPS速度场,采用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估算了该断裂的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空间动态分布,并结合1990... 为研究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断层闭锁程度与变形状态,并分析该区域地震危险性,利用1999—2007、2009—2011、2011—2013和2013—2015年共4期GPS速度场,采用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估算了该断裂的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空间动态分布,并结合1990—2017年跨断层水准资料分析了断层的三维运动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在汶川地震前后一直处于较强的闭锁状态,且汶川地震使西南段应变积累速度加快,加速了芦山地震的孕育进程;芦山地震后西南段闭锁程度并没有明显减弱,芦山地震对西南段的应变能释放是局部的和有限的。(2)龙门山断裂带4期垂直断层滑动亏损速率均为挤压亏损速率,汶川地震后西南段亏损速率明显增大,而后2期西南段亏损速率逐渐减小,目前依然明显高于汶川地震前量值。(3)汶川地震前跨断层水准结果显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处于完全闭锁状态,汶川地震后多个场地的年均垂直变化速率明显增大,并随时间呈逐渐衰减状态,目前已经恢复至汶川地震前正常变化速率,因此西南段仍然处于闭锁状态。综合GPS反演结果和跨断层水准结果分析认为,目前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在大部分段落处于强闭锁状态下依然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西南段 断层闭锁 年均垂直变化速率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模拟试验的岩质滑坡地表位移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鹏 陈国庆 +1 位作者 黄润秋 路晓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110,共6页
三段式岩质滑坡是一种典型的斜坡变形破坏模式,运用二维地质力学加载系统对其变形破坏全过程进行物理模拟试验研究,采用激光位移计对坡顶和坡脚位置进行位移监测。结果表明:位移监测曲线总体上表现为锁固段经历长时间的能量积累与应力... 三段式岩质滑坡是一种典型的斜坡变形破坏模式,运用二维地质力学加载系统对其变形破坏全过程进行物理模拟试验研究,采用激光位移计对坡顶和坡脚位置进行位移监测。结果表明:位移监测曲线总体上表现为锁固段经历长时间的能量积累与应力调整后的突发脆性破坏;由于软弱夹层具有蠕滑特性,前缘蠕滑阶段呈现出与土质滑坡相似的初始变形→等速变形→加速变形特征;后缘拉裂阶段作为最短暂的变形阶段,其位移监测曲线表现为"减-增-减-增"的"W"型变化趋势;锁固段是三段式岩质边坡维持稳定的关键所在,其受剪变形的顺序为先上后下,损伤变形由端部向中部递进,最终锁固段剪断形成突发脆性破坏,滑坡高速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滑坡 三段式滑坡 物理模拟 地表位移分析 锁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场景下铁路货车锁紧板偏转故障检测 被引量:9
18
作者 邹荣 李健康 +1 位作者 徐家祥 许桢英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7-922,共6页
结合铁路安全运营的迫切需求,以铁路货车运行故障图像动态检测系统(TFDS)中锁紧板偏转故障检测为研究背景,在无故障目标自动识别模式下对锁紧板姿态进行故障判别。针对锁紧板姿态是否位于正常范围内,提出一种新颖的偏转角度估计方法。... 结合铁路安全运营的迫切需求,以铁路货车运行故障图像动态检测系统(TFDS)中锁紧板偏转故障检测为研究背景,在无故障目标自动识别模式下对锁紧板姿态进行故障判别。针对锁紧板姿态是否位于正常范围内,提出一种新颖的偏转角度估计方法。算法依据锁紧板轮廓由近直线段组构成,提出采用直线段特征描述物体,形成特征稀疏表达,并对直线段特征采用方向编码方式,在有向Chamfer匹配下实现偏转角度估计,整个过程仅需一个模板。实验证明该算法能有效识别出偏转角度位于正常范围内的物体,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段特征 方向编码 故障检测 锁紧板 铁路货车运行故障图像动态检测系统(TF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闭锁特征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腊月 李玉江 +3 位作者 张风霜 陈长云 尹海权 贾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7-479,共13页
利用华北地区1999~2007、2013~2017两期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数据,采用块体负位错模型,分别反演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不同段的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分布;结合地表应变结果,综合分析了郯庐断裂带前后两期的变形差异特征,并探讨了其与日... 利用华北地区1999~2007、2013~2017两期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数据,采用块体负位错模型,分别反演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不同段的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分布;结合地表应变结果,综合分析了郯庐断裂带前后两期的变形差异特征,并探讨了其与日本3·11地震间的可能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地震后,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郯城以北的段落闭锁程度有所减弱,中南段东部地区主张应变率增强,处于拉张状态;日本大地震的发生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应变积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2013~2017最新一期反演结果显示莒县以北断层闭锁程度仍较高,闭锁深度较深,为右旋挤压亏损,是1668年郯城地震的未破裂段;莒县以南到泗洪附近断层闭锁程度较低,无滑动亏损积累;泗洪以南到嘉山段断层闭锁程度较高,是历史地震的未破裂段,同时该地区小震不活跃,易于应力积累,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断层闭锁 滑动亏损 应变积累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固段之间的力学作用模式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竑然 秦四清 +2 位作者 薛雷 杨百存 张珂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共13页
天然锁固段主控锁固型斜坡稳定性和构造地震演化过程,其按照承载力从低到高的次序依次断裂(宏观破坏)。因此,研究某一锁固段断裂时下一个锁固段的力学响应机制,对预测后者的断裂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锁固段在体积膨胀点处产生的... 天然锁固段主控锁固型斜坡稳定性和构造地震演化过程,其按照承载力从低到高的次序依次断裂(宏观破坏)。因此,研究某一锁固段断裂时下一个锁固段的力学响应机制,对预测后者的断裂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锁固段在体积膨胀点处产生的高能级特征破裂事件(标志性事件)可作为该点的判识标志,亦为锁固段的断裂前兆。我们构建了剪切作用下断层中包含两个锁固段的力学模型,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讨论了具有不同承载力的锁固段组合导致的力学行为,指出天然锁固段之间的力学作用遵循强作用模式,即当前锁固段被加载至峰值强度点时,再经历一个可忽略的剪切位移增量或应变增量,伴随的荷载转移可使下一个锁固段演化至其体积膨胀点。该模式能够合理解释多种地震观测现象和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固段 标志性事件 承载力 力学模型 作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