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癫痫及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陆璐 熊维希 周东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7,共3页
癫痫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的五大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在我国有超1000万人受累,疾病负担沉重。经规范治疗,70%以上的癫痫患者可达到控制发作、重返社会的治疗目标。提高癫痫诊疗质量可有效改善我国癫痫医疗的可及性。2017年,在国家卫生... 癫痫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的五大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在我国有超1000万人受累,疾病负担沉重。经规范治疗,70%以上的癫痫患者可达到控制发作、重返社会的治疗目标。提高癫痫诊疗质量可有效改善我国癫痫医疗的可及性。2017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支持下,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了癫痫质控专病组,启动了癫痫及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癫痫及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强化了我国的癫痫诊疗体系,调查了我国癫痫诊治现状,建设了数据来源互补医疗质量体系动态反馈机制。应用癫痫及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工具可持续推动我国癫痫诊疗质量的同质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质量 质量控制指标 癫痫 发作性疾病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远桂 黄旌 +6 位作者 陈云春 田国红 杜芳 李锐 徐格林 林华 江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 观察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PKMD)的临床特征及与癫的关系。方法 详细观察 4 1例PKMD的临床特征 ,影像学和脑电图改变。结果  4 1例均由运动诱发 ,呈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 30例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 11... 目的 观察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PKMD)的临床特征及与癫的关系。方法 详细观察 4 1例PKMD的临床特征 ,影像学和脑电图改变。结果  4 1例均由运动诱发 ,呈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 30例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 11例 ,发作时意识清楚 ,影像学有异常者 6例 ,脑电图有样放电者 12例 ,其中 2例发作时有样放电 ,脑体感诱发电位半数以上病例有定位侧半球改变。对抗药有良效。结论 本症障碍的部位可能在感觉刺激的传入通路与发作症状的传出通路之间的反射中枢。具有某些癫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障碍 运动诱发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郑维红 彭锋 +1 位作者 刘肇绩 黄琼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1-312,共2页
目的加深对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认识。方法对7例P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PK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 7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平均发病年龄约12岁。主要表现为运动启动时突然发... 目的加深对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认识。方法对7例P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PK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 7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平均发病年龄约12岁。主要表现为运动启动时突然发生异常运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发作间期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发作频繁,持续时间<1 min;抗癫痫治疗有效。结论临床中应注意PKD与癫痫的鉴别,原发性PKD抗癫痫治疗有效,一般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临床特征 治疗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极子定位法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如祥 刘智良 +2 位作者 张新伟 周谷兰 柯以铨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8-460,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颅内癫痫病灶偶极子分析定位系统用于顽固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以指导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效果。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1年5月在作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240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运用偶极子三维颅内癫痫病灶定位系统进行顽固性癫痫... 目的 探讨三维颅内癫痫病灶偶极子分析定位系统用于顽固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以指导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效果。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1年5月在作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240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运用偶极子三维颅内癫痫病灶定位系统进行顽固性癫痫致痫灶术前、术中定位,指导采用相应手术方式,并探讨其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 随访6个月以上者180例,疗效满意12例,显著改善36例,良好22例,差10例,总有效率为93.4%,显效率82.2%,未发现任何远期功能损害。结论偶极子三维颅内癫痫病灶定位系统是目前较为光进的癫痫病灶定位方法,以其指导手术,可明显增进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癫痫 手术治疗 偶极子定位法 癫痫 疗效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肿物继发性癫痫的偶极子定位外科治疗(47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智良 张新伟 +4 位作者 彭苹 周佳 唐艳平 周谷兰 徐如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68-670,共3页
目的探讨偶极子分析定位系统对颅内肿物继发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指导手术治疗的特点及长期效果。方法运用偶极子癫痫病灶定位系统和MRI对颅内肿物继发性癫痫患者致痫灶术前、术中精确定位后进行手术并随访,分析该类型癫痫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偶极子分析定位系统对颅内肿物继发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指导手术治疗的特点及长期效果。方法运用偶极子癫痫病灶定位系统和MRI对颅内肿物继发性癫痫患者致痫灶术前、术中精确定位后进行手术并随访,分析该类型癫痫的临床特点、手术要点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有效随访1年以上者47例,平均随访期27.9月。术后癫痫发作控制情况:完全消失或仅有先兆35例(74.5%),极少发作(≤3次/年)7例(14.9%),手术效果满意率89.4%;发作明显改善3例,无明显改善2例,手术效果不满意率10.6%。未发现明显远期并发症。结论偶极子三维颅内癫痫病灶定位系统可准确指导颅内肿物继发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物 继发性癫痫 偶极子定位 外科治疗 治疗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癫痫定位诊断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志群 李坤成 +1 位作者 王亮 秦文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颞叶癫痫(TLE)定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TLE患者和15例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作双侧颞叶内侧的1H-MRS,并对双侧海马区域进行精确定位,通过计...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颞叶癫痫(TLE)定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TLE患者和15例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作双侧颞叶内侧的1H-MRS,并对双侧海马区域进行精确定位,通过计算峰下面积,对代谢产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及胆碱复合物(Cho)的浓度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采用Kappa检验,两位医师对海马硬化诊断的一致性K值=0.80(P<0.05),表明一致性很好,MRI可对10例患者作出术前定位。MRS示TLE患侧组NAA/(Cho+Cr)为0.37±0.07,对照组和TLE对侧组则分别为0.65±0.07和0.62±0.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值为23.170,P<0.05);MRS定位准确12例,另3例为阴性,结合MRI可对13例准确定位。结论1H-MRS能敏感地探测到神经元的异常改变,为颞叶癫痫的术前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其与MRI相结合可提高术前定位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学 癫痫 颞叶 定位诊断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图、磁共振和PET-CT对继发性癫痫患者致痫灶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亚超 乔辉 +1 位作者 李泽 李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0-1393,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MRI和PET-CT对原发性癫痫患者脑内致痫灶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接受手术治疗原发性癫痫且在确定为器质性癫痫的患者,均行脑电图、磁共振和PET-CT检查,比较三种方法对癫痫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及定位准确度。结果:5... 目的:探讨脑电图、MRI和PET-CT对原发性癫痫患者脑内致痫灶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接受手术治疗原发性癫痫且在确定为器质性癫痫的患者,均行脑电图、磁共振和PET-CT检查,比较三种方法对癫痫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及定位准确度。结果:50例患者中共发现癫痫病灶72个。术前脑电图有异常改变者58个,检出率为80.6%;其中34个病灶定位诊断准确,定位符合率为58.6%(34/58)。MRI表现异常者26例,其中25个病灶能够准确定位,定位符合率达96.2%(25/26)。PET-CT显示有局灶性代谢异常和/或异常CT表现64处,检出率为88.9%;其中56个病灶定位准确,定位符合率为87.5%。脑电图和PET-CT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致病灶的定位符合率显著高于脑电图和PET-CT,差异具有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MRI和PET-CT对癫痫患者致病灶的检出和定位诊断各具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联合诊断,可提高对致痫灶的检出率以及定位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癫痫 定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健康测量量表评价癫癎及哮喘患儿生活质量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佶 徐慧 +1 位作者 王艺 张晓蕾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以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估癫癎及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2007年6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专科、呼吸专科及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癫癎患儿、哮喘患儿和健康儿童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研究期间85例癫癎患儿... 目的以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估癫癎及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2007年6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专科、呼吸专科及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癫癎患儿、哮喘患儿和健康儿童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研究期间85例癫癎患儿(癫癎组)、81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和87名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进入分析。3组儿童的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①疾病及治疗情况:癫癎组和哮喘组服用1种药物者分别为70/85例和59/81例,癫癎组63/85例和哮喘组56/81例患病后规则服药,两组在服药种类和依从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癫癎组36/85例至本次调查前至少有1年癫癎未发作;哮喘组29/81例最大呼气峰流速监测持续保持个人最佳值的80%以上。②生活质量评价:癫癎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和8个分项的终得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和活力4个分项的终得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疾病控制与否,癫癎组生活质量均较哮喘组差;癫癎组情感功能及精神健康状况明显差于哮喘组,其心理障碍不随疾病控制而明显改善。结论①癫癎和哮喘患儿生活质量较健康儿童明显下降;②癫癎患儿较哮喘患儿生活质量损害更为明显;③SF-36量表可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手段,辅助评价疾病治疗的疗效;④癫癎患儿的心理障碍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哮喘 生活质量 慢性发作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电极三维重建在涉及脑功能区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江建东 高志莹 +6 位作者 钟平 高登科 林志红 李莉 姚一 张小斌 熊灵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5-868,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三维重建在涉及脑功能区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颅内电极植入术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MRI扫描重建脑组织的立体影像。骨瓣开颅电极植入,术中数码拍照,术后头颅cT扫描重建颅内电极。在颅内电极皮层...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三维重建在涉及脑功能区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颅内电极植入术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MRI扫描重建脑组织的立体影像。骨瓣开颅电极植入,术中数码拍照,术后头颅cT扫描重建颅内电极。在颅内电极皮层脑电图监测期间,记录癫痫惯常发作起始区;通过慢性电刺激确定皮层功能区。运用图像融合软件将脑组织和颅内电极的三维图像进行融合,形成致痫区与脑功能区的立体虚拟影像。结果:本组共6例患者,男4例,女2例,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时间平均13.7d。通过影像三维重建.显示出硬脑膜下电极与其周边脑皮层的毗邻关系,解剖影像清晰,与术中数码照片有较高的一致性.将致痫灶与功能区标注到电极上后,可以显示致痫灶与功能区的空间分布。二期手术后随诊3~6个月.癫痫发作控制良好。结论:颅内电极三维重建能够清晰显示硬膜下电极与脑皮层的空间关系,有利于确定致痫灶与脑功能区的关系,在涉及脑功能区的癫痫术前评估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硬脑膜下电极 脑功能区 3D定位 影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癫痫的外科治疗及预示疗效的相关因素(143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如祥 刘智良 +5 位作者 张新伟 周谷兰 柯以铨 彭苹 唐艳平 周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63-667,共5页
目的探讨偶极子定位下颞叶癫痫手术后的长期效果,并分析某些术前因素以预示可能的术后疗效。方法接受偶极子定位下颞叶癫痫手术并得到有效随访1年以上病人143例。从预示术后疗效角度,对其临床、电生理、神经影像和外科手术等因素进行回... 目的探讨偶极子定位下颞叶癫痫手术后的长期效果,并分析某些术前因素以预示可能的术后疗效。方法接受偶极子定位下颞叶癫痫手术并得到有效随访1年以上病人143例。从预示术后疗效角度,对其临床、电生理、神经影像和外科手术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期27.5月。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或仅有先兆101例,极少发作(≤3次/年)20例,手术效果满意率84.6%;发作明显改善(减少≥75%)15例,无明显改善(减少<75%)7例,手术效果不满意率15.4%。下列术前因素可能预示术后癫痫的良好控制:早期(5周岁之前)出现癫痫发作,发作频率低(≤20次/月),复杂部分性发作呈主要形式,MR示存在单侧结构性异常,无皮质发育不良,偶极子分析示局限性致痫灶,以及病理灶与致痫灶相一致。结论偶极子定位下颞叶癫痫手术可获得满意效果,而有关临床和诊断的某些术前因素可能预示术后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外科治疗 预示 疗效 相关因素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顽固性癫痫的精确定位和微创治疗技术(附338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新伟 徐如祥 +1 位作者 柯以铨 周谷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71-672,共2页
目的研究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联合应用三维痫灶精确定位诊疗计划系统及影象学检查对338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术前、术中致痫灶三维精确定位,采用癫痫微创外科技术(多处软膜下扇形横切术、胼胝体前部潜行切开术、选择性前颞... 目的研究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联合应用三维痫灶精确定位诊疗计划系统及影象学检查对338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术前、术中致痫灶三维精确定位,采用癫痫微创外科技术(多处软膜下扇形横切术、胼胝体前部潜行切开术、选择性前颞叶切除术、神经导航下显微病灶切除术)切除致痫灶、阻断传导纤维以治疗顽固性癫痫。结果将术前定位结果与术中64导皮层电极及8导深部电极检测结果相比较,证实术前定位准确可靠;必要的影象学检查有助于痫灶定性定位诊断及治疗方案设计;随访疗效评估总有效率达98.1%,其中疗效III级以上达74.8%;术后正常神经功能保护良好,无明显后遗症。结论联合应用三维痫灶精确定位诊疗计划系统和影象学检查,对致痫灶定位准确;癫痫微创外科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癫痫 精确定位 微创治疗技术 诊疗计划系统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龄 蒋先惠 沈成鑫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本文报告40例癫痫病人采用手术治疗。30例作了CT检查、脑电图检查,6例作脑电地形图检查,对手术定位有较大帮助。术中用脑皮层电图监测,有效地提高了癲痫源灶的切除率,手术有效者34例(85.0%)。作者还应用了胼胝体切开术,从病灶切除的病... 本文报告40例癫痫病人采用手术治疗。30例作了CT检查、脑电图检查,6例作脑电地形图检查,对手术定位有较大帮助。术中用脑皮层电图监测,有效地提高了癲痫源灶的切除率,手术有效者34例(85.0%)。作者还应用了胼胝体切开术,从病灶切除的病理所见,癫痫的外科治疗应引起神经外科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手术 脑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病灶定位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0期195-197,共3页
目的综合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难治性癫痫致痫病灶定位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3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脑电图(electroen... 目的综合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难治性癫痫致痫病灶定位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3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组、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组、MRI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阳性诊断率和病灶准确定位率。结果 MRI组患者阳性诊断率显著高于EEG组和PET-CT组(P<0.05),PET-CT组患者阴性诊断率显著高于MRI组和EEG组(P<0.05)。MRI组病灶准确定位率显著高于EEG组和PET-CT组(P<0.05)。结论 MRI在难治性癫痫致痫病灶定位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显著高于EEG和PET-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难治性癫痫 病灶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例难治性癫痫的病灶定位和外科治疗
14
作者 徐纪文 王桂松 +4 位作者 周洪语 徐忠贤 王宇 江基尧 罗其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8-420,共3页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和外科治疗方法以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和程度。方法综合运用影像学、脑电图、PETCT、脑功能皮层定位检查和偶极子定位以及磁共振融合等方法,对3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病灶定位和外科手术治疗,并进行手术前...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和外科治疗方法以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和程度。方法综合运用影像学、脑电图、PETCT、脑功能皮层定位检查和偶极子定位以及磁共振融合等方法,对3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病灶定位和外科手术治疗,并进行手术前后心理状况评估。结果随访评估疗效满意24例(68.6%),显著改善5例(14.3%),良好4例(1.4%),较差2例(5.7%)。除1例巨大动静脉畸形术后有偏瘫和1例有计算障碍以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应用影像学、电生理、核素检查和计算机图像融合技术,可以对大多数癫痫病灶的起源进行精确定位诊断,从而使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定位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极子定位系统在癫癎外科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杨梅华 杨辉 +4 位作者 安宁 周政 张可成 刘仕勇 黄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1827-1829,共3页
目的 探讨偶极子定位 (Dipolelocalizationmodeling ,DLM)系统对致疒间 灶定位的价值。方法 对 82例拟行癫疒间病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DLM和MRI检查 ,部分病人行SPECT PET检查 ;79例手术病人的皮层或深部脑电图定位与术前DLM进行对比分... 目的 探讨偶极子定位 (Dipolelocalizationmodeling ,DLM)系统对致疒间 灶定位的价值。方法 对 82例拟行癫疒间病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DLM和MRI检查 ,部分病人行SPECT PET检查 ;79例手术病人的皮层或深部脑电图定位与术前DLM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LM检查与术中定位结果基本一致 ,且特异性好。结论 DLM是一种新型无创性疒间 灶定位方法 ,因其特异性定位优于影像学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极子 顽固性癫痫 痫灶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苞牡丹碱诱发实验性癫痫大鼠各脑区的代谢和血流 被引量:1
16
作者 严徽瑾 R.Ackerman J.EngelJr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5期351-358,共8页
静脉注射γ-氨基丁酸受体阻断剂荷苞牡丹碱(Bicuculline)诱发大鼠实验性癫痫,用碳^(14)2脱氧葡萄糖([~14C]2DG)和碳~14碘化安基比林([~14C]IAP)放射自显影法测定各脑区的葡萄糖摄取率和脑血流.实验结果提示:(1)荷苞牡丹碱诱发实验性癫... 静脉注射γ-氨基丁酸受体阻断剂荷苞牡丹碱(Bicuculline)诱发大鼠实验性癫痫,用碳^(14)2脱氧葡萄糖([~14C]2DG)和碳~14碘化安基比林([~14C]IAP)放射自显影法测定各脑区的葡萄糖摄取率和脑血流.实验结果提示:(1)荷苞牡丹碱诱发实验性癫痫时边缘系统的皮层下结构海马、杏仁核及锥体外系轴中的苍白球、黑质等脑区可能起重要作用.(2)海马区出现葡萄糖代谢与脑血流的明显不一致性,这一特征性变化在实验性癫痫发作中的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癫痫 定量放射自显影法 局部脑血流 海马 荷苞牡丹碱 [14_C]2DG [14_C]I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录象脑电图与神经影像学检查对部分性癫痫定位诊断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彤歌 徐浩 +1 位作者 黄力 宋雪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54-58,共5页
利用录象脑电图加强监测, ̄(99m)Tc-HMPAO-SPECT, ̄(123)J-Iomazenil-SPECT、MRI对40例局限性癫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发作期及发作间歇期Video/EEG的结果:38例(82%)... 利用录象脑电图加强监测, ̄(99m)Tc-HMPAO-SPECT, ̄(123)J-Iomazenil-SPECT、MRI对40例局限性癫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发作期及发作间歇期Video/EEG的结果:38例(82%)表现局限性癫痛样活动, ̄(99m)TC-HMPAO-SPECT局部脑血流异常21例(52%), ̄(123)J-Iomazenil-SPECT局部脑苯二氮革受体密度减低25例(63%),MRI结构异常18例(45%)。Iomazenil对癫痈灶定位比HMPAO敏感,有较高诊断价值。这些神经影像技术可显示病灶内结构和功能改变。对癫痈发作提供了神经病理学基础,是对癫痛定位非创伤性的有效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定位 脑电图 神经影像学 检查
全文增补中
脑功能连接模型在机器学习中分类鲁棒性研究——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定位癫痫发作侧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泽坤 葛曼玲 +4 位作者 付晓璇 陈盛华 张夫一 郭志彤 张志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1-530,共10页
机器学习能促进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f MRI)在癫痫中应用,尽管Pearson相关性的传统功能连接(FC)模型作为成像算法有较多报道,但其分类鲁棒性却少有研究。提出特异于健康人的癫痫患者FC指数模型,与FC在有监督机器学习分类敏感性和稳定... 机器学习能促进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f MRI)在癫痫中应用,尽管Pearson相关性的传统功能连接(FC)模型作为成像算法有较多报道,但其分类鲁棒性却少有研究。提出特异于健康人的癫痫患者FC指数模型,与FC在有监督机器学习分类敏感性和稳定性上进行比较,以期为提取癫痫患者功能影像学标记提供新算法。搜集20名结构像标记为海马阳性的内侧颞叶癫痫患者(各10名纳入左侧、右侧2组)和142名来自连接组学且与患者相同年龄段健康人的rf MRI数据;以健康人群为参照,构建个体患者FC特异性指数模型,为每个脑区功能打分;通过ROC敏感性分析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提取指数模型,对发作侧敏感脑区获得功能影像标记;以其指数作为特征向量,分别输入至概率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对患者发作侧分类;10次随机交叉验证分析稳定性,再分别对敏感脑区之间和患者之间的特征向量做线性相关性分析,以探求影响稳定性的内在原因。最后,用FC代替指数模型做同上处理,并比较两种功能连接模型的分类稳定性。结果显示,以FC为特征向量的AUC为0.76,而特异性指数的特征向量AUC为0.84,指数模型的分类敏感性高于FC。另外,FC的分类精度在25%~100%之间强烈波动,方差高达25.99%,且特征向量平均相关系数为0.67,相关性较强;而指数模型则在75%~100%之间较小波动,方差低至7.10%,且特征向量平均相关系数为0.28,相关性较小。在机器学习癫痫定侧中,静息态功能连接特异性指数模型表现出较强的分类鲁棒性,远优于传统模型,特征向量相关性较大可能是影响后者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连接特异性 Pearson相关性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有监督机器学习 癫痫发作侧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 rCBF显像在癫痫灶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雅娜 罗焱 +3 位作者 胡云 苏红媛 杨辉 张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在癫痫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15例癫痫患者,术前分别行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显像...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在癫痫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15例癫痫患者,术前分别行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显像、常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视频脑电图(vedio-EEG,VEEG)、CT或MRI检查,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m,ECoG)监测,与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EEG、VEEG、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检出癫痫的阳性率为90.4%,高于EEG的37.4%(P<0.05)、VEEG的82.6%(P>0.05)、CT的48.8%(P<0.05)和MRI的54.2%(P<0.05)。与术中ECoG结果比较,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对癫痫灶定侧率为91.3%,定位率为71.2%。结论术前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显像与ECoG在癫痫灶定位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术前综合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定位诊断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的脑磁图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詹飞霞 曹春燕 曹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9-983,共5页
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是一大类具有突发性、反复性、自限性等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发作间期,常规生化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通常无明显异常。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脑磁信号、监测脑电活动的电生理工具... 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是一大类具有突发性、反复性、自限性等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发作间期,常规生化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通常无明显异常。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脑磁信号、监测脑电活动的电生理工具,可通过超导量子干涉仪对人脑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已逐渐应用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及大脑高级活动的功能及机制研究。该文主要对癫痫、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偏头痛等常见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的MEG应用及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疾病 癫痫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偏头痛 脑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