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7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multi-scale simulation and dynamic verification of high dynamic MEMS components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1
作者 Sining Lv Hengzhen Feng +2 位作者 Wenzhong Lou Chuan Xiao Shiyi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5期275-291,共17页
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MAM)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rapid prototyping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of special high dynamic heterogeneous complex parts. In response to the micromechanical defects s... 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MAM)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rapid prototyping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of special high dynamic heterogeneous complex parts. In response to the micromechanical defects such as porosity issues, significant deformation, surface cracks, and challenging control of surface morphology encountered during the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 process of specialized 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 components, multi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micro powder melt pool/macro-sca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ntrol simulation of specialized components are conducted. The optimal parameters obtained through highprecision preparation and machining of components and static/high dynamic verification are: laser power of 110 W, laser speed of 600 mm/s, laser diameter of 75 μm, and scanning spacing of 50 μm. The density of the subordinate components under this reference can reach 99.15%, the surface hardness can reach 51.9 HRA, the yield strength can reach 550 MPa, the maximum machining error of the components is 4.73%, and the average surface roughness is 0.45 μm. Through dynamic hammering and high dynamic firing verification, SLM components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overload resistance. The results have proven that MEM technology can provide a new means for the processing of MEMS components applied in high dynamic environments. The parameters obtained in the conclusion can provide a design basis for the additive preparation of MEMS compon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itive manufacturing High dynamic MEMS components Multiscale control Process optimization High dynamic ver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Outsourcing in Dispersed Network Manufacturing Systems
2
作者 Rob Dekkers Luping Wang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49-,共1页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sation and advances in i 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dispersed manufacturing system s as a form of the virtual organisation. New manufacturing strategy pays more at t...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sation and advances in i 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dispersed manufacturing system s as a form of the virtual organisation. New manufacturing strategy pays more at tention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total value chain and therefore puts emphasis o n outsourcing. In fact, outsourcing is an efficient way of utilizing available r esources and has become one key aspect of the manufacturing strategy. Improved d ecision and organization on outsourcing will result in cost production and short er lead-times. However, most concepts and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outsourcing do not adapt to t he changing environment and meet increasing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n the oth er hand, virtual organisations might display instability between pure outsourcin g and establishing alliance. Balance and trade-off between independent agents a nd creating alliance are thus required.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 model to support decision-making,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n outsou rcing in a dispersed network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to discuss several key iss ues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ents of the network. Dev elopment of the model will deploy Applied System Theory and will be built on fou ndations of earlier research on industrial management such the theories of Outso urcing, Order Entry Points, Design of Organisations and Logistic Control. The is sues that will be addressed in this paper are: · The selection of suppliers and co-makers; · Communication between suppliers and clients; · The mechanisms for profit-sharing between agents; · The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to integrate the knowledge of the different agent s into product design. Industrial companies will benefit from this research by the practical methods an d implementation extending their business models beyond concepts for outsourcing and alliances. Additionally, the exploration will lead to proactive contributio n of manufacturing during engineering, which would improve management and contro l of dispers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Outsourcing in Dispersed Network manufacturing SYST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furcation Control, Manufacturing Planning and Formation Control
3
作者 WeiKang MuminSong NingXi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91,共8页
The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topics on control theory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namely bifurcation control, manufacturing planning, and formation control. For each topic, we summarize the control problem to be addr... The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topics on control theory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namely bifurcation control, manufacturing planning, and formation control. For each topic, we summarize the control problem to be addressed and some key ideas used in our recent research. Interested readers are referred to related publications for more details. Each of the three topics in this paper is technically independent from the other ones. However, all three parts together reflect the recent research activities of the first author, jointly with other researchers in different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歧控制 制造分配 形成控制 工程应用 控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促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基于数据要素与内部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卫红 林漫 +2 位作者 郑迪文 秦玲玲 喻娟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88,共17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企业在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及内部管理方面的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在人工智能驱动下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2007—2022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企业在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及内部管理方面的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在人工智能驱动下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2007—2022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分析后依旧成立;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增强数据要素应用水平、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两个独立中介效应及两者链式中介效应促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③人工智能技术对非国有、技术型并购型、技术变化较快行业与高科技行业的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较大。研究结论扩展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企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同时为增强其转型与升级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数据要素 内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制造加工单元控制系统设计
5
作者 张道德 谢静 +1 位作者 张超勇 肖御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2-78,共7页
当前大部分制造加工单元仍依赖人工调度与控制,制造模式刚性较强,难以有效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需求,智能化水平有限,制约了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过程。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制造加工单元硬件平台,设计一种柔性制造加工单元控制系统... 当前大部分制造加工单元仍依赖人工调度与控制,制造模式刚性较强,难以有效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需求,智能化水平有限,制约了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过程。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制造加工单元硬件平台,设计一种柔性制造加工单元控制系统。该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控制系统与通信网络的搭建、上位机与PLC控制系统的设计等。完成控制系统设计后,通过硬件与网络系统的协同测试验证系统性能。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有效减少人工干预,实现制造加工单元的柔性控制,显著提升了其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柔性制造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复杂构件群体机器人协同并行制造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哲 丰飞 郭峰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6,共14页
以航空、航天、航海及轨道交通等领域大尺度复杂构件的高效、高质量加工需求为导向,探究基于群体机器人集群化并行制造系统的大构件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围绕典型大尺度构件的加工工艺需求,基于移动测量机器人、移动加... 以航空、航天、航海及轨道交通等领域大尺度复杂构件的高效、高质量加工需求为导向,探究基于群体机器人集群化并行制造系统的大构件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围绕典型大尺度构件的加工工艺需求,基于移动测量机器人、移动加工机器人和移动装配机器人等多种类、多形式移动机器人的设计和研制,提出基于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并行制造方案、大构件机器人化加工机器人本体设计方案、多模态协作机器人感知与测量方案、多机器人协同的加工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及群体加工机器人系统控制方案。阐述多群体机器人移动加工的机器人控制策略与方案,针对加工机器人群体协同并行加工方法、大构件测量与群体机器人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不但从本体研发、控制器等方面探究了国产工业机器人性能提升与优化的方法,也力图为后续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大构件加工拓展工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构件 自主移动机器人 群体机器人 自主控制 多机器人协同并行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电极电弧焊接与增材制造技术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7
作者 胡青松 闫朝阳 +1 位作者 蒋凡 陈树君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34,共18页
针对成型件高精度控形与低损伤控性的实现需求,以及在增加熔敷量的同时达到热源热、质、力深度解耦的目标,多电极电弧焊接/增材技术已逐渐成为学术界与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多电极电弧工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梳理了... 针对成型件高精度控形与低损伤控性的实现需求,以及在增加熔敷量的同时达到热源热、质、力深度解耦的目标,多电极电弧焊接/增材技术已逐渐成为学术界与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多电极电弧工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梳理了多电极电弧焊接与增材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并对多电极电弧中不同类型的耦合电弧进行了分类总结,多电极电弧系统通过引入多个电极,实现了对耦合电弧热质力传输过程的更精细调控,有助于优化沉积层的成形质量,降低缺陷,提高制造精度。强调了不同类型多电极电弧工艺在热源和电极排布方式,热质力解耦传输特性的区别,总结了焊接过程参数对耦合电弧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最后,本文提出了适用于电弧熔丝增材制造领域的多电极电弧特性,探索复合材料构件的高性能制造,搭建新型多电极电弧技术的工艺数据库,为耦合电弧和多电极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极电弧 电弧增材制造 热质传输 电弧特性 成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大尺寸金属构件增材制造研究进展
8
作者 方学伟 杨健楠 +6 位作者 周健 张垚 乔润基 冯佳劲 刘畅 黄科 卢秉恒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34,共22页
针对大尺寸金属构件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了该技术在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首先,阐述了增材制造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大尺寸金属构件中的优势与局限。其次,分析了增材制... 针对大尺寸金属构件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了该技术在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首先,阐述了增材制造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大尺寸金属构件中的优势与局限。其次,分析了增材制造过程中工艺参数优化与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特别是通过外场辅助调控、实时监测与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制造过程的精度与稳定性。此外,重点讨论了针对大尺寸金属构件的在线与后处理形性同步调控技术,结合热处理与机械加工方法,有效改善了成形质量与力学性能。最后,展望了未来增材制造技术在大尺寸金属构件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在工艺优化、材料特性、生产效率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增材制造将在多个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并推动传统制造模式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 金属增材 多场耦合 组织性能 过程控制 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成本控制
9
作者 许晓敏 蒋晓雨 +3 位作者 李湘颖 孔亚楠 郑世鹏 王之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10735-10748,共14页
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的成本受到生产、营销、服务等的多重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力装备制造业成本管理效益,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引入多价值链协同概念,构建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成本控制模型。通过分析生产价值链、营销价值链和服... 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的成本受到生产、营销、服务等的多重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力装备制造业成本管理效益,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引入多价值链协同概念,构建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成本控制模型。通过分析生产价值链、营销价值链和服务价值链的协同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系统中各要素进行因果关系分析,构建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成本控制模型。以A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的实际数据为例,运用Vensim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分析了不同情境下的成本变动情况,并提出管理建议,为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的成本控制及优化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研发支出投入和销售投入对成本控制影响较大,将两者设置一个合理的比例时,可以在保持整个系统处于相对合理区间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企业多价值链协同下的总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装备制造企业 多价值链协同 系统动力学 成本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ronoi图的可控随机声学超材料设计及性能研究
10
作者 陈文炯 李智琦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8-46,共9页
共振型声学超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能力,在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表现出巨大应用潜力,但其低频宽带吸声能力仍有待提升。为提高声学超材料低频与宽带吸声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可控随机声学超材料,研究了基于Voronoi图的控制点数... 共振型声学超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能力,在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表现出巨大应用潜力,但其低频宽带吸声能力仍有待提升。为提高声学超材料低频与宽带吸声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可控随机声学超材料,研究了基于Voronoi图的控制点数量、分布位置对超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并对可控随机结构吸声性能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增材制造制备多组试验样件并进行阻抗管试验测试,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Voronoi图控制点数量为20,分布离散程度为26时,该声学超材料具备约350~648 Hz内多吸声峰宽频带的吸声效果,平均吸声系数0.843。该结构厚度35 mm,仅为350 Hz波长的约1/38,为解决低频噪声控制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随机 VORONOI图 声学超材料 低频宽带吸声 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4D打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童强 肖帅磊 +2 位作者 毕野 吴豪 董秀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430,共7页
4D打印技术作为在3D打印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这个维度的新兴打印技术,不仅可以在三维空间内构建复杂结构,还能通过材料的预设形变来实现打印物体的自我组装和形态变化。4D打印技术作为新一代的增材制造技术,因演变过程完全可预测、... 4D打印技术作为在3D打印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这个维度的新兴打印技术,不仅可以在三维空间内构建复杂结构,还能通过材料的预设形变来实现打印物体的自我组装和形态变化。4D打印技术作为新一代的增材制造技术,因演变过程完全可预测、可设计和可控制的特点,其潜力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近年来,4D打印技术在现代食品加工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通过4D打印实现食品结构、营养成分、口感等特性的精准控制。本文综述了食品4D打印技术原理、要素及优势,分析了食品4D打印在现代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包括4D打印材料特性、外界刺激等方面,并重点探讨了4D打印智能食品的微观结构控制与口感之间的关系,最后展望了食品4D打印技术发展趋势和挑战,旨在为现代食品加工领域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打印 增材制造 食品加工 外界刺激 微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制造的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礼伟 王耀南 +2 位作者 谭浩然 方遒 李哲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3,共16页
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并加速智能化变革的背景下,亟需突破工业软件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等“卡脖子”技术环节,构建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以支撑智能制造全流程优化。本文梳理了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从... 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并加速智能化变革的背景下,亟需突破工业软件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等“卡脖子”技术环节,构建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以支撑智能制造全流程优化。本文梳理了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从工业互联网技术要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技术要素、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软硬件系统3个方面呈现了面向智能制造的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全貌;系统总结了面向智能制造的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技术示范应用,涵盖自主可控的机器人化智能制造、基于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的工业检测与感知、面向智能制造的网络化多机协同控制、面向智能制造的多机协同调度规划;进一步研判了面向智能制造的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的当前挑战和技术方向。可积极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自主可控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云边端”协同、搭载国产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机器人、自主可控的多机协同制造技术,同时加快构建自主可控标准体系,驱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为我国制造业稳健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智能制造 自主可控 机器人 软硬件系统 示范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铈抛光粉体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超凡 杨国胜 +3 位作者 王振峰 刘铃声 欧阳顺利 刘中兴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50,共13页
氧化铈抛光粉能够形成化学机械拋光(CMP)作用,可满足精密抛光领域需求,具有抛光速度快、光洁度高、平整度高、抛光后产品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该领域内,国际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氧化铈抛光粉的应用优化与拓展、氧化铈颗粒的大小形貌等对抛... 氧化铈抛光粉能够形成化学机械拋光(CMP)作用,可满足精密抛光领域需求,具有抛光速度快、光洁度高、平整度高、抛光后产品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该领域内,国际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氧化铈抛光粉的应用优化与拓展、氧化铈颗粒的大小形貌等对抛光性能的影响、添加剂的引入及清洗方式等对表面缺陷等的回复作用、抛光粉粒径控制工艺等,而我国则在抛光粉粒径把控、优化生产工艺、缩短生产周期以及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氧化铈抛光粉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固相法包括固相烧结法和固相机械法,通常能耗较高、反应时间较长;液相法包括水热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微波法和微乳液法等,这些方法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能获得粒度更均匀的抛光粉,然而部分液相法工艺复杂,溶剂及副产物的处理亦需优化;气相法主要包括喷雾干燥法和喷雾热解法,其通过将溶液或悬浮液雾化成细小的液滴,然后在高温下迅速蒸发溶剂形成固体颗粒,能够生产出具有特定形态和大小的抛光粉。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开发低能耗、绿色合成方法已成为大势所趋,气相法和其他环境友好型合成方法将受到更多关注;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氧化铈粉末的粒度和形貌控制,以满足不同领域的抛光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光粉 氧化铈 固相法 液相法 气相法 粒度控制 形貌控制 精密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束激光选区熔化研究进展
14
作者 曾庆鹏 傅广 +4 位作者 任治好 彭庆国 肖华强 李少波 张正文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共19页
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作为一种常见的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术,在多孔和薄壁等异形零件的成形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单光束SLM成形因成形尺寸小、成形效率低等问题而发展缓慢。多光束激... 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作为一种常见的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术,在多孔和薄壁等异形零件的成形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单光束SLM成形因成形尺寸小、成形效率低等问题而发展缓慢。多光束激光选区熔化(multi-beam selective laser melting,MB-SLM)在单光束SLM成形的基础上,通过多光束、多振镜分区扫描并进行拼接成形,实现了成形尺寸和成形效率的大幅同步提升,有效地解决了单光束SLM成形存在的固有难题,有望成为进一步拓展金属增材制造应用领域的新兴技术。本文综述了多光束激光选区熔化在成形原理、成形设备以及工艺缺陷的形成及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多光束激光选区熔化成形不同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重点阐述了工艺缺陷和力学性能调控的主要策略。最后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如应关注多光束间的时空差异特性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改变不同区域间工艺参数的一致性以减少成形件的工艺缺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束激光选区熔化 增材制造 缺陷调控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VD进气盖板结构对腔室温度场影响规律研究
15
作者 齐熙展 田凤杰 崔雨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37,共6页
半导体薄膜沉积技术中反应腔室的温度控制直接影响晶圆沉积薄膜的质量与精度,为了良好实现在工艺过程中腔室温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了腔室的重要部件进气盖板结构对温度场的影响特点及规律的研究。对进气盖板进行了结构拓扑设计、以... 半导体薄膜沉积技术中反应腔室的温度控制直接影响晶圆沉积薄膜的质量与精度,为了良好实现在工艺过程中腔室温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了腔室的重要部件进气盖板结构对温度场的影响特点及规律的研究。对进气盖板进行了结构拓扑设计、以及整体腔室温度场的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对比仿真结果,分析盖板不同散热结构对腔室内温度场的分布和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受射频干扰下,进气盖板的三种不同散热结构对腔室温度场没有明显影响。喷淋板下方2 mm处温度场温度分布均匀,随散热通道与腔室距离变化波动很小,整体温度呈中间高边缘低的特质。在射频的干扰下,散热通道与腔室距离越远,其对腔室温度控制能力变弱,腔室温度场的温度保持性会变差,温度一致性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制造 反应腔室 温度控制 机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端装备制造业复杂产品售后服务质量控制激励及其优化
16
作者 杜鹏琦 陈洪转 万良琪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复杂产品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主要产品形式,其对于售后服务质量要求远远高于普通产品,故主制造商如何激励售后服务商加强协同合作,改进售后服务质量水平,以及主制造商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质量控制水平成为难点。基于“主制造商-售后服... 复杂产品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主要产品形式,其对于售后服务质量要求远远高于普通产品,故主制造商如何激励售后服务商加强协同合作,改进售后服务质量水平,以及主制造商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质量控制水平成为难点。基于“主制造商-售后服务商”协同合作模式,从主制造商激励售后服务商的视角,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构建了主制造商为领导者、售后服务商为跟随者的协同合作模型,研究了质量成本分担策略对主售双方最优决策的影响,并考察了主制造商努力成本系数和收益系数对质量控制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制造商在技术支持基础上实施质量成本分担激励,能够促进主售双方加强合作,改进售后服务质量水平并实现帕累托改进。然而,主制造商实现最优利润和最优售后服务质量的质量成本分担比例并不一致,只有当分担比例保持在一定阈值范围时,才能兼顾“质量控制”与“经济利益”。并且,主制造商通过改进督导管控效率,降低单位努力成本,提升单位质量收益,可以优化其质量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产品 “主-售”模式 售后服务 质量控制 质量成本分担 控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近场直写制备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杨柳 杜磊 徐淮中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6,共11页
熔体近场直写(MEW)作为一种新兴的增材制造技术,可在微米尺度下实现纤维支架结构的精准构筑。为进一步推动该技术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MEW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MEW设备组成,详解了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针对ME... 熔体近场直写(MEW)作为一种新兴的增材制造技术,可在微米尺度下实现纤维支架结构的精准构筑。为进一步推动该技术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MEW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MEW设备组成,详解了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针对MEW射流调控,阐述了射流稳定及沉积过程中的成形机制与控制机制;针对MEW技术的应用场景,讨论了不同结构支架的构筑方法及其构效关系;此外,还总结了MEW技术与其它技术结合的典型范例;最后,展望了MEW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其在多领域交叉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近场直写 增材制造 高分辨率打印 射流控制 组织工程 纤维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无人叉车路径跟踪
18
作者 张红琼 白国星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2,共8页
随着智能制造、智能仓储等行业的发展,无人叉车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目前针对无人叉车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定位、感知和规划等技术,针对路径跟踪控制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成熟。目前无人叉车路径跟踪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随着智能制造、智能仓储等行业的发展,无人叉车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目前针对无人叉车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定位、感知和规划等技术,针对路径跟踪控制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成熟。目前无人叉车路径跟踪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现有控制方法均未考虑转向轮转角约束、转向轮转角速度约束等系统约束;另一方面,现有研究工作通常未采用货叉前端中点作为控制目标。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基于非完整约束原理建立了以货叉前端中点为控制点的无人叉车运动学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NMPC)的路径跟踪控制算法;最后,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测试并与Stanley控制等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以货叉前端中点为控制点的NMPC路径跟踪控制器可以实现较高精度的路径跟踪,在不同工况的仿真结果中,横向误差幅值的最大值为0.054 9 m,收敛值不超过0.014 7 m,相比以前桥中点为控制点的NMPC路径跟踪控制器、Stanley控制器等,可以将横向误差幅值的最大值减小75.88%以上,收敛值减小88.34%以上;此外,所提出的控制器的实时性可以满足低速控制系统需求,每个控制周期内的计算时间不超过20 ms,小于控制周期的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无人叉车 路径跟踪 预测控制 控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导特性解析的双馈风机控制器参数高效并行辨识方法
19
作者 邓俊 崔浩瀚 +3 位作者 晁璞璞 夏楠 李明乐 李卫星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6,共7页
目前关于双馈风机控制器参数辨识方法的研究,鲜有涉及适用于故障穿越分析的完整控制器参数的高效辨识。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主导特性解析的双馈风机控制器参数高效并行辨识方法。基于主流型号的厂家封装模型对双馈风机的电磁暂态响应... 目前关于双馈风机控制器参数辨识方法的研究,鲜有涉及适用于故障穿越分析的完整控制器参数的高效辨识。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主导特性解析的双馈风机控制器参数高效并行辨识方法。基于主流型号的厂家封装模型对双馈风机的电磁暂态响应特性进行测试分析,获得典型变流器控制结构;通过分析机组各控制器参数与动态响应特性的主导关系,揭示了控制器参数可高效并行辨识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故障穿越和转子侧/网侧控制器内外环控制器参数辨识的最佳激励方案和高效并行辨识方法;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构建了双馈风机白盒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通过与厂家封装模型在故障穿越全过程的响应特性对比,证明所提方法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辨识控制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厂家封装模型 控制结构 故障穿越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骨料用母岩坚固性快速评价方法
20
作者 袁政成 李化建 +2 位作者 易忠来 黄法礼 王振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1-706,共6页
采用温升控制研究了浸泡时长、浸泡温度及浸泡试剂类型等参数对机制骨料用典型母岩坚固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温升控制和浸泡试剂类型的机制骨料用母岩坚固性快速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长的增加、浸泡温度的升高以及MgSO4溶液... 采用温升控制研究了浸泡时长、浸泡温度及浸泡试剂类型等参数对机制骨料用典型母岩坚固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温升控制和浸泡试剂类型的机制骨料用母岩坚固性快速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长的增加、浸泡温度的升高以及MgSO4溶液作为浸泡试剂,在浸泡溶液晶体体积增大或扩散深度增加的作用下,母岩质量损失率明显增大;与标准方法测试结果相比,当浸泡时长为13.5 h,浸泡温度为60~80℃或浸泡试剂为MgSO4溶液时,母岩质量损失率增大了1.1~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骨料 母岩 坚固性 温升控制 快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