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循环荷载下环翼单桩基础水平累积位移
1
作者 段伦良 唐禹 +3 位作者 伍赟昊 沈琳宏 王多银 AZIZ Zahid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762-7769,共8页
为研究水平循环荷载下环翼单桩基础的桩顶累积位移发展规律,通过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环翼单桩-饱和黏土相互作用三维数值模型,同时实现了土体刚度衰减过程模拟。研究表明:在传统单桩基础泥面位置处安装重力式环翼,能够增强环翼单... 为研究水平循环荷载下环翼单桩基础的桩顶累积位移发展规律,通过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环翼单桩-饱和黏土相互作用三维数值模型,同时实现了土体刚度衰减过程模拟。研究表明:在传统单桩基础泥面位置处安装重力式环翼,能够增强环翼单桩基础的整体水平抵抗力,从而减小循环荷载下环翼单桩的累积位移;桩顶位移均会随着重力式环翼高度及环翼直径的增加而减小,但增加重力式环翼的直径对减小桩顶水平位移具有更明显的效果;增加桩身入土深度,可以显著降低循环荷载下环翼单桩基础的桩顶累积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循环荷载 环翼单桩 刚度衰减 累积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荷载作用下单桩非线性m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54
2
作者 王梅 楼志刚 +1 位作者 李建乡 赵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6,30,共5页
通过对大量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简便合理的水平荷载作用下单桩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将常用m法中单一m值与位移建立指数关系,并由bm及k两参数来描述。将这一关系引入常用单桩m法计算中,则计算结果可考虑单桩非线性响应的影响。
关键词 水平荷载 单桩 非线性 M法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基桩荷载-位移双曲线概率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唐小松 李典庆 +1 位作者 周创兵 方国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178,共8页
提出了基于Copula函数的基桩荷载-位移双曲线概率分析方法。首先将基桩标准化荷载-位移双曲线模型不确定性转化为双曲线参数不确定性,然后在Copula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双曲线参数的联合分布函数。最后以钻孔现浇灌注桩试验数据为例证明了... 提出了基于Copula函数的基桩荷载-位移双曲线概率分析方法。首先将基桩标准化荷载-位移双曲线模型不确定性转化为双曲线参数不确定性,然后在Copula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双曲线参数的联合分布函数。最后以钻孔现浇灌注桩试验数据为例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了基桩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Copula函数是构造基桩标准化荷载-位移双曲线参数联合分布函数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够更加准确地实现基桩荷载-位移双曲线的随机模拟,从而得到更为合理的可靠度结果。钻孔现浇灌注桩双曲线模型中两个参数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忽略了这种负相关性将会高估基桩的失效概率。此外,常用的Gaussian Copula函数并不是拟合双曲线模型中两个参数间相关结构最优的Copula函数,采用Gaussian Copula函数将会明显低估基桩的失效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桩 荷载-位移曲线 相关性 联合分布函数 COPULA 失效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高桩基础水平大变位性状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2
4
作者 朱斌 朱瑞燕 +2 位作者 罗军 陈仁朋 孔令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1-530,共10页
利用浙江大学自行研制的大型地基与边坡工程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单桩基础水平大变位的大比例模型试验,获得了桩身屈服前后不同深度的桩身位移和桩身弯矩。通过建立桩身位移、弯矩及桩周土反力三者之间相互推导的有效途径,研究了桩周土p–... 利用浙江大学自行研制的大型地基与边坡工程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单桩基础水平大变位的大比例模型试验,获得了桩身屈服前后不同深度的桩身位移和桩身弯矩。通过建立桩身位移、弯矩及桩周土反力三者之间相互推导的有效途径,研究了桩周土p–y曲线沿深度的分布特性,发现传统Reese法和API法p–y曲线具有偏大的初始刚度及偏小的极限土抗力。在拟合桩周土反力试验值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桩基水平大变位的双曲线型p–y曲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比例模型试验 水平荷载 大变位 p–y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单桩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28
5
作者 党发宁 刘娜 何文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28-1432,共5页
选用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分析单桩的荷载传递规律。通过分析各参数对传递函数的影响,认为桩土间的极限位移是双曲线传递函数的主要参数。然后以西安地区的26个工程钻孔灌注桩的现场试桩资料为基础,利用Matlab提供的优化工具箱对荷载传递... 选用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分析单桩的荷载传递规律。通过分析各参数对传递函数的影响,认为桩土间的极限位移是双曲线传递函数的主要参数。然后以西安地区的26个工程钻孔灌注桩的现场试桩资料为基础,利用Matlab提供的优化工具箱对荷载传递函数中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各工程中的传递函数的参数,同时发现桩土间极限位移离散程度在各参数中最大,这与理论分析相一致。最后与工程实例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把利用该优化方法得到的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的参数作为西安地区的经验参数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 荷载传递函数 双曲线模型 极限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周土性对单桩承载性状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符勇 曹吉鸣 +1 位作者 楼晓明 方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03-509,共7页
荷载传递法是研究单桩承载性状的常用方法之一。考虑桩周土层不同的软化硬化特性,假定不同的桩土参数和加载工况,采用修正的指数曲线模型作为荷载传递函数,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建立桩–土微分方程,并编制MATLAB程序由矩阵位移法求解得到桩... 荷载传递法是研究单桩承载性状的常用方法之一。考虑桩周土层不同的软化硬化特性,假定不同的桩土参数和加载工况,采用修正的指数曲线模型作为荷载传递函数,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建立桩–土微分方程,并编制MATLAB程序由矩阵位移法求解得到桩侧阻力、桩身轴力和各截面处的竖向位移,模拟分析桩周土性变化对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桩身参数与荷载条件下,桩侧上部土质较好比下部土质较好时的桩顶沉降小,桩端分担比随着荷载增加渐趋于一致。桩侧土层的软化或硬化程度在初始加载时对桩顶沉降和桩端阻力的影响不明显,但荷载越高,桩顶沉降和桩端分担比的差异也越大。提高桩端总极限阻力有利于提高桩身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 桩周土性 荷载传递 矩阵位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的归一化 被引量:8
7
作者 孙晓立 莫海鸿 杨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4-120,共7页
抗拔桩常被应用于地下构筑物的抗浮和受较大弯矩作用高耸构筑物的基础.相对于抗压桩而言,国内对抗拔桩变形分析方法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数已有分析方法都过于复杂,不便于实际工程应用.文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标准化参数将毫无规律的抗拔桩荷载... 抗拔桩常被应用于地下构筑物的抗浮和受较大弯矩作用高耸构筑物的基础.相对于抗压桩而言,国内对抗拔桩变形分析方法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数已有分析方法都过于复杂,不便于实际工程应用.文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标准化参数将毫无规律的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族归一化为单一曲线,然后利用回归公式拟合该曲线,并将回归公式扩展到层状土体中.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试桩试验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文中提出的简化方法不但可以简化抗拔桩的变形计算,而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也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拔桩 荷载-位移曲线 变形 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上拔荷载下挤扩支盘桩响应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孔令刚 姜丽红 +3 位作者 陈仁朋 樊继营 蔺港 陈云敏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8-233,304,共6页
为研究挤扩支盘桩在倾斜上拔荷载下的响应,利用ABAQUS对该受荷模式下挤扩支盘单桩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5种上拔和水平荷载组合下两盘和三盘挤扩支盘桩盘数在不同盘间距下的荷载-位移曲线及桩身内力和位移的分布规律。数值结果表明:单... 为研究挤扩支盘桩在倾斜上拔荷载下的响应,利用ABAQUS对该受荷模式下挤扩支盘单桩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5种上拔和水平荷载组合下两盘和三盘挤扩支盘桩盘数在不同盘间距下的荷载-位移曲线及桩身内力和位移的分布规律。数值结果表明:单桩在上拔和水平荷载作用下存在荷载耦合,上拔荷载明显减小了单桩水平刚度,水平荷载减小了单桩竖向刚度,但影响有限;基于数值结果提出复合承载力计算的椭圆公式,本文的对比结果表明:该公式的预测误差小于10%,且预测结果偏于安全;水平荷载的存在导致靠近土体表面首盘的抗拔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建议在水平与上拔荷载比较大的支盘桩中,首盘到土面距离不宜小于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扩支盘桩 倾斜上拔荷载 复合荷载-位移曲线 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整指数函数拟合单桩荷载-沉降曲线的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赵春风 李尚飞 +1 位作者 鲁嘉 甘爱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6-492,共7页
不同于以往确定完整指数函数参数的方法,提出了确定完整指数函数参数的差分形式最小二乘法;然后结合现场试验,对完整指数函数拟合荷载-沉降曲线的规律进行分析,探讨用指数函数最大曲率点判定桩的极限承载力及其相应沉降的合理性;最后针... 不同于以往确定完整指数函数参数的方法,提出了确定完整指数函数参数的差分形式最小二乘法;然后结合现场试验,对完整指数函数拟合荷载-沉降曲线的规律进行分析,探讨用指数函数最大曲率点判定桩的极限承载力及其相应沉降的合理性;最后针对未加载至破坏的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研究用完整指数函数预测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及其相应桩顶沉降的可行性,提出了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条件和预测单桩破坏时桩顶沉降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 竖向静载荷试验 荷载-沉降(Q-S)曲线 整指数函数 极限承载力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饱和粉土地基单桩水平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红军 张冬冬 +1 位作者 吕小辉 王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2,共7页
在饱和粉土地基中进行了单桩水平静力和循环加载室内模型试验,实测得到静载和循环荷载下桩身弯矩与深度的关系、桩身最大弯矩与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等,推导出静载和循环荷载下粉土的p-y曲线,并结合API规范给出了针对粉土地基的相关参数... 在饱和粉土地基中进行了单桩水平静力和循环加载室内模型试验,实测得到静载和循环荷载下桩身弯矩与深度的关系、桩身最大弯矩与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等,推导出静载和循环荷载下粉土的p-y曲线,并结合API规范给出了针对粉土地基的相关参数。单桩循环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深度内随着循环次数增大,粉土极限抗力显著减小,文中给出了不同循环次数和深度下粉土地基极限抗力的折减系数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单桩基础 P-Y曲线 饱和粉土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受荷大尺寸钢管桩离心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江洎洧 程展林 +2 位作者 潘家军 张伟 李波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2,共7页
基于水平受荷钢管桩离心物理试验成果,以3维有限差分方法为技术手段开展离心数值试验,深入揭示桩-土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表明:水平受荷下钢管桩侧向变形显著受控于土层弹性模量。从桩顶变形、桩身挠度及弯矩分布等方面对比离心物理模型... 基于水平受荷钢管桩离心物理试验成果,以3维有限差分方法为技术手段开展离心数值试验,深入揭示桩-土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表明:水平受荷下钢管桩侧向变形显著受控于土层弹性模量。从桩顶变形、桩身挠度及弯矩分布等方面对比离心物理模型试验与离心数值试验成果,根据各级水平荷载条件下两者吻合程度确定参数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取水平受荷条件下钢管桩不同埋深截面区间的荷载-位移(p-y)关系,进而系统研究不同层位地基土所提供的水平抗力及其分布规律。物理试验和数值试验相结合可有效克服物理试验中监测数据有限、监测工具布设困难等缺点;该研究方法在获取水平受荷桩p-y曲线方面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供实际工程中桩基水平承载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钢管桩 离心数值试验 水平受荷 桩-土相互作用 p—y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砂土密实度影响的单桩竖向循环加载模型试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勋 黄茂松 刘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14-1920,共7页
采用自主设计的长期循环加载装置,进行了不同密实度砂土中单桩竖向循环加载模型试验,考虑砂土密实度的影响,建立了循环累积位移预测模型,并对其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回归分析表明,第1次循环累积位移与循环荷载比呈指数函数模型... 采用自主设计的长期循环加载装置,进行了不同密实度砂土中单桩竖向循环加载模型试验,考虑砂土密实度的影响,建立了循环累积位移预测模型,并对其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回归分析表明,第1次循环累积位移与循环荷载比呈指数函数模型变化,模型参数与砂土密实度有关。在一定循环累积位移速率范围内,桩顶循环累积位移与循环次数幂函数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但循环累积位移速率受砂土密实度的影响,因此,应对桩顶循环累积位移的发展规律进行分区,以考虑砂土密实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 竖向循环加载 循环累积位移 模型试验 砂土密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的垂直静载试验极限承载力判定方法综述 被引量:19
13
作者 吕福庆 吴文 《岩土力学》 EI CSCD 1995年第4期85-93,共9页
桩的垂直静载试验极限承载力(或极限荷载)的确定是试验数据处理的关键。本文汇集编录了极限承载力的各种判定方法。但需指出的是,在具体应用判定试桩的极限承载力时,应以现行规范规定的方法为准,必要时可用其它方法进行校验。
关键词 静载试验 P-S曲线 极限承载力 沉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TU测试太湖软土地层单桩水平承载实用分析及案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洪江 刘松玉 +2 位作者 童立元 哈斯 杨万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8-383,共6页
太湖软土地层广泛分布有较厚的淤泥质粉质黏土层,该淤泥质软弱夹层含水率高、压缩性大,呈流塑态,工程性质极差。以毗邻太湖苏州文博中心桩基建设项目为依托,基于现场试桩试验和CPTU测试p–y曲线法,研究了太湖软土地层超长灌注桩的水平... 太湖软土地层广泛分布有较厚的淤泥质粉质黏土层,该淤泥质软弱夹层含水率高、压缩性大,呈流塑态,工程性质极差。以毗邻太湖苏州文博中心桩基建设项目为依托,基于现场试桩试验和CPTU测试p–y曲线法,研究了太湖软土地层超长灌注桩的水平承载特性,明确了淤泥质软弱夹层厚度对单桩水平承载性状的影响规律。案例分析表明:基于CPTU测试单桩水平承载数值计算结果与试桩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桩基承载性状匹配一致;受淤泥质软弱夹层的影响,太湖软土地层水平受荷桩荷载传递深度较深,桩顶水平荷载的影响深度超过20 m;淤泥质软弱夹层的厚度既改变了桩身截面最大弯矩值又影响了截面最大弯矩及弯矩零点的发生位置;在软弱夹层普遍分布厚度0.5-6.0 m范围内,随夹层厚度的增加,软弱夹层变化带来的桩顶水平变位及桩身弯矩递增效应逐渐降低。以上研究成果可为软土地层桩基水平承载设计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单桩 水平承载 孔压静力触探(CPTU) p–y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承台共同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浩 周健 邓志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72-1175,1180,共5页
从桩与承台下地基土共同分担荷载的基本条件出发,提出了一种从单桩荷载沉降曲线入手的桩-土-承台共同作用简化分析方法。在给定单桩荷载水平下,假定承台下桩间土的变形量等于此时单桩沉降量,求解相应的板底应力,从而可以得到任意桩荷载... 从桩与承台下地基土共同分担荷载的基本条件出发,提出了一种从单桩荷载沉降曲线入手的桩-土-承台共同作用简化分析方法。在给定单桩荷载水平下,假定承台下桩间土的变形量等于此时单桩沉降量,求解相应的板底应力,从而可以得到任意桩荷载水平下的承台荷载分担量,而不必将桩的受荷水平限制在极限荷载。将基础沉降分为桩间土变形量及桩端下卧土层的整体压缩量两部分进行分析。桩间土变形量等于单桩在给定荷载水平下的沉降量,而桩端下卧土层的整体压缩量则由承台与桩两部分荷载引起,可以相对准确地预测基础沉降量。工程实例分析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桩-土-承台共同作用 单桩荷载沉降曲线 桩间土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径对桩土相互作用p-y曲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戚春香 王建华 李少波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46,共4页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桩土相互作用模型,针对0.02 m到2.134 m不同直径的桩与砂土相互作用时的p-y曲线进行计算,分析桩径对桩侧土层水平极限抗力与极限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层极限抗力随桩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与API规范、Reese方法...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桩土相互作用模型,针对0.02 m到2.134 m不同直径的桩与砂土相互作用时的p-y曲线进行计算,分析桩径对桩侧土层水平极限抗力与极限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层极限抗力随桩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与API规范、Reese方法建议的土层水平极限抗力吻合。桩径变化时土层的极限位移与Reese建议的值不完全一致;当桩径d≥0.4 m时,土层的极限位移大约为桩径的3/80,这与Reese建议的结果一致;当桩径d<0.4 m时,土层的极限位移明显大于Reese建议的3/80倍桩径,此时只有当桩侧位移足够大时,桩侧土体才能发生破坏。进一步的反分析与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此研究成果为今后应用小直径桩进行桩土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曲线 桩土相互作用 水平极限抗力 水平极限位移 水平受荷桩 有限元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型长桩承载力计算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定帮 何忠明 唐佳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8,共4页
从分析摩擦型长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出发,指出了目前摩擦型长桩承载力计算公式的不足。按照荷载传递实际性状,分析了桩-土相对位移与超长桩的承载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桩土极限相对位移为界限,将桩分为破坏滑移段Lz和非滑移段(L-Lz),且探讨了L... 从分析摩擦型长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出发,指出了目前摩擦型长桩承载力计算公式的不足。按照荷载传递实际性状,分析了桩-土相对位移与超长桩的承载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桩土极限相对位移为界限,将桩分为破坏滑移段Lz和非滑移段(L-Lz),且探讨了Lz的计算。在非滑移段利用桩土接触面双曲线模型模拟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的关系,得到非滑移段的桩侧摩阻力公式,最后推导出了摩擦型长桩承载力计算总公式。实例表明,该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承载力 摩擦型长桩 荷载传递机理 双曲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循环荷载下的单桩基础累积侧向位移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安峰 肖志荣 +2 位作者 江进华 付鹏 南博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1,共7页
针对软黏土地基中单桩基础在竖向和水平循环荷载下的累积侧向变形问题,建立基于双向循环受荷的软黏土刚度衰减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刚度衰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竖向和水平循环荷载耦合作用下单桩基础的累积侧向位移... 针对软黏土地基中单桩基础在竖向和水平循环荷载下的累积侧向变形问题,建立基于双向循环受荷的软黏土刚度衰减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刚度衰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竖向和水平循环荷载耦合作用下单桩基础的累积侧向位移.结果表明,水平和竖向循环荷载耦合作用下,桩顶侧向位移相比于只受水平循环荷载时更大;存在最小水平循环荷载比,当水平循环荷载比小于该值时,桩基不会产生侧向位移累积;竖向循环荷载对桩基累积侧向变形的影响存在一临界值,小于该值时,对桩顶侧向位移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循环荷载 单桩基础 侧向位移 刚度衰减 循环荷载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岩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拟合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贵云 陈开伦 +2 位作者 杨柏 赵珊珊 黄翔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3-87,共5页
通过建立风化砂岩层中抗拔桩荷载-位移数学拟合模型,分析不同地层条件下嵌岩抗拔桩的上拔荷载与桩顶位移关系,确定嵌岩抗拔桩的承载力。结果表明:对于风化砂岩层中的抗拔桩,采用双曲线模型拟合的精度最高,指数函数模型次之,幂函数模型... 通过建立风化砂岩层中抗拔桩荷载-位移数学拟合模型,分析不同地层条件下嵌岩抗拔桩的上拔荷载与桩顶位移关系,确定嵌岩抗拔桩的承载力。结果表明:对于风化砂岩层中的抗拔桩,采用双曲线模型拟合的精度最高,指数函数模型次之,幂函数模型相对较差;采用双曲线模型预测得到的嵌岩抗拔桩极限承载力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在1.11~1.58,平均值为1.25,标准值为1.32;双曲线函数计算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取1.3折减系数后,与实测值比较接近;采用归一化荷载-位移曲线双曲线模型下限曲线函数计算风化砂岩层中抗拔桩的承载力,95%的情况是偏于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抗拔桩 数学模型 理论计算 荷载-位移曲线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诠释基桩承载力之波动方程分析应用
20
作者 张德文 林伯勋 林冠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7,共8页
基桩承载力之试验方法包括常见之静载重试验和近期发展出的高应变动力试桩。其中静载重试验所耗费人力及物力颇高,施做过程亦具危险性,经常无法得到完整的试桩曲线,造成诠释之不便与困扰。鉴于此,本研究采波动方程分析仿真桩载重试验,... 基桩承载力之试验方法包括常见之静载重试验和近期发展出的高应变动力试桩。其中静载重试验所耗费人力及物力颇高,施做过程亦具危险性,经常无法得到完整的试桩曲线,造成诠释之不便与困扰。鉴于此,本研究采波动方程分析仿真桩载重试验,配合现地土壤之标准贯入值,藉迭代方式修正材料性质,以使分析结果合乎试验资料,并建立外插程序方便各式诠释法使用,其结果经验证符合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桩曲线 波动方程 桩载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