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2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al allocation method of electric/air braking force of high-speed train considering axle load transfer
1
作者 Feng Guo Jing He 《High-Speed Railway》 2024年第2期77-84,共8页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is a factor for a smooth,safe,and comfortable braking of trains.A dynamic optimal allocation strategy of electric-air braking forc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solve the probl...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is a factor for a smooth,safe,and comfortable braking of trains.A dynamic optimal allocation strategy of electric-air braking forc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lack of consideration of adhesion difference of train wheelsets in the existing high-speed train electric-air braking force optimal allocation strategies.In this method,the braking strategy gives priority to the use of electric braking force.The force model of a single train in the braking process is analyzed to calculate the change of adhesion between the wheel and rail of each wheelset after axle load transfer,and then the adhesion of the train is estimated in real time.Next,with the goal of maximizing the total adhesion utilization ratio of trailer/motor vehicles,a linear programming distribution function is constructed.The proportional coefficient of adhesion utilization ratio of each train and the application upper limit of braking force in the function is updat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time point of wheelset adhesion.Finally,the braking force is dynamically allocat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Matlab/Simulink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not only uses the different adhesion limits of each trailer to reduce the total amount of braking force undertaken by the motor vehicle,but also considers the adhesion difference of each wheelset.The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and time of motor vehicles during the brak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train br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king force allocation WHEELSET Dynamicity Axle load transfer total Adhesion utilization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the fully grouted rock bolts for load transfer enhancement 被引量:9
2
作者 Ghadimi Mostafa Shahriar Korosh Jalalifar Hosse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5期707-712,共6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bolt profile configuration in load transfer capacity between the bolt and grout.Therefore,five types of rock bolts are used with different profiles.The rock bol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bolt profile configuration in load transfer capacity between the bolt and grout.Therefore,five types of rock bolts are used with different profiles.The rock bolts are modeled by ANSYS software.Models show that profile rock bolt T_3 and T_ with load capacity 180 and 195 kN in the jointed rocks,are the optimum profiles.Finally,the performances of the selected profiles are examined in Tabas Coal Mine by FLAC software.There is good subscripti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modeling and instrumentation reading such as tells tale,sonic extensometer and strain gauge rock bolt.According to 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the proposed pattern of rock bolts,on 7 + 6 patterns per meter with 2 flexi bolt(4 m) for support gate r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lly grouted rock bolts Numerical modeling load transfer Bolt profi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承式土工袋垫层加筋地基二维模型试验
3
作者 刘斯宏 韩雪蕾 +1 位作者 李博文 鲁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在地基加固中,土工袋与桩基础均可起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的作用,但将两者联合用于地基处理缺乏深入研究。设计了可模拟桩承式地基差异性沉降的试验装置,开展了一系列二维模型试验。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获取了模型地... 在地基加固中,土工袋与桩基础均可起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的作用,但将两者联合用于地基处理缺乏深入研究。设计了可模拟桩承式地基差异性沉降的试验装置,开展了一系列二维模型试验。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获取了模型地基位移场,利用称重传感器精确地测量了地基荷载变化,分析了土工袋垫层厚度、桩顶埋深、桩间距和地基表面荷载对地基变形模式及荷载传递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桩顶土工袋可扩大桩体作用范围,土工袋长度与桩宽的较优比例为2∶1;相较于桩承式地基,土工袋垫层可起到协调地基内部变形的作用;土工袋垫层厚度及桩顶埋深的增加对减小地基表面不均匀沉降有利;在地基表面施加荷载的过程中,土工袋垫层可使更多荷载传递至桩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袋垫层 模型试验 变形模式 荷载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副边恒压控制的复合型高效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4
作者 程江洲 吕奥博 +1 位作者 李振华 李黄强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6,共7页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充电过程中负载动态变化时,引起系统传输效率和输出电压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DC-DC变换器技术的自切换恒压复合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首先,分别对双边LCC和S-S型补偿进行拓扑分析,得出适用于两种补偿的开关频...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充电过程中负载动态变化时,引起系统传输效率和输出电压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DC-DC变换器技术的自切换恒压复合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首先,分别对双边LCC和S-S型补偿进行拓扑分析,得出适用于两种补偿的开关频率;然后,提出了基于副边Boost电路控制的恒压策略,并建立了仿真模型证明策略的合理性;最后,构建试验台架,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仿真及实验证明在负载变化下,该系统能保持稳压输出,且系统整体传输效率更加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负载变化 输出电压 DC-DC变换器 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钢-混凝土空心路面板接缝传荷性能分析
5
作者 朱广山 董梓昊 +1 位作者 杨野 王金山 《中外公路》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为研究装配式钢-混凝土空心路面板的接缝传荷能力,该文利用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开展数值分析,对比未脱空与脱空状态下的路面板接缝传荷系数及最大弯沉值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其传荷能力。结果表明:当板块出现脱空时,随脱空面积增大,... 为研究装配式钢-混凝土空心路面板的接缝传荷能力,该文利用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开展数值分析,对比未脱空与脱空状态下的路面板接缝传荷系数及最大弯沉值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其传荷能力。结果表明:当板块出现脱空时,随脱空面积增大,板块传荷系数有所降低,但达到一定脱空深度时,板块的传荷系数变化不明显;板块未出现脱空时,随荷载增加,板块最大弯沉值变化较为明显,当荷载大于200 kN时,弯沉值变化较小;不同空心形式对路面板的传荷系数也有一定影响;该文装配式钢-混凝土空心路面板接缝传荷系数在任何情况下均大于97%,受荷板与非受荷板的最大弯沉值不高于60(0.01 mm),接缝均可正常工作,且传荷能力较好,可有效防止错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路面 板底脱空 接缝 有限元 传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修正的能源桩力学响应研究
6
作者 刘铠宁 王忠瑾 谢新宇 《地基处理》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本文基于有限长圆柱热源模型,对能源桩的荷载传递算法进行温度修正。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了能源桩在温度荷载下的桩土界面温度与径向附加应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将得到的径向附加应力代入荷载传递参数的经验公式中,从而实现荷载传递曲... 本文基于有限长圆柱热源模型,对能源桩的荷载传递算法进行温度修正。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了能源桩在温度荷载下的桩土界面温度与径向附加应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将得到的径向附加应力代入荷载传递参数的经验公式中,从而实现荷载传递曲线的温度修正。最后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温度修正对能源桩力学响应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加热时间下,桩土界面的温度规律大致相同,除桩顶和桩底外,桩身的温度分布较为均匀;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变化量先增加,在桩身中部达到最大值并保持一段距离不变,而在桩底附近又逐渐减小。(2)桩土界面的径向附加应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形状与温度变化量的分布大致相同。(3)温度修正对能源桩的位移发展影响很小,而对温度应力的影响较大。具体来说,在桩顶处,温度应力的修正值小于原计算值,在中性点处,温度应力的修正值大于原计算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桩 荷载传递法 热力学响应 热源模型 桩土界面温度分布 径向附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桩施工过程中托换梁的监测与受力变形分析
7
作者 陈浅然 周金雯 林启辉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5年第2期67-71,共5页
以广州市某地铁线路下穿高速桥梁桩基托换工程为背景,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与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托换梁的变形进行了建模验算,探讨了桩基托换过程中截桩工序对托换梁变形与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托换梁尺寸与配筋满足竖向沉降不... 以广州市某地铁线路下穿高速桥梁桩基托换工程为背景,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与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托换梁的变形进行了建模验算,探讨了桩基托换过程中截桩工序对托换梁变形与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托换梁尺寸与配筋满足竖向沉降不超过1 mm的要求;托换梁荷载-位移曲线具有两个拐点,拐点1表征构件开始出现裂缝,拐点2表征构件内部箍筋开始出现屈服;截桩过程中托换梁的应力应变变化经历了“先快再慢后急最后快速趋于平稳”的过程;弹性状态下,截桩过程并不会对托换梁的承载力造成影响,塑性状态下,截桩过程虽然会对托换梁的承载力有影响但影响很小。研究成果为桩基托换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关键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托换 受力转换 变形验算 有限元分析 应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压配电网负荷转供的故障相电压柔性调控
8
作者 许永琨 曾尹 +2 位作者 马体泽 后跃兴 余力俊 《电子设计工程》 2025年第3期183-186,191,共5页
故障情况下,相电压数值水平过高会导致配电负荷错误转供,从而使高压配电网表现出不平衡的运行状态。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面向高压配电网负荷转供的故障相电压柔性调控方法。在上层优化和下层优化的基础上,确定故障情况下的高压配电网负... 故障情况下,相电压数值水平过高会导致配电负荷错误转供,从而使高压配电网表现出不平衡的运行状态。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面向高压配电网负荷转供的故障相电压柔性调控方法。在上层优化和下层优化的基础上,确定故障情况下的高压配电网负荷转供优化结果。以此为基础,联合高压配电网故障拓扑参数与柔性调节系数,定义具体的故障相电压调度表达式,实现面向高压配电网负荷转供的故障相电压柔性调控。实验结果表明,上述调控方法的应用可将故障情况下的相电压控制在6.15 kV的标准数值下,高压配电网呈现出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能够较好地解决由相电压数值水平过高造成的配电负荷错误转供的问题,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配电网 负荷转供 故障相电压 柔性调控 拓扑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隔热结构传热系数的数值模拟
9
作者 郭磊 林睿 王树信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以船舶隔热结构传热系数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实验对比验证,随后对船舶隔热结构传热系数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标准中船舶隔热结构传热系数取值过于保守;船舶隔热结构空气层厚度和温差对船舶隔热结... 以船舶隔热结构传热系数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实验对比验证,随后对船舶隔热结构传热系数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标准中船舶隔热结构传热系数取值过于保守;船舶隔热结构空气层厚度和温差对船舶隔热结构传热系数影响较小,其值随空气层厚度增大而减小;当高、低温壁面一定时,其值随壁面温差的增大而增大,相同组成的船舶隔热结构用于舱壁时的传热系数略大于用于甲板时,以往文献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存在不足之处,本文方法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值。在实际设计中,可对船舶隔热结构进行数值模拟以得到更精确的传热系数和负荷计算结果,本文结果对船舶隔热结构传热系数的取值和数值模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隔热结构 负荷计算 传热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松散地基灌注桩荷载传递与承载特性数值分析
10
作者 王兴 《山西建筑》 2025年第6期74-77,共4页
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技术,针对深厚松散粉土-砂土地基上的灌注桩进行了荷载传递规律与承载力的系统分析。基于安徽省固镇县上跨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不同荷载条件下桩基沉降和周围土体变形变化规律,并评估... 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技术,针对深厚松散粉土-砂土地基上的灌注桩进行了荷载传递规律与承载力的系统分析。基于安徽省固镇县上跨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不同荷载条件下桩基沉降和周围土体变形变化规律,并评估了该桩基的极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桩顶沉降随荷载增大呈现非线性增长,土层强度的不均对应力传递有显著影响,该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为9000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桩 荷载传递 承载力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长灌浆锚固系统锚固界面软化特性研究
11
作者 刘秀军 《岩土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基于离散化思想,将弹簧单元法引入锚固系统力学分析中,建立了位移分布函数、轴力分布函数以及侧阻力分布函数之间的联系。考虑锚固界面的软化特性,假设极限侧阻力分别以线性和指数曲线两种形式衰减至残余摩阻力,模拟了锚固界面的软化过... 基于离散化思想,将弹簧单元法引入锚固系统力学分析中,建立了位移分布函数、轴力分布函数以及侧阻力分布函数之间的联系。考虑锚固界面的软化特性,假设极限侧阻力分别以线性和指数曲线两种形式衰减至残余摩阻力,模拟了锚固界面的软化过程,分析了界面软化特性对锚固系统拉拔力学行为的影响,并采用现场拉拔试验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考虑锚固界面软化特性可更加真实地反映锚固系统的受力变形特性,无论是线性软化还是指数曲线软化,在选取合适软化系数的情况下,两者的分析结果差异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长灌浆锚固系统 拉拔试验 锚固界面 荷载传递模型 软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转换集中荷载为线荷载情况分析
12
作者 谢添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在既有房屋楼板安装超重设备时通常需用型钢对楼板进行加固或改变设备荷载分布形式,以满足楼板承载力和安全要求。该文重点研究超重设备通过型钢改变荷载形式时,型钢传递荷载的长度及对楼板的影响。
关键词 型钢 荷载形式转换 传递长度 楼板影响 线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动载荷作用下桥式转载机的力学性能分析
13
作者 李雁飞 贺爱平 +2 位作者 李瑞 侯鹏 张世明 《煤矿机械》 2025年第1期96-98,共3页
在桥式转载机运行过程中常常遭受煤炭下落产生的冲击动载荷,对其结构强度和工作稳定性提出了严峻挑战。介绍了桥式转载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静、动载荷作用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转载机在不同工况下的位移分布、应力分布及变... 在桥式转载机运行过程中常常遭受煤炭下落产生的冲击动载荷,对其结构强度和工作稳定性提出了严峻挑战。介绍了桥式转载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静、动载荷作用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转载机在不同工况下的位移分布、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为桥式转载机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升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转载机 载荷 力学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Capability Requirement of 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 for Cargo Transfer Vessel at Sea 被引量:2
14
作者 Kaiye Hu Yong Ding +2 位作者 Hongwei Wang Dapeng Xiong Di Yang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9年第2期205-212,共8页
In respon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deep-sea oil and gas resources,which require a high degree of cooperation by crude oi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a new type of ship known as the cargo transfer vessel(CTV)has been deve... In respon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deep-sea oil and gas resources,which require a high degree of cooperation by crude oi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a new type of ship known as the cargo transfer vessel(CTV)has been developed.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equipment of the CTV’s 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in this paper,we take the new deepwater CTVas the study object and theoretically and numerically analyze its operation,wind load,current load,wave load,and navigational resistance in a range of Brazilian sea conditions with respect to its positioning and towing modes.We confirm that our proposed method can successfully calculate the total environmental load of the CTVand that the CTV is able to operate normally under the designed sea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GO transfer VESSEL Wind load Current load Wave load DP CAPABILITY Oil transfer op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车辆荷载传递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力 朱胜阳 +3 位作者 韦强文 王开云 王平 翟婉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4,82,共7页
为进一步探讨无砟轨道荷载设计参数取值,为我国时速400 km及以上高速铁路建设提供重要理论支撑,通过开展无砟轨道静力分析以及钢轨焊缝、车轮扁疤激励下车辆-轨道动力相互作用,揭示列车静、动力载荷特征及传递规律;同时根据轨道承载特... 为进一步探讨无砟轨道荷载设计参数取值,为我国时速400 km及以上高速铁路建设提供重要理论支撑,通过开展无砟轨道静力分析以及钢轨焊缝、车轮扁疤激励下车辆-轨道动力相互作用,揭示列车静、动力载荷特征及传递规律;同时根据轨道承载特点和无砟轨道设计原理,提出车辆竖向设计荷载取值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高速列车车轮扁疤和钢轨焊缝不平顺将造成显著的轮轨冲击,其轮载动载系数最大可达5.79,远高于现行规范取值;扣件系统对扁疤和焊缝不平顺引起的轮轨力高频成分衰减作用明显,扣件支反力的动载系数最大为2.64;(2)钢轨焊缝不平顺引起的轮轨冲击力随着车速提高以及焊缝不平顺幅值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建议500 km/h及以下高速铁路的钢轨焊缝平直度标准取0.2 mm/m;(3)列车轮载通过扣件支反力作用于轨道板,从传递特性的角度来说,以扣件支反力作为轨道板竖向设计荷载更为合理,其动载系数可取3.0,且能满足400 km/h及以上高速铁路的行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车辆载荷传递特性 动载系数 扣件支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传荷能力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盛 余时清 +1 位作者 孙煜 王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2-754,共13页
通过建立带横向裂缝的连接配筋混凝路面(CRCP)结构仿真模型,计算CRC板在不同挠度传荷系数(L_(TE))下的最大应力,对比CRC板最大应力的有限元解和基于实测L_(TE)的应力计算值,从理论上分析以挠度传荷系数作为CRCP横向裂缝评价指标的适用性... 通过建立带横向裂缝的连接配筋混凝路面(CRCP)结构仿真模型,计算CRC板在不同挠度传荷系数(L_(TE))下的最大应力,对比CRC板最大应力的有限元解和基于实测L_(TE)的应力计算值,从理论上分析以挠度传荷系数作为CRCP横向裂缝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并提出用于在役CRCP横向裂缝传荷能力的计算与评价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用的挠度传荷系数(L_(TE))评价CRCP横向裂缝传荷能力不科学且结果偏保守;基于CRCP横向裂缝处板底水平应力动力响应分析,引入应力折减系数(S_(RC))来表征横向裂缝的传荷能力,以解决用L_(TE)来评价CRCP横向裂缝传荷能力结果偏保守的问题,并提出以S_(RC)为25%作为传荷能力强的临界值。CRCP板底最大水平应力随板厚增加不断减少,板厚变化对S_(RC)影响显著,对横向裂缝传荷能力评价时需考虑板厚的影响;通过非线性回归建立考虑CRCP板厚的L_(TE)与S_(RC)换算公式,实现基于实测挠度采用S_(RC)评价不同板厚下CRCP横向裂缝传荷能力的目的;运用提出的评价新方法评价CRCP实体工程横向裂缝传荷能力,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体工程的实际服役能力,解决了原有评价方法结果过于保守的问题,可为CRCP养护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对CRCP横向裂缝的精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数值模拟 传荷能力 应力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fer function measurement for the SSRF SRF system 被引量:2
17
作者 Yang-Yang Xia Zhen-Tang Zhao +5 位作者 Yu-Bin Zhao Xiang Zheng Kai Xu Zhi-Gang Zhang Shen-Jie Zhao Qiang Ch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29-137,共9页
A digital transfer function measurement system has been embedded in the low-level radio frequency (LLRF) system of the storage ring of the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digital transfer function measurement system has been embedded in the low-level radio frequency (LLRF) system of the storage ring of the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creased control accuracy at high current is primarily owing to ripples from the high-voltage power supply, the transient beam loading effect, and the digital aliasing effect. The current LLRF algorithm is not able to suppress these disturb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er function RIPPLES of HVPS TRANSIENT BEAM loadING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式馈线自动化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根永 高翔宇 +1 位作者 谭超 范旭光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计及集中式馈线自动化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尚存在较多研究空白,且多数研究仅计及故障停电的影响,在考虑预安排检修容量约束的情况下,计及负荷转供影响,结合馈线自动化的类型及运行逻辑,依据馈线自动化相关技术指标,对恢复供电过程中出现... 计及集中式馈线自动化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尚存在较多研究空白,且多数研究仅计及故障停电的影响,在考虑预安排检修容量约束的情况下,计及负荷转供影响,结合馈线自动化的类型及运行逻辑,依据馈线自动化相关技术指标,对恢复供电过程中出现的负荷点进行详细分类,推导出不同类型负荷期望恢复供电时间和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计算公式。结合算例进行分析可知,不同终端配置下馈线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SAIDI可减少0.95~1.08 h/(用户·a),说明了优化终端配置可有效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证明了所提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并比较了不同终端配置对可靠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式馈线自动化 配电网 供电可靠性 预安排检修 负荷转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桩承载扩体预制桩的荷载传递计算分析
19
作者 张浩 赵宇 +1 位作者 王中 刘维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03-2512,共10页
扩体预制桩由内芯预制桩和外围扩体材料固结体组成,竖向承载时涉及到芯桩、外围扩体和周围土三者的相互作用,荷载传递机制十分复杂。针对芯桩承载全长扩体预制桩的荷载传递特点,采用弹性-破坏模型模拟芯桩-扩体界面相互作用,理想弹塑性... 扩体预制桩由内芯预制桩和外围扩体材料固结体组成,竖向承载时涉及到芯桩、外围扩体和周围土三者的相互作用,荷载传递机制十分复杂。针对芯桩承载全长扩体预制桩的荷载传递特点,采用弹性-破坏模型模拟芯桩-扩体界面相互作用,理想弹塑性模型模拟扩体-土界面非线性相互作用,并综合考虑内、外两界面剪切特性发挥及其耦合作用,构建了芯桩承载扩体预制桩荷载传递计算分析模型,给出了简化计算方法。与工程实例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并对芯桩承载扩体预制桩荷载传递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围扩体可有效地将芯桩荷载传递至周围土,扩体厚度和刚度的增加可提升整体承载性能,但较厚的扩体会制约芯桩承载能力的发挥,扩体刚度的提高有利于芯桩与扩体的共同作用。工程设计与实践中,可通过调整扩体厚度和性能来调配芯桩、扩体和周围土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体预制桩 荷载传递 承载性能 计算模型 植入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迫榴炮击针疲劳寿命仿真与提升研究
20
作者 宁变芳 王涛 +2 位作者 韩璇璇 崔青春 张凡凡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2,共6页
击针大多采用细长及变截面结构,在循环撞击力作用下,易引起结构应力集中及交变应力,经常出现疲劳断裂故障,严重影响自动武器的可靠性,甚至威胁到作战人员安全。某迫榴炮击针在试验中偶发断裂现象,疲劳寿命约200发左右,为了提升该击针疲... 击针大多采用细长及变截面结构,在循环撞击力作用下,易引起结构应力集中及交变应力,经常出现疲劳断裂故障,严重影响自动武器的可靠性,甚至威胁到作战人员安全。某迫榴炮击针在试验中偶发断裂现象,疲劳寿命约200发左右,为了提升该击针疲劳寿命,基于载荷传递过程,建立了击针在火药气体反冲力下高速运动与限位块的瞬态撞击模型,获取击针撞击过程交变应力,通过循环载荷作用下击针疲劳寿命评估,计算击针疲劳寿命与试验现象基本一致,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材料击针疲劳寿命提升研究,研究表明,将击针材料由PCrNi3Mo更换为30CrNi2MoVE后,击针疲劳寿命由215发提升到1670发,提升效果显著,改进后的击针经实弹射击试验验证在规定寿命周期内未发生断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迫榴炮 发射过程 载荷传递 瞬态撞击 循环载荷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