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粘弹性及界面活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夏惠芬 刘春泽 +3 位作者 侯吉瑞 岳湘安 宋文玲 刘中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4,93,共5页
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所用ASP三元复合驱替液的驱油效率与碱浓度之间的关系。在45℃(大庆油藏温度)下,随碱浓度增大(0~1.5×104mg/L),NaOH/ORS 41/HPAM蒸馏水溶液在全部实验剪切速率范围内的粘度及在全部实验剪切振荡频率范围内的损... 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所用ASP三元复合驱替液的驱油效率与碱浓度之间的关系。在45℃(大庆油藏温度)下,随碱浓度增大(0~1.5×104mg/L),NaOH/ORS 41/HPAM蒸馏水溶液在全部实验剪切速率范围内的粘度及在全部实验剪切振荡频率范围内的损耗模量、储能模量、松弛时间均不断下降,表明溶液粘弹性不断减小;溶液与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60min稳定值)基本上不受聚合物浓度的影响,而随碱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在碱浓度≥8.0×103mg/L时达到超低值(10-3mN/m)。用注入水(矿化度3.7×103mg/L)配制的相同ORS 41和HPAM浓度、不同碱浓度(0、3.0×103、6.0×103、1.2×104mg/L)的ASP溶液在不同岩心上的驱油效率变化规律有很大不同,水驱后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在人造非均质岩心上在碱浓度3.0×103和6.0×103mg/L时达到高峰值,在标准长度和加长至两倍长度的两组天然均质岩心上随碱浓度增大而逐步提高,在碱浓度增大至1.2×104mg/L时略有降低。高碱浓度ASP溶液尽管具有超低界面张力,但由于粘度低、粘弹性低,驱油效率也低;油水界面张力在10-1~10-2mN/m、粘弹性(和粘度)较高的ASP溶液在岩心上驱油效率最高;超低界面张力不是绝对必要的。图4表2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 粘弹性 界面张力 粘度 驱油效率 浓度 界面活性 氢氧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剂界面特性和流变性对石油采收率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岳湘安 侯吉瑞 +1 位作者 吕鑫 张立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04-908,共5页
利用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复合体系,探索了驱油剂界面特性和流变性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驱油剂的粘弹性越强,在油藏孔隙中的微观流场越易于向孔隙盲端及孔喉等滞留区发展,有利于驱替残留在这些区域中的原油。在以... 利用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复合体系,探索了驱油剂界面特性和流变性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驱油剂的粘弹性越强,在油藏孔隙中的微观流场越易于向孔隙盲端及孔喉等滞留区发展,有利于驱替残留在这些区域中的原油。在以ORS为主表面活性剂的ASP复合体系中,随着碱浓度的增加,驱油剂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可降至1×10-3mN/m,但同时导致复合体系粘弹性的严重损失,剪切速率为1×10s-1的视粘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使其驱油的综合效应变差。实验结果表明,在非均质岩心中,驱油实验的采收率最高值并不是与高碱浓度条件下的超低界面张力相对应,而是出现在界面张力为1×10-2mN/m量级的低碱浓度区。ASP复合体系的驱油能力实质上是其界面特性与流变性的综合效应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实现复合体系界面特性与流变性的最佳匹配,可获得理想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采收率 ASP复合驱 界面张力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类油层中三元复合驱体系的损耗及有效作用距离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刚 侯吉瑞 +3 位作者 李秋言 王少朋 李明远 刘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1-177,共7页
采用天然露头岩心进行驱油物理模拟,研究三元复合体系在地层中不同运移距离下的界面张力以及化学剂损失规律。结果表明:二类油层中复合体系的各组分损失严重,表面活性剂在运移前20%距离后即损失了80%,此时碱、聚合物的损失率也达到23%和... 采用天然露头岩心进行驱油物理模拟,研究三元复合体系在地层中不同运移距离下的界面张力以及化学剂损失规律。结果表明:二类油层中复合体系的各组分损失严重,表面活性剂在运移前20%距离后即损失了80%,此时碱、聚合物的损失率也达到23%和12%;复合体系运移全程距离后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的损失率分别达到了92%、42.8%和31%,损失量都较为显著。复合体系的化学剂主要损失在注入井附近地层中,且这部分损失主要为'无效损耗',对采收率的贡献值有限。化学剂的损失导致复合驱的驱油效果也逐步降低。复合体系的超低界面张力实际的有效作用距离仅为前20%距离,因而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十分有限,而对20%井距之后的水驱残余油的进一步启动则是三元复合驱发展的潜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大庆二类油层 露头岩心 吸附滞留 超低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表二元复合驱提高普通稠油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廖凯丽 葛际江 +3 位作者 浮历沛 裴海华 蒋平 张贵才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19-1525,共7页
采用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型烷醇酰胺(6501)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组成二元复合驱体系,利用旋转滴法测定了该二元复合驱体系的耐温、抗盐、抗二价离子等性能,通过人造岩心物模实验和微观驱油实验分别评价了该体系的驱油效果。实验... 采用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型烷醇酰胺(6501)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组成二元复合驱体系,利用旋转滴法测定了该二元复合驱体系的耐温、抗盐、抗二价离子等性能,通过人造岩心物模实验和微观驱油实验分别评价了该体系的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0.1%(w)HPAM+0.3%(w)6501二元复合驱体系在40~80℃、矿化度1 000~13 000 mg/L、Ca^(2+)含量50~350 mg/L范围内的油水界面张力在10^(-3)~10^(-2) m N/m间保持稳定;人造岩心物模实验和微观驱油实验结果均显示,水驱后注入聚合物驱或二元复合驱时,二元复合驱体系较单独的聚合物驱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二元复合驱 烷醇酰胺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微观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义 刘平德 张松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86,共6页
针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中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黏度差异导致其在地层中运移不同步而发生的色谱分离,以及常规驱油用聚合物无表面活性的问题,利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YCM)、丙烯酰胺(AM),借助于复合引发体系,控制低温聚合的方法,合... 针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中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黏度差异导致其在地层中运移不同步而发生的色谱分离,以及常规驱油用聚合物无表面活性的问题,利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YCM)、丙烯酰胺(AM),借助于复合引发体系,控制低温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具有增黏性与界面活性的驱油用表面活性聚合物。红外光谱表征表明表面活性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磺酸基团(SO_(3)^(-))、苯环、长链亚甲基疏水基团,目标产物与分子结构设计吻合。优化出表面活性单体YCM质量分数为1.5%~2.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4%~0.06%。表面活性聚合物在大庆模拟盐水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溶解时间为85 min)、增黏性(表观黏度>40 mPa·s,7.34 s^(-1))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10^(-2) mN/m数量级)。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聚合物比常规聚合物/石油磺酸盐提高采收率2.5%,表面活性聚合物起到了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的作用,抑制了二元复合驱的色谱分离,实现了表面活性聚合物既能扩大波及体积又能提高洗油效率的功能,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 复合驱 界面张力 色谱分离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双河油田90℃以上高温油藏二元复合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束华东 陈慧卿 +4 位作者 肖磊 刘艳华 孙林涛 李二晓 孔柏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9-154,共6页
针对河南双河油田Ⅵ油组90℃以上高温油藏条件,提出了由表面活性剂SH7与聚合物1630S组成的适合该油藏条件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了该二元驱油体系的界面性能、乳化性能、热稳定性能、抗吸附性能及驱油性能。结果表明,SP二元复合驱... 针对河南双河油田Ⅵ油组90℃以上高温油藏条件,提出了由表面活性剂SH7与聚合物1630S组成的适合该油藏条件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了该二元驱油体系的界面性能、乳化性能、热稳定性能、抗吸附性能及驱油性能。结果表明,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1630S浓度1500 mg/L)在SH7浓度高于500 mg/L时油水界面张力可达10^(-3)mN/m超低数量级,SH7浓度高于1000 mg/L后,界面张力可达10^(-4)mN/m数量级,且在30 min内即达到超低。组成为1500 mg/L 1630S+2000 mg/L SH7的SP二元复合体系的乳化性能良好,油水比为7∶3时乳状液黏度是SP二元复合体系的7倍以上。该SP二元复合体系的抗岩心吸附性能良好,在经历五次吸附后,油水界面张力仍可达8.82×10^(-4)mN/m。当体系中氧含量低于0.8 mg/L时,聚合物及SP二元复合体系的长期热稳定良好,95℃下老化180 d后的体系黏度仍高于初始值,油水界面张力可以保持在10^(-4)mN/m数量级。均质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注入0.606 PV的SP二元复合体系,在水驱(采收率42.26%)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22.16%,较同等条件下的聚合物驱高出6个百分点。三倍渗透率级差层内非均质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SP二元复合体系的最佳段塞尺寸为0.6 PV,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 高温油藏 原油采收率 界面张力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被引量:7
7
作者 吴文祥 郭明日 崔茂蕾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8-311,共4页
报道了由脂肪胺和丙烯酸甲酯合成的N-长链烷基-β-氨基丙酸(AAPZ)的界面活性、放置稳定性和驱油性能,实验温度45℃。小试、中试、规模生产的AAPZ在大庆采油四厂回注污水中的3.0和0.5 g/L溶液,在加入或不加2.0 g/L HPAM或抗盐聚合物时... 报道了由脂肪胺和丙烯酸甲酯合成的N-长链烷基-β-氨基丙酸(AAPZ)的界面活性、放置稳定性和驱油性能,实验温度45℃。小试、中试、规模生产的AAPZ在大庆采油四厂回注污水中的3.0和0.5 g/L溶液,在加入或不加2.0 g/L HPAM或抗盐聚合物时,与黏度10 mPa.s的大庆采油四厂模拟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均达到10-3mN/m超低值,且至少维持220天。在均质人造砂岩岩心上,在水驱之后分别注入0.35 PV AAPZ(5.0 g/L)/抗盐聚合物(3.0g/L)二元体系或NaOH(10)/ORS-41(3.0)抗盐聚合物(3.0)三元体系,采收率增值分别为23.1%和19.9%。在人造非均质大岩心上,按水驱-聚驱-AAPZ/抗盐聚合物二元驱-聚驱-水驱的程序驱油,改变前置HPAM段塞尺寸(0.1-0.725PV),注入0.21-0.348 PV AAPZ(3.0)/抗盐聚合物(2.0)主段塞时,水驱后采收率增值差别很小,在29.2%-30.6%范围,而主段塞中抗盐聚合物浓度为1.5和1.0 g/L时,水驱后采收率增值分别为最高(31.7%)和最低(25.6%)。该二元体系的岩心注入压力,明显低于相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长链烷基-β氨基丙酸 驱油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 超低界面张力 驱油效率 注入压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界面扩张性质与乳化性能和界面张力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宏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7-181,共5页
为完善三元复合驱油机理,利用界面扩张流变测量方法,研究了NaOH-HABS-HPAM三元体系的界面扩张性质,分析了该三元体系界面扩张性质与乳化、界面张力和驱油效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NaOH-HABS-HPAM三元体系的界面扩张模量随频率增大而增大... 为完善三元复合驱油机理,利用界面扩张流变测量方法,研究了NaOH-HABS-HPAM三元体系的界面扩张性质,分析了该三元体系界面扩张性质与乳化、界面张力和驱油效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NaOH-HABS-HPAM三元体系的界面扩张模量随频率增大而增大,而相角随频率的增大而降低。在高频处,HABS-HPAM二元体系的界面扩张模量最大,三元体系的界面扩张模量低于二元体系的,但高于HABS的。HABS-HPAM二元体系的相角为负值,HABS的相角最大,三元体系的相角低于NaOH-HABS二元体系的,表明三元体系的界面膜弹性最强。NaOH-HABS-HPAM三元体系的乳化时间、乳化率、乳状液稳定性和界面张力平衡时间与界面扩张模量成正比例关系变化,但油-水界面张力、注入压力和驱油效率与界面扩张模量不具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油体系 界面扩张模量 乳化性能 界面张力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3+)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体系性质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可 卢祥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8-241,292,共5页
在由1.4 g/L HPAM、2.5 g/L石油磺酸盐、12 g/L Na2CO3组成的ASP污水溶液中分别加入0、17.5、35、70、140 mg/L(以Cr3+计)醋酸铬,在45℃下考察铬加量对驱油液多项性能的影响。加入铬交联剂使ASP驱油液的表观黏度~放置时间(0~20 h)曲线... 在由1.4 g/L HPAM、2.5 g/L石油磺酸盐、12 g/L Na2CO3组成的ASP污水溶液中分别加入0、17.5、35、70、140 mg/L(以Cr3+计)醋酸铬,在45℃下考察铬加量对驱油液多项性能的影响。加入铬交联剂使ASP驱油液的表观黏度~放置时间(0~20 h)曲线、界面张力~放置时间曲线、黏度~剪切速率曲线、储能模量~角频率曲线、损耗模量~角频率曲线均整体上移,铬加量越大则上移幅度越大。其中油水界面张力在放置时间≤5天时均在超低值范围(10-3mN/m),5天后加Cr3+17.5 mg/L的ASP的界面张力低于不加铬的体系。通过~1.27μm2的均质人造岩心的阻力系数特别是残余阻力系数,随加铬量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大。VK=0.89、K≈1.0μm2的层内非均质人造岩心在水驱后注入ASP时压力升高幅度随加铬量的增大而大幅增大,转水驱后注入压力的下降幅度则相差不多;水驱后注入0.38 PV不加铬和加Cr3+140 mg/L的ASP液,采收率增值分别为29.8%和34.1%,注入0.1 PV无铬ASP+0.18 PV加铬(140 mg/L)ASP+0.1 PV无铬ASP使采收率增值达到39.4%。图5表4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驱油体系 铬交联ASP驱油体系 铬浓度 黏度性质 黏弹性 界面张力 渗流阻力 驱油效率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助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相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绪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57-361,共5页
本文综述了采用乳化筛选试验法制作活性图,对碱-助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PS)驱油体系相性质所作的研究。讨论了活性剂、碱对体系相性质的影响及相性质与界面张力、驱油效率之间的关系。在碱-原油体系中加入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可使活性区加宽... 本文综述了采用乳化筛选试验法制作活性图,对碱-助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PS)驱油体系相性质所作的研究。讨论了活性剂、碱对体系相性质的影响及相性质与界面张力、驱油效率之间的关系。在碱-原油体系中加入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可使活性区加宽,体系最佳含盐量提高。过量碱在体系中起电解质作用。一价阳离子对相性质的影响次序为 K^+>Na^+>NH_4^+。最佳体系的界面张力可达到很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助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油驱体系 三次采油 相特性 界面张力 驱油效率 乳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十六双酯磺酸钠-丙烯酰胺聚合物驱油剂的室内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殷代印 仲玉仓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0-604,共5页
以表面活性聚合物马来酸十六双酯磺酸钠-丙烯酰胺聚合物(SH-16-AM)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聚合物溶液的界面张力、增黏性、耐盐性、耐剪切能力、耐温性和抗老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SH-16-AM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在质量浓度为1.5 g/L时,它与大... 以表面活性聚合物马来酸十六双酯磺酸钠-丙烯酰胺聚合物(SH-16-AM)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聚合物溶液的界面张力、增黏性、耐盐性、耐剪切能力、耐温性和抗老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SH-16-AM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在质量浓度为1.5 g/L时,它与大庆原油的界面张力为1.008 m N/m;在质量浓度为2.0 g/L时,黏度为133.5 m Pa·s,且耐盐性、耐剪切能力、耐温性和抗老化性能均好于传统聚合物聚丙烯酰胺(HPAM)。室内岩心实验结果表明,SH-16-AM聚合物驱可在水驱基础上将最终采收率提高至60%左右,较HPAM聚合物驱高6百分点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 聚合物驱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碱、盐多元驱各组分对油水界面张力和稠油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頔 任水英 +3 位作者 奚惠民 陈汝建 武荣兰 王吉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1-705,共5页
无机盐,混合碱NaOH、Na2CO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聚合物聚丙烯酰胺(PAM),经过混合组成多元驱。通过实验探讨了该多元驱中各个组分的用量对油水界面张力和稠油黏度的影响,优化了该多元... 无机盐,混合碱NaOH、Na2CO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聚合物聚丙烯酰胺(PAM),经过混合组成多元驱。通过实验探讨了该多元驱中各个组分的用量对油水界面张力和稠油黏度的影响,优化了该多元驱中各个组分的含量。实验得出,无机盐的加入可以显著地降低界面张力和稠油黏度。当多元驱中无机盐、混合碱和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1.87%,40.17%,6.99%,聚合物质量浓度为800 mg/L,配成质量分数为1%的水溶液,加热到50℃,油水质量比7∶3混合后,可使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红浅稠油黏度从23690 mPa.s降到84.83 mPa.s,降黏率达到99.64%,体系界面张力达到0.07499mN/m。室内评价表明,该多元驱可使新疆克拉玛依地区9#红浅稠油降黏率达到92%。多元驱中无机盐的质量分数超过50%,大大降低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三次采油 界面张力 黏度 采收率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聚驱后应用活性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鹏 马文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9期2166-2169,共4页
测量了一种新型活性聚合物的黏弹性和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测量结果显示该活性聚合物的黏弹性高于大庆聚合物驱油用1900万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相对于1900万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具有一定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又在二维纵向均质大岩心(4.5c... 测量了一种新型活性聚合物的黏弹性和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测量结果显示该活性聚合物的黏弹性高于大庆聚合物驱油用1900万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相对于1900万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具有一定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又在二维纵向均质大岩心(4.5cm×4.5cm×30cm)上以三管并联(渗透率分别为0.5μm2、1μm2、2μm2)的方式进行了普通聚驱后活性聚合物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活性聚合物在普通聚驱后能够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和扩大波及体积,使原油采收率在聚驱后可以提高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聚合物 黏弹性 界面张力 聚驱后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蒙脱土颗粒对模拟采出水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文文 李玉江 +2 位作者 孙蕾蕾 苗领 李枫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1-415,共5页
实验研究钠蒙脱土颗粒对模拟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采出水乳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zeta电位、界面张力和黏弹模量的测试进行体系稳定机理的探讨。结果表明,当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一定时,随着钠蒙脱土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加,zet... 实验研究钠蒙脱土颗粒对模拟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采出水乳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zeta电位、界面张力和黏弹模量的测试进行体系稳定机理的探讨。结果表明,当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一定时,随着钠蒙脱土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加,zeta电位和界面张力降低,黏弹模量升高,采出水稳定性逐渐增强,当质量浓度达到150 mg/L时,采出水乳化稳定性最强,采出水最难处理;进一步增大钠蒙脱土颗粒质量浓度,界面张力升高,黏弹模量降低,体系稳定性减弱,有利于采出水的处理。当钠蒙脱土颗粒质量浓度一定时,随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浓度增加,zeta电位和界面张力降低,黏弹模量上升,体系乳化稳定性增强,进一步增加了采出水的处理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驱 采出水 含油量 ZETA电位 界面张力 黏弹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驱后应用活性聚合物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雨 陈权生 +1 位作者 林莉莉 赵文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418,共5页
通过对活性聚合物APA-1的界面活性、乳化能力、抗剪切能力、黏弹性和驱油能力等测试,探索了二元驱后应用活性聚合物APA-1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活性聚合物具有比普通高相对分子质量(2500万)聚合物BH更高的增黏特性和... 通过对活性聚合物APA-1的界面活性、乳化能力、抗剪切能力、黏弹性和驱油能力等测试,探索了二元驱后应用活性聚合物APA-1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活性聚合物具有比普通高相对分子质量(2500万)聚合物BH更高的增黏特性和抗钙镁离子能力,乳化增油能力更为突出,浓度为1000 mg/L的活性聚合物溶液在存放30 d后的黏度可达220 mPa·s;在钙镁离子浓度为190 mg/L时,浓度为1500 mg/L的活性聚合物溶液的黏度仍有80 mPa·s;浓度1000率1200 mg/L的活性聚合物体系在放置6 h后与油完全乳化,没有水析出,性能明显优于单纯聚合物体系和二元驱体系。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二元驱油体系在岩心渗流过程中出现乳化的时机较早,与其相比,活性聚合物驱油体系具有显著的后程乳化特征,在二元驱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5%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聚合物 界面张力 乳化性能 黏弹性能 二元驱 后程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流度优化设计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欣然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349,共6页
锦州Z油田是国内首个实施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的海上油田。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各井组间生产特征出现较大差异,原方案单一的注剂质量浓度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均衡驱替的要求。为使注剂质量浓度能够更好地匹配井组生产特征,基于流... 锦州Z油田是国内首个实施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的海上油田。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各井组间生产特征出现较大差异,原方案单一的注剂质量浓度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均衡驱替的要求。为使注剂质量浓度能够更好地匹配井组生产特征,基于流动优化设计理论,在界面张力降低条件下,根据不同界面张力和含水率阶段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变化情况,并结合驱替相段塞黏度与质量浓度关系和渗透率下降程度,建立了二元复合驱流度控制方程和流度优化设计图版。该方法应用于锦州Z油田矿场试验后发现,相比于原方案,预测提高采收率1.6百分点,节约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干粉用量共计536 t,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二元复合驱 界面张力 相对渗透率 流度优化 提高采收率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高温油藏聚驱后复合驱油体系性能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艳 李树斌 +4 位作者 韩志红 王琦 郝明耀 王纪云 张丽庆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9,95,共7页
针对聚合物驱后双河油田80℃高温油藏,从10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了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1#,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浓度、矿化度、新鲜污水等因素对二元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并对二元体系的长期热稳定性、表面活性剂的静态吸附量、... 针对聚合物驱后双河油田80℃高温油藏,从10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了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1#,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浓度、矿化度、新鲜污水等因素对二元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并对二元体系的长期热稳定性、表面活性剂的静态吸附量、注入性、段塞选择和岩心驱油实验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界面活性,质量分数在0.1%~0.5%范围内均可达到10^(-3) mN/m数量级的超低界面张力,聚合物浓度对二元体系界面张力影响不大。二元体系具有很好的抗盐性和长期热稳定性,老化90 d后的界面张力仍能保持10^(-2)mN/m数量级。二元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双河油砂上的吸附量要小于单一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该二元体系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岩心驱油实验表明:低界面张力的二元体系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大,聚合物浓度1800mg/L、表面活性剂浓度3000 mg/L的二元体系在聚驱后可提高采收率1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油藏 二元复合驱体系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注入性 长期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