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肝和胃降逆汤对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患者食管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及环氧合酶-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马乾章 刘鹏 白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496-2499,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降逆汤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胃不和证患者食管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GERD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降逆汤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胃不和证患者食管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GERD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2组均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观察2组基线期和治疗后12周(治疗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症状积分及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基线期,2组RDQ症状积分、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RDQ症状积分、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RDQ症状积分与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正相关(P <0. 05),对照组RDQ症状积分与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 0. 05)。结论: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温阳活血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而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降逆汤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辨证 蛋白酶激活受体-2 环氧合酶-2 肝胃不和证 蛋白表达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解郁消痞方在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失眠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2
作者 袁瑞兴 黄定鹏 +2 位作者 翁佩珊 吕沛东 卢晓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胃不和型FD合并失眠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疏肝解郁...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胃不和型FD合并失眠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疏肝解郁消痞方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记录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尼平消化不良症状指数(Nipin dyspepsia symptom index,NDSI)、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ipin dyspepsia life quality index,NDL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胃肠激素[胃动素(Motilin,MLT)、胃泌素(Gastrin,GAS)、胃饥饿素(Ghrelin)]、神经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DSI、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DLQ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LT、GAS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hrelin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E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5-HT、GABA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FD合并失眠有较好疗效,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其睡眠质量及胃肠激素、神经递质水平,抑制炎症,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胃不和型 失眠 疏肝解郁消痞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效应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小龙 徐彬 +3 位作者 周雷 马俊杰 李智强 徐增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多西他赛4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1 h,并常规给予抗过敏预处理;奥沙利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 h;21 d为1个周期...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多西他赛4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1 h,并常规给予抗过敏预处理;奥沙利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 h;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2个周期。对照组21例在此基础上加服安慰剂;治疗组2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抗癌方,治疗1个疗程(40 d)。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观测临床症状、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及免疫指标等。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卡氏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可显著改善免疫功能及生存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中医药 化疗 肝胃不和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98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影华 苏冬梅 白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437-1439,共3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200 m L/次,2次/d,口服,对照组49例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口...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200 m L/次,2次/d,口服,对照组49例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口服,疗程8周,随访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76%、复发率6.38%,对照组总有效率69.39%、复发率23.91%,治疗组无论是总有效率还是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明显优于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复发率亦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肝胃不和型 反流性食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坤根“肝脾不和证”发微 被引量:2
5
作者 沈淑华 王坤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5期1158-1160,共3页
肝脾不和证是临床最常见的脏腑兼证之一,但其具体的内涵与治则并不明晰。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坤根提出,肝脾不和证有肝气旺、肝气郁、肝血虚、脾气滞、脾气虚五大证素,组合后主要形成肝旺脾滞证、肝... 肝脾不和证是临床最常见的脏腑兼证之一,但其具体的内涵与治则并不明晰。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坤根提出,肝脾不和证有肝气旺、肝气郁、肝血虚、脾气滞、脾气虚五大证素,组合后主要形成肝旺脾滞证、肝旺脾虚证、肝郁脾滞证、肝郁脾虚证、肝虚脾滞证、肝虚脾虚证6种证型,治疗上有抑肝运脾法、抑肝健脾、疏肝运脾、疏肝健脾、养肝运脾、养肝健脾六种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脾不和证 调肝和脾法 名老中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尚义治疗肝胃不和证用药规律数据挖掘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娟 杨柱 +6 位作者 龙奉玺 王镜辉 郭斌 李军 陈杰 王倩 唐东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845-1848,共4页
目的: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3软件,分析探讨"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肝胃不和证"临证用药特点。方法:筛选出2016年8月25日—2017年7月1日期间因"肝胃不和证"就诊于国医大师刘教授国医堂门诊的患者;将药方及相关信息录入软件,... 目的: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3软件,分析探讨"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肝胃不和证"临证用药特点。方法:筛选出2016年8月25日—2017年7月1日期间因"肝胃不和证"就诊于国医大师刘教授国医堂门诊的患者;将药方及相关信息录入软件,并采用关联规则、频次分析等方法,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及治疗原则等,从而分析探讨刘教授治疗"肝胃不和证"用药特点。结果:研究共录入医案421份,其中男135例,女286例;涉及中医疾病54种(胃痛、胁痛、腹痛、胃热、胃癌等);涉及西医疾病28种(慢性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癌、肠息肉等);共涉及症状158个(胃痛、口干苦、反酸、纳差、胁痛等);涉及方剂共23首(半夏泻心汤、小半夏汤、左金丸、三黄汤、黄连乌梅汤等);涉及中药198味,总共使用频次6153次(黄连、吴茱萸、半夏、黄芩、郁金、佛手、徐长卿、木香等);中药配伍模块分析,结果提示共获得15条中药组合关联规则;进行药对分析(前5位依次为:吴茱萸、黄连;黄连、半夏;黄连、黄芩;黄芩、吴茱萸;黄芩、半夏)。结论:刘教授治疗"肝胃不和证"多用疏肝行气,清热和胃之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刘尚义 肝胃不和证 用药规律 临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与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贾越博 刘林 +1 位作者 白光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121-2126,2134,共7页
目的:总结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分析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住院治疗患者数据,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药物... 目的:总结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分析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住院治疗患者数据,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绘制进行复杂网络药物分析图,归纳总结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药、常用药对、用药规律。结果:最终纳入的204例患者中,中医证型中证频数最多的为肝胃不和证,且与肝、脾、肺、胃、肾、心密切相关。在肝胃不和证型的用药规律分析中,治疗药物多以甘、苦味为主。温药、寒药在治疗上使用频次相当,无明显偏向性。治疗的核心处方包括18味中药。结论:肝胃不和证型是胃食管反流病中分布最多的证型,核心处方主要由柴胡疏肝散、二陈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变化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证型分布 肝胃不和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数据挖掘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40
8
作者 张美颖 刘鹏 杜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2978-2982,2987,共6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疗效机制及其治疗CSG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CSG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疗效机制及其治疗CSG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CSG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均按照CSG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再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疗效、胃镜下胃黏膜改善疗效、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6(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1(MCP-1)、C反应蛋白(CRP)及SF-36生命质量评分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或不适、烧灼感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症状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IL-6、TNF-α、MCP-1及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镜下胃黏膜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辨治可有效改善肝胃不和型CSG患者可提升Hp清除率、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及免疫相关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改善CSG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胃不和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 柴胡疏肝散 加减辨治 免疫功能 幽门螺杆菌 炎性反应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