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獐子岛养殖水域叶绿素含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3 位作者 蒋增杰 王巍 王诗欢 孙松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28,共7页
2005年3、5、7和10月对獐子岛养殖海域(共设18个站位)进行叶绿素浓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叶绿素浓度为1.23~2.85 mg/m^3,均值为1.78±0.57 mg/m^3。叶绿素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显著,最高值出现在冬季,夏季的值最低;平面分布的特... 2005年3、5、7和10月对獐子岛养殖海域(共设18个站位)进行叶绿素浓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叶绿素浓度为1.23~2.85 mg/m^3,均值为1.78±0.57 mg/m^3。叶绿素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显著,最高值出现在冬季,夏季的值最低;平面分布的特性为春、夏、冬季分布比较均匀。秋季叶绿素浓度的区域性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近岸区的叶绿素浓度低于中间深水区域,可能与养殖虾夷扇贝摄食压力有关,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垂直分布较为均匀,夏季表层叶绿素浓度高于底层,其他季节的分布趋势与夏季相反。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明显,与叶绿素的变化趋势不同,从3~10月,初级生产力逐渐增大,变化范围为30.4~117.0 mgC/m^2·d,平均值为76.6±41.9 mg C/m^2·d。结合同步调查的水温、营养盐数据得知,水温和溶解性无机氮是影响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獐子岛 叶绿素 初级生产力 虾夷扇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夷扇贝家系的建立及不同家系的早期生长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存善 杨小刚 +2 位作者 宋坚 江曙光 银学祥 《南方水产》 2008年第5期44-50,共7页
采用♂:♀=1:3的交配方法建立了33个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全同胞家系,对其壳长、壳高、壳宽和活体重进行了周年观测,对家系间和家系内的生长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在不同性状上差异极显著。在同批家系中,0... 采用♂:♀=1:3的交配方法建立了33个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全同胞家系,对其壳长、壳高、壳宽和活体重进行了周年观测,对家系间和家系内的生长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在不同性状上差异极显著。在同批家系中,06S-1、06S-24和06S-25号等家系壳高的生长较快,优势明显;06S-1、06S-25、06S-18和06S-30号等家系活体重的生长速度较快,差异显著;33个家系壳高月增长量大小顺序与活体重月增长量变化规律相近;06S-24、06S-25、06S-30、06S-1和06S-18号家系在各时期各性状上均表现出了明显的生长优势,是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而06S-2和06S-5号家系生长一直最慢,各性状的表现也最差。全同胞家系间生长的差异性,表明家系间差异较显著,遗传变异资源丰富,可为后期的选育提供大量选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家系 表型性状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夷扇贝对牙鲆的粪便、残饵及网箱养殖区沉积物的摄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继红 吴桃 +2 位作者 徐东 高亚平 唐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6-102,共7页
采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残饵、鱼类粪便、鱼类养殖网箱沉积物及微藻的摄食行为,分析了基于虾夷扇贝的鱼+贝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IMTA)模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虾夷扇... 采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残饵、鱼类粪便、鱼类养殖网箱沉积物及微藻的摄食行为,分析了基于虾夷扇贝的鱼+贝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IMTA)模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虾夷扇贝对鱼粪、残饵及鱼类养殖网箱沉积物都可摄食,但对微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ANOVA,P<0.01);微藻组、残饵组和鱼粪组之间的吸收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都显著高于沉积物组。吸收效率(AE)与有机物比率(f)呈正相关关系:AE(%)=38.84lnf+72.7(R2=0.378);对有机物的吸收率(AR)与有机物浓度(POM)呈线性正相关关系:AR=0.118×POM-0.555(R2=0.329)。假粪产生时颗粒物TPM浓度的阈值为24.09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颗粒物 有机物含量 摄食行为 虾夷扇贝 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夷扇贝线粒体非编码区2(NcR2)序列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莹 刘卫东 +1 位作者 高祥刚 赫崇波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7-289,共3页
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大连獐子岛(ZZD)、大连旅顺口(LSK)、日本青森县(QSX)及俄罗斯海森崴(HSW)4个群体40个虾夷扇贝的线粒体DNA序列变异进行分析。共测定了40个序列,得到14个单元型。除NcR2序列外,其他序列无变异存在。在NcR2序列中... 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大连獐子岛(ZZD)、大连旅顺口(LSK)、日本青森县(QSX)及俄罗斯海森崴(HSW)4个群体40个虾夷扇贝的线粒体DNA序列变异进行分析。共测定了40个序列,得到14个单元型。除NcR2序列外,其他序列无变异存在。在NcR2序列中,有15个变异位点,包括9个转换位点、2个颠换位点、4个插入/缺失位点。ZZD群体含有的单元型最多,为6种,HSW群体含有5种,LSK群体和QSX群体各含有3种,大连的2个群体中均具有与日本群体相同的单元型H2,表明它们之间关系较近。ZZD群体的单元型多态性比例最高(60%),HSW次之,LSK与QSX群体最低,均为30%,说明獐子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线粒体DNA NcR2序列 单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酸性电解水对活品虾夷扇贝存活率的影响及杀菌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国威 傅润泽 +2 位作者 沈建 樊文 徐文其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4,共7页
以活品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实验对象,用不同理化性质的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处理受试扇贝,并用副溶血性弧菌人工浸染经微酸性电解水处理过的扇贝,检测其存活率、微酸性电解水杀菌效... 以活品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实验对象,用不同理化性质的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处理受试扇贝,并用副溶血性弧菌人工浸染经微酸性电解水处理过的扇贝,检测其存活率、微酸性电解水杀菌效果、副溶血性弧菌的变化规律,以及虾夷扇贝在不同电解水处理阶段的菌相。结果显示,微酸性电解水处理1 min、2 min、4 min,扇贝存活率均为80%,处理8 min存活率为82%,均高于染菌组和对照组;电解水处理时间与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处理时采用的电解水有效氯浓度没有显著性关系(P>0.05)。采用电解水处理8 min后,活品虾夷扇贝体内染上的副溶血性弧菌数量从>1 100 MPN/g降至28 MPN/g。扇贝初期主要菌群为假单胞菌和弧菌,在经过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后,其体内的菌群趋于复杂化,优势菌群有所改变,细菌总数有所下降。24 h后经电解水处理或者未处理的虾夷扇贝体内优势腐败菌均为假单胞菌。研究表明,SAEW在虾夷扇贝净化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品虾夷扇贝 微酸性电解水 存活率 杀菌效果 副溶血性弧菌 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