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cess for recycle of spent li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y via a selective leaching-precipitation method 被引量:27
1
作者 LI Hao-yu YE Hua +1 位作者 SUN Ming-cang CHEN Wu-ji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3239-3248,共10页
Applying spent li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y as raw material,valuable metals in spent lithium ion battery were effectively recovered through separation of active material,selective leaching,and stepwise chemical prec... Applying spent li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y as raw material,valuable metals in spent lithium ion battery were effectively recovered through separation of active material,selective leaching,and stepwise chemical precipitation.Using stoichiometric Na2S2O8 as an oxidant and adding low-concentration H2SO4 as a leaching agent was proposed.This route wa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dissolving all of the elements into solution by using excess mineral acid.When experiments were done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Na2S2O8-to-Li molar ratio 0.45,0.30 mol/L H2SO4,60℃,1.5 h),leaching efficiencies of 97.53% for Li^+,1.39%for Fe^3+,and 2.58% for PO4^3−were recorded.FePO4 was then recovered by a precipitation method from the leachate while maintaining the pH at 2.0.The mother liquor was concentrated and maintained at a temperature of approximately 100℃,and then a saturated sodium carbonate solution was added to precipitate Li2CO3.The lithium recovery yield was close to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ies selective leaching RECOVERY sodium persulfate lithium carbon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压正极材料LiFe_(0.06)Ni_(0.94)PO_(4)/C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志义 孙赫 +3 位作者 孙海礼 魏炜 刘凤霞 刘志军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89,共6页
磷酸镍锂(LiNiPO_(4))是一种具有5.1 V高电压平台的橄榄石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于较低的电导率和实际放电比容量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了制备纯相LiNiPO_(4),考察了不同摩尔比表面活性剂油胺对LiNiPO_(4)的影响,油胺添加摩尔比[n(油胺... 磷酸镍锂(LiNiPO_(4))是一种具有5.1 V高电压平台的橄榄石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于较低的电导率和实际放电比容量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了制备纯相LiNiPO_(4),考察了不同摩尔比表面活性剂油胺对LiNiPO_(4)的影响,油胺添加摩尔比[n(油胺)∶n(金属)]为10∶1制备的材料结晶度最佳,经过煅烧工艺参数优化成功获得纯相LiNiPO_(4)。为了改善LiNiPO_(4)的电化学性能,首次采用乙基纤维素为碳源制备的掺有Fe摩尔分数为6%的LiFe_(0.06)Ni_(0.94)PO_(4)/C并将其电化学性能与纯相LiNiPO_(4)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乙基纤维素制备的LiFe_(0.06)Ni_(0.94)PO_(4)/C具有更大的初始放电比容量、更小的电荷转移电阻,其中10%乙基纤维素添加量的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镍锂 油胺 乙基纤维素 碳包覆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湖碳酸锂沉锂母液制备磷酸锂工艺研究
3
作者 王怀有 余国云 +3 位作者 权朝明 张佳 唐发满 王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15-122,共8页
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技术的蓬勃发展,全球对锂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盐湖碳酸锂沉锂母液是重要的可高效回收锂资源之一。然而,现有的盐湖碳酸锂沉锂母液多闲置未利用。本工作针对碳酸锂沉锂母液中锂资源赋存特点,开发了碳酸锂沉锂母液制备... 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技术的蓬勃发展,全球对锂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盐湖碳酸锂沉锂母液是重要的可高效回收锂资源之一。然而,现有的盐湖碳酸锂沉锂母液多闲置未利用。本工作针对碳酸锂沉锂母液中锂资源赋存特点,开发了碳酸锂沉锂母液制备磷酸锂的新工艺。首先采用Minitab19软件设计实验(DOE)方法预测了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给料速度和磷盐过量系数等因素对锂收率的影响。残差“四合一”分析表明实验数据满足正态性、残差和为零以及残差随机波动的假设条件,在最优条件下,锂收率预测值(89.49%)与实验值(89.67%)的误差仅为0.2%,验证了预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其中反应温度和磷盐过量系数是主要影响因素,但以磷酸钠为原料制备的磷酸锂纯度为88.57%。进一步对比研究了以磷酸、磷酸和磷酸钠及盐酸和磷酸钠复合磷源对锂收率和产品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磷酸为磷源可将产品纯度提高至97.65%,但锂收率降低至74.26%;以磷酸和磷酸钠为复合磷源时产品纯度为92.3%,锂收率为71.66%;以盐酸和磷酸钠为原料时产品纯度为98.07%,锂收率为80.31%。最后,引入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改善了磷酸锂结晶过程中的团聚现象,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纯度(99.78%),并显著降低了主要杂质离子含量,最终确定以盐酸+磷酸为原料的两步法制备电池级磷酸锂工艺为最优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锂 结晶过程控制 盐湖碳酸锂沉锂母液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吸收法检测LiFePO_(4)/C的碳含量
4
作者 王琳 王楠 王耀武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6-401,共6页
基于自动进样-高频燃烧-红外吸收光谱原理,建立了宽范围测定碳包覆磷酸铁锂(LiFePO_(4)/C)正极材料中碳的方法。以某送检的LiFePO_(4)/C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EM确定待测样品中碳的存在且分布相对均匀,探究称样量、助熔方式、分析参数... 基于自动进样-高频燃烧-红外吸收光谱原理,建立了宽范围测定碳包覆磷酸铁锂(LiFePO_(4)/C)正极材料中碳的方法。以某送检的LiFePO_(4)/C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EM确定待测样品中碳的存在且分布相对均匀,探究称样量、助熔方式、分析参数和功率模式等实验条件,发现当称样量为0.0500 g,助熔方式为m(Fe)+m(W)=0.5000 g+0.7000 g,吹扫时间、延迟时间均为20 s,恒定功率模式(100%)时,结果可靠。方法的线性相关性(R 2)在低碳区、高碳区分别为0.9996、0.9990,检出限为0.0000596%,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0.80%~1.89%,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9.5%~101.5%。该方法的检测范围宽、准确性好、精密度高、自动化水平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吸收 助熔剂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 碳包覆 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原子掺杂磷酸铁锂碳包覆层的改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彭朝银 姚耀春 +4 位作者 李银 陈秋霖 张克宇 胡均贤 张少泽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8,共8页
磷酸铁锂(LiFePO_(4))因生产成本低、环境友好、热稳定性好和安全性高,成为当前市场主流的正极材料。在电池技术开发中,碳包覆技术被广泛用于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和倍率性能。然而,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碳包覆不均... 磷酸铁锂(LiFePO_(4))因生产成本低、环境友好、热稳定性好和安全性高,成为当前市场主流的正极材料。在电池技术开发中,碳包覆技术被广泛用于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和倍率性能。然而,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碳包覆不均匀、碳含量过高以及碳包覆层的结构不稳定引起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下降。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碳基材料的晶格中掺杂杂原子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杂原子通过调节碳层的电子结构增强电极的导电性,提高碳材料的石墨化程度来增强其化学稳定性。此外,杂原子的引入还能够抑制LiFePO_(4)颗粒的团聚与生长,从而改善碳包覆层的结构稳定性;这一方法在提升电化学性能的同时,有效减少了碳层对电极体积的占用,满足了能量密度的需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杂原子掺杂碳包覆LiFePO_(4)的研究进展,详细总结了单杂原子、双杂原子及多杂原子掺杂碳包覆LiFePO_(4)的改性效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正极材料 碳包覆 杂原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条件对高纯磷酸锂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孔令娜 王蓁 +5 位作者 邵雪晴 夏永忠 杨钦艳 何鹏兵 钟梅 任铁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9-197,共9页
磷酸锂作为合成磷酸铁锂的最佳锂源,其性能至关重要。目前,磷酸锂制备方法根据原料不同分为碳酸锂法、含锂溶液法、氢氧化锂法和粗磷酸锂提纯法。对比了电池级碳酸锂、99.99%/99.999%碳酸锂沉锂后母液、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作为原料制备... 磷酸锂作为合成磷酸铁锂的最佳锂源,其性能至关重要。目前,磷酸锂制备方法根据原料不同分为碳酸锂法、含锂溶液法、氢氧化锂法和粗磷酸锂提纯法。对比了电池级碳酸锂、99.99%/99.999%碳酸锂沉锂后母液、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作为原料制备磷酸锂,开展原料加入顺序、原料浓度、反应温度、除杂剂用量、净化方式等对磷酸锂纯度、锂转化率、粒径等的影响。最终确定高纯磷酸锂制备最佳工艺为:向磷酸中滴加质量浓度为6%的二次纯化后氢氧化锂溶液,pH至6.5时停止,用氨水调节pH至7.5,搅拌1 h,过滤,冷水搅洗,得固体湿料,160℃干燥3 h,得到达到行业标准的磷酸锂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磷酸锂 锂转化率 氢氧化锂 碳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对磷酸铁锂加工性能的影响探究
7
作者 王鹏 普志华 +2 位作者 王天祥 林静宜 万远鑫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6,共7页
磷酸铁锂浆料的黏度、固含量和稳定性是电池制作工艺中的重要参数,将直接影响涂布后电极极片的质量,最终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使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由不同碳源包覆的磷酸铁锂材料(LFP/C),并研究了其物理性能、电化学性能及加工... 磷酸铁锂浆料的黏度、固含量和稳定性是电池制作工艺中的重要参数,将直接影响涂布后电极极片的质量,最终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使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由不同碳源包覆的磷酸铁锂材料(LFP/C),并研究了其物理性能、电化学性能及加工性能。XRD结果显示,以3种有机物为碳源制备的LFP/C样品均呈现较高的结晶度,且都没有发现明显杂相;Raman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包覆改性的LFP/C-3样品的碳层石墨化程度最高;SEM和TEM结果证明,LFP/C-3样品的一次粒径最小,且颗粒分散性较好,其碳层厚度约为5 nm,且包覆均匀性良好。电化学表征结果显示,LFP/C-3样品在0.1C和1.0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能够达到154.6、130.9 mA·h/g,并且具备优异的倍率性能,在1.0C倍率下循环11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8.2%。但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包覆改性的LFP/C-1样品具有最优的加工性能表现,在相同固含量条件下,其浆料的出料黏度为10738 mPa·s,三段式触变测试结果显示,其黏度恢复率为97.86%。研究结果对工业界生产磷酸铁锂时的碳源选用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磷酸铁锂 浆料 电化学性能 加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在空气气氛中的锻烧行为研究
8
作者 孙陆毅 邹玉浩 +2 位作者 李明娟 李媛 陈鑫智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3-939,共7页
磷酸钒锂[Li_(3)V_(2)(PO_(4))_(3),简称LVP]因其较高的氧化还原电压和优异的理论比容量,近年来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LVP粉体,并系统探讨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空气气氛中热处理后的物理化学性质演... 磷酸钒锂[Li_(3)V_(2)(PO_(4))_(3),简称LVP]因其较高的氧化还原电压和优异的理论比容量,近年来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LVP粉体,并系统探讨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空气气氛中热处理后的物理化学性质演变规律。结果表明,500℃时,灰色LVP粉体发生转变,生成绿色固体,X射线衍射(XRD)分析确认其主相为磷酸氧钒锂(LiVOPO_(4));800℃时,灰色LVP粉体转化为熔融的黑色固体,XRD图谱呈现无特征峰的近似平直线条,表明LVP已演变为玻璃态。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对LVP材料的理解,也为进一步优化LVP材料的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结构信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钒锂 正极材料 溶胶凝胶法 煅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对磷酸锰铁锂高温循环过程中金属溶出的影响探究
9
作者 王鹏 饶一楠 +3 位作者 杭静 夏雨欣 王昭沛 万远鑫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2,79,共10页
高温循环过程中的铁、锰金属溶出导致电池容量的快速衰减,长期以来都是限制磷酸锰铁锂材料(LMFP)大规模应用的一个难题。使用不同碳源对磷酸锰铁锂材料进行包覆改性,以提升其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改善高温循环过程中铁、锰金属溶出... 高温循环过程中的铁、锰金属溶出导致电池容量的快速衰减,长期以来都是限制磷酸锰铁锂材料(LMFP)大规模应用的一个难题。使用不同碳源对磷酸锰铁锂材料进行包覆改性,以提升其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改善高温循环过程中铁、锰金属溶出的问题。结果表明:当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碳源时,LMFP/C-1样品的碳层平均厚度仅为1.86 nm,且均匀性最好,石墨化程度最高;扣式半电池的电化学表征结果显示,以PVP为碳源包覆改性的LMFP/C-1样品在0.1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最高(152.17 mA·h/g),且拥有最佳的倍率和循环性能;扣式全电池的电化学表征结果显示,LMFP/C-1样品在常温0.1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最高(131.19 mA·h/g),且在1.0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仍为3个样品中最高。但在高温条件下,以葡萄糖为碳源包覆改性的LMFP/C-2样品在1.0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最高,且高温循环后在负极检测到的铁、锰金属溶出的质量浓度仅为32.94 mg/L,说明葡萄糖作为碳源能够有效阻止高温循环过程中的金属溶出,提升磷酸锰铁锂的高温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磷酸锰铁锂 扣式全电池 高温循环 金属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磷酸铁锂电池的高效无损剥离技术的研究
10
作者 王立帆 张明俊 詹纯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92-1597,共6页
退役磷酸铁锂电池极片的高效无损剥离技术,旨在实现正极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的高效、无损分离,同时保持材料的完整性。研究结果发现,以碳酸二甲酯(DMC)作为溶剂对失效LiFePO_(4)极片进行预处理能够实现失效LiFePO_(4)粉末的无损回收。使用... 退役磷酸铁锂电池极片的高效无损剥离技术,旨在实现正极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的高效、无损分离,同时保持材料的完整性。研究结果发现,以碳酸二甲酯(DMC)作为溶剂对失效LiFePO_(4)极片进行预处理能够实现失效LiFePO_(4)粉末的无损回收。使用DMC作为失效LiFePO_(4)预处理的溶剂,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失效LiFePO_(4)正极材料的原始状态,获得的失效LiFePO_(4)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理化性质未发生衰减,避免预处理过程对后续失效LiFePO_(4)修复与再生产品的品质造成影响。同时,通过该预处理方法还可以去除失效LiFePO_(4)表面的氟化锂,提高材料成分与性能的一致性,从而获得品质良好的失效LiFePO_(4)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磷酸铁锂电池 高效无损剥离技术 碳酸二甲酯(DMC)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制备磷酸锰锂的优化研究
11
作者 刘靓 李志义 +2 位作者 魏炜 刘凤霞 刘志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198,共5页
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锰锂(LiMnPO_(4))具有比容量高、热稳定性好和原料来源广泛等特点,与同为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相比具有更高的放电电压。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高性能的磷酸锰锂正极材料,通过对过程参数进行优化实现材料性能的提升,以柠檬... 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锰锂(LiMnPO_(4))具有比容量高、热稳定性好和原料来源广泛等特点,与同为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相比具有更高的放电电压。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高性能的磷酸锰锂正极材料,通过对过程参数进行优化实现材料性能的提升,以柠檬酸为添加剂优化颗粒形貌得到纳米级颗粒,并对碳层包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柠檬酸添加量为1 mmol时,椭球状颗粒平均尺寸为42.3 nm;当以蔗糖为碳源且与LiMnPO_(4)质量比为1∶2时得到的碳层包覆颗粒尺寸较小、碳层石墨化程度更高;在最优参数下制备的LiMnPO_(4)材料具有更高的首次放电容量(126.9 mAh/g)及更优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锰锂 碳包覆 溶剂热法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磷酸铁锂电池梯次利用生命周期评价与碳减排情景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豆咏琪 宋小龙 +2 位作者 庄绪宁 吴雯杰 范帅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91-4100,共10页
以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梯次利用比例、使用周期及电池容量等因素,设定不同梯次利用场景,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量化退役动力电池在梯次利用及后续报废处置阶段的环境影响,并对不同梯次利用率情景下的碳减排量进行分析.结果表... 以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梯次利用比例、使用周期及电池容量等因素,设定不同梯次利用场景,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量化退役动力电池在梯次利用及后续报废处置阶段的环境影响,并对不同梯次利用率情景下的碳减排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直接再生利用相比,储能、通信基站、低速电源三种梯次利用场景均表现为环境效益.其中,储能场景环境效益最大,其在气候变化、化石能源消耗、人体毒性-非致癌、陆地生态毒性指标等环境影响指标上均表现出相对优势.基于电池退役量和梯次利用去向,进一步计算出2023年全年磷酸铁锂电池梯次利用的碳减排量为1.05×10^(8) kg CO_(2)eq.当梯次利用率保持当前水平或以10%增长时,至2030年其全年碳减排量可达1.55×10^(9)kg CO_(2)eq.和5.98×10^(9)kg CO_(2)eq.,梯次利用具有良好的减污降碳环境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磷酸铁锂电池 梯次利用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钒锂/碳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及电极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昊 王瑜 +3 位作者 吴贤文 吴燕萍 胡孟婷 蒋剑波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9,105,共10页
相比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i_(3)V_(2)(PO_(4))_(3)/C(LVP/C-S),采用水热超声辅助流变相法结合溶液沉积法制备的Li_(3)V_(2)(PO_(4))_(3)/C(LVP/C-R)复合正极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通过XRD、SEM和Raman光谱仪等对合成材料进行表... 相比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i_(3)V_(2)(PO_(4))_(3)/C(LVP/C-S),采用水热超声辅助流变相法结合溶液沉积法制备的Li_(3)V_(2)(PO_(4))_(3)/C(LVP/C-R)复合正极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通过XRD、SEM和Raman光谱仪等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将合成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组装半电池进行倍率和循环性能测试,同时通过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以及恒流间歇滴定技术分析电极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水热超声辅助流变相法合成的Li_(3)V_(2)(PO_(4))_(3)(LVP-R)通过溶液沉积法包覆碳层后,晶面间距增大,粒径更小,导电性、振实密度增大,分散性明显提升。这有利于Li^(+)在正极材料中嵌入/脱出,以及缩短Li^(+)的扩散路径,从而促使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库仑效率和循环稳定性提高。LVP/C-R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0.1 C电流密度下表现出较高的初始放电比容量(160.12 mA·h/g),且在1 C倍率下循环200圈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89.16%,远高于LVP/C-S。此外,相比于LVP/C-S和LVP-R,LVP/C-R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更大的Li^(+)表观扩散系数且动力学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钒锂/碳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流变相法 溶液沉积法 电化学性能 Li^(+)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双氧水联合氧化工艺选择性浸出废磷酸铁锂材料中的锂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慧勇 杨茜 +2 位作者 傅云晗 母家林 旷戈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1,共7页
采用空气—双氧水联合氧化工艺选择性浸出废磷酸铁锂材料(废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粉末)中的锂,经沉锂后以碳酸锂的形式回收。实验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4 mL/g、H_(2)SO_(4)与Li的摩尔比为0.5、搅拌转速为250 r/min、反应温度为50℃的条... 采用空气—双氧水联合氧化工艺选择性浸出废磷酸铁锂材料(废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粉末)中的锂,经沉锂后以碳酸锂的形式回收。实验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4 mL/g、H_(2)SO_(4)与Li的摩尔比为0.5、搅拌转速为250 r/min、反应温度为50℃的条件下空气曝气300 min,再于相同反应温度和搅拌转速下滴加H_(2)O_(2)(H_(2)O_(2)与Li的摩尔比为0.29)反应120 min,锂、铁和磷的浸出率分别为93.47%、17.26%和19.83%。该工艺较单独双氧水氧化工艺可减少75%以上的双氧水用量,大幅降低了回收成本。溶解氧浓度对浸出体系中Fe^(3+)的存在方式有重要影响:在较高浓度(通空气)下以磷酸铁为主;在较低浓度(未通空气但接触空气)下以氢氧化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磷酸铁锂电池 空气氧化 选择性浸出 碳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珑 曹卫刚 +1 位作者 蔡宗英 唐振强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9-607,共9页
单斜结构的磷酸钒锂(Li_(3)V_(2)(PO_(4))_(3),LVP)被认为是最有应用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具有容量高、安全性好、运用寿命长、低温功能优异等优点,但LVP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传导率较低,限制了其发展。介绍了LVP正极材料的结构... 单斜结构的磷酸钒锂(Li_(3)V_(2)(PO_(4))_(3),LVP)被认为是最有应用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具有容量高、安全性好、运用寿命长、低温功能优异等优点,但LVP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传导率较低,限制了其发展。介绍了LVP正极材料的结构及其电化学反应机制,综述了LVP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改性研究进展,并对LVP正极材料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钒锂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制备 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钒基磷酸盐正极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丕栾 陈紫莹 +2 位作者 管联玉 丁翔 黄春榕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6-1745,共10页
钒基磷酸盐(Na_(3)V_(2)(PO_(4))_(3))正极材料具有快速离子迁移和稳定的NASICON结构,因此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但其电子电导率低,极大限制了放电容量和电池能量密度。综述了掺杂和包覆技术对Na_(3)V_(2)(PO_(4))_(3)正极材料的改性,分... 钒基磷酸盐(Na_(3)V_(2)(PO_(4))_(3))正极材料具有快速离子迁移和稳定的NASICON结构,因此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但其电子电导率低,极大限制了放电容量和电池能量密度。综述了掺杂和包覆技术对Na_(3)V_(2)(PO_(4))_(3)正极材料的改性,分析了单离子掺杂、共掺杂以及包覆对Na_(3)V_(2)(PO_(4))_(3)的界面性质、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产生的作用,阐述了不同离子掺杂或包覆后结构/界面改变和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掺杂和包覆后的钒基正极材料都表现出更加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钠离子电池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钒基磷酸盐 正极材料 单离子掺杂 共掺杂 碳包覆 氧化物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动力电池锂回收及电池级碳酸锂制备研究进展
17
作者 赵润泽 钱阿妞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78,共9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的持续增长,产生数量极大的富含锂等有价金属的退役动力电池,其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可以降低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浪费,对能源和环境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退役动力电池成分复杂,锂资源回收包括拆解、破碎、分选... 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的持续增长,产生数量极大的富含锂等有价金属的退役动力电池,其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可以降低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浪费,对能源和环境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退役动力电池成分复杂,锂资源回收包括拆解、破碎、分选、除杂、元素合成等复杂工艺,回收效率较低。为了退役动力电池的高效回收及实现有价金属锂的高值利用,分别对传统的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及新兴的电极材料直接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综述了锂元素提取与电池级碳酸锂的制备方法,如重结晶法、苛化法、电化学法和碳化法,并对退役动力电池中锂回收及电池级碳酸锂的制备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锂动力电池 锂回收 磷酸铁锂 三元材料 碳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P共掺杂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18
作者 周沐 张钧凯 +2 位作者 诸葛祥群 罗志虹 罗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4-268,273,共6页
利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得到的磷酸铁(FePO_(4))作为铁源和磷源,与多壁碳纳米管混合在氮气中进行热处理,得到Fe、N、P共掺杂碳基催化剂。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800℃的碳基催化剂具有优异的阴极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碱性电解质... 利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得到的磷酸铁(FePO_(4))作为铁源和磷源,与多壁碳纳米管混合在氮气中进行热处理,得到Fe、N、P共掺杂碳基催化剂。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800℃的碳基催化剂具有优异的阴极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碱性电解质中其半波电位可达到0.86V,优于商用Pt/C催化剂(0.83V);旋转速率为1600r/min时极限电流密度为5.51mA/cm^(2);用作锌空气电池阴极催化剂时,在电流密度5mA/cm^(2)条件下充电、放电电压差可低至0.78V,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37.4mW/cm^(2),优于Pt/C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原子掺杂 碳纳米管 磷酸铁锂 催化性能 锌空气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2+)掺杂对锂离子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郭孝东 钟本和 +2 位作者 唐艳 廖文华 吴德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5-627,共3页
Li3V2(PO4)3 doped with Mg2+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a novel method from drying the precursor by vacuum distillation,then two steps ball-milling and two steps sintering it.The particle size,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 Li3V2(PO4)3 doped with Mg2+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a novel method from drying the precursor by vacuum distillation,then two steps ball-milling and two steps sintering it.The particle size,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PSD),X-ray diffraction(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and cyclic voltammet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cle size of products was increased by adding small amount of Mg in Li3V2(PO4)3,but the crystal structure not changed comparing with Li3V2(PO4)3 without Mg2+.The sample with nMg:nLi=0.025 showed better performances in terms of the specific discharge capacity and cycle stability.The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Li0.95Mg0.025)3V2(PO4)3 sample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better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钒锂 掺杂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回收铝、铁和锂 被引量:52
20
作者 吴越 裴锋 +1 位作者 贾蕗路 田旭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9-631,共3页
针对废旧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中电极材料的分离提取问题,根据集流体、活性物质、粘结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通过高温焙烧、碱溶解、酸浸出并结合搅拌筛分等分离手段,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各成分进行分离提取,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 针对废旧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中电极材料的分离提取问题,根据集流体、活性物质、粘结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通过高温焙烧、碱溶解、酸浸出并结合搅拌筛分等分离手段,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各成分进行分离提取,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回收铝、铁和锂。实验结果表明:对正极极片进行焙烧,碱溶解可预先分离约92%的铝,其次用H2SO4+H2O2体系通过控制pH值可分离95%以上的铁;余液在90℃以上用饱和热碳酸钠溶液沉积碳酸锂,一次沉积锂率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回收 碳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