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cess for recycle of spent li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y via a selective leaching-precipitation method 被引量:25
1
作者 LI Hao-yu YE Hua +1 位作者 SUN Ming-cang CHEN Wu-ji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3239-3248,共10页
Applying spent li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y as raw material,valuable metals in spent lithium ion battery were effectively recovered through separation of active material,selective leaching,and stepwise chemical prec... Applying spent li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y as raw material,valuable metals in spent lithium ion battery were effectively recovered through separation of active material,selective leaching,and stepwise chemical precipitation.Using stoichiometric Na2S2O8 as an oxidant and adding low-concentration H2SO4 as a leaching agent was proposed.This route wa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dissolving all of the elements into solution by using excess mineral acid.When experiments were done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Na2S2O8-to-Li molar ratio 0.45,0.30 mol/L H2SO4,60℃,1.5 h),leaching efficiencies of 97.53% for Li^+,1.39%for Fe^3+,and 2.58% for PO4^3−were recorded.FePO4 was then recovered by a precipitation method from the leachate while maintaining the pH at 2.0.The mother liquor was concentrated and maintained at a temperature of approximately 100℃,and then a saturated sodium carbonate solution was added to precipitate Li2CO3.The lithium recovery yield was close to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ies selective leaching RECOVERY sodium persulfate lithium carbon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真实世界车辆LFP电池的深度学习SOC估计方法
2
作者 孟易真 杨林 +5 位作者 周正益 李怀瑾 吕丰 刘志胜 李旸 吴炜坤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5,共9页
电动汽车磷酸铁锂(LFP)电池的开路电压-荷电状态曲线在20%~95%荷电状态(SOC)范围内存在平台期,导致基于模型的方法难以准确估计SOC,而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又存在真实世界准确的样本数据难以获取和实验环境无法完全模拟真实世界电池系统... 电动汽车磷酸铁锂(LFP)电池的开路电压-荷电状态曲线在20%~95%荷电状态(SOC)范围内存在平台期,导致基于模型的方法难以准确估计SOC,而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又存在真实世界准确的样本数据难以获取和实验环境无法完全模拟真实世界电池系统运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真实世界车辆LFP电池的深度学习SOC估计方法,利用真实世界车辆LFP电池系统运行数据通过反向安时积分法为其自动标签准确的SOC,构建了CNNGRUM新模型预测SOC的方法,通过多层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多层门控循环单元,基于电流、电压、温度和充电过程安时量四个特征实现对LFP电池SOC的估计。通过在真实世界的20辆电动汽车LFP电池上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实现了最大绝对误差为2.85%、均方根误差(RMSE)为0.61%、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42%的SOC准确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SOC估计 深度学习 电动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P电池热失控液氮冷却惰化理论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玥 张少禹 +1 位作者 储玉喜 陈晔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6-662,共7页
传统的商用灭火剂扑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火灾和抑制复燃的效果不佳,液氮作为一种高效的灭火剂,其冷却抑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效果得到了很多研究机构试验验证,但目前针对液氮灭火用量和灭火效能尚缺乏理论分析方法。笔者通过对液氮灭火... 传统的商用灭火剂扑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火灾和抑制复燃的效果不佳,液氮作为一种高效的灭火剂,其冷却抑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效果得到了很多研究机构试验验证,但目前针对液氮灭火用量和灭火效能尚缺乏理论分析方法。笔者通过对液氮灭火机理的理论分析,研究确定了液氮冷却和惰化理论分析计算方法。方法中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确定热失控放热热量、液氮吸热热量、液氮惰化用量等,并通过实尺试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以280 Ah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为例,依据理论分析方法,计算得到了惰化抑爆和冷却的最低液氮用量,在有效容积为38.88 m3的爆炸试验箱体内,施加了83.39 kg液氮后,24 h间隔点火48次,均未出现燃爆现象。通过实际案例验证理论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出的理论分析方法为液氮灭火抑爆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提供评价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增强磷酸铁锂电池舱式储能系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 热失控 冷却 惰化抑爆 磷酸铁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CKF算法的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计
4
作者 肜瑶 张洋洋 吕运朋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78,共6页
为提高荷电状态(SOC)估计的精度,以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在双极化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容积卡尔曼滤波器(CKF)的SOC估计过程。针对CKF算法发散的问题,采用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SRCKF)算法进行电池SOC估计。SRCKF算法通... 为提高荷电状态(SOC)估计的精度,以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在双极化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容积卡尔曼滤波器(CKF)的SOC估计过程。针对CKF算法发散的问题,采用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SRCKF)算法进行电池SOC估计。SRCKF算法通过引入正交三角(QR)分解,误差协方差矩阵在计算过程中以平方根的形式传播,从而确保矩阵的正定和对称。与CKF算法对比发现,SRCKF算法的估计误差为2.0534×10-4 V,说明可以提高SOC估计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 双极化模型 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SRCKF)算法 荷电状态(SOC)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特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袁树杰 申来雨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6,共7页
为研究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的热失控风险,以86 Ah储能用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单体为对象,通过自主搭建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实验平台,开展不同荷电状态(SOC)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OC越大,电池热失控时的内部化... 为研究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的热失控风险,以86 Ah储能用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单体为对象,通过自主搭建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实验平台,开展不同荷电状态(SOC)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OC越大,电池热失控时的内部化学反应越活跃且热失控越剧烈,质量损失越多。电池从25%SOC增加到100%SOC,安全阀打开时间缩短了19%,热失控触发时间缩短了53.1%。锂离子电池的SOC与热失控时的温度成正比。电池电压快速下降时间均早于发生热失控时间,随着电池SOC的增加,电压波动减小,电池电压快速下降时刻提前,有利于利用电压变化对热失控进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热失控 热滥用 荷电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舱热失控可燃气体爆炸及泄压特性研究
6
作者 姜学鹏 李卓容 +1 位作者 陈兆琪 黄昊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9,共8页
为探究可燃气体体积分数及泄压板设置对火焰传播和爆炸的影响,采用改变储能舱内气体体积分数、泄压板开启压力、位置和面积的方式,研究舱内压力及火焰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冲击波的压力峰值和超压增长率... 为探究可燃气体体积分数及泄压板设置对火焰传播和爆炸的影响,采用改变储能舱内气体体积分数、泄压板开启压力、位置和面积的方式,研究舱内压力及火焰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冲击波的压力峰值和超压增长率随着可燃气体体积分数的升高呈先升后减趋势,体积分数为20%时爆炸风险最大;泄压板的开启压力越大,压力峰值越高;顶部泄压优于侧部,分散式布置优于集中式分布;点火点与泄压板距离之和越小,爆炸危险性越低。研究结果可为储能舱热失控下的泄爆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储能集装箱 热失控 泄压板 FLAC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的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杜世龙 郝瀚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6,共11页
回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是资源再生、避免污染的重要手段。本文构建了一个技术经济模型;提出了“理想折扣系数”的概念,用于评估回收定价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基于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过程,量化了回收成本的10类关键组成,定量分析了三元锂(N... 回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是资源再生、避免污染的重要手段。本文构建了一个技术经济模型;提出了“理想折扣系数”的概念,用于评估回收定价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基于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过程,量化了回收成本的10类关键组成,定量分析了三元锂(NCM)和磷酸铁锂(LFP)电池湿法回收的成本和收益,讨论了市场、政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准金属价格水平下,NCM 811电池回收的净利润为3493元/t;除非提升锂价,湿法冶金回收LFP电池无法盈利。从而,若将锂纳入回收计价金属,则可降低回收折扣系数对电池关键原材料价格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锂离子电池 电池回收 三元锂(NCM)电池 磷酸铁锂(lfp)电池 技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产物爆炸下限预测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袁帅 台枫 +1 位作者 钱新明 程东浩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为准确预测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的爆炸下限,在密闭压力容器内开展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实验,结合热失控特性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计算了热失控产物气体组分,基于能量守恒方程和绝热火焰温度,建立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爆炸下... 为准确预测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的爆炸下限,在密闭压力容器内开展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实验,结合热失控特性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计算了热失控产物气体组分,基于能量守恒方程和绝热火焰温度,建立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爆炸下限的预测模型,并验证了绝热火焰温度法、Le Chatelier法和Jones法的准确性,考察了电解液蒸气对热失控产物爆炸下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采用Le Chatelier法计算得到的爆炸下限偏差最小,为1.14%;采用绝热火焰温度法计算结果偏差最大,为10.02%。在60%~100%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范围内,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气体的爆炸下限先升后降。当热失控产物考虑电解液蒸气时,60%SOC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爆炸下限仅为3.93%,较未考虑电解液蒸气热失控气体的爆炸下限降低了22.49%,这说明电解液蒸气提高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的爆炸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热失控产物 爆炸下限 Le Chatelier定律 绝热火焰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直接再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飞樊 郑震 李磊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8-910,共13页
近年来,废旧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LFP)正极材料的回收和处理引起了广泛关注。除了降低废旧电池中有害成分对环境的污染外,电池材料的再生对于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也至关重要。综述了固相法、水热法、共晶法及电化学再生方法等LFP直接再生... 近年来,废旧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LFP)正极材料的回收和处理引起了广泛关注。除了降低废旧电池中有害成分对环境的污染外,电池材料的再生对于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也至关重要。综述了固相法、水热法、共晶法及电化学再生方法等LFP直接再生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型LFP再生技术,简单介绍了目前废旧锂离子电池材料直接回收的商业化进程,讨论了LFP直接再生法的优缺点以及目前再生工艺中遇到的一些挑战,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直接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离子掺杂改性的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文莺 张贤碧 +3 位作者 乐文峰 孟秀艳 张旗 唐有根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共9页
磷酸锰铁锂(LiMn_(x)Fe_(1-x)PO_(4),0<x<1,LMFP)作为可替代LiFePO_(4)(LFP)的正极材料,兼具LFP稳定、廉价、环保以及LiMnPO_(4)(LMP)工作电压高[4.1 V(vs.Li^(+)/Li)]、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商用前景广阔。电子/离子电导率低问题和M... 磷酸锰铁锂(LiMn_(x)Fe_(1-x)PO_(4),0<x<1,LMFP)作为可替代LiFePO_(4)(LFP)的正极材料,兼具LFP稳定、廉价、环保以及LiMnPO_(4)(LMP)工作电压高[4.1 V(vs.Li^(+)/Li)]、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商用前景广阔。电子/离子电导率低问题和Mn^(3+)的Jahn-Teller效应导致的结构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LMFP的实际应用。综述近年来LMFP材料的离子掺杂改性研究进展,从晶体结构角度分析LMFP性能不足的本质原因;进而总结Li位、Mn/Fe位、PO_(4)位及多位点掺杂的研究策略及作用机理;重点阐述不同掺杂策略如何通过调控晶体结构、优化电子/离子传输路径和抑制Jahn-Teller效应来提升LMFP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最后,对LMFP掺杂改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锰铁锂 离子掺杂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电池铝塑膜壳体绝缘失效触发热失控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怀宇 黄思林 +3 位作者 赵荣超 肖质文 侯军辉 闫力玮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3-623,共11页
储能系统发生绝缘失效会导致电池外壳与电极之间存在过高电压,危及电池安全。本研究针对储能系统中52Ah磷酸铁锂电池铝塑膜外壳在高压下绝缘失效引发的热失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在电池正极与铝塑膜外壳之间施加不同幅值高压直流... 储能系统发生绝缘失效会导致电池外壳与电极之间存在过高电压,危及电池安全。本研究针对储能系统中52Ah磷酸铁锂电池铝塑膜外壳在高压下绝缘失效引发的热失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在电池正极与铝塑膜外壳之间施加不同幅值高压直流电诱发电池热失控,分析铝塑膜外壳在高压下绝缘失效诱发电池热失控的故障现象以及电热行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施加500V电压时,电池会发生热失控,其热失控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高压击穿铝塑膜阶段、熔融铝与负极过渡短路阶段、过充阶段和触发热失控阶段。借助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热失控后电池形貌进行观察,发现其热失控最剧烈的区域是在铝塑膜外壳被电击穿的位置,且热失控不会扩散到整个电池。此外,在该电池正极与铝塑膜外壳之间施加100V和300V电压时铝塑膜不会被击穿,而施加400V及以上时铝塑膜会被击穿并发生热失控,且电压幅值越高,热失控程度越剧烈。研究结果对提高储能系统安全性和电气绝缘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磷酸铁锂电池 铝塑膜 绝缘失效 热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烟气扩散的储能柜内锂电池热失控预警研究
12
作者 朱鹏杰 李伟 +4 位作者 张楚 宋浩 李贝贝 刘秀梅 刘利利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4-635,共12页
研究锂电池热失控过程,及早地发出热失控预警,是保障储能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的锂电池热失控烟气预警研究大多数停留在理论方法上,较少结合应用场景探究预警方法的实用性与可靠性。本文通过搭建实验台探究在储能柜和电池包场... 研究锂电池热失控过程,及早地发出热失控预警,是保障储能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的锂电池热失控烟气预警研究大多数停留在理论方法上,较少结合应用场景探究预警方法的实用性与可靠性。本文通过搭建实验台探究在储能柜和电池包场景下,磷酸铁锂电池过充至热失控时的温度变化与储能柜内烟气浓度变化的关系,比较储能柜内不同工业用烟气传感器对锂电池热失控预警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将传感器安放在储能柜顶部并且使防水透气阀上的透气孔正对着传感器的条件下,安全阀打开后,烟雾和气体传感器依次检测到数值;其中烟雾传感器反应最灵敏,能够在安全阀刚打开时发出预警信号;烃类气体传感器能够较准确地反应出锂电池热失控时刻。之后通过Ansys Fluent模拟电池包内锂电池安全阀打开后,气体烟雾在储能柜中的扩散情况。仿真结果表明:烟雾与气体的扩散过程主要受气体动量以及防水透气阀壳体上透气孔位置的影响;储能柜顶部位置可以及时准确地检测到逸散出的气体烟雾。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储能柜中锂电池热失控预警策略以及气体烟雾传感器的位置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热失控 储能柜 烟气扩散 预警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深共熔溶剂对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浸出机制研究
13
作者 杨鹏飞 吴家仲 +3 位作者 蓝峻峰 叶有明 谢雪珍 陈燕萌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6-481,共6页
研究了以氯化胆碱/抗坏血酸/乙二醇三元深共熔溶剂为浸出剂,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中回收铁和锂,考察了氯化胆碱/抗坏血酸/乙二醇的物质的量比、液固体积质量比、反应温度和时间对铁、锂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动力学分析和SEM表征探... 研究了以氯化胆碱/抗坏血酸/乙二醇三元深共熔溶剂为浸出剂,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中回收铁和锂,考察了氯化胆碱/抗坏血酸/乙二醇的物质的量比、液固体积质量比、反应温度和时间对铁、锂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动力学分析和SEM表征探讨了浸出机制。结果表明:在氯化胆碱/抗坏血酸/乙二醇物质的量比1∶1∶3、液固体积质量比0.1 mL/1 mg、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 h最佳浸出条件下,锂和铁浸出率分别达96%和98%;浸出过程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该法高效、环保,能实现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绿色回收铁、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深共熔溶剂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检测技术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过充热失控早期预警
14
作者 王俊翔 唐佳 +4 位作者 李雨珮 夏凌寒 潘景堂 成永红 孟国栋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83-3593,共11页
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是当前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运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热失控过程中方形铝壳磷酸铁锂电池内部状态监测的原位超声透射方法,并结合温度、电压、电流、表面形变等多参数检测技术,构建了电池热失... 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是当前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运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热失控过程中方形铝壳磷酸铁锂电池内部状态监测的原位超声透射方法,并结合温度、电压、电流、表面形变等多参数检测技术,构建了电池热失控内-外参量综合测试系统。研究了电池在不同工况下内外参量变化特性,讨论了超声信号对电池内部演变的响应机制,实现了不同工况下电池内部状态的精确监测。结果表明,超声信号强度(U_(rms))和超声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能够有效表征电池内部状态的变化,其中U_(rms)对电池温度和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的变化更为敏感。电池过充会显著增强超声信号衰减效果,且信号被噪声淹没的时间节点远早于防爆阀开启时间,表明超声信号可作为电池过充热失控的早期预警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马田系统的电池过充热失控预警算法,提前30 min预测电池防爆阀的开启。该研究工作对于深入认识储能电池热失控的时空发展特性,提升热失控的早期预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超声检测 热失控 状态监测 早期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正压氮气抑制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包热失控实验研究
15
作者 李师 贾壮壮 +2 位作者 沈光杰 王青松 孙金华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3-1111,共9页
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高等优势,在商用电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磷酸铁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热失控事故。为抑制磷酸铁锂电池包内火灾事故扩大,提出一种高效、易操作且成本低的磷酸铁锂电池包内热失控抑... 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高等优势,在商用电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磷酸铁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热失控事故。为抑制磷酸铁锂电池包内火灾事故扩大,提出一种高效、易操作且成本低的磷酸铁锂电池包内热失控抑制技术,即在磷酸铁锂电池包内注入微正压氮气抑制电池热失控。通过开展有无微正压氮气抑制电池包内电池模组热失控实验和电池包内凝露实验,系统地分析了微正压氮气抑制电池包热失控的效果和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1)无抑制措施工况下,电池模组在140 s内全部热失控,电池持续燃烧413 s,电池表面最高温度为627.6℃,电池包的绝缘阻值为43.7 MΩ,降低了95%,电池包内相对湿度增加约200%。(2)在微正压氮气抑制工况下,电池模组仅有一个电池防爆阀打开,且开阀时间比无抑制措施迟526 s,电池表面最高温度为148℃,综合判断电池模组没有发生热失控;微正压氮气条件下,电池包内无凝露,并有效抑制了电池包的呼吸效应,降低了电池包内发生绝缘短路等次生灾害的风险。本研究为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包的设计与安全防控技术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包 微正压 氮气 热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波空化效应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工艺研究
16
作者 平开朗 朱华炳 +2 位作者 柏宇轩 胡翔宇 毕海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3-438,共6页
针对大量退役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文章研究了一种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回收工艺。废旧磷酸铁锂电池进行放电和拆解后,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不同超声功率和时间对电极材料回收效果的影响;将低温热处理作为超声波清洗前处理手段,探究不同热... 针对大量退役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文章研究了一种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回收工艺。废旧磷酸铁锂电池进行放电和拆解后,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不同超声功率和时间对电极材料回收效果的影响;将低温热处理作为超声波清洗前处理手段,探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和时间下电极材料的解离效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评估低温热处理对粘结剂的破坏程度,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检测评估低温热处理-超声工艺对电极材料解离效果和回收产物纯度。以100 W超声功率对负极片清洗300 s后,石墨完全从铜箔上脱离,铜和石墨的纯度均达到99.0%;以300℃对正极片低温热处理60 min,再以550 W的超声功率对正极片清洗20 min后,磷酸铁锂的回收纯度达到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空化 磷酸铁锂 超声波清洗 低温热处理 电池回收 铝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用磷酸铁锂直流操作电源的研究与应用
17
作者 赵景 张伟刚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2,共5页
为了解决磷酸铁锂电池在直流操作电源中长期浮充和运维工作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此系统的控制策略。首先,给出磷酸铁锂直流操作电源的主电路拓扑结构,阐述其运行工作原理;然后,提出间歇式充电控制策略,避免电池长期处于浮充状态,... 为了解决磷酸铁锂电池在直流操作电源中长期浮充和运维工作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此系统的控制策略。首先,给出磷酸铁锂直流操作电源的主电路拓扑结构,阐述其运行工作原理;然后,提出间歇式充电控制策略,避免电池长期处于浮充状态,并引入有源并网放电技术的放电控制以降低电池运维工作量,通过串联二极管的温控风冷散热设计,实现了负荷的独立不间断供电;最后,根据系统运行工况的分析,给出系统电压和电流参数的运行变化曲线。研制了站用磷酸铁锂直流操作电源系统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正确且有效,可为磷酸铁锂电池在变电站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直流操作电源 有源并网放电技术 间歇式充电 核容式放电 独立不间断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沉淀剂对LiFePO_(4)正极材料结构与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秦安瑞 袁明哲 +1 位作者 姚耀春 李银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573,共8页
采用磷铁渣为铁源和磷源,经过酸浸,补锂后添加NH4·OH、Na_(2)CO_(3)和NaOH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形态规则的LiFePO_(4)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沉淀剂合成的LiFePO_(4)材料的物相及形貌进行了表征,... 采用磷铁渣为铁源和磷源,经过酸浸,补锂后添加NH4·OH、Na_(2)CO_(3)和NaOH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形态规则的LiFePO_(4)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沉淀剂合成的LiFePO_(4)材料的物相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包碳后测试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沉淀剂合成的LiFePO_(4)材料均为橄榄石结构,纯度较高,结晶度较好。当沉淀剂为NH4·OH时,颗粒形貌规则且排列有序并呈现出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C条件下循环100次后容量分别为135.38 mAh/g,容量保持率达到98.74%。Na_(2)CO_(3)条件下电化学性能次之。沉淀剂中碳酸根在高温下分解,可能会引入额外的缺陷或杂质,而Na+可能进入到磷酸铁锂的晶体结构导致晶格畸变影响材料电化学性能。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NH4·OH作为沉淀剂表现出了最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沉淀剂 磷铁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研究及参量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春雷 刘志博 +3 位作者 王文鹤 许寒 吴巍 舒畅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39,共9页
利用模拟仿真方法对磷酸铁锂电池过充热失控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建立三维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研究热失控过程各组件演变规律并进行多参量分析优化。研究发现,磷酸铁锂电池在400 K时发生不可逆热失控,热失控主要由SEI膜分解开始,正... 利用模拟仿真方法对磷酸铁锂电池过充热失控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建立三维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研究热失控过程各组件演变规律并进行多参量分析优化。研究发现,磷酸铁锂电池在400 K时发生不可逆热失控,热失控主要由SEI膜分解开始,正负极处最为剧烈;减小充电倍率、降低环境温度及增强对流换热可延缓热失控;正交实验优化电池组件结构,可有效降低热失控风险,最优结构时热失控时间为13488 s,电池比容量为25.786Ah/m^(2)。相关研究为预防和抑制电池过充热失控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过充热失控 正交实验 模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20
作者 詹殷权 张志军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4-1336,共13页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数量日益增多,大规模废旧电池退役潮即将到来,其回收问题备受关注,从电池废料对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稀缺角度来说,发展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意义。总结了现...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数量日益增多,大规模废旧电池退役潮即将到来,其回收问题备受关注,从电池废料对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稀缺角度来说,发展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意义。总结了现有的关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磷酸铁锂材料和负极石墨材料的回收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对回收前的预处理技术,包括放电预处理、拆解分离、电极材料分离技术做了详细介绍,对比了正极磷酸铁锂材料生物回收技术、湿法回收技术、干法回收技术与修复再生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并介绍了负极石墨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技术,提出了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前景,对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对未来电池回收技术的低能耗、高效与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 预处理 正极材料 湿法回收 修复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