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的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杜世龙 郝瀚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6,共11页
回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是资源再生、避免污染的重要手段。本文构建了一个技术经济模型;提出了“理想折扣系数”的概念,用于评估回收定价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基于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过程,量化了回收成本的10类关键组成,定量分析了三元锂(N... 回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是资源再生、避免污染的重要手段。本文构建了一个技术经济模型;提出了“理想折扣系数”的概念,用于评估回收定价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基于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过程,量化了回收成本的10类关键组成,定量分析了三元锂(NCM)和磷酸铁锂(LFP)电池湿法回收的成本和收益,讨论了市场、政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准金属价格水平下,NCM 811电池回收的净利润为3493元/t;除非提升锂价,湿法冶金回收LFP电池无法盈利。从而,若将锂纳入回收计价金属,则可降低回收折扣系数对电池关键原材料价格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锂离子电池 电池回收 三元锂(NCM)电池 磷酸铁锂(LFP)电池 技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磷酸铁锂与钴酸锂正极材料协同提锂试验研究
2
作者 卢人航 蒋春生 +2 位作者 刘兰进 张忠堂 严康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研究了利用废旧磷酸铁锂(LFP)和钴酸锂(LCO)电池正极材料协同浸出锂,通过热力学分析了工艺可行性,考察了各因素对协同浸出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浸出渣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任何氧化剂或还原剂条件下... 研究了利用废旧磷酸铁锂(LFP)和钴酸锂(LCO)电池正极材料协同浸出锂,通过热力学分析了工艺可行性,考察了各因素对协同浸出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浸出渣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任何氧化剂或还原剂条件下,LFP与LCO能在酸性体系中协同浸出锂;在硫酸浓度0.7 mol/L、浸出温度40℃、浸出时间60 min、n(LCO)∶n(LFP)=0.5、液固体积质量比10 mL/1 g最佳浸出条件下,废旧电池正极材料中的Li、Co、Fe、P浸出率分别为99.99%、99.99%、48.00%、43.77%。该法可实现在低酸条件下从复杂电池正极材料中回收有价金属的目的,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钴酸锂 正极材料 协同浸出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酮/磷酸酯萃取体系从废旧锂电池正极浸出液中分离有价元素试验研究
3
作者 胡康 张利诚 +1 位作者 马春梅 李丽娟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7-475,共9页
研究了采用双酮/磷酸酯萃取体系从废旧锂电池正极浸出液中分离有价元素,通过平衡萃取确定了双酮/磷酸酯萃取体系萃取分离钴、镍、锰、锂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双酮/磷酸酯萃取体系可通过工艺调控,有效实现废旧锂电池浸出液中钴镍锰... 研究了采用双酮/磷酸酯萃取体系从废旧锂电池正极浸出液中分离有价元素,通过平衡萃取确定了双酮/磷酸酯萃取体系萃取分离钴、镍、锰、锂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双酮/磷酸酯萃取体系可通过工艺调控,有效实现废旧锂电池浸出液中钴镍锰和锂的分离;在优化条件下,钴、镍、锰萃取率均可达99%,锂收率可达95%以上。该法实现了单一萃取体系分离回收钴、镍、锰、锂,可为废旧三元锂电回收提供一条新的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电池 溶剂萃取 双酮/磷酸酯萃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直线距离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评估
4
作者 胡厚鹏 刘伟 +2 位作者 肖艳红 欧家祥 王力立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2,共8页
在原始充电曲线中引入区域电压和区域直线距离的概念,并提出基于区域直线距离的电池S_(OH)(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采用实验室条件下NCA(镍钴铝)电池单体和LFP(磷酸铁锂)电池模组在1/2C倍率下的充电电压数据以及一座20 kW/100 kW·h储... 在原始充电曲线中引入区域电压和区域直线距离的概念,并提出基于区域直线距离的电池S_(OH)(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采用实验室条件下NCA(镍钴铝)电池单体和LFP(磷酸铁锂)电池模组在1/2C倍率下的充电电压数据以及一座20 kW/100 kW·h储能电站的电池运行数据,来建立基于区域直线距离的电池S_(OH)评估模型,对比了基于区域直线距离L_(AB)的方法和IC(增量容量)峰高法,并考察了不同采样频率和区域电压下L_(AB)-S_(OH)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S_(OH)与L_(AB)呈线性正相关,线性拟合优度可达到0.96以上,L_(AB)-S_(OH)模型的S_(OH)评估准确性均优于IC峰高法。区域直线距离作为健康因子提高了低采样频率下电池S_(OH)评估的准确性,这为工程上储能电池的S_(OH)在线评估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铝电池单体 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模组 储能电站 区域直线距离 采样频率 S_(OH)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掺杂LiCoPO_4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汪燕鸣 王广健 +1 位作者 张茂林 王阿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9-681,共3页
采用聚乙二醇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LiCo1-xVxPO4/C(x=0、0.03和0.05)。X射线衍射(XRD)表明掺杂的V进入了LiCoPO4晶格内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显示LiCo0.97V0.03PO4/C的粒径分布在200~700nm之间,... 采用聚乙二醇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LiCo1-xVxPO4/C(x=0、0.03和0.05)。X射线衍射(XRD)表明掺杂的V进入了LiCoPO4晶格内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显示LiCo0.97V0.03PO4/C的粒径分布在200~700nm之间,颗粒表面包覆一层约30nm厚的碳层。在0.1C倍率下,LiCo0.97V0.03PO4/C和LiCoPO4/C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11和70mAh/g。掺杂V不仅能够改善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而且提高了材料的放电电压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钴锂 正极材料 离子掺杂 高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CoPO_4的低热固相法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廖森 柴倩 +3 位作者 陈智鹏 何宇 李宇 吴文伟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5-459,共5页
为了寻找制备正极材料LiCoPO4的新方法,在室温下把NH4CoPO4.H2O和LiOH.H2O混合研磨成均匀的粉末,将粉末烘干后,于300℃焙烧3 h进行低热固相反应,即可得到正极材料LiCoPO4晶体。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及扫描电镜(SEM)对产物进... 为了寻找制备正极材料LiCoPO4的新方法,在室温下把NH4CoPO4.H2O和LiOH.H2O混合研磨成均匀的粉末,将粉末烘干后,于300℃焙烧3 h进行低热固相反应,即可得到正极材料LiCoPO4晶体。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及扫描电镜(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种不同焙烧时间(3,4,5,6 h)经300℃焙烧均得到具有正交晶系物相、空间群为Pnma(62)的LiCoPO4晶体材料。与已有的报道相比,文中所述的合成方法不仅显著地降低了焙烧温度,而且大幅缩短了焙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磷酸钴铵 低热固相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oPO_4正极材料掺Zn^(2+)及全电池特性
7
作者 陈龙 李海君 +1 位作者 陈敏 栗欢欢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0-94,共5页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锌离子(Zn^(2+))掺杂的磷酸钴锂(LiCoPO_4)正极材料LiZn_xCo_(1-x)PO_4。XRD和SEM分析表明:少量Zn^(2+)掺杂不会明显改变晶格结构,且粒径变小、粒度更均一。充放电(3.0~5.1V)及高低温性能测试表明:Zn2+掺杂后...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锌离子(Zn^(2+))掺杂的磷酸钴锂(LiCoPO_4)正极材料LiZn_xCo_(1-x)PO_4。XRD和SEM分析表明:少量Zn^(2+)掺杂不会明显改变晶格结构,且粒径变小、粒度更均一。充放电(3.0~5.1V)及高低温性能测试表明:Zn2+掺杂后,材料的比容量提高、循环性能改善,并有较好的高倍率及高低温放电性能。Zn^(2+)掺杂量为0.01时,首次0.1 C放电比容量为150.3 mAh/g,比纯相增加15%。1.0C、5.0C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8.9mAh/g和67.1mAh/g。在40℃、0℃下的0.1C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0.0mAh/g和37.8mAh/g。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测试表明:少量Zn^(2+)掺杂使电荷转移阻抗减小,电化学可逆性增强。LiZn_(0.01)Co_(0.99)PO_4与Li_4Ti_5O_(12)组成的3.3 V全电池以0.1C放电,比容量可达135.3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钴锂(LiCoPO4) 锌离子(Zn^2+)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钴LiFePO_4/C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黄维静 童庆松 +2 位作者 李变云 李秀华 郑立群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37-38,共2页
通过固相烧结法制备了掺钴的LiFePO4/C正极材料.采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现代技术测试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750℃烧结的掺钴样在2 C倍率电流下首次循环的放电容量达到115 mAh/g.该样品50次循环的容量衰减率仅为2.6... 通过固相烧结法制备了掺钴的LiFePO4/C正极材料.采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现代技术测试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750℃烧结的掺钴样在2 C倍率电流下首次循环的放电容量达到115 mAh/g.该样品50次循环的容量衰减率仅为2.61%,电化学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 Co掺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oPO_4中碳与Co_2P杂质含量的确定
9
作者 鞠华 吴军 +1 位作者 李德成 徐艳辉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6-177,共2页
提出用酸淋洗溶解磷酸钴锂(LiCoPO4),测定橄榄石型LiCoPO4中杂质碳和磷化钴(Co2P)含量的方法。XRD分析结果表明:稀盐酸淋洗后的产物是Co2P相,硝酸淋洗后的产物是碳材料。用上述方法确定了合成的LiCoPO4/C复合材料中,碳含量为5.4%,Co2P... 提出用酸淋洗溶解磷酸钴锂(LiCoPO4),测定橄榄石型LiCoPO4中杂质碳和磷化钴(Co2P)含量的方法。XRD分析结果表明:稀盐酸淋洗后的产物是Co2P相,硝酸淋洗后的产物是碳材料。用上述方法确定了合成的LiCoPO4/C复合材料中,碳含量为5.4%,Co2P杂质的含量为5.3%。合成的样品粒度约为0.5μm,0.2C放电比容量为75 mAh/g(LiCoPO4+Co2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钴锂(LiCoPO4) 杂质 正极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LiCoO_2的LiFePO_4/C正极材料的性能
10
作者 张柳丽 邵光杰 +1 位作者 薛寒明 许晓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9-271,共3页
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橄榄石型LiFePO4/C正极材料,并用溶胶-凝胶法在表面修饰LiCoO2颗粒。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发现:表面修饰LiCoO2没有改变LiFePO4/C的晶体结构。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以0.2C在2.4~4.2 V循... 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橄榄石型LiFePO4/C正极材料,并用溶胶-凝胶法在表面修饰LiCoO2颗粒。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发现:表面修饰LiCoO2没有改变LiFePO4/C的晶体结构。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以0.2C在2.4~4.2 V循环,未经表面修饰的LiFePO4/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5.5 mAh/g,第30次循环的容量衰减率为9.1%;表面修饰2%LiCoO2的LiFePO4/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2.7 mAh/g,循环30次,比容量没有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LiFePO4) 钴酸锂(LiCoO2) 溶胶-凝胶法 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阻抗谱识别不同化学体系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放放 冯祥明 +3 位作者 赵光金 夏大伟 胡玉霞 陈卫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9-614,共6页
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可充分提高动力电池的经济性,然而目前动力电池标识信息混乱、电池荷电状态差异和工作电压重叠均导致无法直接或依据开路电压准确分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与镍钴锰三元动力电池。为此,基于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可充分提高动力电池的经济性,然而目前动力电池标识信息混乱、电池荷电状态差异和工作电压重叠均导致无法直接或依据开路电压准确分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与镍钴锰三元动力电池。为此,基于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等效电路,建立了容量与动力电池界面电容、反应电阻、韦伯阻抗和液相电阻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动力电池容量对电化学阻抗实部和虚部的影响探讨了利用阻抗法快速识别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化学体系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电化学阻抗实部与虚部的比值与电池容量无关,据此可利用该比值随频率的变化差异快速识别不同化学体系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从而避免依据充放电判断电池化学体系的低效率。此外,软包装磷酸铁锂和镍钴锰三元电池的测试结果也表明10 Ah、12.5 Ah和50 Ah的磷酸铁锂电池阻抗虚部与实部比值随交流信号频率的变化基本相同,但与镍钴锰三元电池明显不同,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阻抗谱 磷酸铁锂 镍钴锰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正极材料磷酸钴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陈强 唐致远 徐强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综述了磷酸钴锂(LiCoPO4)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溶剂热法、微波法和喷雾热分解法等方法,并对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正极材料 高电压 磷酸钴锂(LiCoPO4)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共溶剂体系对于高电压正极材料LiCoPO4的形貌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柯剑煌 谢凯 +3 位作者 韩喻 孙巍巍 罗世强 刘锦锋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8-624,共7页
水分别与乙醇、乙二醇、二乙二醇混合为共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PO4,研究不同醇类溶剂对于样品的微观形貌和颗粒尺寸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测试对样品的成分、晶型、微观形貌和... 水分别与乙醇、乙二醇、二乙二醇混合为共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PO4,研究不同醇类溶剂对于样品的微观形貌和颗粒尺寸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测试对样品的成分、晶型、微观形貌和颗粒尺寸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制备得到的LiCoPO4颗粒平均尺寸大小与醇类溶剂对于前驱体的溶解度差异相一致,而与溶剂粘度没有明显联系。通过乙二醇/水制备得到的LiCoPO4颗粒呈六边形片状,平均尺寸最小,而通过乙醇/水和二乙二醇/水制备得到的LiCoPO4颗粒呈菱形片状形态。此外,前者结晶度较高且循环性能较好,0.05C下首圈放电容量为130mAh/g,20圈后容量保留率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钴锂 溶剂热法 溶解度 高电压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曹利娜 宫璐 +2 位作者 刘成士 谢媛媛 张金龙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14-2016,共3页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比能量高、自放电小、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其回收利用也备受关注。在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结构的基础上综述了不同类型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研究进展,主要是LiCoO2、LiFePO4、NixCoyMnz三元废旧锂离子...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比能量高、自放电小、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其回收利用也备受关注。在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结构的基础上综述了不同类型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研究进展,主要是LiCoO2、LiFePO4、NixCoyMnz三元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并提出了现有回收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回收技术 LICOO2 LIFEPO4 NixCoyMnz三元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充电触发的LFP和NCM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差异与原因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磊 李钊 +1 位作者 姬丹 牛慧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19-1427,共9页
软包锂离子电池相比较于硬壳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由于特殊的电池结构软包锂离子电池具备特殊的热失控行为和规律。本工作研究了以磷酸铁锂(LFP)和镍钴锰酸锂(NCM)材料为正极的两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的倍率(0.5~3 C)电流下过充电... 软包锂离子电池相比较于硬壳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由于特殊的电池结构软包锂离子电池具备特殊的热失控行为和规律。本工作研究了以磷酸铁锂(LFP)和镍钴锰酸锂(NCM)材料为正极的两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的倍率(0.5~3 C)电流下过充电后的失效和热失控行为,分析了电池的质量损失、失效电压、电池温升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LFP和NCM电池在过充电后均会因发生副反应生成气体导致铝塑膜外壳破裂,1 C倍率电流下LFP电池在充电至133.4%带电状态(SOC)时发生破裂,并导致电池失效,而NCM电池在充电至143.8%SOC时破裂,随后诱发热失控和着火。电池破裂电压均随充电倍率的增加(0.5~3 C)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1.5 C时破裂电压最高,LFP电池的破裂电压高于NCM电池。此外,LFP和NCM电池的质量损失范围分别为2.07%~5.82%和28.51%~36.75%,随充电倍率变化不明显。研究还揭示了LFP和NCM电池过充电过程中温度升高的不同阶段特征,并从材料分子结构的角度对该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单体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包锂离子电池 失效 热失控 过充电 磷酸铁锂 镍钴锰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钴酸锂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联合浸出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祝宏帅 袁中直 +2 位作者 曾文强 李亚德 刘金成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3-656,672,共5页
针对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浸出方法试剂消耗量大的问题,利用废钴酸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联合浸出钴、锂,从而大幅减少双氧水试剂的消耗。通过条件实验得到了优化的钴酸锂、磷酸铁锂联合浸出方案:反应温度... 针对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浸出方法试剂消耗量大的问题,利用废钴酸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联合浸出钴、锂,从而大幅减少双氧水试剂的消耗。通过条件实验得到了优化的钴酸锂、磷酸铁锂联合浸出方案:反应温度为60℃,按铁钴摩尔比(Fe/Co)1.1∶1进行混料,硫酸、双氧水用量分别为反应当量1.05和1.1倍。反应完成后,钴、锂的浸出率分别为96.21%、96.65%,浸出液中钴、锂的浓度分别为64.41、17.23 g/L,铁、磷杂质含量降至0.02 g/L以内;通过成分分析结果可知,浸出渣主要成分为FePO4·2 H2O与碳粉的混合物,其中钴、锂的残留量降至0.2%(质量分数)以内。采用磷酸铁锂与钴酸锂进行联合浸出的方案与采用双氧水分别浸出两种材料的方案相比,每处理1 t混合料可节约815 kg双氧水(分析纯,质量分数30%),且可将钴、锂浸出率提升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酸锂 磷酸铁锂 浸出 电池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作霖 张治洲 +1 位作者 朱永明 高鹏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0-523,共4页
综述稀土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原理,介绍稀土材料在钴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和LiNixCoyMnzO2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稀土 正极 钴酸锂(LiCoO2) 磷酸铁锂(LiFePO4) 锰酸锂(LiMn2O4) LiNixCoyMnz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用高电压钴酸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庞佩佩 王正 +1 位作者 宋晓娜 邓耀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用机械球磨-高温煅烧法制备钴酸锂(LiCoO_2),然后进行磷酸铝(AlPO_4)包覆。XRD、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LiCoO_2为二次颗粒结构,表面有均匀的AlPO_4包覆层。在3.00~4.50 V以1.0 C充电、2.0 C放电,包覆AlPO_4材料第50次循环... 用机械球磨-高温煅烧法制备钴酸锂(LiCoO_2),然后进行磷酸铝(AlPO_4)包覆。XRD、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LiCoO_2为二次颗粒结构,表面有均匀的AlPO_4包覆层。在3.00~4.50 V以1.0 C充电、2.0 C放电,包覆AlPO_4材料第5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由未包覆材料的137.0 mAh/g上升到166.6 mAh/g。包覆处理可提升正极的热稳定性和高电压高温持续充电的时间,从而提高电池的高温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包覆 高电压 钴酸锂(LiCoO2) 磷酸铝(A1P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压磷酸钴锂正极材料性能调控研究
19
作者 崔声睿 董林涛 +1 位作者 金永成 向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380-6387,共8页
高性能、高安全储能电池的迫切需求加速了橄榄石型高电压正极材料的研究步伐。为了改善高电压磷酸钴锂(LiCoPO_(4))的综合电化学性能,采用溶剂热法研究了溶剂比、过渡元素(Fe、Mn)单掺杂和双掺杂(掺杂元素总量占10%)对正极材料形貌、尺... 高性能、高安全储能电池的迫切需求加速了橄榄石型高电压正极材料的研究步伐。为了改善高电压磷酸钴锂(LiCoPO_(4))的综合电化学性能,采用溶剂热法研究了溶剂比、过渡元素(Fe、Mn)单掺杂和双掺杂(掺杂元素总量占10%)对正极材料形貌、尺寸、反位缺陷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剂比为2.3时,未掺杂LiCoPO_(4)在0.1C下表现出163.1 mAh·g^(-1)的最高理论比容量;双掺杂LiCo_(0.9)Mn_(0.05)Fe_(0.05)PO_(4)正极材料具有突出的循环性能,在0.5C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为78.9%,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钴锂 溶剂热法 混合溶剂 元素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钴锂用于5-羟色胺的高灵敏电化学检测研究
20
作者 陈桂华 徐妍雪 肖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20-2128,共9页
本文利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级磷酸钴锂颗粒(LiCoPO_(4),LCP),并将其固载于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得到LCP/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LCP/GCE对5-羟色胺(5-HT)的电化学响应以及5-HT在LCP/GCE表面的动力学电子转... 本文利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级磷酸钴锂颗粒(LiCoPO_(4),LCP),并将其固载于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得到LCP/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LCP/GCE对5-羟色胺(5-HT)的电化学响应以及5-HT在LCP/GCE表面的动力学电子转移过程,得出5-HT的电极反应受吸附控制。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采用DPV法进行了5-HT的定量分析并获得标准曲线,得到5-HT的线性范围为0.005~0.2μM,计算检出限为0.57 nM(3σ/S)。实验最后测定了5-HT在猪下丘脑组织液中的回收率范围为97.4%~103.5%,证明了LCP/GCE在生物样品中检测5-HT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钴锂 5-羟色胺 电化学传感器 差分脉冲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