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Polymer Separators Combined with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Carbon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Lithium Battery 被引量:1
1
作者 YANG Qing GU Jiawei +1 位作者 HUANG Yinuo WU Shuaibin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960,共10页
There are some inherent defects for the polyolefin based lithium battery separator,such as,poor thermal stability,poor electrolyte wettability and low porosity,which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lithium battery.An importa... There are some inherent defects for the polyolefin based lithium battery separator,such as,poor thermal stability,poor electrolyte wettability and low porosity,which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lithium battery.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 battery is to improve the separator.Here,three novel separators combined with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MOFs)and carbon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the in situ growth method and the adsorption combination method simultaneously.The result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polypropylene separator,the porosity and electrolyte wettab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view of these novel polypropylene separators combined with MOFs and carbon materials.Meanwhile,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thium battery equipped with the polypropylene separator combined with MOFs materials and carbon materials was also improv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lithium batteries equipped with polypropylene separator combined with MOFs and carbon materials had higher capacity in the first charge and discharge cycle and better electrochemical kinetic react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Carbon material separator lithium batt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复合隔膜及其锂金属电池性能
2
作者 麻志微 邹淑芬 +5 位作者 曾蓉 刘颖 王林 张佳敏 那兵 柳和生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0-3157,共8页
隔膜是锂电池的重要部件之一。商业化聚烯烃隔膜的电解液润湿性差、高温热收缩,难以满足高性能锂电池发展的需要。通过在醋酸纤维素(CA)溶液中原位聚合丙烯酰胺,并采用同步相分离和脱乙酰,制备了纤维素/聚丙烯酰胺(d-CA/PAM)复合隔膜。d... 隔膜是锂电池的重要部件之一。商业化聚烯烃隔膜的电解液润湿性差、高温热收缩,难以满足高性能锂电池发展的需要。通过在醋酸纤维素(CA)溶液中原位聚合丙烯酰胺,并采用同步相分离和脱乙酰,制备了纤维素/聚丙烯酰胺(d-CA/PAM)复合隔膜。d-CA/PAM隔膜具有高孔隙率(77.9%)、高电解液吸收率(273.0%)、优异的热稳定性(在200℃下不收缩)和高离子电导率(1.51 mS/cm)。d-CA/PAM隔膜组装的锂金属电池在1 C时表现出比聚烯烃隔膜更高的初始放电比容量(150.1 mAh/g vs.143.0 mAh/g)和更好的容量保持率(100次循环94.3%vs.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相分离 脱乙酰 复合隔膜 锂金属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解度和纺丝液含量对聚乙烯醇静电纺纳米纤维隔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毕谷帅 张锦中 +1 位作者 唐晓峰 查刘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5,共5页
以聚乙烯醇(PVA)为成纤聚合物,以水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纤维隔膜,研究了PVA醇解度和纺丝液含量对隔膜孔隙率、吸液率、热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纺丝液含量相同的条件下,PVA的... 以聚乙烯醇(PVA)为成纤聚合物,以水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纤维隔膜,研究了PVA醇解度和纺丝液含量对隔膜孔隙率、吸液率、热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纺丝液含量相同的条件下,PVA的醇解度越高,隔膜的孔隙率、吸液率、抗拉强度、热尺寸稳定性和离子电导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PVA醇解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纺丝液含量的增加,隔膜的孔隙率和离子电导率逐渐升高,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PVA的醇解度和纺丝液含量对隔膜的电化学稳定性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纳米纤维隔膜 聚乙烯醇 静电纺丝 醇解度 纺丝液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基电解液与聚丙烯隔膜的兼容性研究
4
作者 何陶宏 张成 +4 位作者 李宇 韩雨杉 张志成 王嘉楠 杨鸿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158,共9页
研究旨在通过探索离子液体基电解液与商业隔膜的兼容性,优化隔膜-电解液系统,从而提升锂金属电池的性能。选用3种商用聚丙烯隔膜(PP2500,PP3501,PP2325),结合一种特定的离子液体(三丁基(甲氧基甲基)膦六氟磷酸,[P_(4441O1)][PF_(6)])基... 研究旨在通过探索离子液体基电解液与商业隔膜的兼容性,优化隔膜-电解液系统,从而提升锂金属电池的性能。选用3种商用聚丙烯隔膜(PP2500,PP3501,PP2325),结合一种特定的离子液体(三丁基(甲氧基甲基)膦六氟磷酸,[P_(4441O1)][PF_(6)])基电解液,构建了不同的隔膜-电解质系统,并对隔膜-电解液系统的锂离子迁移率、锂沉积行为和锂金属电池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PP3501隔膜与离子液体基电解液具有最佳的兼容性,能够实现高锂离子电导率(0.103 mS/cm)和锂金属表面均匀的锂沉积,从而促进Li|LiFePO_(4)电池在高负载量(磷酸铁锂活性物质负载量为11.25 mg/cm^(2))下的稳定循环,且在0.5C(C为电池充放电倍率)倍率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29 mA·h/g。研究结果可以为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时的隔膜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基电解液 锂金属电池 锂沉积行为 隔膜-电解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隔膜稳定性能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唐顺浩 肖伟 +1 位作者 乔庆东 李莹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2,29,共6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新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锂离子电池容易热失控,因此产生了非常多的安全隐患,极大地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通常由正极、负极、离子隔膜、电解液和铝塑膜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新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锂离子电池容易热失控,因此产生了非常多的安全隐患,极大地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通常由正极、负极、离子隔膜、电解液和铝塑膜等构成。其中,隔膜的存在让阳极和阴极在物理上是分开的,同时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提供离子传输通道。它决定了电池是否安全以及使电池与充放电相关的功能实现。常见的隔膜材质是聚烯烃类化合物,但这类材料本身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可以通过对隔膜改性,或者用别的材料替代传统材料获取更好的隔膜。重点阐述了常规锂离子电池隔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双层聚烯烃膜、三层聚烯烃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安全问题的若干方法,即干法、湿法、静电纺丝法及其改性方法。同时提出了3种新型隔膜材料及其改性方法,即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类、聚酰亚胺和纤维素等。最后展望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隔膜 改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硫电池隔膜改性增强电池循环稳定性
6
作者 周佳玉 刘佩妮 +4 位作者 周昶安 王超 宋磊 马奎 岳海荣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7,共10页
目的对比玻璃纤维和聚丙烯隔膜用于锂硫电池的性能差异,并通过催化剂改性隔膜提升锂硫电池循环稳定性能。方法通过循环充放电实验考查不同隔膜锂硫电池性能,利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及扫描电镜研究隔膜对多硫化锂氧化还原反应动... 目的对比玻璃纤维和聚丙烯隔膜用于锂硫电池的性能差异,并通过催化剂改性隔膜提升锂硫电池循环稳定性能。方法通过循环充放电实验考查不同隔膜锂硫电池性能,利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及扫描电镜研究隔膜对多硫化锂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锰催化剂改性隔膜对锂硫电池性能的提升效果及作用原理。结果在1 C放电倍率、150次循环条件下,玻璃纤维隔膜锂硫电池放电比容量由聚丙烯隔膜的428 mAh/g提升至477 mAh/g,充放电效率从96.9%提升至98.6%,容量保持率从66.8%提升至85.1%。利用锰催化剂修饰玻璃纤维隔膜,经500次循环电池仍保有597 mAh/g的容量和99.7%的充放电效率,循环稳定性能大幅提升。结论玻璃纤维隔膜的大孔隙结构有利于多硫化锂及锂离子在电解液传递,可提高锂离子的传递效率,但也会加强穿梭效应而导致电池容量降低;同时,多硫化锂及锂离子的快速传质有助于诱导形成致密SEI膜以保护锂负极,提升电池循环稳定性;此外,在锰催化剂修饰下,锰-玻璃纤维隔膜能实现电池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双重提升,减少充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玻璃纤维隔膜 循环稳定性 多硫化锂 锰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安全锂离子电池用耐高温隔膜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孙文浩 刘娜 +6 位作者 张锟 田君 梁晓嫱 田崔钧 佟蕾 徐春常 魏岩巍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120,共17页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在二次电池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然而,电池热失控频繁引起火灾事故,因此电池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件之一,对电池的安全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发...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在二次电池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然而,电池热失控频繁引起火灾事故,因此电池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件之一,对电池的安全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发具有高力学强度、低热收缩率和良好自熄性等优异性能的耐高温隔膜能够显著提升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性。本文系统性地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用耐高温隔膜的研究新进展,包括对商用聚烯烃隔膜的改性研究以及对三种常见耐高温隔膜材料(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和芳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并对隔膜的特性参数如厚度、孔隙率、离子电导率、热收缩率等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对耐高温隔膜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机遇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耐高温隔膜 聚烯烃隔膜改性 聚丙烯腈 聚偏氟乙烯 芳纶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锂硫电池隔膜研究进展
8
作者 蓝晓琪 李伟 +4 位作者 马骏杰 王浩 周烽海 彭瑞 刘峥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7-316,共10页
锂硫电池因出色的理论容量和能量密度被认为是下一代最具潜力的储能体系之一,但其商业化仍受限于可溶性多硫化物在电解液中的穿梭效应。在隔膜上涂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进一步提高锂硫电池性能的有效手段。综述了MOFs及其复合材... 锂硫电池因出色的理论容量和能量密度被认为是下一代最具潜力的储能体系之一,但其商业化仍受限于可溶性多硫化物在电解液中的穿梭效应。在隔膜上涂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进一步提高锂硫电池性能的有效手段。综述了MOFs及其复合材料对锂硫电池隔膜的改性作用;阐述了MOFs及其复合材料改性隔膜对穿梭效应的抑制策略,并提出了修饰锂硫电池隔膜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锂硫电池 改性隔膜 抑制穿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物理性能表征及其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9
作者 温志海 田晓 +5 位作者 张颖 韩家乐 张晓杰 高媛媛 张恒 杨海全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47,54,共8页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厚度、孔隙率、孔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等物理性能都会直接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安全性。同时,隔膜的物理性能参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隔膜的制备工艺。可见,隔膜材料的制备工艺是隔膜材料研发的...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厚度、孔隙率、孔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等物理性能都会直接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安全性。同时,隔膜的物理性能参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隔膜的制备工艺。可见,隔膜材料的制备工艺是隔膜材料研发的关键。目前,由常规干法或湿法制备工艺获得的聚烯烃类隔膜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隔膜材料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常规的干法或湿法制备工艺已不能满足高性能隔膜材料的要求,因此,一些新型的隔膜制备工艺相继推出。在分析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物理性能表征的基础上,对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综述,并展望了未来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工艺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隔膜 聚烯烃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工艺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0
作者 于泽淼 乔庆东 肖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91,共5页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电动汽车等领域。简述了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发现状,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工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隔膜材料的工艺改进和性能优化是...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电动汽车等领域。简述了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发现状,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工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隔膜材料的工艺改进和性能优化是未来锂离子电池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隔膜 制备工艺 性能指标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率/温度耦合下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压缩力学行为与本构建模
11
作者 黄庆丹 李红刚 +3 位作者 李璟秋 康煌 廖湘标 张超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共12页
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中,隔膜的力学性能对电池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了系统评估隔膜在应变率和温度耦合条件下的压缩力学行为,在不同应变率和温度条件下进行了准静态和动态压缩测试,并深入分析了温度和应变率的耦合作用对隔膜力学性能的影... 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中,隔膜的力学性能对电池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了系统评估隔膜在应变率和温度耦合条件下的压缩力学行为,在不同应变率和温度条件下进行了准静态和动态压缩测试,并深入分析了温度和应变率的耦合作用对隔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隔膜的力学行为对应变率和温度表现出显著的敏感性,在低应变率下,隔膜主要经历塑性变形,而在高应变率下则可能出现复杂的动态失效模式,温度升高导致隔膜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应力降低;温度与应变率的耦合作用通过改变隔膜的失效模式,进一步影响其压缩强度。基于实验数据,进一步建立了考虑温度和应变率耦合效应的电池隔膜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隔膜 应变率-温度耦合 本构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金属电池用石墨烯涂层改性隔膜
12
作者 于帆 杜真真 +2 位作者 王珺 李炯利 王旭东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190,共9页
通过隔膜修饰层改性隔膜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抑制锂枝晶生长,提高电池安全性的手段。本文以金属锂为负极,LiFePO_(4)为正极,石墨烯涂层改性聚丙烯为隔膜,组装成锂电池,通过循环测试、倍率性能测试、电化学阻抗测试以及循环前后锂负极的形... 通过隔膜修饰层改性隔膜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抑制锂枝晶生长,提高电池安全性的手段。本文以金属锂为负极,LiFePO_(4)为正极,石墨烯涂层改性聚丙烯为隔膜,组装成锂电池,通过循环测试、倍率性能测试、电化学阻抗测试以及循环前后锂负极的形貌表征,探究隔膜上石墨烯涂层分别面向电池正极和面向电池负极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循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涂层面向负极侧的电池在0.2 C的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168 mAh/g,循环50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然可以达到154 mAh/g,容量保持率达到91.67%。电化学阻抗分析发现,石墨烯涂层面向负极侧的电池具有更低的界面电阻和更好的反应动力学,且循环后的锂负极表面均匀平整,未见明显的锂聚集。石墨烯涂层面向负极的锂电池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和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隔膜 石墨烯 锂电池 枝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表面不平整性对锂电池短路触发行为的影响
13
作者 贾亦楷 刘子敬 +1 位作者 黄庆丹 王璐冰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4,共10页
锂离子电池遭受外部冲击时内部隔膜的形变和失效是引发内部短路的关键因素之一。电池电极表面通常并不平整,易造成隔膜应力集中,影响电池的机械稳定性。因此,基于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针对电池隔膜在非平整表面压缩条件下的力学行为及其... 锂离子电池遭受外部冲击时内部隔膜的形变和失效是引发内部短路的关键因素之一。电池电极表面通常并不平整,易造成隔膜应力集中,影响电池的机械稳定性。因此,基于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针对电池隔膜在非平整表面压缩条件下的力学行为及其短路安全边界进行了深入探讨。选取包括一段宽度为50μm的隔膜及其附近的正负极涂层区域作为代表性单胞,进行二维有限元建模与数值计算。通过分析隔膜等效应力-应变曲线,发现受到不平整表面压缩的隔膜相比于理想平面压缩表现出“软化现象”,随着加载的进行,加载面和隔膜之间的空隙逐渐被填充,非平整面和平整面压缩的载荷差异逐渐减小。通过对隔膜失效应力的参数化分析,发现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或隔膜厚度的减小,隔膜表现出平均应力降低、屈服点后移等行为,短路失效应力也随之降低。通过对不同加载速率分析,发现隔膜的短路失效应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进一步通过建立隔膜在非平整表面压缩下的等效压缩本构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粗糙度对失效应力的影响,并推导出了两者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碰撞安全 电池隔膜 内短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分离辅助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苏晨曦 王凯 +1 位作者 高磊 齐美洲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8-1375,共8页
伴随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废旧锂离子电池数量与日俱增,如何实现高效、清洁、资源化回收利用是锂离子电池行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磁分离技术利用电池正极材料的磁性差异来简化回收流程,是一种绿色、低能耗的电池回收... 伴随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废旧锂离子电池数量与日俱增,如何实现高效、清洁、资源化回收利用是锂离子电池行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磁分离技术利用电池正极材料的磁性差异来简化回收流程,是一种绿色、低能耗的电池回收预处理手段。探讨了磁分离机理及设备,总结磁分离技术在两种主流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旨在实现磁分离技术与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的结合,促进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产业高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磁分离 磷酸铁锂 三元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添裕 朝鲁门 +6 位作者 刘颖 霍飞宇 杨扬 黄剑波 黄举 张景雯 刘文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5,100,共11页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因价格低廉、来源丰富且对环境友好,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隔膜、电极材料和电解质中。本文以先进储能设备锂离子电池(LIB)和绿色材料纤维素的应用为背景,详细综述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在LIB中的不同应用类型,包括LIB隔膜...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因价格低廉、来源丰富且对环境友好,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隔膜、电极材料和电解质中。本文以先进储能设备锂离子电池(LIB)和绿色材料纤维素的应用为背景,详细综述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在LIB中的不同应用类型,包括LIB隔膜、电极材料、聚合物电解质等。最后,提出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应用在LIB领域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锂离子电池 隔膜 电极材料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iO-66金属团簇和缺陷对锂硫电池隔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赵瑛妹 赵玉青 +3 位作者 周星宇 李海鑫 程琥 庄金亮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1-200,共10页
分别以硝酸铈铵(Ce(NH_(4))_(2)(NO_(3))_(6))和四氯化锆(ZrCl_(4))为金属盐,1,4-对苯二甲酸为有机配体(H_(2)BDC),合成CeUiO-66和Zr-UiO-66两种金属有机框架(MOFs)。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表征MOFs的晶体... 分别以硝酸铈铵(Ce(NH_(4))_(2)(NO_(3))_(6))和四氯化锆(ZrCl_(4))为金属盐,1,4-对苯二甲酸为有机配体(H_(2)BDC),合成CeUiO-66和Zr-UiO-66两种金属有机框架(MOFs)。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表征MOFs的晶体结构和形貌。采用真空抽滤法将Ce-UiO-66和Zr-UiO-66负载于Celgard PP商用隔膜一侧,制备MOFs修饰的功能性隔膜,组装并测试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e-UiO-66改性隔膜电池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0.2 C倍率下,首圈放电容量为1047 mAh·g^(-1),经200周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7.5%,库仑效率接近100%。在不同倍率循环下,Ce-UiO-66改性隔膜电池在0.1、0.2、0.5、1、2 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分别达到1281、945、768.1、673.2、604.7mAh·g^(-1),当返回至0.1 C时,容量恢复至951.6 mAh·g^(-1),容量保持率为74.3%。上述表明Ce-UiO-66中的氧化还原活性Ce_(6)-oxo团簇可有效催化多硫化锂的转化反应,改善氧化还原动力学性能;此外,Ce-UiO-66还存在较多缺陷和不饱和配位点,能够有效锚定多硫化锂(LiPSs),减缓多硫化物穿梭效应,进一步提升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金属有机框架 隔膜 多硫化物 穿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隔膜拉伸条件对其特性的效应分析
17
作者 马文献 常红祥 +1 位作者 徐锋 徐勇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59,共6页
探讨了锂电池隔膜的拉伸行为对隔膜微孔结构、强度和热收缩的影响效应。通过试验设计(DOE)发现,拉伸温度对孔隙率正效应最强,拉伸倍率次之,且在8.5~10倍时,效应减弱;同时,拉伸速率与拉伸温度有较强的交互效应。另外,拉伸因子与孔径建立... 探讨了锂电池隔膜的拉伸行为对隔膜微孔结构、强度和热收缩的影响效应。通过试验设计(DOE)发现,拉伸温度对孔隙率正效应最强,拉伸倍率次之,且在8.5~10倍时,效应减弱;同时,拉伸速率与拉伸温度有较强的交互效应。另外,拉伸因子与孔径建立的回归模型相关系数达98.6%。拉伸温度对隔膜强度的负效应最强,拉伸倍率正效应次之;同时,拉伸倍率在8.5~10倍时,效力减弱,拉伸速率在37.5%/s附近有最佳强度响应值。此外,通过形貌分析解释了成孔和强度的影响效应。发现拉伸温度对隔膜热收缩负效应最强,拉伸倍率正效应次之。同时,当拉伸倍率在7~8.5倍时,效应对冲减弱,且拉伸温度与拉伸倍率有较强交互作用。隔膜结晶度与热收缩的回归系数为81.1%,隔膜结晶度越大,热收缩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隔膜 拉伸取向 孔径 强度 热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高热稳定性新型隔膜的研究新进展
18
作者 孙文浩 田君 +3 位作者 张锟 刘娜 曹宝森 梁晓嫱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24-2543,共20页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在新能源市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锂离子电池常用的聚烯烃隔膜在高温环境下会发生皱缩和熔化,进而导致电池热失控。研制具有高热稳定性的新型隔膜有望改善电池的安全性。系统地...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在新能源市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锂离子电池常用的聚烯烃隔膜在高温环境下会发生皱缩和熔化,进而导致电池热失控。研制具有高热稳定性的新型隔膜有望改善电池的安全性。系统地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优异热稳定性的新型隔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设计思路以及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对上述隔膜的关键特征参数,如厚度、离子电导率、热收缩率等进行了归纳与比较。最后,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稳定性 隔膜 聚酰亚胺 纤维素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分选在废旧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回收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陈英健 吴尚 +4 位作者 曹元成 杜宝帅 王振兴 欧阳钟文 汤舜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8-1927,共10页
随着电动汽车、移动通讯和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数量逐年增加。这些废旧电池中的正负极材料含有Co、Li、石墨等高价值资源,其回收利用对于资源的再生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火法和湿法回收工艺尽管有效,但往往... 随着电动汽车、移动通讯和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数量逐年增加。这些废旧电池中的正负极材料含有Co、Li、石墨等高价值资源,其回收利用对于资源的再生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火法和湿法回收工艺尽管有效,但往往存在能耗高、污染严重、回收流程长的问题。磁场分选技术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分离方法,通过利用材料间物理性质的差异来实现分离,常与其他回收工艺融合使用,在废旧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回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磁场分选技术在废旧锂电池回收中的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发展的高梯度磁选、涡流分选、湿式磁选等磁场分选方法在回收工艺中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并总结各技术在材料分离、金属杂质去除中的作用和效果。同时,本文也指出了当前磁场分离技术在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如磁场强度不足、设备集成度不高、适应性差等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推动废旧锂电池材料回收的绿色化、闭环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电池 正负极材料 磁分选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VN改性PP隔膜用于高稳定性高效率锂硫电池
20
作者 石英彤 徐国桐 +5 位作者 梁贵增 兰笛 张思远 王彦儒 李道浩 吴广磊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24,共11页
锂硫(Li-S)电池因其高理论能量密度被视为下一代能源存储系统中最有前景的候选者之一。然而,Li-S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锂离子(Li^(+))传输效率低和由于穿梭效应引起的快速容量衰减的限制。在此,我们报道了一种复合材料,由聚乙二醇(PEG)和... 锂硫(Li-S)电池因其高理论能量密度被视为下一代能源存储系统中最有前景的候选者之一。然而,Li-S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锂离子(Li^(+))传输效率低和由于穿梭效应引起的快速容量衰减的限制。在此,我们报道了一种复合材料,由聚乙二醇(PEG)和氮化钒(VN)纳米片涂覆在商业聚丙烯(PP)隔膜上,称为PEG-VN@PP隔膜。VN纳米片所表现出的超催化效应和吸附特性显著增强了多硫化物的转化,从而提高了Li-S电池的容量和稳定性。由于PEG的涂层,Li^(+)被极性官能团吸引,实现了选择性传输,改善了Li^(+)的传输效率和Li-S电池的倍率性能。使用硫质量负载为1.2 mg·cm^(−2)的碳纳米管/硫阴极组装的Li-S电池,展现出高达782.0 mAh·g^(−1)的比容量,并在1C(1675 mA·g^(−1))条件下经过700个循环后平均容量衰减为0.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钒 聚乙二醇 隔膜修饰 穿梭效应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