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落第再试制度的沿革与宋元明文学的流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叶晔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2-151,共10页
对于科举礼部试来说,唐宋解试是一种资格考试,而明清乡试是一种科名考试。宋元明落第再试制度的沿革,使参加礼部试的解额,从应届的考试资格变为永久的社会身份,进而改变了近世人才及文学流动的基本模式。在阶层流动上,从唐宋的循环式流... 对于科举礼部试来说,唐宋解试是一种资格考试,而明清乡试是一种科名考试。宋元明落第再试制度的沿革,使参加礼部试的解额,从应届的考试资格变为永久的社会身份,进而改变了近世人才及文学流动的基本模式。在阶层流动上,从唐宋的循环式流动,变为明清的进阶式流动;在地理流动上,从唐宋的直线式流动,变为明清的折线式流动。由此推动了两个重大的社会变化,即举人阶层的形成和省城文化圈的兴起。它们分别从阶层和地域两个维度,促进了近世文学的转型与继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落第再试 社会流动 举人阶层 省城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晋时期东-西“文学走廊”的形成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洪文莺 梅新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13,192,共9页
东晋时期的东-西"文学走廊",东起扬州治所兼首都建康,西迄荆州治所江陵,既是借助长江水道地理优势与"荆扬之争"历史机遇双重支撑的产物,同时也是两晋易代迁都之后中国南北文学中心历史性转换的结果,在建构建康-江... 东晋时期的东-西"文学走廊",东起扬州治所兼首都建康,西迄荆州治所江陵,既是借助长江水道地理优势与"荆扬之争"历史机遇双重支撑的产物,同时也是两晋易代迁都之后中国南北文学中心历史性转换的结果,在建构建康-江陵两大文学中心以及重构整个东晋文学版图中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学界重在南-北文学中心迁移与交融研究,而忽视了东-西文人群体的双向互动与深远影响。事实上通过对这一东-西"文学走廊"形成机缘、文人互动与文学交融的还原与探索,不仅有益于重新认识这一东-西"文学走廊"本身的重要价值,而且有助于深入诠释东晋文学版图的内在结构及其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文学走廊 文人流动 文学交融 文学版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