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ist-mode数据重建PET图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舒君 赵书俊 单保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7-940,共4页
本文通过对基于list-mode和sinogram两种数据形式的PET图像EM重建算法的比较,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直接采用list-mode数据进行PET图像重建的优点,并对基于list-mode的PET图像重建算法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List—mode 正弦直方图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分解的三维动态电阻抗断层成像方法
2
作者 李秀艳 赵天晨 +1 位作者 王琦 韩晶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7,共9页
针对医学诊断成像和监测领域中运动目标在三维空间中的实时跟踪问题,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提出了一种矩阵分解的三维重建算法(3D-LS),通过同时考虑时间连续性和空间结构信息,有效分离三维电阻抗图像中的动态分量和背景分量。以... 针对医学诊断成像和监测领域中运动目标在三维空间中的实时跟踪问题,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提出了一种矩阵分解的三维重建算法(3D-LS),通过同时考虑时间连续性和空间结构信息,有效分离三维电阻抗图像中的动态分量和背景分量。以小球运动为例,采用多线电极构建三维动态EIT模型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3D-LS算法重建的图像具有更好的三维结构连续性和更均匀的电导率分布;与传统成像算法相比,在小球沿X轴运动案例仿真中,仿真重建图像相对误差(RE)平均降低了28.9%,结构相似度(SSIM)平均提高了22.4%,在沿Y轴运动案例中,仿真重建图像RE平均降低了36.9%,SSIM平均提高了44.0%;实验重建图像RE平均降低了19.9%,SSIM平均提高了23.2%。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证实了该方法在三维动态EIT重建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 矩阵分解算法 逆问题 运动目标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秩与全变分联合正则化的低剂量CT图像重建
3
作者 刘宇 张鹏程 +5 位作者 张丽媛 刘祎 桂志国 张雪怡 朱陈一菲 汤豪威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8-987,共10页
针对全变分(TV)最小化方法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图像重建中易导致的图像过平滑和块状效应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低秩与TV联合正则化的LDCT图像重建方法,以提升LDCT重建图像的视觉质量。首先,建立一个基于低秩与TV联合正则化的图... 针对全变分(TV)最小化方法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图像重建中易导致的图像过平滑和块状效应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低秩与TV联合正则化的LDCT图像重建方法,以提升LDCT重建图像的视觉质量。首先,建立一个基于低秩与TV联合正则化的图像重建模型,从而从理论上获得更精确和自然的重建结果;其次,通过引入具有非局部自相似特性的低秩先验克服仅使用TV最小化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最后,采用Chambolle-Pock(CP)算法优化求解上述模型,以提高模型的求解效率,并保证模型能有效求解。在3种不同LDCT扫描条件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Mayo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PWLS-LDMM(Penalized Weighted Least-Squares based on Low-Dimensional Manifold)方法、NOWNUNM(NOnlocal Weighted NUclear Norm Minimization)方法和CP方法相比,在25%剂量下,所提方法的视觉信息保真度(VIF)分别提升了28.39%、8.30%和2.93%;在15%剂量下,所提方法的VIF分别提升了29.96%、13.83%和4.53%;在10%剂量下,所提方法的VIF分别提升了30.22%、17.10%和7.66%。可见,所提方法在消除噪声和条纹伪影的同时能保留更多的细节纹理信息,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噪声伪影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Chambolle-Pock算法 低秩 全变分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图像的高度近视合并后巩膜葡萄肿的眼底结构三维重建
4
作者 王燕青 钱秀清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4-114,共1页
目的研究发现,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采集高度近视合并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taphyloma,PS)患者眼底断层图像时,由于眼球生理性、病理性的颤动,b-scan断层图出现大量阶梯状、锯齿状的平移错误。为... 目的研究发现,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采集高度近视合并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taphyloma,PS)患者眼底断层图像时,由于眼球生理性、病理性的颤动,b-scan断层图出现大量阶梯状、锯齿状的平移错误。为了研究不同类型患者对眼底软组织变形的影响,获取病患眼底结构形态的精确信息以实现3D模型构建以及力学分析,需对眼底图像的断层扫描序列图进行配准。方法本文使用基于图像重心的配准方法。首先,采用合并通道、基于先验信息的灰度阈值分割提取感兴趣区域(ROI);然后,利用图像灰度与组织结构密度的关系,计算体积局部重心;根据重心相关参数的异常值,结合正常值拟合曲线,换算配准目标的刚体变换坐标;根据刚体变换坐标进行图像配准;最后,使用MIMICS软件对眼底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重心变化率参数可识别出阶梯状断层错误,重心的二阶变化率离群值可识别出锯齿状错误;配准后b-scan断层图质量显著提升,可获得眼底结构的三维重建,并用于有限元分析。结论高度近视合并后巩膜葡萄肿的病征使眼底结构尤其是黄斑区视网膜、视盘、视神经发生显著的弯曲、压扁、扭曲等改变,本文提供的技术方法有效弥补了人眼后极部在体OCT成像的局限,为眼底组织的力学计算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巩膜葡萄肿 高度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锯齿状 三维重建 后极部 断层扫描 离群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2S-Net:基于双平面X线片的脊柱三维重建
5
作者 王骞 张俊华 +1 位作者 王泽彤 李博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7-286,共10页
脊柱的三维模型在治疗脊柱侧弯等脊柱疾病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脊椎三维重建方法存在耗时长、主观性强、辐射大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双平面X线片的脊柱三维重建网络X2S-Net。利用患者的正位和左侧位X线片作为输入... 脊柱的三维模型在治疗脊柱侧弯等脊柱疾病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脊椎三维重建方法存在耗时长、主观性强、辐射大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双平面X线片的脊柱三维重建网络X2S-Net。利用患者的正位和左侧位X线片作为输入,通过双视角平行编码器、三维重建模块以及分割监督模块后重建出对应位置的脊柱体素模型,实现了从X线片到可视化三维模型的端到端生成。X2S-Net在特征提取阶段,使用了针对双平面X线片特点而设计的平行特征编码器,用于提取脊柱的空间信息,并设计多尺度通道注意力机制用于提取特征。在三维模型阶段,X2S-Net结合传统图像分割任务设计了分割监督模块以提高三维重建效果。实验结果表明,X2S-Net能够充分利用双平面X线片的输入信息对脊柱进行三维重建,各数据集的平均Hausdorff距离达到了6.95 mm, Dice系数达到了9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三维重建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断层重建中动态射线追踪算法的实现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斌 王李栓 赵书俊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73,共5页
迭代重建算法已成为PET的标准重建方法,其系统响应矩阵实现图像空间和投影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是迭代重建算法的关键.面向list-mode断层重建,以优化Siddon算法为基础,实现了一种敏捷的正交距离射线追踪方法,实时计算系统响应矩阵,生成... 迭代重建算法已成为PET的标准重建方法,其系统响应矩阵实现图像空间和投影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是迭代重建算法的关键.面向list-mode断层重建,以优化Siddon算法为基础,实现了一种敏捷的正交距离射线追踪方法,实时计算系统响应矩阵,生成近似高斯形的LOR线,有效建模了探测器响应函数.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重建精度和效率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满足了list-mode断层重建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系统响应矩阵 list-mode断层重建 正交距离射线追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磁感应断层成像的图像重建算法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聪 刘锐岗 +1 位作者 李烨 董秀珍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52-2057,共6页
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MIT)是一种非接触、无损害的以人体电导率分布为成像目标的阻抗成像技术。本文提出一种用于MIT技术的图像重建算法——修正的Newton-Raphson(NR)算法。首先,推导并求解MIT的正问题和... 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MIT)是一种非接触、无损害的以人体电导率分布为成像目标的阻抗成像技术。本文提出一种用于MIT技术的图像重建算法——修正的Newton-Raphson(NR)算法。首先,推导并求解MIT的正问题和逆问题。其次,通过对比仿真计算和实际测量的结果证明基于有限元的MIT正问题求解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对测量区域内的电导率扰动成功地进行了仿真图像重建。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修正的NR算法是一种有效的MIT图像重建算法,它的实现为下一步物理模型以及生物体上的MIT成像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 图像重建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模式的医学断层图像三维重建 被引量:40
8
作者 宋志坚 李文生 左焕琛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727-1731,共5页
实现了基于 Web的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及显示 .用超高速 CT扫描获得人体器官的二维图像 ,基于 JavaApplet与 Java Application编程 ,采用体绘制法完成二维图像的三维重建与显示 .重建实现了在 Internet上以Web模式跨平台运行 .重建的三维... 实现了基于 Web的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及显示 .用超高速 CT扫描获得人体器官的二维图像 ,基于 JavaApplet与 Java Application编程 ,采用体绘制法完成二维图像的三维重建与显示 .重建实现了在 Internet上以Web模式跨平台运行 .重建的三维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人体器官的解剖结构 ,尤其是心脏的整体形态及冠状动脉的走向 .用 Java Applet与 Java Application实现基于 Web的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是可行的 ,并对三维图像的临床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通过三维重建显示人体器官的立体形态 ,尤其是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三维重建 医学断层图像 CT WEB INTER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简单头模型上的磁感应断层成像仿真图像重建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聪 董秀珍 +1 位作者 刘锐岗 李烨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3,57,共5页
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MIT)是一种非接触、无损害的以人体电导率空间分布为成像目标的电阻抗成像技术。在有效求解MIT的正问题和逆问题的基础上实现了修正的Newton-Raphson(NR)图像重建算法。基于该算法,... 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MIT)是一种非接触、无损害的以人体电导率空间分布为成像目标的电阻抗成像技术。在有效求解MIT的正问题和逆问题的基础上实现了修正的Newton-Raphson(NR)图像重建算法。基于该算法,在一个简单头模型上进行了MIT仿真成像实验。实验结果揭示了MIT技术在脑电阻抗成像领域的潜在优势,同时证明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即MIT测量值与导体的电导率和激励频率的乘积近似呈一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 图像重建 仿真 算法 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行肝脏CT断层三维重建及测量在肝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茂春 彭吉润 +2 位作者 冷希圣 朱继业 杜如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735-1738,共4页
目的 探讨利用个人电脑及自行开发的软件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及其在肝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对 46例行原位肝移植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 5例肝癌患者的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 ,术后与肝硬变门... 目的 探讨利用个人电脑及自行开发的软件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及其在肝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对 46例行原位肝移植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 5例肝癌患者的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 ,术后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切除的受体实测肝体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 46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用本方法测得平均肝脏体积为 ( 983 .3 3± 2 0 6.11)cm3 ,同组实测平均肝脏体积为 ( 90 4.93± 2 0 9.5 6)cm3 ,二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r =0 .969) ,本方法测值的平均误差为 8.66%。本方法三维重建肝形状与切除同例肝标本实际形状基本相似。可任意角度旋转来观察三维重建肝。可以在重建肝脏同时重建肿物。当肿物被周围组织遮挡显示不清时 ,可用半透明显示法对肝脏进行半透明处理。同时 ,可测定肿物的体积及预计肝切除后的预留肝量。结论 运用该方法在个人电脑上实现肝脏连续CT断层图像三维重建和体积测量准确性较高。对术前明确肝肿瘤范围 ,正确选择手术术式 ,预测手术进程以及对肝病患者的随访和疗效判定 ,活体肝移植供受体匹配选择都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三维重建 肝体积 计算机辅助诊断 CT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khonov和变差正则化的磁感应断层成像重建算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玉艳 王旭 +1 位作者 吕轶 杨丹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0-463,共4页
为了解决磁感应断层成像(MIT)逆问题的病态性和改善重建图像的质量,提出一种新的组合算法.该组合算法首先利用Tikhonov正则化算法对解的适定性产生初步的成像区域,之后再利用变差正则化算法对解的保边缘性和锐化作用进行图像重建.该组... 为了解决磁感应断层成像(MIT)逆问题的病态性和改善重建图像的质量,提出一种新的组合算法.该组合算法首先利用Tikhonov正则化算法对解的适定性产生初步的成像区域,之后再利用变差正则化算法对解的保边缘性和锐化作用进行图像重建.该组合算法与Tikhonov正则化算法及变差正则化算法相比,不仅有效地克服了磁感应断层成像(MIT)重建图像数值解的不稳定性,还加快了重建图像的收敛速度,提高了目标导体的分辨能力,有效改善了重构图像的质量.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组合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MIT) 重建图像 TIKHONOV正则化 变差正则化 组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断层扫描重建烟羽空间分布 被引量:5
12
作者 韦民红 童敏明 +1 位作者 李素文 肖建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52-2256,共5页
为了实现烟羽二维空间分布的精确重建,建立了被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断层扫描系统,实现了多台被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系统对废气烟羽空间分布的测量。首先,介绍了多轴差分吸收光谱系统及其反演气体浓度的机理。接着,使用代数迭代算法对不同... 为了实现烟羽二维空间分布的精确重建,建立了被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断层扫描系统,实现了多台被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系统对废气烟羽空间分布的测量。首先,介绍了多轴差分吸收光谱系统及其反演气体浓度的机理。接着,使用代数迭代算法对不同的重建模型,采用不同的扫描光路进行了重建模拟,并设计了重建程序。然后,对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搭建了多轴差分吸收光扫描系统平台,进行了外场试验。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MAX-DOAS层析技术能精确的重建出烟羽模型的二维空间分布,四光源光路的重建误差约是双光源光路重建误差的三分之一,四光源重建时间约是双光源重建时间的四分之一,且双峰模型的重建误差大于单峰模型的重建误差。外场试验的结果显示:重建图像的积分数据与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测得的投影数据是一致的,说明重建出的烟羽空间分布符合实际情况。研究表明,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外场试验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 断层扫描 代数重建算法 烟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查找表和极坐标反投影法实现计算机断层扫描快速重建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民 路宏年 黄朝志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6-479,共4页
为了在普通PC机上实现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快速重建 ,提出了利用查找表和极坐标反投影快速重建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极坐标系下利用查找表实现快速反投影 ,然后将极坐标反投影数据映射到笛卡尔坐标系中 ,在此过程中 ,又一次运用查找表技... 为了在普通PC机上实现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快速重建 ,提出了利用查找表和极坐标反投影快速重建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极坐标系下利用查找表实现快速反投影 ,然后将极坐标反投影数据映射到笛卡尔坐标系中 ,在此过程中 ,又一次运用查找表技术实现快速插值 ,有效地节约了时间。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重建速度 ,而且重建质量与传统卷积反投影相当 ,尤其当重建图像尺寸较小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快速重建 查找表 卷积反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颅底的断层影像及其三维重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升旗 王华 +3 位作者 苗莹莹 荆利民 范锡印 文小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20例和志愿者10名,沿眶耳线(OML)制成横断层标本和CT连续扫描图像,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进行侧颅底三维重建。在颈动脉管水平段和咽隐窝层面上,观察侧...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20例和志愿者10名,沿眶耳线(OML)制成横断层标本和CT连续扫描图像,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进行侧颅底三维重建。在颈动脉管水平段和咽隐窝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关系,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的横断层影像可清晰显示颈动脉管水平段、茎突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和咽旁间隙内的结构,在标本及影像上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咽隐窝至茎突的距离分别为(9.56±1.37)mm和(9.80±1.54)mm、(4.05±0.85)mm和(4.24±0.90)mm、(31.48±2.45)mm和(32.02±2.66)mm。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时观察各结构间位置关系、咽旁间隙分区和寻找神经、血管等的骨性标志。两侧侧颅底结构呈对称性分布,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SSD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侧颅底结构的立体形态、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并可进行距离的测量。结论侧颅底的横断层影像是显示咽旁间隙的最佳方式和SSD三维重建,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断层解剖 影像解剖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ECD 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两种不同半定量指标评价烟雾病血管重建术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潞娜 张东 +2 位作者 李立伟 王骁 李海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426,共3页
目的:使用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的患者232例,其中9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35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管重建术前... 目的:使用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的患者232例,其中9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35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管重建术前及重建术后1周分别用99mTc-ECD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232例均分别采用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统计目测和定量脑血流灌注减低率,利用脑血流灌注断层图像,勾画12分法感兴趣区,左右镜像相应区域对比,计算比值,以比值绝对值大于10%确定为灌注减低;然后利用双侧小脑半球、颞叶和基底节区最清晰的层面勾画各自感兴趣区,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大脑半球各部位与小脑比值。结果:血管重建术前后局灶性或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者双侧比值法目测检出率分别为81.5%和37.1%,定量检出率为52.6%和22.0%,目测与定量检出符合率为64.5%和59.3%。小脑比值法治疗前后目测检出率分别为95.7%和48.3%,定量检出率为87.9%和44.8%,两者符合率为91.9%和92.9%。无论血管重建术前还是术后,小脑比值法和双侧比值法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对于单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90.7%和94.8%,对于双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22.2%和92.6%,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评价烟雾病的血管重建术的疗效比双侧比值法具有更加准确、客观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血管重建 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小脑比值法 双侧比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断奇异值分解的生物发光断层成像重建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景景 刘芳 +1 位作者 焦李成 贺小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5-760,共6页
目的研究生物发光断层成像重建问题的求解方法,通过生物体表面检测到的光学信号准确、稳定地重建出生物体内部荧光光源的分布。方法将截断奇异值分解TSVD正则化技术用于已知光源可行区域的生物发光断层成像逆问题求解中,并利用广义交叉... 目的研究生物发光断层成像重建问题的求解方法,通过生物体表面检测到的光学信号准确、稳定地重建出生物体内部荧光光源的分布。方法将截断奇异值分解TSVD正则化技术用于已知光源可行区域的生物发光断层成像逆问题求解中,并利用广义交叉验证法结合一维搜索来选择合适的正则化参数。结果数值仿真表明,TSVD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单光源和双光源的重建。结论TSVD方法在BLT重建中是可行和有效的,与常用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相比,TSVD法的抗噪性能更好,重建时间也较少,且正则化参数的选取及调整更为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发光断层成像 截断奇异值分解 TIKHONOV正则化方法 光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内断层在双巷声波CT重建图像中的表现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盛东 李承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0-233,共4页
双巷声波CT采集系统是矿井煤层构造探测的实际应用系统 .在该系统下 ,建立煤层断层数值模型 ,利用精确和快速的直射线追踪方法 ,正演计算声波到时 ,通过BPT ,ART反演方法重建图像 .当断层走向与巷道测线不平行时 ,煤层内断层重建图像清... 双巷声波CT采集系统是矿井煤层构造探测的实际应用系统 .在该系统下 ,建立煤层断层数值模型 ,利用精确和快速的直射线追踪方法 ,正演计算声波到时 ,通过BPT ,ART反演方法重建图像 .当断层走向与巷道测线不平行时 ,煤层内断层重建图像清晰 .实际矿井工作面回风巷与运输巷之间的声波CT探测实验结果表明 :煤层内断层在这种不完备的双巷声波CT采集系统的反演图像中 ,除走向断层外 ,断层图像呈线性规律分布 ,空间收敛性好 ,正断层多表现为低慢度 (较高速度 )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CT 煤层 断层 双巷 反演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算法用于投影数据不完备时重建断层图像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冷帅 张丽 +1 位作者 陈志强 赵自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6-219,共4页
在工业CT的检测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可能造成投影数据的不完备,这样利用传统解析方法重建出的图像会有严重失真。应用迭代算法则可以使重建图像质量有很大改善。应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梯度法和凸函数法对不完备投影数据进行重建。
关键词 迭代算法 投影数据 图像重建 断层图像 工业CT 检测 X射线无损探伤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阻抗断层图像重建新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侯卫东 莫玉龙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83-1085,共3页
阻抗断层图像重建是一个严重病态的非线性的逆问题 ,特别是在静态阻抗断层成像中 ,由于其图像重建模型误差和测量噪声的影响更为严重 ,因此常用的基于目标函数梯度信息不断迭代的改进的Newton Raphson类重建算法 ,即使使用正则化技术 ,... 阻抗断层图像重建是一个严重病态的非线性的逆问题 ,特别是在静态阻抗断层成像中 ,由于其图像重建模型误差和测量噪声的影响更为严重 ,因此常用的基于目标函数梯度信息不断迭代的改进的Newton Raphson类重建算法 ,即使使用正则化技术 ,其稳定性仍较差 ,甚至发散 .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静态阻抗断层图像重建方法 ,它利用基于生物自然选择与遗传机理的遗传算法去搜索阻抗图像重建问题的最优解 ,无需正则化技术 ,也不会象改进的Newton Raphson类算法那样易陷入局部最优解 .实验结果也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图像重建方法重建的静态阻抗断层图像 ,其成像精度和空间分辨率都大大好于改进的New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重建 电阻抗断层成像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断层图像和三维重建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向定成 曹惠霞 +5 位作者 段克修 何建新 马骏 洪长江 龚志华 邱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比较CT断层图像和三维重建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20例主动脉夹层瘤和1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在CT断层图像与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的各相关参数,与主动脉造影所测量的相... 目的比较CT断层图像和三维重建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20例主动脉夹层瘤和1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在CT断层图像与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的各相关参数,与主动脉造影所测量的相同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断层图像上所测量的主动脉弓直径及各种长度指标均小于主动脉造影结果;夹层瘤近段主动脉直径及近端瘤颈直径、主动脉中段直径以及左右髂动脉直径均大于主动脉造影结果;三维重建所测量的上述各项参数与主动脉造影结果非常接近,并能清楚显示夹层分离的破裂口,而断层图像上不易发现破裂口;断层图像和三维重建在显示主动脉附壁血栓和测量最大瘤体直径方面优于主动脉造影。以三维重建测量为标准选择覆膜支架,所有患者均成功封闭瘤体。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前评估时应结合CT断层图像和三维重建图像综合分析,覆膜支架的选择应以三维重建测量结果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瘤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维重建 主动脉造影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