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Electrostatic Atom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Fine Ceramic Powder
1
作者 时方晓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7-1136,共10页
In the present study,electrostatic atomization(EA)behavior of several test liquids having much higher viscosities(1 400 mPa·s)than have previously been studied was investigated by spraying at a series of applied ... In the present study,electrostatic atomization(EA)behavior of several test liquids having much higher viscosities(1 400 mPa·s)than have previously been studied was investigated by spraying at a series of applied voltages and flow rat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 obtain stable cone-jet mode spraying and hence gain better monodispersity of droplets,electrical conductivity,viscosity and surface tension of the liquid are important controlling factors.The stable cone-jet mode could be easily established for liquids having shear viscosities in the range from 80 to 1 400 mPa·s and surface tensions below 65 mN·m-1.In contrast,methylcellulose aqueous solutions with shear viscosities ranging from 10 to 540 mPa·s and moderate surface tensions(50~56 mN·m-1)generated more complicated spraying modes.However,fine TiO2 powder(a few micrometers in size)could be prepared using the EA method from its precursor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static atomization spray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VISCOSITY surface tension cone-j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介质层对GaN表面生长金刚石钝化膜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梁礼峰 郁鑫鑫 +4 位作者 李忠辉 刘金龙 李成明 王鑫华 魏俊俊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7-1425,共9页
GaN表面生长金刚石钝化膜可用于改善器件传热能力,提升器件功率特性及可靠性。在GaN和金刚石层中间的介质层,对于实现高质量的GaN表面金刚石(Diamond-on-GaN)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在GaN表面预先沉积了10 nm的晶态/... GaN表面生长金刚石钝化膜可用于改善器件传热能力,提升器件功率特性及可靠性。在GaN和金刚石层中间的介质层,对于实现高质量的GaN表面金刚石(Diamond-on-GaN)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在GaN表面预先沉积了10 nm的晶态/非晶态混合的AlN介质层,并通过氧终端金刚石悬浮液在AlN层上实现了高密度静电自组装播种;随后通过优化的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工艺再生长约120 nm厚的纳米晶金刚石(NCD)薄膜。表面氧终端调控的纳米金刚石悬浮液可以在AlN介质层表面实现高密度播种,结合梯度甲烷的MPCVD金刚石生长工艺,制备出了具有高结晶度、低粗糙度(Ra=15.2 nm)和低残余应力(0.84 GPa)的NCD薄膜。时域热反射(TDTR)测量表明,NCD薄膜的热导率约为123.85 W·m^(-1)·K^(-1),GaN与NCD之间的有效界面热阻(TBReff)为(9.78±0.27) m^(2)·K·GW^(-1)。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表明,AlN介质层有效保护了GaN免受等离子体刻蚀,并实现了金刚石和GaN之间的光滑界面。本研究表明,采用薄的ALD AlN作为在GaN表面生长金刚石的介质层可以与氧终端金刚石籽晶实现静电自组装,从而提高金刚石形核密度,再通过梯度甲烷金刚石沉积工艺,能够在GaN上沉积出高质量的NCD薄膜并降低金刚石与GaN的界面热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金刚石 GAN AlN介质层 热导率 界面热阻 原子层沉积 静电自组装播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场赋能生物润滑剂微量润滑磨削研究进展
3
作者 吴浩 刘纪新 +7 位作者 周宗明 颜旭 王广 董兰 姬长贺 盛锐 陈云 李长河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共12页
随着制造业迫切向低碳与可持续转型,生物纳米润滑剂微量润滑磨削由于其优异的冷却润滑与清洁环保的特点,成为浇注式和干磨削技术优选的替代方案。针对其在砂轮工件界面高温高压边界条件下润滑剂失效的技术问题,提出通过能场对生物纳米... 随着制造业迫切向低碳与可持续转型,生物纳米润滑剂微量润滑磨削由于其优异的冷却润滑与清洁环保的特点,成为浇注式和干磨削技术优选的替代方案。针对其在砂轮工件界面高温高压边界条件下润滑剂失效的技术问题,提出通过能场对生物纳米润滑剂微量润滑进行效能提升,改善高温高压条件下纳米生物润滑剂的强化换热与抗磨减摩的摩擦学性能。但是能量场赋能后,润滑介质在磨削区域的理化性质与磨削性能之间的映射关系尚不明晰。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摩擦学和传热学对多能场赋能下的纳米生物润滑剂的磨削性能进行综合性评估。对纳米生物润滑剂的抗磨减磨进行分析,针对不同能量场赋能机理进行物理机制研究。低温赋能下,磨削区域的换热行为得到强化;静电雾化后,液滴粒径和接触角进一步改善,雾滴的浸润性提高;超声辅助下,液滴雾化过程中的二次破碎行为得到强化,液滴粒径的均一性发生改善;磁场赋能下,磁性纳米粒子的有序运动显著降低磨削比能,表面质量得到提高。针对多能场下的纳米生物润滑剂磨削的工程与科学瓶颈提出展望,为未来多能场赋能的工业化应用提出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能场赋能 微量润滑 纳米粒子 生物润滑剂 磁场 静电雾化 低温冷风 超声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电场中液体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崔佳明 高士博 +2 位作者 俞瑞利 焦东升 夏良志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04-308,320,共6页
提出了一种静电喷雾干燥制备超细墨粉的新工艺,对该工艺涉及的静电雾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电压、流量、针头内径等因素对高压电场中液体雾化模式和雾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加,乙醇的雾化呈现出滴落模式、锥射流模... 提出了一种静电喷雾干燥制备超细墨粉的新工艺,对该工艺涉及的静电雾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电压、流量、针头内径等因素对高压电场中液体雾化模式和雾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加,乙醇的雾化呈现出滴落模式、锥射流模式、鞭动模式、多极分岔射流模式和稳定多股射流模式,其中稳定多股射流模式下的雾化效果较好。雾化液滴的平均粒径随电压的增大先减小后基本保持不变、随针头内径的减小而减小、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各因素对液滴分布均匀性以及液滴平均粒径大小的影响程度均为电压最大、针头内径次之、流量最小。最佳实验条件为电压8 kV、流量2.5 mL/min、针头内径0.2 mm,该条件下平均粒径最小为37.96μm。使用质量分数5%的墨粉前驱液进行静电雾化实验,液滴主要分布在15~35μm,液滴的平均粒径为24.49μm,计算得到墨粉的平均粒径为8.3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粉 静电雾化 液滴粒径 影响因素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雾化改性涤棉混纺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肖琪 瞿静 +1 位作者 高哲 彭佳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67,共9页
涤棉混纺织物的起毛起球问题会降低其服用性能,缩短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静电雾化嘧啶化合物对涤棉混纺织物表面进行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拉伸强力机、起毛起球测试仪、透气仪等仪器对涤棉混纺织物的... 涤棉混纺织物的起毛起球问题会降低其服用性能,缩短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静电雾化嘧啶化合物对涤棉混纺织物表面进行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拉伸强力机、起毛起球测试仪、透气仪等仪器对涤棉混纺织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探究嘧啶化合物质量分数、静电雾化电压、静电雾化速度以及时间对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嘧啶化合物质量分数为12%、雾化电压为25 V、雾化速度为0.05 mL/min、雾化时间为120 min时,涤棉混纺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达到最优,起毛起球等级为4-5级,且静电雾化嘧啶化合物改性织物的强力损伤小于1%,透气性不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解决涤棉混纺织物的起毛起球问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纺织物 涤纶纤维 棉纤维 起毛起球 嘧啶化合物 静电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电射流非稳态破碎的可视化试验
6
作者 王贞涛 陈永钟 +2 位作者 孔茜 杨诗琪 岑旗刚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19,共7页
采用高速数码相机对毛细管带电射流破碎形态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可视化研究,探讨了大流量下带电射流破碎的基本形态及射流不稳定破碎模式的转变,分析了物性参数、电压及液体流量对带电射流破碎模式的影响.采用半球形毛细管喷嘴研究锥射流... 采用高速数码相机对毛细管带电射流破碎形态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可视化研究,探讨了大流量下带电射流破碎的基本形态及射流不稳定破碎模式的转变,分析了物性参数、电压及液体流量对带电射流破碎模式的影响.采用半球形毛细管喷嘴研究锥射流模式向简单射流模式演化的过程,采用普通毛细管喷嘴对比研究去离子水和乙醇的静电简单射流雾化模式.结果表明:在特定电压下,随着流量增加,锥射流模式可以逐渐过渡为简单射流模式;当初始状态为射流时,随着电压增加,大流量下的去离子水静电雾化射流破碎模式主要为曲张不稳定破碎和鞭动不稳定破碎;表面张力较小的无水乙醇更容易产生破碎,还出现了鞭动辅助分叉模式和枝状破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喷嘴 静电雾化 简单射流 曲张不稳定破碎 鞭动不稳定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疆温室风送静电喷雾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展宏 张佳佳 +2 位作者 王龙 邢剑飞 王旭峰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6-82,共7页
针对新疆南疆温室作物植保作业机械化程度低、雾滴雾化效果不均匀、叶面覆盖不足等问题,本研究采用遥控和风送静电技术设计了满足温室自走喷药的一款风送静电喷雾机。该喷雾机的设计包括整体结构、风送装置和静电系统,并以雾化粒径和叶... 针对新疆南疆温室作物植保作业机械化程度低、雾滴雾化效果不均匀、叶面覆盖不足等问题,本研究采用遥控和风送静电技术设计了满足温室自走喷药的一款风送静电喷雾机。该喷雾机的设计包括整体结构、风送装置和静电系统,并以雾化粒径和叶面覆盖程度为性能验证指标,对喷雾机的风送静电效果展开了样机试验。结果表明,静电与非静电喷雾作用下雾滴粒径大小具有一定差异,静电喷雾雾滴大小相对均匀,满足杀伤叶面爬行类害虫幼虫的粒径范围;同时静电作用时,植株叶面正、反面平均农药附着率分别提高了10.43%、17.32%,提升了雾滴的附着效果,达到了节药杀虫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送雾化 静电喷雾 喷雾机 粒径分布 雾滴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雾化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贞涛 闻建龙 +1 位作者 陈燕 王正 《排灌机械》 2004年第6期41-44,共4页
以丰富的国内外资料为基础,结合作者所在的课题组近年的研究情况,分析与评述了国内外在静电雾化理论及应用技术上的研究进展。采用先进的实验仪器及技术的研究表明:静电雾化可以有效地提高雾化质量、喷雾流场特性。两相湍流理论及数值... 以丰富的国内外资料为基础,结合作者所在的课题组近年的研究情况,分析与评述了国内外在静电雾化理论及应用技术上的研究进展。采用先进的实验仪器及技术的研究表明:静电雾化可以有效地提高雾化质量、喷雾流场特性。两相湍流理论及数值模拟的研究成果,对静电雾化理论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静电雾化目前已扩展至燃烧、静电喷涂、纳米、薄膜制备等前沿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应用技术研究 国内外 外资 合作者 推动作用 前沿 课题组 实验仪器 研究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喷嘴雾化特性与沉积效果试验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兰玉彬 张海艳 +1 位作者 文晟 李晟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为了探究电极材料对静电喷嘴雾化效果和荷电性能的影响,确定设计的静电喷嘴的最佳作业参数,并明确静电作用对雾滴沉积效果的影响,以电极材料、电极电压、喷施压力和喷孔直径为喷施变量,针对设计的静电喷嘴进行室内雾化和沉积试验。研究... 为了探究电极材料对静电喷嘴雾化效果和荷电性能的影响,确定设计的静电喷嘴的最佳作业参数,并明确静电作用对雾滴沉积效果的影响,以电极材料、电极电压、喷施压力和喷孔直径为喷施变量,针对设计的静电喷嘴进行室内雾化和沉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静电喷嘴最佳电极电压为8 k V,最佳电极材料为紫铜,最佳喷施压力为170 k Pa;相比于非静电喷雾,静电作用开启后,静电喷嘴的有效喷幅增加约50 cm;在3个采样层的雾滴沉积密度依次增加了23、19、10个/cm2;在喷嘴雾化的所有雾滴中,粒径在50~120μm区间的雾滴受静电作用影响最大,静电作用开启后,此区间段内的雾滴沉积数量增加了约2倍,当雾滴粒径大于120μm时,雾滴沉积密度随雾滴粒径的增大呈下降趋势;沉积的雾滴主要是粒径在180μm以下的雾滴,因此适合最佳生物粒径为180μm及180μm以下的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喷嘴 雾化特性 沉积效果 电极材料 作业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动喷雾器组合充电式静电喷雾装置的雾化效果试验 被引量:17
10
作者 余泳昌 王保华 +1 位作者 史景钊 李祥付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5-88,共4页
在常用手动喷雾器基础上,采用组合充电式静电喷雾装置,并对其工作原理和关键结构进行了理论探讨,进行了常规喷雾与静电喷雾的雾化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装置能够达到静电喷雾的效果,静电喷雾的雾滴谱较窄,雾滴粒径细小,均匀度较... 在常用手动喷雾器基础上,采用组合充电式静电喷雾装置,并对其工作原理和关键结构进行了理论探讨,进行了常规喷雾与静电喷雾的雾化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装置能够达到静电喷雾的效果,静电喷雾的雾滴谱较窄,雾滴粒径细小,均匀度较高,组合充电方式和液力式雾化原理的结合较好地实现了静电喷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充电 静电喷雾装置 雾化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雾滴静电破碎机理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贞涛 王军锋 顾利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5-140,共6页
为获得良好的生物柴油雾化效果,通过模型计算和实验测量研究了生物柴油雾滴在静电场中的破碎现象和机理。采用Rayleigh不稳定条件建立了生物柴油的静电破碎模型,获得了影响生物柴油静电破碎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影响因素下雾滴荷质比,并... 为获得良好的生物柴油雾化效果,通过模型计算和实验测量研究了生物柴油雾滴在静电场中的破碎现象和机理。采用Rayleigh不稳定条件建立了生物柴油的静电破碎模型,获得了影响生物柴油静电破碎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影响因素下雾滴荷质比,并采用相位Doppler粒度分析仪(PDPA)和Faraday筒检测了生物柴油静电雾化的雾滴粒径分布与荷质比。研究表明:为了满足Rayleigh极限与Taylor极限,雾滴一方面在表面电荷(包括过剩电荷与非过剩极化电荷)的作用下克服雾滴表面张力实现Rayleigh破碎,另一方面在静电场诱导的极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实现Taylor破碎。理论分析认为影响生物柴油雾滴破碎的关键因素包括荷电量、速度和温度,因此加热、提高射流速度以及雾滴荷质比是改善生物柴油雾化效果的有效措施。实验测量中发现生物柴油雾滴的典型荷质比约为10-9~10-8 C/g,远低于10-6 C/g的理论计算值。分析认为雾滴破碎中的静电能消耗、非过剩电荷引起的带电量增加、雾滴极化、流体力剪切破碎以及生物柴油物理特性等是造成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存在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静电雾化 静电破碎 荷质比 雾滴粒径 PD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式多管集成静电雾化试验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军锋 黄俏梅 +2 位作者 王贞涛 王泽 张娟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23-2529,共7页
为了减小甚至消除多管集成静电雾化(multiplexed electrostatic atomization,MES)中相邻毛细管荷电射流间电场的相互作用,探索和优化MES雾化特性,通过设计错位毛细管阵列来扩大喷雾源间距,并在静电场中加介质来减小射流排斥作用,改善了... 为了减小甚至消除多管集成静电雾化(multiplexed electrostatic atomization,MES)中相邻毛细管荷电射流间电场的相互作用,探索和优化MES雾化特性,通过设计错位毛细管阵列来扩大喷雾源间距,并在静电场中加介质来减小射流排斥作用,改善了电场均匀性。对不同介质作用下MES的雾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介质作用下MES较无介质作用下全锥射流的雾化锥角增大,产生锥射流所需的电压及形成的电流增大,液滴粒径均匀性变差,液滴空间分布变均匀;且介质绝缘性越好,雾滴粒径越小,粒径分布越均匀;介质导电性越强,粒径均匀性越差,MES稳定性越好。所以通过扩大喷雾源间距和在静电场中插入介质能有效地改善喷雾源射流周围电场的均匀性,优化MES雾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管集成静电雾化 雾化特性 全锥射流 错位阵列 介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生物柴油静电雾化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军锋 黄继伟 +2 位作者 王贞涛 王晓英 黄俏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30,共5页
采用2万帧/s高速数码相机对生物柴油单液滴静电雾化现象进行微距拍摄,对比分析了荷电与非荷电时液滴的变形以及运动情况,获得了不同电压下液滴的雾化模式以及锥射流模式中Taylor-cone的锥长和锥角的变化。结果表明:液滴粒径随着电压增... 采用2万帧/s高速数码相机对生物柴油单液滴静电雾化现象进行微距拍摄,对比分析了荷电与非荷电时液滴的变形以及运动情况,获得了不同电压下液滴的雾化模式以及锥射流模式中Taylor-cone的锥长和锥角的变化。结果表明:液滴粒径随着电压增大而减小,下落速度随着电压增大而增大;荷电后同一型号毛细管中生物柴油的变形率大于水,生物柴油小液滴的变形程度大于大液滴;随着电压增大,液滴依次经历滴状模式、过渡阶段、锥射流模式、多股射流模式,在锥射流中Taylor-cone的锥长与电压呈正比,锥角与电压呈反比;电导率对液滴运动有影响,电导率小的液滴基本沿毛细管轴向运动,而电导率大的液滴既有轴向运动又有径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液滴 静电雾化 高速摄像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力雾化风送式果园静电弥雾机的研制与试验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志强 郝志强 +3 位作者 刘凤之 王孝娣 张敬国 王海波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61-1169,共9页
【目的】解决我国葡萄产区植保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质量差、雾滴易飘移等问题。【方法】应用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根据葡萄树体结构不同,采用分段、独立式喷雾结构设计方案,研制了一种与四轮拖拉机或履带拖拉机配套的、适于葡萄园作业... 【目的】解决我国葡萄产区植保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质量差、雾滴易飘移等问题。【方法】应用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根据葡萄树体结构不同,采用分段、独立式喷雾结构设计方案,研制了一种与四轮拖拉机或履带拖拉机配套的、适于葡萄园作业的气力雾化风送式果园静电弥雾机。该机动力由拖拉机的后动力输出轴经万向传动轴输送到机具后方,带动空气压缩机、柱塞泵和风机工作。测试并分析了不同压力下的喷头喷雾量、开启和关闭风机时的雾滴尺寸,并对棚架、V型架和篱架栽培模式下的葡萄树进行了样机田间试验。【结果】当开启风机时,雾滴体积中径(VMD)为72μm,雾滴数量中径(NMD)为60μm,雾滴扩散比(DR)为0.83;而关闭风机时,VMD为110μm,NMD为80μm,DR为0.73。田间试验开启静电系统时,棚架、V型架和篱架3种栽培模式下葡萄树外层叶片正、反面的雾滴平均附着率分别为35.4%、89.4%,92.0%、44.0%和86.1%、34.4%,内层叶片正、反面的雾滴平均附着率分别为27.5%、71.0%,86.1%、34.4%和72.7%、31.1%;关闭静电系统时,棚架、V型架、篱架3种栽培模式下外层叶片正、反面的雾滴平均附着率分别为30.8%、76.9%,82.0%、40.0%和82.9%、36.8%,内层叶片正、反面的雾滴平均附着率分别为25.0%、65.4%,80.6%、32.1%和67.7%、29.6%。开启静电系统使棚架、V型架和篱架葡萄树外层叶片正、反面和内层叶片正、反面雾滴平均附着率分别提高了14.9%、16.3%、10.0%、8.6%,12.2%、10.0%、6.8%、7.3%和9.4%、12.5%、7.4%、5.1%。【结论】气力雾化、风送和静电相结合的弥雾技术增强了雾化效果,提高了雾滴的均匀性和吸附性,有效防止了雾滴的飘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气力雾化 风送喷雾 静电喷雾 弥雾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涂油机中油液荷电雾化实验研究及雾化机理探讨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哲 王家青 +3 位作者 高全杰 尹强 陈庭贵 鄢情操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1-82,110,共3页
以静电涂油机中油液的荷电雾化实验研究为基础 ,从静电学原理角度出发 ,对静电涂油机的雾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得出了适合该情况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雾化实验与雾化机理探讨 ,为新一代静电涂油机的研制开发的参数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电压 静电涂油机 荷电雾化 刀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电荷计算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78
16
作者 卢天 陈飞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8,共18页
原子电荷是对化学体系中电荷分布最简单、最直观的描述形式之一,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12种重要的原子电荷计算方法的原理和特点,通过大量实例从不同角度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这些方法包括Mulliken、分子环境中的原... 原子电荷是对化学体系中电荷分布最简单、最直观的描述形式之一,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12种重要的原子电荷计算方法的原理和特点,通过大量实例从不同角度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这些方法包括Mulliken、分子环境中的原子轨道(AOIM)、Hirshfeld、原子偶极矩校正的Hirshfeld布居(ADCH)、自然布居分析(NPA)、Merz-Kollmann(MK)、分子中的原子(AIM)、Merck分子力场94(MMFF94)、AM1-BCC、Gasteiger、电荷模型2(CM2)以及电荷均衡(QEq)方法.最后本文对如何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电荷 计算化学 布居分析 电负性 静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喷涂中油液的电晕荷电及雾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汪朝晖 廖振方 +1 位作者 高全杰 王家青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6-640,共5页
为了研究静电喷涂过程中油液的电晕荷电特性和雾化现象,利用静电涂油机为试验平台,分析了静电涂油机中梁板电极的电晕放电过程,得到了静电涂油机电晕放电的起晕电压;同时依据静电学原理,给出了液滴在高压静电场中的电晕荷电量和液滴破... 为了研究静电喷涂过程中油液的电晕荷电特性和雾化现象,利用静电涂油机为试验平台,分析了静电涂油机中梁板电极的电晕放电过程,得到了静电涂油机电晕放电的起晕电压;同时依据静电学原理,给出了液滴在高压静电场中的电晕荷电量和液滴破碎的理论临界场强;结合静电涂油机喷涂试验,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油液的雾化过程。研究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大,射流长度总的趋势是减小的,但在不同区域,电压对射流长度的作用不同;雾化角随电压增加而先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减小,最后逐渐趋于稳定;电晕荷电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变大;雾滴粒径随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当电压在65kV左右时,粒径较小且分布最为均匀,此时油液达到较好的雾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涂油机 喷涂 刀梁 电晕荷电 雾化 高压静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雾化技术在汽车节能降排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世武 王云鹏 +2 位作者 王羽 隗海林 周茹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3-286,共4页
本文分析了燃油液滴的荷电方法,确定了使用浸润电极的强制荷电方法,设计了适当的荷电装置,在发动机稳流气道试验台上用SQ-Ⅱ型运动粒子瞬态激光全息测试仪对应用静电雾化技术改善雾化前后的雾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统计结果证明应用静电雾... 本文分析了燃油液滴的荷电方法,确定了使用浸润电极的强制荷电方法,设计了适当的荷电装置,在发动机稳流气道试验台上用SQ-Ⅱ型运动粒子瞬态激光全息测试仪对应用静电雾化技术改善雾化前后的雾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统计结果证明应用静电雾化技术可降低粒径,改善雾化均匀程度;CA6102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应用静电雾化技术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发动机排放中CO、HC的含量,并可使比油耗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雾化技术 节能降排 全息摄影 台架试验 汽车 应用 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电取代反应中活性位点预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1
19
作者 付蓉 卢天 陈飞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8-639,共12页
预测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位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目前已提出了许多基于反应物自身电子结构的预测方法.本文选择14个单取代苯和8个双取代苯作为测试集,对14种预测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井函数、平均局... 预测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位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目前已提出了许多基于反应物自身电子结构的预测方法.本文选择14个单取代苯和8个双取代苯作为测试集,对14种预测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井函数、平均局部离子化能等体现局部电子软度的方法特别适合含有邻对位定位基的单取代苯和双取代苯体系,但对于含有单个间位定位基的体系,这类方法往往预测失败.基于静电效应的预测方法整体表现明显不如体现局部软度的方法,但更适合含有单个间位定位基的体系.对所有体系预测能力最稳健的是双描述符,因此可以作为普适性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电取代 分子表面 福井函数 双描述符 静电势 原子电荷 轨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荷电喷雾的雾化机理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志刚 储金宇 +1 位作者 周金木 吴春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2-65,77,共5页
阐述了环形电极电场中液滴的荷电雾化过程及破碎机理,并通过改变电压、极距、电极针数和电极直径等参数进行荷电雾化试验研究,揭示液滴荷电及雾化特性与诸影响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雾滴数量中径随着电极针数的增加、极距的增大、电极... 阐述了环形电极电场中液滴的荷电雾化过程及破碎机理,并通过改变电压、极距、电极针数和电极直径等参数进行荷电雾化试验研究,揭示液滴荷电及雾化特性与诸影响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雾滴数量中径随着电极针数的增加、极距的增大、电极直径的减小而减小。当未加荷电电压时,雾滴扩散比RD为0.662,雾滴粒径较大、粒谱较宽;当荷电电压增大到20kV时,雾化液滴的数量分布曲线与体积分布曲线基本接近,雾滴粒径变小、粒谱变窄,雾滴扩散比达到0.813,雾滴分布均匀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荷电喷雾 雾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