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吡啶环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莫玲超 李建 +3 位作者 郭兆琦 李娟利 胡明刚 安忠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2-548,共7页
以2-溴-5-吡啶甲醛和5-溴-2-吡啶甲醛为起始原料,合成出4种新型含吡啶环二联芳基和三联芳基化合物,总收率20%~30%。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二联芳基化合物未呈现出液晶相,而三联芳基化合物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均表现向列相液晶态,且当氮原... 以2-溴-5-吡啶甲醛和5-溴-2-吡啶甲醛为起始原料,合成出4种新型含吡啶环二联芳基和三联芳基化合物,总收率20%~30%。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二联芳基化合物未呈现出液晶相,而三联芳基化合物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均表现向列相液晶态,且当氮原子位于正丁基的间位时,其与不含氮原子的三联苯化合物(2c)相比,熔点降低了11.7℃,清亮点升高6.3℃,液晶相区拓宽了18℃,表现出了良好的热性能。光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用吡啶环替代苯环后,化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值均较参比化合物(1c或2c)增大;当N原子位于正丁基的邻位的化合物,介电各向异性值较参比化合物增大,且液晶的阈值电压、饱和电压均降低。通过对三环同分异构体化合物的不同构象能量态的计算分析,解释了介电各向异性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 合成 介电各向异性 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阈值TFT液晶材料物理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娟利 李建 +3 位作者 杜渭松 骆伟 甘宁 邓登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低阈值TFT液晶材料广泛应用于小尺寸液晶显示器。将CGUF、PGUF和PUQUF3个系列高介电各向异性液晶单体分别添加到基础配方P0,配制了2个系列混合液晶,考察不同单体对配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相同比例的PUQUF系列单体对增大配方... 低阈值TFT液晶材料广泛应用于小尺寸液晶显示器。将CGUF、PGUF和PUQUF3个系列高介电各向异性液晶单体分别添加到基础配方P0,配制了2个系列混合液晶,考察不同单体对配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相同比例的PUQUF系列单体对增大配方的介电各向异性和降低配方的阈值电压最有效;添加相同比例的PGUF系列单体可显著增大配方的双折射率和缩短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液晶 配方 双折射率 介电各向异性 阈值电压 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TFT用负介电各向异性液晶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明刚 李建 安忠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12,共3页
综述了VA-TFT(垂直取向薄膜晶体管驱动)用负介电各向异性液晶的结构及性质。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开发出的一些具有大的介电各向异性、低黏度、高清亮点的新型液晶,如侧向氟取代萘环、茚环类,轴向氟代环己烷类,含多氟取代类液晶等。
关键词 液晶材料 VA-TFT 负介电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氟丙炔基类液晶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宽广 李建 +2 位作者 高潮 胡明刚 安忠维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6-684,共9页
合成了16个三氟丙炔为端基的液晶化合物,以苯甲醛衍生物与1,1,1-三氯三氟乙烷的有机锌试剂进行加成脱水成烯,再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后脱去HCl制得目标产物,总产率>67%,气相色谱(GC)纯度>99.5%,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 合成了16个三氟丙炔为端基的液晶化合物,以苯甲醛衍生物与1,1,1-三氯三氟乙烷的有机锌试剂进行加成脱水成烯,再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后脱去HCl制得目标产物,总产率>67%,气相色谱(GC)纯度>99.5%,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和质谱(MS)确定其结构。利用DSC和POM对该类化合物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联苯类的化合物不具有液晶相,而三联苯类的化合物具有近晶A相,且熔点随烷基链碳原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物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的Δε值为12.61~21.94,末端三氟甲基基团和侧氟的引入可以有效的增加Δε值;Δn值0.19~0.29,随分子内苯环数目的增加而变大;γ1值为49.9~468.0 m Pa·s,随分子内苯环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化合物4n具有高Δε(>19.2)、高ε_⊥(>10.3)及低Δε/ε_⊥(<1.9)。通过模拟计算讨论了炔键位置对此类液晶材料性质的影响。该类化合物在调节混合液晶介电各向异性和双折射率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同时通过分子结构的改进也可以很好地应用于FFS(fringe-field switching)显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边缘场开关显示模式 三氟丙炔基 介电各向异性 双折射率 旋转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微胶囊制备宽波反射凝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克轩 王慧慧 +4 位作者 张立培 何万里 曹晖 杨槐 沈卓身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3-589,共7页
手征向列相(N*)液晶能够选择性反射入射光,但其反射波宽一般小于150nm。利用负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相液晶SLC10V513-200与手性化合物R1011、CB15配制出5种N*液晶,其反射波长能够覆盖整个可见光波段。使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界面聚... 手征向列相(N*)液晶能够选择性反射入射光,但其反射波宽一般小于150nm。利用负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相液晶SLC10V513-200与手性化合物R1011、CB15配制出5种N*液晶,其反射波长能够覆盖整个可见光波段。使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界面聚合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8.0μm的5种N*液晶聚脲微胶囊之后,将相同质量的5种微胶囊混入OP-10与IPDI中制备出微胶囊的凝胶。对80.0μm厚微胶囊凝胶薄膜施加交流电场,使微胶囊中的液晶处于平面织构状态,紫外固化微胶囊中的液晶性单体,固定微胶囊中N*液晶的平面织构,从而制备出可以反射可见光波段的微胶囊凝胶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微胶囊 宽波反射 负介电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显示用负介电各向异性液晶材料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刚 徐寿颐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8-25,共8页
负介电各向异性液晶广泛应用于DS、ECB、GH、FLC,PDLC等显示模式的液晶显示中。此类液晶可以用来调节液晶混合物的Δε/ε⊥以改善液晶显示器件的电光特性。本文对此类液晶的结构、性质、应用及分类作了详细论述。其中侧向氰基取代类... 负介电各向异性液晶广泛应用于DS、ECB、GH、FLC,PDLC等显示模式的液晶显示中。此类液晶可以用来调节液晶混合物的Δε/ε⊥以改善液晶显示器件的电光特性。本文对此类液晶的结构、性质、应用及分类作了详细论述。其中侧向氰基取代类液晶具有大的负介电各向异性、高清亮点,但具有粘度大、电阻率低、光学稳定性差等缺点。侧向氟取代类液晶具有介电各向异性适中、粘度低、电阻率高以及稳定性好等特点,在各种显示模式的液晶显示中具有很大的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介电 各向异性 显示材料 液晶材料 液晶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对负性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小分子胆甾相液晶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林格 黄勇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3-20,共8页
介绍和总结了在边界条件影响很大的受限胆甾相和聚合物分散小分子胆甾相液晶(PDCLC)两种情况下 ,外电场对负性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小分子胆甾相液晶的作用。前者的研究通过在不变的螺距 p情况下改变液晶盒厚度d与外电场电压值E ,发现了... 介绍和总结了在边界条件影响很大的受限胆甾相和聚合物分散小分子胆甾相液晶(PDCLC)两种情况下 ,外电场对负性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小分子胆甾相液晶的作用。前者的研究通过在不变的螺距 p情况下改变液晶盒厚度d与外电场电压值E ,发现了规律性变化的液晶相的相态结构。而对PDCLC的研究中 ,通过平行和垂直于电场方向的观察 ,得到了胆甾相变化与外加电压的具体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电场 胆甾相 负性介电常数 各向异性 液晶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环二氟甲醚桥键液晶化合物性能研究
8
作者 李娟利 李建 +4 位作者 车昭毅 甘宁 安忠维 杨晓哲 陈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1-316,共6页
二氟甲醚桥键类液晶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类液晶化合物,但是其相关相变行为和物理参数很少有系统地报道。本文采用DSC、POM测试,对系列1和2共计7种含环己烷的四环骨架二氟甲醚桥键液晶单体的介晶性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不同单体对混合液晶... 二氟甲醚桥键类液晶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类液晶化合物,但是其相关相变行为和物理参数很少有系统地报道。本文采用DSC、POM测试,对系列1和2共计7种含环己烷的四环骨架二氟甲醚桥键液晶单体的介晶性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不同单体对混合液晶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加法原理对各系列单体的物理性能参数进行了外推。结果表明,与系列2化合物相比,系列1单体具有更高的清亮点和更宽的向列相温度范围。系列2单体由于氟原子数的增加,介电各向异性值增大。系列1单体可显著改善混合液晶的低温相溶性,有利于拓宽混合液晶的使用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液晶 介晶性 介电各向异性 低温相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诱导法研究液晶介电各向异性
9
作者 施善定 李秀娥 +1 位作者 祁国珍 张琦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6期771-776,共6页
用电场法测定纯向列液晶和宾主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_ε的值,探讨了△_ε与液晶分子结构的关系;宾主液晶中染料分子与液晶分子的相互作用对△_ε的影响,以及△_ε与阈值电压V_(th)的关系。实验中还发现:正性液晶分子中含有氰基—CN基团... 用电场法测定纯向列液晶和宾主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_ε的值,探讨了△_ε与液晶分子结构的关系;宾主液晶中染料分子与液晶分子的相互作用对△_ε的影响,以及△_ε与阈值电压V_(th)的关系。实验中还发现:正性液晶分子中含有氰基—CN基团,导致液晶△_ε增高,其值可高达10以上;宾主盒的有序参数高者,一般△_ε也较大;染料分子与液晶分子偶极作用大者,△_ε也增大,而阈值电压则降低。一般说来,染料分子的渗入会升高阈值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电场诱导 介电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二氟苯并呋喃:新的核结构用于液晶分子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建 车昭毅 +4 位作者 莫玲超 胡明刚 邓登 杜渭松 高嫒嫒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0-1005,共6页
含稠杂环液晶是当前液晶分子结构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方向。本文采用环己基取代的乙炔与邻碘代苯酚衍生物经过钯催化偶联-关环反应合成出新型具有5,6-二氟取代苯并呋喃环结构的液晶化合物,总收率达到54%。采用1H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含稠杂环液晶是当前液晶分子结构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方向。本文采用环己基取代的乙炔与邻碘代苯酚衍生物经过钯催化偶联-关环反应合成出新型具有5,6-二氟取代苯并呋喃环结构的液晶化合物,总收率达到54%。采用1H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DSC和POM对其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该化合物熔点为118℃,清亮点为202℃,向列相液晶温区84℃。物理性能测试表明,该类液晶化合物的双折射率约为0.13,介电各向异性达到12.6,旋转粘度为420 mP·s。与类似的3,4-二氟苯类液晶化合物相比,含5,6-二氟取代苯并呋喃环的液晶分子双折射率增大65%,介电常数值增大97%,清亮点增加63%。5,6-二氟取代苯并呋喃作为一种新的含氟砌块,综合性能表现突出,在液晶显示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液晶 苯并呋喃 合成 双折射率 介电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氟多氰类负性液晶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剑 隋岩 +2 位作者 曹建华 孟劲松 华瑞茂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1,共7页
为了满足液晶母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参数需求,合成了2种新型的含有多氟多氰结构的具有较大负介电各向异性值的未知化合物用于液晶母体的调配。以邻苯二甲腈和邻二氟苯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了2种该类新型液晶单体。通过核磁共振、元素... 为了满足液晶母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参数需求,合成了2种新型的含有多氟多氰结构的具有较大负介电各向异性值的未知化合物用于液晶母体的调配。以邻苯二甲腈和邻二氟苯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了2种该类新型液晶单体。通过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分子结构;利用偏光显微镜、示差扫描量热仪和旋转黏度计等测试手段,对其参数进行测定。实验表明,该类多氟多氰类化合物具有较小的光学各向异性值(Δn=0.096~0.107)、负值很大的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15.2^-16.7)和较大的旋转黏度(γ1=234.8~248.6mPa·s)。该类新型的多氟多氰类化合物可以用于液晶母体的调配并改善其部分性能,且制备方法原料易得,收率较高,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负性 多氟多氰 △n △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硫氰基嘧啶乙炔类液晶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震 李潭 +4 位作者 闻炎豪 张智勇 关金涛 彭增辉 戴志群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50-757,共8页
中心环外侧嘧啶环作为液晶分子的极性介晶基团,能有效增大分子的偶极矩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提高分子的介电各向异性,降低液晶的驱动电压,也有利于形成近晶相液晶态。本文试图以嘧啶乙炔为中心结构单元,以异硫氰基为端基,设计合成了嘧啶乙... 中心环外侧嘧啶环作为液晶分子的极性介晶基团,能有效增大分子的偶极矩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提高分子的介电各向异性,降低液晶的驱动电压,也有利于形成近晶相液晶态。本文试图以嘧啶乙炔为中心结构单元,以异硫氰基为端基,设计合成了嘧啶乙炔类异硫氰基液晶化合物(nBTM-NCS)系列共5个化合物;它们都经过IR、~1H-NMR、^(13)C-NMR和MS光谱对其分子结构鉴定,经过差热分析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对其液晶性能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均正确,具有近晶相态,其熔点较高并呈现奇偶效应;其光学各向异性达到0.45左右,介电常数21~24左右,可作为铁电液晶和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配方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啶乙炔 高介电各向异性 近晶相态液晶 高光学各向异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三苯乙炔异硫氰酸酯液晶合成及其微波性能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世伟 胡旭 +3 位作者 罗晨潇 刘之禾 张智勇 汪相如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82-1692,共11页
近年来,随着液晶微波移相器技术的研究发展,如何降低液晶材料高频介电损耗已成为微波通讯器件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设计合成了7种具有较宽向列相温度范围(89.5~127.7℃)的含氟三苯乙炔异硫氰酸酯液晶化合物(Ⅰ1-Ⅰ7),其中Ⅰ1-Ⅰ3具有相... 近年来,随着液晶微波移相器技术的研究发展,如何降低液晶材料高频介电损耗已成为微波通讯器件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设计合成了7种具有较宽向列相温度范围(89.5~127.7℃)的含氟三苯乙炔异硫氰酸酯液晶化合物(Ⅰ1-Ⅰ7),其中Ⅰ1-Ⅰ3具有相对较低的熔点(45.8~67.2℃);将其与溶剂液晶侧乙基三苯二炔类组合物(M)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后,采用矩形谐振腔微扰法测试其在微波频段(11~33 GHz)时的介电性能,并通过分子模拟计算探讨了分子结构和取代基对液晶在高频下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所合成的液晶化合物,其分子偶极矩和极化率越大,其介电常数和高频介电损耗也越大;在分子末端烷基引入支链不仅可以降低熔点,还会减小分子的偶极矩和介电常数,使其损耗降低;在苯环之间插入乙炔键不仅能够增加分子的π-电子共轭体系、介电常数和双折射率,还能降低其介电损耗;与异硫氰基相连的苯环侧位被二氟原子对称取代(X1和X2)化合物的介电各向异性(Δεr>1.025)大于中心苯环侧位二氟原子对称取代化合物(X_(3)和X_(4)),但后者的介电损耗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三苯乙炔 异硫氰基液晶 高介电各向异性 低介电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位含氟苯乙炔类液晶化合物的微波介电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诗妍 王婵 +3 位作者 关金涛 张智勇 汪相如 高时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13-920,共8页
近年来基于液晶材料的微波通信器件研究发展迅速,液晶材料的介电损耗成为制约微波器件发展的瓶颈,然而目前对微波用液晶材料性能报道较少。本文以低熔点高双折射侧位含氟苯乙炔类液晶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一定比例掺杂到母体液晶MA中,采... 近年来基于液晶材料的微波通信器件研究发展迅速,液晶材料的介电损耗成为制约微波器件发展的瓶颈,然而目前对微波用液晶材料性能报道较少。本文以低熔点高双折射侧位含氟苯乙炔类液晶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一定比例掺杂到母体液晶MA中,采用矩形谐振腔微扰法测试所选液晶化合物在微波频段(10~30 GHz)下的介电性能,探讨分子结构对微波频段液晶介电性能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高频时的液晶介电各向异性与分子极性和双折射率相关,侧位含氟苯乙炔类和端基异硫氰基苯乙炔类液晶化合物均具有较大的介电各向异性(Δεr>0.85);对于具有较高双折射率的对称含氟三苯二炔类和三苯乙炔异硫氰基类液晶化合物表现出较低的介电损耗(tanδεr⊥<8.0×10-3,18 GHz),而异硫氰基的含氟二苯乙炔类和不对称含氟三苯二炔类液晶化合物则表现出较高的介电损耗(tanδεr⊥>8.0×10-3,18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类液晶 微波K频段 介电各向异性 介电损耗 侧位含氟 异硫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列相液晶旋转黏度测试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贵丽红 丰景义 +2 位作者 史子谦 刘宏改 乔云霞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7-533,共7页
文章总结了液晶旋转黏度的几种测试方法,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根据瞬态电流法得到了混合液晶的旋转黏度值,通过对目前正性液晶材料的Δε测试方法进行改良和优化得到了准确的混合液晶旋转黏度值。提出了单体液晶分子旋转黏度的拟合方... 文章总结了液晶旋转黏度的几种测试方法,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根据瞬态电流法得到了混合液晶的旋转黏度值,通过对目前正性液晶材料的Δε测试方法进行改良和优化得到了准确的混合液晶旋转黏度值。提出了单体液晶分子旋转黏度的拟合方法。测试了液晶的旋转黏度和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总结了不同结构单体液晶旋转黏度和介电常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列相液晶 旋转黏度 介电各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的共轭π电子对液晶材料介电各向异性(△ε)的影响
16
作者 虞云 杨青 李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3-45,共3页
本文详细讨论分子中共轭π电子对液晶材料介电各向异性的影响。分析了3种典型液晶(CB-7,PCH-7,CCH-7)分子的π电子的分布情况,得出3种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的关系,并与实验结果相符合。本文为正确选择电光锐度良好的液晶材料提供了可靠的... 本文详细讨论分子中共轭π电子对液晶材料介电各向异性的影响。分析了3种典型液晶(CB-7,PCH-7,CCH-7)分子的π电子的分布情况,得出3种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的关系,并与实验结果相符合。本文为正确选择电光锐度良好的液晶材料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共轭π电子 介电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二酚酯类液晶的合成和性能研究——Ⅱ.高负性液晶反-4′-烷基环己烷羧酸-2,3-二氰基-4-正丙氧基苯酚酯的新合成法及其性能
17
作者 钟国富 李国镇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540-54,共1页
以苯和对苯醌为初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下列结构的化合物改变了中间体4-正丙氧基-2,3-二氰基苯酚(Ⅱ)的合成方法,以2,3-二氰基对苯二酚为原料,通过PTC-Williamson反应合成了新的化合物4-烯丙氧基-2,3-二氰基苯酚(Ⅲ)(产率66%)。对Ⅲ... 以苯和对苯醌为初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下列结构的化合物改变了中间体4-正丙氧基-2,3-二氰基苯酚(Ⅱ)的合成方法,以2,3-二氰基对苯二酚为原料,通过PTC-Williamson反应合成了新的化合物4-烯丙氧基-2,3-二氰基苯酚(Ⅲ)(产率66%)。对Ⅲ进行选择性催化氢化,得到Ⅱ(产率95%以上)。两步总产率62%以上,较一般的Williamson合成法产率高20%以上。测定了Ⅰ的相变温度和介电各向异性等,结果表明,这是一类适于配制室温负性液晶材料的单体液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高负性液晶 苯二酚酯类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