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ndom lasing in dye-doped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film
1
作者 乌日娜 史瑞新 +2 位作者 邬小娇 吴杰 岱钦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79-82,共4页
A dye-doped 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film wa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and random lasing action was studied.A mixture of laser dye,nematic liquid crystal,chiral dopant,and PVA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dye-doped ... A dye-doped 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film wa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and random lasing action was studied.A mixture of laser dye,nematic liquid crystal,chiral dopant,and PVA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dye-doped 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film by means of microcapsule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showed that most liquid crystal droplets in the polymer matrix ranged from 30 μm to 40 μm,the size of the liquid crystal droplets was small.Under frequency doubled 532 nm Nd:YAG laser-pumped optical excitation,a plurality of discrete and sharp random laser radiation peaks could be measured in the range of 575–590 nm.The line-width of the lasing peak was 0.2 nm and the threshold of the random lasing was 9 m J.Under heating,the emission peaks of random lasing disappeared.By detecting the emission light spot energy distribution,the mechanism of radiation was found to be random lasing.The random lasing radiation mechanism was then analyzed and discussed.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ize of the liquid crystal droplets is the decisive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lasing mechanism.The surface anchor role can be ignored when the size of the liquid crystal droplets in the polymer matrix is small,which is beneficial to form multiple scattering.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photons is similar to that in a ring cavity,providing feedback to obtain random lasing outp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film random lasing multiple scat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lix unwinding in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s induced by tilted electric field
2
作者 Nail G.Migranov Aleksey A.Kudreyko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341-344,共4页
Helix unwinding in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s induced by an electric field is theoretically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inuum theory. By applying a weak electric field tilted to the smectic layers, the contribu... Helix unwinding in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s induced by an electric field is theoretically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inuum theory. By applying a weak electric field tilted to the smectic layer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ielectric interaction energy density to the total free energy density is increased. Approximation methods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free energy for different tilt angles between the electric field and the smectic layers. The obtained results suggest selecting the optimal number of pitches in the film that matches to the minimum of the free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s helicoidal structure thin films Euler's eq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optic response in thin smectic C* film with chevron structures
3
作者 Aleksey A Kudreyko Nail G Migranov Dana N Migranova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37-343,共7页
The effects in electrostatic models of chevron surface-stabilized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s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numerical modeling. To study smectic C* director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cell, we consider two ... The effects in electrostatic models of chevron surface-stabilized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s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numerical modeling. To study smectic C* director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cell, we consider two nonlinear approaches: the chevron interface does not interplay with the electric field; the electric field interplays with the chevron interface. The obtained results of the director field distribution are compared with the earlier linearized studies. We find that whether or not the electric field interplays with the chevron interface, the electro-optic response requires a generalized approach for its description. The threshold electric field, which is necessary for switching between two stable director states in the chevron cell is evaluated.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in many cases of practical interest, electro-optic response to the electric field and the threshold electric field can be precisely estimated. We argue that, beside being numerically efficient, our approach provides a convenient and a novel standpoint for looking at the electro-optic response pro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stabilized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 chevron structure thin films BISTABILITY Euler'sequation
全文增补中
聚乙二醇/纤维素纳米晶体复合液晶薄膜微观结构及湿度响应行为
4
作者 徐蕴哲 陈一钒 +2 位作者 林心怡 方鑫烨 吴强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5,共7页
【目的】探索聚乙二醇(PEG)对纤维素纳米晶体(CNC)液晶薄膜湿度响应的影响,阐明其响应机制,旨在为开发低成本、可重复使用和高灵敏度的PEG/CNC复合薄膜湿度传感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CNC与PEG共组装,制备了一种具有湿度响应性能的... 【目的】探索聚乙二醇(PEG)对纤维素纳米晶体(CNC)液晶薄膜湿度响应的影响,阐明其响应机制,旨在为开发低成本、可重复使用和高灵敏度的PEG/CNC复合薄膜湿度传感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CNC与PEG共组装,制备了一种具有湿度响应性能的虹彩色手性向列相光子液晶薄膜,系统考察了PEG质量分数对液晶薄膜的微观结构、显色、力学性能及湿度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EG/CNC复合液晶薄膜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响应循环性能。【结果】对于纯CNC体系,CNC质量分数由3%增加到7%,CNC液晶薄膜的螺距减小,最大反射光波长由596.5 nm蓝移至511.0 nm;对于添加PEG的CNC体系,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增加,PEG/CNC复合液晶薄膜的螺距由394.0 nm减小到244.0 nm,最大反射光波长由613.5 nm蓝移至350.5 nm,韧性先提升后下降,PEG质量分数为5%时为最佳,断裂能为31.9 J·m^(-2),较纯CNC薄膜提升了138%;液晶薄膜经过5次吸湿-解湿,表现出良好的湿度响应重复性,平衡波长的变化率小于0.6%。【结论】制备了一种对湿度具有敏感响应的虹彩色光子PEG/CNC复合液晶薄膜,PEG可以调控复合薄膜螺距,起到调节结构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体 手性向列结构 自组装 液晶薄膜 湿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防伪商标的液晶柔性显示薄膜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志伟 桑景新 +1 位作者 李唐吾 孙嘉曈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0-337,共8页
本文设计了一款机械性能优异和具有独特防伪功能的液晶柔性显示薄膜。首先,基于光控取向技术设计了一款具备双通道显示功能的液晶显示器件,通过光场调控实现两个通道的独立显示。其次,以液晶盒厚度作为对照组确定了最佳厚度,使两个独立... 本文设计了一款机械性能优异和具有独特防伪功能的液晶柔性显示薄膜。首先,基于光控取向技术设计了一款具备双通道显示功能的液晶显示器件,通过光场调控实现两个通道的独立显示。其次,以液晶盒厚度作为对照组确定了最佳厚度,使两个独立图案形成主副显示效果,从而隐藏防伪信息。最后,通过在液晶-聚合物复合材料中掺杂银纳米线(AgNWs)改善了液晶显示薄膜的机械拉伸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液晶柔性显示薄膜厚度为60μm时,其呈现令人满意的图案显示效果。同时,与未掺杂AgNWs的液晶显示薄膜相比,掺杂了AgNWs的液晶柔性薄膜的模量参数提高了30%以上,具备更大的应力承受能力和应变范围。本研究对于制备信息丰富且稳定性强的液晶防伪商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液晶 防伪商标 银纳米线 物理机械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度响应型强韧纤维素纳米晶体结构色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新瑶 王京泽 +1 位作者 王海松 吕艳娜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8,共9页
纤维素纳米晶体(CNC)是纤维素的衍生物,具有纳米材料特性和手性光学特性。为了提高CNC薄膜的力学性能和湿度响应,本研究以多羟基结构的D-木糖和木糖醇为增塑剂和湿敏剂,与CNC悬浮液共混,通过蒸发诱导自组装,制备可湿度响应的强韧CNC复... 纤维素纳米晶体(CNC)是纤维素的衍生物,具有纳米材料特性和手性光学特性。为了提高CNC薄膜的力学性能和湿度响应,本研究以多羟基结构的D-木糖和木糖醇为增塑剂和湿敏剂,与CNC悬浮液共混,通过蒸发诱导自组装,制备可湿度响应的强韧CNC复合膜。结果表明:D-木糖和木糖醇添加量为45%的复合膜,其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2.6%和19.15%,是CNC膜的14.8倍和22.5倍;拉伸强度分别增大至86.58MPa和145.9MPa,是CNC膜的1.3倍和2.3倍;随着D-木糖和木糖醇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结构色逐渐红移,反射波长增大;添加木糖醇的CNC/X薄膜的湿度响应反射波长最大,响应灵敏性最佳。因此,CNC结构色薄膜在智能响应、传感检测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体 胆甾相液晶 湿度响应 结构色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封沉积处理对纤维素纳米晶体薄膜光学特性的调控
7
作者 白辰雨 周宇星 +4 位作者 崔然然 陈志彪 梁栩鹏 马涛 宋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CNC)在特定浓度下可自组装排列,赋予体系独特的光学性能。为阐明CNC薄膜形成过程中CNC自组装行为机制,本文通过分析CNC薄膜在宏观颜色、紫外可见光谱、偏振光学、微观形貌以及晶体结构等方面的变... 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CNC)在特定浓度下可自组装排列,赋予体系独特的光学性能。为阐明CNC薄膜形成过程中CNC自组装行为机制,本文通过分析CNC薄膜在宏观颜色、紫外可见光谱、偏振光学、微观形貌以及晶体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探究了密封沉积时间和CNC浓度对自然蒸发干燥薄膜内部胆甾相液晶形成与排列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密封沉积时间延长至48 h后,CNC薄膜的结构色显色范围、胆甾相结构的长程有序性均得到明显提升。随着浓度的升高,CNC颗粒间距减小,相邻颗粒间扭转角增大,螺距被压缩,从480 nm减小至344 nm。此外,密封沉积处理对高浓度CNC悬浮液形成长程有序性胆甾相结构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结果表明,延长密封沉积时间和提高CNC浓度可以提高薄膜中长程有序性的提高,并促进胆甾相结构域的形成。这进一步完善了CNC基智能包装材料制备的科学基础,对于新型可视化食品包装和检测材料的开发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体 薄膜 密封沉积 自组装 胆甾相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气流量比对三维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8
作者 付仲议 李益民 +1 位作者 黄琦 朱惠人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主流湍流度下冷气质量流量比对三维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使用热色液晶测量了在主流湍流度为1%和15%,流量比为5.5%、8.4%和12.5%下三维涡轮导叶的全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叶片区域和主流湍流度下,流... 为了研究不同主流湍流度下冷气质量流量比对三维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使用热色液晶测量了在主流湍流度为1%和15%,流量比为5.5%、8.4%和12.5%下三维涡轮导叶的全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叶片区域和主流湍流度下,流量比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规律也有所不同;在低主流湍流度下,冷却效率整体上随着流量比的增大而升高,但是在叶片的叶尖和吸力面中截面区域冷却效率在大流量比下降低,且叶片吸力面中弦区域的冷气呈波纹状分布;高主流湍流度使冷气射流与主流之间的掺混更加剧烈,可以抑制吸力面的冷气脱离壁面且使其分布更加均匀,冷却效率随流量比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湍流度 流量比 涡轮导叶 气膜冷却效率 努赛尔数 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外部谐振腔的胆甾相液晶激光器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伶莉 孙秀冬 +2 位作者 刘永军 陈丹 荀显超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9-682,共4页
制备具有外部谐振腔的胆甾相液晶激光器件。采用镀有多层膜的ITO玻璃作为基板,取向后制备1D-PC/CLC/1D-PC结构的胆甾相液晶激光器件。该激光器件在532 nm的Nd:YAG倍频脉冲激光器泵浦下能够出射双模激光。出射激光峰位分别位于600 nm和65... 制备具有外部谐振腔的胆甾相液晶激光器件。采用镀有多层膜的ITO玻璃作为基板,取向后制备1D-PC/CLC/1D-PC结构的胆甾相液晶激光器件。该激光器件在532 nm的Nd:YAG倍频脉冲激光器泵浦下能够出射双模激光。出射激光峰位分别位于600 nm和650 nm,对应于胆甾相液晶的短波边缘和长波边缘,并且激光的发射阈值明显低于普通的盒式胆甾相液晶激光器件。此激光器件可以通过电压控制在单模发射和多模发射之间切换,电控的阈值电压仅为6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胆甾向液晶 多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通道内气膜出流对内换热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水汀 侯晓静 +1 位作者 徐国强 邓宏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研究对象为矩形通道,包括2个直肋和9个气膜孔,主要研究气膜的出流比、开孔率对通道内换热的影响,温度场的测量采用了热色液晶测温技术.实验发现气膜出流对换热有强化作用,气膜孔对通道平均换热影响也与其在肋间的位置有关,其中肋后孔的... 研究对象为矩形通道,包括2个直肋和9个气膜孔,主要研究气膜的出流比、开孔率对通道内换热的影响,温度场的测量采用了热色液晶测温技术.实验发现气膜出流对换热有强化作用,气膜孔对通道平均换热影响也与其在肋间的位置有关,其中肋后孔的影响最大.在不同的雷诺数下,开一个气膜孔时,出流比在6%-8%之间通道壁面内换热效果最好,低雷诺数下增强换热的效果显著;研究孔边的换热规律发现,在孔下游换热明显增强,从孔边到下游5倍孔直径处,强化换热比在1.1倍以上;此外还研究了开孔率对增强换热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气膜冷却 出流比 开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S液晶取向膜表面光学各向异性DΔ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涛 陈晟 +2 位作者 储培鸣 郑永亮 申剑锋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2-296,共5页
针对共面转换IPS(In-Plane-Switching)液晶显示模式取向膜,利用反射椭偏消光法测量了取向膜表面的光学各向异性DΔ值。研究了在不同摩擦条件和亚胺化温度条件下,取向膜表面光学各向异性值DΔ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亚胺化温度升高,... 针对共面转换IPS(In-Plane-Switching)液晶显示模式取向膜,利用反射椭偏消光法测量了取向膜表面的光学各向异性DΔ值。研究了在不同摩擦条件和亚胺化温度条件下,取向膜表面光学各向异性值DΔ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亚胺化温度升高,DΔ值呈现下降趋势。在摩擦强度各因子中,压入量和转速对于DΔ值影响较大。DΔ值可作为一种定量化评价取向膜取向状态的方法,并可作为生产过程中对于液晶稳定性取向的管控方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面转换 液晶 取向膜 光学各向异性 摩擦 反射椭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摩擦基板上液晶薄层的分子场理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志东 白晓平 黄锡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8-101,共4页
采用分子场近似.通过Lebwohl—Lasher模型研究无摩擦基板上的液晶薄层。给出了出现向列相时液晶薄层中的分子取向状态和向列相-各向同性相转变。讨论了基板诱导的取向序(包括双轴序)以及介面区中的双轴-单轴相交。
关键词 分子场理论 液晶薄层 无摩擦基板 双轴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液晶基团的冠醚LB膜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希 林志宏 +1 位作者 王志强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1262-1264,共3页
合成了含有联苯介晶基团的长链冠醚,并首次制成含液晶基团的冠醚LB膜,由LB膜的荧光光谱研究发现,与其单体在CHCl_3稀溶液中的荧光光谱相比,LB膜的荧光光谱向长波方向移动,表明分子均以缔结状态存在,XRD结果表明,LB膜具有良好的有序结构... 合成了含有联苯介晶基团的长链冠醚,并首次制成含液晶基团的冠醚LB膜,由LB膜的荧光光谱研究发现,与其单体在CHCl_3稀溶液中的荧光光谱相比,LB膜的荧光光谱向长波方向移动,表明分子均以缔结状态存在,XRD结果表明,LB膜具有良好的有序结构,单分子膜厚2.6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冠醚 LB膜 基团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标记液晶型免疫传感器检测赭曲霉素A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胜园 谭慧 +3 位作者 刘艳梅 吴朝阳 沈国励 俞汝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5-1069,共5页
研制了一种基于液晶取向改变的非标记液晶型免疫传感器,并用于检测赭曲霉素A(OTA).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将OTA固定在由自组装膜修饰的玻璃基底表面.自组装膜能诱导液晶分子垂直排列,而连接OTA抗体后则扰乱了液晶分子取向的有序排列,导致液... 研制了一种基于液晶取向改变的非标记液晶型免疫传感器,并用于检测赭曲霉素A(OTA).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将OTA固定在由自组装膜修饰的玻璃基底表面.自组装膜能诱导液晶分子垂直排列,而连接OTA抗体后则扰乱了液晶分子取向的有序排列,导致液晶分子在化学敏感膜表面的取向发生变化,使光学信号的亮度及色彩发生变化,以此实现对OTA的检测.当OTA含量超过0.01 ng/mL时,光学信号发生明显变化.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非标记和操作简单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自组装膜 免疫传感器 赭曲霉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显示屏用三醋酸纤维素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4
15
作者 邵自强 李胤 王文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73,77,共4页
采用高温酯化、低温水解方法,制备了用于液晶显示屏的三醋酸纤维素(CTA)。采用IR、化学滴定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膜的透光率以及力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自制的CTA结合醋酸含量达到60%以上,透光率高达95%以上,双... 采用高温酯化、低温水解方法,制备了用于液晶显示屏的三醋酸纤维素(CTA)。采用IR、化学滴定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膜的透光率以及力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自制的CTA结合醋酸含量达到60%以上,透光率高达95%以上,双折射值极低,力学性能良好,基本符合液晶显示屏起偏振片保护膜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醋酸纤维素 薄膜 液晶显示屏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孤立冷却孔下游换热特性实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俊宇 康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9-273,共5页
为了考察弯曲冷却孔通道对气膜冷却的影响,运用稳态液晶测温技术,对处于横向流中平板孤立圆形直孔和圆形弯曲孔下游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吹风比为0.51、0.8、1.04、1.22下,冷却孔下游附近的冷却效率分布和传热系数的二维分... 为了考察弯曲冷却孔通道对气膜冷却的影响,运用稳态液晶测温技术,对处于横向流中平板孤立圆形直孔和圆形弯曲孔下游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吹风比为0.51、0.8、1.04、1.22下,冷却孔下游附近的冷却效率分布和传热系数的二维分布。实验结果证明:弯曲射流能够有效地提高下游的冷却效率,并且能使气膜具有较强的横向扩展能力,覆盖效果好。但由于其对主流有较强的扰动,所以会增加当地的局部传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稳态液晶 气膜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自组装反应制备液晶光控取向膜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凤珍 彭增辉 +3 位作者 姚丽双 张伶莉 刘艳 宣丽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9-403,共5页
通过聚乙烯醇薄膜表面致密的羟基基团与肉桂酰氯间的选择性酯化反应,将光敏基团连接到聚乙烯醇薄膜表面,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光敏自组装单层膜。用线性偏振紫外光辐照该薄膜,与光矢量方向匹配的肉桂酸基团发生光化学反应,反应产物沿辐照光... 通过聚乙烯醇薄膜表面致密的羟基基团与肉桂酰氯间的选择性酯化反应,将光敏基团连接到聚乙烯醇薄膜表面,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光敏自组装单层膜。用线性偏振紫外光辐照该薄膜,与光矢量方向匹配的肉桂酸基团发生光化学反应,反应产物沿辐照光的偏振方向分布,形成表面张力各向异性的薄膜。将该薄膜作为向列相液晶的取向膜制成平行液晶器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获得了均一、稳定的取向效果。这种自组装光控取向膜的制作过程简单,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自组装 光控取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的侧链结构对液晶取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彧 邢家思 +1 位作者 张芹 汪映寒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7-661,共5页
聚酰亚胺取向膜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显示器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实验室自行合成的两种不同侧链的二胺单体,与4,4'-二胺基二苯甲烷和均苯四羧酸二酐聚合得到含有酯键型侧链和含有醚键型侧链结构的两种聚酰亚胺。通过... 聚酰亚胺取向膜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显示器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实验室自行合成的两种不同侧链的二胺单体,与4,4'-二胺基二苯甲烷和均苯四羧酸二酐聚合得到含有酯键型侧链和含有醚键型侧链结构的两种聚酰亚胺。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液晶分子在两种聚酰亚胺取向膜上都获得了均匀取向。测试了不同侧链结构的聚酰亚胺取向膜产生的预倾角,发现含有酯键型侧链结构的聚酰亚胺比含有醚键型侧链结构的聚酰亚胺产生的预倾角略大,且取向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取向剂 聚酰亚胺 预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液晶瞬态技术测量离散缝的气膜加热效率及换热系数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卫颖 朱惠人 +1 位作者 郭涛 许都纯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1-504,共4页
采用液晶瞬态测试技术对带离散缝平板的加热效率及换热系数进行了测量。从实验结果来看主流速度较高时,吹风比大,平均效率高。在主流速度较低时,这种情况并不明显。不同吹风比下反映出的平均换热系数差别在靠近缝口的区域较明显,沿下游... 采用液晶瞬态测试技术对带离散缝平板的加热效率及换热系数进行了测量。从实验结果来看主流速度较高时,吹风比大,平均效率高。在主流速度较低时,这种情况并不明显。不同吹风比下反映出的平均换热系数差别在靠近缝口的区域较明显,沿下游方向这种差别逐渐减少。同一吹风比下,主流速度较高,平均效率及平均换热系数也较高。从垂直于流动方向来看,缝中心线附近区域的效率较高,2个缝之间区域较低;而换热系数则是相邻2个缝之间的区域较高,缝中心区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离散缝 气膜加热 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轴分子构成液晶薄层的分子场理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志东 范志新 黄锡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46-250,共5页
本文以分子场理论研究双轴分子构成的液晶薄层。双轴分子通过色散力作用,使分子质心固定在简单立方晶格的格点上。在液晶薄层的一侧是基板,它对界面层上的分子提供吸引作用,另一侧为自由表面。给出了各分子层上序参数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关键词 基板 液晶薄层 双轴分子 分子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