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太6E卫星姿轨控系统关键技术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巍 马雪 +1 位作者 刘蕊 王玉峰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4,共8页
亚太6E卫星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宽带通信卫星,是国内首颗高轨全电推卫星,卫星配置离子和霍尔两类电推力器,用于卫星轨道控制。针对卫星采用全电推进轨道控制的特点,控制系统设计了采用电推进系统完成轨道转移、定点捕获和位置保持的轨道... 亚太6E卫星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宽带通信卫星,是国内首颗高轨全电推卫星,卫星配置离子和霍尔两类电推力器,用于卫星轨道控制。针对卫星采用全电推进轨道控制的特点,控制系统设计了采用电推进系统完成轨道转移、定点捕获和位置保持的轨道控制策略。文章介绍了亚太6E卫星控制系统产品配置、工作模式及电推进轨道控制相关的关键技术,包括控制系统全寿命周期自主飞行设计、可展开式矢量调节机构应用技术、电推进自主变轨技术、电推进自主位置保持技术。根据卫星在轨飞行数据,给出了控制系统指标实现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 控制系统 电推进 自主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发动机MMH/N_(2)O_(4)喷雾-燃烧-耦合传热过程模拟研究
2
作者 许建国 陈赟 +1 位作者 张禹 王园丁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为探究双组元空间发动机内自燃推进剂喷雾、燃烧和传热特性,首先对现有MMH/N_(2)O_(4)(甲基肼/四氧化二氮)详细燃烧反应机理进行适当简化,提出适用于三维模拟的MMH/N_(2)O_(4)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在不同工况下对简化机理的准确性进行... 为探究双组元空间发动机内自燃推进剂喷雾、燃烧和传热特性,首先对现有MMH/N_(2)O_(4)(甲基肼/四氧化二氮)详细燃烧反应机理进行适当简化,提出适用于三维模拟的MMH/N_(2)O_(4)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在不同工况下对简化机理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随后,采用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模型对空间发动机内MMH/N_(2)O_(4)射流撞击雾化过程进行了非稳态模拟,并重点分析了直流互击作用下扇形液膜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基于以上化学反应机理及液雾分布模拟结果,在欧拉-拉格朗日体系下构建了离散液滴初始分布,并结合部分搅拌反应器湍流燃烧模型,开展了空间发动机内MMH/N_(2)O_(4)喷雾燃烧及流固耦合传热过程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发动机内推进剂湍流喷射雾化燃烧过程对壁面冷却液膜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冷却液膜主要出现在燃烧室直线段,在高温燃气与固体域之间建立了一个明显的温度缓冲层,从而实现对发动机壁温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轨控火箭发动机 液体推进剂 雾化燃烧 湍流燃烧模拟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绿色单组元液体推进剂发展现状与趋势
3
作者 鲍世国 马天举 +5 位作者 田国庆 项锴 薛薇 孙海云 方涛 张星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I0002,共23页
随着对生态环境、安全的日益关注以及航天推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推进剂提出了绿色无毒的性能要求,新型绿色单组元液体推进系统成为航天推进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硝酸羟铵基单组元液体推进剂(HAN基单组元推进剂)和二硝酰胺铵基单组元液... 随着对生态环境、安全的日益关注以及航天推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推进剂提出了绿色无毒的性能要求,新型绿色单组元液体推进系统成为航天推进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硝酸羟铵基单组元液体推进剂(HAN基单组元推进剂)和二硝酰胺铵基单组元液体推进剂(ADN基单组元推进剂)具有绿色无污染、密度大、比冲性能可调节、饱和蒸汽压低和使用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卫星、飞船、运载火箭等飞行器的姿轨控动力系统,二者均已完成多次飞行演示验证并获得应用,受到了各国航天领域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绿色单组元液体推进系统 HAN基单组元液体推进剂 ADN基单组元液体推进剂 姿轨控动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姿轨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测量系统的设计与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勇 郭红杰 +3 位作者 何允钦 黄俊杰 超力德 梁国柱 《宇航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8-2052,共15页
为了提高液体姿轨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测量系统的性能,归纳提出了液体火箭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测量系统一般性设计方法和完善的测量系统综合静态特性评估方法。设计了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液体姿轨控发动机中高空模拟试验测量系统,并... 为了提高液体姿轨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测量系统的性能,归纳提出了液体火箭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测量系统一般性设计方法和完善的测量系统综合静态特性评估方法。设计了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液体姿轨控发动机中高空模拟试验测量系统,并对系统主要性能进行了评估。该系统拥有96路高精度速变参数测量、72路缓变参数测量、8路振动参数测量的能力;研制了一种测量信号调理电路以提高硬件的功能完备性和适应性。现场校准结果显示,速变参数和缓变参数测量通道的总不确定度分别是0.057%±0.009%与0.19%±0.032%,准确度等级范围分别是0.05~0.1级和0.15~0.4级;测量关键部位的真空度、流量、压力、温度和推力等参数的通道与传感/变送器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是0.51%、0.14%、0.22%、0.51%和0.10%。经试验,真空舱真空度、推进剂流量、室压、推进剂温度和推力等关键参数的实际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78%、0.12%、0.033%、0.26%和0.028%,表明测量硬件和测量软件满足液体姿轨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参数的高精度测量需求。本研究可为其它试验需求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测量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姿轨控发动机 高空模拟试验 测量系统 设计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推进器(MPT)的应用探索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毛根旺 何洪庆 +1 位作者 杨涓 史韶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26,共6页
重点分析讨论了微波等离子推进器(MPT)的基本原理、结构特征和应用前景,并通过对已有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MPT是一种高比冲、长寿命的小推力动力装置,特别适合用作空间动力,进行航天器的轨道转移、姿态控制、位置... 重点分析讨论了微波等离子推进器(MPT)的基本原理、结构特征和应用前景,并通过对已有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MPT是一种高比冲、长寿命的小推力动力装置,特别适合用作空间动力,进行航天器的轨道转移、姿态控制、位置保持、对接交会和星际航行。尽管MPT目前仍处于理论探索与实验研究阶段,但研究结果表明,它是前景十分诱人的新型空间动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推进器 微波 等离子体推进 卫星姿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电推商业卫星平台研究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左坤 王敏 +1 位作者 李敏 汤海滨 《火箭推进》 CAS 2015年第2期13-20,共8页
近年来,电推进技术在空间推进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电推进系统主要应用于低地球轨道、同步地球轨道和星际任务三个方面。在轨道转移过程中,与传统双组元化学推进系统需消耗数吨推进剂相比,全电推进完成从地球转移轨道到同步地球轨道的变... 近年来,电推进技术在空间推进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电推进系统主要应用于低地球轨道、同步地球轨道和星际任务三个方面。在轨道转移过程中,与传统双组元化学推进系统需消耗数吨推进剂相比,全电推进完成从地球转移轨道到同步地球轨道的变轨过程仅需数百千克推进剂,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发射质量,显著提高商业效益。基于全电推进的商业卫星平台能够较大限度地提升卫星荷载比、充分发挥卫星平台承载能力,并提升卫星平台综合性能。从调研电推进系统研制和应用现状入手,介绍了国外全电推商业卫星平台开发情况,借鉴国外发展模式并结合我国电推力器研制基础和能力,提出了国内全电推商业卫星平台总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全电推卫星平台 轨道转移 位置保持 姿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姿控动力系统集成设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海峰 李晓瑾 +1 位作者 王宏让 李平 《火箭推进》 CAS 2015年第6期27-34,共8页
为支持轨姿控动力系统数字化设计,提出了轨姿控动力系统集成设计环境架构体系。详细探讨了集成设计平台构建的资源层、服务层、集成层、样机层、应用层等基本5层框架结构以及各自功能;讨论了平台构建中的4个关键的技术问题——设计过程... 为支持轨姿控动力系统数字化设计,提出了轨姿控动力系统集成设计环境架构体系。详细探讨了集成设计平台构建的资源层、服务层、集成层、样机层、应用层等基本5层框架结构以及各自功能;讨论了平台构建中的4个关键的技术问题——设计过程协调管理、设计活动数据流及数据管理、知识库构建和知识推送应用;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提出了包括3个维度的设计过程协调管理体系、三V型数据流组织模式、3个层次的知识库管理机制;同时针对知识推送提出了自动分析推送和流程推送2种方法;系统分析讨论了集成设计平台功能场景及技术可行性,为后续平台实施建设工作的开展做了先行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设计 轨姿控系统 动力系统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编队重力场测量卫星微推力器姿轨一体化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吉莉 刘昆 项军华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94,共6页
内编队重力场测量卫星通过精密定轨和相对状态测量实现高精度高分辨率地球重力场测量。这两项技术都依赖于精密编队控制和姿态控制。稳态工作期间,要求相对位移必须控制在厘米量级内,外卫星对地定向精度优于0.1°。姿轨一体化控制... 内编队重力场测量卫星通过精密定轨和相对状态测量实现高精度高分辨率地球重力场测量。这两项技术都依赖于精密编队控制和姿态控制。稳态工作期间,要求相对位移必须控制在厘米量级内,外卫星对地定向精度优于0.1°。姿轨一体化控制的目标是利用微推力器保障稳态工作期间的科学测量。基于带推力器布局的耦合线性模型进行了内编队重力场测量卫星全推力设计。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实现了卫星的姿轨一体化控制,仿真结果证实全推力器一体化控制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编队 姿轨一体化控制 全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在轨加注的组合体姿态SAC智能控制 被引量:4
9
作者 郑鹤鸣 翟光 孙一勇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0-1033,共14页
提出了面向在轨加注任务的组合体姿态柔性动作-评价(SAC)智能控制方法,以保证组合体姿态稳定。首先,建立了储箱内液体燃料晃动-转移耦合运动的等效模型,并构建了在轨加注组合体时变惯量姿态动力学环境,用于对智能控制器的训练。然后,针... 提出了面向在轨加注任务的组合体姿态柔性动作-评价(SAC)智能控制方法,以保证组合体姿态稳定。首先,建立了储箱内液体燃料晃动-转移耦合运动的等效模型,并构建了在轨加注组合体时变惯量姿态动力学环境,用于对智能控制器的训练。然后,针对随机控制信号会给姿态执行机构带来较大负担的问题,对SAC算法进行了改进。训练过程中采用随机性动作增强寻优效率,实际应用时则输出确定性动作增强控制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SAC姿态智能控制器,通过自适应输出控制力矩实现在轨加注组合体的姿态稳定收敛。同时设计了SAC加注压强智能控制器,通过自主调节加注压强减小随机扰动对姿态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应对由时变惯量引起的随机扰动时,相较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TD3)算法,提出的SAC姿态智能控制器具有更强的鲁棒性。采用SAC加注压强智能控制器能够在保证加注效率的前提下有效减小加注带来的随机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加注 时变惯量 液体晃动 深度强化学习 姿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姿控推进系统用电磁阀性能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亦婷 李进贤 张博斌 《火箭推进》 CAS 2016年第2期19-24,共6页
轨姿控推进系统采用电磁阀控制内部流体通路的开启与断流,从而实现其重复启动和脉冲工作。在轨姿控推进系统快速稳定工作问题的研究中,电磁阀的性能对推进系统至关重要。针对轨姿控推进系统用电磁阀,基于电磁学及运动学等基本原理,建立... 轨姿控推进系统采用电磁阀控制内部流体通路的开启与断流,从而实现其重复启动和脉冲工作。在轨姿控推进系统快速稳定工作问题的研究中,电磁阀的性能对推进系统至关重要。针对轨姿控推进系统用电磁阀,基于电磁学及运动学等基本原理,建立了电磁阀动态数学模型,利用Matlab Simulink软件进行了动态仿真,得到了电磁阀动态响应特性;采用CFD软件对阀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仿真,获得了精确的静态流阻特性,直观展现了电磁阀动态流场,为电磁阀的性能优化和轨姿控推进系统的性能提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姿控推进系统 电磁阀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姿控液体火箭发动机水击仿真模拟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峥岳 康乃全 《火箭推进》 CAS 2012年第3期12-16,共5页
以轨姿控液体火箭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根据模块化思想,利用AMESim建立了仿真平台,仿真计算了发动机系统工作中管路的水击压力。结果表明:轨控发动机的工作是引起大水击的主要因素。通过与理论计算和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仿真模型较好地描... 以轨姿控液体火箭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根据模块化思想,利用AMESim建立了仿真平台,仿真计算了发动机系统工作中管路的水击压力。结果表明:轨控发动机的工作是引起大水击的主要因素。通过与理论计算和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仿真模型较好地描述了管路水击的生成过程。介绍了减小系统水击量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姿控液体火箭发动机 水击 仿真 AME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SA液氧甲烷集成推进系统热真空试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诚 熊靖宇 +1 位作者 周国峰 林庆国 《火箭推进》 CAS 2020年第5期10-20,共11页
为降低液氧/甲烷空间推进系统未来应用的技术风险,NASA先后实施了多个研究计划,持续不断地提升液氧/甲烷空间推进技术的成熟度水平。低温推进系统集成试验平台(ICPTA)顺利在梅溪试验站空间推进热真空舱内完成一系列热真空模拟环境下的... 为降低液氧/甲烷空间推进系统未来应用的技术风险,NASA先后实施了多个研究计划,持续不断地提升液氧/甲烷空间推进技术的成熟度水平。低温推进系统集成试验平台(ICPTA)顺利在梅溪试验站空间推进热真空舱内完成一系列热真空模拟环境下的集成热试车,标志着NASA液氧/甲烷轨姿控一体化推进技术已经具备了在轨飞行验证试验的条件。介绍了ICPTA的研制背景,采用的液氧/甲烷轨姿控一体化推进系统的构成、冷氦加温增压方案和供应管路热控方案。重点讨论了ICPTA热真空模拟试验的具体情况,以及变推力主发动机、姿控动力系统和COP点火系统等核心组件的设计方案、涉及的主要技术问题与试验结果,其成果对于未来星球着陆器的先进低温推进系统的研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推进系统 液氧/甲烷 姿控动力系统 热真空模拟 电火花点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氧/甲烷轨姿控推进系统集成演示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诚 周海清 +3 位作者 田桂 熊靖宇 周国峰 曾夜明 《火箭推进》 CAS 2023年第3期56-68,共13页
为验证液氧/甲烷轨姿控一体化推进系统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和安全操作流程,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研制了国内首款氦气恒压挤压式液氧甲烷推进系统演示样机。历时3年,演示样机于2021年底顺利完成多轮次地面热试车考核,系统运行平稳,轨/姿控... 为验证液氧/甲烷轨姿控一体化推进系统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和安全操作流程,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研制了国内首款氦气恒压挤压式液氧甲烷推进系统演示样机。历时3年,演示样机于2021年底顺利完成多轮次地面热试车考核,系统运行平稳,轨/姿控发动机工作协调、产品状态良好。介绍了演示样机的设计方案、研制历程和集成演示试验结果,以及轨/姿控发动机的设计与试验情况。液氧甲烷推进系统累计完成48次/约6000 s系统冷/热态试验考核,配套的5 kN轨控发动机累计完成点火工作40次/1860 s,配套的150 N/25 N姿控发动机累计完成稳态工作1690 s/脉冲点火约1250次。演示样机热试车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液氧甲烷空间推进系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为后续型号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液体空间动力的升级换代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推进系统 液氧/甲烷 轨控发动机 姿控发动机 热试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之我见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宁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9,共5页
本文试图根据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需要来分析液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简要介绍长征运载火箭液体推进系统的现状和技术进展。对各种型式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途径进行讨论。
关键词 火箭发动机 火箭 液体推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姿轨控动力系统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丹丹 任建军 刘佳鑫 《火箭推进》 CAS 2021年第4期71-78,共8页
针对某液体姿轨控动力系统主承力结构选用铝、镁合金等金属材料难以达到减重设计的目的,选用碳纤维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加工制造该主承力结构,从而实现在满足结构强度和适应温度环境要求的前提下,达到非常好的减少质量效果,进而实... 针对某液体姿轨控动力系统主承力结构选用铝、镁合金等金属材料难以达到减重设计的目的,选用碳纤维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加工制造该主承力结构,从而实现在满足结构强度和适应温度环境要求的前提下,达到非常好的减少质量效果,进而实现航天器轻质化设计、提高航天器运载能力、增大有效载荷的目的。根据主承力结构使用环境及功能要求,在完成复合材料的选用及结构设计后,对主承力结构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及静力试验,通过仿真计算、静力试验的迭代及优化改进,使得产品性能满足了技术要求。研究方法可为复合材料应用于类似主承力结构提供借鉴参考,并对该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在型号应用中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总结,对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承力结构 复合材料 液体姿轨控 结构设计 仿真分析 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姿轨控动力可靠性建模分析系统设计
16
作者 李舒欣 高新妮 +1 位作者 胡海峰 周晨初 《火箭推进》 2025年第4期41-47,共7页
针对液体姿轨控动力可靠性设计的工程需求,开展了液体姿轨控动力可靠性建模分析系统设计技术的研究工作。系统集成了故障模式分析、可靠性预计与分配、结构可靠性仿真等目前常用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可满足发动机可靠性设计工作的需求。采... 针对液体姿轨控动力可靠性设计的工程需求,开展了液体姿轨控动力可靠性建模分析系统设计技术的研究工作。系统集成了故障模式分析、可靠性预计与分配、结构可靠性仿真等目前常用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可满足发动机可靠性设计工作的需求。采用4层客户端服务器(C/S)体系结构构建系统功能组成,利用通用数据接口与外部设计系统互联,使姿轨控动力可靠性设计与功能结构设计同步。在分布式网络运行环境下实现姿轨控动力总体/专业室之间可靠性设计的协同。最后,规划了发动机可靠性信息库的架构及数据库表单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姿轨控动力 可靠性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集成设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