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rapid impact compaction in ground improvement from in-situ testing 被引量:5
1
作者 M.M.Mohammed H.Roslan S.Firas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786-790,共5页
Ground improvement has been used on many construction sites to densify granular materials, in other word, to improve soil properties and reduce potential settlement. This work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ground improveme... Ground improvement has been used on many construction sites to densify granular materials, in other word, to improve soil properties and reduce potential settlement. This work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ground improvement using rapid impact compaction (RIC). The research site comprises the construction of workshop and depots as part of railway development project at Batu Gajah-Ipoh, Malaysia. In-situ 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surface soil comprises mainly of sand and silty sand through the investigated depth extended to 10 m. Groundwater is approximately 0.5 m below the ground surface. Evaluation of improvement wa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re- and post-improvement 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has been used to infer soil properties. Load test was conducted to estimate soil settle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technique succeeds in improving soil properties namely the relative density increases from 45% to 70%, the friction angle of soil is increased by an average of 3°, and the soil settlement is reduced by 50%: The technique succeeds in improving soil properties to approximately 5.0 m in depth depending on soil uniformity with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e penetration test granular soil COMPACTION rapid impact compaction relative density SETTLEMENT improvement depth in-situ te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hybrid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CPT-based seismic soil liquefaction potential using Bayesian belief networks 被引量:6
2
作者 MAHMOOD Ahmad TANG Xiao-wei +2 位作者 QIU Jiang-nan GU Wen-jing FEEZAN Ahma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500-516,共17页
Discernment of seismic soil liquefaction is a complex and non-linear procedure that is affected by diversified factors of uncertainties and complexity.The Bayesian belief network(BBN)is an effective tool to present a ... Discernment of seismic soil liquefaction is a complex and non-linear procedure that is affected by diversified factors of uncertainties and complexity.The Bayesian belief network(BBN)is an effective tool to present a suitable framework to handle insights into such uncertainties and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s.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a hybrid approach method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BN model based on cone penetration test(CPT)case history records to evaluate seismic soil liquefaction potential.In this hybrid approach,naive model is developed initially only by an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technique using domain knowledge(DK).Subsequently,some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naive model are embedded as DK in the K2 algorithm to develop a BBN-K2 and DK model.The results of the BBN models are compared and validated with the availabl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and C4.5 decision tree(DT)models and found that the BBN model developed by hybrid approach showed compatible and promising results for liquefaction potential assessment.The BBN model developed by hybrid approach provides a viable tool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s to assess sites conditions susceptible to seismic soil liquefaction.This study also presents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BBN model based on hybrid approach and the most probable explanation of liquefied sites,owing to know the most likely scenario of the liquefaction phenomen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yesian belief network cone penetration test seismic soil liquefaction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structural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两岸SPT-CPT参数相关性分析及液化判别研究:以海门至太仓段为例
3
作者 余颂 刘峰 +2 位作者 刘薛宁 成新旭 蔡国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78,共8页
静力触探试验(CPT)与标准贯入试验(SPT)是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原位测试手段。SPT试验起步较早,工程经验丰富,CPT数据的解译则具有丰富的理论背景。因此,SPT-CPT相关性研究能够有效地利用SPT丰富的工程经验、依靠CPT成熟的解译系统,更高效... 静力触探试验(CPT)与标准贯入试验(SPT)是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原位测试手段。SPT试验起步较早,工程经验丰富,CPT数据的解译则具有丰富的理论背景。因此,SPT-CPT相关性研究能够有效地利用SPT丰富的工程经验、依靠CPT成熟的解译系统,更高效地进行工程勘察实践,包括对勘察场地的液化评估。长江两岸沉积历史及特征差异明显,适用的SPT-CPT相关性模型也不同。本文依托海门至太仓段过江隧道工程,采用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长江下游两岸的SPT和CPT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一种基于土类指数(I_(c)),可靠度更高的SPT-CPT相关性模型。本模型通过I_(c)考虑土体类型的影响,无须额外考虑土颗粒级配。本文将得出的相关性模型应用于研究区的砂性土液化判别,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贯入试验 静力触探 相关性分析 液化判别 原位测试 饱和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贯入试验的液化判别方法对深埋砂土适用性研究
4
作者 范猛 李敬军 +3 位作者 杨正权 刘小生 朱凯斌 赵剑明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85-2094,共10页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着强震、深厚覆盖层的复杂环境条件,深埋砂土的液化判别问题日益突出,但现有的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的液化判别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深度适用范围,无法与目前的工程需求相匹配。分析了...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着强震、深厚覆盖层的复杂环境条件,深埋砂土的液化判别问题日益突出,但现有的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的液化判别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深度适用范围,无法与目前的工程需求相匹配。分析了国内外基于SPT液化判别方法的差异,总结了砂土液化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土体环境、土体性质、动荷载,并探究了各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在理想场地条件下,计算了不同方法下深埋砂土的临界标贯曲线。结果表明:由于参数计算方法不同,各方法在相同埋深下的临界标贯击数存在差异;临界标贯曲线随细粒或黏粒含量增加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相同条件下,临界标贯击数随震级或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升高。目前基于SPT的国内外液化判别方法具有不同的深度适用范围。临界深度或临界上覆有效应力对深埋条件下砂土的液化判别影响也值得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砂土 液化判别 标准贯入试验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贯试验的覆盖层深埋砂土相对密度确定方法
5
作者 王绍崑 杨正权 +4 位作者 刘小生 温彦锋 朱凯斌 赵艺颖 赵剑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0,共6页
覆盖层砂土取样易受扰动,难以确定其原位相对密度,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操作简便、适于推广的原位砂土相对密度确定方法。基于标准贯入锤击数、上覆有效应力与土体相对密度间存在的相关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现场标贯试验成果确定覆盖层深埋砂... 覆盖层砂土取样易受扰动,难以确定其原位相对密度,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操作简便、适于推广的原位砂土相对密度确定方法。基于标准贯入锤击数、上覆有效应力与土体相对密度间存在的相关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现场标贯试验成果确定覆盖层深埋砂土相对密度的思路。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计算覆盖层深埋砂土相对密度的结果稳定且符合对于类似砂层密度特性的基本认识,在难以直接获取砂土原位相对密度时是可行的代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层深埋砂土 相对密度 标准贯入试验 上覆应力 经验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规范CPT砂土液化判别模型的改进与概率形式
6
作者 赵泽宁 段伟 +2 位作者 蔡国军 武猛 刘松玉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876,共8页
静力触探(CPT)因其高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评估砂土液化势。目前中国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典型CPT方法(岩规法)在涉及细粒和深层土的液化判别结果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并且结果难以整合到概率风险评估中。本研究考虑细粒含量、... 静力触探(CPT)因其高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评估砂土液化势。目前中国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典型CPT方法(岩规法)在涉及细粒和深层土的液化判别结果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并且结果难以整合到概率风险评估中。本研究考虑细粒含量、不确定性和采样偏差的影响,基于贝叶斯加权最大似然估计法,建立CPT双曲线概率模型以改进岩规法,并推荐采用液化概率(PL)=15%所对应的临界锥尖阻力表达式作为确定性方法。最后用实际案例验证所提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CPT双曲线模型中的临界锥尖阻力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并稳定,更能反映土体的动力特性。模型适用范围更广,可用于深层土和细粒含量较高的土,准确性高于岩规法和国际通用的Robertson和Wride方法。在不确定性较高的场地,概率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确定性模型的替代或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静力触探 双曲型模型 概率 细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液化判别方法对比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液化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李程程 崔怡怡 +3 位作者 刘中宪 袁晓铭 徐蓝 魏庆宾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7,共12页
国内外现有多种基于经验测试数据的液化判别方法,其中静力触探法(cone penetration test,CPT)由于其自身优势成为液化评价中的常用方法。该文介绍了国内外4种常用的CPT液化判别方法:NCEER法、《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方法(简称“岩规法”)... 国内外现有多种基于经验测试数据的液化判别方法,其中静力触探法(cone penetration test,CPT)由于其自身优势成为液化评价中的常用方法。该文介绍了国内外4种常用的CPT液化判别方法:NCEER法、《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方法(简称“岩规法”)、《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方法(简称“软土规程法”)和《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方法,对比分析了4种方法的判别结果,并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分类与回归决策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算法以及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对液化影响因素对液化触发的重要程度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一套液化发生与否的判别新标准。结果表明:袁晓铭等提出的通则法具有均衡性,液化判别准确率最高,在7度、8度、9度区的准确率均在94%以上,均高于NCEER法,且远高于岩规法和软土规程法;NCEER法次之,但是在9度区的深层,会将大量非液化数据误判为液化数据,不符合实际;岩规法和软土规程法判别效果最差。2种机器学习方法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7.6%和97.5%,且预测变量的重要性程度排名基本一致,其中相对密实度D r、土壤类型行为指数I c、细粒土含量(fines content,FC)、上覆盖层厚度(cover thickness,CT)对液化触发影响较大,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地下水位(groundwater table,GWT)和可液化层厚度(critical thickness of the liquefiable layer,CTL)影响较小。提出新的液化触发判别标准符合各影响因素对液化触发的影响趋势,为液化触发的预测和判别提供了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 液化判别方法 CART决策树 随机森林 液化触发判别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岩溶地层标准贯入击数神经网络模型
8
作者 严辉 林沛元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21,共17页
潜在岩溶地质灾害威胁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安全及其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标准贯入试验是岩溶地层勘察的必备手段之一,为土层划分、承载力评估、基础选型等提供重要依据。针对传统的标准贯入试验提高工程成本并受操作人员... 潜在岩溶地质灾害威胁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安全及其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标准贯入试验是岩溶地层勘察的必备手段之一,为土层划分、承载力评估、基础选型等提供重要依据。针对传统的标准贯入试验提高工程成本并受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影响较大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快速且准确获取岩溶区土层标贯击数的新方法。以深圳市岩溶区为例,收集了1 006组土层标贯数据,建立了一个11-5-1结构的单隐藏层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仅拥有5个神经元,具有解析解,易于计算。研究结果显示,该神经网络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93,表明模型拥有高度的准确性;模型因子平均值为1.04,变异系数介于9%~23%。总体上,模型精度高,预测偏差离散性低。讨论了影响模型稳定性和预测性能的多种因素,如隐藏层神经元数量、数据标准化方法、激活函数选择、数据分割比例和随机抽样效应等。通过在深圳市龙岗区2个独立工程案例的应用,验证了该神经网络模型在工程实践中的实用价值。本研究为未来岩溶区工程勘察方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层 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市 标准贯入试验 人工神经网络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类树的液化概率等级评估新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洋 魏怡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75-2186,2194,共13页
目前地震液化概率评估方法普遍公式形式复杂,多公式间概率计算值一致性不高,且在场地层面中液化概率意义体现不足。基于这些问题,在衡量多个概率公式方法的一致性及判别优势后,筛选各方法对现有实测历史样本的合理概率计算值标定历史样... 目前地震液化概率评估方法普遍公式形式复杂,多公式间概率计算值一致性不高,且在场地层面中液化概率意义体现不足。基于这些问题,在衡量多个概率公式方法的一致性及判别优势后,筛选各方法对现有实测历史样本的合理概率计算值标定历史样本的液化概率等级;以分类树方法建立初步液化预测模型,将其结合我国抗震设防推荐值优化后,构建一组液化概率等级评估新方法。新方法分为单孔与场地液化可能性评估两部分,为实际工程中的液化风险评估提供量化依据。与现有方法相比,新方法省略了传统方法的公式计算过程,评估过程简便,结果直观。选用新西兰地震液化数据和某实际工程场地作为检验样本,从单孔与工程场地两方面检验了新方法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新方法对单孔回判正确率达93%,对工程场地评价合理性优于现有规范。新方法可为工程场地液化可能性评估提供方法支持,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概率等级 场地液化评估 机器学习 标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网格搜索优化的砂土液化预测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昭栋 王自法 +2 位作者 李兆焱 苗鹏宇 吴禄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3,共12页
砂土液化是一种破坏力较强的地震次生灾害,传统的砂土液化判别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两种液化判别方法,第一种是基于新西兰岩土数据库(New Zealand Geotechnical Database,NZGD)中519组静力触探试验数据,建立具有砂土液化预测功能... 砂土液化是一种破坏力较强的地震次生灾害,传统的砂土液化判别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两种液化判别方法,第一种是基于新西兰岩土数据库(New Zealand Geotechnical Database,NZGD)中519组静力触探试验数据,建立具有砂土液化预测功能的机器学习模型。首先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三种机器学习分类模型,运用网格搜索(GridSearchCV)法进行超参数优化后,采用整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精确率(P)、召回率(R)、F_(1)值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估,对历史液化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并与国内外方法进行结果对比。第二种是基于历史震害数据,采用经验判断法确定的静力触探初判条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可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的液化判别模型,通过与国内《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以及国际Olsen方法进行对比,选取要素简便且计算迅速的随机森林能够达到与上述两种权威方法接近的准确性,是一种可实行的液化判别模型;此外,基于历史液化数据库归结出不同烈度下,具备液化埋深限制的锥尖阻力阈值,经数据验证在7烈度区、8烈度区、9烈度区的准确率良好,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进行对比发现有可操作性好、可解释性强、可适用性广等优点。所建立的模型对砂土液化预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静力触探初判条件亦可作为快速液化判别的参考值,两种方法结合可对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提供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机器学习 液化预测 静力触探初判条件 网格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静力触探液化判别方法对比检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思宇 李兆焱 袁晓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7-1526,1539,共11页
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具有独特优势,使其成为了海上风电工程的主要勘察方法。海上风电工程位于液化易发区,因此研究基于CPT液化判别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详细介绍了4种国内外具有代... 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具有独特优势,使其成为了海上风电工程的主要勘察方法。海上风电工程位于液化易发区,因此研究基于CPT液化判别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详细介绍了4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CPT液化判别方法,并采用理论分析及大量CPT液化实测数据检验,对现行的美国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简称NCEER)方法、《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方法(岩规法)、《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83-2011)方法(软土规程法)和《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CES 160:2004)方法(通则法)等4种方法进行对比检验,提出了4种主要方法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NCEER法液化判别临界线在低烈度区存在不合理的回弯现象,在高烈度区存在临界值增大过快的问题,在Ⅶ度区深层偏于危险,在Ⅸ度区深层明显偏于保守,在Ⅶ、Ⅸ度区浅层和Ⅷ度区判别结果较好;岩规法液化判别临界线存在很大的问题,液化判别临界线随深度递减,液化判别时在Ⅶ度区浅层偏于危险,在深层明显偏于危险,在Ⅷ、Ⅸ度区浅层偏于保守,在深层偏于危险;软土规程法液化判别临界线在土层深度约6 m处存在不合理的回弯现象,在Ⅶ度区浅层判别较好,在Ⅸ度区浅层偏于保守,在不同烈度区深层均偏于危险;通则法液化判别临界线是符合目前认知的,在不同烈度区和深度下的判别效果是最好的。研究成果可为相关规范修订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工程 地震效应 原位测试 静力触探测试 液化场地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标贯击数与物理力学参数相关性及微观机制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荣誉 倪万魁 +3 位作者 聂永鹏 任思远 陈家乐 拓文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2-1199,共8页
为了补充西安市黄土塬区利用标贯击数预测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的方法,以西安市长安区黄土塬地基土为例,通过现场标贯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对地基土的标贯击数值与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一元和多元相关性分析,给出了拟合关系式及其相关系数;并... 为了补充西安市黄土塬区利用标贯击数预测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的方法,以西安市长安区黄土塬地基土为例,通过现场标贯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对地基土的标贯击数值与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一元和多元相关性分析,给出了拟合关系式及其相关系数;并利用电镜扫描及PCAS图像处理技术,从黄土微观结构角度对研究结果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塬地基土的含水率、干密度、孔隙比、液限、黏聚力、内摩擦角、压缩系数均与标贯击数N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地基土的湿陷系数与标贯击数N的线性相关性良好,可用N值对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预测。研究成果可为西安黄土塬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黄土塬 土的物理力学参数 标准贯入 相关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法加固可液化砂质粉土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家磊 张合青 +3 位作者 余虔 韩进宝 刘洋 姚妙娴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69,共9页
针对北京大兴机场飞行区地基存在可液化砂质粉土层,研究采用低能级、小夯距和少击数的强夯法对其进行处理。为了评价夯击效果,确定强夯过程中的夯击参数,选择1000 kN·m和2000 kN·m两个能级的夯击能,每个夯击能级设定4、6、8... 针对北京大兴机场飞行区地基存在可液化砂质粉土层,研究采用低能级、小夯距和少击数的强夯法对其进行处理。为了评价夯击效果,确定强夯过程中的夯击参数,选择1000 kN·m和2000 kN·m两个能级的夯击能,每个夯击能级设定4、6、8、10和12击数。同时,设置夯击能1000 kN·m条件下夯击数4、6和8,用以研究地表冻土层对夯击效果的影响,在试验区分别进行了全深度标准贯入、面波、干密度试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后的砂质粉土地基具有更大的密实度、传播波速和抗液化能力。其中,夯击能1000 kN·m和2000 kN·m作用下的最佳夯击数分别为10和8,对应的强夯影响深度为4.5 m和5.5 m,消除液化的深度则为4.3 m和5.3 m。而在检测指标上,标准贯入试验要求在1000 kN·m和2000 kN·m夯击能作用下,4.5 m和5.5 m全深度标准贯入击数平均值不少于10和12。最佳夯击次数作用下原地基表层的干密度不低于1.45 g/cm3。研究结果推荐在机场跑道区域采用2000 kN·m强夯能级进行地基处理,而停机坪和滑行道区域采用1000 kN·m强夯能级进行地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地基 强夯法 标准贯入 面波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化砂土地基等能量等变形挤密群桩现场试验规律分析
14
作者 李泽田 胡俊 +5 位作者 黄梓 文海燕 张明 杨武 董家权 石万万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7-216,共10页
为解决地震导致地基饱和砂土和粉土液化,造成建筑沉降、倾斜甚至破坏的发生,以海南省海口市江东新区房建项目砂性地基土严重液化为依托,采用等能量等变形挤密桩技术进行桩周土的二次挤密加固,通过加固前后标准贯入度试验击数计算液化指... 为解决地震导致地基饱和砂土和粉土液化,造成建筑沉降、倾斜甚至破坏的发生,以海南省海口市江东新区房建项目砂性地基土严重液化为依托,采用等能量等变形挤密桩技术进行桩周土的二次挤密加固,通过加固前后标准贯入度试验击数计算液化指数(I_(LE)),再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验承载力。现场试验得出,处理深度内整体地基土由原严重液化程度改善为轻微液化趋近于不液化;前后标贯随深度平均锤击数之差拟合方程为Y=0.307857X+10.3617,R^(2)=0.84792,Pearson系数为0.93109,前后标贯平均击数在-5 m至-13 m区间内每层提高12~15击,各土层加固均匀;加固后地基达到单桩承载力设计特征值2250 kN。研究规律可供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等能量等变形挤密桩 标准贯入度试验 液化指数 单桩竖向抗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险老土石坝坝基可液化土标贯判别方法修正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留园 段伟锋 曹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9-1786,共8页
“十四五”期间,我国近2万座病险水库需开展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工作,地震液化判别是其中的重要勘察内容,相关国家规范多推荐采用标准贯入试验(SPT)进行液化判别。但是这些规范方法对于已建成的病险老土石坝坝基可液化层判别并不完全适用... “十四五”期间,我国近2万座病险水库需开展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工作,地震液化判别是其中的重要勘察内容,相关国家规范多推荐采用标准贯入试验(SPT)进行液化判别。但是这些规范方法对于已建成的病险老土石坝坝基可液化层判别并不完全适用,主要原因在于其只指出水库水位变化后需修正实测标贯击数,但是如何得到用于标贯击数修正的坝体地下水位并无相关说明。而病险水库运行水位一般低于正常蓄水位,坝体钻孔的地下水位埋深较大,故实测标贯击数偏大、临界标贯击数偏小,液化判别偏于危险。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需要,提出了坝体钻孔地下水位快速修正方法,主要思想是先将孔内水位进行抬升(抬升最大幅值为正常蓄水位与当前蓄水位之差),然后结合孔口高程、坝高等对孔内水位进行适当折减。最后介绍了该修正方法在部分土石坝安全鉴定工程中的应用。所提出的方法是对现行规范中液化判别内容的补充,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较好运用,所积累的工程经验可为病险水库的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安全鉴定 地震液化 坝基 标准贯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序列对砂土液化场地条件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金宇 王伟 +3 位作者 王浩宇 齐亚坤 张晓庆 赵梦瑶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5,共9页
地震序列作用下砂土液化和再液化趋势研究,对于工程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振动台试验,分析模拟地震序列作用下多次液化后场地条件的变化情况。基于试验过程中各类传感器的采集记录,结合轻型动力触探测试和液化前后... 地震序列作用下砂土液化和再液化趋势研究,对于工程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振动台试验,分析模拟地震序列作用下多次液化后场地条件的变化情况。基于试验过程中各类传感器的采集记录,结合轻型动力触探测试和液化前后的土工试验数据,得到场地模型土层振动液化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加速度、土壤含水率和土体相对密实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模拟地震序列作用下,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相同深度的砂土密实度显著增加,增量逐渐变小,孔压增量逐渐降低;而不同深度的砂土密实度和孔压增量由深部到浅部逐渐降低,导致深部砂土的液化势显著低于浅部砂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砂土液化 密实度 孔隙水压力 轻型动力触探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贯试验的含细粒砂土液化概率判别新模型
17
作者 李萍萍 赵少飞 +1 位作者 鲍俊文 刘子源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3-1139,共7页
含细粒砂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在应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砂土液化时,通过对标贯击数进行修正反映砂土中细粒含量的影响。以国内外25次大地震收集整理的230组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Idriss和Boulanger、Cetin等和NCEER分别提出的三种标贯击... 含细粒砂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在应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砂土液化时,通过对标贯击数进行修正反映砂土中细粒含量的影响。以国内外25次大地震收集整理的230组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Idriss和Boulanger、Cetin等和NCEER分别提出的三种标贯击数修正公式,通过逻辑回归建立三个液化概率计算模型,对比三个模型,Cetin等修正公式相应的液化概率计算模型拟合优度和预测准确性最好。根据中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和美国《标准贯入测试和对开管取样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1586-11)的标贯击数转换关系,推导出适合于中国规范的含细粒砂土液化概率判别新模型。回判分析表明,新模型对基于美标的实测液化数据具备良好的判别性能。利用台湾集集地震实测288组数据,比较了新模型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以下简称“建规法”)判别方法。结果表明,新模型的总体判别成功率94.1%高于建规法77.4%,其中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93.9%略低于建规法的99.4%,但非液化场地成功率86.3%远远高于建规法判别成功率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判别 标准贯入试验 细粒含量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土层结构对砂土液化的影响研究——以新西兰液化场地为例
18
作者 王浩宇 王伟 +4 位作者 李金宇 张晓庆 杨研科 徐凯放 熊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8,共11页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液化判别方法大多依据易液化土层自身的原位测试数据静态地计算场地液化势,而忽略了在实际地震动作用下,由于土层结构和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不均匀分布的影响,孔隙水压力分布会发生动态变化,进而导致测试点液化势的变化。...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液化判别方法大多依据易液化土层自身的原位测试数据静态地计算场地液化势,而忽略了在实际地震动作用下,由于土层结构和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不均匀分布的影响,孔隙水压力分布会发生动态变化,进而导致测试点液化势的变化。文中以2010—2011年间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地震序列中的液化场地为例,基于新西兰岩土工程数据库提供的钻孔和静力触探资料建立典型液化场地凯什米尔高中(Cashmere High School,CMHS)的二维地质剖面,采用Flac软件对相应的场地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土层结构和物理力学参数对场地砂土液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砂质砾石层良好的渗透性可以有效地降低相邻液化砂土层的孔压累积,降低了砂土层的液化能力;黏土、粉质黏土等透水性差的土层有利于相邻液化砂土的孔压累积,促进了砂土液化的发生。因此,在砂土液化判别的方法中需要考虑液化土壤相邻土层的结构特征、渗透性等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土层结构 静力触探 二维地质剖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砂土液化数据库的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维铭 陈龙伟 +2 位作者 郭婷婷 汪云龙 凌贤长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9-288,共10页
历史地震液化调查数据是液化判别方法构建、改进以及验证的重要基础,也是检验现有液化认识和理论的主要标准。通过吸收我国集集、巴楚和松原等地震液化数据,将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锤击数的液化数据量库... 历史地震液化调查数据是液化判别方法构建、改进以及验证的重要基础,也是检验现有液化认识和理论的主要标准。通过吸收我国集集、巴楚和松原等地震液化数据,将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锤击数的液化数据量库从121个增至465个。采用该液化数据库,对比研究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判别方法(简称建规法)、2个双曲线模型以及循环剪应力比CSR简化方法等4种基于SPT液化判别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2个双曲线模型能够很好地判别液化和非液化数据,成功率超过85%,对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的判别成功率保持均衡;建规法以及CSR简化方法判别结果存在不足;地震烈度为7度区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混合情况较多,不同液化判别公式判别效果均不够理想,而对8度区和9度区液化数据,4种方法判别成功率较高;与以往液化概率判别公式对比,基于CSR计算方法,采用新液化数据给出的液化风险评估概率判别公式虽然采用数据量不同,但公式预测临界线匹配良好;建规法存在明显不足,对饱和砂层埋深大于10 m的深层土液化判别结果过于保守。研究成果可为改进我国规范中液化判别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数据库 标准贯入试验 液化判别 概率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台湾集集地震数据的CPT与SPT液化判别方法比较 被引量:10
20
作者 董林 王兰民 +1 位作者 夏坤 袁晓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643-3648,共6页
利用集集地震静力触探试验(CPT)数据,对基于CPT测试的Robertson液化判别方法和Olsen方法进行了检验,两个方法对液化点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2.61%和80.43%,对非液化点判别成功率分别为31.82%和44.32%。CPT液化判别方法对液化点判别基本可靠... 利用集集地震静力触探试验(CPT)数据,对基于CPT测试的Robertson液化判别方法和Olsen方法进行了检验,两个方法对液化点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2.61%和80.43%,对非液化点判别成功率分别为31.82%和44.32%。CPT液化判别方法对液化点判别基本可靠,但对非液化点判别准确性较差。对集集地震标准贯入试验(SPT)数据,美国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EER)推荐的SPT液化判别方法对液化点和非液化点判别成功率分别达到92.41%和94.35%。SPT方法判别成功率非常高,整体准确性远高于CPT方法。另一方面,CPT的土分类图可以同时反映土的种类与强度,甚至可以对集集地震液化土与非液化土进行区分。对于细粒土的液化初判,CPT土分类图也优于SPT方法中的黏粒含量指标。因此,土分类图是CPT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集地震 液化 静力触探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