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和丹参联用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及Meta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云 刘宗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14-18,255,共6页
目的血瘀证是冠心病的主要中医证候,活血化瘀是目前中西医临床治疗的主要法则。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因此益气活血法有着中医理论基础。该文采用网状meta分析对黄芪和丹参联用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 目的血瘀证是冠心病的主要中医证候,活血化瘀是目前中西医临床治疗的主要法则。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因此益气活血法有着中医理论基础。该文采用网状meta分析对黄芪和丹参联用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http://www.chictr.org.cn)。外文检索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1月。搜集黄芪、丹参以及二者联用治疗冠心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5.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以及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4533例。对照组多为消心痛等常规西药,治疗组多在西药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观察指标主要是心绞痛发作减少和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异质性检验tao方最大值为0.27,<1.12无异质性,P值为0.0713,0.05<P<0.1,存在轻度异质性,故本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是黄芪联合丹参组与丹参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OR=2.07,95%CI(1.05,4.09)。黄芪联合丹参组与黄芪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OR=2.98,95%CI(1.26,7.08)。疗效排序结果发现黄芪联合丹参组在5组中疗效最佳。结论当前证据表明,黄芪和丹参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较单独应用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丹参 冠心病 疗效评价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丹参-黄芪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母伟林 邵欣欣 +5 位作者 刘青芝 张匣 宋田禹 高鹏飞 陈聪 胡亚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6-1366,共11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究中药药对丹参-黄芪(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Astragali Radix,SMR-AR)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首先通过TCMSP、HERB、PubChem、GeneCard...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究中药药对丹参-黄芪(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Astragali Radix,SMR-AR)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首先通过TCMSP、HERB、PubChem、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SMR-AR的活性成分,预测该药对的作用靶点,筛选PCOS疾病靶点,然后利用微生信平台、STRING数据库、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拓扑分析查看SMR-AR治疗PCOS的潜在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建立PCOS大鼠模型进行实验验证。SMR-AR共检索到109个活性成分,共预测作用靶点850个,通过与2169个PCOS疾病靶点进行交集映射,获得SMR-AR治疗PCOS的潜在靶点287个,主要涉及癌症、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中的MicroRNAs、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焦点粘附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SMR-AR可显著下调PCOS大鼠血清中睾酮、黄体生成素、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使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的数值明显降低,显著上调卵泡刺激素水平,卵巢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明显改善,促进卵巢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p-AKT/AKT、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的蛋白表达。综上,本研究初步揭示SMR-AR通过多成分多靶点途径治疗PCOS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从而促进PCOS大鼠卵泡发育和成熟,改善性激素失衡及调节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黄芪 多囊卵巢综合征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态靶结合辨治水停瘀阻型盐敏感性高血压
3
作者 刘馥溧 巴元明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7-490,共4页
基于仝小林院士所创“态靶辨证”这一特色理论,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SSHT)的发病机制及辨治思路。认为“水饮内停,瘀血阻络”为SSHT的核心病机,与现代医学的SSHT水钠潴留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发病机制相吻合。在中医学宏观辨证识态的基础上,... 基于仝小林院士所创“态靶辨证”这一特色理论,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SSHT)的发病机制及辨治思路。认为“水饮内停,瘀血阻络”为SSHT的核心病机,与现代医学的SSHT水钠潴留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发病机制相吻合。在中医学宏观辨证识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微观辨病定靶,提出以“水停瘀阻”为态,“眩晕、水肿、高血压、一氧化氮(NO)减少”为靶,以五苓散为靶方通阳化气、利水蠲饮,茺蔚子、丹参、泽兰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为靶药,化气行水、活血通脉,态靶同调,实现除因降压、辨证降压、对症降压,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SSHT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靶结合 盐敏感性高血压 水停瘀阻 靶药 五苓散 茺蔚子 丹参 泽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及其制剂治疗冠心病的药理及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荣来 王凤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169,共6页
传统中药丹参及其制剂在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对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有良好疗效,其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抗心肌纤维化和抑制心肌肥厚等作用,通过作用于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toll li... 传统中药丹参及其制剂在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对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有良好疗效,其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抗心肌纤维化和抑制心肌肥厚等作用,通过作用于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toll like receptor 4/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TLR/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 K/AKT)、雷帕霉素靶蛋白/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mTOR/eNOS)、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2/3、应激激活蛋白激酶(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APK)/MAPK、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核转录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胱抑素C/Wnt(cystatin C/Wnt,Cys-C/Wnt)等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效应;隐丹参酮通过抑制炎性介质预防早期冠脉粥样硬化。水溶性成分丹酚酸A通过调节PI3 K/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GSK-3β)、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和ERK1/2等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降低炎症水平,改善心肌梗死;丹酚酸B通过抑制TLR4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体表达减轻心肌损伤;丹参素通过抑制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nus tyrosine protein kinase,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STAT)信号通路改善微循环、抗炎抗氧化、抗内皮损伤和抗血小板聚集。丹参水溶性成分制剂的主要靶点有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rostaglandin-endoperoxidase synthase 2,PTGS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APKs、TLR4、JUN、STAT3、TLR/NF-κB、PI3 K/Akt、JAK2/STAT3和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等,具有抗炎、改善血液流变性、保护血管内皮、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扩张冠脉、减少心肌耗氧、增加冠脉流量、增强心肌收缩等作用,还具备用量小、不良反应少,对胃肠刺激小等优点;冠心宁片治疗CHD的靶点包括核受体共激活因子2(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2,NCOA2)、一氧化氮合酶2(nitric oxide synthase 2,NOS2)等,主要调控PI3 K/Akt、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c inducible factor-1,HIF-1)等通路;新加丹参饮具有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冠心丹参方的主要药理活性在于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从而改善心肌缺血,提高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制剂 冠心病 药理研究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结合人工神经网络鉴别不同来源的丹参饮片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成玉 焦龙 +4 位作者 闫春华 王彩玲 王薇 张晟瑞 王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6,共6页
提出了高光谱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法(ANN)鉴别不同来源丹参饮片的方法。采集了9种不同来源丹参饮片的高光谱;分别采用最大最小归一化、均值中心化、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多元散射校正等5种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ANN建... 提出了高光谱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法(ANN)鉴别不同来源丹参饮片的方法。采集了9种不同来源丹参饮片的高光谱;分别采用最大最小归一化、均值中心化、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多元散射校正等5种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ANN建立了鉴别这些样品来源的分类模型。测试集验证结果表明,当隐含层节点数设置为17时,对光谱进行均值中心化预处理可建立最佳的ANN模型,分类准确率为98.77%。7种丹参样品判别结果的真正率、命中率和特异度均达到100.00%;其余2种丹参样品的真正率、命中率和特异度也不小于9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人工神经网络 定性分类 中药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及其有效成分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6
作者 毛美玲 谢丽钰 +4 位作者 罗文宽 杨敏 周家谭 庞延 卢健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24,共5页
中国传统药材丹参因极佳的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等功效历来被广泛用于医疗实践中,尤以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突出。现代研究发现,丹参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凝、降脂、抗血栓形成、抗炎抗氧化应激、降压、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心肌细... 中国传统药材丹参因极佳的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等功效历来被广泛用于医疗实践中,尤以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突出。现代研究发现,丹参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凝、降脂、抗血栓形成、抗炎抗氧化应激、降压、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率、保护血管和促进血管扩张、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微循环、防治心室肥大等作用,使得其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综述丹参及其有效活性成分从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细胞、保护血管、改善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高血压和心室肥大等内容,力求为丹参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心血管系统 药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及其药对的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母伟林 邵欣欣 +3 位作者 弭志成 张匣 胡亚洁 陈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8-163,共6页
丹参为我国传统中药,常用大宗药材品种之一,用药历史久远,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良药,具有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调节女性生殖、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丹参常与川芎、红花、葛根、黄芪、大黄、当归等组成药对使用,可增强或... 丹参为我国传统中药,常用大宗药材品种之一,用药历史久远,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良药,具有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调节女性生殖、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丹参常与川芎、红花、葛根、黄芪、大黄、当归等组成药对使用,可增强或扩大疗效。重点对丹参的药理作用及常用丹参药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对丹参药对使用规律、配伍理论进行探讨,以期为丹参及其药对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药对 药理作用 配伍理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丹参对糖尿病相关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脂肪因子稳态的影响
8
作者 乔羽 王晓磊 +3 位作者 吴长江 孙金旭 李文慧 郭翔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38-2244,共7页
目的:探究葛根-丹参通过调节脂肪因子(adipokine)稳态干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相关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小鼠的机制。方法:对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gene knockout, ApoE-/-)小鼠(C57BL/6J背景... 目的:探究葛根-丹参通过调节脂肪因子(adipokine)稳态干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相关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小鼠的机制。方法:对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gene knockout, ApoE-/-)小鼠(C57BL/6J背景)以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构建DM相关AS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葛根-丹参组、高剂量葛根-丹参组和阳性对照药物二甲双胍组,另以雄性C57BL/6J小鼠为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油红O染色法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HE染色观察腹腔脏器脂肪组织形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水平;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脂肪组织中脂肪因子[脂联素(adiponectin)、爱帕琳肽(apelin)、趋化素(chemerin)和抵抗素(resistin)]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脂肪组织中adiponectin和apel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chemerin和resis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葛根-丹参组小鼠脂肪组织中adiponectin和apel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chemerin和resis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且胰岛素分泌显著增加(P<0.01),LDL-C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高剂量葛根-丹参组小鼠主动脉AS斑块较模型组减少且面积较小。结论:葛根-丹参药对可能促进DM相关AS小鼠脂肪组织中adiponectin和apelin表达,抑制chemerin和resistin表达,调节脂肪因子稳态,同时参与调节糖脂代谢,从而发挥抗AS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丹参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脂肪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中药丹参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1
9
作者 娄子洋 张海 +4 位作者 李翔 朱臻宇 赵亮 张国庆 柴逸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参中2种水溶性成分和2种脂溶性成分的方法。方法:HPLC-DAD法,采用Agilent Zorbax TC C18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2%醋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5min,30%B~40%B;15~20min,40%B~60%B;20~25min,60%B~...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参中2种水溶性成分和2种脂溶性成分的方法。方法:HPLC-DAD法,采用Agilent Zorbax TC C18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2%醋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5min,30%B~40%B;15~20min,40%B~60%B;20~25min,60%B~90%B;25~40min,90%B。检测波长为281nm,柱温:35℃。结果: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浓度分别在3.76~120.20μg·ml-1(r=0.9999)、34.20~1094.5μg·ml-1(r=0.9999)、0.64~20.32μg·ml-1(r=0.9999)、1.02~32.72μg·ml-1(r=0.999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4种成分精密度试验RSD<1%。48h内稳定性RSD<1%。加样回收率为99.72%~100.63%。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能同时测定丹参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四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多成分含量测定 迷迭香酸 丹酚酸B 隐丹参酮 丹参酮ⅡA 高压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脂溶性丹参提取物速释滴丸处方工艺 被引量:14
10
作者 符少莲 冯翠娟 李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0-695,共6页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脂溶性丹参提取物速释滴丸的处方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星点设计安排实验,对指标与因素进行数学模型拟合,以效应面法预测优化处方、并验证。结果得到的优化处方中,以PEG 2000-PEG 400...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脂溶性丹参提取物速释滴丸的处方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星点设计安排实验,对指标与因素进行数学模型拟合,以效应面法预测优化处方、并验证。结果得到的优化处方中,以PEG 2000-PEG 4000(3.5∶6.5)混合作为载体材料制备脂溶性丹参提取物滴丸,滴丸中丹参提取物的含有量为9%。所制备的滴丸较提取物原料药释药快且完全,在20 min与60 min的累积溶出率分别达53%与83%,分别高出原料药26%与43%。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实验结果与其函数预测值之间的偏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溶性丹参提取物 滴丸 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丹参酮Ⅱ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丹参颗粒药对干预肾纤维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付旭 李均 +3 位作者 阳小敏 赵任杰 周萍 顾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颗粒药对对肾纤维化信号通路Wnt/β-catenin的影响,并初步明确其量效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1∶1)低剂量治疗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1∶1)中剂量治疗组,黄芪丹参颗粒...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颗粒药对对肾纤维化信号通路Wnt/β-catenin的影响,并初步明确其量效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1∶1)低剂量治疗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1∶1)中剂量治疗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高剂量(1∶1)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收集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的含量,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肾组织Wnt4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①24 h尿蛋白和α1-MG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24 h尿蛋白和α1-MG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24 h尿蛋白和α1-MG明显降低(P<0.05);与颗粒低剂量组比较,颗粒中、高剂量组24h尿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各剂量组之间α1-MG差异无显著性。②HE染色结果,各治疗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与颗粒低剂量组比较,颗粒中、高剂量组评分明显减少(P<0.05)。③肾组织Wnt4和β-catenin免疫印迹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剂量组大鼠肾组织Wnt4和β-catenin具有明显有升高趋势,各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以颗粒中、高剂量组下降明显。结论:黄芪丹参(1∶1)颗粒药对可以保护UUO大鼠肾小管功能,一定程度改善UUO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干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黄芪丹参颗粒药对可以干预UUO大鼠肾组织中Wnt4、β-catenin的表达,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化 黄芪丹参颗粒药对 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法测定9种丹参制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亮 彭朋 +4 位作者 张新峰 刘松灿 贺敏 蒋健 裘福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测定9种丹参制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5μm,4.6mm×150 mm)色谱柱;20 mmol/L乙酸铵-乙腈(30∶70,v/v)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三者在0.01~3.0... 目的测定9种丹参制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5μm,4.6mm×150 mm)色谱柱;20 mmol/L乙酸铵-乙腈(30∶70,v/v)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三者在0.01~3.00μg/mL质量浓度内线性范围良好,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3种化合物的日内精密度RSD<15%,准确度为85%~115%。结论建立的测定丹参制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方法符合化学样品测定要求,能准确测定样品中目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制剂 隐丹参酮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葛根”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长花 卫昊 +3 位作者 刘峰 许刚 张彦民 王月茹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549-2555,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葛根”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成分、靶点、活性、通路,为探讨中药药对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平台,分析“丹参-葛根”药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通路,探讨中药药对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预... 目的:探讨“丹参-葛根”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成分、靶点、活性、通路,为探讨中药药对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平台,分析“丹参-葛根”药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通路,探讨中药药对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预测到关键成分16个,相关核心靶标28个,相关通路30个,药对发挥作用的成分有丹参环庚三烯酚酮、柳杉酚、弥罗松酚、齐墩果酸、刺五加苷A、琥珀酸、熊果酸、黄芩苷、花生油酸、鼠尾草酚、胡萝卜(甾醇)苷、葛根皂醇B甲酯、大豆素、染料木素、刺芒柄花素、槐花皂苷Ⅲ等;核心靶标主要集中在COX family,ATP family,PTGS2等,涉及的主要通路有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oll受体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cGmp-pkg信号通路等,显示“丹参-葛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能与抗氧化、抗炎保护等有关。讨论:“丹参-葛根”所含成分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抗氧自由基等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药理学 丹参 葛根 药对 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 分子药理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当归配伍对丹参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提取的影响及其集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海红 陈冰 +4 位作者 陈思邈 董静怡 蒋天恒 陈伟燕 张宇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40,共5页
目的通过正交和数学建模思想优化开展丹参与当归配伍对丹参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提取的影响及其集成工艺研究,并探讨其配伍意义。方法利用正交设计法,分别以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为指标,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丹参当归不同比例... 目的通过正交和数学建模思想优化开展丹参与当归配伍对丹参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提取的影响及其集成工艺研究,并探讨其配伍意义。方法利用正交设计法,分别以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为指标,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丹参当归不同比例配伍对丹参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提取的影响,并结合数学分析,优化同时提取两种成分的集成工艺;并观察丹参当归配伍前后对丹参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丹参当归配伍后其集成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30,提取2 h,提取温度70℃,配伍比例1∶2(丹参∶当归);配伍后丹参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比配伍前分别提高69.78%、54.20%。结论集成最佳工艺可为含有丹参当归的复方制剂开发研究及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也为中医药配伍从成分含量变化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配伍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当归 正交设计法 建模优化 集成工艺 中医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永艳 田效志 +2 位作者 李九席 贾永 魏超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0873-10875,共3页
[目的]优选丹参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以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总酚酸量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的超临界萃取及醇提工艺条件。[结果]丹参的最佳超临界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 h,料液比为10... [目的]优选丹参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以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总酚酸量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的超临界萃取及醇提工艺条件。[结果]丹参的最佳超临界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 h,料液比为10∶3(g/ml);在此条件下,丹参酮ⅡA的转移率为69.03%。丹参的最佳醇提条件为:料液比1∶11(g/ml),乙醇浓度30%,回流3次,每次0.5h。[结论]优化后的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适于丹参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radix et rhizoma salviae miltiorrhizae)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提取工艺 均匀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红花药对配伍的提取动力学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海红 陈冰 +4 位作者 董静怡 陈思邈 陈开 陈伟燕 张宇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73,I0028,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和红花配伍后黄酮的提取动力学过程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菲克第一扩散定律为纽带,建立配伍的提取动力学模型,依据此方程计算获得其提取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及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随着提取温度升高,总黄... 目的研究丹参和红花配伍后黄酮的提取动力学过程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菲克第一扩散定律为纽带,建立配伍的提取动力学模型,依据此方程计算获得其提取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及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随着提取温度升高,总黄酮提取速率加快,浓度升高,缩短了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且通过Arrhenius方程求得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参数表观活化能Ea=18 875.3 J/mol,同时验证了两者共同的提取物黄酮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实验所建立的丹参和红花配伍的黄酮提取物成分的提取动力学模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特征,该动力学模型描述了丹参红花配伍中黄酮的动态溶出过程,为丹参红花配伍等复方制剂的提取工艺设计优化提供了参考,为临床配伍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丹参 配伍 提取动力学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中丹参酮提取物纯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钰 孟美 +1 位作者 王化宇 张炜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53-1657,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中丹参酮提取物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工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丹参中丹参酮提取物,以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为考核指标,确定其最佳纯化工艺。结果丹参中丹参酮提取物最佳纯化工艺为X-5型大孔树脂湿... 目的研究丹参中丹参酮提取物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工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丹参中丹参酮提取物,以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为考核指标,确定其最佳纯化工艺。结果丹参中丹参酮提取物最佳纯化工艺为X-5型大孔树脂湿法装柱,上样液质量浓度0.2 g生药/mL,上样体积流量2 mL/min,上样体积4.5BV,吸附时间2 h,洗脱体积流量2 mL/min,水洗脱体积4 BV,洗脱剂90%乙醇,洗脱剂用量8 BV,得到丹参酮的纯度为54.78%,有效成分质量分数达到50%以上。结论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溶剂等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提取物 大孔树脂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丹酚酸B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翠英 章洪 王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3期7752-7753,7768,共3页
[目的]利用大孔吸附树脂优化丹参中高纯度丹酚酸B的纯化工艺。[方法]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考察包括树脂类型的选择、上样量、除杂溶剂、洗脱溶剂等多方面因素。[结果]确定丹参中丹酚酸B的纯化树脂为大孔吸附树脂HP300、上样量为1∶2(丹参∶... [目的]利用大孔吸附树脂优化丹参中高纯度丹酚酸B的纯化工艺。[方法]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考察包括树脂类型的选择、上样量、除杂溶剂、洗脱溶剂等多方面因素。[结果]确定丹参中丹酚酸B的纯化树脂为大孔吸附树脂HP300、上样量为1∶2(丹参∶树脂)、2BV水除杂、3 BV的40%乙醇洗脱。收集40%乙醇洗脱部分回收溶剂喷雾干燥,丹酚酸B纯化物中丹酚酸B的含量为73.6%、68.9%。[结论]大孔吸附树脂优化的纯化条件为丹酚酸B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酚酸B 纯化 大孔吸附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提取物中酚酸类含量的快速检测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励娜 胡荣 +2 位作者 蒋成英 杨荣平 张小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8-400,共3页
建立丹参提取物中酚酸类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丹酚酸B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于482 nm处测定丹参提取物中酚酸类的含量。结果表明丹酚酸B在0.0782~1.0166 mg(r=0.997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101.652%,RSD值为0.81%(n=9)。该提... 建立丹参提取物中酚酸类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丹酚酸B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于482 nm处测定丹参提取物中酚酸类的含量。结果表明丹酚酸B在0.0782~1.0166 mg(r=0.997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101.652%,RSD值为0.81%(n=9)。该提取物中酚酸类含量测定结果为19.636%。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快速检测丹参中总酚酸含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提取物 丹酚酸 分光光度法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环境下川芎和丹参对肺癌干细胞样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蒙 刘槟 +1 位作者 燕晓茹 张培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51-154,I0006,I0007,共6页
目的观察川芎和丹参以及两药配伍后对不同氧环境下肺癌干细胞样细胞(CSLCs)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成球培养法分离A549CSLCs亚群,建立A549 CSLCs荷瘤小鼠模型,分为常氧组和乏氧组,每组进一步分为对照组、川芎组、丹参... 目的观察川芎和丹参以及两药配伍后对不同氧环境下肺癌干细胞样细胞(CSLCs)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成球培养法分离A549CSLCs亚群,建立A549 CSLCs荷瘤小鼠模型,分为常氧组和乏氧组,每组进一步分为对照组、川芎组、丹参组、川芎和丹参(川丹)组以及恩度组,通过CD31/PAS双染法检测各组VM形成。结果(1)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显示A549球细胞形成的单个克隆灶的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其亲代细胞,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分别在6 h、12 h和24 h A549球细胞均比其原代细胞有更强的细胞迁移能力(P<0.01)。(2)CD31/PAS双染法结果显示,常氧环境和乏氧环境下,川芎组、丹参组、川丹组和恩度组较对照组VM的数量均明显减少(P<0.01),不同氧环境比较,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无血清培养法分离富集的球细胞具有干细胞样细胞的干性。(2)常氧和乏氧环境下川芎、丹参以及两者配伍均能抑制VM的形成,然而,无论常氧还是乏氧环境,川芎和丹参配伍对抑制VM的形成协同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和丹参 肺癌干细胞样细胞 不同氧环境 血管生成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