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平腹小蜂滞育幼虫的表型研究
1
作者 肖俊健 袁龙宇 +2 位作者 夏玥 李敦松 赵灿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101,共7页
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是多种蝽类害虫的优势卵寄生蜂,以老熟幼虫滞育。本研究比较了日本平腹小蜂非滞育、滞育、滞育解除老熟幼虫的体重、体长、体宽及体色的变化,并通过尼罗红染色来观察滞育幼虫体内脂滴的变化。... 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是多种蝽类害虫的优势卵寄生蜂,以老熟幼虫滞育。本研究比较了日本平腹小蜂非滞育、滞育、滞育解除老熟幼虫的体重、体长、体宽及体色的变化,并通过尼罗红染色来观察滞育幼虫体内脂滴的变化。结果表明:滞育期间老熟幼虫体重逐渐减轻,体长逐渐缩短,体宽无显著变化,体色灰度值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相较于非滞育个体,随着滞育时间的延长,滞育老熟幼虫体腔内脂滴数量逐渐减少,同时出现表皮附近脂滴聚集现象,表明脂质是日本平腹小蜂滞育期间主要的能源物质,随着滞育时间延长,脂质被逐渐消耗。而脂滴向日本平腹小蜂老熟幼虫表皮附近大量聚集,有助于增强滞育个体的抗冻能力。本文为深入研究日本平腹小蜂滞育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平腹小蜂 滞育 生物学表型 脂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滴在病毒感染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2
作者 毛亚楠 高铭 +3 位作者 周欣霓 尤冬雪 彭本群 王松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3-522,共10页
脂滴是从内质网膜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动态细胞器,主要负责细胞内中性脂质的储存。脂滴还与其它细胞器相互作用,参与脂质代谢、膜生物合成、细胞信号转导、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滴在病原微生物感染,尤其是病... 脂滴是从内质网膜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动态细胞器,主要负责细胞内中性脂质的储存。脂滴还与其它细胞器相互作用,参与脂质代谢、膜生物合成、细胞信号转导、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滴在病原微生物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脂滴与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脂滴对病毒复制周期的影响以及脂滴在调节抗病毒免疫反应中发挥的作用。了解脂滴在病毒感染中的功能对于深入揭示病毒的致病机制、研发新型抗病毒药物以及预防病毒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滴 病毒 感染 复制 天然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imaging lipidometry in single cell by in-flow holographic tomography 被引量:1
3
作者 Daniele Pirone Daniele Sirico +10 位作者 Lisa Miccio Vittorio Bianco Martina Mugnano Danila del Giudice Gianandrea Pasquinelli Sabrina Valente Silvia Lemma Luisa Iommarini Ivana Kurelac Pasquale Memmolo Pietro Ferraro 《Opto-Electronic Adva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0-25,共16页
The most recent discoveries in the biochemical field are highlighting th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of lipid droplets(LDs)in several regulatory mechanisms in living cells.LDs are dynamic organelles and therefore the... The most recent discoveries in the biochemical field are highlighting th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of lipid droplets(LDs)in several regulatory mechanisms in living cells.LDs are dynamic organelles and therefore their complete characterization in terms of number,size,spatial positioning and relative distribution in the cell volume can shed light on the roles played by LDs.Until now,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re assessed as the gold standar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LDs due to their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However,such methods generally only provide 2D assays and partial measurements.Furthermore,both can be destructive and with low productivity,thus limiting analysis of large cell numbers in a sample.Here we demonstr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apability of 3D visualization and the full LD characterization in high-throughput with a tomographic phase-contrast flow-cytometer,by using ovarian cancer cells and monocyte cell lines as models.A strategy for retrieving significant parameters on spatial correlations and LD 3D positioning inside each cell volume is reported.The information gathered by this new method could allow more in depth understanding and lead to new discoveries on how LDs are correlated to cellular 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id droplets label-free phase-contrast imaging in-flow tomography 3D im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_(1)脂质体的制备及对脂肪细胞中脂滴积聚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尤晓颜 刘慧 +1 位作者 段续 陈玥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80,共7页
[目的]制备β-谷甾醇修饰的人参皂苷Rb_(1)脂质体(β-Rb_(1)-Lip),减少Rb_(1)降解并增强人参皂苷Rb_(1)降脂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和法制备了β-谷甾醇修饰的人参皂苷Rb_(1)脂质体,利用MTT法评估脂质体的生物安全性,借助油红O染色试验... [目的]制备β-谷甾醇修饰的人参皂苷Rb_(1)脂质体(β-Rb_(1)-Lip),减少Rb_(1)降解并增强人参皂苷Rb_(1)降脂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和法制备了β-谷甾醇修饰的人参皂苷Rb_(1)脂质体,利用MTT法评估脂质体的生物安全性,借助油红O染色试验和酶标仪测量TG含量,考察了脂质体β-Rb_(1)-Lip对脂肪细胞3T3-L1的脂滴积聚抑制作用。[结果]制备的β-Rb_(1)-Lip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3.74%,平均粒径为198 nm,β-Rb_(1)-Lip在12 h内Rb_(1)释放率约为80%,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效果。对于降脂活性,50μmol/L的β-Rb_(1)-Lip表现出显著的细胞内脂滴抑制率,与同浓度Rb_(1)单体相比,β-Rb_(1)-Lip对3T3-L1细胞内脂滴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且对细胞没有毒副作用。[结论]β-Rb_(1)-Lip具有包封率高、粒径小和缓释效果明显的特征,能够持续释放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b_(1),增强其降脂功效并减少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_(1) Β-谷甾醇 3T3-L1前脂肪细胞 脂滴积聚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关中奶山羊睾丸间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5
作者 武永杰 范宁娟 +3 位作者 陈鸿 赵芳娥 马琳 徐永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9,共9页
【目的】研究幼龄期、初情期和成年期关中奶山羊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LCs)的形态、分布特点、超微结构特征及睾酮合成水平,解析不同发育阶段LCs的形态特征与睾酮合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光镜和改良后的透射电镜技术观... 【目的】研究幼龄期、初情期和成年期关中奶山羊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LCs)的形态、分布特点、超微结构特征及睾酮合成水平,解析不同发育阶段LCs的形态特征与睾酮合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光镜和改良后的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不同月龄奶山羊LCs的形态、分布规律及超微结构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睾酮合成关键酶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表达和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睾酮含量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技术分析LCs成熟和睾酮合成关键基因/蛋白表达的规律。【结果】与幼龄期相比,初情期和成年期的LCs逐渐变大、呈不规则多边形,且逐渐向间质中央移动。初情期和成年期的LCs胞质内含有大量脂滴,且脂滴与线粒体、光面内质网等细胞器密切接触。随着性成熟,血清中的LH和睾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睾丸组织中与睾酮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上调。【结论】关中奶山羊LCs的睾酮合成能力与其发育成熟过程密切相关,初情期和成年期的LCs胞质内存在大量脂滴且与线粒体直接接触,这为形态学方法研究脂滴参与睾酮的合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山羊 形态学方法 睾丸间质细胞 睾酮 脂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假丝酵母β-紫罗兰酮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发酵优化
6
作者 徐洁 夏媛媛 +2 位作者 沈微 杨海泉 陈献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15,共7页
β-紫罗兰酮是一种来源于植物的不规则单萜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驱虫、抗菌、抗癌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和香精香料等行业。热带假丝酵母是潜在的萜类高效合成底盘细胞。为了提高β-紫罗兰酮产量,该研究在课题组... β-紫罗兰酮是一种来源于植物的不规则单萜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驱虫、抗菌、抗癌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和香精香料等行业。热带假丝酵母是潜在的萜类高效合成底盘细胞。为了提高β-紫罗兰酮产量,该研究在课题组前期构建的β-紫罗兰酮工程菌的基础上,通过酶的亚细胞区室组合,构建了一株β-紫罗兰酮合成关键基因PhCCD1,同时在其胞质、过氧化物酶体和脂滴表达的β-紫罗兰酮工程菌PCL-01;然后,对其摇瓶发酵培养基装液量、培养基碳氮比、发酵温度和辅因子Fe^(2+)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最后进行5 L发酵罐小试。工程菌PCL-01的β-紫罗兰酮摇瓶产量为152.4 mg/L,较出发菌株增加50%;经过摇瓶发酵优化,β-紫罗兰酮产量为185.8 mg/L,提升22%;最后,在5 L发酵罐上可达403.9 mg/L。该研究对于其他萜类物质合成的菌株代谢改造具有借鉴意义,亦可为其他菌种发酵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Β-紫罗兰酮 亚细胞器工程 过氧化物酶体 脂滴 发酵优化 补料分批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噬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滴大小的调控研究
7
作者 康方圆 刘镇滔 +5 位作者 吴奎显 倪晗 钟凯 李和平 杨国宇 韩立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5-1101,共7页
脂噬是一种新的自噬形式,可以选择性识别脂滴并将其降解,在维持细胞内脂质稳态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经饥饿诱导脂噬后对细胞脂滴大小的调控作用。试验用100μmol·L^(-1)的亚油酸处理细胞24 h... 脂噬是一种新的自噬形式,可以选择性识别脂滴并将其降解,在维持细胞内脂质稳态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经饥饿诱导脂噬后对细胞脂滴大小的调控作用。试验用100μmol·L^(-1)的亚油酸处理细胞24 h,刺激细胞脂滴蓄积,然后分别饥饿诱导细胞0、6、12、24、48 h,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的尺寸和数量随饥饿时间的变化情况,随后饥饿诱导24 h通过免疫荧光观察脂滴和自噬蛋白LC3的共定位,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内自噬蛋白LC3和P62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脂滴自噬情况。结果发现:随着饥饿处理时间的延长,脂滴直径从1.57μm显著增加到2.12μm,每个细胞的脂滴数量显著减少,从39个·cell^(-1)减少到24个·cell^(-1),大脂滴比例显著增加,小脂滴比例显著减少(P<0.05),免疫荧光发现LC3与脂滴发生共定位,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自噬溶酶体包裹着脂滴,饥饿处理24 h后LC3Ⅱ/LC3Ⅰ蛋白的比值显著增加1倍,P6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以上结果表明,脂噬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滴的大小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脂滴 脂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砖茶调控脂噬干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
8
作者 葛俊 刘富林 +4 位作者 喻长红 夏旭婷 李霞 施敏 李琳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9期37-45,66,共10页
该文探讨茯砖茶调控脂噬干预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将3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以及茯砖茶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5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给予高脂高糖饮... 该文探讨茯砖茶调控脂噬干预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将3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以及茯砖茶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5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给予高脂高糖饮食喂养10周。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kg·d),茯砖茶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茯砖茶0.75、1.5、3.0 g(/kg·d),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d)。实验结束后取材,进行肝脏指数、血清肝功能、血脂、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油红O染色、透射电镜、免疫荧光双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肝脏中出现了大量的脂肪空泡和严重的脂肪沉积,提示建模成功;茯砖茶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脂肪空泡、脂肪沉积有不同程度减少,电镜下自噬溶酶体内被包裹物增加,肝脏病理损伤改善;肝脏指数、腹部脏器周围脂肪质量、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胆固醇(cholesterol,CHO)、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核糖核酸结合蛋白62(sequestosome⁃1,p62)、磷酸化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r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PI3K)、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LAMP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1 light chain 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1 light chain 3⁃I,LC3Ⅱ/LC3Ⅰ)的比值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beta,LC3B)与脂滴蛋白2(perilipin⁃2,PLIN2)共定位程度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或P<0.01),茯砖茶高剂量组效果优于茯砖茶低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存在浓度依赖。茯砖茶可以上调脂噬水平,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可能与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茯砖茶 脂噬 脂滴 PI3K/AKT/mTOR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合成玉米黄质
9
作者 赵崇屹 周景文 徐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玉米黄质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在很多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该研究在前期构建的脂质体积累酿酒酵母的基础上,表达玉米黄质合成酶,初步得到一株能够积累玉米黄质的酿酒酵母工程菌。进一步优化补料碳源、补料时间和补料方式,最终在5 L的发酵罐... 玉米黄质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在很多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该研究在前期构建的脂质体积累酿酒酵母的基础上,表达玉米黄质合成酶,初步得到一株能够积累玉米黄质的酿酒酵母工程菌。进一步优化补料碳源、补料时间和补料方式,最终在5 L的发酵罐从48 h开始以指数流加的方式流加葡萄糖,得到玉米黄质的产量为47.7 mg/L。综上,该研究构建了一株高产玉米黄质重组菌并对其进行了发酵验证,研究结果为后续进行发酵优化提供了基础以及改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黄质 指数流加 酿酒酵母 脂质载体 补加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噬在糖尿病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宿家铭(综述) 郭燕 柳红芳(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2-778,共7页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其中脂质代谢紊乱及肾脏脂质异位沉积是DN发病及进展的关键病理因素之一。脂噬是一种新发现的选择性自噬形式,通过溶酶体介导选择性降解细胞内储存中性脂质的细胞器脂滴,从而...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其中脂质代谢紊乱及肾脏脂质异位沉积是DN发病及进展的关键病理因素之一。脂噬是一种新发现的选择性自噬形式,通过溶酶体介导选择性降解细胞内储存中性脂质的细胞器脂滴,从而减轻脂质异位沉积,维持能量代谢稳态。现有证据表明,脂噬激活可以减轻DN状态下脂毒性和肾损伤,成为DN研究的新靶点。文章主要从脂噬途径、主要调控因子及其在DN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脂噬 脂滴 脂质异位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辅酶A羧化酶调控肝癌细胞增殖的效应与机制
11
作者 简阿妮 白雪霞 +1 位作者 杨南飞 沈萍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3-794,共12页
为了探究巨噬细胞如何促进肝癌细胞的脂滴囤积,并深入研究脂滴的关键代谢酶在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中的作用,利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上清液诱导Hepa1-6脂滴(lipid droplets,LDs)生成,发现TAMs中的白细... 为了探究巨噬细胞如何促进肝癌细胞的脂滴囤积,并深入研究脂滴的关键代谢酶在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中的作用,利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上清液诱导Hepa1-6脂滴(lipid droplets,LDs)生成,发现TAMs中的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能够促进脂滴的积累。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 alpha,ACC1)是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影响着肝癌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发现,ACC1在LDhigh Hepa1-6中高表达,之后通过ACC1的小分子抑制剂、siRNA干扰和CRISPR-cas9敲除等手段阻断ACC1的活性,发现Hepa1-6脂滴积累降低,同时减少了Hepa1-6增殖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促进了Hepa1-6发生凋亡事件。综上所述,TAMs释放的IL-10促进了肝癌细胞的脂滴形成,导致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与凋亡。ACC1在TAMs促进肝癌细胞脂滴积累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可能受TAMs释放的IL-10的调控,这些发现可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代谢重编程 脂滴 乙酰辅酶A羧化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冷冻方法对猪MII期卵母细胞冷冻后微丝分布和脂肪颗粒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彩凤 戴建军 +3 位作者 张树山 李维杰 徐利 张德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97-1103,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3种冷冻方法(CLV法、OPS法和Straw法)对猪MII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后微丝、脂肪颗粒分布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CLV(Cryoloop vitrification)法冷冻速率最高,达42 639℃·min-1;(2)CLV法微丝正常分布率(47.... 本研究旨在探讨3种冷冻方法(CLV法、OPS法和Straw法)对猪MII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后微丝、脂肪颗粒分布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CLV(Cryoloop vitrification)法冷冻速率最高,达42 639℃·min-1;(2)CLV法微丝正常分布率(47.06%)最高,显著高于OPS(Open pulled straw)法的38.04%和Straw法的30.95%(P<0.05)。(3)CLV法和OPS法的脂肪颗粒正常分布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均显著高于Straw法(P<0.05);(4)解冻后卵母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大的脂肪颗粒含量明显减少;大部分脂肪颗粒冷冻后呈均质化状态,只有很少的异质化脂肪颗粒存在。试验结果表明,冷冻过程中卵母细胞脂肪颗粒破坏严重,增加冷冻速率能降低对微丝的损伤,从而减少对脂肪颗粒异常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I期卵母细胞 玻璃化 CLV 脂肪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鸡胚肝脏中脂滴的发育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燕 马艺源 +4 位作者 吴世秀 陶立奎 张艳红 徐之勇 马金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2-697,共6页
为了探索鸡胚肝脏脂滴的发育规律,选取120枚受精蛋,分别在孵化的第7~21天(E7~E21)每天随机选取6枚蛋,收集鸡胚,采集鸡胚肝脏,采用冰冻切片、苏丹Ⅲ染色观察鸡胚肝脏脂滴的形成和发育特点。结果发现:1鸡胚发育到E9胚龄,肝细胞内开始出现... 为了探索鸡胚肝脏脂滴的发育规律,选取120枚受精蛋,分别在孵化的第7~21天(E7~E21)每天随机选取6枚蛋,收集鸡胚,采集鸡胚肝脏,采用冰冻切片、苏丹Ⅲ染色观察鸡胚肝脏脂滴的形成和发育特点。结果发现:1鸡胚发育到E9胚龄,肝细胞内开始出现脂滴,且随着胚龄增加,脂滴的数量不断增多,脂滴的大小不断增大;2E18胚龄以前,肝脏脂滴的分布从中央静脉开始沿肝索到肝小叶边缘数量逐渐减少,E18胚龄以后,肝脏边缘脂滴数量较肝脏中央的多;3肝脏脂滴的发育分为E9~E14、E15~E17和E18~E21 3个阶段,而且后一个阶段脂滴的数量和体积均显著大于前一个阶段(P<0.05),脂滴的平均大小在E9~E14、E15~E17和E18~E21 3个阶段分别为3.2、5.7和10.8μm,平均数量分别为67、327、397个/mm2。以上结果表明,随着鸡胚的发育,肝细胞内脂滴数量增加、体积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鸡胚 脂滴 肝脏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脂滴相关蛋白在糖尿病合并腹主动脉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丽 杨柳 +6 位作者 刘肖 叶春芳 孟宪杰 李会 张丽华 张瑾瑾 马冬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6期453-458,共6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糖尿病合并腹主动脉瘤(AAA)患者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明确其功能,探讨发病机制。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下载人糖尿病GSE21321和人腹主动脉瘤GSE7084数据集,以P<0.05及表达变化>2.0...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糖尿病合并腹主动脉瘤(AAA)患者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明确其功能,探讨发病机制。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下载人糖尿病GSE21321和人腹主动脉瘤GSE7084数据集,以P<0.05及表达变化>2.0倍标准筛选差异基因。联合运用Gencript数据库和predictprotein平台分析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并通过荧光共定位实验进行验证;STRING数据库分析缺氧诱导脂滴相关蛋白(HILPDA)的相互作用。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筛选出HILPDA基因(在2型糖尿病中上调11.35倍,腹主动脉瘤中上调6.4倍);亚细胞定位结果预测HILPDA多分布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荧光染色共定位分析证实了HILPDA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核和线粒体中有较高的表达;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证实HILPDA相关蛋白与细胞对缺氧的反应、脂质滴相关。与瘤旁动脉组织(对照组)比较,在糖尿病合并AAA患者组织中HILPDA蛋白的高表达更为显著[(47.2±5.6)%和(71.5±4.7)%,(P<0.01)]。结论HILPDA基因对糖尿病合并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可能具有潜在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腹主动脉瘤 缺氧诱导脂滴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肌病超微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佩源 宋春风 +2 位作者 李向印 赵玉珍 刘贵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9-922,共4页
目的 :结合线粒体肌病超微结构变化的特征 ,探讨该病的病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 2例线粒体肌病患者腓肠肌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超微病理观察。结果 :发现病变肌纤维超微结构变化丰富 ,线粒体内类结晶包涵体形态独特 ,肌纤维间... 目的 :结合线粒体肌病超微结构变化的特征 ,探讨该病的病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 2例线粒体肌病患者腓肠肌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超微病理观察。结果 :发现病变肌纤维超微结构变化丰富 ,线粒体内类结晶包涵体形态独特 ,肌纤维间存在脂滴沉积 ,糖原颗粒聚集和异形吞噬体。结论 :线粒体内不同形态的类结晶包涵体可能代表了不同种蛋白质的堆积 ,或是同一种蛋白质异常合成的不同时期的表现 ;脂滴沉积和糖原颗粒的异常增多 ,是继发于线粒体功能障碍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特征 线粒体肌病 类结晶包涵体 脂滴 糖原颗粒 异形吞噬体 发病机制 病因 活检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基因的过表达对促进牛胎儿成纤维细胞脂肪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丽 郭立平 +5 位作者 朱淼 高雪 张路培 高会江 李俊雅 许尚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3-139,共7页
为了研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factor 1,SREBP1)基因的表达与细胞脂肪形成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pEGFP-C1-SREBP1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质粒pEGFP-C1-SREBP1及pEGFP-C1空质粒转染至牛胎儿... 为了研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factor 1,SREBP1)基因的表达与细胞脂肪形成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pEGFP-C1-SREBP1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质粒pEGFP-C1-SREBP1及pEGFP-C1空质粒转染至牛胎儿骨骼肌成纤维细胞培养48h,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目标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并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结果发现,pEGFP-C1-SREBP1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内SREBP1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SREBP1蛋白也出现明显上调;空白对照组和pEGFP-C1阴性对照组细胞内均未见有红染细胞,而pEGFP-C1-SREBP1重组质粒转染组中出现了清晰的红染细胞。说明SREBP1的表达可促进牛胎儿骨骼肌成纤维细胞脂肪合成,证实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中SREBP1表达和脂滴形成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过表达 牛胎儿成纤维细胞 脂滴形成 质粒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在体外培养SD大鼠脂肪细胞中的表达
17
作者 程佳 杨祎琦 庞田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45,共6页
为了探索维生素D受体(VDR)在SD大鼠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进行SD大鼠脂肪细胞的分离培养,并将其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分别在细胞生长至单层汇合后的第0、4、8、12、16天收集细胞样品。对VDR和脂滴进... 为了探索维生素D受体(VDR)在SD大鼠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进行SD大鼠脂肪细胞的分离培养,并将其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分别在细胞生长至单层汇合后的第0、4、8、12、16天收集细胞样品。对VDR和脂滴进行荧光染色,同时采用Western blot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VDR蛋白表达量进行分析,采用real-time PCR定量分析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VDR表达量。结果显示,随SD大鼠脂肪细胞的分化,细胞中脂滴逐渐增加,VDR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与脂质积累过程呈负相关性,表明VDR的表达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其可能以负反馈的调节机制参与了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脂肪细胞 脂滴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改造酿酒酵母生产番茄红素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方迪 李由然 +4 位作者 张梁 丁重阳 顾正华 石贵阳 徐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5-33,共9页
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萜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可通过微生物发酵法高效生产。为了提高酿酒酵母胞内番茄红素积累,过量表达了三酰甘油途径(TAG途径)的关键基因dga1(酰基辅酶A:二酰基甘油酰基... 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萜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可通过微生物发酵法高效生产。为了提高酿酒酵母胞内番茄红素积累,过量表达了三酰甘油途径(TAG途径)的关键基因dga1(酰基辅酶A: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pah1(磷脂酸磷酸酶),同时敲入ldp1(脂滴附着蛋白);继续在ypl062w位点敲入来源于肠沙门氏菌的acs1^(L641P)(胞内乙酰CoA合成酶),为番茄红素和脂质载体提供充足的前体;过表达pap1(聚腺苷酸聚合酶)以满足多个基因过表达的转录需求。综上,该文构建了一个适合番茄红素累积的细胞工厂,番茄红素单位产量为109.26 mg/g DCW。该研究通过代谢改造得到1株高产番茄红素重组菌,研究结果为后续进行发酵优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酿酒酵母 代谢改造 脂滴 乙酰辅酶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脂肪酸对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脂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军芳 闫研 +6 位作者 崔岩 孙斌 王英 孙建富 金鑫 严昌国 李香子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2-999,共8页
试验旨在探究用同一浓度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单体(油酸、硬脂酸、棕榈油酸及棕榈酸)处理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BSC),研究其对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及脂滴形成的影响。从18月龄延边黄牛半膜肌中分离提取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分... 试验旨在探究用同一浓度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单体(油酸、硬脂酸、棕榈油酸及棕榈酸)处理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BSC),研究其对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及脂滴形成的影响。从18月龄延边黄牛半膜肌中分离提取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分化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0μmol/L油酸(OA)、硬脂酸(SA)、棕榈油酸(POA)和棕榈酸(PA)培养96 h,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生成情况,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与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1(SREBP1)、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表达。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所有的脂肪酸处理组细胞均有脂滴形成,油酸和棕榈油酸处理组相对于棕榈酸和硬脂酸处理组在肌管内形成的脂滴数量更多,且脂滴的形态较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中添加油酸和棕榈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增加了与脂肪合成相关基因PPARγ、SREBP 1、C/EBPα的表达,抑制了SCD基因的表达;添加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则在促进PPARγ、SREBP 1、C/EBPα基因表达的同时也显著增加了SCD基因的表达(P<0.05)。结果表明,添加脂肪酸可以诱导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边黄牛 骨骼肌卫星细胞 脂肪酸 脂滴 油红O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和硬脂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脂肪酸结合蛋白3表达和脂滴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梦瑶 高学军 +1 位作者 侯晓明 李庆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7-141,共5页
为确定外源添加长链脂肪酸油酸和硬脂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乳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确定油酸和硬脂酸的最佳浓度和培养时间分别为75μmol/L 12h和100μmol/L 36h... 为确定外源添加长链脂肪酸油酸和硬脂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乳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确定油酸和硬脂酸的最佳浓度和培养时间分别为75μmol/L 12h和100μmol/L 36h。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添加油酸和硬脂酸后FABP3表达和脂滴分泌的情况,为进一步揭示FABP3在乳脂合成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硬脂酸 乳腺上皮细胞 脂肪酸结合蛋白3 脂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