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脂肪酶微生物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郑建永 潘虹 汪钊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9-41,共3页
利用荧光检测技术以外消旋帕罗西汀中间体为底物,乙烯乙酸酯为酰基供体,建立脂肪酶酯化活性的高通量筛选模型,以筛选获得具有较高酯化活性的微生物.实验中荧光激发波长为485nm,荧光吸收波长为538nm,建立了筛选模型的工作曲线Y=10 685X+1... 利用荧光检测技术以外消旋帕罗西汀中间体为底物,乙烯乙酸酯为酰基供体,建立脂肪酶酯化活性的高通量筛选模型,以筛选获得具有较高酯化活性的微生物.实验中荧光激发波长为485nm,荧光吸收波长为538nm,建立了筛选模型的工作曲线Y=10 685X+176.15,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7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高通量筛选模型 帕罗西汀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霉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熊志岳 许逗 +2 位作者 郭元昕 田锡炜 储炬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9-525,共7页
为了快速、高效地筛选出高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RML)的米曲霉菌株,利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技术(ARTP)对米曲霉孢子进行诱变,优化了高通量检测RML酶活的双指示剂法,建立了24孔板米曲霉高通量培养体系。通过对诱变后的1200孔(36000~4800... 为了快速、高效地筛选出高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RML)的米曲霉菌株,利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技术(ARTP)对米曲霉孢子进行诱变,优化了高通量检测RML酶活的双指示剂法,建立了24孔板米曲霉高通量培养体系。通过对诱变后的1200孔(36000~48000个孢子)进行高通量筛选,最终筛选出4株米曲霉高产突变株。经由摇瓶验证,突变株Ⅰ7-D6-7、Ⅱ4-4B-5、Ⅲ3-5C-1、Ⅴ7-6C-3酶活分别达到了265.98、240.90、253.52、293.50 U/mL,比出发菌株的酶活(176.52 U/mL)分别提高了50.68%、36.47%、43.61%、66.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黑根毛霉脂肪酶 米曲霉 高通量筛选 AR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藏茶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3
作者 边金霖 郭金龙 +1 位作者 李品武 杜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8,共6页
从雅安藏茶中系统萃取分离出7个级分,使用酶标仪与96孔板酶反应体系,对雅安藏茶水浸出物及各个级分抑制脂肪酶的活性成分进行系统筛选及评价。结果表明:雅安藏茶水浸出物(0.018~0.360 mg/mL及其7个级分的添加质量浓度(0.011~0.216 mg... 从雅安藏茶中系统萃取分离出7个级分,使用酶标仪与96孔板酶反应体系,对雅安藏茶水浸出物及各个级分抑制脂肪酶的活性成分进行系统筛选及评价。结果表明:雅安藏茶水浸出物(0.018~0.360 mg/mL及其7个级分的添加质量浓度(0.011~0.216 mg/mL与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之间均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对脂肪酶活性的最大抑制率进行比较,雅安藏茶水浸出物为37.14、儿茶素(catechin,C)级分为44.67、茶黄素(tavin,TF)级分为39.46、茶褐素(theabromine,TB)级分为30.31、茶红素Ⅱ(thearubiginsⅡ,TRsⅡ)级分为29.53%,结合主要成分含量和回归分析,各级分所含活性成分抑制脂肪酶活性能力大小顺序为: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安藏茶 活性级分 高通量筛选 脂肪酶活性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