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乳化降黏剂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丁保东 刘磊 +3 位作者 张文龙 高晨豪 陈祥伟 郭继香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3,共6页
为了避免稠油热采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对稠油乳化降黏剂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了乳化降黏剂的工作原理、分类、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重点讨论了降黏剂在实现绿色循环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油田中降黏剂的应用和稠油的... 为了避免稠油热采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对稠油乳化降黏剂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了乳化降黏剂的工作原理、分类、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重点讨论了降黏剂在实现绿色循环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油田中降黏剂的应用和稠油的开发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表面活性剂 两亲聚合物 纳米颗粒 乳化降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碳纳米管构筑活性保鲜膜对蓝莓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祖晶莹 李宛凝 +6 位作者 乔晶 姜晋 孙健 赵艳 潘鹏远 朴振铭 刘秀奇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7-286,共10页
针对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固有疏水性制约其在食品包装应用的问题,该研究采用物理吸附-化学接枝协同改性法构建两亲性(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acid catalyzed oxidation-multi-walled carbon na... 针对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固有疏水性制约其在食品包装应用的问题,该研究采用物理吸附-化学接枝协同改性法构建两亲性(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acid catalyzed oxidation-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HPMC/AO-MWCNTs)复合体系,实现纳米材料在食品级高分子基体(derivative ternary tissue, DTT)表面的可控负载。制备出两亲性多壁碳纳米管基活性保鲜膜(hydroxypropyl hethylcellulose-carbon nanotube-based selfassembled layer-active packaging film, HM-CSA-AP),在3层组装时展现出最优性能:拉伸强度达68.44 MPa,较DTT层提升27.85%;阻氧率提高62%,水蒸气透过率下降64%,形成致密“迷宫效应”阻隔层。HM-CSA-AP中大肠杆菌和酵母菌菌落数与DTT相比,分别下降61.44%、64.37%,源于HPMC/AO-MWCNTs释放与物理穿刺的协同作用。在蓝莓保鲜试验中,HM-CSA-AP展现出卓越的货架品质维持能力:25℃储藏12 d后,果实硬度保持在3.86 N,为空白对照组的2倍左右;丙二醛含量(20.46 mmol/g)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51.34 mmol/g)(P<0.05);维生素C含量(47.47 mg/100 g)为空白对照组的3倍左右。其保鲜机制包括:高阻氧特性抑制呼吸代谢,低透湿性延缓果胶酶活性,以及纳米管负载抗氧化剂的协同抑菌作用。该研究所构建的HM-CSA-AP体系在阻氧性和透湿特性方面协同优化,为环境友好型活性食品包装材料的开发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在浆果类生鲜储运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多壁碳纳米管 活性保鲜膜 蓝莓 保鲜 货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气溶胶双亲ZSM-5分子筛的合成
3
作者 肖沛文 杨艾丽 +5 位作者 柳博伦 韩雪 李慧 叶银珠 王润伟 张宗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5,共8页
使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对ZSM-5分子筛进行不对称修饰,制备了外表面亲水、内表面亲油的双亲型分子筛.将此分子筛作为前驱体,经过气溶胶发生器处理得到具有双亲性的类气溶胶分子筛.通过SEM,XRD,FTIR,N_(2)气吸附-脱... 使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对ZSM-5分子筛进行不对称修饰,制备了外表面亲水、内表面亲油的双亲型分子筛.将此分子筛作为前驱体,经过气溶胶发生器处理得到具有双亲性的类气溶胶分子筛.通过SEM,XRD,FTIR,N_(2)气吸附-脱附实验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测试并计算了材料的亲水亲油平衡值.探究了前驱体浓度和载气流量对类气溶胶双亲分子筛粒径和数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 双亲性 类气溶胶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酰二乙醇胺在丙三醇/水混合溶剂中的自组装及流变性能
4
作者 李嘉明 王丹 +1 位作者 冯玉军 殷鸿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59,共6页
两亲分子自组装是创造新材料的重要方法,此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室温及以上温度,对零下低温环境中的自组装研究较少.本文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酰二乙醇胺在丙三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性、体系冰点、组装行为及流变性能,考察了溶剂组... 两亲分子自组装是创造新材料的重要方法,此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室温及以上温度,对零下低温环境中的自组装研究较少.本文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酰二乙醇胺在丙三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性、体系冰点、组装行为及流变性能,考察了溶剂组成、油酰二乙醇胺含量及温度对组装行为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油酰二乙醇胺可在丙三醇/水混合溶剂中组装形成层状胶束及层状液晶,这些组装体的形成可显著提升体系的黏度和弹性性能.混合溶剂中丙三醇含量越高,越不利于层状液晶的形成.油酰二乙醇胺含量越高,越有利于层状液晶的形成.当6.0%(质量分数)油酰二乙醇胺溶于丙三醇/水(体积比50∶50)混合溶剂中时,体系的冰点可降低至-33.4℃.温度降低会促进组装、增强体系黏度和弹性性能.对于相同体系,温度越低,越容易形成层状液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分子 自组装 零下低温 溶致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氧化石墨烯与疏水缔合聚合物(HMHPAM)复合流体的流变、动态携砂与减阻性能
5
作者 熊启勇 闻学军 +5 位作者 罗平亚 于会永 王锐 蒲迪 张伟 郭拥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4,共8页
目的利用两亲氧化石墨烯(SAG)大比表面积及表面两亲改性基团与疏水改性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MHPAM)的疏水、氢键等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在极低的SAG加量下调控复合流体的流变特性尤其是黏弹性,探索设计研制兼具高减阻高携砂性能的变黏滑溜... 目的利用两亲氧化石墨烯(SAG)大比表面积及表面两亲改性基团与疏水改性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MHPAM)的疏水、氢键等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在极低的SAG加量下调控复合流体的流变特性尤其是黏弹性,探索设计研制兼具高减阻高携砂性能的变黏滑溜水压裂液新的技术路径。方法以氧化石墨烯(GO)、6−氨基−4−羟基−2−萘磺酸钠(ANS)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为原料制备SAG;在高级流变仪上考查了SAG与HMHPAM复合流体的表观黏度及其黏弹性,在自制的微观可视缝内动态携砂装置上考查了复合流体的动态携砂特性,在摩阻仪上测试了复合流体的减阻性能。结果当SAG加量极少(5~100 mg/L),HMHPAM/SAG复合体系的表观黏度和弹性相对于HMHPAM聚合物溶液有显著提升;HMHPAM的质量浓度为400~1200 mg/L时,加入质量浓度为5 mg/L的SAG后,复合体系携砂能力提升2.22%~10.58%;加入50 mg/L的SAG后,复合体系携砂能力提升3.32%~19.16%;SAG对复合体系减阻性能无负面作用。结论加入SAG的复合体系表观黏度增大,尤其是弹性增强,能较大幅度提升动态携砂能力。研究结果为构建新型兼具高携砂高减阻的变黏滑溜水压裂液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氧化石墨烯(SAG) 疏水缔合聚合物 变黏滑溜水 黏弹性 动态携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型Janus片的制备及提升水性涂料防护性能
6
作者 冯军 张馨予 +3 位作者 张琳林 王飞 孙大吟 王娜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8-928,共11页
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MS)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TES)提供亲水性—NH2和疏水性苯基(—Ph),采用水包油乳液界面诱导相分离的溶胶-凝胶一步法制备了两亲型Janus片(α-Janus-β)。将α-Janus-β作为功能填料加入到水性环氧树脂(WEP)... 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MS)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TES)提供亲水性—NH2和疏水性苯基(—Ph),采用水包油乳液界面诱导相分离的溶胶-凝胶一步法制备了两亲型Janus片(α-Janus-β)。将α-Janus-β作为功能填料加入到水性环氧树脂(WEP)中,制备了α-Janus-β/WEP复合涂层。通过FTIR、Zeta电位、SEM和EDS对Janus片进行了表征,采用水、油乳化性能测试评价了Janus片的两亲性;通过盐雾耐腐蚀、电化学和水接触角测试,考察了APTMS和PTES质量比对α-Janus-β/WEP复合涂层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TMS、PETS质量分别为0.40、0.20 g时制备的α4-Janus-β_(2)具有最佳的各项性能;α4-Janus-β_(2)含量为WEP质量的3%时制备的复合涂层3%α4-Janus-β_(2)/WEP疏水性、耐腐蚀性等防护性能最佳,水接触角为90°,电化学阻抗在30 d后仍可达到3.70×10^(7)Ω·cm^(2),经过60 d盐雾测试后仍具有防护能力。α4-Janus-β_(2)在WEP内分散性良好,疏水侧自取向构筑阻隔保护层,显著提升了WEP涂层的疏水性、耐腐蚀性等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Janus片 水性环氧涂料 功能填料 疏水性能 耐腐蚀性能 建筑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氮杂氟化硼二吡咯组装体用于光热抗菌
7
作者 赵泽人 刘鑫 郑斌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5-251,共7页
通过引入季铵基团对疏水性的氮杂氟化硼二吡咯(BDP-NH2)进行了亲水性修饰,合成了两亲性的季铵修饰氮杂氟化硼二吡咯(BDP-QAS)。BDP-QAS作为小分子光热试剂,可以通过亲疏水作用,利用超声自组装方式得到了球状纳米粒子BD1。采用紫外-可见... 通过引入季铵基团对疏水性的氮杂氟化硼二吡咯(BDP-NH2)进行了亲水性修饰,合成了两亲性的季铵修饰氮杂氟化硼二吡咯(BDP-QAS)。BDP-QAS作为小分子光热试剂,可以通过亲疏水作用,利用超声自组装方式得到了球状纳米粒子BD1。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进一步测试了BDP-QAS小分子和BD1组装体在660 nm激光辐照下的光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分散状态下光谱变化明显,而聚集体状态下光谱变化不明显。通过测试BD1的光热效果,计算出其光热转换效率为45.1%。在5次加热-冷却循环实验中,光热转换效率基本保持不变。利用BD1的光热效果进行光热抗菌实验,BD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显著的杀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试剂 氮杂氟化硼二吡咯 两亲性分子 自组装 光热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碳氟尾链的可聚合双亲分子的合成及其溶致液晶相结构
8
作者 米龙霄 冯训达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3-1099,共7页
通过光固化可聚合双亲小分子形成的溶致液晶相是制备有序纳米结构聚合物的有效策略。该类自组装主要依赖于亲水-疏水间的相分离作用,其中疏水作用在驱动有序结构形成中尤为关键。然而,传统双亲分子常采用碳氢尾链,需较长的链长以提供足... 通过光固化可聚合双亲小分子形成的溶致液晶相是制备有序纳米结构聚合物的有效策略。该类自组装主要依赖于亲水-疏水间的相分离作用,其中疏水作用在驱动有序结构形成中尤为关键。然而,传统双亲分子常采用碳氢尾链,需较长的链长以提供足够的疏水驱动力,限制了结构尺寸的小型化(通常>3 nm)。为突破该瓶颈,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具有高疏水性、低构象自由度的氟碳尾链的可聚合离子型双亲分子EAF8-AC。系统研究了EAF8-AC与水共混在室温下形成的溶致液晶相行为,绘制了浓度-相图,并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对其自组装结构进行表征。液晶相结构的演变趋势可由临界堆积参数(CPP)理论解释。与碳氢链双亲分子的对比显示,EAF8-AC实现了更小尺寸的有序结构,展现出在高分辨纳米材料构筑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致液晶 碳氟尾链 可聚合双亲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亲改性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性能
9
作者 司桢羽 夏琳琳 +2 位作者 胡章 陈梓茵 李诗纹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获得新型抗菌活性化合物,模仿抗菌肽的带正电性和两亲性结构,对海洋来源壳聚糖(CS)进行化学改性。通过CS与2-氯乙胺盐酸盐的亲核取代反应对CS进行亲水改性,得到亲水性CS(HCS),随后通过HCS与L-异亮氨酸的酰胺化反应进行疏水性修饰,... 为了获得新型抗菌活性化合物,模仿抗菌肽的带正电性和两亲性结构,对海洋来源壳聚糖(CS)进行化学改性。通过CS与2-氯乙胺盐酸盐的亲核取代反应对CS进行亲水改性,得到亲水性CS(HCS),随后通过HCS与L-异亮氨酸的酰胺化反应进行疏水性修饰,获得系列双亲改性CS衍生物,即双亲性CS(ACS)。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Zeta电位仪对制备的样品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测定临界胶束浓度,考察ACS的自组装性能;采用抑菌圈法对ACS的体外抗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双亲改性CS衍生物已成功制备,其表面电势都呈正电性,Zeta电位范围为35.6~39.2 mV,临界胶束浓度值为0.16~0.28 g/L,表明ACS具有较强的胶束形成能力;ACS具有强的抗菌活性,其中HCS与L-异亮氨酸质量比为1.5∶1的ACS抗菌活性最强,对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21.2 mm和23.3 mm。因此,制备的新型双亲改性CS衍生物有望进一步开发为在食品、医药、农业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的抗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双亲改性 表面电势 临界胶束浓度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S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和界面扩张流变行为研究
10
作者 贾寒 谢秋宇 +2 位作者 李传錡 孙涵 齐宁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4,共7页
制备了一种两亲SiO_(2)纳米颗粒,借助红外光谱及接触角测量证实了相关基团在SiO_(2)纳米颗粒表面的成功接枝,探究了其界面活性和界面扩张流变行为。通过动态界面张力测量及小幅正弦振荡实验发现,两亲SiO_(2)纳米颗粒相比亲水和疏水SiO_... 制备了一种两亲SiO_(2)纳米颗粒,借助红外光谱及接触角测量证实了相关基团在SiO_(2)纳米颗粒表面的成功接枝,探究了其界面活性和界面扩张流变行为。通过动态界面张力测量及小幅正弦振荡实验发现,两亲SiO_(2)纳米颗粒相比亲水和疏水SiO_(2)纳米颗粒能够更稳定地吸附在界面形成一层吸附膜,降低界面张力,同时由于其扩散交换速度较慢,界面扩张模量大于亲水和疏水SiO_(2)纳米颗粒。进一步的大幅线性压缩实验发现两亲SiO_(2)纳米颗粒在表面比为0.35时其界面吸附量会发生激增,扩张模量迅速增大,其形成的界面膜具有抵抗较大程度形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SiO_(2)纳米颗粒 界面扩张模量 界面张力 界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型两亲分子对水泥净浆收缩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学智 赖俊英 +2 位作者 周益帆 钱晓倩 钱匡亮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9,共9页
将5种聚醚型两亲分子作为减缩组分,测试了其对水泥净浆收缩变形的影响,探究了表面张力与胶束粒径分布对收缩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二乙二醇丁醚、三丙二醇甲醚和聚乙二醇400不形成稳定的胶束,减缩效果随着孔溶液表面张力的降低而提高;聚... 将5种聚醚型两亲分子作为减缩组分,测试了其对水泥净浆收缩变形的影响,探究了表面张力与胶束粒径分布对收缩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二乙二醇丁醚、三丙二醇甲醚和聚乙二醇400不形成稳定的胶束,减缩效果随着孔溶液表面张力的降低而提高;聚醚改性硅油具有低临界胶束浓度(CMC),形成的胶束大小为30 nm左右,影响了聚醚改性硅油单体在毛细孔溶液表面的铺展,同时细化了水泥石的孔结构,减缩效果较差;含氟聚醚具有超低的表面张力及CMC,其胶束易产生聚沉,孔溶液的有效含量极低,无减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净浆 干燥收缩 胶束 聚醚型两亲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碳点在硅酸盐钻井液中的润滑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丹丹 赖璐 +2 位作者 梅平 卢福伟 吴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1-457,共7页
硅酸盐钻井液具有抑制封堵能力强、环保等优点,但其润滑性能差,这制约了硅酸盐钻井液的广泛应用。利用极压润滑仪测定含有两亲性碳点和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的硅酸钠溶液的润滑系数,筛选出性能优异的润滑剂,并采用总有机碳分析仪、动态... 硅酸盐钻井液具有抑制封堵能力强、环保等优点,但其润滑性能差,这制约了硅酸盐钻井液的广泛应用。利用极压润滑仪测定含有两亲性碳点和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的硅酸钠溶液的润滑系数,筛选出性能优异的润滑剂,并采用总有机碳分析仪、动态光散射和接触角仪等分析其润滑机理。实验结果发现,两亲性碳点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和耐温性,在5%硅酸钠水溶液中添加0.3%两亲性碳点C_(12)-CDs,经过110℃高温热滚16 h前后体系的极压润滑系数可从0.500左右分别降低至0.065和0.063,润滑系数降低率高达87.52%,而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并无润滑效果。进一步探究其润滑机理,C_(12)-CDs在石英砂表面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100 mg/L的C_(12)-CDs溶液吸附前后的表面张力从44.81 mN/m上升为64.03 mN/m,其吸附量可达到89.23 mg/L;且粒径分析数据表明,C_(12)-CDs可将Na_(2)SiO_(3)溶液的平均粒径从514.0 nm分散为63.2 nm。碳核表面的多羟基结构和长疏水链可促进两亲性碳点在金属钻杆、井壁和硅酸聚集体表面的吸附,两亲性碳点作为润滑剂与硅酸钠钻井液体系配伍性能好,添加C_(12)-CDs的现场硅酸盐钻井液润滑系数降低率可达到86.34%,可为硅酸盐水基钻井液润滑剂的现场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碳点 硅酸盐钻井液 润滑系数 润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对两亲聚合物黏度与分子量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静静 刘德新 +4 位作者 SARSENBEKULY Bauyrzhan 徐德荣 刘同敬 杨红斌 康万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为探究β-环糊精(β-CD)的包合作用对两亲聚合物(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六烷基烯丙基氯化铵三元共聚物APC_(16))黏度及黏均分子量的影响,通过流变仪研究了β-CD包合APC_(16)溶液的黏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APC_(16)... 为探究β-环糊精(β-CD)的包合作用对两亲聚合物(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六烷基烯丙基氯化铵三元共聚物APC_(16))黏度及黏均分子量的影响,通过流变仪研究了β-CD包合APC_(16)溶液的黏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APC_(16)包合体系的特性黏数,进而准确计算出无分子间相互作用下APC_(16)的黏均分子量。结果表明,在45℃、矿化度为3×10^(4)mg/L的条件下,β-CD与APC_(16)物质的量比为1∶2时,APC_(16)溶液的临界缔合浓度升至5300 mg/L;β-CD与APC_(16)物质的量比为1∶1完全包合时,APC_(16)溶液的临界缔合行为消失。在完全包合比下,温度在25~90℃变化时,包合体系的黏流活化能小于APC_(16)溶液的黏流活化能。随NaCl浓度的增加,包合体系的黏度下降更加平缓,包合强度增强。据此,可以应用β-CD包合作用消除疏水缔合来测定两亲聚合物的黏均分子量。单一APC_(16)的黏均分子量为537×10^(4)Da、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黏均分子量为1292×104Da。当β-CD与APC_(16)物质的量比为1∶1、2∶1时,APC_(16)的黏均分子量分别为341×10^(4)、358×10^(4)Da。当β-CD与HPAM物质的量比为1∶1和2∶1时,HPAM的黏均分子量分别为1223×10^(4)、1272×10^(4)Da。HPAM的黏均分子量在包合前后的测定结果一致,证实β-CD包合法测定两亲聚合物分子量的有效性,为两亲聚合物疏水作用对黏度贡献和分子量测定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聚合物 Β-环糊精 主客体包合 黏度 黏均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两亲性共聚物在有机鞣革复鞣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易玉丹 李奇军 王亚楠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阳离子两亲性共聚物(PSD),并将其用于TWS有机鞣革的复鞣。动态光散射和扩散波谱结果表明,PSD在水中的聚集程度随着pH提高、温度降低及浓度提高而增大。故选择pH 4、温度40℃的工艺条件用PSD对有机鞣革复鞣。PS...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阳离子两亲性共聚物(PSD),并将其用于TWS有机鞣革的复鞣。动态光散射和扩散波谱结果表明,PSD在水中的聚集程度随着pH提高、温度降低及浓度提高而增大。故选择pH 4、温度40℃的工艺条件用PSD对有机鞣革复鞣。PSD可渗透至有机鞣革的原纤维层级并形成疏水薄膜,从而显著提高坯革整体的疏水性,动态防水透水时间从0.14 min提高至10~20 min。此外,PSD促进了有机鞣革对阴离子加脂剂的吸收,吸收率从88.5%提高至93.7%。PSD用量越大,坯革的疏水性和增厚率提高而柔软度下降。综上,将阳离子两亲性共聚物应用于有机鞣革的复鞣能够提高成革的综合性能,这有助于发展完善无铬有机鞣制体系,制造高性能无金属生态皮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合物 两亲性 聚集行为 复鞣 有机鞣革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及两性型碳氢表面活性剂对全氟辛酸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
15
作者 张庆泉 赵燕鹏 +3 位作者 蔡兴 张琦 郭红岩 孙媛媛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碳氟型表面活性剂全氟辛酸(Perfuorooctanoic Acid,PFOA)的大量使用导致其与各类碳氢表面活性剂广泛共存于土壤-地下水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存在潜在威胁.通过柱实验探究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1.5 mmol·L^(-1)和30mmol·L... 碳氟型表面活性剂全氟辛酸(Perfuorooctanoic Acid,PFOA)的大量使用导致其与各类碳氢表面活性剂广泛共存于土壤-地下水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存在潜在威胁.通过柱实验探究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1.5 mmol·L^(-1)和30mmol·L^(-1)),非离子型碳氢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lkyl Polyglycoside,APG)及两性型碳氢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Dodecyl Dimethyl Betaine,BS-12)对PFOA在两种饱和土壤中迁移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PG能促进PFOA的迁移行为,其主控机制为APG与PFOA在土壤表面的竞争吸附作用;BS-12能通过对土壤表面负电荷的中和作用及疏水作用增强PFOA在土壤中的阻滞,抑制其迁移行为.因此,预测和评估PFOA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时,需考虑共存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两亲性共聚物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
16
作者 蒋亚妮 赵自豪 +8 位作者 苏茜薇 朱礼恒 田华 薛云云 杜斌 钱佳成 王建宇 凌君 朱宝库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9,共8页
为探索环保型高性能水处理超滤膜材料,设计、合成了仅含碳、氢、氧元素的丙烯酸酯类两亲性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丙烯酸丁酯-co-甲基丙烯酸)[P(MMA-co-BA-co-MAA),简写为PMBM],研究了PMBM超滤膜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发现,通... 为探索环保型高性能水处理超滤膜材料,设计、合成了仅含碳、氢、氧元素的丙烯酸酯类两亲性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丙烯酸丁酯-co-甲基丙烯酸)[P(MMA-co-BA-co-MAA),简写为PMBM],研究了PMBM超滤膜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发现,通过非溶剂诱导相转化法(NIPS)制备的PMBM超滤膜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不同羧基含量的PMBM膜在不同pH下的性能差别较大.其中MAA质量分数为11%的PMBM-11膜在中性条件下纯水通量为1310 L/(m^(2)·h·MPa),对BSA的截留率为98%,BSA污染后的通量恢复率(FRR)达到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两亲性共聚物 羧基 超滤膜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亲性噻吩羧酸衍生物的制备及潜指纹检测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钊 孔兆宇 +5 位作者 乔瑞洁 刘子川 宋林洲 朱森强 朱红军 刘睿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5-1932,共8页
以5-溴噻吩-2-羧酸和4-(二苯基胺基)苯硼酸为原料,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双亲性噻吩羧酸衍生物5-[4-(二苯基氨基)苯基]噻吩-2-羧酸(TTC-H)及其钾盐(TTC-K)。采用1HNMR和13CNMR对两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UV-Vis吸收光谱、荧光... 以5-溴噻吩-2-羧酸和4-(二苯基胺基)苯硼酸为原料,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双亲性噻吩羧酸衍生物5-[4-(二苯基氨基)苯基]噻吩-2-羧酸(TTC-H)及其钾盐(TTC-K)。采用1HNMR和13CNMR对两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UV-Vis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讨论了TTC-H和TTC-K及其聚集态的光物理性质,对其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溶剂化显色测试;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解析及Hirshfeld表面分析;将TTC-K水溶液通过化学浸渍法和雾化法应用于潜指纹成像。结果表明,TTC-H分子间存在C…H、H…H和O…H相互作用力,占比分别为31.6%、44.6%和14.6%(占总作用力的百分数,下同)。TTC-H与TTC-K均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将TTC-K水溶液通过化学浸渍法和雾化法应用于潜指纹成像,两种方法均可精确、高效地得到指纹的三级结构。浸渍法能在低浓度(5×10^(–5)mol/L)下实现对潜指纹的快速(≤5 s)识别,陈化稳定性好;而雾化法更容易操作,对于陈旧指纹(≤14 d)、水中浸泡指纹(≤7 d)均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亲性 羧酸盐 潜指纹 雾化法 聚集诱导发光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压电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旭 李云龙 +2 位作者 钱程 王世杰 聂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44,共6页
柔性压电复合材料常被应用于医学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综述了柔性压电复合材料,介绍了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代表的柔性基体和纳米填料。随后分析了制备工艺以及在制备中出现的团聚... 柔性压电复合材料常被应用于医学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综述了柔性压电复合材料,介绍了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代表的柔性基体和纳米填料。随后分析了制备工艺以及在制备中出现的团聚问题。同时,总结了物理与化学分散法以及双亲助溶剂促进分散的机理。最后归纳了机器学习(ML)、分子模拟和宏观试验3种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压电性能 复合材料 双亲助溶剂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碳点的表界面性能与驱油性能
19
作者 卢仁玲 赖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3-490,共8页
高界面活性纳米驱油材料的制备是纳米技术在超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中应用的关键问题。考察了自制两亲碳点(CDs)的表界面活性,研究了无机盐和老化温度对两亲CDs界面活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两亲CDs的油膜剥离性能和润湿反转性能,通过岩心驱... 高界面活性纳米驱油材料的制备是纳米技术在超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中应用的关键问题。考察了自制两亲碳点(CDs)的表界面活性,研究了无机盐和老化温度对两亲CDs界面活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两亲CDs的油膜剥离性能和润湿反转性能,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两亲CDs的驱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两亲CDs具有与表面活性剂相似的表面张力曲线,其临界胶束浓度和平衡表面张力分别为150.21 mg/L和28.43 mN/m。在60℃、100 g/L NaCl和25 g/L CaCl_(2)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界面活性,可将油水界面张力由0.578 mN/m分别降低至0.032 mN/m和0.015 mN/m。此外,两亲CDs具有优异的油膜剥离性能和润湿反转性能,经两亲CDs处理后,油膜面积分别减少了79.3%,并且具有润湿反转能力,可将亲油玻璃片表面的水滴接触角由109.2°降至44.8°。岩心驱油实验表明,在85 g/L NaCl和10 g/L CaCl_(2)条件下,两亲CDs驱油效率为17.4%,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因此,两亲CDs作为一种高界面活性的耐高温耐盐纳米颗粒,在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碳点 表界面活性 耐温抗盐性 驱油性能 润湿反转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木薯淀粉的性质与洗涤应用研究
20
作者 韦爱芬 蔡烨玲 韦莉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6-131,共6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十二烯基琥珀酸酐为改性剂,制备了两亲性木薯淀粉(ACS)。利用FT-IR、XRD、SEM表征了ACS的结构。通过表面张力探讨ACS在不同温度、不同盐环境及其与LAS、SDS、BS-12复配的表面活性;研究了ACS乳化性能和洗涤应用。结果...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十二烯基琥珀酸酐为改性剂,制备了两亲性木薯淀粉(ACS)。利用FT-IR、XRD、SEM表征了ACS的结构。通过表面张力探讨ACS在不同温度、不同盐环境及其与LAS、SDS、BS-12复配的表面活性;研究了ACS乳化性能和洗涤应用。结果表明,ACS的表面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无机盐提高ACS表面活性的能力大小依次为:MgCl_(2)、NaCl、KCl、CaCl_(2),MgCl_(2)降低表面张力高达25.7%;LAS、SDS、BS-12与ACS复配具有协同增效提高表面活性的作用,增效能力大小依次为:BS-12、SDS、LAS。ACS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和洗涤性能,与LAS、SDS协同洗涤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木薯淀粉 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 乳化性 洗涤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