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圆柱型波能装置能量转换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必军 盛松伟 +1 位作者 张运秋 游亚戈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23-1028,共6页
针对波能装置转换效率优化问题,基于线性规则波理论和粘性阻尼建立了复杂圆柱形振荡浮子的一维运动方程,从而得到了振荡浮子的固有频率和阻尼因素表达式,并推导了最佳阻尼和最佳弹簧下波能装置的最优转换效率表达式.研究中采用分离变量... 针对波能装置转换效率优化问题,基于线性规则波理论和粘性阻尼建立了复杂圆柱形振荡浮子的一维运动方程,从而得到了振荡浮子的固有频率和阻尼因素表达式,并推导了最佳阻尼和最佳弹簧下波能装置的最优转换效率表达式.研究中采用分离变量法得到了整个无限区域的势函数表达式及振荡浮子附加质量、阻尼系数和波浪激励力表达式.数值计算发现,在某些工况和波浪频率下,振荡浮子的阻尼系数为负值,理论上说明波能装置有发生尖锐共振的条件,此时波能装置将吸收无穷多的波浪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线性波理论 振动特性 尖锐共振 复杂圆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确定桥梁地震碰撞的临界间隙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忠献 岳福青 +1 位作者 周莉 刘旭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6-161,共6页
确定梁桥邻跨间避免地震碰撞的最小间隙,对于梁桥地震碰撞危险性预测及防地震碰撞措施的设计有着显著意义。本文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建立梁桥地震碰撞邻跨临界间隙的计算方法,分析模型采用跨径不等的两跨简支梁桥,且考虑隔震支座非线性恢... 确定梁桥邻跨间避免地震碰撞的最小间隙,对于梁桥地震碰撞危险性预测及防地震碰撞措施的设计有着显著意义。本文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建立梁桥地震碰撞邻跨临界间隙的计算方法,分析模型采用跨径不等的两跨简支梁桥,且考虑隔震支座非线性恢复力的影响。文中首先建立了系统的非线性运动方程;随后运用随机等效线性化理论将其线性化;最后在复模态空间推导了临界碰撞间隙的均值与方差的计算方法。人工地震动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参数分析表明,临界间隙随邻跨长度比增大而增大,随支座屈服力与上部结构重量比值减小而增大,随隔震支座屈服位移增大而增大,随桥墩振动周期增大而增大。隔震支座屈服前后刚度比值对临界间隙大小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桥 地震碰撞 间隙 随机振动 随机等效线性化 复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线性系统避免共振的条件 被引量:4
3
作者 侯之超 郑兆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1997年第3期15-17,8,共4页
对于无阻尼线性系统,外力频率不等于或不接近于系统的任一固有频率一直被认为是避免共振的条件.本文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建立并统一了线性系统避免共振的条件,还尝试回答下面问题:外力频率等于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是否一定发生共振?... 对于无阻尼线性系统,外力频率不等于或不接近于系统的任一固有频率一直被认为是避免共振的条件.本文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建立并统一了线性系统避免共振的条件,还尝试回答下面问题:外力频率等于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是否一定发生共振?有阻尼系统情况又怎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振动 共振 复模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振子自走型直线超声电机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鹿存跃 魏燕定 +2 位作者 郭吉丰 胡金云 黎金良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69-1472,共4页
设计了一种双振子自走型直线超声电机,电机的定子由2个同轴的对称布置的弯曲摇头型振子和中部带细颈的柔性振动块组成.2个振子的弯曲振动会激励出中间振动块的摇头振动,使驱动头上的质点产生椭圆运动轨迹,与导轨摩擦接触产生自走直线运... 设计了一种双振子自走型直线超声电机,电机的定子由2个同轴的对称布置的弯曲摇头型振子和中部带细颈的柔性振动块组成.2个振子的弯曲振动会激励出中间振动块的摇头振动,使驱动头上的质点产生椭圆运动轨迹,与导轨摩擦接触产生自走直线运动.测量得到定子上振动块的局部弯曲共振频率为20792 Hz,定子的弯曲共振频率约为40420 Hz.仿真发现,以振动块的局部弯曲共振模态作为工作模态能够得到更大的振幅.实验结果表明,在该模态频率下,电机可以提供较大的驱动速度,发热很少,较长时间工作仍旧稳定可靠,故被选作工作模态.在40420 Hz附近电机能够驱动,但是振子发热严重,不易稳定工作.当两相驱动信号的频率为20.8 kHz、相位差为90°、驱动信号电压的峰峰值为138 V时,电机的驱动速度达到598 mm/s,电机的最大驱动力达到1.94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超声电机 压电陶瓷 弯曲振动 共振模态 超声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正弦型谐振管的高频驻波热声发动机 被引量:4
5
作者 于波 戴巍 +2 位作者 罗二仓 余国瑶 张晓东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设计了一截面积正弦变化的对称管道作为高频驻波发动机谐振管,实验研究了该发动机的工作性能与声功输出能力,并与采用等直径谐振管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在一定加热功率下,正弦管能有效抑制系统产生的二阶谐波,提高一阶压力波动幅值并降... 设计了一截面积正弦变化的对称管道作为高频驻波发动机谐振管,实验研究了该发动机的工作性能与声功输出能力,并与采用等直径谐振管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在一定加热功率下,正弦管能有效抑制系统产生的二阶谐波,提高一阶压力波动幅值并降低加热块温度。由于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基于经典线性热声理论的计算无法预测两种谐振管实验性能的不同,并且与实验结果偏差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型谐振管二阶谐波线性热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类复特征值表达式的适用性研究
6
作者 侯之超 郑兆昌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7-174,共8页
对于线性系统,根据其质量、刚度或阻尼等矩阵的性质了解特征值,是十分有意义的问题.对于有阻尼陀螺系统,本文首先通过模态正交性推导了有关矩阵的若干关系式.然后分析了复特征值的两类表达式的适用性,着重讨论了通过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线性系统,根据其质量、刚度或阻尼等矩阵的性质了解特征值,是十分有意义的问题.对于有阻尼陀螺系统,本文首先通过模态正交性推导了有关矩阵的若干关系式.然后分析了复特征值的两类表达式的适用性,着重讨论了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研究特征值性质的现行处理方法存在的困难.提出一种确定特征值的补充方法,指出可能存在虚数特征值的系统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振动 稳定性分析 模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密集模态二分之一阶亚谐共振与线性模型失效问题研究
7
作者 白鸿柏 张培林 陈振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2000年第2期34-36,19,共4页
通过对一个两自由度密频近线性系统 1/ 2阶亚谐共振响应分析 ,研究了密集模态间弱非线性耦合作用在副共振中的表现形式 ,如典型的Hopf分叉导致的概周期响应等 ,着重考察了线性模型失效途径。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1/2阶亚谐共振 线性模型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ndlin矩形微板的热弹性阻尼解析解 被引量:6
8
作者 马航空 周晨阳 李世荣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83-1393,I0004,共12页
首次给出了四边简支的Mindlin矩形微板热弹性阻尼的解析解.基于考虑一阶剪切变形的Mindlin板理论和单向耦合热传导理论建立了微板热弹性耦合自由振动控制微分方程.忽略温度梯度在面内的变化,在上下表面绝热边界条件下求得了用变形几何... 首次给出了四边简支的Mindlin矩形微板热弹性阻尼的解析解.基于考虑一阶剪切变形的Mindlin板理论和单向耦合热传导理论建立了微板热弹性耦合自由振动控制微分方程.忽略温度梯度在面内的变化,在上下表面绝热边界条件下求得了用变形几何量表示的温度场的解析解.进一步将包含热弯曲内力的结构振动方程转化为只包含挠度振幅的四阶偏微分方程.利用特征值问题之间在数学上的相似性,在四边简支条件下给出了用无阻尼Kirchhoff微板的固有频率表示的Mindlin矩形微板的复频率解析解,从而利用复频率法求得了反映热弹性阻尼水平的逆品质因子.最后,通过数值结果定量地分析了剪切变形、材料以及几何参数对热弹性阻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indlin板理论预测的热弹性阻尼小于Kirchhoff板理论预测的热弹性阻尼.两种理论预测的热弹性阻尼之间的差值在临界厚度附近十分显著.另外,随着微板的边/厚比增大,Mindlin微板的热弹性阻尼最大值单调增大,而Kirchhoff微板的热弹性阻尼最大值却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弹性阻尼 微板谐振器 MINDLIN板理论 热弹性耦合振动 复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巨型-子结构控制体系在非平稳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汪宁 张洵安 王浩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3,共4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控制结构体系——巨型-子结构控制体系。根据控振结构体系的特点和通过对该结构的变形分析:主框架采用弯曲模型,而次框架采用剪切模型的集中质量模型,据此推导了控振结构的运动方程。利用复模态方法,对它和普通巨型...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控制结构体系——巨型-子结构控制体系。根据控振结构体系的特点和通过对该结构的变形分析:主框架采用弯曲模型,而次框架采用剪切模型的集中质量模型,据此推导了控振结构的运动方程。利用复模态方法,对它和普通巨型框架结构进行了2种非平稳地震作用下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构表明:这种新的结构体系能有效控制地震响应,结构安全性和舒适度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子结构控制体系 复模态分析方法 非平稳地震激励 调频质量阻尼器 控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_2-1-己烯复合物电子转移振动重组能的共振拉曼强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宏峰 郑旭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21-1925,共5页
获得了I2-1-己烯复合物的吸收横截面和绝对共振拉曼横截面.用约270 nm光激发导致复合物的I—I伸缩振动模和C C伸缩振动模等拉曼基频、泛频及其组合频强度的共振增强.采用含时波包理论的简单模型定量确定I2-1-己烯复合物的光致电子转移... 获得了I2-1-己烯复合物的吸收横截面和绝对共振拉曼横截面.用约270 nm光激发导致复合物的I—I伸缩振动模和C C伸缩振动模等拉曼基频、泛频及其组合频强度的共振增强.采用含时波包理论的简单模型定量确定I2-1-己烯复合物的光致电子转移振动重组能和均质展宽.总振动重组能3 744 cm-1分布于4个振动模,贡献最大是I—I伸缩振动1ν3,其值为2 490 cm-1,约占总振动重组能的2/3.其次为C C伸缩振动4ν6,其值为1 170 cm-1,约为总振动重组能的1/3.剩余2%的振动重组能是由烷基CH3和CH2的扭转振动3ν6和ν24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重组能 共振拉曼光谱 含时波包理论 电荷转移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经典阻尼分布参数系统复振型叠加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华霆 谭平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9,共12页
附加减震装置的一维杆或剪切梁模型属于非连续的非经典阻尼分布参数系统。对于它的动力分析,通常是建立分段的运动方程,然后利用各段动力反应的实振型叠加形式和连续条件进行动力计算。这是一种实模态综合方法,尽管它可以求得近似的动... 附加减震装置的一维杆或剪切梁模型属于非连续的非经典阻尼分布参数系统。对于它的动力分析,通常是建立分段的运动方程,然后利用各段动力反应的实振型叠加形式和连续条件进行动力计算。这是一种实模态综合方法,尽管它可以求得近似的动力反应,但反映不出阻尼对整体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为了考虑附加减震装置引起的阻尼和刚度非连续性,基于广义函数理论,建立了整体系统的无量纲化运动方程,利用Laplace变换推导了振型函数和特征值方程,并给出了振型函数的正交条件,最终导出了适用于非经典阻尼分布参数系统的复振型叠加方法。由于特征值方程为复杂的超越方程,为了同时求出多个自振频率,建议了一种基于柯西积分定理的等效多项式方法。这种方法将自振频率转变成了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求解,更简便、实用。最后以基底隔震分布参数系统为例,展示了复振型叠加法的应用,同时对隔震结构设计得出了有益的结论。给出的复振型叠加法是传统的经典阻尼连续系统实振型叠加法的推广,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振动 非经典阻尼 分布参数系统 动力分析 复振型叠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体振动模态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凤涛 柯露露 +3 位作者 李志和 杨洋 李仁秋 胡伟豪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3,共6页
铁路运输车辆不断朝着高速以及轻量化方向发展,车体承受着复杂的交变载荷,极大地增加了车体结构疲劳断裂的风险。为探究车体结构振动对车辆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利用ANSYS Workbench进行车体模态仿真计算。结合服役环境下动车组车体运行模... 铁路运输车辆不断朝着高速以及轻量化方向发展,车体承受着复杂的交变载荷,极大地增加了车体结构疲劳断裂的风险。为探究车体结构振动对车辆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利用ANSYS Workbench进行车体模态仿真计算。结合服役环境下动车组车体运行模态测试数据,提取出车体1阶菱形(8~9 Hz)、1阶垂弯(12~13 Hz)、1阶横弯(15~16 Hz)及1阶扭转(17~18 Hz)模态频率,对车体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修正。利用雨流计数法对部分实测载荷谱数据谱进行处理,得到载荷谱雨流计数矩阵。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上述不同模态频段范围内的频率响应函数,结合nCode疲劳仿真软件对车体疲劳强度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不同频段范围内车体的疲劳损伤;采用Miner线性累积疲劳损伤理论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疲劳损伤评估,结果表明:车体1阶菱形模态(8~9 Hz)附近频段对车体造成的损伤最大,其损伤位置在车钩与枕梁交接处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体振动模态 疲劳损伤 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 疲劳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