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越走滑断层隧道柔性接头抗错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粟威 陶伟明 +4 位作者 匡亮 张熙 申玉生 曹彧 胡炜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133,共11页
以西部高烈度地区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工程为依托,开展大型模型试验,对左旋走滑断层运动下隧道结构的变形模式、受力特征和破坏形态进行分析。深入研究穿越断层破碎带整体式隧道结构,采用节段式衬砌和柔性接头连接下隧道结构的应变响应... 以西部高烈度地区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工程为依托,开展大型模型试验,对左旋走滑断层运动下隧道结构的变形模式、受力特征和破坏形态进行分析。深入研究穿越断层破碎带整体式隧道结构,采用节段式衬砌和柔性接头连接下隧道结构的应变响应、位移形式、内力分布和破坏模式,旨在探究断层强制位移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响应规律,得出铰接设计对隧道结构抗错断性能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断层破碎带内设置15 cm长度衬砌节段,并以30 cm长度节段向两侧过渡,衬砌节段之间采用柔性接头连接形式,能够有效减小断层破裂面附近隧道结构的拉、压应变峰值,其中左拱腰处应变峰值降幅达到84.6%;柔性接头可通过剪切、扭转变形承担围岩传递至隧道结构的位错,隧道结构的位移曲线在柔性接头处出现不连续现象;断层走滑错动作用下断层带与活动盘交界面隧道结构受弯最严重,隧道拱腰和拱脚处弯矩最大,采用抗错断措施之后拱腰弯矩降幅最大达到87.1%;柔性接头能够避免衬砌大范围开裂和损伤,仅出现衬砌局部拉、压破坏,显著提升隧道结构的抗错断性能。为高烈度地区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工程的抗错断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走滑断层 柔性接头 节段衬砌 抗错断性能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能源电网大直径电缆破损故障无人机勘探研究
2
作者 吴智泉 陈克锐 +2 位作者 杜成康 刘艳 施金龙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0,共8页
电网电缆线路普遍较长,破损后局部放电信号在电缆内衰减较快,使故障位置的精确定位更加困难,导致故障检测难度较大,从而降低了检测的准确性。提出清洁能源电网大直径电缆破损故障无人机勘探方法。应用无人机采集电力线点云数据,利用子... 电网电缆线路普遍较长,破损后局部放电信号在电缆内衰减较快,使故障位置的精确定位更加困难,导致故障检测难度较大,从而降低了检测的准确性。提出清洁能源电网大直径电缆破损故障无人机勘探方法。应用无人机采集电力线点云数据,利用子空间特征差异算法优化点云数据的高程阈值,采用高程密度分割算法完成塔杆与高程剩余物的区分识别;构建水平投影来拟合电缆外部绝缘层直线模型和抛物线模型,识别电力线形态。将电缆形态数据输入至基于决策规则集所建立的粗径向基融合模型中,完成大直径电缆破损故障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精准提取电网的点云数据,电网大直径电缆破损故障检测准确度高于90%,检测时间低于10 min,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故障检测精度高、检测效率高,整体检测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电网 点云数据 电力线建模 故障检测 子空间特征差异算法 高程密度分割算法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时空可达的高校新校区步行路网优化——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士祥 李乐梅 +2 位作者 杨琪瑶 朱伯平 卢载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可达性是高校校园步行出行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高校新校区既有步行路网存在局部空间可达水平偏低、近距离绕行等问题.本研究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采用空间句法理论下的线段模型和ArcGIS最优路径分析模型,量化其步行时空可达水平... 可达性是高校校园步行出行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高校新校区既有步行路网存在局部空间可达水平偏低、近距离绕行等问题.本研究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采用空间句法理论下的线段模型和ArcGIS最优路径分析模型,量化其步行时空可达水平;结合步行空间实际使用水平,提出校园步行路网的改善方案并评估方案的步行可达性.研究发现:(1)分级的步行路网可提升全局和局部空间可达性,精细的道路设施设计可确保实际使用的可达性;(2)有序的游憩步道可增强空间感知的可达性;(3)以吸引点为导向的步行捷径可改善时间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校区 步行路网 时空可达性 空间句法 线段模型 ArcGIS最优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输电线路脱冰动态数字孪生系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庆昊 刘天宇 王璋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38-342,共5页
冰灾作为输电线路常见灾害,会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针对实际线路脱冰振荡对精准映射、实时通信和可视化呈现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架空输电线路脱冰数字孪生系统。首先,引入物理信息实时映射的思想,并依托Unity3D平台搭建线... 冰灾作为输电线路常见灾害,会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针对实际线路脱冰振荡对精准映射、实时通信和可视化呈现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架空输电线路脱冰数字孪生系统。首先,引入物理信息实时映射的思想,并依托Unity3D平台搭建线路脱冰数字孪生系统整体框架。其次,建立并求解基于解析解的任意时间段内的迭代模型,并将迭代模型与测量得到的时变参数结合进行分段迭代修正,从而完成数字孪生模型的建模;同时,将计算出的孪生数据在线路脱冰振荡孪生交互平台上进行展示。最后,将该系统应用在连续三档导线脱冰模拟上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孪生模型计算的结果和真实测量值吻合度较高,孪生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在0.5%以内。可见,该方法可以建立准确反映线路运行状态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脱冰 数字孪生模型 时间序列分段 解析解 连续三档线路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真空隧道管片接缝密封垫气密性试验及力学模型
5
作者 石龙 周建军 +1 位作者 王东元 吕乾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0-186,共7页
管片式衬砌结构作为构建列车低真空运行环境的一种合理方案,其接缝处的气密性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设计一套测试垫片-垫片槽气密性能的试验装置,提出一种评估垫片-垫片槽气密失效行为的力学模型,以实际工程垫片-垫片... 管片式衬砌结构作为构建列车低真空运行环境的一种合理方案,其接缝处的气密性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设计一套测试垫片-垫片槽气密性能的试验装置,提出一种评估垫片-垫片槽气密失效行为的力学模型,以实际工程垫片-垫片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气密性以及失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力学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力学模型可行性和合理性;利用力学模型中接触压力路径,可以直观解释接缝垫片密封失效机理;环向接缝垫片密封能力与初始接触压力、气密性系数、垫片等效泊松比呈正相关;纵向接缝垫片密封能力与气密性系数、垫片等效泊松比和隧道外径呈正相关性,而与垫片宽度呈负相关;初始接触压力越大,垫片密封能力越强,但密封安全储备越弱;同等条件下,纵向接缝垫片密封能力明显优于环向接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真空隧道 管片衬砌结构 气密性试验 力学模型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衬砌管片的设计模型与荷载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74
6
作者 朱合华 崔茂玉 杨金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0-194,共5页
本文围绕盾构衬砌管片的设计模型与压力荷载分布问题 ,首先概述了一种新的设计模型———梁 -接头不连续模型 ,在此基础上 ,利用管片内力的现场实测值 (如轴向力和弯矩 ) ,来反演确定作用在衬砌结构上的压力荷载的分布模式与大小 ,同时 ... 本文围绕盾构衬砌管片的设计模型与压力荷载分布问题 ,首先概述了一种新的设计模型———梁 -接头不连续模型 ,在此基础上 ,利用管片内力的现场实测值 (如轴向力和弯矩 ) ,来反演确定作用在衬砌结构上的压力荷载的分布模式与大小 ,同时 ,运用反演分析技术对局部和全周地层弹簧作用模型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衬砌管片 设计模型 荷载 反演分析 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段特征匹配的EKF-SLAM算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国良 汤文俊 +1 位作者 敬斌 程展欣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9-1024,1028,共7页
针对EKF-SLAM算法在机器人被"绑架"时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线段特征匹配的EKF-SLAM算法——EKFLineSLAM算法。该算法在线段特征观测模型和改进的基于逐点搜索的线段提取算法的基础上,将线段特征匹配引入EKF-SLAM算法,... 针对EKF-SLAM算法在机器人被"绑架"时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线段特征匹配的EKF-SLAM算法——EKFLineSLAM算法。该算法在线段特征观测模型和改进的基于逐点搜索的线段提取算法的基础上,将线段特征匹配引入EKF-SLAM算法,并对线段长度和姿态角进行EKF更新,创建环境的线段特征地图。在未知室内结构化环境中,将该算法与弱匹配EKFLineSLAM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EKFLineSLAM算法在结构化环境中克服机器人"绑架"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KF-SLAM EKFlineSLAM 线段特征观测模型 线段提取 线段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条件下盾构隧道双层衬砌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晏启祥 程曦 +1 位作者 何川 赵世科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5-59,共5页
研究目的:针对国内某些盾构隧道开始出现内部构筑二次衬砌的工程实际,为探明二次衬砌与管片衬砌的相互作用机理,提出相应分析模型,以便正确评价二次衬砌的功能以及为合理地应用二次衬砌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采用提出的双层衬砌抗剪压模... 研究目的:针对国内某些盾构隧道开始出现内部构筑二次衬砌的工程实际,为探明二次衬砌与管片衬砌的相互作用机理,提出相应分析模型,以便正确评价二次衬砌的功能以及为合理地应用二次衬砌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采用提出的双层衬砌抗剪压模型分析了三种典型工况下结构的内力特性,结果表明:增设二次衬砌将加大管片衬砌的弯矩,减小管片衬砌的轴力,这在管片衬砌发生渗漏后更加明显;相对管片衬砌而言,二次衬砌仅发挥了辅助性的承载作用;增设二次衬砌后,双层衬砌的整体受力并非更加合理;理想中的双层衬砌联合承载作用必须在特定荷载和地层结构参数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二次衬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管片衬砌完全失效后可立刻发挥承载潜能,担负安全储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双层衬砌 管片衬砌 二次衬砌 接合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段预制拼装变截面U形梁BIM技术应用
9
作者 李壮壮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9期160-167,共8页
短线法U形梁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较少,如何在拼装过程中控制桥梁合理线形尤为重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快速合理的预拼装方法。首先,利用Revit软件对U形梁桥梁构件建模,并对其进行参数化设计。确保桥梁构件的精确性和可调整性,... 短线法U形梁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较少,如何在拼装过程中控制桥梁合理线形尤为重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快速合理的预拼装方法。首先,利用Revit软件对U形梁桥梁构件建模,并对其进行参数化设计。确保桥梁构件的精确性和可调整性,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坚实基础;然后将Revit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导入Navisworks软件,利用该软件的TimeLiner(时间轴)功能,进行详尽的施工模拟。这一模拟过程能够预先判断拼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并据此对施工工序进行更为合理的安排。这种前瞻性的施工规划不仅有助于缩短施工周期,还能有效节约资源,提高整体施工效率。提出的基于BIM技术的预拼装方法为城市轨道交通中短线法U形梁的应用提供了一种高效、精确且节约资源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梁 建筑信息模型 预制拼装 智慧交通 短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宽幅盾构管片三维内力分布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建刚 何川 杨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58-2062,共5页
以武汉长江隧道工程为例,采用三维壳-弹簧计算模型,对不同幅宽和不同环间接头剪切刚度的管片衬砌结构力学分布进行了分析,并与梁-弹簧模型结果在量值上做了全面比较。研究表明,全环最大弯矩发生在幅宽边缘部位;环间接头剪力对幅宽边缘... 以武汉长江隧道工程为例,采用三维壳-弹簧计算模型,对不同幅宽和不同环间接头剪切刚度的管片衬砌结构力学分布进行了分析,并与梁-弹簧模型结果在量值上做了全面比较。研究表明,全环最大弯矩发生在幅宽边缘部位;环间接头剪力对幅宽边缘影响较大,而对幅宽中央影响偏小;当环间接头剪切刚度为非无穷大时,壳模型的幅宽边缘最大弯矩值略微大于梁弹簧模型相应结果,而当无穷大时两者数值则基本相等;壳模型的幅宽中央的最大弯矩值介于梁模型错缝与通缝拼装的数值之间,并随幅宽加大而趋于接近通缝拼装的结果;大幅宽条件下,不宜将梁-弹簧模型的环间最大剪力结果作为环间接头抗剪设计的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结构 壳.弹簧模型 管片幅宽 环间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壳–接头模型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彭益成 丁文其 +2 位作者 朱合华 赵伟 金跃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23-1829,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计算模型——壳–接头模型。该模型中采用壳单元模拟衬砌管片,管片和管片环之间通过接头联接单元相连。基于对盾构隧道衬砌结构接头力学特性的分析,建立了接头联接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计算流程,定义了弯...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计算模型——壳–接头模型。该模型中采用壳单元模拟衬砌管片,管片和管片环之间通过接头联接单元相连。基于对盾构隧道衬砌结构接头力学特性的分析,建立了接头联接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计算流程,定义了弯曲、剪切和拉压刚度的计算方法,使之能准确模拟接头的力学行为。最后利用壳–接头模型模拟盾构隧道接头原型试验,计算结果与试验较为吻合,验证了壳–接头模型模拟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力学行为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衬砌结构 管片 壳-接头模型 原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中直线元位置不确定性的传播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峰远 崔铁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在直线元不确定性模型的基础上,对GIS中直线元的不确定性传播模型作进一步的研究,主要对直线元长度、折线长度、折线环长度和直线元方向进行不确定性估计,建立它们的不确定性模型.
关键词 不确定性 直线元 传播模型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稳定性风险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志平 冯紫良 +1 位作者 刘学山 陈枫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6-600,共5页
从基于敏感度分析的风险因子识别入手 ,重点讨论了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稳定性风险分析的梁 -弹性铰-地基系统结构分析计算简图、风险评估矩阵和基于一次二阶矩法的灾害事件失效概率的计算 ,提出了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稳定性风险分析... 从基于敏感度分析的风险因子识别入手 ,重点讨论了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稳定性风险分析的梁 -弹性铰-地基系统结构分析计算简图、风险评估矩阵和基于一次二阶矩法的灾害事件失效概率的计算 ,提出了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稳定性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整体框架 (RAST法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分析 盾构隧道 管片衬砌 梁铰地基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室外导线节段模型的输电线路覆冰与脱冰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楼文娟 张跃龙 +3 位作者 徐海巍 黄铭枫 张柏岩 卞荣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5,共9页
输电线路通常需要跨越峡谷及山地等险峻复杂地形,线路脱冰动力响应的现场实测往往成本较大且精度难以保证。而室内缩尺模型试验则难以真实重现自然地貌及气象条件。为实现对某500kV高压输电线路覆冰、脱冰物理过程的高效低成本模拟,该... 输电线路通常需要跨越峡谷及山地等险峻复杂地形,线路脱冰动力响应的现场实测往往成本较大且精度难以保证。而室内缩尺模型试验则难以真实重现自然地貌及气象条件。为实现对某500kV高压输电线路覆冰、脱冰物理过程的高效低成本模拟,该文基于模态叠加法和动力相似关系自主设计自然条件下多分裂导线节段模型装置。采用弹簧系统提供可调的垂直、水平和扭转刚度,以模拟原型输电线路的三自由度动态特性。在线路场址布置导线节段模型装置,通过开展人工模拟试验验证该装置在模拟脱冰位移响应方面的有效性。基于真实冰风气象环境中的多分裂导线节段模型装置,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导线三次真实覆冰、脱冰过程的有效观测。为多分裂导线的覆冰、脱冰观测及试验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导线节段模型 模态叠加法 脱冰试验 覆冰脱冰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水盾构隧道管片接头力学与变形模型研究 被引量:44
15
作者 闫治国 丁文其 +1 位作者 沈碧伟 彭益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85-1191,共7页
输水盾构隧道的管片受到高内水压的作用,接头的变形问题非常突出,这直接决定了接头的防水构造形式。目前大多数管片环向接头的变形都是根据经验,并参考类似工程选取,这必然带来很大的随机性。而由于时间和成本问题,所有隧道工程都做足... 输水盾构隧道的管片受到高内水压的作用,接头的变形问题非常突出,这直接决定了接头的防水构造形式。目前大多数管片环向接头的变形都是根据经验,并参考类似工程选取,这必然带来很大的随机性。而由于时间和成本问题,所有隧道工程都做足尺试验不现实。克服以往接头力学与变形模型的不足,考虑弹性密封衬垫的受力、接头混凝土的弹塑性变化以及螺栓预紧力,建立了接头力学计算模型;考虑了受压区混凝土的压缩变形,螺栓变形和手孔铸铁件的局部变形,建立了一个新的接头变形计算模型。同时进行了隧道管片1∶1接头试验,将试验得到的螺栓拉力和接头变形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模型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接头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单层衬砌 管片环向接头 接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圆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及参数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袁金荣 周裕倩 +1 位作者 刘学增 于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8-641,共4页
评价了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模型及其发展现状,指出不同计算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通过上海地铁M8线实际工程对不同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重点讨论了双圆DOT(Double-O-Tube)盾构隧道结构计算中各种设计参数对计算结果的敏感性。研... 评价了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模型及其发展现状,指出不同计算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通过上海地铁M8线实际工程对不同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重点讨论了双圆DOT(Double-O-Tube)盾构隧道结构计算中各种设计参数对计算结果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双圆盾构隧道结构计算中,目前常用的几种计算模型(修正惯用法、梁—弹簧模型等)都能满足工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关键在于计算参数选择的合理性和匹配性。不同的设计参数对结构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对于中浅埋双圆盾构隧道,拱背土压力的影响不能忽略,否则计算结果将偏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圆盾构 隧道 结构设计 计算模型 衬砌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汪亦显 单生彪 +2 位作者 任伟新 靖洪文 曹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50-156,共7页
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在地震载荷作用下的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运用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地震作用过程,分析地震作用下不同管片接头模型中管片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盾构隧道在地震横向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横向位移,不同管片接头模型中管... 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在地震载荷作用下的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运用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地震作用过程,分析地震作用下不同管片接头模型中管片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盾构隧道在地震横向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横向位移,不同管片接头模型中管片的位移时程曲线趋势基本一致,且随着管片刚度减小而增大,但均比地表土体横向位移小很多;地震作用下不同管片接头模型中管片和连接螺栓的内力分布情况相类似,随着管片刚度减小,管片横向方向和剪切方向的应力均减小,连接螺栓的轴力、剪力和弯矩均增大,其中剪力增加的幅度最大,弯矩最大值位于隧道两拱腰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盾构衬砌 性能劣化 管片接头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管片衬砌纵向非均质等效连续模型 被引量:18
18
作者 郭乐 杨新安 邱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22,共6页
将盾构管片沿纵向分为环缝影响范围内、外两部分,环缝影响范围外取管片实际刚度,环缝影响范围内取等效刚度,环缝影响范围内、外连接处为刚性连接,推导出环缝影响范围内等效轴向刚度和等效弯曲刚度,并与等效连续均质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 将盾构管片沿纵向分为环缝影响范围内、外两部分,环缝影响范围外取管片实际刚度,环缝影响范围内取等效刚度,环缝影响范围内、外连接处为刚性连接,推导出环缝影响范围内等效轴向刚度和等效弯曲刚度,并与等效连续均质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等效剪切刚度的概念。剪切刚度首先由管片接触面摩阻力提供,当剪切位移增大到螺栓与螺栓孔接触时螺栓参与抗剪,并推导出等效剪切刚度和剪切位移的计算式。讨论了环缝影响长度对各等效刚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管片衬砌 纵向连续模型 非均质 环缝影响范围 等效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压力系数对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受力及破坏形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士民 申兴柱 +1 位作者 彭博 阮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2-109,共8页
随着盾构隧道建设规模的增大,地层复杂性的特点越趋明显,侧压力系数作为一个重要的表征参数,直接决定着隧道衬砌结构荷载分布及量值,对隧道结构的受荷情况及长期力学特性影响显著。以狮子洋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相似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比... 随着盾构隧道建设规模的增大,地层复杂性的特点越趋明显,侧压力系数作为一个重要的表征参数,直接决定着隧道衬砌结构荷载分布及量值,对隧道结构的受荷情况及长期力学特性影响显著。以狮子洋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相似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侧压力系数对管片衬砌结构力学特性及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侧压力系数的增大,衬砌结构的承载能力得到了提高,结构达到临界失稳状态时的最大位移值减小,结构从局部出现宏观裂纹到发生整体失稳的过程变长;当侧压力系数较小时,以纵向裂纹为主,大部分集中在左、右拱腰位置,侧压力系数较大时,结构出现横向裂纹并呈逐渐增多的态势,裂纹逐渐向拱顶、拱底部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片衬砌 侧压力系数 模型试验 渐进性破坏 失稳临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士民 陈兵 +3 位作者 王先明 鲁茜茜 阮雷 蹇蕴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2-891,共10页
近年来,盾构隧道双层衬砌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开始得到应用推广,但由于相关研究较少,导致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体系关键参数尚不明确,其中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机便是其中之一。以狮子洋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相似模型试验对二次衬砌合理施作... 近年来,盾构隧道双层衬砌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开始得到应用推广,但由于相关研究较少,导致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体系关键参数尚不明确,其中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机便是其中之一。以狮子洋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相似模型试验对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机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次衬砌在盾构隧道双层衬砌中仅作为辅助承载结构,施作时机为57%~83%,结构径向收敛值和椭圆度随加载步变化最为缓慢,结构累计声发射数AE呈渐进性增长;施作过早或过晚,二次衬砌均不能有效抑制管片衬砌变形,且结构累计声发射数AE均呈阶梯型增长;随着二次衬砌施作时机推迟,二次衬砌与管片衬砌最大内力量值之比及结构开始出现宏观损伤破坏荷载级别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因此,在综合考虑双层衬砌结构加载过程中的变形历程及损伤特性,认为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机为5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衬砌 二次衬砌 施作时机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