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井采掘接替计划自动调整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任海兵 王思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1-814,共4页
为了实现计算机对采掘计划的自动调整,在分析了采掘计划所有可能的调整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计划技术和评价采掘计划的直接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给出了一个计算机自动调整的算法,同时还研究了采掘计划工期调整的可靠性问题。还根据该方法... 为了实现计算机对采掘计划的自动调整,在分析了采掘计划所有可能的调整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计划技术和评价采掘计划的直接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给出了一个计算机自动调整的算法,同时还研究了采掘计划工期调整的可靠性问题。还根据该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软件,从现场使用情况来看,对于提高采掘计划编制工作的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该方法及其相关软件对矿井采掘计划管理和保证采掘计划的可靠性具有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调整 采掘接替 回采 工期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线区段实用货物列车运行图的优化模型及算法 被引量:24
2
作者 彭其渊 杨明伦 聂勋煌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20,共6页
对于研究利用计算机编制单线区段货物列车运行图问题,首先构造一个混合0-1整数规划模型,然后提出求解该问题的一种新算法——时空局域滚动优化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和实现步骤。利用该方法编制了一个有11对旅客列车、27对... 对于研究利用计算机编制单线区段货物列车运行图问题,首先构造一个混合0-1整数规划模型,然后提出求解该问题的一种新算法——时空局域滚动优化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和实现步骤。利用该方法编制了一个有11对旅客列车、27对货物列车的单线区段货物列车运行图,耗时90min左右,其主要质量指标均符合实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物 列车运行图 算法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计划优化技术中顺序优化的编程模式与算法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周远成 乞建勋 张立辉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4年第5期47-50,共4页
网络计划优化技术中的顺序优化理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因编程困难,始终未能和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顺序优化的编程是相当复杂的,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不仅包含顺序优化,而且还包含因顺序优化而带来的网络图的调整。本... 网络计划优化技术中的顺序优化理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因编程困难,始终未能和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顺序优化的编程是相当复杂的,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不仅包含顺序优化,而且还包含因顺序优化而带来的网络图的调整。本文就是针对这一情况,介绍了一种适合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筹学 顺序优化 十字链表 算法设计 工序的重心 序偶亏值定理 行偶亏值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可修系统的一类可靠性数学模型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民悦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8-120,共3页
考虑了一类具有两个指标的复杂可修系统 ,研究了该类复杂可修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建立了复杂可修系统的一类可靠性数学模型 。
关键词 复杂可修系统 数学模型 工作寿命 自然寿命 大修限 可靠性 平均工作时间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过程中人的极限工作时间研究
5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27-2030,共4页
操作工人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由于精神和身体的疲劳会产生失误,人的可靠性降低,导致生产残次品,甚至危及人身安全。为了了解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操作者最长可持续的工作时间(极限工作时间),提出了一种结合统计过程控制图(statistical... 操作工人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由于精神和身体的疲劳会产生失误,人的可靠性降低,导致生产残次品,甚至危及人身安全。为了了解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操作者最长可持续的工作时间(极限工作时间),提出了一种结合统计过程控制图(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chart,SPCC)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的方法。用连续时间中单位时间间隔内的次品率衡量人的可靠度,并形成次品率时序序列(defective rate time series,DRTS)。一方面使用该数列基于ARIMA构建SPCC,并确定样本的上控制线(upcontrolline,UCL)、下控制线(lowcontrolline,LCL)和极限时间范围;另一方面使用ARIMA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配合实时跟踪算法(realtime tracing algorithm,RTA)对需要确定极限工作时间(limit working time,LWT)的某一操作者的DRTS进行预测。最后将预测曲线置于SPCC中来确定该操作者LWT的范围。通过对10个操作者8h,每隔10min采样得到的DRTS分析,表明该类工作参数的范围为UCL=[3.89,4.66]、LCL=[-4.98,-3.90]、LWT=[393,450]min,确定了一个新操作者的LWT为[435,452]min,即435min时该操作者就应该停止工作进行休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可靠性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统计过程控制图 极限工作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激光甲烷传感器工作稳定性加速试验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小松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5-49,共5页
针对现有传感器工作稳定性试验方法需将传感器连续运行和测试180 d、效率较低的问题,分析了矿用激光甲烷传感器工作稳定性加速试验的可行性;通过摸底试验分析得出温度是影响激光甲烷传感器长期测量误差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根据激光甲烷传... 针对现有传感器工作稳定性试验方法需将传感器连续运行和测试180 d、效率较低的问题,分析了矿用激光甲烷传感器工作稳定性加速试验的可行性;通过摸底试验分析得出温度是影响激光甲烷传感器长期测量误差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根据激光甲烷传感器各部件及整机的温度极限,确定加速试验温度为75℃;使用阿列纽斯方程建立工作稳定性加速试验模型,并计算出加速因子为8.71834;结合恒定失效率假设下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得出激光甲烷传感器工作稳定性加速试验方法,该方法可将试验时间从180 d缩短为12 d。结合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通过实验验证了加速试验方法的可行性。该加速试验方法可大幅提升检验工作效率,为制定激光甲烷传感器行业标准试验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甲烷传感器 工作稳定性 加速试验 温度极限 平均无故障时间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