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olidified inshore saline soil using SH lime-ash 被引量:1
1
作者 覃银辉 刘付华 周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386-390,共5页
Through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influencing factors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olidified inshore saline soil with SH lime-ash,ratio of lime-ash(1-K),quantity of lime-ash,age,degree of compression and sal... Through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influencing factors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olidified inshore saline soil with SH lime-ash,ratio of lime-ash(1-K),quantity of lime-ash,age,degree of compression and salt content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because inshore saline soil has special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more influencing factors must be considered compared with ordinary soil for the perfect effect of solidify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IFIED inshore SALINE soil with SH lime-ash COMPRESSIVE strength lime ASH COMPACTION degree salt cont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姜黑土麦玉轮作不同施氮量下土壤矿质氮运移规律及分布特征
2
作者 吕金岭 高燕哺 +2 位作者 骆晓声 郭战玲 李太魁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0-999,共10页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地区的一类典型农田土壤,由于存在明显的砂姜层以及易产生多发性裂隙,砂姜黑土的氮素迁移分布存在不确定性。鉴于此,本研究设置CK(无氮磷钾肥)、TR(传统高氮)、OPT(优化施氮)和ZOPT(再优化施氮)4个处理,采用剖面取样和...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地区的一类典型农田土壤,由于存在明显的砂姜层以及易产生多发性裂隙,砂姜黑土的氮素迁移分布存在不确定性。鉴于此,本研究设置CK(无氮磷钾肥)、TR(传统高氮)、OPT(优化施氮)和ZOPT(再优化施氮)4个处理,采用剖面取样和同位素示踪方法,探究砂姜黑土麦玉轮作氮素运移规律及作物吸收利用率。结果显示,长期施肥条件下,砂姜黑土NO_(3)^(-)-N残留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其次为50~60 cm土层,120 cm以下NO_(3)^(-)-N残留量低且变化不显著;从3季取样来看,不同施氮处理NO_(3)^(-)-N残留量主要在0~20 cm和40~60 cm层,20~40 cm层最低。其中第1季(玉米季)不同处理当季^(15)N残留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其余土层较低;第2季(小麦季)0~20 cm土层^(15)N残留量增加显著,其余土层增幅较小;第3季(玉米季)由于极端降雨的影响,0~20 cm土层^(15)N占比下降,^(15)N残留量占比由第2季的71.0%~83.0%降低至52.3%~56.5%,20~60 cm土层^(15)N残留量增幅明显,80~100 cm土层有小幅上升。各处理三季作物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15)N利用效率表现为ZOPT>OPT>TR,说明190 kg·hm^(-2)施氮量可满足砂姜黑土当季麦玉轮作氮素需求。除此之外,不同处理3季平均氮素损失在31.8%~36.4%之间,其中TR处理最高,ZOPT处理最低。研究表明,砂姜黑土常规气象条件下化肥氮主要以作物吸收和土壤残留为主,而极端降雨条件下,化肥氮主要以环境损失为主,淋溶不是当季化肥氮的主要损失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氮素运移 极端降雨 ^(15)N标记 麦玉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体盐碱化影响的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加固疏浚淤泥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军 张凯宇 +2 位作者 倪俊峰 符洪涛 彭怡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1-810,共10页
为了解决疏浚淤泥渗透性差和排水固结时间长等难题,常常采用絮凝-真空预压法处理,针对既有地基,本研究提出注浆絮凝-真空预压的地基处理方法。针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体,设计并开展了不同石灰掺量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其对疏浚淤泥的加... 为了解决疏浚淤泥渗透性差和排水固结时间长等难题,常常采用絮凝-真空预压法处理,针对既有地基,本研究提出注浆絮凝-真空预压的地基处理方法。针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体,设计并开展了不同石灰掺量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其对疏浚淤泥的加固效果。试验过程中监测了孔隙水压力、排水量、沉降量的变化,试验结束后检测了土体的pH值、含盐量、含水率及十字板剪切强度等指标。在考虑强度增长和土体盐碱化影响的基础,研究得出了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的最优石灰掺量。然后通过龙湾二期滨海湿地修复工程的现场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的有效性。研究结论可为类似疏浚淤泥处理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 石灰改性 淤堵 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 土体盐碱化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渣灰与石灰配施对酸化土壤的改良及玉米植株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江涛 常再艳 +4 位作者 刘思汝 马海洋 刘亚男 石伟琦 宋书会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以热带酸性砖红壤为研究对象,在有机肥代替部分化学氮肥的基础上配施甘蔗渣灰与生石灰,探索其对土壤酸化的改良作用。【方法】采用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盆栽试验设置处理1:甘蔗渣灰与生石灰用量比为1∶1(L1B1);... 【目的】以热带酸性砖红壤为研究对象,在有机肥代替部分化学氮肥的基础上配施甘蔗渣灰与生石灰,探索其对土壤酸化的改良作用。【方法】采用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盆栽试验设置处理1:甘蔗渣灰与生石灰用量比为1∶1(L1B1);处理2:甘蔗渣灰与生石灰用量比为1∶2(L1B2);处理3:甘蔗渣灰与生石灰用量比为1∶4(L1B4);施用纯化学肥料氮磷钾的处理为对照(CK)。分别在玉米生长的苗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测量玉米生理生长状况,探讨生石灰和甘蔗渣灰的最佳比例和最优选择。同时开展田间试验,以纯化学肥料氮磷钾为对照(NPK),设置处理1:有机肥替代30%化学氮肥(M30),处理2:在30%有机替代的基础上配施甘蔗渣灰+生石灰(M30LB),在收获期测定土壤各项理化性质。【结果】(1)盆栽试验L1B1处理表现最佳,较CK组可提升玉米植株最大叶长11.05%、最大叶宽17.46%、冠幅27.55%、株高28.24%;提升土壤pH值1.41个单位、土壤速效磷8.36%、碱解氮75.00%、交换性钙离子含量1.08倍;(2)大田实验M30LB处理(70%NPK+有机肥+甘蔗渣灰+石灰)对土壤酸化改良效果最佳,同对照组(100%NPK)相比pH值提高了1.68个单位,土壤碱解氮提升44.45%;有机质含量提升20.07%,速效磷含量提升40.81%,硝态氮含量下降26.06%;(3)主成分分析显示土壤团聚体、速效磷、有机质和硝态氮对土壤改良效果影响相对较大、反馈效果更加明显。土壤pH值变化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0.25 mm团聚体、交换性钙离子、土壤碱解氮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与土壤硝态氮、<0.053 mm团聚体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结论】(1)在甘蔗灰施用量为10 g/kg的前提下,生石灰的使用量在2.5 g/kg~10 g/kg均有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提高,且对于土壤pH值的提升也较为迅速;(2)农业生产上生石灰与甘蔗渣灰的比例以1∶2左右为宜;(3)甘蔗渣与生石灰配施能减少农业氮肥的施用,降低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和负面影响,对土壤酸化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灰 石灰 有机肥 土壤酸化 玉米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炭-石灰复合土的力学性能及微观机理研究
5
作者 扈惠敏 郭雷 王博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4,共8页
采用生物质气化的副产品稻壳炭和石灰对路基土进行复合改性,测试稻壳炭-石灰复合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动态回弹模量,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RD及SEM分析其强度特性机理。结果表明:加入稻壳炭可以显著提高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同稻壳炭... 采用生物质气化的副产品稻壳炭和石灰对路基土进行复合改性,测试稻壳炭-石灰复合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动态回弹模量,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RD及SEM分析其强度特性机理。结果表明:加入稻壳炭可以显著提高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同稻壳炭、石灰掺量的复合土强度差异明显,稻壳炭、石灰复掺优于稻壳炭单掺,根据强度及节能降碳效果,推荐稻壳炭+石灰的掺量为2%+2%(2L+2R);复合土具有早强性,其后期强度提升缓慢,获得了抗压强度随龄期变化的预测公式;稻壳炭可以增强复合土的韧性,复合土的破坏形态随掺量的增加逐渐由脆性向塑性转变;复合土的动态回弹模量与围压、循环应力、龄期呈正相关,加入稻壳炭,复合土的动态回弹模量增大,建立的多状态动态回弹模量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稻壳炭中活性SiO_(2)与石灰的火山灰反应是复合土强度迅速提升的主要原因,不同龄期的强度差异源自于C—S—H生成的数量和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稻壳炭-石灰复合土 抗压强度 动态回弹模量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和硫化钠原位修复北方Pb污染土壤的潜力分析与建议
6
作者 吕小永 吴维隆 +5 位作者 张含 沈锋 王萍 吴璇 张增强 李荣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34,共9页
【目的】探讨石灰、硫化钠对铅(Pb)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生物量、Pb含量的影响,以探明石灰、硫化钠作为钝化剂修复Pb污染土壤的潜力,为中国北方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地的安全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凤县Pb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农田平... 【目的】探讨石灰、硫化钠对铅(Pb)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生物量、Pb含量的影响,以探明石灰、硫化钠作为钝化剂修复Pb污染土壤的潜力,为中国北方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地的安全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凤县Pb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农田平均Pb含量为172.1 mg/kg),向Pb污染土壤中分别施用了5,10,15 g/kg石灰和2,6,10 g/kg硫化钠,并以不添加钝化剂为对照(CK),稳定6个月后,于2021年5月开始种植作物,其中大豆和玉米为第1季作物,油菜和小麦为第2季作物,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的基础理化指标、Pb含量、有效态Pb含量以及作物生物量和茎叶、籽粒Pb含量,分析钝化处理后作物对Pb的富集情况,并对不同处理作物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与CK相比,石灰、硫化钠均提高了土壤pH,且土壤pH随着钝化剂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石灰、硫化钠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与CK总体均无显著差异。相比CK,石灰、硫化钠处理玉米、大豆、小麦的总生物量总体增幅较大,而对油菜总生物量的影响较小。第1季和第2季作物收获后,与CK对比,石灰、硫化钠处理作物根际土壤有效态Pb含量均明显减少。石灰和硫化钠处理4种作物茎叶中的Pb含量与CK相比均明显下降。与CK相比,石灰处理4种作物籽粒中的Pb含量均明显下降;除了玉米外,硫化钠处理大豆、油菜、小麦籽粒中的Pb含量较CK明显下降。不同含量石灰、硫化钠处理后,两季作物对Pb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其中小麦对Pb的富集能力较强。对4种作物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不同钝化剂处理作物可食用部分(茎叶和籽粒)的Pb含量均超过了食品安全限值;石灰、硫化钠处理大豆、油菜所榨植物油中的Pb含量远远小于二者籽粒中的Pb含量,其中菜籽油满足了食品安全标准。【结论】在重金属Pb污染地区,石灰、硫化钠均提高了土壤pH,总体增加了作物生物量,减少了土壤和作物的Pb含量,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且Pb污染地块经修复后可用作油菜籽种植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地区 石灰 硫化钠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消毒对连作苹果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张丹 杨光柱 +9 位作者 黄文静 唐昕 黄国嫣 郑丽萍 李云国 龚占斌 王斌 李帆 马钧 全勇 《中国果树》 2025年第2期22-28,38,共8页
为明确不同土壤消毒剂对土壤消毒效果的影响,研究了石硫合剂、福尔马林对连作苹果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防治苹果再植病提供科学依据。以石硫合剂、福尔马林消毒以及清水浇灌(对照)的连作苹果园土壤为材料,利用细菌16S核糖体... 为明确不同土壤消毒剂对土壤消毒效果的影响,研究了石硫合剂、福尔马林对连作苹果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防治苹果再植病提供科学依据。以石硫合剂、福尔马林消毒以及清水浇灌(对照)的连作苹果园土壤为材料,利用细菌16S核糖体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2种消毒剂对连作苹果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通量测序共得到5844个细菌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其中2085个OTUs为3个处理共有;石硫合剂、福尔马林、对照分别特有769、775、644个OTUs。与对照相比,石硫合剂、福尔马林消毒后土壤细菌Shannon指数均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CoA分析显示,不同处理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石硫合剂处理有6个门的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其中酸杆菌门、厚壁菌门、TM7、WPS-2显著增加,而芽单胞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显著降低;福尔马林处理芽单胞菌门显著降低,TM7显著升高。在相对丰度≥1.00%条件下,石硫合剂处理、福尔马林处理和对照分别有10、9、8个优势属,其中石硫合剂和福尔马林处理共有优势属4个,而2个消毒处理与对照均无共有优势属。石硫合剂、福尔马林消毒后,土壤细菌的多样性降低,但细菌的功能未发生显著性改变。石硫合剂消毒对细菌门组成的影响大于福尔马林消毒,2种广谱性消毒剂均改变了土壤细菌优势属的组成。其中,与福尔马林消毒相比,石硫合剂消毒更有利于有益菌酸杆菌门和芽孢杆菌属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消毒 苹果连作障碍 石硫合剂 土壤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扩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挤密效果和水平应力变化规律研究
8
作者 周勤帮 李建东 +2 位作者 段伟 王凯 王海宏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6-371,共6页
为研究灰土夯扩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公路路基时挤密效果和水平应力沿深度的变化规律,选用不同桩径、桩间距的灰土夯扩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分析处理前后深度范围内桩周土挤密系数、水平应力、超固结比、锥尖阻力和侧壁阻力变化规... 为研究灰土夯扩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公路路基时挤密效果和水平应力沿深度的变化规律,选用不同桩径、桩间距的灰土夯扩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分析处理前后深度范围内桩周土挤密系数、水平应力、超固结比、锥尖阻力和侧壁阻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灰土夯扩挤密桩可显著增大处理深度范围内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湿陷系数、水平应力、固结度、锥尖阻力和侧壁阻力,进而提高地基承载力。桩间距从1.0 m增大为1.2 m和1.5 m时,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分别增大了1.37%和4.11%,平均湿陷系数分别增大了1.75倍和2.79倍;桩间距为1.0 m、1.2 m和1.5 m时,400 mm桩径对应的平均水平应力比分别为3.23、2.47和1.92,超固结比分别为11.58、6.64和3.94,平均桩尖阻力分别增大了2.54倍、1.92倍、1.31倍,侧壁阻力分别增大了3.07倍、2.35倍、1.47倍。450 mm桩径对应的平均水平应力比分别为3.52、2.74和2.21,超固结比分别为13.80、8.26和5.27,平均桩尖阻力分别增大了2.77倍、2.03倍和1.39倍,侧壁阻力分别增大了3.40倍、2.59倍和1.66倍,且桩间距对上述桩间土参数的影响程度均大于桩径。实际工程中建议采用桩间距≤1.2 m的灰土夯扩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地基 灰土夯扩挤密桩 桩间土 挤密系数 水平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硼锌配施石灰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品质及酸化土壤改良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丁武汉 曾科 +4 位作者 吴腾飞 李苹 吴永沛 易琼 张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6-1156,共11页
探究中微量元素及石灰配施对华南双季稻生产和酸化土壤改良的影响,可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和酸性耕地健康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针对华南典型双季稻种植模式,在全国首批酸化治理重点县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布置田间试验,共设4个处理:不施肥处理... 探究中微量元素及石灰配施对华南双季稻生产和酸化土壤改良的影响,可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和酸性耕地健康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针对华南典型双季稻种植模式,在全国首批酸化治理重点县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布置田间试验,共设4个处理:不施肥处理(T0)、农民常规施肥处理(T1)、常规施肥+镁硼锌处理(T2)和常规施肥+镁硼锌+石灰处理(T3),于水稻收获期测定水稻产量、稻米品质以及土壤酸度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相较于不施肥处理(T0),施肥处理(T1、T2和T3)早稻和晚稻籽粒产量分别显著提升72.02%~101.54%和32.55%~62.03%,同时降低了晚稻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含量。相较于T1处理,T2和T3处理进一步显著降低了稻米胶稠度,并提高了粗蛋白质含量(粗蛋白质含量仅在T3与T1处理间差异显著)。此外,相较于T1处理,T2处理显著促进了早稻和晚稻籽粒增产(17.16%和21.90%),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含量(9.67%),显著提高了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37.77%)、有效硼含量(98.11%)和土壤pH (0.15个单位);T3处理显著提高了晚稻籽粒产量(22.24%)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含量(59.58%),显著提高了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79.01%)、有效硼含量(135.84%)和有效锌含量(167.72%),并显著提升土壤pH (0.44个单位)。T3与T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T3处理的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有效硼与有效锌含量分别比T2处理显著提高29.93%、19.04%和161.97%,土壤交换性酸含量显著降低55.26%,pH显著提高0.29个单位。农民常规施肥配施150 kg·hm^(-2)硫酸镁、15 kg·hm^(-2)硼砂和22.5kg·hm^(-2)硫酸锌以及在此基础上增施1 125 kg·hm^(-2)石灰,可保持或促进水稻籽粒增产,并有效改良酸性土壤,其中农民常规施肥、镁硼锌和石灰三者配施对酸性土壤改良效果更佳,但仍需长期试验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镁硼锌 石灰 产量 稻米品质 酸化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与有机物料联用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10
作者 袁浩亮 聂军 +4 位作者 黎鹏 鲁艳红 廖育林 曹卫东 张江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9,共11页
【目的】石灰、紫云英和稻草已被广泛应用于南方稻区,但三者协同改良土壤的效果和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探讨石灰、紫云英和稻草协同利用对稻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碳氮分布的长期影响,为其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南方稻区广泛... 【目的】石灰、紫云英和稻草已被广泛应用于南方稻区,但三者协同改良土壤的效果和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探讨石灰、紫云英和稻草协同利用对稻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碳氮分布的长期影响,为其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南方稻区广泛分布的河砂泥田和红泥田土壤,进行了6年微区定位试验。试验包括3个处理:常规施肥(F)、紫云英+稻草+常规施肥(GRF)、紫云英+稻草+石灰+常规施肥(GRFL)。晚稻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层样品,用湿筛法将土壤团聚体分为4级,测定各级团聚体的数量、占比,以及有机碳和氮含量,计算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以及粒径>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调查早稻、晚稻和周年水稻产量,并分析了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氮储量与水稻周年产量的相关性。【结果】就河砂泥田而言,与F处理相比,GRF和GRFL处理水稻周年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7.29%和20.88%;GRF处理显著提高了0.25~2 mm粒径团聚体含量13.53%,R0.25显著提高了6.66%。与GRF处理相比,GRFL处理的MWD和GMD分别提高了10.45%和12.00%,并显著提高了>2、0.053~0.25和<0.053 mm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有机碳总储量。水稻产量与>2和0.25~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储量呈显著正相关。就红泥田而言,与F处理相比,GRF和GRFL处理水稻周年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3.99%和14.98%;GRF处理0.25~2 mm粒径团聚体含量显著提高了41.41%,R0.25显著提高了5.25%,并显著提高了>2和0.25~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中碳、氮含量及总储量。但与GRF相比,GRFL处理的MWD和GMD分别降低了1.73%和8.66%,R0.25显著降低了3.17%;有机碳和氮储量分别降低了4.70%和4.74%。水稻产量与>2和0.25~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储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紫云英与稻草联合利用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促进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并改善土壤结构。在联合利用的基础上添加石灰能进一步提高河砂泥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高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但降低了红泥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碳氮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 有机物料 河砂泥田 红泥田 团聚体组分 有机碳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东南砂姜黑土冬小麦种植区有机肥和无机氮配施组合模式选择
11
作者 宋一凡 武紫君 +8 位作者 付凯霞 张荣 孙丽芳 张广乐 陈如雪 牟海萌 王壮壮 王鹏飞 王永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8,共11页
【目的】探寻豫东南砂姜黑土冬小麦种植区适宜的有机肥和无机氮配施组合模式,为实现区域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冬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2012—2021连续10 a不同施氮量定位试验基础上设置增施有机肥处理,研究分析不同... 【目的】探寻豫东南砂姜黑土冬小麦种植区适宜的有机肥和无机氮配施组合模式,为实现区域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冬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2012—2021连续10 a不同施氮量定位试验基础上设置增施有机肥处理,研究分析不同施氮量下增施有机肥对0~20 cm原状土的土壤团聚体组成、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以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增施有机肥可优化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的组成,与不增施有机肥的长期单施氮肥处理相比,增施有机肥的施氮量配施处理>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平均提高了10.97%;增施有机肥的施氮量配施处理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高于不增施有机肥的长期单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了1.73%~7.83%和0.95%~6.00%;增施有机肥的施氮量配施处理较不增施有机肥的长期单施氮肥处理还可提高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20.59%和2.82%;增施有机肥的施氮量配施处理可提高小麦产量,较不增施有机肥的长期单施氮肥处理2 a平均增产13.05%。【结论】施氮量范围为201.72~234.10 kg⋅hm^(-2)并增施有机肥时可实现理论最高产量,施氮量240 kg⋅hm^(-2)、有机肥5000 kg⋅hm^(-2)的配施组合模式有利于产量提升,增产效果最好,可实现土壤结构改良、团聚体稳定性提高、土壤培肥和产量提升的协同调控效应,可作为豫东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高产高效种植的适宜施氮量与有机肥配施组合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增施有机肥 土壤团聚体 砂姜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和水分联合作用对稻田土壤及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12
作者 官甲训 周玮 +2 位作者 范菲菲 朱大雁 韦小芳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26-132,共7页
【目的】探明石灰和水分联合作用对土壤环境及水稻各组织Cd、Pb含量的影响,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及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添加石灰处理为对照,研究2种水分管理措施(水稻全程淹水和水稻前期淹水,灌浆期后排干... 【目的】探明石灰和水分联合作用对土壤环境及水稻各组织Cd、Pb含量的影响,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及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添加石灰处理为对照,研究2种水分管理措施(水稻全程淹水和水稻前期淹水,灌浆期后排干)配施不同石灰用量(4 g/kg和8 g/kg)对土壤pH及Cd、Pb含量与水稻各组织Cd、Pb含量的影响。【结果】全程淹水条件下配施石灰均显著降低土壤的Cd、Pb含量,Cd含量降低50.47%~67.67%,Pb含量降低2.91%~80.69%。2种水分管理措施配施石灰均显著提高土壤pH 15.38%~21.51%;对根表铁膜的形成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其对Cd、Pb的吸附,Cd含量减少61.04%~70.59%,Pb含量减少34.35%~66.45%;明显降低水稻各组织的Cd、Pb含量,其中,稻米中Cd和Pb含量分别降低50.00%~67.44%和42.22%~62.50%,仅水稻全程淹水,添加石灰8 g/kg处理(8L+CF)稻米的Cd(0.14mg/kg)和Pb含量(0.15mg/kg)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22)限量值(0.2 mg/kg)。【结论】2种水分管理措施配施石灰可有效提高重金属复合污染稻田土壤环境pH,抑制土壤Cd、Pb向水稻植株的迁移-转运,从而降低水稻根表铁膜对Cd、Pb的吸附,且持续淹水管理更有利于降低稻米的Cd、Pb含量,以水稻全程淹水,添加石灰8g/kg处理效果最佳,生产稻米的Cd和Pb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22)限量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 石灰 水分管理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地区柑橘园土壤酸化现状和石灰需求量评估
13
作者 张圆圆 丁志峰 章明奎 《农学学报》 2025年第8期30-38,共9页
旨在研究浙西地区柑橘园土壤酸化特征,为橘园酸性土壤改良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选择浙西地区26个橘园开展土壤调查,分析了土壤交换性酸的组成、酸缓冲性能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并以土壤加石灰培养法确定的石灰需求量为参照,评估了SM... 旨在研究浙西地区柑橘园土壤酸化特征,为橘园酸性土壤改良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选择浙西地区26个橘园开展土壤调查,分析了土壤交换性酸的组成、酸缓冲性能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并以土壤加石灰培养法确定的石灰需求量为参照,评估了SMP缓冲法、交换性酸中和估算法、氢氧化钙混合滴定法、氯化钙交换—氢氧化钙中和滴定法和根据土壤理化性质估算法5种石灰需求量估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调查橘园土壤pH在3.11~6.52之间,其中88.5%的土壤pH低于柑橘适宜生长范围(pH 5.0~6.5);由紫砂岩风化物发育而来的土壤(pH 4.80)高于其他母质土壤,其后依次为洪积物(pH 4.41)、河流冲积物(pH 4.36)、石英砂岩风化物(pH 4.24)、酸性岩风化物(pH 4.23)发育的土壤;土壤交换性酸含量在0.05~6.66 cmol/kg之间,水解性酸含量在2.24~16.05 cmol/kg之间,紫砂岩风化物、河流冲积物和洪积物发育土壤的潜性酸的含量相对较低。土壤酸缓冲容量与游离氧化铁含量、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盐基离子总量、盐基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交换性Al^(3+)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土壤交换性钙和游离氧化铁对土壤酸缓冲容量贡献最大,紫砂岩发育的土壤有着较高的交换性钙和游离氧化铁含量,故而缓冲容量较高。随着园龄的增加,土壤活性酸和潜性酸含量上升,交换性盐基和土壤酸缓冲能力下降。石灰需求量不同估算方法的结果比较表明,SMP缓冲法在估算石灰需求量较高的土壤时准确性较高,氢氧化钙混合滴定法与培养实验结果线性相关程度最高,这2种方法相对适用于浙西橘园土壤石灰需求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地区 柑橘园 酸性土壤 酸缓冲能力 石灰需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粪肥对越冬茬茄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赵士花 杨宁 +7 位作者 郝冉冉 韩晴 赵会侠 褚衍仕 孙炜翔 赵作胜 龙启源 龙启健 《农学学报》 2025年第8期64-68,共5页
本研究旨在摸索出适合台儿庄区砂姜黑土种植茄子的畜禽粪便施用模式,以促进茄子绿色、高质、高效生产。以当地砂姜黑土上种植的越冬茬茄子为对象,设计3种不同施肥处理:纯猪粪(0:2)、猪粪与稻壳鸡粪等比例混合(1:1)以及纯稻壳鸡粪(2:0)... 本研究旨在摸索出适合台儿庄区砂姜黑土种植茄子的畜禽粪便施用模式,以促进茄子绿色、高质、高效生产。以当地砂姜黑土上种植的越冬茬茄子为对象,设计3种不同施肥处理:纯猪粪(0:2)、猪粪与稻壳鸡粪等比例混合(1:1)以及纯稻壳鸡粪(2:0)。对茄子植株茎粗、根系生长和产量等关键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施用纯稻壳鸡粪茄子的茎粗、根系生长和产量表现最好,植株主枝粗度、根系鲜重、根毛总数和产量分别为1.92 cm、63.44 g、130条和392985 kg/hm^(2);猪粪、稻壳鸡粪等比例施用表现居中,植株主枝粗度、根系鲜重、根毛总数和产量分别为1.90 cm、61.56 g、125条和335670 kg/hm^(2);表现最差的是施用纯猪粪,植株主枝粗度、根系鲜重、根毛总数和产量分别为1.72 cm、42.10 g、86条和331410 kg/hm^(2)。对于通体质地粘重、结构不良的砂姜黑土,施用稻壳鸡粪可适当疏松土壤,改善越冬茬茄子根系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提供越冬茬茄子根系生长的优良环境,从而促进茄子植株的粗壮和产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越冬茬茄子 猪粪 稻壳鸡粪 根系 产量 施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同含水率灰土的细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晶 赵欢 +1 位作者 张金翼 席培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99,共7页
为了探明素土和灰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细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受冻融循环的影响规律,开展了素土和灰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冻融循环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结果表明,素土和灰土抗压强度均随含水率的提高而降低;素土和灰土抗压... 为了探明素土和灰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细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受冻融循环的影响规律,开展了素土和灰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冻融循环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结果表明,素土和灰土抗压强度均随含水率的提高而降低;素土和灰土抗压强度在同一含水率时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冻融循环六次时降低率可达到12次时的80%左右;灰土T_(2)谱信号峰值大于素土,T_(2)谱信号峰值随着灰土比例的提高而增大;不同含水率时素土和灰土T_(2)谱面积在冻融循环次数由3次增大至6次的增长率均明显大于6次至1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灰土 冻融循环 含水率 力学性能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脲甲醛缓释肥减量深施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及氮肥吸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金岭 尤克 +2 位作者 何斌 寇长林 李太魁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3,共8页
为了探究聚脲甲醛缓释肥(PF)减量深耕对小麦和玉米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以及矿质养分迁移的影响,设置对照(CK)、尿素+旋耕(OPTX)、尿素+深耕(OPTS)、PF+旋耕(PFX)和PF+深耕(PFS)5个处理,在豫南砂姜黑土小麦、玉米农田开展大区试验。... 为了探究聚脲甲醛缓释肥(PF)减量深耕对小麦和玉米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以及矿质养分迁移的影响,设置对照(CK)、尿素+旋耕(OPTX)、尿素+深耕(OPTS)、PF+旋耕(PFX)和PF+深耕(PFS)5个处理,在豫南砂姜黑土小麦、玉米农田开展大区试验。结果表明,对比传统尿素(OPT)处理,PF处理小麦、玉米产量显著高于OPT处理,尤其PFS处理较OPTX处理小麦和玉米季产量分别高12%和6.4%,较OPTS处理分别高3.4%和1.8%;与产量不同,PFS处理仅显示玉米季氮肥利用率(NUE)高于OPTX和OPTS处理,而小麦季NUE甚至低于OPTS处理,这可能与PF在小麦季深耕条件下养分释放速度慢有关。对比两种耕作方式,发现PFS处理小麦季产量与PFX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别,而玉米季产量显著高于PFX处理;与产量不同,PFS处理小麦季NUE显著低于PFX处理,而玉米季无显著差别,这可能与玉米季更适宜的气象条件和小麦季PF养分的后续释放有关。对比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残留量和总氮浓度,发现作物收获后,PFS处理0~30和30~60 cm土层NH_(4)^(+)-N残留量与PFX处理无显著差异,NO_(3)^(-)-N残留量显著低于PFX处理,而总氮含量略高于PFX处理,这可能与PF处理在小麦季深耕条件下氮素未释放完全有关。总而言之,依据作物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聚脲甲醛缓释肥在深耕条件下显示出更高的产量效益和增产潜势,尤其玉米季作物吸氮量、产量和NUE有了显著提升,值得被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甲醛缓释肥 小麦玉米轮作 深耕与旋耕 砂姜黑土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米浆灰土无侧限压缩和三轴剪切离散元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涛 薛锦 +2 位作者 杨立靖 李家乐 杨襟铭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15-4221,共7页
糯米浆灰土是一种常见的遗址保护建筑材料,为研究糯米浆灰土压缩加载过程中的糯米-石灰胶结破坏和接触组构演化情况,采用离散单元法开展了糯米浆灰土无侧限压缩和三轴剪切离散元模拟。首先基于软胶结模型考虑糯米浆-石灰的强度特征,制... 糯米浆灰土是一种常见的遗址保护建筑材料,为研究糯米浆灰土压缩加载过程中的糯米-石灰胶结破坏和接触组构演化情况,采用离散单元法开展了糯米浆灰土无侧限压缩和三轴剪切离散元模拟。首先基于软胶结模型考虑糯米浆-石灰的强度特征,制备了糯米浆灰土离散元试样;然后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为试样赋予合理的接触模型等效模量和胶结强度参数,最后对试样开展无侧限和三轴压缩模拟。结果表明:离散元模拟能再现糯米浆灰土加载试验的主要特征;加载过程中胶结破坏数量先缓后快增加,最终趋于平缓,胶结破坏呈现一定的聚集效应;无侧限压缩下胶结接触主要发生拉伸破坏,随着围压增加,剪切破坏接触数量增加;试样偏组构快速增加段为胶结破坏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浆灰土 胶结颗粒力学 离散单元法 无侧限压缩试验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沸石粉改良膨胀土强度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玉国 赵春豪 +1 位作者 张兆彬 张自来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67-4176,共10页
针对膨胀土胀缩性造成的工程病害问题及石灰改良膨胀土产生的污染问题,以河南南阳地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制备素膨胀土及不同石灰和沸石粉掺量的改良土试样。对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自由膨胀率试验、三轴试验、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 针对膨胀土胀缩性造成的工程病害问题及石灰改良膨胀土产生的污染问题,以河南南阳地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制备素膨胀土及不同石灰和沸石粉掺量的改良土试样。对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自由膨胀率试验、三轴试验、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研究石灰-沸石粉复合改良膨胀土的强度特性及微观加固机理。结果表明:石灰改良和石灰-沸石粉复合改良均能有效增强土体的强度并降低自由膨胀率,复合改良效果更好,石灰和沸石粉的最佳掺量分别为6%(质量分数)和12%(质量分数);石灰改良土和复合改良土的应力-应变曲线转化为应变软化型;石灰的加入显著提升了膨胀土的黏聚力,随着沸石粉掺量的递增,复合改良土三轴抗剪强度不断增大,内摩擦角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沸石粉与石灰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大量胶凝物质,填充土体孔隙并使微观结构更加密实,增强土颗粒间的摩阻力,宏观层面上土体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沸石粉 石灰 强度特性 无侧限抗压试验 三轴试验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石灰和水泥-稻壳灰稳定土的力学性能和冻融耐久性研究
19
作者 雷波 黄显彬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136,共7页
为研究水泥-石灰和水泥-稻壳灰对土体进行加固良的效果及掺量,利用水泥、石灰和稻壳灰分别以水泥∶石灰=1∶1和水泥∶稻壳灰=1∶1制备两种稳定掺料。按照掺入比分别0%、2.5%、5%、7.5%和10%制备稳定土试样,并通过力学试验以及冻融试验... 为研究水泥-石灰和水泥-稻壳灰对土体进行加固良的效果及掺量,利用水泥、石灰和稻壳灰分别以水泥∶石灰=1∶1和水泥∶稻壳灰=1∶1制备两种稳定掺料。按照掺入比分别0%、2.5%、5%、7.5%和10%制备稳定土试样,并通过力学试验以及冻融试验对两种稳定土的三轴力学特性以及抗冻融循环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压、稳定掺料和龄期的增加,稳定土的强度逐渐增加;脆性也明显增强;稳定土在3~7 d的强度增长率明显大于7~28 d的强度增长率,且在相同条件下,水泥-石灰稳定土的强度大于水泥-稻壳灰稳定土的强度。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和超声波变化规律表明土样的冻融耐久性顺序为:水泥-稻壳灰稳定土>水泥-石灰稳定土>纯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石灰稳定土 水泥-稻壳灰稳定土 三轴力学特性 冻融耐久性 质量损失率 超声波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粉-生石灰对膨胀土强度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桂元 王一鹏 +2 位作者 刘星 胡少来 王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164,共11页
【目的】为研究硅微粉-生石灰对膨胀土的改良效果,【方法】以南阳膨胀土为研究对象,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扫描电镜试验(SEM)和X射线衍射试验(XRD),分析不同掺量硅微粉和生石灰作用下膨胀土的强度特性和微... 【目的】为研究硅微粉-生石灰对膨胀土的改良效果,【方法】以南阳膨胀土为研究对象,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扫描电镜试验(SEM)和X射线衍射试验(XRD),分析不同掺量硅微粉和生石灰作用下膨胀土的强度特性和微观结构变化,以及矿物组成情况,并利用MATLAB软件对SEM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最优掺量下复合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峰值为2.139 MPa,与素土相比增加了751.32%;最优掺量下复合改良土黏聚力c=494.6 kPa,明显大于素土黏聚力c=38.59 kPa;计算得到不同硅微粉掺量膨胀土分形维数拟合相关系数均达0.9以上。【结论】结果表明:膨胀土在硅微粉-生石灰作用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得到明显的提高,优于任一单因素改良,且最佳配合比为硅微粉掺量15%、生石灰掺量4%,此时孔隙率和分形维数最小,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结构最稳定。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膨胀土地区基建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复合改良 硅微粉 生石灰 强度特性 微观结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