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cess Analysis of Double 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Trip-out on the Same Tower Due to Lightning
1
作者 DUAN Da-peng REN Zhi-gang WANG Peng YE Kuan CHANG Xiao-qi LI Wei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1-36,43,共7页
In recent years,several failures of double 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on the same tower due to lightning were happened in Beijing power grid.Although it can be reclosed successful,the lightning strike caused a grave th... In recent years,several failures of double 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on the same tower due to lightning were happened in Beijing power grid.Although it can be reclosed successful,the lightning strike caused a grave threat to the power grid security.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and the accident process were studied for the sake of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lightning on power grid.As an example,110 kV double 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Xilong-line) was analyzed.At first,the system topology was given.Through the analysis on relay protection actions and the fault recorder data,over voltage on the insulator strings was calculated.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calculation,accident cause and the process were presented respectively.Secondly,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lightning failure was caused by counterattack.The wave of the lightning over voltage would spread to the not grounded neutral point of the transformers,and make the neutral protective gap breakdown,then cause freewheeling with the frequency of 50 Hz.As results of the relay protection,the double 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all tripped out.Finally,the causes of the accident were proposed that included terrain features,large corner towers,strong thunderstorm weather and poor grounded contact of the t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s on the same tower lightning trip-out at the same time fault recorder over-voltage calcul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电分形模型的架空线路绕击特性分析试验
2
作者 占金涛 杨天翼 郭俊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近年来,一类在电气几何模型、先导发展模型等基础上提出的可以体现雷电曲折性和分散性的分形模型逐步被用于架空线路雷电屏蔽性能研究。文中基于模拟试验和自然雷电的等效性,搭建1∶40缩比试验平台,以常见500 kV输电线路用ZB6T型杆塔为... 近年来,一类在电气几何模型、先导发展模型等基础上提出的可以体现雷电曲折性和分散性的分形模型逐步被用于架空线路雷电屏蔽性能研究。文中基于模拟试验和自然雷电的等效性,搭建1∶40缩比试验平台,以常见500 kV输电线路用ZB6T型杆塔为研究对象,施加160/2 500μs负极性操作冲击波,分别研究绕击率与空间分布和保护角的关系。基于WZ模型和有限差分法建立雷电分形模型,在缩比试验间隙配置下进行线路绕击特性仿真分析。模拟试验和仿真结果均表明:输电线绕击率高的点集中在靠近传输线处,绕击空间整体呈现倒抛物线型,符合绕击规律。保护角减小,则绕击率相应降低,同时绕击空间略有减小。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文中构建的雷电分形模型在线路绕击率预测上具有较高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分形模型 等效性 缩比试验 架空线路 绕击率 雷电屏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阶梯化概率计算法的风电场送出系统雷击预警
3
作者 于淼 吴屹潇 +3 位作者 田硕硕 严佳欣 孙建群 宋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789-6796,共8页
风能的可再生优点使得风电规模迅速发展,而风电场送出系统雷击事故会对新型电力系统造成重大影响。传统雷击预警对数据种类及样本数量要求较高,且未充分考虑相对位置以及落雷密度分布。对此提出一种基于阶梯化雷击概率计算法的风电场送... 风能的可再生优点使得风电规模迅速发展,而风电场送出系统雷击事故会对新型电力系统造成重大影响。传统雷击预警对数据种类及样本数量要求较高,且未充分考虑相对位置以及落雷密度分布。对此提出一种基于阶梯化雷击概率计算法的风电场送出系统雷击预警方法。首先分析2020年中国海南某风电场周边落雷点数据,运用蒙特卡罗法求取聚类云团质心以及落雷点密度,拟合雷暴云运动轨迹。再根据运动轨迹与线路走向的相对位置,结合阶梯化雷击概率计算法得出短时间内的雷击概率值。最后结合2020—2022年海南某风电场运行监测数据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并同时有效减少落雷密度差异对于预警精度影响,最大限度地保证风电场送出系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预警 风电场送出系统 阶梯化雷击概率计算法 蒙特卡罗法 集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杆塔点云数据的数字化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技术
4
作者 邬蓉蓉 黄志都 +2 位作者 黄维 唐捷 徐文平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5-741,共7页
针对气象条件、线路长度等因素对防雷性能产生影响,导致防雷性能评估准确度下降的问题,提出基于杆塔点云数据的数字化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技术。利用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杆塔点云数据,实施去噪和精简处理,提取杆塔特征参数和地形... 针对气象条件、线路长度等因素对防雷性能产生影响,导致防雷性能评估准确度下降的问题,提出基于杆塔点云数据的数字化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技术。利用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杆塔点云数据,实施去噪和精简处理,提取杆塔特征参数和地形地貌特征参数,结合其他特征构成雷击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计算雷击跳闸概率值,明确雷击跳闸风险;计算输电线路的防雷程度值,确定对应的防雷等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防雷性能评估结果与历史数据初步判定的防雷性能结果一致,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塔点云数据 数字化输电线路 雷击跳闸概率 防雷性能 机载三维激光扫描 杆塔特征 气象特征 地形地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导发展模型的船舶直击雷防护分析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庞宇 郭俊 +2 位作者 陆佳骏 黄文焘 谢彦召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46-1357,共12页
大型船舶平台搭载的精密仪器和探测装置相对其他设备高度较高,有尖端突起且抗干扰性较差,是海面上明显的突出物,雷电防护成为现代船舶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海洋复杂环境改进Wiesmann-Zeller(WZ)模型概率发展函数的船舶雷电... 大型船舶平台搭载的精密仪器和探测装置相对其他设备高度较高,有尖端突起且抗干扰性较差,是海面上明显的突出物,雷电防护成为现代船舶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海洋复杂环境改进Wiesmann-Zeller(WZ)模型概率发展函数的船舶雷电防护分析方法,建立了海面雷电先导发展模型,以大型远洋调查船为对象,研究其雷击点的概率分布,并结合船舶特点进行了多避雷针的分析计算。基于本文提出的模型,通过Matlab软件模拟雷击船舶过程,揭示了防护范围、效果与避雷针位置、数量高度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不同避雷针数量和避雷针高度下的雷击概率和防护效果,验证了三针不等高为最优方案,能够指导和完善实际工程实践,保证船舶雷电防护效果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雷击 雷电防护 大型远洋调查船 发展概率函数 多避雷针计算 直击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冰风机叶片的接闪特性试验
6
作者 蒋凌峰 蒋正龙 +3 位作者 谢鹏康 石鑫 黄肖琪 宁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1-338,共8页
风力发电机常遭受雷击、覆冰等灾害,严重影响风机正常运行。在叶片上加装电热融冰装置可有效去除叶片覆冰,但对叶片雷击概率以及原有防雷配置(接闪器加引下线)可靠性的影响尚不清晰。为研究融冰装置对叶片接闪特性的影响机理,设计了1:3... 风力发电机常遭受雷击、覆冰等灾害,严重影响风机正常运行。在叶片上加装电热融冰装置可有效去除叶片覆冰,但对叶片雷击概率以及原有防雷配置(接闪器加引下线)可靠性的影响尚不清晰。为研究融冰装置对叶片接闪特性的影响机理,设计了1:30缩比可旋转的3 MW融冰风机叶片开展长间隙雷击放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雷电先导在叶片迎风面发展时,融冰叶片相比普通叶片更易发生接闪器失效、雷击融冰装置及叶身交界处的现象,最严重情况下接闪器保护效率仅为55%。搭建了融冰叶片电场分布模型,发现融冰装置改变了叶片表面原有电场分布,融冰装置与叶身交界处的电场畸变,更易产生电晕。同时叶片旋转使周围的正电荷以弧形分布,加速了融冰装置上方稳定先导的形成,使其更易遭受雷击,应当加强融冰装置处的雷击防护。所得结果为加强叶片雷击防护与融冰防护的深度结合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叶片 接闪特性 接闪器 融冰 雷击概率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雷电流幅值时空变化特征及累积概率分布
7
作者 刘平英 吴永斌 +2 位作者 姚雯 李思 周璐瑶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2,共9页
该文基于2017—2022年云南省VLF/LF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分析雷电流幅值时空变化规律和累积概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省正回击电流幅值空间分布差异较负回击更加显著,高值区分布在滇西北、滇东南的红河州、滇西南的普洱市和西双版纳... 该文基于2017—2022年云南省VLF/LF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分析雷电流幅值时空变化规律和累积概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省正回击电流幅值空间分布差异较负回击更加显著,高值区分布在滇西北、滇东南的红河州、滇西南的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在回击密度较高的滇中及以东地区,雷电流幅值却相对较小。全省正、负回击的平均电流幅值分别为42.6 kA、27.3 kA,正回击电流幅值跨度更广,负回击电流幅值更集中。正回击中出现大幅值电流的概率较高,正、负回击中电流幅值大于60 kA的累积概率分别为27.6%和4.4%。具有强电流幅值的地闪活动主要出现在8—10月的夜间及上午,弱雷电流幅值主要发生在春季。利用IEEE推荐公式和Levenberg-Marquardt算法,通过迭代拟合得到适用于云南省不同地区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公式,拟合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较小,可为雷电灾害防御设计及输电线路耐雷评估分析等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流幅值 累积概率 最小二乘法 中值电流 非线性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 被引量:155
8
作者 陈家宏 童雪芳 +1 位作者 谷山强 李晓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93-1897,共5页
为满足防雷工程技术对雷电定位系统所测大量雷电流参数的应用需求,在IEEE工作组和国内电力行业规程中采用的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我国典型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研究了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用IEEE推荐的... 为满足防雷工程技术对雷电定位系统所测大量雷电流参数的应用需求,在IEEE工作组和国内电力行业规程中采用的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我国典型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研究了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用IEEE推荐的表达形式回归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曲线拟合性最好,其结果与IEEE推荐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符合,与我国当前规程中推荐的曲线有交叉,小幅值部分累积概率值高出规程值20%,大幅值部分累积概率值略小,与高压架空输电线实际雷击绕击跳闸率比设计值偏高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流幅值 雷电定位系统 统计 累积概率 雷电监测 雷电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雷电监测数据统计与挖掘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谷山强 王剑 +3 位作者 冯万兴 王佩 王海涛 郭钧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83-3391,共9页
电网雷电监测网已积累了大量雷电数据,为研究和获取雷电特征,采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并结合近年来大数据分析方法,对2005—2014年10年雷电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国10年合计落雷1.28亿次,正极性比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平均... 电网雷电监测网已积累了大量雷电数据,为研究和获取雷电特征,采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并结合近年来大数据分析方法,对2005—2014年10年雷电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国10年合计落雷1.28亿次,正极性比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平均为7.50%;各区域雷电活动差异较大,总数南方最高,地闪密度华东最高,全国平均地闪密度为1.33次/(km2·a);雷电流幅值10年分布规律比较接近,累积概率分布拟合曲线a、b值为31.33 k A和2.76,与国际上IEEE和CIGRE推荐取值非常接近。对武汉和杭州两城雷电与降水量相关性分析表明:2者高峰期大体一致,月分布除个别年份外呈现中强相关性;两城雷电正极性比率与降水量相关性一致,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弱相关性;平均电流与降水量武汉为弱相关性、杭州除个别年份外也为弱相关性。基于雷电监测数据,融入大气电场、卫星云图、气象雷达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预测雷暴团运动趋势实现雷电预警。具体实例表明,预警提前时间为10~30 min,预警平均空间误差为5~15 km,预警有效率达75%~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监测 监测数据 数据挖掘 地闪密度 雷电流 累积概率 降水量 雷电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69
10
作者 王学良 刘学春 +1 位作者 黄小彦 史雅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1-96,共6页
为揭示湖北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活动规律,以满足雷电灾害防护和雷击风险评估工作需要,采用湖北不同地理位置的13个雷击探测仪组成的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的云地闪电资料,从闪电的极性分布、日变化、... 为揭示湖北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活动规律,以满足雷电灾害防护和雷击风险评估工作需要,采用湖北不同地理位置的13个雷击探测仪组成的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的云地闪电资料,从闪电的极性分布、日变化、月变化、强度、闪电密度、累计概率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地闪电中负闪电占闪电总数的96.2%;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3.8%;闪电频次的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单谷型,一日中,最大值出现在15—16时,最小值在09—10时;一年中,4—8月闪电次数占全年闪电总数的95.9%,其中7—8月闪电次数最多;正、负闪电的强度主要集中在10~50 kA,大于30 kA的累积概率在50%以下,大于60 kA的累积概率8.1%,大于100 kA的累积概率1.6%;拟合出湖北地区大于某雷电流强度累积概率方程,经统计分析,实测值与计算值相关系数达0.99998。闪电密度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鄂东南的嘉鱼县、咸宁、黄石、鄂州市一带为闪电高密度区,鄂西的远安县、当阳市附近为闪电次高密度区。山区与丘陵、平原交接地带,即地表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的地带,是雷电多发地带。鄂西南山区县市雷电日数较多,闪电密度不一定随之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山区县市土壤电阻率较大和山区局地小气候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地闪电 时空变化 闪电强度 累积概率 闪电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雷电流幅值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家启 申双和 +3 位作者 廖瑞金 李博 魏长明 李良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18-2923,共6页
雷电流幅值及其特性是雷电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为此利用闪电定位系统监测到的重庆区域内地闪资料(1999~2008年),统计分析了重庆地区1999~2003年、2003~2008年正闪和负闪雷电流幅值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正(负... 雷电流幅值及其特性是雷电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为此利用闪电定位系统监测到的重庆区域内地闪资料(1999~2008年),统计分析了重庆地区1999~2003年、2003~2008年正闪和负闪雷电流幅值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正(负)闪雷电流幅值在2003~2008年明显高于1999~2003年,其中秋季增幅最大,冬季相对比例增加最大;相对于1999~2003年,春季和夏季雷电流幅值在东部地区减少,西部增加显著;秋季各地区都呈现一致增加趋势(仅渝中区正闪略有减少);冬季在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及其偏东区域,1999~2003年未发生闪电,而2003~2008年闪电明显增加,东部地区正闪呈现增加趋势,负闪呈现减少趋势。在此基础上,获得了1999~2003年和2003~2008年雷电流幅值的累积概率分布方程,客观反映了重庆地区雷电流幅值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雷电流幅值 变化规律 特征 累积概率 雷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库区地貌1999—2008雷电流幅值频率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李家启 王劲松 +2 位作者 廖瑞金 申双和 李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3-1128,共6页
雷电流的幅值及其特性是雷电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通过对1999—2008年重庆地区地闪监测资料中雷电流幅值测量数据的数理统计和对数正态分布拟合,重点分析其频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雷电流幅值频率分布特征随闪电极性具有显著差异,... 雷电流的幅值及其特性是雷电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通过对1999—2008年重庆地区地闪监测资料中雷电流幅值测量数据的数理统计和对数正态分布拟合,重点分析其频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雷电流幅值频率分布特征随闪电极性具有显著差异,负闪雷电流幅值出现频次满足对数正态分布,并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用对数正态分布曲线很好地拟合其分布特征;正闪的雷电流幅值不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而是符合双对数正态函数叠加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获得了重庆库区地貌的雷电流幅值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方程,它客观地反映了重庆地区雷电活动规律,相对于IEEE工作组给出的雷电参数,该参数能更为准确地为重庆地区这种典型库区地貌区域的城市规划和防雷减灾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数正态分布 雷电流幅值 频率分布 累积概率 特征 雷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概率预测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26
13
作者 赵芝 石季英 +3 位作者 袁启海 林济铿 叶剑华 胡世骏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8,139,共9页
如何实现雷电故障的预警及跳闸概率的计算,对于电力系统防御雷击故障具有积极意义。提出了基于三时次雷区信息的电网雷击跳闸概率计算新方法。首先,根据每个时次的雷电监测信息,基于图像识别技术识别雷电发生区域;然后,以优化的方法确... 如何实现雷电故障的预警及跳闸概率的计算,对于电力系统防御雷击故障具有积极意义。提出了基于三时次雷区信息的电网雷击跳闸概率计算新方法。首先,根据每个时次的雷电监测信息,基于图像识别技术识别雷电发生区域;然后,以优化的方法确定雷区发展最佳轨迹;根据当前时次及之前的连续2个时次的雷区信息及发展轨迹,构成三时次相关雷区信息,并进行下一时次雷区相关信息的预报,包括雷区特性变化量(雷区面积、雷电流强度、雷区落雷概率);进而,计算位于雷击预报范围内的输电线路跳闸概率。该方法因利用了较多的雷电监测信息而具有较高的雷区预测准确性,相应的线路雷击跳闸概率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而可以作为雷击跳闸预警指标。算例证明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雷区预测 雷击 跳闸概率 三时次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雷击故障概率的时空在线预警 被引量:50
14
作者 谢云云 薛禹胜 +3 位作者 王昊昊 徐泰山 董朝阳 金学成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4-51,共8页
分析雷电的实时演化过程对电力设备故障概率的影响途径,理清需要采集的信息,提出电网的雷击故障概率时空变化的预警算法。先根据当前时段的雷电信息,划分雷电分区;再与上一时段的分区相关联,并据此预报未来时段雷电概率在地域上的演变... 分析雷电的实时演化过程对电力设备故障概率的影响途径,理清需要采集的信息,提出电网的雷击故障概率时空变化的预警算法。先根据当前时段的雷电信息,划分雷电分区;再与上一时段的分区相关联,并据此预报未来时段雷电概率在地域上的演变趋势。实现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功能的一体化,用时空分布的预报概率代替传统使用的年平均雷击故障率,在线修改安全稳定性分析软件模块中的预想故障表,使概率大的潜在故障得到及时的详细分析。在停电防御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中加入了对雷暴灾害的自适应能力,提高了预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灾害 故障概率 预警 在线应用 停电防御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TD系统监测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李家启 王劲松 +3 位作者 申双和 李博 陈宏 林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6-231,共6页
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是雷电活动规律的重要指标。通过对ADTD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雷电资料的数理统计分析,采用IEEE工作组和《DL/T620-1997》推荐的公式对比分析了重庆地区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雷电流幅值累积概... 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是雷电活动规律的重要指标。通过对ADTD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雷电资料的数理统计分析,采用IEEE工作组和《DL/T620-1997》推荐的公式对比分析了重庆地区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特征随极性存在显著差异,雷击大地密度随雷电流幅值不同而差异较大;同时,采用IEEE工作组推荐的公式拟合ADTD系统监测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效果最佳,与IEEE推荐的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特征吻合;而采用《DL/T620-1997》中累积概率分布公式拟合,其结果与之采用概率分布特征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获得了重庆地区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公式,为防雷减灾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TD系统 雷电流幅值 累积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配电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特性 被引量:83
16
作者 王希 王顺超 +1 位作者 何金良 曾嵘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9-605,共7页
架空配电线路绝缘水平低,直击雷及雷电感应过电压导致的雷击闪络事故率很高,为了重点研究考虑大地有限电导率后配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的波形特性和统计特性,采用时域有限差分(the finite difference-timedomain,FDTD)算法求解多导体传... 架空配电线路绝缘水平低,直击雷及雷电感应过电压导致的雷击闪络事故率很高,为了重点研究考虑大地有限电导率后配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的波形特性和统计特性,采用时域有限差分(the finite difference-timedomain,FDTD)算法求解多导体传输线方程,在算法中考虑了绝缘子的闪络过程以及大地电导率对传输线的影响,给出了线路在几种典型雷击情况(直击雷和雷电感应)下,不同大地电导率时配电线路上的感应过电压发展过程及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大地电导率与考虑大地电导率的计算结果相差很大。还分析了雷电流幅值、上升时间、雷击点与线路距离等因素对雷电感应过电压水平的影响。针对不同大地电导率情况下配电线路的感应过电压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考虑直击雷及不考虑直击雷两种情况下线路最大感应过电压概率分布、绝缘闪络率以及闪络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KV线路 时域有限差分(FDTD) 配电线路 大地电导率 感应过电压概率分布 雷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接触网雷击参数的新方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靖 刘明光 +1 位作者 屈志坚 刘铁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81,共6页
根据接触网的特点建立雷击悬挂系统的等值电路,提出悬挂系统波阻抗的计算方法。建立雷击回流线时的物理模型和等值电路,得出雷击回流线任意部位时接触网的耐雷水平计算公式。基于等值引雷宽度法和雷击距理论建立接触网的引雷范围模型,... 根据接触网的特点建立雷击悬挂系统的等值电路,提出悬挂系统波阻抗的计算方法。建立雷击回流线时的物理模型和等值电路,得出雷击回流线任意部位时接触网的耐雷水平计算公式。基于等值引雷宽度法和雷击距理论建立接触网的引雷范围模型,提出直接雷击条件下承力索和回流线分别遭受雷击几率的计算方法。对于典型接触网进行计算的结果为:悬挂系统波阻抗为233.8Ω;集中接地方式下的接触网耐雷水平有很大差异(1.25~26.37 kA),如采用分散接地方式,其耐雷水平将达到26.75~43.69 kA;雷击典型接触网悬挂系统的几率为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雷击参数 波阻抗 耐雷水平 雷击距 雷击部位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灾规律及概率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骞 胡先锋 +2 位作者 杨传凤 吕庆利 耿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9-153,共5页
运用大兴安岭2000—2008年森林火灾和气象资料,对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该地区雷击火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运用距离权重反比法对雷击火数据、雷电数据和气象要素资料的选取、匹配,通过对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建立雷击火... 运用大兴安岭2000—2008年森林火灾和气象资料,对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该地区雷击火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运用距离权重反比法对雷击火数据、雷电数据和气象要素资料的选取、匹配,通过对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建立雷击火与气温、湿度、气压、雷电数据等相关气象要素的火险报警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率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森林火灾 雷击火 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kV双回线路管型复合材料杆避雷线架设与接地方案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志军 陈维江 +3 位作者 戴敏 李志政 李汉明 邓世聪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30-3235,共6页
我国学者尝试在雷电活动强烈、污秽严重地区的110 k V架空线路应用复合材料绝缘杆,以提高相对地空气间隙距离和爬电距离。然而绝缘水平的提高,复合材料杆还是否需要架设避雷线以及避雷线接地引下线,是防雷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 我国学者尝试在雷电活动强烈、污秽严重地区的110 k V架空线路应用复合材料绝缘杆,以提高相对地空气间隙距离和爬电距离。然而绝缘水平的提高,复合材料杆还是否需要架设避雷线以及避雷线接地引下线,是防雷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典型110 k V复合材料杆,对比研究未架设避雷线的复合材料杆与架设避雷线的同电压等级、相同导线高度铁塔线路的雷电性能,考虑2种杆塔线路引雷能力、雷电冲击绝缘强度以及建弧率等因素的差异,发现:2种杆塔线路引雷能力间的差异可以忽略;未架设避雷线的复合材料杆雷电冲击绝缘强度是铁塔的3.5倍,建弧率为铁塔的53%,但是反击耐雷水平仅为24.5 k A,雷击跳闸率高达1.13次/(100 km?a),均明显劣于铁塔。据此,推荐110 k V复合材料杆架设避雷线。然后,对比估算避雷线不同接地方案下雷电性能的差异发现:避雷线若不经引下线接地,则复合材料杆雷电性能明显劣于铁塔,但若经引下线逐杆接地,则雷电性能显著优于铁塔。因此,提出避雷线应逐杆接地。综上所述,110 k V复合材料杆线路防雷接地方案应当采用架设避雷线,且通过金属引下线逐杆接地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杆 架空线路 引雷能力 雷电冲击绝缘强度 建弧率 接地方式 耐雷水平 雷击跳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电网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吴传奇 丁黎 +2 位作者 贺恒鑫 蒋正龙 何俊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2-938,共7页
雷电活动时空分布是防雷工程中重要的基础资料,可以为输电线路选择有效的防雷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为此基于湖南省雷电定位系统(LLS)2002~2008年的雷电数据库,通过统计不同时间段和区域内的地闪次数和雷电流幅值,得到了湖南省雷电活动的... 雷电活动时空分布是防雷工程中重要的基础资料,可以为输电线路选择有效的防雷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为此基于湖南省雷电定位系统(LLS)2002~2008年的雷电数据库,通过统计不同时间段和区域内的地闪次数和雷电流幅值,得到了湖南省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网格法得到了湖南省地闪密度分布图和雷电日分布图。统计结果表明:湖南省雷电活动在不同时间段和区域内的落雷次数和雷电流幅值雷击概率分布差异明显;雷电日分布与地闪密度分布通过多年累积数据分析后发现有较强的相似性,并依此得到了湖南省雷电日推算地闪密度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地闪密度 雷电日 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 相关性 雷电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