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闪回击与LLS的OPGW雷击定位精度分析
1
作者 郭景武 王博文 +3 位作者 张珣 刘姜 罗洋 刘继承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64-168,共5页
OPGW雷击监测作为一种较好的输电线路本体雷击监测手段,其雷击定位准确性无法得到现场验证。文章基于OPGW光纤传感雷击监测装置现场实测的雷击数据,通过与雷电定位系统(LLS)结果数据的横比,以及同一雷击多次地闪回击定位结果的纵比,分析... OPGW雷击监测作为一种较好的输电线路本体雷击监测手段,其雷击定位准确性无法得到现场验证。文章基于OPGW光纤传感雷击监测装置现场实测的雷击数据,通过与雷电定位系统(LLS)结果数据的横比,以及同一雷击多次地闪回击定位结果的纵比,分析OPGW雷击定位的精度与稳定性;并验证导数模极大值波头标定算法用于OPGW雷击定位的有效性。统计结果表明:OPGW雷击定位与LLS定位结果误差基本保持在1~2基塔以内,且多次地闪回击定位结果基本一致。说明OPGW雷击定位具有较高的现场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定位 OPGW 地闪回击 lls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脉冲回波的避雷线断线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金明 刘磊 +2 位作者 张飞 李忠虎 陈越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5,共5页
为高效率、低成本地检测风力发电机组桨叶避雷线断线位置,设计基于脉冲回波的避雷线断线检测系统。该系统以单端行波法为原理,由信号发生模块,传感器模块,信号采集模块、控制器模块四部分构成。信号发生模块负责产生行波脉冲信号,传感... 为高效率、低成本地检测风力发电机组桨叶避雷线断线位置,设计基于脉冲回波的避雷线断线检测系统。该系统以单端行波法为原理,由信号发生模块,传感器模块,信号采集模块、控制器模块四部分构成。信号发生模块负责产生行波脉冲信号,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回波信号,信号采集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回波信号处理转化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负责分析回波信号,判断故障类型和故障点位置。该文对各个模块的电路和性能参数进行设计,搭建整体的检测系统。经实验验证,该系统可以精准的实现断线判断,并获得断线位置,测量误差精确到0.5 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避雷线 行波法 罗氏线圈 回波 断线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并联AT牵引供电系统雷击故障测距多路径行波算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钟汉华 陈剑云 +3 位作者 华敏 傅钦翠 石杰 夏天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1,共12页
针对AT变压器和并联结构导致行波传播路径复杂,行波波头性质难以有效识别和行波色散现象,线路频变参数特性导致波速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路径行波测距方法。基于上下行电流行波传播的差异性,利用电流相似度识别故障区段。探讨全... 针对AT变压器和并联结构导致行波传播路径复杂,行波波头性质难以有效识别和行波色散现象,线路频变参数特性导致波速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路径行波测距方法。基于上下行电流行波传播的差异性,利用电流相似度识别故障区段。探讨全并联AT牵引网结构对行波传播特性的影响,并对电流、电压行波传播路径进行标定。基于多路径电流、电压行波极性分析,筛选出用于故障测距的多路径行波,以推导出消去波速的测距方程。仿真表明:所提测距方法可以有效识别波头性质,且计算故障距离基本与波速无关,不受牵引网区段长度、结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故障 多路径行波 全并联AT牵引供电系统 行波极性 故障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区类项目区域雷击风险评估应用探讨
4
作者 顾宇丹 杨清 +2 位作者 陈华晖 严岩 何俊杰 《建筑电气》 2024年第4期9-13,共5页
介绍区域雷击风险评估相关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勘测、闪电定位资料应用、评估子区域划定标准和区域雷击风险评估模型;以上海某化工园区为例,介绍项目基本情况、雷电环境特点、子区域划分,给出评价指标隶属度及区域雷击风险值的计算结果;... 介绍区域雷击风险评估相关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勘测、闪电定位资料应用、评估子区域划定标准和区域雷击风险评估模型;以上海某化工园区为例,介绍项目基本情况、雷电环境特点、子区域划分,给出评价指标隶属度及区域雷击风险值的计算结果;提出在区域雷击风险评估时,应尽可能通过现场勘测、调研问卷等多种形式详细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并结合雷电分布特征详细划分子区域,开展区域雷击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雷击风险评估 闪电定位资料 子区域 化工园区 评估模型 风险因子 区域地闪密度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引雷数据的闪电探测效率及精度评估
5
作者 蔚立存 李海雷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02-607,共6页
利用在山东滨州沾化区人工引雷实验得到的2017-2020年30次闪电数据,对比分析ADTD闪电定位系统在人工引雷场地及其相似地区的定位效率、定位精度及电流峰值偏差。结果表明ADTD对人工引雷触发闪电事件定位效率为60%(即18/30),回击闪电定... 利用在山东滨州沾化区人工引雷实验得到的2017-2020年30次闪电数据,对比分析ADTD闪电定位系统在人工引雷场地及其相似地区的定位效率、定位精度及电流峰值偏差。结果表明ADTD对人工引雷触发闪电事件定位效率为60%(即18/30),回击闪电定位效率为88.89%(即8/9),回击过程定位效率34.48%(10/29),ICC闪电定位效率47.62%(10/21)。定位精度31.724 km,负地闪定位精度高于正地闪,2站以上定位精度高于2站定位。电流峰值偏差3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引雷 ADTD定位系统 定位效率 定位精度 峰值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二维、三维闪电定位数据的时空分布和对比分析
6
作者 李敏 高燚 +1 位作者 劳小青 周方聪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77-480,共4页
为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雷电定位系统的探测数据和探测效率,利用安装在海南岛的ADTD(二维)和DDW1(三维)两套雷电定位系统的观测数据以及海口、东方、万宁的雷达回波资料,应用归闪、回波过滤以及数据统计的方法,对2021年4-10月海南岛二维、... 为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雷电定位系统的探测数据和探测效率,利用安装在海南岛的ADTD(二维)和DDW1(三维)两套雷电定位系统的观测数据以及海口、东方、万宁的雷达回波资料,应用归闪、回波过滤以及数据统计的方法,对2021年4-10月海南岛二维、三维闪电定位数据进行质控处理。通过对质控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二维、三维地闪和三维云闪的总次数分别为40685次、49134次、96767次,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探测灵敏度和探测效率明显优于二维闪电定位系统。对比分析两套系统的闪电时空分布,结果表明:二维、三维地闪和三维云闪的密度分布较为相似;二维地闪以白沙为高值中心,三维地闪以儋州为高值中心,三维云闪以儋州和白沙为高值中心;二维、三维地闪和三维云闪的日变化特征相似,峰值时间同为15:00-16:00;二维地闪、三维云闪的月变化呈双峰曲线特征,峰期分别在7月和9月,7月为主峰期;三维地闪的月变化呈多峰曲线特征,峰期在5月、7月和9月,7月为主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数据 二维地闪 三维地闪 三维云闪 日变化 月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因素对雷电定位的影响与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文银平 吴维宁 +1 位作者 赵文光 冯万兴 《水电能源科学》 2008年第6期147-149,共3页
针对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雷电探测定位系统采用基于VLF-LF雷电探测器接收雷电波地波及实际计算模型中采用真空雷电波波速的精度问题,研究和改正了雷电定位计算中由于地形因素引起的雷电波传播距离误差,并对雷电波传播速度进行了分析、比... 针对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雷电探测定位系统采用基于VLF-LF雷电探测器接收雷电波地波及实际计算模型中采用真空雷电波波速的精度问题,研究和改正了雷电定位计算中由于地形因素引起的雷电波传播距离误差,并对雷电波传播速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和探讨。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提出的距离改正计算及雷电波波速的取值大大提高了雷电定位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定位 误差改正 地形因素 传播路径 雷电波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雷电引发大兴安岭群发雷击火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明玉 苑尚博 +8 位作者 李威 李伟克 宋佳军 司莉青 王亚惠 赵凤君 田晓瑞 李笑笑 舒立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20,共11页
【目的】分析引发雷击火各因素的数量化特征,明确密集型雷电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雷击火发生影响的机制。【方法】基于雷击火感知体系,对监测到的雷电指标、气象因子和雷击火发生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分析2022年春防期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的... 【目的】分析引发雷击火各因素的数量化特征,明确密集型雷电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雷击火发生影响的机制。【方法】基于雷击火感知体系,对监测到的雷电指标、气象因子和雷击火发生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分析2022年春防期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的基本情况和密集型雷电过程对雷击火发生的影响,引发雷击火的闪电的数量化特征,以及雷电定位精度和雷击火潜伏期。【结果】2022年大兴安岭春防期共发生了22起雷击火,其中18起为密集型雷电过程引发。地闪和云闪在正负电流区间各有1个峰值,地闪的高频峰值在负电流区,云闪的高频峰值在正电流区。负地闪占地闪总数的82.82%,地闪在-8~-50 kA形成高频次区间,引发雷击火的数量最多,占负地闪数量的84.5%,占地闪总数的70%。在10~30 kA形成正地闪高频区间,占正地闪数量的74.2%,占地闪总数的12.7%,数量远低于负地闪区间。春防期引发雷击火的电流强度平均值为-22.72 kA,最强电流为-48.34kA,最弱电流为-8.70kA。引发雷击火的闪电发生时间相对集中,雷击火多由中午前后的地闪引燃。引发雷击火的密集型闪电发生前有快速升温,伴随空气湿度下降、风速增大的过程,日最高气温和引发雷击火的闪电发生时间基本一致,也是相对湿度最低、风速最高的时间段。春防期雷击火潜伏期从0.56 h至17.62 h。雷电探测定位精度为165~884 m,平均精度为394.5 m。有两起雷击火有雷击木定位坐标,定位精度达到165 m和170 m。【结论】密集型雷电过程引发群发雷击火占雷击火数量的多数,群发雷击火的发生由密集雷电过程耦合极端天气条件,在干旱和可燃物易燃的的条件下发生。雷电过程和降水过程不同步或降水偏少,前期有快速升温过程,密集型雷电过程伴随着气温下降,雷击火多发生在此天气转折期间。在雷击火的监测和预警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干旱条件下的密集雷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火 雷电 全波形三维闪电定位系统 电流强度 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定位与雷电信息系统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文光 王华 +1 位作者 张文亮 吴维宁 《水电能源科学》 2001年第4期59-62,共4页
论述了雷电监测和预警的重大意义 ,介绍了雷电定位系统的发展概况、定位原理、定位方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并对雷电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特点及产业化、社会服务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雷电定位 雷电信息系统 监测 预警 雷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神经网络方法提高雷电单站定位精度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红旗 赵让元 +1 位作者 李凯 潘威炎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4期423-427,共5页
提出了利用神经网络理论提高雷电单站定位精度的新算法。该算法在"雷电单站定位方法"专利的基础上,利用雷电多站定位结果,提高了单站定位精度。
关键词 雷电单站定位 精度 雷电定位 神经网络 电波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函数的分段拟合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刚 张弦 +1 位作者 陈锡阳 许志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45,共6页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雷电定位系统数据评估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风险,以东莞地区1999—2008年雷电流幅值数据为例,分析了规程推荐公式、IEEE推荐公式及其改进公式的拟合曲线与实际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的偏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雷电流幅值概率...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雷电定位系统数据评估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风险,以东莞地区1999—2008年雷电流幅值数据为例,分析了规程推荐公式、IEEE推荐公式及其改进公式的拟合曲线与实际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的偏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函数的分段拟合方法,并进行了连续性修正.最后,分别采用规程推荐公式、IEEE改进公式和文中拟合公式计算东莞地区110kV、220kV、500kV三个电压等级下的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并与实际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方法得到的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函数曲线与自然概率曲线的相关性最强,仅牺牲了分段点附近的相关性;采用文中分段拟合方法计算得到的110kV、220kV电压等级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与实际运行数据较相符,而对500kV电压等级线路雷电跳闸率的计算存在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流幅值 概率分布 雷电定位数据 分段拟合 数值分析 自然概率曲线 雷击跳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闪电分布及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巧玲 孙荆茶 孙迎春 《现代电子技术》 2012年第2期65-68,共4页
利用2010年LD-Ⅱ型闪电定位系统所取得的地闪资料,分析山东地区闪电活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闪中负闪占绝大多数;闪电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明显,主要出现在夏季6 8月份;闪电活动日变化特征是15:00 22:00为闪电高发时段;闪电平均电流强度约... 利用2010年LD-Ⅱ型闪电定位系统所取得的地闪资料,分析山东地区闪电活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闪中负闪占绝大多数;闪电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明显,主要出现在夏季6 8月份;闪电活动日变化特征是15:00 22:00为闪电高发时段;闪电平均电流强度约为11.83kA;正闪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15~40kA,负闪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0~25kA;山东地区平均闪电密度为2.97次.km-2.a-1,年平均雷暴日数约为19.48天。根据山东省气象部门的雷电灾害数据,得到6 8月份发生的雷电灾害起数约占全年总雷灾起数的83.82%。分析雷击事故类型发现,电子电器设备受损成为雷电灾害的主要对象,在雷击导致行业事故类型中,电力行业事故排在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系统 闪电活动 雷电灾害 闪电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地闪分布和雷电灾害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小萍 洪萍 陈剑锋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33,共4页
利用2010年、2011年浙江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杭州市地闪分布和雷电灾害特点。分析表明:地闪日数区域分布从东北到西南逐渐增加,杭州大部分地区属于多雷区;7月、8月是杭州地闪的高发期,地闪高发期的发生时间与... 利用2010年、2011年浙江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杭州市地闪分布和雷电灾害特点。分析表明:地闪日数区域分布从东北到西南逐渐增加,杭州大部分地区属于多雷区;7月、8月是杭州地闪的高发期,地闪高发期的发生时间与初雷日相关性较弱;午后到前半夜为地闪相对集中发生时段,16~17点为地闪高发时段;地闪密度从西南向东北呈"两头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上城区和萧山区地闪密度最大。雷电灾害分布与全年地闪分布情况基本一致,雷电灾害城乡区域性特点明显,农村人员伤亡概率明显高于城市人员伤亡概率,城市雷电灾害起数远高于农村,主要是办公电子设备和工业电器等设施的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 地闪 雷电灾害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观测的雷电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亚鹏 高成 +2 位作者 杨波 黄正宇 石立华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6,共5页
首次提出了基于光学观测的雷电定位装置及方法,利用两台摄像机对监测区域进行同步拍摄,对拍摄到的雷电图像进行识别并提取雷电通道,最后根据图像匹配和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雷击点位置。该方法可以对较小区域内的雷击点实现较准确的定位... 首次提出了基于光学观测的雷电定位装置及方法,利用两台摄像机对监测区域进行同步拍摄,对拍摄到的雷电图像进行识别并提取雷电通道,最后根据图像匹配和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雷击点位置。该方法可以对较小区域内的雷击点实现较准确的定位,并对摄像机的拍摄帧率要求不高,处理速度快,可实现实时雷电定位。初步试验证明,该方法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对雷电定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视觉 雷电定位 雷击点 雷电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雷电探测网雷电定位解算模型及图形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聂智平 赵文光 张萍 《水电能源科学》 2007年第6期140-142,共3页
当把多个雷电时差定位系统局域网连接成大型雷电探测网时,由于图形因素和定位精度的非线性因素,必须研究新的计算方法和相应的精度估计方法。研究建立了大型雷电探测网雷电定位解算模型及图形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大型雷电定位计... 当把多个雷电时差定位系统局域网连接成大型雷电探测网时,由于图形因素和定位精度的非线性因素,必须研究新的计算方法和相应的精度估计方法。研究建立了大型雷电探测网雷电定位解算模型及图形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大型雷电定位计算及精度评价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并可作为制定相关标准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雷电探测网 雷电定位 解算模型 精度因子 图形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雷电定位系统高精度时标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坤峰 孙秀斌 +1 位作者 杨崧令 张广元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0-52,66,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到达时差法(TOA)的雷电定位系统中高精度时间标记产生方法。目前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提供协调世界时(UTC)和精度达微秒乃至纳秒级的秒脉冲(PPS)。在雷电定位过程中,不同探测站需要对采集到的闪电辐射脉冲进行时间标记... 介绍了一种基于到达时差法(TOA)的雷电定位系统中高精度时间标记产生方法。目前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提供协调世界时(UTC)和精度达微秒乃至纳秒级的秒脉冲(PPS)。在雷电定位过程中,不同探测站需要对采集到的闪电辐射脉冲进行时间标记以确定雷电信号到达各站之间的时间差,并由多站定位算法得到闪电发生的位置。该时标系统采用Altera公司的FPGA芯片EP2C8Q208和U-BLOX公司的GPS芯片NEO-6M实现,其时间标记精度可达1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达时差法 GPS 雷电定位 时间标记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地区雷电活动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芳 黄兴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3725-13727,13741,共4页
利用江苏省气象部门提供的ADTD雷电探测系统2007年全年的闪电资料,分析了江苏地区闪电的月变化、日变化、季节变化等特征,并将所得结果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和堪萨斯州的闪电气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江苏省云地闪中负闪占绝大多数,占总地... 利用江苏省气象部门提供的ADTD雷电探测系统2007年全年的闪电资料,分析了江苏地区闪电的月变化、日变化、季节变化等特征,并将所得结果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和堪萨斯州的闪电气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江苏省云地闪中负闪占绝大多数,占总地闪的95.4%;地闪主要出现在夏季,占全年的92.8%,其中,8月份出现的地闪次数为全年之最,高达385 817次,约占全年的45.7%;正地闪所占比例的月际变化与闪电次数正好相反,夏季正地闪所占的比例最小,而冬季正地闪所占比例较大;闪电的发生也有明显的日变化;雷电发生的主要时间段在各个季节是不同的,形成雷电的原因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仪 云地闪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监测及定位系统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晓 杨风 《华北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研究了对雷电进行监测的方法.在对雷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几种监测方法.采用雷电综合定位系统,可精确测出雷电发生的时间、地点、雷电流幅值等雷电参数.
关键词 雷电监测 雷电定位 综合定位系统 实时监测 自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TD的振幅频谱法定位精度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云 高太长 +2 位作者 江志东 胡帅 李宛桐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7,共7页
为提高单站雷电定位系统的探测范围及定位精度,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数百千米内雷电辐射电磁场的传播特征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了传输线模型(TL)、电流线性衰减的传输线模型(MTLL)、电流指数衰减的传输线模型(MTLE)3种回击模型在有... 为提高单站雷电定位系统的探测范围及定位精度,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数百千米内雷电辐射电磁场的传播特征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了传输线模型(TL)、电流线性衰减的传输线模型(MTLL)、电流指数衰减的传输线模型(MTLE)3种回击模型在有限导电情况时,不同距离处雷电通道的垂直电场与磁场的分布。利用数值计算得到雷电电磁场波形,定量评估了振幅频谱法适用的探测范围及定位精度。结果表明:对于TL、MTLL和MTLE 3种模型,振幅频谱法定位相对误差小于10%的范围应分别为19~43km,17~46km和9~38km;对于距离测站小于9km或大于46km的雷电辐射源,3种回击模型得到的振幅频谱法定位相对误差均大于10%。因此,雷电源距离测站太近或太远,振幅频谱法均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频谱法 单站雷电定位 时域有限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到达时间的云闪定位计算模型仿真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萍 张瑞芳 +1 位作者 彭雷 赵文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8-181,共4页
针对雷电定位系统中的云闪定位问题,基于雷电到达各探测站的时间建立了云闪定位计算模型,给出了云闪定位的计算方法和精度评定,利用模拟的云闪观测数据,通过不同数目探测站的组合对云闪定位的计算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仿真过程中迭... 针对雷电定位系统中的云闪定位问题,基于雷电到达各探测站的时间建立了云闪定位计算模型,给出了云闪定位的计算方法和精度评定,利用模拟的云闪观测数据,通过不同数目探测站的组合对云闪定位的计算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仿真过程中迭代计算的收敛性和初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闪定位计算模型合理、有效,且计算稳定、计算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定位 云闪探测 到达时间 精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