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2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生育期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解振兴 朱业宝 +5 位作者 施龙清 董萌 张居念 连玲 吴春珠 姜照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9,共8页
【目的】明确不同种植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生育期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为再生稻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设置人工移栽、机械移栽和直播3种种植方式,研究了再生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不... 【目的】明确不同种植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生育期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为再生稻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设置人工移栽、机械移栽和直播3种种植方式,研究了再生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温光资源利用状况。【结果】再生稻头季产量表现为直播>人工移栽>机械移栽,其中直播和人工移栽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机械移栽;再生季产量直播和机械移栽均较人工移栽显著提高。在产量构成方面,头季和再生季有效穗数均表现为机械移栽和直播较人工移栽显著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表现为机械移栽和直播较人工移栽降低。头季全生育期机械移栽和直播较人工移栽分别缩短了4和14 d,主要差异时期为播种-齐穗期,与播种期推迟有关;再生季全生育期人工移栽和机械移栽相同,直播较二者均缩短了5 d。头季机械移栽和直播的日均温度均高于人工移栽,而有效积温、光合有效辐射均低于人工移栽;再生季机械移栽的日均温度、有效积温和光合有效辐射与人工移栽相当,直播明显减少。从温光利用效率来看,头季有效积温生产效率、光合有效辐射生产效率和热量利用率均表现为直播最高,人工移栽次之,机械移栽最低;再生季表现为直播最高,机械移栽次之,人工移栽最低。【结论】再生稻3种种植方式下,直播的有效穗数多、总产量最高、温光资源利用效率高,说明选用分蘖能力中等的再生稻品种结合直播可作为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应用于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再生稻 水稻产量 温光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散射法研究多元醇对加热卷烟烟雾光学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朱龙杰 曹毅 +5 位作者 吴昌健 刘梦梦 王珂清 陈蕊 张媛 朱怀远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共12页
【目的】掌握多元醇在加热卷烟中的烟气释放特性。【方法】使用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烟气特性检测仪分析多元醇及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在甘油-丙二醇-丁二醇复合体系下,研究加热卷烟主要成分在不同部分中的质量分布规律及加... 【目的】掌握多元醇在加热卷烟中的烟气释放特性。【方法】使用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烟气特性检测仪分析多元醇及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在甘油-丙二醇-丁二醇复合体系下,研究加热卷烟主要成分在不同部分中的质量分布规律及加热温度对加热卷烟烟雾散射光强度的影响。【结果】(1)在单一多元醇体系中,5种多元醇加热卷烟烟雾散射光强度的整体大小顺序为甘油>1,3-丁二醇>1,2-丙二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400>PEG600。(2)在复合多元醇体系中,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相较单一多元醇的烟雾散射光强度提升明显且在不同加热温度下,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均明显大于甘油加热卷烟。(3)多元醇加热卷烟主要成分的质量分布差异明显,水分主要在烟气中,烟碱主要在滤嘴降温段和烟芯段,甘油主要在烟芯段,而1,2-丙二醇和1,3-丁二醇主要在滤嘴降温段。(4)复合多元醇的释放率和转移率较甘油均有较大提升,但与烟碱的释放协同性低于甘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散射法 加热卷烟 多元醇 散射光强度 主要成分 质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发射时隙的可见光通信差分脉冲位置调制
3
作者 熊强强 严林波 樊鑫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4,共6页
在可见光通信系统中,若脉冲信号出现问题,会导致信号失真和码间干扰,严重影响光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传统的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发射时隙和信道特性对脉冲位置的影响,从而导致解调时的误差和性能下降。提出考虑发射时隙的... 在可见光通信系统中,若脉冲信号出现问题,会导致信号失真和码间干扰,严重影响光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传统的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发射时隙和信道特性对脉冲位置的影响,从而导致解调时的误差和性能下降。提出考虑发射时隙的可见光通信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法。基于可见光通信模型,选择链路中漫反射传输类型,获取通信系统的脉冲信号响应关系。基于响应关系确定脉冲延迟影响因素,对标链路中脉冲延迟与发射时隙的频率关系,参考上下边界理论,计算差分脉冲位置调制边界范围。根据调制边界,考虑信道脉冲发射时隙,确定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程,实现可见光通信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以可见光通信系统中不同传输路径为测试对象,当路径出现脉冲延迟时,所研究方法可以保证较低的带宽-功率指数,稳定地实现通信系统的脉冲调制,以此降低路径中的传输误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时隙 可见光通信 差分脉冲位置调制 调制方式 脉冲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酸(CBDA)含量测定方法优化及光质调控分析
4
作者 石雨 李国巍 +3 位作者 张婧如 田媛 张治国 高宝昌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4-35,共12页
为了解决大麻二酚酸(CBDA)传统提取工艺效率低、生长期和光质调控对其含量影响不明确等问题,试验遵循高效提取、精准调控理念,采用响应面法优化CBDA提取工艺,并考察光质调控汉麻11号不同生长期CBDA含量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并结合响应... 为了解决大麻二酚酸(CBDA)传统提取工艺效率低、生长期和光质调控对其含量影响不明确等问题,试验遵循高效提取、精准调控理念,采用响应面法优化CBDA提取工艺,并考察光质调控汉麻11号不同生长期CBDA含量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并结合响应面法考察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超声波功率对CBDA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BDA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50∶1(mL/g),提取温度33℃,提取时间32 min,超声波功率135 W,该条件下CBDA百分含量为3.885%,与验证结果(3.91±0.07)%基本一致,相比于以往文献报道方法提升了9.83%。光质调控研究表明,红色:绿色:蓝色=79.88%∶4.01%∶16.11%的光质条件下,初花期CBDA成分含量最高。该研究为CBDA的光质调控和最佳采收期提供了技术依据,有望提高CBDA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大麻二酚酸 提取工艺 光质调控 不同生长期 最佳采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背景差分法的船舶号灯检测与识别研究
5
作者 赵月林 高祥雨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49,共8页
正确的检测与识别船舶号灯,是实现有效的海上船舶态势感知方式之一,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背景运动补偿和优化背景差分法的动态场景下号灯检测与识别方法。首先,基于SURF特征点提取算法,采用圆形区域代替矩形区域提取32维描述符,实现描述... 正确的检测与识别船舶号灯,是实现有效的海上船舶态势感知方式之一,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背景运动补偿和优化背景差分法的动态场景下号灯检测与识别方法。首先,基于SURF特征点提取算法,采用圆形区域代替矩形区域提取32维描述符,实现描述符的降维,提高算法的速度;其次,通过改进后的SURF算法实现对视频图像的特征点提取及匹配,得到反映图像间映射关系的线性参数,进行背景估计并完成背景运动补偿;最后,采用分段式更新策略和自适应差分阈值,对背景差分法进行优化,结合号灯几何和颜色特征消除干扰灯光、海浪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完成背景运动补偿后的算法具有较高的号灯检测与识别精度及较强的鲁棒性,该方法可以较好的检测与识别动态背景下的船舶号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航道工程 船舶号灯识别 目标检测 背景差分法 动态场景 SURF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亚波长金属光栅的AlGaInP基红光Micro-LED线偏振光发射
6
作者 王雅蔚 郑凯丰 +10 位作者 吕金光 郭广通 马思瑶 陈宇鹏 赵百轩 赵莹泽 聂海涛 秦余欣 李斌 王惟彪 梁静秋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8-826,共9页
Micro-LED显示技术由于其高亮度、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显示技术。3D显示、医疗检测、信息加密、可见光通信、高效液晶背光显示、偏光显微以及传感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Micro-LED提出了高消光比偏振光输出... Micro-LED显示技术由于其高亮度、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显示技术。3D显示、医疗检测、信息加密、可见光通信、高效液晶背光显示、偏光显微以及传感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Micro-LED提出了高消光比偏振光输出的新需求。为了实现微型化线偏振光输出的红光Micro-LED器件设计,本研究在AlGaInP基红光Micro-LED表面集成亚波长金属光栅,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开展了金属光栅的理论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优化光栅参数和介质层厚度,芯片尺寸为50μm的红光Micro-LED的消光比达到26 dB,实现了高消光比的线偏振光输出。本研究设计的AlGaInP基线偏振Micro-LED在3D Micro-LED显示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偏振 金属光栅 时域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C Light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郑超 唐晓骏 +2 位作者 马世英 苗友忠 吴涛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4-39,共6页
以绝缘栅双极晶闸管(IGBT)和脉宽调制(PWM)控制为基础的新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 Light),可快速调节其与交流系统间交换的感性或容性无功功率,具有提高振荡阻尼特性的能力。介绍SVC Light的工作原理,推导出三相abc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以绝缘栅双极晶闸管(IGBT)和脉宽调制(PWM)控制为基础的新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 Light),可快速调节其与交流系统间交换的感性或容性无功功率,具有提高振荡阻尼特性的能力。介绍SVC Light的工作原理,推导出三相abc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建立基于受控电压源和受控电流源的等效仿真模型,并设计出基于比例-积分调节器的直流电压、无功功率和交流母线电压控制器。利用复转矩系数的时域实现方法——测试信号法,分析SVC Light不同控制方式、主电路参数以及控制器参数对发电机电气阻尼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VC Light在配置次同步附加阻尼控制器后,通过动态调节其与交流系统间交换的无功功率,可以显著增加发电机电气阻尼,有效抑制由串联电容补偿引发的发电机轴系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静止无功补偿器 次同步振荡 测试信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照明用荧光玻璃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桂录 郑喜贵 +3 位作者 朱永刚 李星灿 邵晨阳 马跃龙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0-274,共15页
固态照明因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照明、装饰照明、汽车照明、农业照明、投影显示等领域。然而,高功率和高品质的固态照明技术对荧光转换材料的服役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荧光玻璃以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发... 固态照明因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照明、装饰照明、汽车照明、农业照明、投影显示等领域。然而,高功率和高品质的固态照明技术对荧光转换材料的服役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荧光玻璃以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发光稳定等优势应运而生。综述了固态照明用荧光玻璃制备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地总结了荧光玻璃的一步混合烧结、两步混合烧结、衬底成型两步烧结、火花等离子烧结、微波烧结、焦耳加热、感应加热和激光烧结等制备方法,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技术难点、光谱调控策略和器件化应用。最后,讨论了荧光玻璃制备方法、功能结构设计和器件封装等面临的问题,展望了固态照明用荧光玻璃制备方法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玻璃 制备方法 发光品质 固态照明 光谱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ghttools和Matlab的内辐射杂光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加强 李荣刚 +3 位作者 彭晴晴 张兴德 刘琳 孙昌峰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88-891,共4页
针对红外系统内辐射杂光对系统成像影响严重的问题,以一个具体红外系统为例,基于Lighttools和Matlab软件,提出一种适用于红外系统的内辐射杂光分析方法。针对分析结果所确定的需要重点消除杂光的表面,提出了相应的杂光消除措施。经验证... 针对红外系统内辐射杂光对系统成像影响严重的问题,以一个具体红外系统为例,基于Lighttools和Matlab软件,提出一种适用于红外系统的内辐射杂光分析方法。针对分析结果所确定的需要重点消除杂光的表面,提出了相应的杂光消除措施。经验证,该方法对于寻找内辐射杂光来源,消除内辐射杂光具有很好的效果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系统 内辐射杂光分析 蒙特卡罗方法 lighttoo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源改性MSE分子筛对催化裂解正庚烷制低碳烯烃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王婷婷 叶磊 +6 位作者 马明轩 周鹏 邬尔庄 濮鑫 韩鑫 朱卡克 刘纪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7-1022,共16页
为解决传统水热合成法中模板剂合成复杂、晶化周期长等问题,采用沸石转晶法将超稳Y型(USY)沸石作为Si和Al的主要来源,以少量的MCM-68作为晶种,成功合成了UZM-35分子筛。基于磷改性是改善Mobil sieves(MSE)分子筛催化裂解性能的有效手段... 为解决传统水热合成法中模板剂合成复杂、晶化周期长等问题,采用沸石转晶法将超稳Y型(USY)沸石作为Si和Al的主要来源,以少量的MCM-68作为晶种,成功合成了UZM-35分子筛。基于磷改性是改善Mobil sieves(MSE)分子筛催化裂解性能的有效手段,通过浸渍法将3-氨基丙基磷酸和磷酸三甲酯分别负载在UZM-35分子筛上,磷元素的引入降低了分子筛的酸强度,对分子筛的骨架结构起到保护作用。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气物理吸附-脱附、固体核磁、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吡啶红外(Py-IR)等手段对不同磷源改性的分子筛形貌、孔道结构和酸强度进行了表征测定。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正庚烷催化裂解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933 K、质量空速5 h^(-1)、磷负载质量分数1%的条件下,3-氨基丙基磷酸改性的UZM-35分子筛的乙烯+丙烯选择性为65.0%,比未改性的UZM-35-DeAl和磷酸三甲酯改性的UZM-35分别高出8.8百分点和7.5百分点,比ZSM-5分子筛高出12.6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改性 UZM-35分子筛 催化裂解 低碳烯烃 沸石转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宋锦箱包展陈方式
11
作者 王礼欢 沈华 +1 位作者 温润 安昱盈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127,共11页
宋锦箱包表面以纹样丰满、颜色丰富的丝绸面料为主,而线下宋锦箱包店陈设多未能结合光源及展示角度很好地展现其特色。为将宋锦箱包特色更好向消费者呈现,以宋锦箱包为例,利用眼动追踪技术结合调查问卷,对宋锦箱包的展陈从光源及观看方... 宋锦箱包表面以纹样丰满、颜色丰富的丝绸面料为主,而线下宋锦箱包店陈设多未能结合光源及展示角度很好地展现其特色。为将宋锦箱包特色更好向消费者呈现,以宋锦箱包为例,利用眼动追踪技术结合调查问卷,对宋锦箱包的展陈从光源及观看方式进行视觉感知和评价。结果表明:暖光源展示最能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两种不同光源形式的展示对消费者的视觉偏好没有明显影响;对多色满地纹样箱包,消费者更青睐在与视线平齐的区域内观看,对单独纹样及单色满地纹样箱包,消费者更青睐以俯视角度观看;关于不同视角下观看,消费者更青睐箱包侧面展示,且更喜欢近距离展示。研究结果可为线下宋锦箱包展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锦箱包 纹样 展示 光源 观看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成像闪烁体光产额测量技术与优化方法
12
作者 张誉戈 马舸 +4 位作者 万鹏颖 鲍子臻 欧阳潇 刘林月 欧阳晓平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0-641,共12页
闪烁成像屏是X射线成像技术的核心部件,其光产额的精确测定对于提升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和推动新型闪烁体的研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概述了X射线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随后系统地综述了当前X射线成像闪烁体光产额测量的主要方... 闪烁成像屏是X射线成像技术的核心部件,其光产额的精确测定对于提升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和推动新型闪烁体的研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概述了X射线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随后系统地综述了当前X射线成像闪烁体光产额测量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既包括基于能谱和X射线激发光谱的相对测量法,也涵盖了利用光电倍增管(PMT)和光电二极管(PD)或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的绝对测量法。同时,本文深入剖析了封装与耦合技术、放射源的能量特性与粒子种类、用于光产额测量的光电探测器种类等多种因素对光产额测量结果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另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收集系数修正的绝对光产额测量方法。该方法有效地结合了利用PMT和PD的绝对法测量的优势,不仅能够实现大范围光产额测量,覆盖百光子量级的光输出,还保持了5%的低测量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成像屏 光产额 测量方法 不确定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乘客密度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台照明节能控制方法
13
作者 毛建 张宁 +5 位作者 章澜岚 王澳庆 刘家俊 张恒文 王浩 温龙辉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8,共8页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站台照明控制方法存在着控制方式简单、控制准确度低等问题,导致能耗严重浪费,也无法为乘客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根据城轨站台客流特点,结合站台区域功能特征和乘客心理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乘客密度的城轨站台照明节能控...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站台照明控制方法存在着控制方式简单、控制准确度低等问题,导致能耗严重浪费,也无法为乘客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根据城轨站台客流特点,结合站台区域功能特征和乘客心理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乘客密度的城轨站台照明节能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城轨站台空间特征和乘客心理时间变化特点,建立站台不同时段不同区域乘客密度和站台区域照度的函数关系,然后建立以站台照明能耗最优为目标,站台照度需求为约束,灯具调光系数为控制变量的线性规划优化模型,最后采用单纯形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小客流车站,本文方法与目前常规控制方式相比,在早高峰、晚高峰和平峰时段,站台照明能耗降低分别达27.68%、38.16%和38.87%,并保证区域照度在合理区间,可以有效降低城轨站台照明能耗,提高站台光环境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轨站台 照明节能 乘客密度 线性规划 单纯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部典型稠油油藏沥青质沉积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涂乙 戴建文 +3 位作者 杨娇 王亚会 缪云 钟旭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3,共9页
南海东部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沥青质沉积会造成储层喉道、井筒和管线堵塞,从而导致油井产能降低。选取番禺PL油田高、中、低沥青质含量的9个典型稠油油藏样品,采用黏度法和透光率法进行沥青质析出临界压力实验,分析不同样品与储层渗透率... 南海东部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沥青质沉积会造成储层喉道、井筒和管线堵塞,从而导致油井产能降低。选取番禺PL油田高、中、低沥青质含量的9个典型稠油油藏样品,采用黏度法和透光率法进行沥青质析出临界压力实验,分析不同样品与储层渗透率损失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运用数值模拟手段,模拟并计算不同储层渗透率模型、不同沥青质损害对生产井开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番禺PL油田稠油越稠,沥青质含量越高,析出压差越小,生产过程中沥青质越容易析出沉积,油藏地层压力与沥青质析出压力之差(析出压差)为1.55~6.25 MPa;当地层压力降低至沥青质析出压力以下时,原油中的沥青质分子通过岩心时析出,首先堵塞小孔隙和喉道,随后会堵塞大喉道和中-大孔隙,沥青质含量越高,储层渗透率损失率越大,渗透率为3000×10^(-3)μm^(2)样品的渗透率损失率为20%~60%,5000×10^(-3)μm^(2)样品的渗透率损失率为20%~40%,储层渗透率越高,在同等条件下,沥青质析出后会快速通过大喉道和孔隙,大部分不会在喉道和孔隙沉淀下来,整体对储层渗透率伤害越小。稠油开采过程中应保持沥青质析出压力低于地层压力,可有效避免近井地带由于压力下降导致沥青质沉积伤害储层现象的发生,减少对油井生产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析出 黏度法 透光率法 渗透率损失率 析出压力 生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影像提取干旱荒漠区植被覆盖度
15
作者 王珍 郭小平 魏秀丽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41,共13页
为快速准确获取干旱荒漠区的植被覆盖度信息,本研究基于无人机(Phantom 4 Advanced)采集的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桌子山附近可见光影像,采用监督分类与植被指数统计直方图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分割阈值,以目视解译的植被信息为真实值进行精... 为快速准确获取干旱荒漠区的植被覆盖度信息,本研究基于无人机(Phantom 4 Advanced)采集的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桌子山附近可见光影像,采用监督分类与植被指数统计直方图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分割阈值,以目视解译的植被信息为真实值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应用可见光植被指数提取研究区植被信息时,像元统计直方图呈现单峰特征,归一化绿红差异指数、红绿比值指数、植被指数3种指数的灰度图中,植被与裸地像元值存在较大重叠。2)应用监督分类与植被指数统计直方图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改善植被指数直方图法应用于干旱区植被提取时难以呈现双峰特征的问题。3)通过对各个植被指数提取精度验证得到差异增强植被指数。研究区植被提取效果优于其他植被指数,平均精度达93.09%,且阈值稳定性较好。采用监督分类与植被指数直方图相结合确定阈值的方法,其提取干旱荒漠区植被信息效果较好,对干旱荒漠区可见光影像植被信息提取应用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植被指数 阈值法 监督分类 干旱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BiVO_(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还原溶液中六价铀的研究
16
作者 刘宸 李小燕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7-1033,共7页
本文采用浸渍法制备得到对可见光响应的CuO/BiVO_(4)异质结催化剂,该催化剂被应用于对溶液中U(Ⅵ)的光催化还原去除过程,并系统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 本文采用浸渍法制备得到对可见光响应的CuO/BiVO_(4)异质结催化剂,该催化剂被应用于对溶液中U(Ⅵ)的光催化还原去除过程,并系统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得到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以U(Ⅵ)溶液作为反应物,研究了溶液pH值和样品投加量对所制得样品的光催化还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pH值为5.5、光催化剂用量为0.8 g/L的条件下,CuO/BiVO_(4)异质结催化剂对溶液中U(Ⅵ)具有较高的催化还原去除率,在120 min后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4%。本研究旨在探索合成新型异质结催化剂材料以解决单相光催化材料光催化性能较低的问题,从而为光催化反应去除溶液中U(Ⅵ)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BiVO_(4) U(Ⅵ) 可见光响应 催化还原 浸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GIS/GIL内微纳粉尘弥散浓度分布特性及对气隙击穿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媛 杨睿成 +3 位作者 苏宝亮 李玄 薛乃凡 李庆民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01-1613,共13页
在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S/GIL)的制造、运输、服役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并积聚微米级及更小尺寸的金属粉尘,这种微小尺度的粉尘难以检测且其弥散运动特性呈现随机特征,是诱发气隙击穿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S/GIL)的制造、运输、服役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并积聚微米级及更小尺寸的金属粉尘,这种微小尺度的粉尘难以检测且其弥散运动特性呈现随机特征,是诱发气隙击穿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在分析粉尘光散射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微纳粉尘弥散浓度的光探测系统,获得了不同粒径粉尘弥散浓度与仪器输出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与特征函数。实验研究表明,粉尘的弥散浓度随电压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存在极值效应;当光探测区内粉尘浓度达到峰值浓度的80%左右时,发生气隙击穿的概率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了影响粉尘弥散运动的关键因素,获得了粉尘粒径、初始质量、材质等初始条件与粉尘弥散运动特性的关联规律,粒径越小、初始质量越大,粉尘弥散运动越剧烈、击穿电压越低,击穿电压较无粉尘时下降可达36.7%,且不同材质、不同初始位置的粉尘表现出不同的弥散运动特性。该文可为实现GIS/GIL内微纳粉尘弥散浓度的有效探测与危险程度评估提供方法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GIL 微纳粉尘 光散射法 弥散浓度 气隙击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轻基质配比对突尼斯软籽石榴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何成龙 白茹 +4 位作者 王志军 毛永乐 姚瑞赟 王艺雯 张宗翊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2-1452,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轻基质组成和配比对突尼斯软籽石榴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为工厂化培育该品种优质容器苗提供基础。【方法】以当年硬枝扦插幼苗为研究对象,选用草炭、蛭石、颗粒有机肥和腐熟有机肥(腐熟羊粪)进行不同比例组合,设置12种不... 【目的】探究不同轻基质组成和配比对突尼斯软籽石榴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为工厂化培育该品种优质容器苗提供基础。【方法】以当年硬枝扦插幼苗为研究对象,选用草炭、蛭石、颗粒有机肥和腐熟有机肥(腐熟羊粪)进行不同比例组合,设置12种不同轻基质配比方案处理,比较不同处理下石榴幼苗地上部分生长情况、根系发育状况和叶绿素荧光指标的差异。【结果】S7(草炭∶蛭石∶颗粒有机肥=7∶3∶1)处理下的石榴容器苗比根长(SRL)、功能叶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量子产量Y(Ⅱ)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100.30cm/g、0.78、28.04、0.094和46.8 SPAD,相比于CK分别高出6.27%、11.41%、499.15%、278.23%和14.99%;S_(3)(草炭∶蛭石=8∶2)处理下的石榴容器苗苗高、最长主枝长、根系组织密度(RTD)和根系生物量最高,分别为99.9 cm、92.2 cm、7.74 g/cm^(3)和2.92g/株,相比于CK分别高出227.65%、208.02%、320.11%和6282.38%。【结论】S_(7)基质配方处理下幼苗综合评价最佳,该配方适合突尼斯软籽石榴硬枝扦插容器苗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苗 轻基质 突尼斯软籽石榴 硬枝扦插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带谐振法弱光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19
作者 李亚峰 李恩 穆仕博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167,共8页
以光与微波互作用机理为基础,结合微波谐振法检测技术准确度高、响应快以及灵敏度高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微带谐振法的弱光信号检测新技术。与传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检测不同,将硫化镉(CdS)光敏电阻加载在微带谐振环开口处,使CdS... 以光与微波互作用机理为基础,结合微波谐振法检测技术准确度高、响应快以及灵敏度高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微带谐振法的弱光信号检测新技术。与传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检测不同,将硫化镉(CdS)光敏电阻加载在微带谐振环开口处,使CdS敏化材料的光敏特性与微带测试传感器的微波谐振特性相结合,实现将弱光信号检测转变为微波信号进行检测。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微带谐振环传感器可实现对红光、绿光和蓝紫光的最低可检测功率分别为Pred=7.5×10^(–9)W,Pgreen=1.1×10^(–8)W,Pblue=2.5×10^(–8)W,响应灵敏度分别为Rred=0.015 dB/nW,Rgreen=0.0027 dB/nW,Rblue=0.0025 dB/nW,噪声等效功率分别为NEPred=8.38×10^(–11)W/Hz1/2,NEPgreen=1.23×10^(–10)W/Hz1/2,NEPblue=2.8×10^(–10)W/Hz1/2,即微带谐振法测试系统可实现对弱光信号的高灵敏检测。此外,3种单色光在最低可测功率的5次重复性实验中,测试系统的最大测试误差≤0.18%,可验证测试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谐振法 微带谐振环 硫化镉 弱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扫描的路用集料表面粗糙度及其与沥青接触面黏附性的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20
作者 陈晓龙 李洛克 +1 位作者 白丛启 杨涛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7-153,共7页
为定量分析路用集料表面纹理的粗糙形貌特征对沥青-集料接触面黏附性的影响,首先提出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三维扫描技术的集料颗粒表面粗糙特征的定量评价方法,通过二维触针式轮廓分析技术进行验证;其次,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扫描体积变化的沥... 为定量分析路用集料表面纹理的粗糙形貌特征对沥青-集料接触面黏附性的影响,首先提出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三维扫描技术的集料颗粒表面粗糙特征的定量评价方法,通过二维触针式轮廓分析技术进行验证;其次,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扫描体积变化的沥青与集料接触面黏附性的评价方法,定量分析了集料表面沥青膜在水煮环境下的剥落率并制定了黏附等级的评价标准;最后,探讨了集料表面粗糙形貌对其与沥青在接触面上黏附作用的影响,基于试验数据提出了不同岩性路用集料表面粗糙度的优选原则。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非接触三维白光扫描技术采集的集料表面点云数据可定量且准确地评价集料表面纹理的粗糙程度;通过三维扫描技术测定集料表面沥青膜在黏附性试验前后的体积变化,能够定量评价集料表面包裹的沥青膜在水煮环境下的剥离程度;提出的10级评价标准能够更精确地描述沥青与集料接触面上的黏附性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集料的三维粗糙度分别大于13.7、12.9、10.7时,集料与沥青间的黏附性符合路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集料-沥青黏附性 集料表面粗糙度 定量评价方法 白光三维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