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Injection Angle on Artificial Cavitation Using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 Method
1
作者 M. Ghorbani Shahr-e-Babaki A. Jamali Keikha A. Behzad Mehr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7年第2期173-181,共9页
Using the supercavitation phenomenon is necessary to reach high velocities underwater. Supercavitation can be achieved in two ways: natural and artificial. In this article, the simulation of flows around a torpedo was... Using the supercavitation phenomenon is necessary to reach high velocities underwater. Supercavitation can be achieved in two ways: natural and artificial. In this article, the simulation of flows around a torpedo was studied naturally and artificially. The validity of simulation us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ata in th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phases was evalu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mulation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laboratory results. The results in different injection coefficient rates, injection angles, and cavitation numbers were studied.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the importance of cavitation number, injection rate coefficient, and injection angle in cavity shape. At the final level, determining the performance conditions using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 (DOE) method was emphasiz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avitation number, injection rate coefficient, and injection angle in drag and lift coefficient was studied. The increase in injection angle in the low injection rate coefficient resulted in a diminished drag coefficient and that in the high injection rate coefficient resulted in an enhanced drag co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jection angle SUPERCAVITATION artificial CAVITATION TORPEDO design of experiment drag COEFFICIENT LIFT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范中立井提升系统设计的差异分析
2
作者 吴军辉 《现代矿业》 2024年第12期139-142,共4页
从系统布置、提升容器、钢丝绳及连接装置、提升装置等方面分析了《煤矿安全规程》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对立井提升系统设计的不同要求。针对与煤共(伴)生金属非金属矿山立井提升系统的设计,给出了提升容器与井壁等之间的最小... 从系统布置、提升容器、钢丝绳及连接装置、提升装置等方面分析了《煤矿安全规程》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对立井提升系统设计的不同要求。针对与煤共(伴)生金属非金属矿山立井提升系统的设计,给出了提升容器与井壁等之间的最小间隙值、提升系统的过卷过放距离、单绳缠绕式提升机缠绕层数、钢丝绳及其连接装置的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的取值参考。提出了防撞梁、托罐装置、罐笼升降无轨胶轮车保护装置、箕斗装载装置等的设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设计 立井提升系统 提升容器 钢丝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收获机分禾器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静 刁培松 +1 位作者 张道林 王洪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5-146,149,共3页
分禾器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对整机性能影响较大。一方面,要求分禾器具有扶禾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分禾器能够适应不同行距要求。分禾器直接决定着玉米植株能否被顺畅地喂入并导入到摘穗装置,完成摘穗工作。为此,通过对分禾器结构参数与... 分禾器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对整机性能影响较大。一方面,要求分禾器具有扶禾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分禾器能够适应不同行距要求。分禾器直接决定着玉米植株能否被顺畅地喂入并导入到摘穗装置,完成摘穗工作。为此,通过对分禾器结构参数与玉米植株折断临界角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分禾器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提高了分禾器的扶禾能力,有效地降低了玉米植株在喂入过程中折断与被推倒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分禾器 设计 玉米收获机 扶禾 行距适应性 折断临界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衡滑翔的升力再入攻角设计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冉 李惠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57-1563,共7页
针对面对称中高升阻比飞行器再入攻角的优化问题,从工程角度系统分析了升力再入攻角优化问题的多种约束,基于平衡滑翔条件结合失速攻角、初始再入攻角和平衡滑翔攻角等,得到了再入段飞行的攻角设计空间,并给出了再入攻角剖面设计的具体... 针对面对称中高升阻比飞行器再入攻角的优化问题,从工程角度系统分析了升力再入攻角优化问题的多种约束,基于平衡滑翔条件结合失速攻角、初始再入攻角和平衡滑翔攻角等,得到了再入段飞行的攻角设计空间,并给出了再入攻角剖面设计的具体可行方法。所提出的设计方案可用于快速选定满足各种过程约束的速度-攻角剖面;将该攻角设计方法应用于覆盖区优化问题,在继承已有方法的快速求解速度下,仿真结果及对比表明所规划的攻角剖面具有与直接法相似的最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力再入 平衡滑翔 攻角设计 覆盖区 多约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力体布局飞行器BTT协调转弯驾驶仪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强 童伟 +2 位作者 王晓晖 贾平会 王永海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58,共7页
针对升力体布局飞行器BTT协调转弯控制问题,提出了两回路+PI校正的偏航过载驾驶仪结构及近似构造内回路侧滑角速度反馈的实现方法。重点分析了转弯加速度对弹体偏航通道影响的特点,并基于干扰输出最小原理确定了两回路+PI校正的过载驾... 针对升力体布局飞行器BTT协调转弯控制问题,提出了两回路+PI校正的偏航过载驾驶仪结构及近似构造内回路侧滑角速度反馈的实现方法。重点分析了转弯加速度对弹体偏航通道影响的特点,并基于干扰输出最小原理确定了两回路+PI校正的过载驾驶仪结构,保证系统的快速性及稳定性。论证了内回路侧滑角速度反馈能使干扰收敛至零的本质,并利用偏航角速度+前馈补偿近似构造侧滑角速度反馈,确保方法的工程可实现性。仿真结果表明,该驾驶仪结构能实现转弯过程中侧滑快速归零,提高协调转弯能力,鲁棒性较强,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力体布局飞行器 BTT控制 协调转弯 回路设计 侧滑角速度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副井多绳摩擦式提升设备选型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苑成友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1-32,共2页
通过实例对煤矿副井多绳摩擦式提升设备进行类型确定,在给定的具体条件下,通过计算,选择钢丝绳的型号、提升机的型号、电动机的型号等,并对它们进行理论计算和验证,最终确定所需设备的各种型号。
关键词 多绳 提升设备 设计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式组合动力飞行器爬升轨迹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贾晓娟 闫晓东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提出了一种水平起飞吸气式组合动力飞行器的爬升轨迹设计方法。将爬升轨迹分为起飞爬升段、等动压段和等热流段,分别考虑过载、动压、热流约束,在高度-速度剖面内给出了轨迹设计的约束边界,以及3个飞行段的爬升轨迹设计方法,并利用反馈... 提出了一种水平起飞吸气式组合动力飞行器的爬升轨迹设计方法。将爬升轨迹分为起飞爬升段、等动压段和等热流段,分别考虑过载、动压、热流约束,在高度-速度剖面内给出了轨迹设计的约束边界,以及3个飞行段的爬升轨迹设计方法,并利用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了参考轨迹的跟踪制导律。仿真结果表明,参考轨迹能够满足各种飞行约束,可准确跟踪,为吸气式组合动力飞行器主动段的爬升轨迹提供一种可行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角 计算机仿真 阻尼 密度 阻力系数 电子制导系统 反馈线性化 函数 升力 马赫数 固有频率 跟踪(位置) 速度 吸气式飞行器 主动段 轨迹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气动外形设计空间重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南 白俊强 +1 位作者 邱亚松 华俊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7,共7页
在飞行器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优化设计的寻优精度,设计变量不断增加,从而使整个过程更加复杂且大幅延长设计周期。针对这一问题,基于本征正交分解降阶方法开展气动外形设计空间重构方面的研究。工作针对二维翼型开展,主要目标分为2个方... 在飞行器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优化设计的寻优精度,设计变量不断增加,从而使整个过程更加复杂且大幅延长设计周期。针对这一问题,基于本征正交分解降阶方法开展气动外形设计空间重构方面的研究。工作针对二维翼型开展,主要目标分为2个方面:1减少优化过程中的气动外形设计参数;2提高设计空间中满足设计约束的样本比例。在Hicks-Henne参数化和POD重构得到设计空间内随机选择20 000个样本发现,Hicks-Henne参数化空间中满足设计约束的样本比例不足25%,而重构之后的空间则超过70%。因此,采用POD方法对设计空间进行重构大大提高了样本质量,同时减少了优化设计参数。以RAE2822进行厚度约束下的单目标升阻比增大优化设计为例分别研究传统的约束处理方法和设计空间重构对优化结果的影响。传统约束处理方法中包括罚函数法和拒绝策略,优化结果表明拒绝策略略优于罚函数法,且无须设置惩罚权重,使用方便。对比重构前后设计空间的优化结果可见,2种传统约束处理方法在32个Hicks-Henne参数化空间中最优设计结果升阻比增加分别为27.61%和28.20%,采用POD方法重构后的设计空间得到的升阻比提升分别为28.20%和30.63%。因此,设计空间重构前后的优化精度基本类似,而且设计空间重构之后优化设计参数大大减少,设计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参数化 效率 升阻比 本征正交分解方法 样本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翼无人机保形非对称尾喷管设计与流场特性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乐 周洲 +2 位作者 李盈盈 甘文彪 许晓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7-674,共8页
基于飞翼布局无人机隐身与保形设计要求,设计了不同面积比的四边形和圆矩形2类非对称尾喷管,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无人机内外流耦合流动进行了计算分析,获得了无人机全机纵向气动性能与尾喷管三维流场特性。结果表明:保形非对称尾... 基于飞翼布局无人机隐身与保形设计要求,设计了不同面积比的四边形和圆矩形2类非对称尾喷管,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无人机内外流耦合流动进行了计算分析,获得了无人机全机纵向气动性能与尾喷管三维流场特性。结果表明:保形非对称尾喷管可用于改善飞翼无人机的纵向力矩特性,且圆矩形喷管升阻特性和力矩特性比四边形喷管更优;收敛型喷管(面积比Ar≤1.0)无法在设计点(发动机喷口)而是在尾喷管出口处形成喉道,并在喉道处形成强激波阻滞喷流排出;随着面积比增大,轴向推力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佳面积比,而且相同面积比下圆矩形喷管比四边形喷管推力性能更佳;扩张型喷管内激波的强度随着面积比增大变得更强,圆矩形喷管结尾处的激波角比四边形喷管小,喷流阻滞作用更小;对于此类飞翼布局无人机采用面积比为1?2~1?4的圆矩形喷管,将获得较理想的气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翼无人机 保形设计 非对称尾喷管 圆矩形 面积比 流场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位置对大型运输机动力增升效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志斌 李杰 +1 位作者 蒋胜矩 张恒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0-565,共6页
参照C-17运输机,建立了外吹式襟翼动力增升全机几何分析模型。采用多块结构化网格技术,基于RANS方法,分别对高升力构型和轴对称发动机动力喷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发动机短舱位置和喷流方位对动力增升效能的影响研究并... 参照C-17运输机,建立了外吹式襟翼动力增升全机几何分析模型。采用多块结构化网格技术,基于RANS方法,分别对高升力构型和轴对称发动机动力喷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发动机短舱位置和喷流方位对动力增升效能的影响研究并总结其设计原则。计算结果表明,短舱垂直位置对动力增升效能影响最为显著,发动机每下沉100 mm升力至少损失0.1。为获得理想的动力增升效果,发动机短舱应在避免巡航状态喷流直接冲刷机翼下表面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靠近机翼。发动机水平位置主要影响中等以上迎角的气动力特性,短舱前伸有利于喷流进入缝道并且存在兼顾最大升力系数和失速和缓特性的最佳前伸量。发动机负的安装角每增加1°,升力可增加0.1以上,适当给定负的发动机安装角可使得尾喷流向上倾斜从而被襟翼完全阻挡。通过改变发动机位置,在起到更好的动力增升效果的同时,通常都伴有低头力矩增大,压力中心后移,以至于全机安定性增加的同时平尾配平的负担也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吹式襟翼 动力增升 多块结构化网格 雷诺平均N-S方法 发动机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绳长岸桥起升耦合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11
作者 梁岗 王梦飞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51-2560,I0016,I0017,共12页
以岸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含变长度钢丝绳与大梁、小车滑轮组、小车和起升质量的起升耦合振动系统模型,利用Hamilton原理建立了系统纵向振动微分方程,应用有限差分法进行离散化求解。对起升过程中的起升动载系数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 以岸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含变长度钢丝绳与大梁、小车滑轮组、小车和起升质量的起升耦合振动系统模型,利用Hamilton原理建立了系统纵向振动微分方程,应用有限差分法进行离散化求解。对起升过程中的起升动载系数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在梯形加速及制动时大梁和起升质量的振动响应和起升绳中动张力曲线,以及耦合系统前四阶固有频率的变化曲线。另外,对变频电机驱动下的动载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起升质量离地初速度对起升动载系数影响最大,与其呈线性递增关系;起升系统振动存在耦合一致性,振动响应在加速度变化时发生突变,最大幅值出现在起升加速阶段,重物速度降至为0后存在残余振动。起升系统频率随绳长减小而增大;相比有级调速起升重物,变频电机的无极调速起升更加平稳。额定起升加速时间与起升动载系数呈指数关系,应将其值设定在第一个拐点之后。额定起升速度与起升动载系数呈线性正比关系,且影响较小,折中设定该参数值,可保证起升效率和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桥 变长度钢丝绳 耦合振动 起升系统 动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秭归长江公路大桥重型缆索吊机设计 被引量:12
12
作者 方乃平 许鑫 王帅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123,共8页
秭归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531.2 m中承式钢桁架拱桥,根据该桥桥位实际情况,上部结构采用斜拉扣挂、缆索吊机吊装的方法安装。针对桥址处地势崎岖、风力大,两岸地质存在断层,桥位高等难题,在缆索吊机设计时,将缆索吊机跨径优化为190 m(... 秭归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531.2 m中承式钢桁架拱桥,根据该桥桥位实际情况,上部结构采用斜拉扣挂、缆索吊机吊装的方法安装。针对桥址处地势崎岖、风力大,两岸地质存在断层,桥位高等难题,在缆索吊机设计时,将缆索吊机跨径优化为190 m(南)+601.2 m+220 m(北),满足了主跨吊装性能的同时,给边跨布置留出了更多的空间;利用南、北岸地质及场地条件,锚碇采用了桩基承台锚和预应力岩锚形式;扣、缆塔基础采用“15 m宽承台+18根桩+锚索”方案进行加强,实现了扣塔、缆塔、桥墩基础与坡面维护等一体化设计;扣塔为双塔柱结构,南、北岸高度分别为133.86 m、144.06 m,缆塔为门式结构,高32.85 m,对扣、缆塔进行标准化、单元化设计,优化了生产资源;缆索吊机的2组承载索上分别布置2台起重天车,提高了缆索吊机功能的灵活性;风缆系统为成对分组组合体系,风缆对数的减少,能扩大缆索吊的工作覆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桁架拱桥 中承式拱桥 缆索吊机 缆索吊机跨径 扣、缆塔基础 起重系统 风缆系统 吊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力式飞行器最短返回时间离轨点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宁 李兆亭 张洪波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
针对升力式飞行器升阻比较大、横向再入机动能力较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着陆场位置、返回时间和离轨燃耗约束的最短时间离轨点设计方法。首先,在飞行器运行轨道和着陆场位置给定的条件下,求解了着陆点与星下点轨迹的最小横向距离... 针对升力式飞行器升阻比较大、横向再入机动能力较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着陆场位置、返回时间和离轨燃耗约束的最短时间离轨点设计方法。首先,在飞行器运行轨道和着陆场位置给定的条件下,求解了着陆点与星下点轨迹的最小横向距离,并考虑位置及时间约束,根据再入可达域参数确定了再入航程角和再入时间范围。其次,考虑离轨燃耗约束,推导了再入角给定时离轨航程角和离轨时间的解析计算方法,采用牛顿迭代法求解二者取值范围。最后,依据离轨段及再入段航程角范围确定了离轨窗口,用非线性优化方法求解了返回时间最短的离轨点位置。数值仿真表明,所提方法能实现多约束下的飞行器最短返回时间离轨轨道计算,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为航天器离轨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力式飞行器 离轨制动 离轨点设计 再入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轻钢屋架吊装参数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2
14
作者 龙慧 《建筑技术》 2022年第3期309-311,共3页
云南某工业厂房轻钢屋架吊装施工中,根据轻钢屋架受力特点、构件重量、起吊高度等因素选择适用的起重设备,对各项吊装参数吊点位置、吊绳长度、起重臂长度等进行计算,选择最优吊装方案,按期顺利地完成了49榀屋架的吊装及安装工作。
关键词 轻钢屋架 屋架吊装参数计算 吊装点 吊绳长度及角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竖井设计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计发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0年第3期3-5,共3页
结合十几条盲竖井设计的心得体会,对单绳提升及多绳摩擦提升盲竖井设计进行了总结。在提升机硐室起吊设施、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盲竖井设计等方面有一些见解,仅供从事盲竖井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 盲竖井设计 单绳提升 多绳摩擦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斜井施工提升运输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庆凯 《江西煤炭科技》 2021年第3期199-201,共3页
黑龙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引水斜井坡度为50°,最长的一个斜井长为387.57 m。运输安全风险大,斜井人车安全要求高。采用运输车及防护台车的提升运输系统;运输车负责人员、材料运输,防护车承担安全防护、导井安全防护和工作平台的作用... 黑龙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引水斜井坡度为50°,最长的一个斜井长为387.57 m。运输安全风险大,斜井人车安全要求高。采用运输车及防护台车的提升运输系统;运输车负责人员、材料运输,防护车承担安全防护、导井安全防护和工作平台的作用,为斜井安全快速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 斜井施工 提升运输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端帮提升机设计布置
17
作者 王家栋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8年第3期112-115,共4页
为了提高现有露天矿采掘效率,节约成本提高效益,采用先进实用高效的采运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大倾角端帮提升机能大幅减少露天矿端帮剥离物采掘量,大大降低运输与采掘成本,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对大倾角端帮提升机的设计布置研究有着... 为了提高现有露天矿采掘效率,节约成本提高效益,采用先进实用高效的采运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大倾角端帮提升机能大幅减少露天矿端帮剥离物采掘量,大大降低运输与采掘成本,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对大倾角端帮提升机的设计布置研究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 端帮提升机 移设 设计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栏板侧翻半挂车举升角度控制提醒装置的现状分析与改进
18
作者 王涛 梁伟 +1 位作者 孙海珍 刘杰 《专用汽车》 2021年第9期71-73,共3页
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在各地的强制实施,将会导致三轴栏板式运输半挂车、三轴仓栅式运输半挂车等常规车型的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栏板侧翻半挂车作为工程和物流双结合用车,成为理想的替代车型。栏板侧翻半挂车举升角度控... 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在各地的强制实施,将会导致三轴栏板式运输半挂车、三轴仓栅式运输半挂车等常规车型的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栏板侧翻半挂车作为工程和物流双结合用车,成为理想的替代车型。栏板侧翻半挂车举升角度控制提醒装置的优化改进提升了车辆的使用安全性,提高了车辆的出勤率,减少或降低了车辆使用过程中因举升角度过大等操作不当造成油缸损坏等财产损失或严重的翻车事故的发生。通过对现有结构的分析、整理,提出了一种更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为栏板侧翻半挂车以及类似结构的制造行业提供解决举升角度控制难度大、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方便用户操作的同时提升了车辆卸货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栏板式运输半挂车 三轴仓栅式运输半挂车 栏板侧翻半挂 举升角度控制提醒装置 杠杆限位阀 换向阀溢流功能 钢丝绳限位装置 声光控制报警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