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工程完工后质量责任阶段重构及期限确定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海鹏 陈小龙 林知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1-576,共6页
基于对国内外有关完工后质量责任的法律和工程合同的对比研究,以及对国内外房屋质量缺陷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指出了我国目前质量责任期不明晰、保修期过长等问题.提出了我国工程完工后质量责任阶段的重构方案,以及适合我国的工程质量保... 基于对国内外有关完工后质量责任的法律和工程合同的对比研究,以及对国内外房屋质量缺陷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指出了我国目前质量责任期不明晰、保修期过长等问题.提出了我国工程完工后质量责任阶段的重构方案,以及适合我国的工程质量保证期和工程质量保险期限,为工程质量保险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同时,在质量责任阶段重构的基础上,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保修金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等问题,提供了解决的理论依据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质量责任 质量保证期 缺陷责任期 质量保险 质量缺陷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责任预防方法与体系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子先 何桢 施亮星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产品责任是我国企业在加入WTO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我国在产品责任方面的立法水平较低,企业管理层尚未对产品责任问题有充分的认识。本文就造成产品责任的三种缺陷提出了产品责任预防的策略与方法。提出了将产品责任预防体系与ISO... 产品责任是我国企业在加入WTO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我国在产品责任方面的立法水平较低,企业管理层尚未对产品责任问题有充分的认识。本文就造成产品责任的三种缺陷提出了产品责任预防的策略与方法。提出了将产品责任预防体系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融合,达到预防产品责任,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责任 产品缺陷 严格责任理论 质量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质量偏好的两阶段服务供应链质量控制策略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翠华 邢鹏 王语霖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46,共10页
研究了一个集成商和一个提供商所组成的服务供应链的质量控制问题。考虑集成商的质量缺陷承诺和提供商的质量偏好,并将提供商的质量活动区分为质量改进和质量保持两个阶段,分别建立了服务供应链成员的效用函数,同时考虑服务供应链成员... 研究了一个集成商和一个提供商所组成的服务供应链的质量控制问题。考虑集成商的质量缺陷承诺和提供商的质量偏好,并将提供商的质量活动区分为质量改进和质量保持两个阶段,分别建立了服务供应链成员的效用函数,同时考虑服务供应链成员的竞争与合作,运用博弈理论,优化得到单阶段与两阶段时,集成商的最优服务价格和质量缺陷承诺,以及提供商的最优服务质量改进程度。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及数值仿真发现,考虑两阶段质量控制较单阶段情形,更有利于服务供应链较长期限内获得更多效用。其次,服务提供商质量偏好对服务供应链单阶段与两阶段下的最优效用和质量控制策略均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供应链 质量改进 质量偏好 质量缺陷承诺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服务提供者的质量瑕疵担保责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齐英程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3,共8页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市场对高质量数据服务的需求呈现迅猛增长态势,而在数据服务质量存在瑕疵造成数据服务接受者损失的场合,因数据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处于模糊状态,数据服务接受者缺乏有效救济途径。数据服务行业的长远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市场对高质量数据服务的需求呈现迅猛增长态势,而在数据服务质量存在瑕疵造成数据服务接受者损失的场合,因数据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处于模糊状态,数据服务接受者缺乏有效救济途径。数据服务行业的长远发展取决于数据服务提供者和接受者间能否实现有效的利益平衡,合同法上的质量瑕疵担保责任制度为此种平衡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明确数据服务合同中质量瑕疵的认定标准、服务接受者得以主张的救济方式以及相应的免责机制,能够实现质量瑕疵担保责任制度这一传统合同法规则在大数据时代的更新,在现行法体系内为解决数据服务质量瑕疵引发的法律责任和救济问题提供兼具效率与可行性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服务提供者 瑕疵担保责任 认定标准 救济方式 免责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法出卖人瑕疵担保责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118,124,共8页
瑕疵担保责任和违约责任的关系是传统大陆法系一直所关心的问题。2002年德国债法改革以来,权利瑕疵和物的瑕疵的区分已经没有意义,出卖人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和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已经走向融合,同时,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和违约责任的关系也已经... 瑕疵担保责任和违约责任的关系是传统大陆法系一直所关心的问题。2002年德国债法改革以来,权利瑕疵和物的瑕疵的区分已经没有意义,出卖人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和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已经走向融合,同时,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和违约责任的关系也已经由彼此独立转变为一般和特殊。我国合同法所规定的违约形态和违约责任与传统大陆法系不同,与德国新债法也有所区别。我国合同法瑕疵担保责任建立在合同法总论的违约责任基础之上,是一种特殊的违约责任,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救济方式和责任方式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买卖合同 瑕疵担保责任 违约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合同立法的几个基础性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晶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7,共5页
只有明确了旅游合同的立法体例、立法目的和制度设计框架等方面的问题,才能在立法上确立旅游合同制度。现有的研究对旅游合同的概念、性质以及归责原则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在上述研究基础之上,可以推导出下列结论:在不同的立法体例... 只有明确了旅游合同的立法体例、立法目的和制度设计框架等方面的问题,才能在立法上确立旅游合同制度。现有的研究对旅游合同的概念、性质以及归责原则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在上述研究基础之上,可以推导出下列结论:在不同的立法体例下,对旅游合同会有不同的概念阐释;旅行社的责任应当是立法的重点,在《合同法》严格责任的制度框架下,应当在旅游合同的归责原则方面作出过错责任的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合同 旅游合同的性质 瑕疵担保责任 过错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者产品质量义务的法理逻辑和法律表达——以我国《产品质量法》的修订为视角 被引量:5
7
作者 肖江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149,共10页
我国《产品质量法》的修订,应当从产品质量的实践出发,科学地设计和完善经营者产品质量义务制度。要以从生产和使用两大环节观察、提炼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产品质量应然关系为基础,以激发经营者保障产品质量内生动力为目标,在产品责任... 我国《产品质量法》的修订,应当从产品质量的实践出发,科学地设计和完善经营者产品质量义务制度。要以从生产和使用两大环节观察、提炼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产品质量应然关系为基础,以激发经营者保障产品质量内生动力为目标,在产品责任法、产品质量监管法框架下,分析和表达经营者产品质量的应然义务。其中,产品安全义务是法定义务,是底线;在满足产品安全要求基础之上的产品合格义务,主要是意定义务,体现多样性;相关经营者特别是质量中介服务机构的信息真实义务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质量法 产品安全义务 产品合格义务 缺陷产品 产品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产品质量纠纷中供货者的责任 被引量:3
8
作者 席书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2-157,共6页
供货者处在产品流通过程的中间环节,不同于流通链条两端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在产品质量纠纷中具有特殊法律地位,为避免过多"内部求偿"之诉讼浪费,不必与生产者或销售者就产品缺陷损害承担连带责任,而应采取相对法定责任的模式... 供货者处在产品流通过程的中间环节,不同于流通链条两端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在产品质量纠纷中具有特殊法律地位,为避免过多"内部求偿"之诉讼浪费,不必与生产者或销售者就产品缺陷损害承担连带责任,而应采取相对法定责任的模式。现行产品质量法关于供货者与销售者的规定含混不清,不利于消费者群体及各方合法权益的平衡,必须对供货者的责任分担作出具体明晰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缺陷 供货者 质量纠纷 责任分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的嬗变——从“买方自慎”到“卖方尽责” 被引量:1
9
作者 金荣婧 《法治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48-160,共13页
买卖标的物之瑕疵担保责任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变。早期交易主要规则是买方自行承担标的物存在瑕疵的风险。商品生产复杂化后,物的瑕疵判定难度加大。故在法律行为基础理论之上,各国重新构造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逐渐确立了卖方对物的瑕疵... 买卖标的物之瑕疵担保责任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变。早期交易主要规则是买方自行承担标的物存在瑕疵的风险。商品生产复杂化后,物的瑕疵判定难度加大。故在法律行为基础理论之上,各国重新构造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逐渐确立了卖方对物的瑕疵担保规则。对此,大陆法系采取在违反合同义务之外,设立物之瑕疵担保,但发展中存在颇多掣肘。故以德国债法现代化改革为典型,采取统合方式来解决诸种问题。而英美法系一贯采用统一的违约模式进行规制。在我国,学理和实务中仍存在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关系的若干争议,了解两大法系制度的演进,把握物之瑕疵担保责任变革轨迹就具有必要性。与此同时,我国《民法典》施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已被统合到违约责任体系,但其仍有不同于一般违约责任的特点及价值。通过考究历史,厘清争议焦点,形成共识,仍是法教义学上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买方自慎 物的瑕疵担保 违约责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