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自由灯塔”到“世界领袖”:两次世界大战与美国人国际角色认知的转变
1
作者 王立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61,共12页
从18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美国精英们虽然抱有以共和主义改造世界的理想,但相信美国应该专注于国内的“共和实验”,以榜样的力量而非对外干预行动来影响世界,扮演“自由灯塔”而非“自由十字军”的角色。一战爆发后,威尔逊试图重塑美... 从18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美国精英们虽然抱有以共和主义改造世界的理想,但相信美国应该专注于国内的“共和实验”,以榜样的力量而非对外干预行动来影响世界,扮演“自由灯塔”而非“自由十字军”的角色。一战爆发后,威尔逊试图重塑美国人的国际认知,说服民众放弃孤立主义并支持美国在战后发挥世界领导作用,但没有成功。到二战结束时,美国朝野终于达成共识,认识到美国不应该满足于做“自由灯塔”,还应该成为战后的“世界领袖”,承担起领导世界实现和平与繁荣的责任。美国精英们对美国国际角色认知的改变既是美国实力迅速增长和国际环境巨变的结果,更与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有关。特别是二战的悲剧使美国民众意识到,美国的安全和繁荣与外部世界息息相关,美国有必要通过对国际事务的主导塑造有利于美国的世界环境。美国从此走上了全球干涉和霸权护持之路,对美国自身和整个世界都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灯塔 世界领袖 国际角色 威尔逊 杜鲁门 二战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后海外人类学华南宗族研究的进路
2
作者 陈海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5,共16页
二战后,英美人类学者在弗里德曼宗族理论的基础上以港台地区汉人社会为视窗透视中国社会,形成了以宗族村落社区为研究取径,注重结构、功能和村落民族志的特点。中国台湾光复后,日本学者在战前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村落调查研究,重视... 二战后,英美人类学者在弗里德曼宗族理论的基础上以港台地区汉人社会为视窗透视中国社会,形成了以宗族村落社区为研究取径,注重结构、功能和村落民族志的特点。中国台湾光复后,日本学者在战前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村落调查研究,重视村落社会的地缘和血缘构造,并提出地域社会研究的重要理论。二战后以英美、日本人类学家为主体的海外人类学汉人宗族研究,在结构、功能之外,注重宗族与区域社会关系之考察,区域及其整体性得到重视,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理论方法得到紧密结合,为中国台湾人类学汉人社会研究和华南区域社会研究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0世纪50—70年代,海外人类学中国社会研究的焦点和视角受到其时政治、学术和时代的深刻影响,塑造了此期“远观人类学”特有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旨趣,是其时“核心—边陲”世界体系内的他者话语表述和形象建构。改革开放后,海外人类学家相继进入中国内地进行田野调查,形成了新时期人类学中国社会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后 海外人类学 汉人宗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时期美对德战略轰炸的情报支援问题
3
作者 白云 张薇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共8页
[研究目的]二战期间美对德战略轰炸的情报支援,是人类情报史上学者参与情报分析的经典案例之一。对其开展历史考察,可以还原二战期间美国情报分析工作的真实面貌,深入了解实证主义情报分析理念以及“兰格学派”的情报分析模式。[研究方... [研究目的]二战期间美对德战略轰炸的情报支援,是人类情报史上学者参与情报分析的经典案例之一。对其开展历史考察,可以还原二战期间美国情报分析工作的真实面貌,深入了解实证主义情报分析理念以及“兰格学派”的情报分析模式。[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史料研究法,以案例分析和归纳分析法,剖析该案例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过程、研究范式、运作特点和影响贡献。[研究结论]美国战略情报局研究分析处组织的“敌方目标委员会”运用经济学“投入—产出”理论,采用实证方法构建战略轰炸目标选择的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分析出在不同战略形势下对德实施战略轰炸的首选目标以及轰炸时间节点,以己方最低成本付出取得最大轰炸效果,对决策者提供了有力的情报支援,不仅赢得欧洲战场的胜利,更推动了情报分析专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轰炸 情报支援 目标选择方法 情报分析 对德轰炸 第二次世界大战 文献史料研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后西方历史学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启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二战以后 ,西方史学不仅完成了战前即已开始的新史学取代传统史学成为史坛主潮的变化 ,同时新史学内部也在不断嬗变与更新 ,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史学思想的变化和方法论原则的转换 ,扩大了史学的认识能力和研究领域 。
关键词 西方史学 史学思想 二战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后“亚洲四小龙”福利政策反思 被引量:2
5
作者 邓泽宏 熊丁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348,共6页
战后,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一直追求高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社会福利的改善,长期实行低福利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作为有类似社会背景的中国,自然也能从中... 战后,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一直追求高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社会福利的改善,长期实行低福利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作为有类似社会背景的中国,自然也能从中获得一些社会福利政策方面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四小龙” 福利政策 战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时期马来亚华人与印度人政治活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石沧金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62-71,80,共11页
二战初期,英属马来亚华人就已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支持中国抗战。英属马来亚印度人则主要通过举行罢工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希望英国殖民政府给予他们公平合理的地位和待遇。日据时期,马来亚华人开展富有成效的抗日武装斗争。马来... 二战初期,英属马来亚华人就已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支持中国抗战。英属马来亚印度人则主要通过举行罢工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希望英国殖民政府给予他们公平合理的地位和待遇。日据时期,马来亚华人开展富有成效的抗日武装斗争。马来亚印度人则通过与日本人的合作,借助日军的力量,掀起了一场较有声势的独立运动,希望推翻英国人在祖籍国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民族主义和身份认同的角度考察,二战时期马来亚华人与印度人的政治活动既有共同点和相似性,更有明显的不同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时期 马来亚 华人 印度人 政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二战纪念园景观设计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珊珊 《规划师》 2006年第4期94-96,共3页
纪念性景观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城市景观。美国国家二战纪念园是重要的纪念性场所,其景观设计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形式,利用基址原有构筑物,考虑与周边纪念物的融合,营造了一片独立而和谐的纪念性空间。
关键词 美国 国家二战纪念园 新古典主义 纪念性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前后英国工党外交政策的转变 被引量:4
8
作者 倪学德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5,90,共6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迁,英国工党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理想主义是战前工党外交政策的主调,在国际问题的处理上它信奉集体安全政策,主张发挥国际联盟的作用,反对重整军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工党逐渐接受了丘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迁,英国工党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理想主义是战前工党外交政策的主调,在国际问题的处理上它信奉集体安全政策,主张发挥国际联盟的作用,反对重整军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工党逐渐接受了丘吉尔战时政府的现实主义外交原则,战后初期工党执政后,在外交政策方面摒弃了过去的理想主义,把现实的国家利益作为外交政策的重点。工党政府推动美国参加欧洲防务,借助美国的力量建立起欧洲均势,满足了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在非殖民化问题上,工党政府同样从现实主义出发,撤出了印度和巴勒斯坦。从战前的理想主义到战后的现实主义,工党外交理念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英国外交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工党 外交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时期澳大利亚对英关系的调整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新 王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82-88,共7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澳英传统关系经受了战争的严峻考验 ,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澳英关系的裂痕。因为澳大利亚在历史上第一次遭受到外部入侵的威胁 ,澳洲大陆本土也遭到轰炸 ,澳大利亚不得不从传统的澳英联盟关系转向澳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澳英传统关系经受了战争的严峻考验 ,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澳英关系的裂痕。因为澳大利亚在历史上第一次遭受到外部入侵的威胁 ,澳洲大陆本土也遭到轰炸 ,澳大利亚不得不从传统的澳英联盟关系转向澳美联盟。而这时英国已经衰弱不堪。显然 ,澳英作为两个不同国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 澳大利亚 对外关系 太平洋战争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经济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世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77-81,共5页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 ,除了其发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遭到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坚决抗击外 ,还有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劳动力严重不足、工业实力较弱。
关键词 日本 经济因素 失败原因分析 二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后日本职教立法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祝士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4-56,共3页
“二战”后日本相继颁布了《产业教育振兴法》、《高等专科学校设置标准》、《职业训练法》,确定了日本职业教育的作用、设置标准等。我国可以借鉴日本职业教育相对成功的经验,加强职业教育立法,促进职业教育更快发展。
关键词 日本 “二战”后 职业教育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余年来中国学者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文亮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107,共6页
中国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和阶段划分问题的研究历来十分重视。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进行论述;50年代中后期曾进行过一次激烈的争鸣;80年代以来,关于二次大战性质问题的观点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学者们... 中国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和阶段划分问题的研究历来十分重视。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进行论述;50年代中后期曾进行过一次激烈的争鸣;80年代以来,关于二次大战性质问题的观点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学者们也对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阶段划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确定二次大战性质的标准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性质 阶段划分 标准和依据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战后高等教育“再改革”的策略及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涛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118 124,共8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在美国主导下,日本以美国教育体制为模板,把战前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结构更改为以4年制大学为主体的单一的高等教育体系。然而,却带来了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高等教育结构单一化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高校文理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在美国主导下,日本以美国教育体制为模板,把战前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结构更改为以4年制大学为主体的单一的高等教育体系。然而,却带来了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高等教育结构单一化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高校文理专业设置比例失调等问题,从而造成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和产业界需求技术人才奇缺等问题。针对这些弊端,日本从本国现实出发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再改革,重新设立高等专科学校,遏制短期大学升格,调整大学、特别是占日本70%左右私立大学的专业设置,使高等教育从单一化体系转变为多样化体系,从而成为战后日本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日本战后高等教育"再改革"也启示我们,从制度源头上遏制高等院校的合并升格、提高高职高专层次院校的办学质量、对地方高校转型坚持分类管理下的整体转型和专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应当是中国高校转型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战后高等教育 再改革 策略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二战中缅印战区的“东方诺曼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毓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18,共3页
1944年底,中美英印缅联军集中兵力于中缅印战区发动攻势,将日军全歼于滇西和缅甸战场,取得堪称“东方诺曼底”战役的伟大胜利,与欧洲盟军“诺曼底登陆”遥相呼应,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二战 中缅印战区 “东方诺曼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康奈尔大学师生战时捐赠中国维生素始末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公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50,共10页
抗战期间,从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沈同在归国后的第一时间进行了前线士兵的营养调查和改良工作。在研究中,沈同发现维生素缺乏等因素导致中国军士存在一系列营养问题和病症。在康奈尔大学就读的许鹏程等中国留学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 抗战期间,从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沈同在归国后的第一时间进行了前线士兵的营养调查和改良工作。在研究中,沈同发现维生素缺乏等因素导致中国军士存在一系列营养问题和病症。在康奈尔大学就读的许鹏程等中国留学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掀起了向中国前方捐赠维生素的活动。康奈尔师生所捐赠的维生素,一方面使前线军士和后方民众因维生素缺乏而导致的疾病得到了一定治疗;更重要的是,这些维生素被用于中国战时的相关研究,沈同等科学家因此发现并掌握了结晶维生素替代品的生产方法。以上过程表明,战时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在服务战场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科学的发展。此外,其所特有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也被西方科学家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康奈尔大学 维生素 沈同 许鹏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日本制宪过程中的政治交换——兼论日本的修宪指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颂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0-167,共8页
放弃战争权是美国方面对日促降的首要条件,维系天皇制则是日本濒临败战危局仍竭力试图保留的要求。在《日本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放弃战争权与象征天皇制完成了事实上的政治性交换,《日本国宪法》得以成立,日本国家顺利重建。在这一交... 放弃战争权是美国方面对日促降的首要条件,维系天皇制则是日本濒临败战危局仍竭力试图保留的要求。在《日本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放弃战争权与象征天皇制完成了事实上的政治性交换,《日本国宪法》得以成立,日本国家顺利重建。在这一交换中产生的和平主义理想,为战后日本带来无穷福祉,理应珍视。放弃战争权和象征天皇制,成为战后日本宪法两大基本特征,亦是防止军国主义在日本再度复活的法律性限制措施。如今日本政坛的修宪思路,则是从根本上颠覆宪法的这两个基本特征,应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后 日本修宪思路 放弃战争权 象征天皇制 政治交换 《日本国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及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殷晓峰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1期86-87,共2页
二战后,发达国家调整了教育发展重点,重视发展成人职业教;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强调成人职业教育的规范性;企业界积极参与,促使职前准备教育与职后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职业教育与社区经济发展密切相融。而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社会化... 二战后,发达国家调整了教育发展重点,重视发展成人职业教;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强调成人职业教育的规范性;企业界积极参与,促使职前准备教育与职后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职业教育与社区经济发展密切相融。而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社会化、产业化、终身化亦应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 发达国家 职业教育 发展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时期日本民族教育塑造皇国民性格的文化心理解析
18
作者 杨晓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84,共10页
论文从文化心理学视角对二战时期日本皇国民性格的养成进行分析,概括提出:日本民族教育塑造皇国民的性格结构及其目标体系是:以"尽忠"确立皇国民的国家信仰,以"义士"涵养皇国民的文化性情,以"勤王"陶冶... 论文从文化心理学视角对二战时期日本皇国民性格的养成进行分析,概括提出:日本民族教育塑造皇国民的性格结构及其目标体系是:以"尽忠"确立皇国民的国家信仰,以"义士"涵养皇国民的文化性情,以"勤王"陶冶皇国民的意志品质,以"奉公"磨练皇国民的灭私行为,以"殉国"激励皇国民"为国捐躯"。解析其民族教育的文化机理是:在"诚——至诚"位于日本"善"的德目中第一位的表象背后隐藏着一种深机,即"杀害他人"存在于"诚的伦理"的极限之中,它被视为"尽忠"天皇的最高体现。揭示二战时期日本民族教育的实质是:将日本"立于万邦之上"可以在其他国家为所欲为的幻想植入国民的头脑之中。这种幻想曾经诱惑成千上万舍弃生命战斗的日本军人,呼唤着天皇的名字去赴死,酿造了近代战争史上日本民族的命运悲剧,如不加以彻底清算有可能继续加深日本民族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时期 民族教育 皇国民性格 文化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外政策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矛盾——以二战末期美国对华政策为中心的分析
19
作者 徐尚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76,共7页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美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传统,其内部蕴含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并在二战结束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中突出地表现出来,预示着美国在华政策失败的悲剧。
关键词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美国对华政策 二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烽火的烙印——二战前后新加坡林氏家族的式微与潮社权力格局的变化
20
作者 李志贤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1,189,共8页
1942年,日军占领新加坡后对华侨展开大规模的"检证"和"肃清"行动,领导和参与抗日救国运动的侨领自然是首当其冲,其中有不少因此而家破人亡,生命财产蒙受惨重损失。20世纪20年代以后新加坡最具声望的侨领之一林义顺... 1942年,日军占领新加坡后对华侨展开大规模的"检证"和"肃清"行动,领导和参与抗日救国运动的侨领自然是首当其冲,其中有不少因此而家破人亡,生命财产蒙受惨重损失。20世纪20年代以后新加坡最具声望的侨领之一林义顺的家族便是其中一例,林氏家族在二战期间的遭遇加速了家道中落的步伐,使得其最终在战后淡出潮社的权力中心,从后林义顺时代林氏家族的遭遇可以窥探二战前后区域局势的变化和日本南侵对当地潮人精英的冲击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潮社权力格局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大萧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 新加坡 潮人帮权 林义顺 林忠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