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方撤回认罪认罚:比较考察与类型规制 被引量:3
1
作者 郭烁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8,共14页
现有关于认罪认罚案件反悔与撤回的研究大多聚焦于被追诉人面向,鲜有涉及控方撤回。但控方撤回在实践中业已呈现出一定混乱局面,应当予以重视。通过考察比较法可知,美国辩诉交易视阈下原则上允许控方在被告人认罪答辩前撤回诉辩协议,认... 现有关于认罪认罚案件反悔与撤回的研究大多聚焦于被追诉人面向,鲜有涉及控方撤回。但控方撤回在实践中业已呈现出一定混乱局面,应当予以重视。通过考察比较法可知,美国辩诉交易视阈下原则上允许控方在被告人认罪答辩前撤回诉辩协议,认罪答辩后撤回则须基于特殊情形,其体现出的审慎、克制的撤回思路值得借鉴。实体事由上,被追诉人反悔、法院告知调整量刑建议与被追诉人无悔罪表现皆非控方撤回情形,检察机关只能基于新的事实和证据撤回认罪认罚从宽,该新的事实为自然事实,且应厘定为“新的定罪事实”。程序运行上,若控方合法撤回则应给予被追诉人选择权,并贯彻“供述失权”原则;若控方非法撤回应给予其程序性制裁,并坚持特定履行原则;同时协调公诉变更与控方撤回,只允许补充起诉情形下撤回认罪认罚。从实体和程序两个层面进行规制,可以将控方撤回认罪认罚限制在合理、适当的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控方撤回 辩诉交易 实体事由 程序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罪案件企业刑事合规不起诉的三大实体法争议问题
2
作者 姜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9,F0003,共11页
我国检察机关主导的企业刑事合规不起诉的改革实践是值得肯定的,能否对企业涉及的重罪案件作不起诉决定,不仅要关注企业治理结构的改进,而且要考虑刑罚目的的实现。现行刑法并没有把企业刑事合规计划作为免责事由,而且对重罪案件实施刑... 我国检察机关主导的企业刑事合规不起诉的改革实践是值得肯定的,能否对企业涉及的重罪案件作不起诉决定,不仅要关注企业治理结构的改进,而且要考虑刑罚目的的实现。现行刑法并没有把企业刑事合规计划作为免责事由,而且对重罪案件实施刑事合规不起诉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和平等原则,有放纵犯罪之嫌,并不可取。否定在重罪案件中实施刑事合规不起诉,并不意味着否定企业因在事前实施了完备的、科学的刑事合规计划而排除其具有单位犯罪意志。若企业已经实施了完备的、科学的刑事合规计划,而单位之下的自然人借助单位名义实施犯罪,则不构成单位犯罪,只需追究单位之下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在事后刑事合规计划的情况下,即使对单位及单位之下的自然人从宽处罚,也不宜由此赋予企业刑事合规义务。对于企业反悔的情况,检察机关可以以量刑过轻为由提起抗诉,做好企业刑事合规的“后半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罪案件 单位犯罪 刑事合规不起诉 认罪认罚从宽处罚 刑事合规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的五个矛盾及其化解 被引量:75
3
作者 孙长永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0,共19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以下五个矛盾:一是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前提与压制型法之间的矛盾,二是认罪认罚从宽的合意基础与实体真实原则之间的矛盾,三是不规范的从宽处罚与刑事法基本原则之间的矛盾,四是“检察官司法”与法官中...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以下五个矛盾:一是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前提与压制型法之间的矛盾,二是认罪认罚从宽的合意基础与实体真实原则之间的矛盾,三是不规范的从宽处罚与刑事法基本原则之间的矛盾,四是“检察官司法”与法官中立裁判原则之间的矛盾,五是简化、速决的一审程序与续审制的上诉审构造之间的矛盾。出现这五个矛盾的原因在于,作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行环境的基础性诉讼制度不健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设计缺乏系统思维和整体考虑,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完善。要化解上述矛盾,必须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刑事程序正当化水平;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健全公正与效率总体平衡的制度规范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确保不因追求司法效率而损害司法的基本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自愿性 实体真实 检察官司法 正当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合规为核心的企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被引量:58
4
作者 李玉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71,共11页
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近几年,国家出台的对民企进行刑事司法保护的政策已初见成效。当前,只有及时对民营企业刑事司法保护政策的正当性予以阐释和回应,并将其融入刑事法律制度予以法治化,才... 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近几年,国家出台的对民企进行刑事司法保护的政策已初见成效。当前,只有及时对民营企业刑事司法保护政策的正当性予以阐释和回应,并将其融入刑事法律制度予以法治化,才能令其从根本上得到社会认同,进而稳定预期、树立信心。对民企的刑事司法保护可以通过刑事诉讼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得以实现。认罪认罚是对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从宽保护的正当基础,合规是企业认罪认罚的高级形式。企业合规为民企刑事司法保护的正当性提供了制度回应:合规不仅有利于预防犯罪,而且有利于调查和惩罚犯罪;以合规为核心的企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利于企业改过自新、合规经营,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规 认罪认罚从宽 民企刑事司法保护政策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中的量刑建议:制度创新与困境破解 被引量:11
5
作者 谢小剑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92,共8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对量刑建议制度提出了全面性、普遍性、前置性、高效性、协商性、精准性等新要求。量刑建议制度的功能发展为激励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以量刑协商来保障被追诉人的量刑参与权以及消除量刑抗辩。由于检察官难于在短时...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对量刑建议制度提出了全面性、普遍性、前置性、高效性、协商性、精准性等新要求。量刑建议制度的功能发展为激励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以量刑协商来保障被追诉人的量刑参与权以及消除量刑抗辩。由于检察官难于在短时间内具备确定刑量刑的能力,因而在实践中其需要借助法官丰富的量刑经验,所以认罪认罚中的量刑建议应当调整为以“幅度刑为主、确定刑为辅”的模式。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还需要化解提出罚金刑、缓刑建议面临的程序障碍,规范量刑建议的法庭审查程序,优化提出量刑建议的诉讼结构,包括加强侦查机关对量刑信息的收集,强化检察官的客观公正义务,明确法官的积极审查义务以及保障辩方、被害人充分参与量刑建议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量刑建议 量刑规范化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值班律师功能定位的结构性重塑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宇清 侯璐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64,共4页
我国的值班律师制度伴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速裁程序的出现而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值班律师相关职责问题的规定不过是对之前试点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未对其职责进一步明确与完善。规范漏洞使得学界对于其究竟是... 我国的值班律师制度伴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速裁程序的出现而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值班律师相关职责问题的规定不过是对之前试点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未对其职责进一步明确与完善。规范漏洞使得学界对于其究竟是法律帮助者、准辩护人还是辩护人的身份存在争议,从而束缚了值班律师制度应有效用的施展空间。在坚定表明值班律师为辩护人的基础上,以推动刑事辩护律师贯穿刑事诉讼程序全过程为新视角,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重塑其在各类刑事案件中以及在刑事诉讼各阶段所具备的不同职能,以促进我国刑事辩护结构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值班律师 认罪认罚从宽 刑事辩护律师全覆盖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认罪认罚自愿性判断标准 被引量:29
7
作者 杜磊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8-160,共13页
认罪认罚自愿性判断标准是确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规范运行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罪认罚自愿性包括实质认罪自愿性、形式认罪自愿性和认罚自愿性,三者密切相关,不能将三者割裂开来并设置不同的判断标准。认罪认罚自愿性和供述自愿性不同,不... 认罪认罚自愿性判断标准是确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规范运行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罪认罚自愿性包括实质认罪自愿性、形式认罪自愿性和认罚自愿性,三者密切相关,不能将三者割裂开来并设置不同的判断标准。认罪认罚自愿性和供述自愿性不同,不能采用自白任意性标准,宜参照非法言词证据规则所确立的标准,同时允许法官裁量判断认罪认罚的自愿性。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特性给认罪认罚自愿性判断标准的适用带来了困难,需要从规则上明确不认罪认罚将面临严重刑罚、认罪认罚将获得较轻刑罚、许诺适用非羁押措施和缓刑措施、对第三人的宽容等情形是否违背了认罪认罚的自愿性,以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规范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认罪认罚自愿性 供述自愿性 判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监察与司法中的衔接 被引量:20
8
作者 董坤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20,共8页
《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规定存在差异。《刑事诉讼法》对“认罪”设定的“自愿消极地承认指控”情形并未被《监察法》纳入“认罪”的范畴;《监察法》中的“从宽”除了要求被调查人认罪认罚外还要具备自首、立... 《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规定存在差异。《刑事诉讼法》对“认罪”设定的“自愿消极地承认指控”情形并未被《监察法》纳入“认罪”的范畴;《监察法》中的“从宽”除了要求被调查人认罪认罚外还要具备自首、立功、退赃等特殊情形;《监察法》中的“从宽”仅包括实体上的从宽处罚,而不包括《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程序性从宽处理。上述差异导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监察与司法的程序衔接中存在抵牾,表现为认罪认罚的认定标准不一致,从宽幅度不统一,程序适用有缺位等等,影响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积极作用的发挥。下一步应不断强化监察机关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内涵外延和价值功能的认识,通过立法就“两法”衔接中“认罪”“认罚”“从宽”等共通概念统一相关的标准,同时出台更为详尽的衔接机制意见、职务犯罪案件量刑标准以及指导性、典型性案例,不断完善制度衔接中针对被调查人的各项基本权益保障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 司法 认罪认罚从宽 程序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官参与认罪认罚案件具结活动的模式和法律制度前瞻 被引量:24
9
作者 赵恒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7,20,共14页
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深化适用的背景下,探索法官参与控辩双方具结活动的改革方案,不仅可以产生多维的法治价值,而且已经具备现实的试点基础。在域外,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于法官介入认罪协商的态度,经历了从反对到支持的转变过程。这可以为... 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深化适用的背景下,探索法官参与控辩双方具结活动的改革方案,不仅可以产生多维的法治价值,而且已经具备现实的试点基础。在域外,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于法官介入认罪协商的态度,经历了从反对到支持的转变过程。这可以为我国开展有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在总结试点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有必要建立健全法官参与认罪认罚案件具结活动的规范方案,其基本思路是采取二元进路的方式,区分对待法官在审前、审判阶段具结活动中的权能地位,并辅之以司法责任制度、值班律师制度、证据开示制度、集中具结与视频具结制度等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合作性司法理念 具结活动 审判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精准化 被引量:27
10
作者 周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34,共14页
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广泛适用,检察机关不断加大量刑建议精准化改革力度。量刑建议精准化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备受争议,其原因在于控辩双方具结活动的形式化、“明显不当”标准的模糊化、检察机关工作内容的复杂化,以及控审机... 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广泛适用,检察机关不断加大量刑建议精准化改革力度。量刑建议精准化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备受争议,其原因在于控辩双方具结活动的形式化、“明显不当”标准的模糊化、检察机关工作内容的复杂化,以及控审机关沟通关系的紧张化。对此,破解之道在于科学地把握量刑建议精准化改革背后的公诉权力变化,以此为前提统筹采取应对策略,包括划定精准刑量刑建议的适用范围、明确精准刑量刑建议的主要标准、推进审前具结活动的实质改造、提升精准刑量刑建议的质量水平、健全量刑建议的调整方案等方面,由此才能真正提升量刑建议精准化改革的实务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案件 量刑建议精准化 具结协商 控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犯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揭萍 吴逸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74,共10页
实践情况表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囚徒困境下,共同犯罪案件中刑事被追诉人"认罪"的真实性与自愿性更难以把握,辩护律师常会陷入两难境地;质证"走过场"导致庭审虚化等... 实践情况表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囚徒困境下,共同犯罪案件中刑事被追诉人"认罪"的真实性与自愿性更难以把握,辩护律师常会陷入两难境地;质证"走过场"导致庭审虚化等问题,在共同犯罪案件中暴露得尤为突出;而"另案处理"乱象丛生、证明标准的实现路径特殊、同案犯责任不清等共同犯罪案件的特定问题,更不容忽视。侦查人员严禁过度"诱导"部分犯罪嫌疑人认罪,检察官谨慎审查共同犯罪案件中的"认罪",严格适用"另案处理",充分保障刑事被追诉人的有效辩护权,才能进一步规制认罪认罚从宽在共同犯罪案件中的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犯罪 认罪认罚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认罪认罚救济程序的应然模式 被引量:5
12
作者 琚明亮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83,共8页
在认罪认罚救济程序的运行实践中,主要存在技术性留所上诉、法律性量刑上诉与事实上诉三类上诉模式,以及检察机关基于被告人上诉引发的附带惩戒类抗诉与基于检察客观义务产生的独立监督类抗诉两种抗诉情形。成因上,除由于不同诉讼主体... 在认罪认罚救济程序的运行实践中,主要存在技术性留所上诉、法律性量刑上诉与事实上诉三类上诉模式,以及检察机关基于被告人上诉引发的附带惩戒类抗诉与基于检察客观义务产生的独立监督类抗诉两种抗诉情形。成因上,除由于不同诉讼主体围绕从宽界定产生的权力话语冲突外,还源于控辩双方以被告人上诉权为中心形成的权利克减边界之争,以及对认罪认罚救济程序产生的审级功能认知差异。对此,不仅需明确以被告人上诉权为核心的诉权保障及实体与程序兼顾的上诉要点审查的双重救济原则,还需构建起裁量化的上诉理由审查机制与类型化的救济案件裁判机制,并补足与完善一审阶段的部分程序性要素,使认罪认罚量刑协商程序进一步规范化与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上诉权 控辩协商 量刑建议 司法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证据开示规则形塑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子龙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4-164,共11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核心是控辩双方的平等协商。平等协商的前提是通过证据开示保障双方在获知案件事实与证据信息上的对称性,尤其是辩护方对证据信息的知情权,进而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与真实性。《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核心是控辩双方的平等协商。平等协商的前提是通过证据开示保障双方在获知案件事实与证据信息上的对称性,尤其是辩护方对证据信息的知情权,进而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与真实性。《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第29条授权检察机关探索证据开示制度。证据开示制度的样态表现为“双方规制型”与“单方规制型”两种模式,后者更符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际。检察机关单方面向辩护方开示证据材料,需在程序上规制开示的适用阶段、方式、范围以及辩护律师的作用等具体规则,建立符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际的证据开示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证据开示 知情权 单方规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刑法回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敦宁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5期81-93,共13页
从刑法角度看,认罪认罚是一种可以反映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酌定量刑情节。目前,司法机关对该情节的适用有三种模式,即与自首情节结合适用、与坦白情节结合适用和作为独立的酌定量刑情节适用。为了实现刑法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有效衔接,... 从刑法角度看,认罪认罚是一种可以反映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酌定量刑情节。目前,司法机关对该情节的适用有三种模式,即与自首情节结合适用、与坦白情节结合适用和作为独立的酌定量刑情节适用。为了实现刑法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有效衔接,一些学者主张将认罪认罚情节法定化,并赋予其更大的从宽处罚功能。但从刑法的稳定性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应然要求来看,这一立法举措既无必要性,也不具合理性。对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刑法立法应当从整体层面作出回应,即通过完善总则中的量刑根据规定,使其能够同时涵盖影响罪行轻重和人身危险性大小的因素,从而作为基本量刑规范来全面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从宽处罚 酌定量刑情节 法定化 量刑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辩诉交易程序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及其启示--以三起联邦典型辩诉交易案件为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建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61,共11页
美国辩诉交易程序中被害人享有知情权、协商权以及获得司法救济的权利。尽管在立法上被害人权利规定已经比较完善,但辩诉交易实践表明,被害人权利仍易于遭受检方侵害,司法救济程序能够一定程度上保障被害人权利的最终实现,但也存在救济... 美国辩诉交易程序中被害人享有知情权、协商权以及获得司法救济的权利。尽管在立法上被害人权利规定已经比较完善,但辩诉交易实践表明,被害人权利仍易于遭受检方侵害,司法救济程序能够一定程度上保障被害人权利的最终实现,但也存在救济不力的情形,法官有时也缺乏启动救济程序的动力。美国辩诉交易程序中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制度与实践对于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既有有益的启示,也有可引为鉴戒之处。应当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制度规范,赋予被害人知情权,为增强被害人意见的刚性,宜赋予其量刑建议权,同时建构被害人获得司法救济的程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诉交易 被害人权利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修改背景下值班律师法律帮助效果的评价与规范
16
作者 程衍 《学习与探索》 2025年第9期64-74,176,共12页
值班律师法律帮助效果不彰的问题持续困扰着司法实践。评价体系的建立既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后续效果规范的前提。实践中,值班律师具有双重职能设定,一是在“律师辩护全覆盖”改革目标下应对法律援助范围扩张与诉讼资源短缺... 值班律师法律帮助效果不彰的问题持续困扰着司法实践。评价体系的建立既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后续效果规范的前提。实践中,值班律师具有双重职能设定,一是在“律师辩护全覆盖”改革目标下应对法律援助范围扩张与诉讼资源短缺之矛盾,二是在认罪认罚案件办理中保障认罪自愿性,而当前法律帮助效果的研究价值存在于后者。以实践应用为导向,标准设定应以行为评价为基本立场,以底线性和明确性为基本原则。标准之下即认定无效,对应着相应的惩戒与救济措施。无效帮助的救济须区分两种情况,一是错误认罪,二是错误未认罪。对于错误认罪的案件,应充分保障被追诉人的上诉权;对于错误未认罪的案件,无论是程序层面还是实体层面,被追诉人均不具有利益的可恢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修改 值班律师 认罪认罚从宽 法律援助 有效帮助 刑事辩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