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国民族地区环境保护立法模式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康兰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22-126,共5页
我国民族地区的环保事业在经历了上世纪的立法井喷式发展后,环保法律法规的立法现状已经能够满足当前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的实际需求。但是,经历了数十载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环保法规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这些法律法规本身得不到认...
我国民族地区的环保事业在经历了上世纪的立法井喷式发展后,环保法律法规的立法现状已经能够满足当前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的实际需求。但是,经历了数十载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环保法规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这些法律法规本身得不到认同和理解,导致了法律的难以落实和执行时候出现了种种阻力,最终导致了法律法规被束之高阁,极大地浪费了立法资源,不利于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开展。对于民族地区环境保护的立法模式的现状进行反思的意义在于能够关注民族地区环保法治建设的场景式考量,立足于民族地区环保事业的特殊性和实效性,推动民族地区环保法治建设的融合与吸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环保法治
立法模式
场景式融合
商谈立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机制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宋才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3-151,共9页
民族地区多处于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生物资源最富集、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区域,也是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高发区域,需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根基,完善地方...
民族地区多处于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生物资源最富集、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区域,也是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高发区域,需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根基,完善地方法规体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根本,“合宪性法规审查”是确保地方立法质量的法治举措。《生态环境保护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制了“生态红线”,必须用综合行政联合执法举措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规范以协商救济为核心的生态环保约谈机制。需要用最严厉的执法司法手段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制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实施刑事制裁、民事赔偿与生态补偿三位一体环境修复责任制度,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实施全过程都要接受“合宪性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红线
民族地区
综合行政执法
法治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民族地区环境保护立法模式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康兰平
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22-126,共5页
基金
司法部2015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第三方立法评估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5SFB10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我国民族地区的环保事业在经历了上世纪的立法井喷式发展后,环保法律法规的立法现状已经能够满足当前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的实际需求。但是,经历了数十载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环保法规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这些法律法规本身得不到认同和理解,导致了法律的难以落实和执行时候出现了种种阻力,最终导致了法律法规被束之高阁,极大地浪费了立法资源,不利于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开展。对于民族地区环境保护的立法模式的现状进行反思的意义在于能够关注民族地区环保法治建设的场景式考量,立足于民族地区环保事业的特殊性和实效性,推动民族地区环保法治建设的融合与吸纳。
关键词
民族地区环保法治
立法模式
场景式融合
商谈立法模式
Keywords
legislature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ethnic areas
legislature mode
scene
in
tegration
discussion-based legislature mode
分类号
D922.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机制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宋才发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
出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3-15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研究”(19ZDA170)阶段成果。
文摘
民族地区多处于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生物资源最富集、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区域,也是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高发区域,需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根基,完善地方法规体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根本,“合宪性法规审查”是确保地方立法质量的法治举措。《生态环境保护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制了“生态红线”,必须用综合行政联合执法举措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规范以协商救济为核心的生态环保约谈机制。需要用最严厉的执法司法手段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制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实施刑事制裁、民事赔偿与生态补偿三位一体环境修复责任制度,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实施全过程都要接受“合宪性审查”。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红线
民族地区
综合行政执法
法治保护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red l
in
e
ethnic
m
in
ority
areas
comprehensive adm
in
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protection
under the rule of law
分类号
DF4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国民族地区环境保护立法模式研究
康兰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机制研究
宋才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